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状元攻略28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衙差把“经义”题目贴出来的时候,叶萧逸就怔了一下,是《论语》先进篇里的句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刚好那晚叶放天怎么都要找他出来,还特地搬典故,跟他提了一下《论语》先进篇!
啧,这家伙是不是故意泄题给他的?虽然题目这句是出自先进篇的第13则《闵子侍侧》,而叶放天提的孔子让弟子言志的典故是出自先进篇的最后一则《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但是叶萧逸就是觉得这家伙是有意泄题的!
要命,他当时怎么没有get到呢?这个题目很难啊,怪不得叶放天会想方设法事先给他透露,可惜叶萧逸全无准备。
开考后一个小时,叶萧逸都在咬笔头度过,思考着如何破题?
“经义”一般以四书中的文句为题,让考生作文以阐明其义理。“经义”过关的,基本能中秀才,这也是为什么秀才都能开私塾、收学生的原因。
但是“经义”这种文体却不是那么好写的,作为教学的教材,它要用圣人的语气来写,不能妄自加入自己乱七八糟的观点,总之就是要有权威性。
而且还有固定的结构,正儿八经的“经义”一般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部分组成。
叶萧逸头疼的就是第一环:如何破题。
所谓破题,即用一两句话说破题意。假如它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样的题目,就很好破题。这句话阐明的义理是“要虚心好学,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老师”,其重点在于“虚心”二字。
所以“虚心”就是题眼,破题就是取出“虚心”二字,然后以此展开全文。
但是这次考试的题目却很纠结。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像仲由(子路)这样,恐怕不得善终(不得好死)吧!
这句话是要警戒后人“不能像路由那样”,但是不能像路由那样是像哪样?这个题眼可不好找。
叶萧逸非常头疼,这句话出自《论语·闵子侍侧》,原文是: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孔子说,我的学生在我身边,都是一副温和、快乐的样子,我很高兴。只有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我担心他将来不能善终。
那就是说,孔子认为子路太过刚强,刚则易折。那就是要懂得“退”?“退”是题眼了吧?
但是子路的“刚强”其实是很闪亮的优点,要他懂得“退”、懂得“屈”,以保全身而退,以求能够“好死”。以“退”立题,叶萧逸总觉得这样全文会落于下乘,失了节气。
叶萧逸作这篇文却是确保要赢、要拿第一名的,所以他觉得这个题难破极了。一定还有更优的题眼,叶萧逸继续咬笔头。
其实子路身上有很多优点,不应该被全盘抹去。子路不像别的文人,他武功高强,非常勇猛,他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孔子的贴身侍卫,只能算半个文人,大部分还是个武人。
他思想里有武人的自大,但是也有武人的义勇和侠气。不应该只用文人的眼光评价他。
孔子曾经评价他说,子路只是登堂了,并未入室。意思是他不算我的入室弟子,子路没有学到我的精髓(中庸之道)。
但是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还期望一介武人知道谦让?尊崇中庸?这不是强逼老虎吃草么?
