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家庭的影响(2)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个孩子总是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找到一种吸引母亲注意力的有效方式。被宠坏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独处,尤其是处于黑暗的环境。他们不是害怕黑暗,而是以此为方式来求得母亲的关心。有一个孩子被宠坏了,他在黑暗的环境中不停地哭闹。有一天,母亲被他的哭声吸引过来,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因为太黑了。然而,母亲似乎明白了他的意图,于是问道:“难道我来了这里就亮起来了吗?”其实并不仅仅是因为黑暗,而是他害怕在黑暗中与母亲分开。如果母亲不在身边,他们会运用所有的方法制造事端来逼迫母亲关心她,并和他在一起。他可能会大喊大叫,或者是用其他的方式来吸引母亲来到他的身边。害怕的心理经常引起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辨别他的目的上,而不是找出导致他害怕的原因。任何被宠坏的儿童都会害怕一些事物,而害怕也仅仅是他们吸引注意力的一种方式罢了。结果,这样的心理变成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稳定模式,他们以此来实现与母亲的亲密联系。所以说,那些胆小的孩子通常都是被宠坏的,并且希望一直被宠爱。
有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被宠坏的孩子因为害怕梦魇,在睡觉时大哭大叫。这种症状是很常见的,然而,如果我们将睡眠和清醒两种状态放在对立面上,我们就会无法真正了解它。睡眠和清醒仅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状态,并不是对立的。一个孩子梦中和清醒时的行为特点是统一的。他的身心都受到他的优越感目标的影响,在不断的总结经验之后,他会知道怎样去改变环境来配合自己的利益目标。就算是睡眠状态下,在他心灵深处,也会存在统一的目标和记忆。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如果认定了只有害怕的反应才能使母亲更多地关注他,那么,就算他长大了,梦中依旧会感觉到慌张和焦虑。被梦吓坏本来只是一种途径,如今却变成了一种稳定的习惯。
这样的现象是很常见的,倘若一个孩子在被宠坏之后可以安安稳稳地睡觉,从不麻烦大人,那才是不正常。他们有很多途径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比如说,发现睡衣不合身或口渴了,对盗贼和野兽会产生恐惧感,等等。有些孩子,只有父母坐在身边才能安然入睡,有些孩子总是做噩梦,还会从床上摔下来,有些孩子会尿床。在我的病人中,似乎有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她从来不惹麻烦。母亲发现她睡得很沉,不做噩梦,不会出现任何状况,只有在白天时她才会惹麻烦。这让人非常费解。我上面指出了孩子的很多小毛病都是为了吸引母亲的关心,可在这个女孩身上却都不存在。最后,我突然恍然大悟,问道:“她在哪里睡觉呢?”她的母亲说道:“她就躺在我的旁边。”
在被宠溺的孩子眼中,没有什么事比患上疾病更加美好了。因为母亲会在他生病时嘘寒问暖,时刻关心。这样的孩子通常是在一场大病后变成问题儿童的,这并不是生病所留下的后遗症,而是他在恢复后怀念得病时受宠的感觉。当发现父母不再付出同等的注意和关心时,于是他就会通过制造事端来报复家人。假如一个孩子发现其他人会因为得病而受到宠爱,他甚至会接触病人,并希望自己也得病。
曾经有个女孩在医院住了4年,医生和护士都非常喜欢她。在她刚回家的时候,父母对她的照顾非常到位,然而,没过多久,这种关心的温度就降下来了。每当她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她就会含着指头说:“我还是病人呢。”她试图通过提醒他人的方式让他们回想起在医院时的情景。我们同样可以在成年人中看到类似的行为,他们总是把自己患过的病挂在嘴上。另一种情况是,那些一度让父母感觉头疼的孩子在疾病痊愈后就不再给他们找麻烦。我们都知道,对于孩子来说,身体上的缺陷就是一种心灵上的负担,并且,它们也是导致孩子性格畸形的元凶。于是,我们忍不住怀疑:消除了身体上的障碍以后,是不是会影响这种性格上的改变?