第24章 千里驰援(6)攻城(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现实是很残酷的。
对于双方都是。
一整个牛录的索伦兵在这城门与石阶尽头的街道上扑倒在地,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死亡,但绝大多数都被炸伤了。
而对于明军来说,当蒯方亲自带着一百人冲到那里时,见到满地的清兵也只是高兴了一刹,然后城墙上又飞来了漫天的箭枝!
这就是川东山城的普遍特点了,既然是山城,周围就没有太多开阔地,白帝城那里更是一寸开阔地都没有,巫山县城能有三十米的开阔地就相当不错了。
一个牛录的索伦兵被炸倒在地让城上的富喀禅、杜敏大惊失色,如果这索伦兵都被炸死了也就算了,但那些人大部分只是被炸倒在地,一个个还躺在地上哀嚎着,这让城上的八旗兵怎么想?
要知道,此时索伦兵的勇猛已经超过入关近二十年的八旗兵了,连索伦兵一个照面就纷纷扑倒在地,换成他们恐怕更惨。
当然了,索伦兵若是被弓箭射中,铅子打中,刀剑砍中他们也能忍耐着不叫,但一个重约五斤的原始开花弹里堆满了碎石子、碎铁渣,当其炸响后能够覆盖十米左右的范围,区区三十米长、十米宽的街道上在经过两轮、三门火炮的轰击后显然很少能有幸免的。
但见:
索伦兵也都是满身铠甲,不过骤然遇敌,加上他们虽然勇猛盖过巴牙喇,但实际待遇却并没有盖过,他们也只有一件棉甲而已。
于是,绝大多数人的面部、小腿部、手部都被炸伤了,有相当一部分人还被炸瞎了,棉甲保护了他们的躯干,但露在外面的部分却照顾不到,何况距离炮弹近一些的连躯干也保护不了。
虽然张七使用的是最差的火药,但在他严苛的管理下,最差的也赶上了此时明清两军的火药了,当其炸响时造成的威力还是相当惊人的。
实际上,此时中国与欧洲的火器差距并不大,或者说没有根本的差距,无非是精度不够而已,小到铅子的重量,大到火炮的重量、口径、长度,以及火药的配方,不过在实战中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才是最关键的。
有了精确性思维,才有后来的质变和突破,可惜此时的中国人并不懂得这些道理。
作为最先冲上来的一百人,蒯方等显然也穿了铠甲,头上戴着的还是宽檐铁盔,但依旧又有好几人被八旗兵的重箭射中。
不过他们也不能往后退了。
在张七的队伍里虽然很是重视人命,但接战后依旧鼓励勇往直前。
“上盾牌!”
蒯方一声大喝,五面一人高的大盾立即传了上来,最前面五个士兵立即举着盾牌继续往前走,后面的士兵则挎上了燧发枪,每人举着一面小盾。
既然都是燧发枪时代了,张七显然不会给所有士兵配备盾牌,但队伍里还有刀盾兵,自然就有相当数量的盾牌存在。
“叮叮当当”
霎时,箭枝落在盾牌上的声响不绝于耳!
“扑!”
很快,他们已经在距离石阶出口约莫十米的地方站住脚跟了!
一人高的大盾也狠狠地插在地上,并用盾牌下方的支架固定在地上,霎时就铺满了十米宽的街道!
如果此时城上的八旗兵有火炮的话蒯方他们这一次肯定要交代在这里了,但很可惜,他们手里大量的都是弓箭,连火铳也只有少数。
大盾上沿有着放置燧发枪的小垛口,在大盾、宽檐铁盔的遮护下,后面的火铳兵开始与城上的八旗兵对射。
就在此时,三门五十斤重的短管火炮冒死运了上来!
然后就是刚才一些环节的重复了,张维明依旧跟着火铳兵上来了,刚才从城墙上飞下来的一枚重箭狠狠地撞击在他的宽檐铁盔上,顿时将其撞出了一个凹坑,如果里面没有藤网做缓冲的话,此时的他应该晕厥在地了。
这也是精确性思维的一种,也就是有张七做他们头领,换作此时的任何人都做不到,对于明清两军来说,有一顶铁盔就不错了,哪里还会考虑到缓冲装置?
