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0)翻译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九三二年的冬季,谭央顺利的成为了著名学者赛德勒先生访问上海期间的随行翻译,赛德勒在上海要待一个半月,赶在圣诞节前回家,日程安排的很满,光是在圣约翰大学的讲座就安排了二十多堂,堂堂爆满,除了圣约翰大学的医学生还有在沪的各大西医院的医生,那简直是西医界的节日。赛德勒先生用二十几堂讲座为大家讲述了当时最先进的关于小儿内科、小儿外科及小儿保健的知识。
这样的情况,对于专业翻译李先生和作为随行翻译的谭央来说工作量都是巨大的,赛德勒先生在讲座前一天只是列出了个大纲,谭央回家就要彻夜查阅相关的医学词汇。第二天讲座,当李先生翻译出不那么道地的伪医学词汇时,大家听不懂,谭央就要拉过扩音器用医学表达的习惯再复述一遍。
十一月,圣约翰大学的大礼堂很冷,坐在赛德勒先生左手边的谭央,齐肩的长发,系着深棕色的发带,靛蓝色的呢子大衣,里面穿着咖啡色缎子掐边的白色旗袍,旗袍上稀稀疏疏绣着几枝缃色的梅花,梅花小心翼翼的从大衣领口探出头来,清雅里带着娇俏。她握着笔,微微偏着头,认真聆听赛德勒先生讲课的内容。她是知识的汪洋大海上的一叶扁舟,自己沉浸其中汲取学识的同时,也成了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了。
刚开始的两次讲座,要谭央对词句进一步解释时,李先生把扩音器送到她的跟前,还没说话,她的脸就红了,刚一开口,声音也是颤的。后来随着讲座的深入,谭央倒是大方从容了起来,她是极容易全身心投入的那一类人,全神贯注的做属于自己的事情便能心无旁骛,连紧张都忘记了。
一次毕庆堂做完自己的事,经过圣约翰大学顺便进去接谭央回家。讲座结束,和谭央坐在车里,毕庆堂叼着烟,侧过脸打量谭央,“小妹,你在讲台上,气派的很啊!”谭央笑着掐了毕庆堂的胳膊一下,“大惊小怪什么,我从前不气派吗?”毕庆堂揽过她的肩笑道,“不不不,今日格外的气派,气派得大哥都不认得了,”说着,他凑近谭央的耳边小声说,“你这样,很美,不一样的美。”谭央小声嗔怪,“油嘴滑舌。”“是真的,你看看那些在礼堂听课的人吧,他们是怎样看你的,害得我都想跳到台子上喊了。”
“喊什么?”“我先喊,你们看这是我太太!我再喊,你们不要再看了,这已经是我太太了!”谭央捂着嘴吃吃的笑,“你今天来不是为了接我的吗?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啊!”毕庆堂神色一敛,“我就是为了接你的,顺便进去看看嘛,”顿了顿,他又耐不住的笑了,“我算见识到那个赛德勒先生了,脑瓜儿顶秃了就秃了嘛,还留长了旁边的头发盖住做什么,滑稽死了……”毕庆堂话还没说完,谭央就用手使劲的捶了一下他。“我说,你打我做什么?”“你自己心里清楚!”谭央若无其事的回答。
不是说得到了一份爱,你便能守着这份爱一生无虞。无所作为,爱也会坐吃山空的。想要爱的长久,就要努力不辍。爱永远是一门关于仰视的学问,你要对方的爱,其实就是要对方的欣赏,你只有时时努力、常常精彩,爱才会绵延不绝,经历岁月的婚姻才不会情松爱驰。
讲座结束后,赛德勒先生在上海的后半段时间就是一头扎进医院,为很多有疑难疾病的患儿治病,甚至于进入大上海的贫民窟为无钱治病的孩子们免费诊治。一天谭央在手术室为做手术的赛德勒先生打下手,回家时已是深夜。毕庆堂还在客厅,一面听着留声机里的京剧唱片,一面等她。深夜里,一个人,一盏灯,还有留声机里缠缠绵绵的《牡丹亭》,迟归的谭央心中满溢着幸福。
谭央坐到毕庆堂的身边,轻声问,“囡囡睡了?”“睡了。”“大哥,我今天……”“我知道,你不是下午就打电话告诉我,说有个很复杂的手术吗?”“那你还等我做什么?”“我做什么不等你啊?不等你我还能做什么?”毕庆堂笑着戏谑道。谭央闻言脸上绯红一片,“你这人,才说几句就没了正经话。”