有一个喜欢说谎、喜欢偷窃、不服从组织的男孩,他在家中排行第二,常常惹麻烦,让老师感觉束手无策,所以想要将他送到感化院去。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肺部出现了结核症,病倒了,在石膏床上躺了6个月。恢复后,他居然变得乖巧了,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感觉非常诧异。很明显,他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改变,是因为认识到之前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在这之前,他一直觉得哥哥获得了父母过多的爱,而自己却受到了忽视。生病后,他发现全家人都非常关注他,每个人都在关心爱护他,于是,他便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不再错误地认为自己受到他人的忽略。
有一种常见的错误想法:如果想补救母亲的失误,就不要让她继续照看孩子,而是将孩子送到幼儿园,由老师来引导。其实,这样的想法很荒谬。假如我们想要找到一个代理母亲,就要找到一个有能力扮演母亲角色的人,这样的人一定要非常喜欢和孩子相处。不管怎样,母亲一定是比幼儿园老师更加喜欢孩子的。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些从孤儿院出来的孩子缺乏对别人的兴趣,那是因为他们缺乏一个像母亲一样、在他们和外界之间进行联系的人。曾经有一项调查是针对在孤儿院长大而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孩子的。这些孩子身边,有很多护士或者修女,他们也受到了特殊的照顾,比如,让他们住在私人家里,家庭中的母亲会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照顾他们。事实证明,如果选对了保姆,他们就会显著地进步。对孤儿来说,最好的事就是替他们找到一个人,这个人可以代替父母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所以,如果说我们将一个孩子从他父母身边带走,一定要尽快找到一个可以代替父母的人。生活中,很多孤儿、私生子、弃婴,或者父母离异的儿童,他们的人生都以失败而告终,可见,来自父母的问候和关心是多么重要。众所周知,继母的角色是非常难扮演的,因为前妻的孩子会对她们产生逆反心理。不过,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很困难,我之前见过有很多人都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通常母亲去世后,孩子都会与父亲建立密切的联系。继母的出现,让他感觉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被另一个人分享了,所以,他会对继母产生很大的敌意。如果继母不能够宽容孩子,那孩子的处境就很危险。继母可能会和孩子计较,然后孩子就会更加抵触她。他们之间的争执将持续很久,无论谁暂时处于劣势,都不会向对方低头。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示弱才是最有效的。如果她希望从孩子那里获得某些东西,他一定不会给。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暴力的手段是永远无法获得合作和爱情的,那么,在生活中,就可以避免一些无谓的争吵和烦扰。
在家庭中,父母双方的作用一样重要。在最开始,孩子与父亲并没有建立密切的联系,他对孩子的影响会稍晚一些。我们知道,如果母亲没有将孩子的注意力渐渐转移到父亲身上的话,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社会感方面,孩子的发展可能会比较缓慢。如果父母的关系不和谐,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作用。或许,母亲在将父亲留在家庭中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她希望占有孩子的关注。或许,父母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将孩子作为争执的中心点。他们希望孩子依赖他们,并且更偏向于自己。假如孩子发觉父母的矛盾,他很可能使用一些手段让他们争着宠爱自己。