清军没准还能想到,但对于日益困窘的明军来说显然不会想到。
如法炮制的新一轮仰射开始了。
没有悬念,没多久,火炮就将正对街道的一段城墙上的敌人清空了,在此之前,富喀禅、杜敏两人早就躲到城下去了。
对于张七来说,之所以选择短管火炮而不是管径比在十以上的加农炮,也是原因的。
除了考虑到云南多山、机动性的问题,短管火炮炸膛率较低也是因素之一。
还有,在两百斤重的短管火炮中,两百斤、一百斤、五十斤的管径都是一样的,都是二十厘米左右,不同的只有长度、管壁厚度,进而导致装填的发射药份量不同而已,这样的话他就无须还要针对不同的火炮制作不同的炮弹。
当然了,如果使用这样的火炮来轰炸城墙显然是不行,二十厘米的管径,实心弹得有多重?
大量的火炮上来了,虽然敌人依旧可以从这一段城墙的两侧进行射击,还依旧对明军带来了伤亡,但与之前相比显然就差多了。
不过这样的炮火覆盖对于弹药的消耗显然是很大的,这也是张七最终舍弃了陆路而孤注一掷选用水路的唯一原因。
水运,才是这个时代最有效、最省事的方式啊。
当两百斤重的短管火炮上来后,敌人的弓箭再想准确地射到明军就不大可能了,此时,明军的云梯上来了。
一轮针对面对大江这一段城墙墙头大约一百米的距离进行炮火覆盖后,八架云梯靠了上去!
由于经过了多轮调试,此时火炮的位置、仰角、偏角完全固定下来了,一轮炮火齐射后,大批士兵沿着云梯爬了上去!
若是放在以前,先登们就要出现了,但在张七的队伍里又有不同。
在炮火、燧发枪的掩护下,只见第一个攀上云梯的士兵果然是军中的佼佼者,其一手扶着云梯,嘴里叼着份量沉重的单刀,一手则握着盾牌,以极快的速度向上爬。
这就是张七依旧保留了刀盾兵的原因,唯一的原因,若是在燧发枪已经研制出来的情形下还大量保留刀盾兵那简直是一个笑话。
随后两名刀盾兵同样如此,都是军中的佼佼者,有些事情张七没有说明,他们,实际上也是最有可能的牺牲者。
不过无论是冯双礼部还是郝承裔部,都给他留下来了大量以勇武见长的士兵,有些年纪也很大了,但他依旧不得不用。
其后则是两名挎着燧发枪的士兵。
之所以挎着,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在城下将弹药装填好了,然后将火枪的背带吊在脖子上,枪身还有两个连接甲胄的暗扣,这样的话只要他爬梯子时身体大致端平,已经装填好的弹药是不会掉出来的。
为了避免漏气,铅弹都需要用搠杆敲击进去,弹药倒是不用担心,主要担心的是击发装置里的引药池。
燧发枪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与火绳枪相比只有两个不同。
一个是不用火绳了,以前夹着已经点燃火绳的龙头换成了夹着燧石的,这又带来了一个问题。
若是夹着火绳,只要轻轻放下龙头便能让火绳落入引药池,但若是燧石,那就需要燧石与引药池的池壁产生剧烈的摩擦才能产生火花,进而引燃引药。
于是第二个不同又来了,燧发枪的激发装置必须有一个耐用的弹簧来带动。
其它方面几乎没有不同。
不过,张七在甄别了清军、明军所用火绳枪后,立时就发现了不同,仿造葡萄牙人的清军火绳枪的管径比、重量显然更为合适,当然了,以他们目前对于火器质量的严苛态度,质量显然也强一些。
张七没有见过时下欧洲最先进的火绳枪,比如英国人、法国人的火绳枪,但也知道要像仿造火炮那样将发射药、管径比、重量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
加上并不亚于欧洲人的铁料质量,实际上他的燧发枪的射程、威力已经稍微领先欧洲人一步了,而且还是在铅弹重量差不多的情形下达到的。
还有,此时欧洲人的火药配方只是接近后世认为最科学的程度,他显然是完全按照最佳比例来制作的,自然又更进一步。
再加上刺刀,如果他能大量装备部队,依旧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劲旅,当然了,也依旧没有绝对的领先优势。