毕庆堂抬手搂着她,她也紧倚在毕庆堂的怀中,“还真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那洋和尚的把戏就那么好?”谭央笑着点了点头,“是呀,就觉得自己在学校所学太有限了,要同他多学些才好。和赛德勒先生在穷人家里出诊就觉得,能用自己学的东西去帮助别人真是件很好的事,会的东西越多,对别人的帮助就越大,只是我自己还是太差了些。”毕庆堂听她的话,笑了,“你已经很好了,咱们不和别的有钱的太太比,单和你自己比,十年前,我在同里看见你时,你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个黄毛丫头啊,哈哈。”
毕庆堂的话让他们沉浸在旧事中,忽然谭央开口,“大哥,若不是因为你,我恐怕连高小也读不下来,再后来的中学大学也是念不起的,就是我现在能做随行翻译,也是要你找人帮我补习德文的结果。多亏了你,若没有你,若不能遇见你,便没有今日的我。”毕庆堂听了谭央的话,目光从她脸上缓缓移开,幽幽的说,“我们有我们的渊源,是会遇到的,也多亏了你,不然我还在铤而走险的做商会买卖呢,也鼓捣不起这么大的生意。”
十二月中旬,赛德勒先生回国,谭央和毕庆堂的生活又归回到原来的轨迹中,只是一九三三年的元旦,几年来音信全无的徐治中来了一封信,信上说他黄埔军校毕业后被送到美国西点军校学习了一年,如今在南京供职,改日回上海来府上拜望。
信读完,谭央抬头看着毕庆堂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不禁哑然失笑。“笑,有什么好笑的?喝了洋墨水罢了,当官的、当兵的,外面威风,可这上海滩还是我毕庆堂的天下。”
寒假结束了,没看见徐治中,倒是从德国来了封信。谭央读了信后,低头不语。陪女儿玩的毕庆堂看谭央半天没动静,就问,“那洋和尚说什么?”“他感谢我在上海时对他的帮助。”“嗯,这人倒是讲究嘛。”谭央低下头将信沿原来的痕迹折好,放回信封,思量良久才小心翼翼的开腔,“他还说,欢迎我去海德堡医学院继续深造,他给我争取到了一个读硕士的机会,带奖学金的,好像他争取这个,很不容易。”
毕庆堂将女儿放到地上,不屑一顾的说,“他以为谁都稀罕去那么老远读书啊?他白费那个劲,你又不会去。”听谭央没有搭腔,毕庆堂又追了一句,“你说是不是?”谭央微微叹了口气,“哎,没办法。”毕庆堂闻言豁的转过身,面色严肃的高声反问,“怎么?难不成你还想去?”谭央掷气似的一语不发,立时,屋里气氛一滞,夫妻俩就有了针锋相对的架势。
早春的正午,户外的阳光透过客厅里落地的玻璃窗照进来,上海滩的春天被尘嚣与绵雨瓜分着,余下的晴朗是酝酿后的产物,既不直莽也不敷衍。言覃拖着一个粉纱裙的洋娃娃在厚厚的地毯上连蹦带跳的走着,春日的光照在言覃白生生的脸上,粉嘟嘟的,小姑娘眯着眼睛笑着,露出小虎牙,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簇新憨顽。谭央看着女儿,面色舒缓了许多,走了两步,蹲□抱起言覃转身上了楼。
这之后,夫妻俩闹了两天别扭,接着,毕庆堂买了一条珍珠项链送给谭央,谭央说自己一直想买一条这样的项链配衣服,道了谢,戴上后毕庆堂连声称赞好看。于是,夫妇二人又和好如初了。
其实,谭央并不真的需要那么一件首饰,毕庆堂也明白那玩意对不上谭央的心思,可这就是他们夫妇的相处之道。他明白,做男人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她明白,做女人什么情况下该怎么回应。居家过日子,哪有夫妻不吵架的,只不过情是真的,他们又在乎彼此,懂得珍惜,所以分歧争吵也不伤感情。但是自此,谁都没再提出国留学的事。
