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北京的部队大院 > 将军楼(四)

将军楼(四)

作者:长弓射天狼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鲍清彦坐在小翠推着的轮椅上,在楼间的道路上慢慢地走着,后边跟着一个朋友刚送给他的一条小宠物犬。

    冯长平正在楼前的小菜园给刚栽下的西红柿苗浇水,一抬头看到鲍清彦,连忙直起腰来招呼他:“老鲍,你真牛啊,出门还带着‘警犬’。”

    “这不是警犬,这是我干儿子,我亲儿子出国不管我了,干儿子这几天一直陪着我,过来,欢欢,快叫冯叔叔!”鲍清彦说着,探身拍了拍旁边的小狗,指指冯长平对它说。

    小狗似乎是听懂了主人的话,朝着冯长平“汪汪”地叫了两声。

    冯长平走出小菜园,在衣服上蹭了蹭被水浸湿的手,夸奖小狗说:“好乖的‘孩子’,你干爹真是教‘子’有方啊!”

    鲍清彦在屋里憋屈了大半天,来到楼外边心情舒畅,见到冯长平就又打开了话匣子:“我当年还很骄傲,两个儿子都毕业于国内的名牌大学,后来他们一个去了美国,一个去了英国。我和老伴身体好时,还没有觉得少了什么,身体差了才觉得不该把他们都放走,唉,辛辛苦苦几十年,为‘资本主义’培养了两个孝子贤孙。”

    “等你的儿子在国外都发展好了,赚了大钱,你和老关就可以一块出去开洋荤了。”冯长平安慰鲍清彦说。

    “我们出国不是开洋荤,是受洋罪。”鲍清彦不以为然地说,“你想想看,我和老关连几十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一句外语不会说,到了国外那是又瞎又聋又哑,都成了特级残废,还不如我在国内天天坐在轮椅上审查电视节目呢!”

    冯长平与鲍清彦正说着话,老关端着保温杯从另一边走过来,她笑着对冯长平说:“冯部长,看您今天这身打扮像个出公差的战士,是不是把刚当兵时的衣服又找出来穿上了?”

    冯长平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的确良绿军衣和解放鞋,对老关说:“关大姐您别看我这身衣服不好看,但是耐脏,也好洗。昨天我也是穿着这身衣服,还戴了一顶旧草帽,想在楼前楼后捡一些干树枝给西红柿秧搭架,住在你们楼上秦主任的老伴大老远地就在阳台上朝我喊,‘哎,收废品的,你的三轮车呢,快骑过来,我们家有废品要卖!’我一抬头,她‘扑哧’一声笑了,问我是不是要给哪个学校的学生去讲艰苦朴素的传统课。”

    鲍清彦接过老关递给他的茶水,喝了一口,对老关说:“现在你觉得冯部长穿这身衣服不好看,想当年有多少女青年因为羡慕这身有四个上衣口袋的绿军装而成了军人的家属,你不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而追的我吗!”

    老关撇撇嘴说:“你说话颠倒黑白,当年不是我追你,而是你追我,你们部队施工那么紧张,晚上还带着连队的战士到我们村找女青年联欢。让冯部长瞧瞧,你那傻大黑粗的样子,我会追你?”

    鲍清彦一本正经地说:“我当年既不是‘傻大’也不是‘黑粗’,主要是工作忙没时间收拾打扮,要是有现在这样的条件,做个隆鼻手术,割个双眼皮,再拔去大龅牙,买两瓶雪花膏在脸上多涂抹几层,也能算个帅哥。”

    老夫妻俩的对话把在一旁的小翠都逗笑了。

    鲍清彦不好意思地对小翠说:“你带着欢欢去那边玩一会,我和你冯爷爷在这里聊一会天。”

    冯长平看到小翠走远了,笑着对鲍清彦说:“鲍大哥的长相确实有点‘那个’,听说关大姐年轻时是村里的‘一枝花’,她嫁给你,不是鲜花插在牛粪上,也是鲜花插在****上。人家关大姐当时还是生产小队的妇女队长,革命的领导干部。”

    鲍清彦也学着老关的样子,撇撇嘴说:“她算什么‘领导干部’,水平洼得在地平线以下。有一次,她问我,最近怎么没看见你带战士们到村里来?我说我到团里参加读书班去了,她问读什么书,我说《国家与革命》,她说这本书我怎么没有听说过,谁写的?我故意买弄地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她说这本书一定很重要,列宁那么有名,才在作者里排第三位。”

    老关赤红着脸说:“这有什么丢人的,那时候不是穷吗,我小的时候,天天割草、捡粪、拾柴火,捎带着上了两年小学。你当兵以前不也是初中没读完吗?”

