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你死我活的战争(3)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棣,我的光荣在你身上失去,就从你的身上拿回来!
双方在同一个夜晚,准备着同样的事情,擦亮盔甲,磨砺兵器,等待着天明的一刻。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这将是最后一个夜晚,他们不会去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对于他们而言,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那个时刻的到来,然后拿起刀剑去杀戮那些自己并不认识的人。
这个夜晚无比漫长,却又极其短暂。
决战的时刻终于还是到来了。
朱棣率领着他的全部人马列队走向了战场,在对岸等待他的是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
可怕的平安
战役仍然是由南军发起的,在昨天有着良好表现的平安和瞿能更是不讲客套,卷袖子操家伙就上,但你若认为此二人有勇无谋,你就错了。他们冲击的不是北军的正面,而是后翼!
平安和瞿能带着自己的军队绕了很大的一个圈子,跑到了北军的后面,他们选择的攻击对象是房宽率领的后军。平安一马当先,杀入敌阵,用长枪横扫北军,先后击伤多名北军大将,竟无人可挡!在这两个狂人的指挥下,房宽军很快崩溃。
朱棣的作战计划就这样被打乱,在纷乱的局势中,他做出了冷静的判断,要想取胜,唯一的方法就是全力攻击李景隆中军,只要中军被击退,战局就一定会大为改观。
为达到这一目的,他命令大将邱福率军进攻对方中军,邱福领命后奋力攻击李景隆中军,却没有丝毫效果,李景隆的中军岿然不动。在这次战役中,邱福辜负了朱棣的期望,而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他最后一次让朱棣失望。
邱福的失败虽然让朱棣有些失望,但并未影响他的计划,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邱福只是他引开对方注意的一个棋子,那致命的一着将由他自己去下。
与朱棣交过手的人会发现,此人虽有善战之名,却喜欢用阴招。他很少从正面冲击对手,而是常常从对方的侧翼发动突然攻击。此正是兵法中所谓“以正合,以奇胜”,也是朱棣指挥艺术中最大的特点。
这次也不例外,就在他对邱福发出进攻中军的命令之后不久,他便亲率大军绕到李景隆军左翼,他将在那里彻底击溃李景隆。在以往的无数次战役中他都是用类似的手段取得了胜利,他相信,这次也不例外。
可是当他到达敌军左翼准备发动进攻时,却听见了自己后军的嘈杂声,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李景隆军居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朱棣转向的同时抄了他的侧翼,并发动了进攻。现在北军已陷入苦战。
这下朱棣傻眼了,他万没有想到战局会发展到这个程度,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把李景隆当成了真的白痴。要知道李景隆虽然会出现间歇性弱智的病状,大部分时间却还是个正常人,他已经在朱棣的这一招上吃了很多亏,无论如何都会长记性的。
此时的朱棣已经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况,他深入敌境,已成为众矢之的。南军已经将他团团围住,只等着拿他邀功请赏。
朱棣的危局
在这种情况下,朱棣展现了他的勇将风范,等别人来救是不现实的,只有自己救自己。往年征战练就的真功夫此时派上了用场,朱棣如同困兽一般,奋死拼杀,他先用弓箭射击敌军,随身携带的箭支射完后,他又抽出随身宝剑,乱砍乱杀,结果连剑也被砍断,座下战马已经换了三匹,鲜血染红了他的盔甲,他也实在无法支撑下去了。
朱棣明白,继续在这个地方待下去定会死无全尸,这么多人围着,即使每人只砍一刀,把自己剁成肉馅包饺子也是绰绰有余的,他决定退回河堤。
可是仗打到这个地步,不是他想退就能退的,等他千辛万苦到达河堤时,南军大将平安和瞿能也如约赶到,如果不是部下拼死相救,只怕战役就到此结束了。
眼见战局大好,李景隆发布了命令:全军总攻!