不过,谭央就此有了心事,日子一天天的过,眼看这个学期结束谭央就医学院毕业了,她常常失神,心情也渐渐的烦乱起来。一天,毕庆堂忙生意,回家略晚了些,在女儿的房间,他看见哄孩子睡着后的谭央躺在女儿身边,手里拿着那封赛德勒先生的信,一脸的落寞迷惘。他就此明晰了,她是真的想去那个遥远的国度了。自娶她之后,毕庆堂是尽己所能事事叫她顺心遂意,如今有一桩她不能如愿,他便有了愧疚的感觉。
那个周末,毕庆堂带着谭央去汇中饭店吃西餐。铺着格子台布的方桌,两个人面对面的坐着,侍者将牛排端了上来,毕庆堂便把烟在烟灰缸捻了捻,熄灭了。他看似无心的说,“十年前,咱们第一次出来吃饭,就是在这里吧?”谭央笑着点头,拿起叉子在牛排上轻轻划着,有点儿难为情的说,“十年了,我还是切不好牛排”。毕庆堂笑,也没搭话,拿起刀叉切起了牛排。
“小妹,记得当时我和你说过什么吗?”抽冷子,毕庆堂问了一句。谭央眸子一亮,看着若无其事切牛排的毕庆堂,眼神继而又黯淡了下来,有些敷衍的回答,“你说要给我买好看的衣服。”毕庆堂哈哈一笑,将切好的那盘牛排放到了谭央的面前,“看看你什么记性啊?我不是说,要是你书读得好,我就送你出去留洋吗?你还说你才没那么野呢!我看你啊,可是说话不算数喽。”谭央听罢,眨了眨眼,不忿的说,“明明是你说话不算数,你最无赖了!”说完后,两个人都笑了。
吃完饭回家的路上,在车里,毕庆堂问谭央,“若我不让你出去留学,你还会去吗?”谭央想了半天,面色凝重的摇了摇头。“不去会怎样?”谭央看向车窗外,有些吃力的回答,“遗憾,很大的遗憾吧。”“人生一辈子,遗憾的事很多,再添一桩,可以吗?”毕庆堂很诚恳的问。谭央转回头,看着毕庆堂,顿时委屈得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她微微点头,泪珠因此溢了出来,一粒接一粒的往下掉。毕庆堂伸出手,紧紧地将她搂住,动情道,“小妹,我们的人生那么多的遗憾,我们本就承担不来,我又何忍再为你多添一件呢?”
一九三二年的冬季,谭央顺利的成为了著名学者赛德勒先生访问上海期间的随行翻译,赛德勒在上海要待一个半月,赶在圣诞节前回家,日程安排的很满,光是在圣约翰大学的讲座就安排了二十多堂,堂堂爆满,除了圣约翰大学的医学生还有在沪的各大西医院的医生,那简直是西医界的节日。赛德勒先生用二十几堂讲座为大家讲述了当时最先进的关于小儿内科、小儿外科及小儿保健的知识。
这样的情况,对于专业翻译李先生和作为随行翻译的谭央来说工作量都是巨大的,赛德勒先生在讲座前一天只是列出了个大纲,谭央回家就要彻夜查阅相关的医学词汇。第二天讲座,当李先生翻译出不那么道地的伪医学词汇时,大家听不懂,谭央就要拉过扩音器用医学表达的习惯再复述一遍。
十一月,圣约翰大学的大礼堂很冷,坐在赛德勒先生左手边的谭央,齐肩的长发,系着深棕色的发带,靛蓝色的呢子大衣,里面穿着咖啡色缎子掐边的白色旗袍,旗袍上稀稀疏疏绣着几枝缃色的梅花,梅花小心翼翼的从大衣领口探出头来,清雅里带着娇俏。她握着笔,微微偏着头,认真聆听赛德勒先生讲课的内容。她是知识的汪洋大海上的一叶扁舟,自己沉浸其中汲取学识的同时,也成了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了。
刚开始的两次讲座,要谭央对词句进一步解释时,李先生把扩音器送到她的跟前,还没说话,她的脸就红了,刚一开口,声音也是颤的。后来随着讲座的深入,谭央倒是大方从容了起来,她是极容易全身心投入的那一类人,全神贯注的做属于自己的事情便能心无旁骛,连紧张都忘记了。
一次毕庆堂做完自己的事,经过圣约翰大学顺便进去接谭央回家。讲座结束,和谭央坐在车里,毕庆堂叼着烟,侧过脸打量谭央,“小妹,你在讲台上,气派的很啊!”谭央笑着掐了毕庆堂的胳膊一下,“大惊小怪什么,我从前不气派吗?”毕庆堂揽过她的肩笑道,“不不不,今日格外的气派,气派得大哥都不认得了,”说着,他凑近谭央的耳边小声说,“你这样,很美,不一样的美。”谭央小声嗔怪,“油嘴滑舌。”“是真的,你看看那些在礼堂听课的人吧,他们是怎样看你的,害得我都想跳到台子上喊了。”