其实叶萧逸很欣赏子路这种类型的小弟,子路这人就是“直”和“勇”的代表。这些都是他闪着金光的优点。
孔子说子路“无宿诺”,他答应了别人的事,从不拖到第二天,一定会马上去做。这是子路的“憨直”、“诚直”,是优点。
孔子最喜爱的弟子是亚圣颜渊(颜回),但是颜回对于孔子教的东西都全盘接受。只有子路会经常去跟孔子辩驳,指出老师的不妥之处。
孔子曾坦言,颜回对我没什么帮助,反倒是子路能帮我改正错误。自从我得了子路,我就再也没有听见别人给我差评啦。这是子路的“耿直”、“直率”,也是优点。
孔子还评价子路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与”,意思是子路说话从不掺假,听子路一面供词,就能断狱判案了。这是子路的“笃直”、“正直”,还是优点。
如此“笔直”的子路,如若他改了,反倒会变成一个平庸的武人,叶萧逸觉得他若会委曲求全,那才叫煞笔。
而至于子路之“勇”,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又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意思就是说如果我的学说行不通,到了穷途末路,我就乘小竹筏到海外去继续宣扬我的学说。这个时候,愿意继续追随我的大概只有子路吧。
这只是孔子艰难之时发的牢骚,海上艰险万分,谁会真的伐竹排去?而且陌生的国土更加艰难,孔子并不会真的去。
子路听到却“喜”,他不管前方有什么虎狼,只要老师说要去,他就愿意追随。一点都不理解老师的心情,不能为孔子分忧。所以孔子说子路比我勇敢,但是别的就帮不上忙了。
这是子路的“义勇”、“忠勇”和“鲁勇”,总体上还是优点。
孔子常评价子路说,他是野人、莽夫、不识礼,但这只是文人和武人的分歧,其实孔子是最宠子路的。
孔子的门人无敢与孔子驳嘴的,只有子路常与孔子犟嘴,子路说“子之迂也”(夫子你迂腐啊)。孔子就回他“野哉由也”(仲由你这个野人,除了打架,还会什么?)
孔子去见南子(一个很妖艳贪权的妇人),子路就不悦。孔子为了哄子路,指天发誓说我跟她没什么勾当,要是有“天厌之!天厌之!”,即天打雷劈。
由此可见孔子与子路感情笃深,他最满意的弟子是颜回,最亲近的弟子却是子路。孔子说出“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大概也是觉得子路太勇武,不知道他会怎么死。
而《左传·哀公十五年》里记载,卫国内乱,子路在城外闻得消息马上要进城救主。
孔子的另一弟子高柴(子羔)逃出来,告诉子路形势已定,让他别去做无谓的牺牲。子路还是去了,最后被剁成肉酱,应了孔子那句“不得好死”。
孔子曾教导弟子们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意思是现在天下大乱,四处不平,遇到开战咱们以避为上。
子路却说:“吃了人家的俸禄,不可躲避祸难。”所以,他义无反顾地就冲进城里救主,最后身亡。
关于“子路之死”,到底要怎么评价叶萧逸很纠结。说他做得不对,就是教人不忠君、不忠岗,要是遇到打仗,下属都离岗怎么行?
说他做得对,但是孔子又说他没能保全自己,“经义”中圣人的言论是不可逆的。
最后叶萧逸干脆绕开子路,把主题定为“圣人悲悯”、“天子悲悯”,去拍圣人和皇帝的马屁。说他们仁慈,爱民如子。
终于定出一个中心思想来,叶萧逸才开始作文。
一般破题、承题、起讲、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八个部分,每个部分只需写两句到四句,一两百字就凑出来了,任务并不算重。
第一部分破题,即说破题意。叶萧逸定的题意是:孔子说这话是在担心弟子。用两句文言来说就是:贤者言由不得其死,忧之深而责之切也。
按照惯例,破题不提圣人名讳,一般用贤者代替,承题部分才可以开始点名道姓讲事情。
第二部分承题,是进一步阐明题意。叶萧逸就引出此句出处《闵子侍侧》,说孔子悲悯,每个学生他都关心,见到子路这样,他尤为操心。
接下来的起讲,一般是交待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之类的铺垫,让人明白来龙去脉。现在的教材全解里也多有背景知识、绪论这部分。
叶萧逸就引出孔子和子路相识的过程:二十岁的子路舞长剑到孔子学堂去捣乱,被孔子点化,收做徒弟,教以礼。
这一部分叶萧逸足足用了四句诗,把孔子和子路的相识的过程铺陈出来,重点突出孔子“爱人”。还要按照惯例,以孔子的语气写。
接来的四股,结构上有点像英语作文。起股是写圣人的看法,中股是写客观的看法,后股是写我的看法,束股是总结义理。