北军只能苦苦支撑,此时的朱棣已经没有任何预备队和后着,而李景隆的大军正向河堤逼近,这是朱棣有生以来最为危急的时刻。眼看九五之尊的梦想就要破灭,万念俱灰的朱棣似乎已能够感受到冰冷的长枪刺入自己身体时的感觉。
就在最后的时刻,朱棣居然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他决定再玩一次花招。
他不顾危险,骑马跑到河堤的最高处,不断地挥舞马鞭做出召唤人的动作,这似乎有剽窃《三国演义》中张飞守长坂桥的手法的嫌疑。朱棣这样做并不是想成为箭靶子,他的行为类似今天街上的流氓打架时那一声吆喝:“你小子别走,等我叫人来收拾你!”
但这一招是否有用并不决定于朱棣本人,而是取决于另一个人的愚蠢程度,他之所以要跑到高处,也正是希望自己的这个举动被此人看见。
这个人就是李景隆,这一次他又没有辜负朱棣的期望,看见朱棣的这一行动后,他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即认为北军有埋伏,随即号令南军退后。就趁着这个时机,朱棣终于逃离了河堤,北军也获得了暂时的喘息之机。
李景隆虽然判断错误,但他毕竟仍然占据优势,而此时的朱棣却是真正地叫苦不迭。自从起兵到现在,还未经历过如此惨烈的战役,自己的全部军队已经投入战场,再也拿不出一兵一卒,而自己本人也已经身被数创、极度疲惫,难道自己长达十余年的准备和隐忍就要到此结束吗?
不会!绝对不会!坚持下去,只要能够坚持下去,事情一定会有转机的!
就在这样的信念支持下,朱棣率领他的军队继续与南军血战。
坚持固然是可贵的,但是坚持就一定能够换来胜利吗?从此时的战局来看,朱棣翻盘的机会微乎其微,看来除了指望老天爷帮他外,其他的可能性都不存在了。
而且如果朱棣真的相信有老天爷的话,他恐怕也不会造反了。
朱棣的厄运还远没有到头,此时的北军虽然处于劣势,但由于其素质较高,一时之间倒也能够形成僵持的局面,然而就在此刻,南军的一名将领又发动了新的攻势,打破了这个僵局。
大将瞿能是南军中最为勇猛的将领之一,仅次于平安,而在这场战役中,他更是极其活跃,状态上佳,如同打了兴奋剂一般。他左冲右突,砍杀了无数北军士兵,勇猛过人。但此人绝非只有匹夫之勇。
在僵持的战局中,他以自己敏锐的直觉察觉到了战机,朱棣已经抵挡不住了,只要再来一次冲击,他就会被完全歼灭!成此大功,舍我其谁!
此时战场上的士兵们已经杀红了眼,自天明打到中午,双方队形已经完全混乱,夹杂在一起,仅凭衣着展开激战,完全谈不上什么战术了。
瞿能以其冷静的头脑组织了大群士兵,并将他们重新整队编排,他要发动最后的攻势,彻底打败朱棣!在准备妥当后,他大呼“灭燕!灭燕!”的口号率先向北军发动冲锋,士兵见主帅如此拼命,大受鼓舞,纷纷冒死向敌阵冲去。
瞿能的冲锋彻底打乱了朱棣的防守体系,原本已经十分薄弱的防线又被南军骑兵分割成几段,看来朱棣的天子之路就要到此为止了。
但接下来却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件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而其诡异之程度实在不能用历史规律来解释。
此事发生在瞿能发动冲锋、朱棣军队即将崩溃时,要形容这件事情,必须换用《封神榜》或是《西游记》中的语言:“本是晴空万里之天,突然天地变色,飞沙走石,妖风四起,但见那妖风缠绕营中帅旗,只听得咔嚓一声,旗杆折断,大旗落地!”
这件事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这风早不刮晚不刮,单单就在这个时候刮起来,这么大的战场,刮点什么不好,偏偏就把帅旗刮断了。若非此事载于正史,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南军蒙了,这个变故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当时的士兵们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是封建迷信的受害者,朱棣起兵时房上掉两片瓦,都要费尽口舌解释半天。如今连打仗的旗帜也被吹断了,就如同做生意的被人砸了招牌,惶恐不安之际哪里还有心思去打仗?