话不多说,八旗兵果然悍勇,虽然城墙上不时传来爆炸声,他们依旧毫无惧地扑到了云梯附近,此时就是考虑刀盾兵的悍勇和武艺了。
如果还是刚刚入关的八旗兵,张七绝对不敢这样攻城,他的刀盾兵再是勇悍,也不可能比那时的八旗兵还厉害,但现在是1662年,大清正式入关已经差不多十八年了,铁杆庄稼已经让相当一部分八旗兵的战斗力急剧下降。
可以说此时他们的战斗力已经不如汉军旗了,更不如绿营兵了。
果然,虽然蒯方挑选的都是极为勇悍,平时在军中比武也是名利前茅的刀盾兵,但八架云梯中只有一半的刀盾兵冲上了城头,大多还是牺牲了两名刀盾兵后才让最后一名刀盾兵寻到了机会。
另外四架云梯则是十二名刀盾兵全部被八旗兵击倒,不是被击杀在城墙上,便是被砍下城墙。
幸运的是,终究还是有四名刀盾兵冲了上去,这里又有讲究。
按照张七的性格,此时站在后面的刀盾兵手里肯定配备一两枚自己制作的轻便手榴弹才行,他确实也是这么做的,不过八旗兵虽然战斗力下降了,但在悍不畏死这一项上依旧保留着。
或许是满清的规制让他们不得不这么做,加上轻便轻便手榴弹的威力很小,终究还是造成了一个照面就有十多名刀盾兵伤亡!
但无论如何,他们还是冲上去了!
只要牢牢占住一段城墙,后面的燧发枪手上来后就能用火枪进行射击,这个场景八旗兵哪里见过,什么时候蚁附攻城时还带着火枪上来的?
此时不正是展现双方武勇的时候吗?
随着越来越多的燧发枪手上到城墙,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后明军就已经完全占据了这一百米的城墙!
后来随着五十斤重的短管火炮被人背着上了城墙,里面装填好的散弹形成散弹风暴后,面对大江的这一段大约一里的城墙就完全控制在明军手里了。
此时,明军也只牺牲了不到一百人!
而八旗兵则是伤亡惨重。
现实是很残酷的。
对于双方都是。
一整个牛录的索伦兵在这城门与石阶尽头的街道上扑倒在地,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死亡,但绝大多数都被炸伤了。
而对于明军来说,当蒯方亲自带着一百人冲到那里时,见到满地的清兵也只是高兴了一刹,然后城墙上又飞来了漫天的箭枝!
这就是川东山城的普遍特点了,既然是山城,周围就没有太多开阔地,白帝城那里更是一寸开阔地都没有,巫山县城能有三十米的开阔地就相当不错了。
一个牛录的索伦兵被炸倒在地让城上的富喀禅、杜敏大惊失色,如果这索伦兵都被炸死了也就算了,但那些人大部分只是被炸倒在地,一个个还躺在地上哀嚎着,这让城上的八旗兵怎么想?
要知道,此时索伦兵的勇猛已经超过入关近二十年的八旗兵了,连索伦兵一个照面就纷纷扑倒在地,换成他们恐怕更惨。
当然了,索伦兵若是被弓箭射中,铅子打中,刀剑砍中他们也能忍耐着不叫,但一个重约五斤的原始开花弹里堆满了碎石子、碎铁渣,当其炸响后能够覆盖十米左右的范围,区区三十米长、十米宽的街道上在经过两轮、三门火炮的轰击后显然很少能有幸免的。
但见:
索伦兵也都是满身铠甲,不过骤然遇敌,加上他们虽然勇猛盖过巴牙喇,但实际待遇却并没有盖过,他们也只有一件棉甲而已。
于是,绝大多数人的面部、小腿部、手部都被炸伤了,有相当一部分人还被炸瞎了,棉甲保护了他们的躯干,但露在外面的部分却照顾不到,何况距离炮弹近一些的连躯干也保护不了。
虽然张七使用的是最差的火药,但在他严苛的管理下,最差的也赶上了此时明清两军的火药了,当其炸响时造成的威力还是相当惊人的。
实际上,此时中国与欧洲的火器差距并不大,或者说没有根本的差距,无非是精度不够而已,小到铅子的重量,大到火炮的重量、口径、长度,以及火药的配方,不过在实战中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才是最关键的。
有了精确性思维,才有后来的质变和突破,可惜此时的中国人并不懂得这些道理。
作为最先冲上来的一百人,蒯方等显然也穿了铠甲,头上戴着的还是宽檐铁盔,但依旧又有好几人被八旗兵的重箭射中。
不过他们也不能往后退了。
在张七的队伍里虽然很是重视人命,但接战后依旧鼓励勇往直前。
“上盾牌!”