最后的结果是,父母开始较量,看谁更宠爱孩子,谁更能赢得孩子的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会非常差,在他的心目中,对于合作的看法就是父母之间糟糕的关系,不懂得合作的父母是不能够给孩子做榜样的。而且,孩子对于异性和爱侣的最初认知其实也是通过父母的关系来形成的。如果家庭氛围不和谐,除非孩子的最初印象被调整到正常水平,否则,他们会用悲观失望的心态来对待婚姻。就算是成年后,他们也不会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婚姻来获取幸福。他们无法对异性产生兴趣,会拒绝异性的追求。所以,婚姻不幸福的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重大的,这不是社会的正常产物,也不能够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做积极的准备。两个人通过努力而谋取夫妻双方、孩子及整个社会的幸福是婚姻的目标,所以,假如夫妻不能齐心协力,他们的步调就不可能一致。
婚姻的本质是合作,因此,不能抱着驾驭对方的态度去相处。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权威并不是家庭生活中的重点。如果在家庭中,只有一个人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一定不是什么好事。假如家中有一个粗暴的父亲,他一心要维护自己的权威,那么,家中的男孩也会模仿父亲的作风,而女孩就会感觉被伤害了。步入社会后,女孩会认为男人都很粗暴,会认为婚姻是一种驾驭和被驾驭的关系。有时,她们为了躲避异性,甚至会将性欲颠倒过来。如果母亲在家里享有统治地位,每天都指手画脚,那么形势会发生逆转。女孩会以此为榜样,变得尖酸刻薄,男孩却一直处于防御的状态,抵触批评,并且显得非常温顺。而且,不仅母亲会这样,姑姑或姐姐也会形成这样的习惯。这样的后果是,男孩会变得怯懦,不喜欢社交。他们害怕异性唠叨和尖刻的行为习惯,所以他们会尽量远离异性。没有人喜欢被指责,但倘若一个人总是想着如何避免指责,那么,他的生活会受到影响。他会将这样的习惯运用到生活中的每件事上,还会考虑:“我到底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呢?”他们会变得不懂友情,因为他们时时刻刻都以战胜别人为目的。
对于父亲的作用,可以这样表述:一个好的父亲,无论是对于妻子、子女还是社会,都是一个好的合作者。他必须平衡好三种关系:职业、友情和爱情。他一定是公正的,并且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他一定不会去贬低妇女对家庭的重要意义,而是和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经济方面,必须指出的是,就算父亲是家庭中唯一的经济来源,也一定要承认财产归家庭所共有。父亲不能表现出施舍的姿态。对于美满的家庭而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分工,而父亲的职责就是担负经济的重任。有很多人由于经济能力强而想要统治家庭成员。家庭中没有王者,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位男性都应该清楚,如果他过分地强调男性的权威,就会让妻子产生抵触心理,并害怕自己受到压制。也不能因为妻子挣钱的能力弱,就认为自己处于上风。不管妻子在经济方面是否对家庭做出很大的贡献,假如家庭生活是美满和睦的,那么谁来养家,其实并不重要。
父亲对孩子的作用很强大。一些孩子一直都将父亲视为榜样,另外一部分则将其视为最大的敌人。体罚孩子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正当的教育方式一定是友善的。然而,不幸的是,父亲往往扮演着惩罚孩子的角色。之所以这样说是有原因的:首先,女性觉得自己没有力量去教育孩子,她们是弱小的,需要借助强有力的臂膀。很多女性都这样对孩子说:“看你爸爸回来怎么收拾你。”其实这等于是一种暗示:父亲是家庭中权威的象征。其次,这样的言论显然已经破坏了父子关系,会让孩子觉得父亲很可怕,从而不愿意把他们当朋友。或许,很多女性朋友害怕一旦自己开始惩罚孩子,孩子就会疏远她们。然而,将惩罚孩子的责任完全交给父亲也不是明智之举。孩子们同样会因为母亲将他们交给严厉的父亲而感到愤怒。很多妇女总是利用孩子对父亲的恐惧而对他们进行威胁。可以想象,孩子们对于父亲会持有什么样的看法?