而朱棣却是大喜过望,他的运气真是太好了,毫无出路之时竟然出现如此转机,其发生概率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天买两块钱彩票中五百万巨款。当然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在他后来的军事生涯中,他还会再中两次五百万。
朱棣是一个能够抓住战机的人,他趁着南军惊恐不安之时,绕到南军后侧,发动了猛攻,南军惊慌失措之余无力抵挡,全军溃败。朱棣好人做到底,送佛送上天,借着风势顺便放了一把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在漫天大火之中,北军发动了总攻击。
突然发生的变化,让瞿能大为意外,回眼望去,大本营已经陷入一片火海,士兵们四散奔逃,北军骑兵到处出击追杀逃跑的南军。败局已定,大势已去,而自己突入敌阵已被重重包围,想要突围也是不可能的事了,他回望一直跟随自己拼杀的儿子,苦笑道:
“今日即在此地为国尽忠吧。”
随即率军奋死拼杀,父子最终死于阵中。
南军大败,最能作战的平安也撑不住了,抵挡不住北军的攻势,率军败走,而素来有逃跑传统的李景隆更是二话不说,率大军向南方逃窜。老前辈郭英也不甘人后,估计他对李景隆失望已极,逃命都不愿意和他一起走,独自向西逃去。
此战南军损失十余万人,其余全部逃散,所谓兵败如山倒。朱棣自然不会放过追击的机会,他下令北军全线发动反攻,誓要将南军六十万人全部一网打尽。按照战场的形势,他本来是很容易达成这个愿望的,但一支军队的出现打破了他的美梦。
当朱棣追击时,意外地发现一支士气高昂、未受损失的精锐部队挡住了他前进的路线。率领这支军队的正是徐辉祖。
此战开始之前,朱允炆曾单独召见徐辉祖,并交给他为大军殿后的任务。因为朱允炆虽将大军交给李景隆,却也对此人的指挥能力有所怀疑,为以防万一,他特地让徐辉祖断后。没有想到这一招竟然真的起了作用。
徐辉祖的掩护为军队的撤退赢得了时间,也为下一次的反攻保留了力量。
白沟河战役结束了。在此战中,朱棣战胜了强大的南军,虽然胜得有些侥幸,但毕竟还是胜了,他从此初步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而此战的胜利也使他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即使是他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朱棣确实是这个时代最为优秀的将领。
而京城的朱允炆应该也从此战中获得了不少教训和经验。在我看来,至少有三条:一、李景隆确实是军事蠢才,应该像扔垃圾一样扔掉;二、环境保护是个大问题,应该多搞点绿化,防止大风扬沙天气的蔓延;三、旗杆应该换成铁制,不可偷工减料。
获得胜利的朱棣带着满身的伤痛和疲惫回到了自己的大营。这实在是他经历过的最为艰苦的战役,若不是那场大风,胜负属谁还很难说,但不管怎样,他还是赢了。
自从起兵以来,他终于能够睡个安稳觉了,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被打败了,是被仅有十余万军队的自己打败的!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自信一点点在他的胸中蔓延开来,他甚至开始认为,这个时代就是为自己而设置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没有人可以做他的对手。他将继续独自表演,直至走向这条天子之路的终点。
放眼天下,何人是我敌手!
就在朱棣为他自己的战绩得意时,李景隆的拙劣表演还没有结束。他抵达德州没多久,北军就追了过来,李景隆二话不说就弃城逃跑,他忠诚地完成了为朱棣运送军用物资的使命,给北军留下了上百万石粮食。而得到粮食的北军似乎从这位运输大队长身上尝到了甜头,继续追着他不放,一直追到了济南。
朱棣原先的军事行动都是在自己属地附近进行的,所以南军即使被击败,也可以再次组织进攻,但是这次不同了,如果北军占据了济南,他们就将占据这个水陆要冲,退可保北平,进可攻京城。这就好比在朱允炆家门口修了个炮楼,什么时候心血来潮就打两炮过去,到那个时候,南军就真的回天无力了。
可是局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南军的最强主力也已经被击败,谁还能挽救危局呢?
其实朱棣也是这样想的,朱允炆手下那几条枪他闭着眼睛都能数出来,还有什么人能抵挡自己呢?他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去城内的大明湖钓鱼了。
到此为止吧,朱棣,上天毕竟还是公平的,你所期待的对手已经到来了,他就在你眼前的这座城市里等待着你!
