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史书里的真相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诸葛亮】
一、姓名
诸葛亮,字孔明。
古时候取字一般都和名相关,孔明的“孔”是“很,非常”的意思,“明”字与亮同义,所以“孔明”二字的意思就是“很亮”(完全是单名“亮”的升级版)。
唔,这么一想,丞相大人的名字顿时萌萌哒。
二、生平
诸葛孔明的一生,算是再次印证了那一句——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粗俗一些讲,大多极牛逼的人物,都有一个极苦逼的童年。
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徐州琅琊郡阳都县,当地士人诸葛圭的妻子章氏诞下了一个男孩儿,这是他的次子,命名礼上,父亲为孩子取名为亮。值得一提的是,同年在京都洛阳,也有一个小皇子呱呱坠地,这个孩子当朝天子汉灵帝的次子,刘协。
这两个后来在汉末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汉献帝刘协与蜀汉丞相诸葛亮同年而生,并在五十四年后,同年而逝——真是意外的巧合。
汉末之时,尚算太平的琅琊郡中,这个叫做诸葛亮的小孩儿一天天长大。在他三岁的时候,母亲章氏过世,父亲诸葛玄于一年之后再娶,新妻为他生了下幼弟诸葛均。
此外,诸葛亮还有二位同母的姐姐……已知,一家七口。
八年之后,初平四年,诸葛亮的父亲诸葛圭过世。而也就是这一年,曹操打陶谦,造成了徐州之乱。
这时,诸葛亮家中己知的人口,有——继母,兄长诸葛瑾(十七岁),两位姐姐(都未成年),诸葛亮自己(十一岁),弟弟诸葛均(六岁)。
因为曹操的军队入境之后劫掠杀戮,《后汉书》陶谦传写:“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所以,境内许多人家都被迫背井离乡,逃难向他方。
可以想象,在当时十一岁的诸葛亮心中,曹操会是怎样一个残暴恐怖的存在。所以也不难理解他后来为什么求仕不去投奔前途最好的曹操。
诸葛圭病逝之后,他的弟弟诸葛玄回家奔丧,同时也就开始为一家的将来作打算——具体地说,是计划逃难的行程。
不知道什么原因,诸葛亮的继母和兄长和其他人没有一起,而是南下到了江东,并且这一别,就是整整十四年。兄弟再见时,已是各为其主,分道扬镳。
诸葛亮和两个姐姐一个弟弟随着叔父几经辗转到了荆州,诸葛玄和荆州牧刘表有交情,于是就在这儿安了身。
十一二岁的诸葛亮来到荆州,他应该是在这里进了荆州官学。受到十分良好的教育,并结识了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崔均、徐庶等人,有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友人,为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之后,诸葛亮的两位姐姐分别嫁入了荆州士族蒯氏和庞氏。
五年之后,诸葛玄病逝,这一年,诸葛亮十六岁。
十六岁的少年面临的境况就是长兄远离,姐姐出嫁,身边只剩下需要他来照料的幼弟。
而从十六岁叔父过世,到二十六岁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这十年间,诸葛亮过得应该十分忙碌而充实,他在距襄阳城不远的南阳隆中结庐而居,晴耕雨读,有一众可以交游的好友。
而此时,诸葛亮也已经奠定了自己的志向。《三国志》中说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管仲、乐毅是春秋时著名的贤相,而诸葛喜欢的《梁父吟》也一样吟诵的是春秋名相晏子的事迹。
——他的志向,就是出将入相,匡扶社稷。
而此时正逢汉末,既然有了这样的志向,那需要的事情,就是为自己择定一个值得追随的主君。
好的,这时候我们再来看一下刘备。
遇到诸葛亮之前,客居荆州的刘备,境况一言以蔽之——狼狈。
当时,他已经年近五十,对古人而言,已经是英雄迟暮,但还功业无成,被曹操追打得丢盔弃甲,只好凭着一点宗室的情份,在荆州牧刘表这儿求一份荫蔽。但刘表和荆州的士族也对他十分提防,安排去驻守新野,实实在在的闲人。
一次,刘备到襄阳城中赴宴。中间如厕,看到自己大腿里侧赘肉增多,不禁忧从中来,慨然流泪。
回到宴席上,眼睛哭的通红。刘表十分惊讶,问他缘故。
刘备答道:“以前,我经常在战马上驰骋,身不离鞍,大腿上的肉十分结实。现在很少骑马了,赘肉累累。想到日月如梭,人生苦短,到了现在这把年纪了,也没有建立什么功业,所以难免伤悲。”
英雄末路,想来也真是让人同情感慨。
但,同情归同情,荆州一地,甚至当时的天下之间,恐怕都没有人看好当时的刘备。
所以——诸葛亮为什么最终选了这么一个穷途末路之人呢?