    鲍清彦辩白说:“那时候农村入伍的战士,大部分都是小学毕业或者小学没念完,还有一部分文盲,高中生没几个,我这样的初中生已经是高学历了。像冯部长一样的大学生到部队里来,那是羊群里跑骆驼,而且一当兵就是行政二十二级干部,一个月工资六十块钱,相当于两个青年工人的收入。”

    冯长平说:“那些事别提了,关大姐当时嫁给你,用现在的话说,不会嫌你长得丑,而是爱你的心灵美。你在基层年年立功受奖,调到机关以后,工作有干劲,篮球打得好,大批判积极,发言嗓门大,当年提起鲍清彦,那绝对是个名人。”

    “你这话讲得不假,好汉不提当年勇,如今,‘鲍清彦’充其量只能算是个人名。”鲍清彦感概地对冯长平说,“咱们还是接着刚才的话题往下讲,要说发扬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我们家老关与你有一比。俺家以前雇请的那个保姆准备回老家结婚时,老关想到保姆市场看看行情,到时候再找一个来。她到了保姆市场,一个小伙子问她,‘老大娘,我们家有一对八个月大的双胞胎,一个月四千块钱,你愿意带吗?’老关知道他看错了人,给小伙子开玩笑说,‘你要是能把我们家那个下肢瘫痪的老头子照顾好,我就去你们家带双胞胎孩子。’小伙子明白了她说的意思之后,很难为情地走开了。”

    老关被鲍清彦的话说得不好意思了,红着脸对冯长平说:“是有这么回事,这应该也不算丢人吧!我这个人以前穷惯了,一辈子不讲吃、不讲穿,自己不愿意浪费,也见不得别人浪费,刚才在家里还给老鲍补两条裤头呢!”

    鲍清彦指了指老伴,用赞赏的口气对冯长平说:“不少人问过她,你一年到头省吃俭用,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其实,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是大半辈子养成的好习惯,家里有金山银山,她也不舍得打一副耳环戴上。”

    老关高兴地说:“你这是讲的一句公平话。”

    鲍清彦接着说:“当然,有些人不是这样,手里的钱已经够多了,还想再出去赚一些,或者说是捞一把,像直政部的老林------”

    “哪个老林?”冯长平问。

    “就是原来的林副部长,我们曾经在一个部队里搁伙计多年。他退休以后天天西装革履,车接车送,听说现在当了什么贸易公司的高级顾问。他这个人我最清楚,到商场里买几样东西都算不清账,竟然敢到贸易公司当高级顾问,还不是想把在职时建立的工作关系,转化为退休后的经济效益。”

    老关责怪鲍清彦说:“天天净说废话,不让你管别人的事,怎么又忍不住了!”

    鲍清彦不服气地说:“废话是个屁,放放能顺气,不然憋得肚子难受。我刚才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能干什么就干点什么,是鬼别装人,是人别装神,不要以为戴上蛤蟆镜就成了青蛙,穿上小马甲就成了王八,要凭真本事赚钱。”

    冯长平知道鲍清彦在职的时候在干部问题的处理上与林副部长有矛盾,也劝他说:“关大姐讲得对,我们现在退休了,别人的事情少管,主要把自己的身体搞好。”

    几个人正说着话,看到方洁提着一个菜篮子从外边回来。

    方洁笑着问老关:“你和鲍部长是不是来参观我家‘自留地’的小菜园?”

    老关说:“我们今天不是参观小菜园,是在‘忆苦思甜’。”

    “‘苦’不要再忆了,走,到楼上‘思甜’去,我买了不少水果、蔬菜,今天的晚饭就在我家吃。”方洁说。

    老关说:“我们回去吃中午的剩饭,老鲍上楼不方便,就不去你家了。”

    “上二楼不方便去我家!”

    乔新安腋下夹着公文包,从办公区的方向走过来,他听见了方洁和老关的对话,笑着对老关说。

    鲍清彦调整了一下轮椅的方向,高兴地对乔新安说:“乔副部长工作辛苦,我听说你最近又办了一件好事,研究所整修了一栋旧宿舍,与生活服务中心形成接待能力,承接部队内部的会议和人员培训,能增加不少的收入。”

    “这项工作是殷副部长亲自抓的,我只是给邱部长提了个建议。”乔新安说。“咱们有话到家里说吧,我放的还有几瓶陈年茅台,龙传珍出国没有回来,我打电话让崔秘书从食堂订几个菜来,今天是周末,与两位老领导喝个痛快。”

    “这多不好意思!”鲍清彦用探询的眼光看了一下老关说。

    “我们家老头子一听说乔副部长家有好酒就不想走了,我平时是不让他沾酒的,既然乔副部长有这个心意,今天就让你改善一下生活吧,我让小翠带欢欢回家,自己去搞点吃的。”

    方洁也高兴地对乔新安说:“你让崔秘书帮忙买些熟食就行了,我回家到楼上炒几个热菜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