朱棣,我的光荣在你身上失去,就从你的身上拿回来!
双方在同一个夜晚,准备着同样的事情,擦亮盔甲,磨砺兵器,等待着天明的一刻。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这将是最后一个夜晚,他们不会去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对于他们而言,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那个时刻的到来,然后拿起刀剑去杀戮那些自己并不认识的人。
这个夜晚无比漫长,却又极其短暂。
决战的时刻终于还是到来了。
朱棣率领着他的全部人马列队走向了战场,在对岸等待他的是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
可怕的平安
战役仍然是由南军发起的,在昨天有着良好表现的平安和瞿能更是不讲客套,卷袖子操家伙就上,但你若认为此二人有勇无谋,你就错了。他们冲击的不是北军的正面,而是后翼!
平安和瞿能带着自己的军队绕了很大的一个圈子,跑到了北军的后面,他们选择的攻击对象是房宽率领的后军。平安一马当先,杀入敌阵,用长枪横扫北军,先后击伤多名北军大将,竟无人可挡!在这两个狂人的指挥下,房宽军很快崩溃。
朱棣的作战计划就这样被打乱,在纷乱的局势中,他做出了冷静的判断,要想取胜,唯一的方法就是全力攻击李景隆中军,只要中军被击退,战局就一定会大为改观。
为达到这一目的,他命令大将邱福率军进攻对方中军,邱福领命后奋力攻击李景隆中军,却没有丝毫效果,李景隆的中军岿然不动。在这次战役中,邱福辜负了朱棣的期望,而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他最后一次让朱棣失望。
邱福的失败虽然让朱棣有些失望,但并未影响他的计划,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邱福只是他引开对方注意的一个棋子,那致命的一着将由他自己去下。
与朱棣交过手的人会发现,此人虽有善战之名,却喜欢用阴招。他很少从正面冲击对手,而是常常从对方的侧翼发动突然攻击。此正是兵法中所谓“以正合,以奇胜”,也是朱棣指挥艺术中最大的特点。
这次也不例外,就在他对邱福发出进攻中军的命令之后不久,他便亲率大军绕到李景隆军左翼,他将在那里彻底击溃李景隆。在以往的无数次战役中他都是用类似的手段取得了胜利,他相信,这次也不例外。
可是当他到达敌军左翼准备发动进攻时,却听见了自己后军的嘈杂声,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李景隆军居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朱棣转向的同时抄了他的侧翼,并发动了进攻。现在北军已陷入苦战。
这下朱棣傻眼了,他万没有想到战局会发展到这个程度,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把李景隆当成了真的白痴。要知道李景隆虽然会出现间歇性弱智的病状,大部分时间却还是个正常人,他已经在朱棣的这一招上吃了很多亏,无论如何都会长记性的。
此时的朱棣已经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况,他深入敌境,已成为众矢之的。南军已经将他团团围住,只等着拿他邀功请赏。
朱棣的危局
在这种情况下,朱棣展现了他的勇将风范,等别人来救是不现实的,只有自己救自己。往年征战练就的真功夫此时派上了用场,朱棣如同困兽一般,奋死拼杀,他先用弓箭射击敌军,随身携带的箭支射完后,他又抽出随身宝剑,乱砍乱杀,结果连剑也被砍断,座下战马已经换了三匹,鲜血染红了他的盔甲,他也实在无法支撑下去了。
朱棣明白,继续在这个地方待下去定会死无全尸,这么多人围着,即使每人只砍一刀,把自己剁成肉馅包饺子也是绰绰有余的,他决定退回河堤。
可是仗打到这个地步,不是他想退就能退的,等他千辛万苦到达河堤时,南军大将平安和瞿能也如约赶到,如果不是部下拼死相救,只怕战役就到此结束了。
眼见战局大好,李景隆发布了命令:全军总攻!