仔细来分析,大约是以下三点罢:
1、他不会选曹操,原因上面已经说过了——这个人是造成他离井离乡的罪魁祸首。
2、他不能选孙权,因为诸葛亮和同时代的另一个高尚名士荀彧一样,毕生的愿景是“兴复汉室”,而江东孙坚父子,本质上是分裂中央的割据政权,于统一不利。
3、他的志愿一直都是“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而刘备是汉室族裔(尽管血缘已经非常远了),明正言顺。
之后,刘备听从徐庶推荐三顾茅庐,而诸葛亮隆中对策——三顾成佳话,一对足千秋。
从这时,他就开始为刘备做了政治蓝图。
而之后,就是他一步步地开始实现自己的蓝图。只短短数年,把刘备从一个流窜逃亡的败军之将,一步步扶上了拥有益州大地,可以与曹操、孙权争衡的一方王侯。
所以,从来没有人可以否认,这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然后,我们来看一看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辅佐刘备的诸多事迹在此不做细述,我们只单来看看刘备和诸葛亮这一对“鱼水君臣”是否真的如同后世传闻中那样推心置腹。
其实,诸葛亮与刘备两人的矛盾,和荀彧与曹操的矛盾本质上是相同的。
作为心忧天下的名士,孔明和荀令君的志向都是兴复汉室,中兴东汉王朝。而刘备而曹操谋求的都是自己的霸业。所以,这样的君臣自然貌合神离。
而最后,刘备临终前永安托孤之时,他托孤的对象,并非只有诸葛亮一人,他还让益州大族李严同受遗诏,目的就在于制衡诸葛亮。
临终托孤,刘备的那一句“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怎么看都应该是以退为进,逼迫诸葛亮表忠心——如果真心让位,自然直接让了,何必如此麻烦?
于是,诸葛丞相也真的顺从其意,表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后来,他用自己的余生践行了这个诺言。
再来看看后主刘禅对于丞相诸葛亮的感觉罢。
也只单提一件事。诸葛亮去世以后,蜀汉各地都纷纷要求为诸葛亮立庙。结果如何呢?“朝议不听”,就是不准。于是百姓们无奈,只好在街头巷尾自己设一个灵台,来祭祀他们无限缅怀的丞相诸葛亮。这个时候就有人向朝廷提出来,说是否可以在成都为诸葛亮立一个庙呢?结果是“后主不从”,又未获准。后来有人提出来,说这样也不太好,因为私祭你是阻止不住的,不如把民间这些随意的祭祀由我们政府规范起来。这才勉强同意,在定军山诸葛亮的墓前立了一个庙。
——在诸葛亮死后,不愿为他立庙祭祀,可见刘禅对这位为他们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丞相是不是真心的敬重了。
千载之下,一声叹息。
诸葛亮死后,归葬定军山勉县的武侯墓。
诸葛亮曾经上表言自己家无余财,只有八百株桑树和十五顷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
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
诸葛亮死后三十年,他的独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身死沙场,为守卫蜀汉江山牺牲了性命。
读史至此,我不知道还有什么理由怀疑他的忠诚和操行。
二、才华
这个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近乎被神化的人物,他的事迹家喻户晓,许多孩子大概像我一样自孩提时代就听着他的传说长大。
后来细阅史书,真正为他的智慧冠绝,他的高尚德行,他的才华横溢所折服。
1、政治军事
诸葛亮的政治理念一直是“依法治国”,在治理国家方面,蜀汉是三国之中最为成功的。而因为诸葛亮克己奉公,清廉自正,一切以身作则,所以尽管严刑峻法百姓却没有怨言。
另一方面他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造福了蜀汉一方,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很大发殿,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所以即便多年之后百姓仍是追忆缅怀着诸葛丞相。
2、发明
孔明历史所载的发明,仅列举:孔明灯、木牛流马、八阵图、诸葛连弩、木兽、孔明锁、地雷
3、书法
诸葛亮擅长书法,能写篆书、八分和草书,而且造诣不俗。
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十三记载: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又说:“今御府所藏草书一:《远涉帖》。”
这说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宫内府还珍藏有诸葛亮的书法作品。南宋陈思《书小史》记载: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混合阴阳’等字,殊工”。
诸葛亮在政务和军事活动中,也常有练习书法。《常德府志》记载:“卧龙墨池在沅江县西三十里卧龙寺内。俗传汉诸葛武侯涤墨于此寺,因名。”诸葛亮在常德一带活动的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战事十分紧张频繁,他却不忘练习书法。
4、丹青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张彦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绘画收藏与销售的情况。他说:“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
可见,诸葛亮的画作乃是当世一流。
5、琴乐
诸葛亮精通音律,尤喜操琴。
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
《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不仅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甚至,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真正六艺精通,博采风流。
千古之下,又几人能俦?