“喊什么?”“我先喊,你们看这是我太太!我再喊,你们不要再看了,这已经是我太太了!”谭央捂着嘴吃吃的笑,“你今天来不是为了接我的吗?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啊!”毕庆堂神色一敛,“我就是为了接你的,顺便进去看看嘛,”顿了顿,他又耐不住的笑了,“我算见识到那个赛德勒先生了,脑瓜儿顶秃了就秃了嘛,还留长了旁边的头发盖住做什么,滑稽死了……”毕庆堂话还没说完,谭央就用手使劲的捶了一下他。“我说,你打我做什么?”“你自己心里清楚!”谭央若无其事的回答。
不是说得到了一份爱,你便能守着这份爱一生无虞。无所作为,爱也会坐吃山空的。想要爱的长久,就要努力不辍。爱永远是一门关于仰视的学问,你要对方的爱,其实就是要对方的欣赏,你只有时时努力、常常精彩,爱才会绵延不绝,经历岁月的婚姻才不会情松爱驰。
讲座结束后,赛德勒先生在上海的后半段时间就是一头扎进医院,为很多有疑难疾病的患儿治病,甚至于进入大上海的贫民窟为无钱治病的孩子们免费诊治。一天谭央在手术室为做手术的赛德勒先生打下手,回家时已是深夜。毕庆堂还在客厅,一面听着留声机里的京剧唱片,一面等她。深夜里,一个人,一盏灯,还有留声机里缠缠绵绵的《牡丹亭》,迟归的谭央心中满溢着幸福。
谭央坐到毕庆堂的身边,轻声问,“囡囡睡了?”“睡了。”“大哥,我今天……”“我知道,你不是下午就打电话告诉我,说有个很复杂的手术吗?”“那你还等我做什么?”“我做什么不等你啊?不等你我还能做什么?”毕庆堂笑着戏谑道。谭央闻言脸上绯红一片,“你这人,才说几句就没了正经话。”
毕庆堂抬手搂着她,她也紧倚在毕庆堂的怀中,“还真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那洋和尚的把戏就那么好?”谭央笑着点了点头,“是呀,就觉得自己在学校所学太有限了,要同他多学些才好。和赛德勒先生在穷人家里出诊就觉得,能用自己学的东西去帮助别人真是件很好的事,会的东西越多,对别人的帮助就越大,只是我自己还是太差了些。”毕庆堂听她的话,笑了,“你已经很好了,咱们不和别的有钱的太太比,单和你自己比,十年前,我在同里看见你时,你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个黄毛丫头啊,哈哈。”
毕庆堂的话让他们沉浸在旧事中,忽然谭央开口,“大哥,若不是因为你,我恐怕连高小也读不下来,再后来的中学大学也是念不起的,就是我现在能做随行翻译,也是要你找人帮我补习德文的结果。多亏了你,若没有你,若不能遇见你,便没有今日的我。”毕庆堂听了谭央的话,目光从她脸上缓缓移开,幽幽的说,“我们有我们的渊源,是会遇到的,也多亏了你,不然我还在铤而走险的做商会买卖呢,也鼓捣不起这么大的生意。”
十二月中旬,赛德勒先生回国,谭央和毕庆堂的生活又归回到原来的轨迹中,只是一九三三年的元旦,几年来音信全无的徐治中来了一封信,信上说他黄埔军校毕业后被送到美国西点军校学习了一年,如今在南京供职,改日回上海来府上拜望。
信读完,谭央抬头看着毕庆堂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不禁哑然失笑。“笑,有什么好笑的?喝了洋墨水罢了,当官的、当兵的,外面威风,可这上海滩还是我毕庆堂的天下。”
寒假结束了,没看见徐治中,倒是从德国来了封信。谭央读了信后,低头不语。陪女儿玩的毕庆堂看谭央半天没动静,就问,“那洋和尚说什么?”“他感谢我在上海时对他的帮助。”“嗯,这人倒是讲究嘛。”谭央低下头将信沿原来的痕迹折好,放回信封,思量良久才小心翼翼的开腔,“他还说,欢迎我去海德堡医学院继续深造,他给我争取到了一个读硕士的机会,带奖学金的,好像他争取这个,很不容易。”