北军只能苦苦支撑,此时的朱棣已经没有任何预备队和后着,而李景隆的大军正向河堤逼近,这是朱棣有生以来最为危急的时刻。眼看九五之尊的梦想就要破灭,万念俱灰的朱棣似乎已能够感受到冰冷的长枪刺入自己身体时的感觉。
就在最后的时刻,朱棣居然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他决定再玩一次花招。
他不顾危险,骑马跑到河堤的最高处,不断地挥舞马鞭做出召唤人的动作,这似乎有剽窃《三国演义》中张飞守长坂桥的手法的嫌疑。朱棣这样做并不是想成为箭靶子,他的行为类似今天街上的流氓打架时那一声吆喝:“你小子别走,等我叫人来收拾你!”
但这一招是否有用并不决定于朱棣本人,而是取决于另一个人的愚蠢程度,他之所以要跑到高处,也正是希望自己的这个举动被此人看见。
这个人就是李景隆,这一次他又没有辜负朱棣的期望,看见朱棣的这一行动后,他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即认为北军有埋伏,随即号令南军退后。就趁着这个时机,朱棣终于逃离了河堤,北军也获得了暂时的喘息之机。
李景隆虽然判断错误,但他毕竟仍然占据优势,而此时的朱棣却是真正地叫苦不迭。自从起兵到现在,还未经历过如此惨烈的战役,自己的全部军队已经投入战场,再也拿不出一兵一卒,而自己本人也已经身被数创、极度疲惫,难道自己长达十余年的准备和隐忍就要到此结束吗?
不会!绝对不会!坚持下去,只要能够坚持下去,事情一定会有转机的!
就在这样的信念支持下,朱棣率领他的军队继续与南军血战。
坚持固然是可贵的,但是坚持就一定能够换来胜利吗?从此时的战局来看,朱棣翻盘的机会微乎其微,看来除了指望老天爷帮他外,其他的可能性都不存在了。
而且如果朱棣真的相信有老天爷的话,他恐怕也不会造反了。
朱棣的厄运还远没有到头,此时的北军虽然处于劣势,但由于其素质较高,一时之间倒也能够形成僵持的局面,然而就在此刻,南军的一名将领又发动了新的攻势,打破了这个僵局。
大将瞿能是南军中最为勇猛的将领之一,仅次于平安,而在这场战役中,他更是极其活跃,状态上佳,如同打了兴奋剂一般。他左冲右突,砍杀了无数北军士兵,勇猛过人。但此人绝非只有匹夫之勇。
在僵持的战局中,他以自己敏锐的直觉察觉到了战机,朱棣已经抵挡不住了,只要再来一次冲击,他就会被完全歼灭!成此大功,舍我其谁!
此时战场上的士兵们已经杀红了眼,自天明打到中午,双方队形已经完全混乱,夹杂在一起,仅凭衣着展开激战,完全谈不上什么战术了。
瞿能以其冷静的头脑组织了大群士兵,并将他们重新整队编排,他要发动最后的攻势,彻底打败朱棣!在准备妥当后,他大呼“灭燕!灭燕!”的口号率先向北军发动冲锋,士兵见主帅如此拼命,大受鼓舞,纷纷冒死向敌阵冲去。
瞿能的冲锋彻底打乱了朱棣的防守体系,原本已经十分薄弱的防线又被南军骑兵分割成几段,看来朱棣的天子之路就要到此为止了。
但接下来却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件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而其诡异之程度实在不能用历史规律来解释。
此事发生在瞿能发动冲锋、朱棣军队即将崩溃时,要形容这件事情,必须换用《封神榜》或是《西游记》中的语言:“本是晴空万里之天,突然天地变色,飞沙走石,妖风四起,但见那妖风缠绕营中帅旗,只听得咔嚓一声,旗杆折断,大旗落地!”
这件事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这风早不刮晚不刮,单单就在这个时候刮起来,这么大的战场,刮点什么不好,偏偏就把帅旗刮断了。若非此事载于正史,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南军蒙了,这个变故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当时的士兵们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是封建迷信的受害者,朱棣起兵时房上掉两片瓦,都要费尽口舌解释半天。如今连打仗的旗帜也被吹断了,就如同做生意的被人砸了招牌,惶恐不安之际哪里还有心思去打仗?