三、婚姻
诸葛亮与黄硕的婚姻,让我莫名想到了另一桩相似的夫妻——周恩来与邓颖超。
同样品貌拔俗、才华出众、德行无瑕的丈夫;同样貌不惊人、出身大家、情深意重的妻子。
而这两对婚姻,都是相扶相守,偕首白头。
而这两双伉俪,令人动容的地方不止是少年夫妻,从青鬓年少到皓着苍颜,相偕与老。
更是在婚姻遇到相似的难题时,丈夫的选择。
邓颖超女士因为当时革命形势,不得己两度小产,以致终生不育——所以,周恩来身后无儿无女。(在当时中国普通的社会风气里,国家领袖无子,简直不可思议)。
而诸葛亮,在妻子黄氏多年无出的情况下,选择了过继兄长诸葛瑾的儿子为嗣——尽管当时纳妾名正言顺,天经地义。
如斯操行,真正令人慨叹不尽。
【黄氏】
1、名字
诸葛亮的妻子,黄承彦之女的名字,正史阙载,民间流传比较广的是黄硕和黄月英。
认真分析的话,当时人取名,单字是主流,而汉族讲究“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所以黄氏的名应该是“硕”。根据《毛传》:“硕人,大德也”。所以完全符合当时取名的风俗和惯例。
而“月英”比较可能是表字,古代一般“名”“字”表里,“硕”和“月英”也有一定联系。
2、才华
记得初读《三国志》,看到黄承彦说对孔明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面,才堪相配”,我的第一反应竟然却是——究竟怎样才华出众的女儿,才敢说与孔明“才堪相配”。
民间关于黄硕在这方面的传说很多,但史籍确载的却鲜见,所以难觅其实。但凭诸葛丞相一生对于妻子的敬重与深情,我们不难想象这是一个美好而睿智的女子。
【诸葛亮】
一、姓名
诸葛亮,字孔明。
古时候取字一般都和名相关,孔明的“孔”是“很,非常”的意思,“明”字与亮同义,所以“孔明”二字的意思就是“很亮”(完全是单名“亮”的升级版)。
唔,这么一想,丞相大人的名字顿时萌萌哒。
二、生平
诸葛孔明的一生,算是再次印证了那一句——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粗俗一些讲,大多极牛逼的人物,都有一个极苦逼的童年。
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徐州琅琊郡阳都县,当地士人诸葛圭的妻子章氏诞下了一个男孩儿,这是他的次子,命名礼上,父亲为孩子取名为亮。值得一提的是,同年在京都洛阳,也有一个小皇子呱呱坠地,这个孩子当朝天子汉灵帝的次子,刘协。
这两个后来在汉末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汉献帝刘协与蜀汉丞相诸葛亮同年而生,并在五十四年后,同年而逝——真是意外的巧合。
汉末之时,尚算太平的琅琊郡中,这个叫做诸葛亮的小孩儿一天天长大。在他三岁的时候,母亲章氏过世,父亲诸葛玄于一年之后再娶,新妻为他生了下幼弟诸葛均。
此外,诸葛亮还有二位同母的姐姐……已知,一家七口。
八年之后,初平四年,诸葛亮的父亲诸葛圭过世。而也就是这一年,曹操打陶谦,造成了徐州之乱。
这时,诸葛亮家中己知的人口,有——继母,兄长诸葛瑾(十七岁),两位姐姐(都未成年),诸葛亮自己(十一岁),弟弟诸葛均(六岁)。
因为曹操的军队入境之后劫掠杀戮,《后汉书》陶谦传写:“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所以,境内许多人家都被迫背井离乡,逃难向他方。
可以想象,在当时十一岁的诸葛亮心中,曹操会是怎样一个残暴恐怖的存在。所以也不难理解他后来为什么求仕不去投奔前途最好的曹操。
诸葛圭病逝之后,他的弟弟诸葛玄回家奔丧,同时也就开始为一家的将来作打算——具体地说,是计划逃难的行程。
不知道什么原因,诸葛亮的继母和兄长和其他人没有一起,而是南下到了江东,并且这一别,就是整整十四年。兄弟再见时,已是各为其主,分道扬镳。
诸葛亮和两个姐姐一个弟弟随着叔父几经辗转到了荆州,诸葛玄和荆州牧刘表有交情,于是就在这儿安了身。