如果说父亲处理事情的方式是积极的,家庭成员会将他作为家庭的中心,他会是一个好父亲和一个好爸爸。家庭成员会乐于和他相处。这样的依赖使得家庭成为他社会生活的重要一环。他不会感到孤立,也不会感到被束缚。家庭中融入了社会感,在与人合作方面,他将成为家庭成员的榜样。就算双方都有自己的朋友圈,也不是什么坏事,人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交往范围,而且应该做到不让友情影响到家庭关系。我并不建议夫妻整天粘在一起,而是说他们应该学会融洽地相处。比如说,倘若丈夫不希望妻子融入自己的交际圈,就会产生麻烦。这时,他会把重心放在家庭以外的地方。有一件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那就是让他明白,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上有很多值得他去珍惜的好朋友。
如果说一个父亲能够与他自己的父母、姐妹融洽相处,就可以为孩子树立好的合作榜样。虽然孩子总有一天会有他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让他认识到,人应该融入家庭,而不是和家庭决裂。
一个孩子总是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找到一种吸引母亲注意力的有效方式。被宠坏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独处,尤其是处于黑暗的环境。他们不是害怕黑暗,而是以此为方式来求得母亲的关心。有一个孩子被宠坏了,他在黑暗的环境中不停地哭闹。有一天,母亲被他的哭声吸引过来,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因为太黑了。然而,母亲似乎明白了他的意图,于是问道:“难道我来了这里就亮起来了吗?”其实并不仅仅是因为黑暗,而是他害怕在黑暗中与母亲分开。如果母亲不在身边,他们会运用所有的方法制造事端来逼迫母亲关心她,并和他在一起。他可能会大喊大叫,或者是用其他的方式来吸引母亲来到他的身边。害怕的心理经常引起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辨别他的目的上,而不是找出导致他害怕的原因。任何被宠坏的儿童都会害怕一些事物,而害怕也仅仅是他们吸引注意力的一种方式罢了。结果,这样的心理变成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稳定模式,他们以此来实现与母亲的亲密联系。所以说,那些胆小的孩子通常都是被宠坏的,并且希望一直被宠爱。
有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被宠坏的孩子因为害怕梦魇,在睡觉时大哭大叫。这种症状是很常见的,然而,如果我们将睡眠和清醒两种状态放在对立面上,我们就会无法真正了解它。睡眠和清醒仅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状态,并不是对立的。一个孩子梦中和清醒时的行为特点是统一的。他的身心都受到他的优越感目标的影响,在不断的总结经验之后,他会知道怎样去改变环境来配合自己的利益目标。就算是睡眠状态下,在他心灵深处,也会存在统一的目标和记忆。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如果认定了只有害怕的反应才能使母亲更多地关注他,那么,就算他长大了,梦中依旧会感觉到慌张和焦虑。被梦吓坏本来只是一种途径,如今却变成了一种稳定的习惯。
这样的现象是很常见的,倘若一个孩子在被宠坏之后可以安安稳稳地睡觉,从不麻烦大人,那才是不正常。他们有很多途径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比如说,发现睡衣不合身或口渴了,对盗贼和野兽会产生恐惧感,等等。有些孩子,只有父母坐在身边才能安然入睡,有些孩子总是做噩梦,还会从床上摔下来,有些孩子会尿床。在我的病人中,似乎有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她从来不惹麻烦。母亲发现她睡得很沉,不做噩梦,不会出现任何状况,只有在白天时她才会惹麻烦。这让人非常费解。我上面指出了孩子的很多小毛病都是为了吸引母亲的关心,可在这个女孩身上却都不存在。最后,我突然恍然大悟,问道:“她在哪里睡觉呢?”她的母亲说道:“她就躺在我的旁边。”
在被宠溺的孩子眼中,没有什么事比患上疾病更加美好了。因为母亲会在他生病时嘘寒问暖,时刻关心。这样的孩子通常是在一场大病后变成问题儿童的,这并不是生病所留下的后遗症,而是他在恢复后怀念得病时受宠的感觉。当发现父母不再付出同等的注意和关心时,于是他就会通过制造事端来报复家人。假如一个孩子发现其他人会因为得病而受到宠爱,他甚至会接触病人,并希望自己也得病。