按照惯例,“起股”得用圣人的语气写,即要引用圣人的原话才行。
“后股”中我的看法,也不宜真的再加笔者的观点,而是结合圣人的话和客观的观点,写我的收获和启发。
因为起股到束股这四个部分,每股皆有两个排比段,一正一反、一虚一实、一深一浅地全面证明每个部分。故“经义”的后四股一般有排比漂亮的八段句子,故称“八股文”。
八股文的技术含量是最高的,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所以一场八股文比下来,考官基本知道学子的水平了。叶萧逸只能努力写漂亮这八个排比段,恨不得把每句都当成诗来写。
叶萧逸一整天都在搜肠刮肚,找素材证明孔子如何“悲悯学生”。
先从个例上,讲子路这样的人,于别人有益,却不懂保护好自己,孔子悲悯他。再从别的例子上讲孔子“爱人”。再从旁的资料进一步证明孔子之仁。
最后的总结是:子路一生勇义,没亏过心,他不懂保护自己,但是有孔子为他担心足矣。
给人启发是:困难的时候,不需觉得自己受苦受难而有怨气,有圣人、天子悲悯我们呢。
叶萧逸写完这拍马屁的文章,自己都想吐了。这种观点太假惺惺了,不过上位者肯定爱听,还会拿来做典范。
放榜的时候,叶萧逸果然再次夺冠,居院试第一。
前十甲的文章漏出来,叶萧逸还特地去买来看了看。果然别的考生都把子路批得一文不值,说他鲁莽、好勇、有勇无谋的一堆。他们的中心思想都是整个先进篇的主题“过犹不及”,即说子路适时该“退”。
只有叶萧逸赞扬子路于国有益,还觉悟很高地说“有苦我也受着,皇天悲悯着世人呢。”
叶萧逸的文章上还盖了个“甲”的戳印,其余九个人的文章都是“乙等”,叶萧逸顿时觉得做文章就是猜心。立意上高一筹,就是决胜关键。
终于连得了“小三元”,这回叶萧逸可以名正言顺保送乡试了。
乡试在八月份举行,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再开考,叶萧逸连考了十场终于可以停下来歇一歇。他也有空来收拾萧墨那个大骗子了!
衙差把“经义”题目贴出来的时候,叶萧逸就怔了一下,是《论语》先进篇里的句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刚好那晚叶放天怎么都要找他出来,还特地搬典故,跟他提了一下《论语》先进篇!
啧,这家伙是不是故意泄题给他的?虽然题目这句是出自先进篇的第13则《闵子侍侧》,而叶放天提的孔子让弟子言志的典故是出自先进篇的最后一则《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但是叶萧逸就是觉得这家伙是有意泄题的!
要命,他当时怎么没有get到呢?这个题目很难啊,怪不得叶放天会想方设法事先给他透露,可惜叶萧逸全无准备。
开考后一个小时,叶萧逸都在咬笔头度过,思考着如何破题?
“经义”一般以四书中的文句为题,让考生作文以阐明其义理。“经义”过关的,基本能中秀才,这也是为什么秀才都能开私塾、收学生的原因。
但是“经义”这种文体却不是那么好写的,作为教学的教材,它要用圣人的语气来写,不能妄自加入自己乱七八糟的观点,总之就是要有权威性。
而且还有固定的结构,正儿八经的“经义”一般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部分组成。
叶萧逸头疼的就是第一环:如何破题。
所谓破题,即用一两句话说破题意。假如它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样的题目,就很好破题。这句话阐明的义理是“要虚心好学,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老师”,其重点在于“虚心”二字。
所以“虚心”就是题眼,破题就是取出“虚心”二字,然后以此展开全文。
但是这次考试的题目却很纠结。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像仲由(子路)这样,恐怕不得善终(不得好死)吧!
这句话是要警戒后人“不能像路由那样”,但是不能像路由那样是像哪样?这个题眼可不好找。
叶萧逸非常头疼,这句话出自《论语·闵子侍侧》,原文是: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孔子说,我的学生在我身边,都是一副温和、快乐的样子,我很高兴。只有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我担心他将来不能善终。
那就是说,孔子认为子路太过刚强,刚则易折。那就是要懂得“退”?“退”是题眼了吧?
