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北宋京华 > 第十四章 七夕(下)

第十四章 七夕(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只见原本闹嗡嗡的街市上瞬间安静了一些,潘楼二层的才俊佳人们坐在窗前思索着,或以手扶额,或不停地叉着手指,或提笔在身前的案子上写着什么。

    底下的围观的群众们大都也思索了起来,有人紧皱眉头,有人搔头抓耳,有人神神道道的念叨着什么。只有不大的小孩子们仍在无忧无虑的耍闹着。

    “鹊桥仙...鹊桥仙...鹊桥仙......”

    沐迅和杨章苦苦思索着,不停地念叨着词牌名,却无从下手。

    “你们俩就别做无用功夫了,你们才多大?填过词没有?就算填过,一炷香这么短的时间能写的出来吗?就算写的出来,又能比过楼上那些人吗?”

    柳邕看着表兄和玩伴神神道道无从下手而有些魔怔的样子,往嘴里填了个果子,打击到。

    “也是......”

    沐迅使劲挠了挠头发,把用簪子绾起的头发弄得乱糟糟的,还是没有思绪,想了想自己今年虚岁还不到十五,便释然了,叹了口气回答道。

    “小怎么了?古有项橐七岁为孔子师,甘罗十二岁拜相,杜甫也是七岁便能做诗,我今年都十三了,怎么填不上?”

    杨章不服气的辩道。

    “虚岁吧?古有神童,本朝也有,方仲永嘛。”

    柳邕打趣道。自从临川王相公写了一篇《伤仲永之后》,这位幼时天资过人,长大后却泯为众人的“方兄”便成了皇宋百姓茶余饭后谈论的笑料之一了。

    “你一边去,别打扰我填词!”

    杨章气愤不过,将柳邕推到了一边,说道。

    “好好好,不打扰我们的杨神童填词了。”

    柳邕故意加重了填词二字,见杨章伸手想要打自己,便趁机挤倒王寀身边,伸手从他手中的纸包里抓了一把果干,填进了嘴里。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过去。当又锣声响起的时候,人群中出现了很多个人高举着手臂,蹦蹦跳跳的,嘴里高喊着“我填好了”的说辞。

    二楼有侍女将诸位才俊佳人们填有词的纸张收起,送到了下方主持人的手中。

    但主持人并不着急读出来,而是点了几个人群中喊得最激烈的人,让他们到前面来读自己填的词。

    先挤过来的是几个少年郎,都是加冠前后的年龄。他们憋足了气,待周遭群众的声音稍小一点了便把自己填的《鹊桥仙》大声吼了出来。但声音并不能使所有观众听见。当这并不是问题,潘楼早有准备,每隔不多远便会站着一个壮汉,将自己听到的词句向外面传去。

    显然,这几个少年郎的词填的并不好,观众的反应寥落,反而还有不少唏嘘声。

    这时,主持人则拿出手中的纸,开始读了起来。

    “这是太学上舍生王甫臣的作品。”

    主持人刚一开口,周围围观的群众便自觉的降了声音,仔细聆听着。主持者的声音很洪亮,很有磁性。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主持人诵读完之后,将填有词的纸交给身旁的侍女,侍女取过会重新送回潘楼,自有乐师按词谱曲。

    和前几个少年郎诵过词之后不同,周围的观众并没有倒喝彩,也没有立刻高声叫好,反而是开始窃窃私语起来,三三两两之间讨论着这首词的平仄、对仗和意境。

    皇宋百姓富足,东京尤甚。自古皆曰“饱温思****”,其实不然,饱暖之后定会有更高的文化上需求。

    前朝诗歌盛行,开元盛世之时街旁老朽尚能道出一二。本朝则流行曲子词,自柳三变苏子瞻等人之后,更是丝毫不弱于开元。东京城一百五十多万百姓,不说都会填词,但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主持人并没有停顿太久,留给了大家一盏茶的功夫,然后又拿出了第二张纸。

    “这是濮王嫡亲侄女,我朝宗女兰曦居士的作品。”

    主持人介绍完,大多数围观观众的目光都投向了潘楼二楼处,窗边唯一的一位坐着的女子,女子起身微微点了下头,然后又坐回位上。观众大都离得太远,看不清女子的模样,只是在灯光的映照下显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往年就听坊间传说,潘楼的东家有大能耐,能请到宗室子弟,今年还是头一回见到。”

    柳邕旁边一个观众感叹道。

    “宗室子第算什么?听说这可是位县主。”

    “这你是来错了时候。前年七夕,潘楼可是请来了一位郡王,叫什么来着?也是濮王一系的。”

    旁边另一位观众反驳道。

    “女词人本就少见,还是个宗女,就是不知词填的水平如何。”

    ......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这会便不再像上一位诵读过王甫臣的词时那般沉默了片刻,而是立刻便有好事者高声道好,想要博取“兰曦”居士的注目。

    柳邕顺着声音扭头看了看,离自己最近的是一个长得眼歪嘴斜的大汉,胡子拉碴,身上好像还有异味,一旁的观众都捂着口鼻。

    又有一太学生做道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

    主持人挨个诵读完“佳宾”们的作品,其中有两年前刚去世的黄涪翁的弟子史翁所做

    “金乌玉兔,时当几望,只是光明相与。天孙河鼓事应同,又岂比、人间男女。

    精神契合,风云交际,不在一宵欢聚,乘槎曾得问星津,为我说、因缘如此。”

    不过最终评判谁的作品最佳时,却是“兰曦居士”得了头筹。

    倒不是说“兰曦居士”的《鹊桥仙》比其他几人填的要好,而是她做为宗女的身份占了优势。

    潘楼二楼同坐的几位才俊并不生气,纷纷向“兰曦居士”道贺。反正“百词荷”又不止一轮。

    下一轮的词牌是《鹧鹄天》,果不其然,这一次的金荷叶被太学生王甫臣拿到。

    一连做了七轮,世间多出了数十首佳作,潘楼也送出了七片金荷叶。更让围观群众兴奋的是,在第五轮的时候,一位人群中叫做赵观的观众一首《菩萨蛮》摘得了金叶,由潘楼的大掌柜亲自迎上了二楼,虽然之后两轮并未再有什么佳作,但也足以让数万东京人记住他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