曾经有个女孩在医院住了4年,医生和护士都非常喜欢她。在她刚回家的时候,父母对她的照顾非常到位,然而,没过多久,这种关心的温度就降下来了。每当她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她就会含着指头说:“我还是病人呢。”她试图通过提醒他人的方式让他们回想起在医院时的情景。我们同样可以在成年人中看到类似的行为,他们总是把自己患过的病挂在嘴上。另一种情况是,那些一度让父母感觉头疼的孩子在疾病痊愈后就不再给他们找麻烦。我们都知道,对于孩子来说,身体上的缺陷就是一种心灵上的负担,并且,它们也是导致孩子性格畸形的元凶。于是,我们忍不住怀疑:消除了身体上的障碍以后,是不是会影响这种性格上的改变?有一个喜欢说谎、喜欢偷窃、不服从组织的男孩,他在家中排行第二,常常惹麻烦,让老师感觉束手无策,所以想要将他送到感化院去。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肺部出现了结核症,病倒了,在石膏床上躺了6个月。恢复后,他居然变得乖巧了,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感觉非常诧异。很明显,他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改变,是因为认识到之前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在这之前,他一直觉得哥哥获得了父母过多的爱,而自己却受到了忽视。生病后,他发现全家人都非常关注他,每个人都在关心爱护他,于是,他便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不再错误地认为自己受到他人的忽略。
有一种常见的错误想法:如果想补救母亲的失误,就不要让她继续照看孩子,而是将孩子送到幼儿园,由老师来引导。其实,这样的想法很荒谬。假如我们想要找到一个代理母亲,就要找到一个有能力扮演母亲角色的人,这样的人一定要非常喜欢和孩子相处。不管怎样,母亲一定是比幼儿园老师更加喜欢孩子的。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些从孤儿院出来的孩子缺乏对别人的兴趣,那是因为他们缺乏一个像母亲一样、在他们和外界之间进行联系的人。曾经有一项调查是针对在孤儿院长大而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孩子的。这些孩子身边,有很多护士或者修女,他们也受到了特殊的照顾,比如,让他们住在私人家里,家庭中的母亲会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照顾他们。事实证明,如果选对了保姆,他们就会显著地进步。对孤儿来说,最好的事就是替他们找到一个人,这个人可以代替父母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所以,如果说我们将一个孩子从他父母身边带走,一定要尽快找到一个可以代替父母的人。生活中,很多孤儿、私生子、弃婴,或者父母离异的儿童,他们的人生都以失败而告终,可见,来自父母的问候和关心是多么重要。众所周知,继母的角色是非常难扮演的,因为前妻的孩子会对她们产生逆反心理。不过,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很困难,我之前见过有很多人都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通常母亲去世后,孩子都会与父亲建立密切的联系。继母的出现,让他感觉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被另一个人分享了,所以,他会对继母产生很大的敌意。如果继母不能够宽容孩子,那孩子的处境就很危险。继母可能会和孩子计较,然后孩子就会更加抵触她。他们之间的争执将持续很久,无论谁暂时处于劣势,都不会向对方低头。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示弱才是最有效的。如果她希望从孩子那里获得某些东西,他一定不会给。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暴力的手段是永远无法获得合作和爱情的,那么,在生活中,就可以避免一些无谓的争吵和烦扰。
在家庭中,父母双方的作用一样重要。在最开始,孩子与父亲并没有建立密切的联系,他对孩子的影响会稍晚一些。我们知道,如果母亲没有将孩子的注意力渐渐转移到父亲身上的话,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社会感方面,孩子的发展可能会比较缓慢。如果父母的关系不和谐,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作用。或许,母亲在将父亲留在家庭中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她希望占有孩子的关注。或许,父母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将孩子作为争执的中心点。他们希望孩子依赖他们,并且更偏向于自己。假如孩子发觉父母的矛盾,他很可能使用一些手段让他们争着宠爱自己。最后的结果是,父母开始较量,看谁更宠爱孩子,谁更能赢得孩子的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会非常差,在他的心目中,对于合作的看法就是父母之间糟糕的关系,不懂得合作的父母是不能够给孩子做榜样的。而且,孩子对于异性和爱侣的最初认知其实也是通过父母的关系来形成的。如果家庭氛围不和谐,除非孩子的最初印象被调整到正常水平,否则,他们会用悲观失望的心态来对待婚姻。就算是成年后,他们也不会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婚姻来获取幸福。他们无法对异性产生兴趣,会拒绝异性的追求。所以,婚姻不幸福的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重大的,这不是社会的正常产物,也不能够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做积极的准备。两个人通过努力而谋取夫妻双方、孩子及整个社会的幸福是婚姻的目标,所以,假如夫妻不能齐心协力,他们的步调就不可能一致。