蒯方一声大喝,五面一人高的大盾立即传了上来,最前面五个士兵立即举着盾牌继续往前走,后面的士兵则挎上了燧发枪,每人举着一面小盾。
既然都是燧发枪时代了,张七显然不会给所有士兵配备盾牌,但队伍里还有刀盾兵,自然就有相当数量的盾牌存在。
“叮叮当当”
霎时,箭枝落在盾牌上的声响不绝于耳!
“扑!”
很快,他们已经在距离石阶出口约莫十米的地方站住脚跟了!
一人高的大盾也狠狠地插在地上,并用盾牌下方的支架固定在地上,霎时就铺满了十米宽的街道!
如果此时城上的八旗兵有火炮的话蒯方他们这一次肯定要交代在这里了,但很可惜,他们手里大量的都是弓箭,连火铳也只有少数。
大盾上沿有着放置燧发枪的小垛口,在大盾、宽檐铁盔的遮护下,后面的火铳兵开始与城上的八旗兵对射。
就在此时,三门五十斤重的短管火炮冒死运了上来!
然后就是刚才一些环节的重复了,张维明依旧跟着火铳兵上来了,刚才从城墙上飞下来的一枚重箭狠狠地撞击在他的宽檐铁盔上,顿时将其撞出了一个凹坑,如果里面没有藤网做缓冲的话,此时的他应该晕厥在地了。
这也是精确性思维的一种,也就是有张七做他们头领,换作此时的任何人都做不到,对于明清两军来说,有一顶铁盔就不错了,哪里还会考虑到缓冲装置?
清军没准还能想到,但对于日益困窘的明军来说显然不会想到。
如法炮制的新一轮仰射开始了。
没有悬念,没多久,火炮就将正对街道的一段城墙上的敌人清空了,在此之前,富喀禅、杜敏两人早就躲到城下去了。
对于张七来说,之所以选择短管火炮而不是管径比在十以上的加农炮,也是原因的。
除了考虑到云南多山、机动性的问题,短管火炮炸膛率较低也是因素之一。
还有,在两百斤重的短管火炮中,两百斤、一百斤、五十斤的管径都是一样的,都是二十厘米左右,不同的只有长度、管壁厚度,进而导致装填的发射药份量不同而已,这样的话他就无须还要针对不同的火炮制作不同的炮弹。
当然了,如果使用这样的火炮来轰炸城墙显然是不行,二十厘米的管径,实心弹得有多重?
大量的火炮上来了,虽然敌人依旧可以从这一段城墙的两侧进行射击,还依旧对明军带来了伤亡,但与之前相比显然就差多了。
不过这样的炮火覆盖对于弹药的消耗显然是很大的,这也是张七最终舍弃了陆路而孤注一掷选用水路的唯一原因。
水运,才是这个时代最有效、最省事的方式啊。
当两百斤重的短管火炮上来后,敌人的弓箭再想准确地射到明军就不大可能了,此时,明军的云梯上来了。
一轮针对面对大江这一段城墙墙头大约一百米的距离进行炮火覆盖后,八架云梯靠了上去!
由于经过了多轮调试,此时火炮的位置、仰角、偏角完全固定下来了,一轮炮火齐射后,大批士兵沿着云梯爬了上去!