十一二岁的诸葛亮来到荆州,他应该是在这里进了荆州官学。受到十分良好的教育,并结识了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崔均、徐庶等人,有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友人,为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之后,诸葛亮的两位姐姐分别嫁入了荆州士族蒯氏和庞氏。
五年之后,诸葛玄病逝,这一年,诸葛亮十六岁。
十六岁的少年面临的境况就是长兄远离,姐姐出嫁,身边只剩下需要他来照料的幼弟。
而从十六岁叔父过世,到二十六岁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这十年间,诸葛亮过得应该十分忙碌而充实,他在距襄阳城不远的南阳隆中结庐而居,晴耕雨读,有一众可以交游的好友。
而此时,诸葛亮也已经奠定了自己的志向。《三国志》中说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管仲、乐毅是春秋时著名的贤相,而诸葛喜欢的《梁父吟》也一样吟诵的是春秋名相晏子的事迹。
——他的志向,就是出将入相,匡扶社稷。
而此时正逢汉末,既然有了这样的志向,那需要的事情,就是为自己择定一个值得追随的主君。
好的,这时候我们再来看一下刘备。
遇到诸葛亮之前,客居荆州的刘备,境况一言以蔽之——狼狈。
当时,他已经年近五十,对古人而言,已经是英雄迟暮,但还功业无成,被曹操追打得丢盔弃甲,只好凭着一点宗室的情份,在荆州牧刘表这儿求一份荫蔽。但刘表和荆州的士族也对他十分提防,安排去驻守新野,实实在在的闲人。
一次,刘备到襄阳城中赴宴。中间如厕,看到自己大腿里侧赘肉增多,不禁忧从中来,慨然流泪。
回到宴席上,眼睛哭的通红。刘表十分惊讶,问他缘故。
刘备答道:“以前,我经常在战马上驰骋,身不离鞍,大腿上的肉十分结实。现在很少骑马了,赘肉累累。想到日月如梭,人生苦短,到了现在这把年纪了,也没有建立什么功业,所以难免伤悲。”
英雄末路,想来也真是让人同情感慨。
但,同情归同情,荆州一地,甚至当时的天下之间,恐怕都没有人看好当时的刘备。
所以——诸葛亮为什么最终选了这么一个穷途末路之人呢?
仔细来分析,大约是以下三点罢:
1、他不会选曹操,原因上面已经说过了——这个人是造成他离井离乡的罪魁祸首。
2、他不能选孙权,因为诸葛亮和同时代的另一个高尚名士荀彧一样,毕生的愿景是“兴复汉室”,而江东孙坚父子,本质上是分裂中央的割据政权,于统一不利。
3、他的志愿一直都是“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而刘备是汉室族裔(尽管血缘已经非常远了),明正言顺。
之后,刘备听从徐庶推荐三顾茅庐,而诸葛亮隆中对策——三顾成佳话,一对足千秋。
从这时,他就开始为刘备做了政治蓝图。
而之后,就是他一步步地开始实现自己的蓝图。只短短数年,把刘备从一个流窜逃亡的败军之将,一步步扶上了拥有益州大地,可以与曹操、孙权争衡的一方王侯。
所以,从来没有人可以否认,这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然后,我们来看一看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辅佐刘备的诸多事迹在此不做细述,我们只单来看看刘备和诸葛亮这一对“鱼水君臣”是否真的如同后世传闻中那样推心置腹。
其实,诸葛亮与刘备两人的矛盾,和荀彧与曹操的矛盾本质上是相同的。
作为心忧天下的名士,孔明和荀令君的志向都是兴复汉室,中兴东汉王朝。而刘备而曹操谋求的都是自己的霸业。所以,这样的君臣自然貌合神离。
而最后,刘备临终前永安托孤之时,他托孤的对象,并非只有诸葛亮一人,他还让益州大族李严同受遗诏,目的就在于制衡诸葛亮。
临终托孤,刘备的那一句“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怎么看都应该是以退为进,逼迫诸葛亮表忠心——如果真心让位,自然直接让了,何必如此麻烦?