而朱棣却是大喜过望,他的运气真是太好了,毫无出路之时竟然出现如此转机,其发生概率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天买两块钱彩票中五百万巨款。当然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在他后来的军事生涯中,他还会再中两次五百万。
朱棣是一个能够抓住战机的人,他趁着南军惊恐不安之时,绕到南军后侧,发动了猛攻,南军惊慌失措之余无力抵挡,全军溃败。朱棣好人做到底,送佛送上天,借着风势顺便放了一把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在漫天大火之中,北军发动了总攻击。
突然发生的变化,让瞿能大为意外,回眼望去,大本营已经陷入一片火海,士兵们四散奔逃,北军骑兵到处出击追杀逃跑的南军。败局已定,大势已去,而自己突入敌阵已被重重包围,想要突围也是不可能的事了,他回望一直跟随自己拼杀的儿子,苦笑道:
“今日即在此地为国尽忠吧。”
随即率军奋死拼杀,父子最终死于阵中。
南军大败,最能作战的平安也撑不住了,抵挡不住北军的攻势,率军败走,而素来有逃跑传统的李景隆更是二话不说,率大军向南方逃窜。老前辈郭英也不甘人后,估计他对李景隆失望已极,逃命都不愿意和他一起走,独自向西逃去。
此战南军损失十余万人,其余全部逃散,所谓兵败如山倒。朱棣自然不会放过追击的机会,他下令北军全线发动反攻,誓要将南军六十万人全部一网打尽。按照战场的形势,他本来是很容易达成这个愿望的,但一支军队的出现打破了他的美梦。
当朱棣追击时,意外地发现一支士气高昂、未受损失的精锐部队挡住了他前进的路线。率领这支军队的正是徐辉祖。
此战开始之前,朱允炆曾单独召见徐辉祖,并交给他为大军殿后的任务。因为朱允炆虽将大军交给李景隆,却也对此人的指挥能力有所怀疑,为以防万一,他特地让徐辉祖断后。没有想到这一招竟然真的起了作用。
徐辉祖的掩护为军队的撤退赢得了时间,也为下一次的反攻保留了力量。
白沟河战役结束了。在此战中,朱棣战胜了强大的南军,虽然胜得有些侥幸,但毕竟还是胜了,他从此初步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而此战的胜利也使他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即使是他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朱棣确实是这个时代最为优秀的将领。
而京城的朱允炆应该也从此战中获得了不少教训和经验。在我看来,至少有三条:一、李景隆确实是军事蠢才,应该像扔垃圾一样扔掉;二、环境保护是个大问题,应该多搞点绿化,防止大风扬沙天气的蔓延;三、旗杆应该换成铁制,不可偷工减料。
获得胜利的朱棣带着满身的伤痛和疲惫回到了自己的大营。这实在是他经历过的最为艰苦的战役,若不是那场大风,胜负属谁还很难说,但不管怎样,他还是赢了。
自从起兵以来,他终于能够睡个安稳觉了,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被打败了,是被仅有十余万军队的自己打败的!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自信一点点在他的胸中蔓延开来,他甚至开始认为,这个时代就是为自己而设置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没有人可以做他的对手。他将继续独自表演,直至走向这条天子之路的终点。
放眼天下,何人是我敌手!
就在朱棣为他自己的战绩得意时,李景隆的拙劣表演还没有结束。他抵达德州没多久,北军就追了过来,李景隆二话不说就弃城逃跑,他忠诚地完成了为朱棣运送军用物资的使命,给北军留下了上百万石粮食。而得到粮食的北军似乎从这位运输大队长身上尝到了甜头,继续追着他不放,一直追到了济南。
朱棣原先的军事行动都是在自己属地附近进行的,所以南军即使被击败,也可以再次组织进攻,但是这次不同了,如果北军占据了济南,他们就将占据这个水陆要冲,退可保北平,进可攻京城。这就好比在朱允炆家门口修了个炮楼,什么时候心血来潮就打两炮过去,到那个时候,南军就真的回天无力了。
可是局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南军的最强主力也已经被击败,谁还能挽救危局呢?
其实朱棣也是这样想的,朱允炆手下那几条枪他闭着眼睛都能数出来,还有什么人能抵挡自己呢?他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去城内的大明湖钓鱼了。
到此为止吧,朱棣,上天毕竟还是公平的,你所期待的对手已经到来了,他就在你眼前的这座城市里等待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