但是子路的“刚强”其实是很闪亮的优点,要他懂得“退”、懂得“屈”,以保全身而退,以求能够“好死”。以“退”立题,叶萧逸总觉得这样全文会落于下乘,失了节气。
叶萧逸作这篇文却是确保要赢、要拿第一名的,所以他觉得这个题难破极了。一定还有更优的题眼,叶萧逸继续咬笔头。
其实子路身上有很多优点,不应该被全盘抹去。子路不像别的文人,他武功高强,非常勇猛,他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孔子的贴身侍卫,只能算半个文人,大部分还是个武人。
他思想里有武人的自大,但是也有武人的义勇和侠气。不应该只用文人的眼光评价他。
孔子曾经评价他说,子路只是登堂了,并未入室。意思是他不算我的入室弟子,子路没有学到我的精髓(中庸之道)。
但是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还期望一介武人知道谦让?尊崇中庸?这不是强逼老虎吃草么?
其实叶萧逸很欣赏子路这种类型的小弟,子路这人就是“直”和“勇”的代表。这些都是他闪着金光的优点。
孔子说子路“无宿诺”,他答应了别人的事,从不拖到第二天,一定会马上去做。这是子路的“憨直”、“诚直”,是优点。
孔子最喜爱的弟子是亚圣颜渊(颜回),但是颜回对于孔子教的东西都全盘接受。只有子路会经常去跟孔子辩驳,指出老师的不妥之处。
孔子曾坦言,颜回对我没什么帮助,反倒是子路能帮我改正错误。自从我得了子路,我就再也没有听见别人给我差评啦。这是子路的“耿直”、“直率”,也是优点。
孔子还评价子路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与”,意思是子路说话从不掺假,听子路一面供词,就能断狱判案了。这是子路的“笃直”、“正直”,还是优点。
如此“笔直”的子路,如若他改了,反倒会变成一个平庸的武人,叶萧逸觉得他若会委曲求全,那才叫煞笔。
而至于子路之“勇”,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又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意思就是说如果我的学说行不通,到了穷途末路,我就乘小竹筏到海外去继续宣扬我的学说。这个时候,愿意继续追随我的大概只有子路吧。
这只是孔子艰难之时发的牢骚,海上艰险万分,谁会真的伐竹排去?而且陌生的国土更加艰难,孔子并不会真的去。
子路听到却“喜”,他不管前方有什么虎狼,只要老师说要去,他就愿意追随。一点都不理解老师的心情,不能为孔子分忧。所以孔子说子路比我勇敢,但是别的就帮不上忙了。
这是子路的“义勇”、“忠勇”和“鲁勇”,总体上还是优点。
孔子常评价子路说,他是野人、莽夫、不识礼,但这只是文人和武人的分歧,其实孔子是最宠子路的。
孔子的门人无敢与孔子驳嘴的,只有子路常与孔子犟嘴,子路说“子之迂也”(夫子你迂腐啊)。孔子就回他“野哉由也”(仲由你这个野人,除了打架,还会什么?)
孔子去见南子(一个很妖艳贪权的妇人),子路就不悦。孔子为了哄子路,指天发誓说我跟她没什么勾当,要是有“天厌之!天厌之!”,即天打雷劈。
由此可见孔子与子路感情笃深,他最满意的弟子是颜回,最亲近的弟子却是子路。孔子说出“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大概也是觉得子路太勇武,不知道他会怎么死。
而《左传·哀公十五年》里记载,卫国内乱,子路在城外闻得消息马上要进城救主。
孔子的另一弟子高柴(子羔)逃出来,告诉子路形势已定,让他别去做无谓的牺牲。子路还是去了,最后被剁成肉酱,应了孔子那句“不得好死”。
孔子曾教导弟子们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意思是现在天下大乱,四处不平,遇到开战咱们以避为上。
子路却说:“吃了人家的俸禄,不可躲避祸难。”所以,他义无反顾地就冲进城里救主,最后身亡。
关于“子路之死”,到底要怎么评价叶萧逸很纠结。说他做得不对,就是教人不忠君、不忠岗,要是遇到打仗,下属都离岗怎么行?