于是,诸葛丞相也真的顺从其意,表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后来,他用自己的余生践行了这个诺言。
再来看看后主刘禅对于丞相诸葛亮的感觉罢。
也只单提一件事。诸葛亮去世以后,蜀汉各地都纷纷要求为诸葛亮立庙。结果如何呢?“朝议不听”,就是不准。于是百姓们无奈,只好在街头巷尾自己设一个灵台,来祭祀他们无限缅怀的丞相诸葛亮。这个时候就有人向朝廷提出来,说是否可以在成都为诸葛亮立一个庙呢?结果是“后主不从”,又未获准。后来有人提出来,说这样也不太好,因为私祭你是阻止不住的,不如把民间这些随意的祭祀由我们政府规范起来。这才勉强同意,在定军山诸葛亮的墓前立了一个庙。
——在诸葛亮死后,不愿为他立庙祭祀,可见刘禅对这位为他们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丞相是不是真心的敬重了。
千载之下,一声叹息。
诸葛亮死后,归葬定军山勉县的武侯墓。
诸葛亮曾经上表言自己家无余财,只有八百株桑树和十五顷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
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
诸葛亮死后三十年,他的独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身死沙场,为守卫蜀汉江山牺牲了性命。
读史至此,我不知道还有什么理由怀疑他的忠诚和操行。
二、才华
这个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近乎被神化的人物,他的事迹家喻户晓,许多孩子大概像我一样自孩提时代就听着他的传说长大。
后来细阅史书,真正为他的智慧冠绝,他的高尚德行,他的才华横溢所折服。
1、政治军事
诸葛亮的政治理念一直是“依法治国”,在治理国家方面,蜀汉是三国之中最为成功的。而因为诸葛亮克己奉公,清廉自正,一切以身作则,所以尽管严刑峻法百姓却没有怨言。
另一方面他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造福了蜀汉一方,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很大发殿,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所以即便多年之后百姓仍是追忆缅怀着诸葛丞相。
2、发明
孔明历史所载的发明,仅列举:孔明灯、木牛流马、八阵图、诸葛连弩、木兽、孔明锁、地雷
3、书法
诸葛亮擅长书法,能写篆书、八分和草书,而且造诣不俗。
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十三记载: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又说:“今御府所藏草书一:《远涉帖》。”
这说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宫内府还珍藏有诸葛亮的书法作品。南宋陈思《书小史》记载: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混合阴阳’等字,殊工”。
诸葛亮在政务和军事活动中,也常有练习书法。《常德府志》记载:“卧龙墨池在沅江县西三十里卧龙寺内。俗传汉诸葛武侯涤墨于此寺,因名。”诸葛亮在常德一带活动的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战事十分紧张频繁,他却不忘练习书法。
4、丹青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张彦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绘画收藏与销售的情况。他说:“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
可见,诸葛亮的画作乃是当世一流。
5、琴乐
诸葛亮精通音律,尤喜操琴。
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
《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不仅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甚至,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真正六艺精通,博采风流。
千古之下,又几人能俦?
三、婚姻
诸葛亮与黄硕的婚姻,让我莫名想到了另一桩相似的夫妻——周恩来与邓颖超。
同样品貌拔俗、才华出众、德行无瑕的丈夫;同样貌不惊人、出身大家、情深意重的妻子。
而这两对婚姻,都是相扶相守,偕首白头。
而这两双伉俪,令人动容的地方不止是少年夫妻,从青鬓年少到皓着苍颜,相偕与老。
更是在婚姻遇到相似的难题时,丈夫的选择。
邓颖超女士因为当时革命形势,不得己两度小产,以致终生不育——所以,周恩来身后无儿无女。(在当时中国普通的社会风气里,国家领袖无子,简直不可思议)。
而诸葛亮,在妻子黄氏多年无出的情况下,选择了过继兄长诸葛瑾的儿子为嗣——尽管当时纳妾名正言顺,天经地义。
如斯操行,真正令人慨叹不尽。
【黄氏】
1、名字
诸葛亮的妻子,黄承彦之女的名字,正史阙载,民间流传比较广的是黄硕和黄月英。
认真分析的话,当时人取名,单字是主流,而汉族讲究“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所以黄氏的名应该是“硕”。根据《毛传》:“硕人,大德也”。所以完全符合当时取名的风俗和惯例。
而“月英”比较可能是表字,古代一般“名”“字”表里,“硕”和“月英”也有一定联系。
2、才华
记得初读《三国志》,看到黄承彦说对孔明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面,才堪相配”,我的第一反应竟然却是——究竟怎样才华出众的女儿,才敢说与孔明“才堪相配”。
民间关于黄硕在这方面的传说很多,但史籍确载的却鲜见,所以难觅其实。但凭诸葛丞相一生对于妻子的敬重与深情,我们不难想象这是一个美好而睿智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