毕庆堂将女儿放到地上,不屑一顾的说,“他以为谁都稀罕去那么老远读书啊?他白费那个劲,你又不会去。”听谭央没有搭腔,毕庆堂又追了一句,“你说是不是?”谭央微微叹了口气,“哎,没办法。”毕庆堂闻言豁的转过身,面色严肃的高声反问,“怎么?难不成你还想去?”谭央掷气似的一语不发,立时,屋里气氛一滞,夫妻俩就有了针锋相对的架势。
早春的正午,户外的阳光透过客厅里落地的玻璃窗照进来,上海滩的春天被尘嚣与绵雨瓜分着,余下的晴朗是酝酿后的产物,既不直莽也不敷衍。言覃拖着一个粉纱裙的洋娃娃在厚厚的地毯上连蹦带跳的走着,春日的光照在言覃白生生的脸上,粉嘟嘟的,小姑娘眯着眼睛笑着,露出小虎牙,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簇新憨顽。谭央看着女儿,面色舒缓了许多,走了两步,蹲□抱起言覃转身上了楼。
这之后,夫妻俩闹了两天别扭,接着,毕庆堂买了一条珍珠项链送给谭央,谭央说自己一直想买一条这样的项链配衣服,道了谢,戴上后毕庆堂连声称赞好看。于是,夫妇二人又和好如初了。
其实,谭央并不真的需要那么一件首饰,毕庆堂也明白那玩意对不上谭央的心思,可这就是他们夫妇的相处之道。他明白,做男人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她明白,做女人什么情况下该怎么回应。居家过日子,哪有夫妻不吵架的,只不过情是真的,他们又在乎彼此,懂得珍惜,所以分歧争吵也不伤感情。但是自此,谁都没再提出国留学的事。
不过,谭央就此有了心事,日子一天天的过,眼看这个学期结束谭央就医学院毕业了,她常常失神,心情也渐渐的烦乱起来。一天,毕庆堂忙生意,回家略晚了些,在女儿的房间,他看见哄孩子睡着后的谭央躺在女儿身边,手里拿着那封赛德勒先生的信,一脸的落寞迷惘。他就此明晰了,她是真的想去那个遥远的国度了。自娶她之后,毕庆堂是尽己所能事事叫她顺心遂意,如今有一桩她不能如愿,他便有了愧疚的感觉。
那个周末,毕庆堂带着谭央去汇中饭店吃西餐。铺着格子台布的方桌,两个人面对面的坐着,侍者将牛排端了上来,毕庆堂便把烟在烟灰缸捻了捻,熄灭了。他看似无心的说,“十年前,咱们第一次出来吃饭,就是在这里吧?”谭央笑着点头,拿起叉子在牛排上轻轻划着,有点儿难为情的说,“十年了,我还是切不好牛排”。毕庆堂笑,也没搭话,拿起刀叉切起了牛排。
“小妹,记得当时我和你说过什么吗?”抽冷子,毕庆堂问了一句。谭央眸子一亮,看着若无其事切牛排的毕庆堂,眼神继而又黯淡了下来,有些敷衍的回答,“你说要给我买好看的衣服。”毕庆堂哈哈一笑,将切好的那盘牛排放到了谭央的面前,“看看你什么记性啊?我不是说,要是你书读得好,我就送你出去留洋吗?你还说你才没那么野呢!我看你啊,可是说话不算数喽。”谭央听罢,眨了眨眼,不忿的说,“明明是你说话不算数,你最无赖了!”说完后,两个人都笑了。
吃完饭回家的路上,在车里,毕庆堂问谭央,“若我不让你出去留学,你还会去吗?”谭央想了半天,面色凝重的摇了摇头。“不去会怎样?”谭央看向车窗外,有些吃力的回答,“遗憾,很大的遗憾吧。”“人生一辈子,遗憾的事很多,再添一桩,可以吗?”毕庆堂很诚恳的问。谭央转回头,看着毕庆堂,顿时委屈得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她微微点头,泪珠因此溢了出来,一粒接一粒的往下掉。毕庆堂伸出手,紧紧地将她搂住,动情道,“小妹,我们的人生那么多的遗憾,我们本就承担不来,我又何忍再为你多添一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