若是放在以前,先登们就要出现了,但在张七的队伍里又有不同。
在炮火、燧发枪的掩护下,只见第一个攀上云梯的士兵果然是军中的佼佼者,其一手扶着云梯,嘴里叼着份量沉重的单刀,一手则握着盾牌,以极快的速度向上爬。
这就是张七依旧保留了刀盾兵的原因,唯一的原因,若是在燧发枪已经研制出来的情形下还大量保留刀盾兵那简直是一个笑话。
随后两名刀盾兵同样如此,都是军中的佼佼者,有些事情张七没有说明,他们,实际上也是最有可能的牺牲者。
不过无论是冯双礼部还是郝承裔部,都给他留下来了大量以勇武见长的士兵,有些年纪也很大了,但他依旧不得不用。
其后则是两名挎着燧发枪的士兵。
之所以挎着,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在城下将弹药装填好了,然后将火枪的背带吊在脖子上,枪身还有两个连接甲胄的暗扣,这样的话只要他爬梯子时身体大致端平,已经装填好的弹药是不会掉出来的。
为了避免漏气,铅弹都需要用搠杆敲击进去,弹药倒是不用担心,主要担心的是击发装置里的引药池。
燧发枪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与火绳枪相比只有两个不同。
一个是不用火绳了,以前夹着已经点燃火绳的龙头换成了夹着燧石的,这又带来了一个问题。
若是夹着火绳,只要轻轻放下龙头便能让火绳落入引药池,但若是燧石,那就需要燧石与引药池的池壁产生剧烈的摩擦才能产生火花,进而引燃引药。
于是第二个不同又来了,燧发枪的激发装置必须有一个耐用的弹簧来带动。
其它方面几乎没有不同。
不过,张七在甄别了清军、明军所用火绳枪后,立时就发现了不同,仿造葡萄牙人的清军火绳枪的管径比、重量显然更为合适,当然了,以他们目前对于火器质量的严苛态度,质量显然也强一些。
张七没有见过时下欧洲最先进的火绳枪,比如英国人、法国人的火绳枪,但也知道要像仿造火炮那样将发射药、管径比、重量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
加上并不亚于欧洲人的铁料质量,实际上他的燧发枪的射程、威力已经稍微领先欧洲人一步了,而且还是在铅弹重量差不多的情形下达到的。
还有,此时欧洲人的火药配方只是接近后世认为最科学的程度,他显然是完全按照最佳比例来制作的,自然又更进一步。
再加上刺刀,如果他能大量装备部队,依旧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劲旅,当然了,也依旧没有绝对的领先优势。
话不多说,八旗兵果然悍勇,虽然城墙上不时传来爆炸声,他们依旧毫无惧地扑到了云梯附近,此时就是考虑刀盾兵的悍勇和武艺了。
如果还是刚刚入关的八旗兵,张七绝对不敢这样攻城,他的刀盾兵再是勇悍,也不可能比那时的八旗兵还厉害,但现在是1662年,大清正式入关已经差不多十八年了,铁杆庄稼已经让相当一部分八旗兵的战斗力急剧下降。
可以说此时他们的战斗力已经不如汉军旗了,更不如绿营兵了。
果然,虽然蒯方挑选的都是极为勇悍,平时在军中比武也是名利前茅的刀盾兵,但八架云梯中只有一半的刀盾兵冲上了城头,大多还是牺牲了两名刀盾兵后才让最后一名刀盾兵寻到了机会。
另外四架云梯则是十二名刀盾兵全部被八旗兵击倒,不是被击杀在城墙上,便是被砍下城墙。
幸运的是,终究还是有四名刀盾兵冲了上去,这里又有讲究。
按照张七的性格,此时站在后面的刀盾兵手里肯定配备一两枚自己制作的轻便手榴弹才行,他确实也是这么做的,不过八旗兵虽然战斗力下降了,但在悍不畏死这一项上依旧保留着。
或许是满清的规制让他们不得不这么做,加上轻便轻便手榴弹的威力很小,终究还是造成了一个照面就有十多名刀盾兵伤亡!
但无论如何,他们还是冲上去了!
只要牢牢占住一段城墙,后面的燧发枪手上来后就能用火枪进行射击,这个场景八旗兵哪里见过,什么时候蚁附攻城时还带着火枪上来的?
此时不正是展现双方武勇的时候吗?
随着越来越多的燧发枪手上到城墙,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后明军就已经完全占据了这一百米的城墙!
后来随着五十斤重的短管火炮被人背着上了城墙,里面装填好的散弹形成散弹风暴后,面对大江的这一段大约一里的城墙就完全控制在明军手里了。
此时,明军也只牺牲了不到一百人!
而八旗兵则是伤亡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