说他做得对,但是孔子又说他没能保全自己,“经义”中圣人的言论是不可逆的。
最后叶萧逸干脆绕开子路,把主题定为“圣人悲悯”、“天子悲悯”,去拍圣人和皇帝的马屁。说他们仁慈,爱民如子。
终于定出一个中心思想来,叶萧逸才开始作文。
一般破题、承题、起讲、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八个部分,每个部分只需写两句到四句,一两百字就凑出来了,任务并不算重。
第一部分破题,即说破题意。叶萧逸定的题意是:孔子说这话是在担心弟子。用两句文言来说就是:贤者言由不得其死,忧之深而责之切也。
按照惯例,破题不提圣人名讳,一般用贤者代替,承题部分才可以开始点名道姓讲事情。
第二部分承题,是进一步阐明题意。叶萧逸就引出此句出处《闵子侍侧》,说孔子悲悯,每个学生他都关心,见到子路这样,他尤为操心。
接下来的起讲,一般是交待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之类的铺垫,让人明白来龙去脉。现在的教材全解里也多有背景知识、绪论这部分。
叶萧逸就引出孔子和子路相识的过程:二十岁的子路舞长剑到孔子学堂去捣乱,被孔子点化,收做徒弟,教以礼。
这一部分叶萧逸足足用了四句诗,把孔子和子路的相识的过程铺陈出来,重点突出孔子“爱人”。还要按照惯例,以孔子的语气写。
接来的四股,结构上有点像英语作文。起股是写圣人的看法,中股是写客观的看法,后股是写我的看法,束股是总结义理。
按照惯例,“起股”得用圣人的语气写,即要引用圣人的原话才行。
“后股”中我的看法,也不宜真的再加笔者的观点,而是结合圣人的话和客观的观点,写我的收获和启发。
因为起股到束股这四个部分,每股皆有两个排比段,一正一反、一虚一实、一深一浅地全面证明每个部分。故“经义”的后四股一般有排比漂亮的八段句子,故称“八股文”。
八股文的技术含量是最高的,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所以一场八股文比下来,考官基本知道学子的水平了。叶萧逸只能努力写漂亮这八个排比段,恨不得把每句都当成诗来写。
叶萧逸一整天都在搜肠刮肚,找素材证明孔子如何“悲悯学生”。
先从个例上,讲子路这样的人,于别人有益,却不懂保护好自己,孔子悲悯他。再从别的例子上讲孔子“爱人”。再从旁的资料进一步证明孔子之仁。
最后的总结是:子路一生勇义,没亏过心,他不懂保护自己,但是有孔子为他担心足矣。
给人启发是:困难的时候,不需觉得自己受苦受难而有怨气,有圣人、天子悲悯我们呢。
叶萧逸写完这拍马屁的文章,自己都想吐了。这种观点太假惺惺了,不过上位者肯定爱听,还会拿来做典范。
放榜的时候,叶萧逸果然再次夺冠,居院试第一。
前十甲的文章漏出来,叶萧逸还特地去买来看了看。果然别的考生都把子路批得一文不值,说他鲁莽、好勇、有勇无谋的一堆。他们的中心思想都是整个先进篇的主题“过犹不及”,即说子路适时该“退”。
只有叶萧逸赞扬子路于国有益,还觉悟很高地说“有苦我也受着,皇天悲悯着世人呢。”
叶萧逸的文章上还盖了个“甲”的戳印,其余九个人的文章都是“乙等”,叶萧逸顿时觉得做文章就是猜心。立意上高一筹,就是决胜关键。
终于连得了“小三元”,这回叶萧逸可以名正言顺保送乡试了。
乡试在八月份举行,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再开考,叶萧逸连考了十场终于可以停下来歇一歇。他也有空来收拾萧墨那个大骗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