婚姻的本质是合作,因此,不能抱着驾驭对方的态度去相处。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权威并不是家庭生活中的重点。如果在家庭中,只有一个人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一定不是什么好事。假如家中有一个粗暴的父亲,他一心要维护自己的权威,那么,家中的男孩也会模仿父亲的作风,而女孩就会感觉被伤害了。步入社会后,女孩会认为男人都很粗暴,会认为婚姻是一种驾驭和被驾驭的关系。有时,她们为了躲避异性,甚至会将性欲颠倒过来。如果母亲在家里享有统治地位,每天都指手画脚,那么形势会发生逆转。女孩会以此为榜样,变得尖酸刻薄,男孩却一直处于防御的状态,抵触批评,并且显得非常温顺。而且,不仅母亲会这样,姑姑或姐姐也会形成这样的习惯。这样的后果是,男孩会变得怯懦,不喜欢社交。他们害怕异性唠叨和尖刻的行为习惯,所以他们会尽量远离异性。没有人喜欢被指责,但倘若一个人总是想着如何避免指责,那么,他的生活会受到影响。他会将这样的习惯运用到生活中的每件事上,还会考虑:“我到底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呢?”他们会变得不懂友情,因为他们时时刻刻都以战胜别人为目的。
对于父亲的作用,可以这样表述:一个好的父亲,无论是对于妻子、子女还是社会,都是一个好的合作者。他必须平衡好三种关系:职业、友情和爱情。他一定是公正的,并且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他一定不会去贬低妇女对家庭的重要意义,而是和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经济方面,必须指出的是,就算父亲是家庭中唯一的经济来源,也一定要承认财产归家庭所共有。父亲不能表现出施舍的姿态。对于美满的家庭而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分工,而父亲的职责就是担负经济的重任。有很多人由于经济能力强而想要统治家庭成员。家庭中没有王者,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位男性都应该清楚,如果他过分地强调男性的权威,就会让妻子产生抵触心理,并害怕自己受到压制。也不能因为妻子挣钱的能力弱,就认为自己处于上风。不管妻子在经济方面是否对家庭做出很大的贡献,假如家庭生活是美满和睦的,那么谁来养家,其实并不重要。
父亲对孩子的作用很强大。一些孩子一直都将父亲视为榜样,另外一部分则将其视为最大的敌人。体罚孩子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正当的教育方式一定是友善的。然而,不幸的是,父亲往往扮演着惩罚孩子的角色。之所以这样说是有原因的:首先,女性觉得自己没有力量去教育孩子,她们是弱小的,需要借助强有力的臂膀。很多女性都这样对孩子说:“看你爸爸回来怎么收拾你。”其实这等于是一种暗示:父亲是家庭中权威的象征。其次,这样的言论显然已经破坏了父子关系,会让孩子觉得父亲很可怕,从而不愿意把他们当朋友。或许,很多女性朋友害怕一旦自己开始惩罚孩子,孩子就会疏远她们。然而,将惩罚孩子的责任完全交给父亲也不是明智之举。孩子们同样会因为母亲将他们交给严厉的父亲而感到愤怒。很多妇女总是利用孩子对父亲的恐惧而对他们进行威胁。可以想象,孩子们对于父亲会持有什么样的看法?
如果说父亲处理事情的方式是积极的,家庭成员会将他作为家庭的中心,他会是一个好父亲和一个好爸爸。家庭成员会乐于和他相处。这样的依赖使得家庭成为他社会生活的重要一环。他不会感到孤立,也不会感到被束缚。家庭中融入了社会感,在与人合作方面,他将成为家庭成员的榜样。就算双方都有自己的朋友圈,也不是什么坏事,人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交往范围,而且应该做到不让友情影响到家庭关系。我并不建议夫妻整天粘在一起,而是说他们应该学会融洽地相处。比如说,倘若丈夫不希望妻子融入自己的交际圈,就会产生麻烦。这时,他会把重心放在家庭以外的地方。有一件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那就是让他明白,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上有很多值得他去珍惜的好朋友。
如果说一个父亲能够与他自己的父母、姐妹融洽相处,就可以为孩子树立好的合作榜样。虽然孩子总有一天会有他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让他认识到,人应该融入家庭,而不是和家庭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