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李逍简直无法无天,可恶,咱亲自去看看!倭国插上大明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父皇,消消气,消消气啊,龙体为重。”
朱棣急忙将朱元璋扶到了椅子上。
端来茶水奉上,又拿着蒲扇扇风。
“哎,也怪咱对他太过纵容了。”
“这小子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朱元璋缓缓坐在了龙椅上,摇头叹气道。
回忆往昔,当年李逍回到北平还没三个月,朝堂上弹劾李逍的奏疏就跟雪花一般飘来。
朱元璋自然是知道什么情况,是李逍在变法。
但这也是他走之前跟李逍的交代。
因此即便奏疏上将李逍写的如何不堪,朱元璋都不为所动。
当然,朱元璋还是有一点不悦的,因为李逍改的太大,简直是有些胡来的感觉。
不过朱元璋最终还是忍住了,允许李逍胡来。
毕竟是他给李逍亲口承诺过的。
最后,朱元璋勃然大怒,在朝堂上发了一顿火。
然后封锁了北平府所有的消息,不准任何人谈论北平府的消息,他自己也将北平府的锦衣卫全部撤了出来,眼不见心不烦。
包括北平的税收,朱元璋考虑到科举改革需要花钱,北平的税收这些年是分文不拿,全面支持李逍。
北平在朱元璋的大力支持下,几乎成为了国中国,从朝堂上消失,再也听不到任何消息。
直到今天,李逍跑路的消息传来。
真没想到,来的居然是这个消息
“你说这是不是真的?”
朱元璋皱着眉头,问道。
“绝对不会是真的。”
还没等朱棣开口,朱高炽就大声说道,“皇祖父,您回想这五年来大明的翻天变化,那可都是李逍带来的啊。李逍怎么可能跑路”
朱元璋一愣,微微颔首。
是啊!
这五年来,的确是有了翻天变化!!!
朱元璋他自己本人,曾经多次想去北平看看。
但碍于事情太多,最终还是没去成。
这五年来,朱元璋虽然没有怎么管政务,但也没闲着。
他一边按照李逍给的法子养生,一边在做造福大明的事情。
首先就是红薯,朱元璋这五年来,不停地推广红薯的种植。
起初百姓还不太相信这玩意,朱元璋只好自己先种了一批,随后拿去让各地官员大肆宣传。
红薯的确是李逍留下来的一件镇国重宝。
亩产六千斤的红薯,在朱元璋的大力推广下,开始在全国遍地开花,养活了无数百姓。
可以直接了当的说。
现在大明已经没有百姓吃不上饭的情况。
即便是再穷,也是能吃得起红薯的。
当然了,朱元璋还是进行了权衡,不允许百姓全部种红薯。
每户只允许种一亩的红薯便可,朱元璋的眼光还是长远的,他觉得一种作物全面泛滥也不是什么太好的事情。
第二件事情,就是朱元璋在许多大城,开设了盲人按摩,让天下再也没有了乞丐,为朝廷增加税收。
第三件事情,那就是推广雪花白盐,现在全国各地,所有的粗盐都已经不存在了。
所有百姓都吃上了雪花白盐,价钱还是跟以前一样的。
官方制盐,收取盐税。
加上因为有红薯这种作物,各地不缺粮食。
开中法几乎已经废除了,除掉这种“寅吃卯粮”的超前消费习惯,导致朝廷国库税收越来越高。
到了洪武三十年。
国库税收已经从两千万两增长到四千万两,足足翻了一倍。
朱元璋、朱棣、朱高炽三人研究了很久,也没研究出来,为什么出现了红薯和白盐后,税收会涨的这么快。
这让朱棣嘴巴乐开了花。
国库现在富得流油,但他喊了五年要打仗,五年都没打成,现在如此富有,该能打仗了吧??
朱棣之所以这五年来也没打仗,也是因为他一直在忙碌大事。
首先就是科举改革,之前了解到了许多弊端后。
朱棣花费了两年时间,总算取消了八股取士,找了许多文臣,重新研究,弄了一套科举的方式。
其实跟隋唐时期的科举差不多,等于是开历史倒车了,就是科举的策问变得更务实了一些,没有那种虚的东西。
其次,之前李逍说过,大部分官员贪污受贿,主要原因是:钱没给到位,心委屈了。
朱棣研究了很久,最终略微提升了官员的待遇,增加了一些休沐的时间,早朝也推迟了一些,不用这么早上朝。
这个改动,得到了大部分的官员支持,朝堂之上欢呼一片!
加上国库充裕了,朱棣便全面取消了之前的‘大明宝钞’,给官员发的俸禄也就是雪花白银。
双管齐下之后,朱元璋和朱棣惊奇的发现,贪墨的案例真的如李逍所说,大幅度减少。
许多小官员提高了待遇,又多了一些休息时间。
这当官儿就舒服了啊。
他们想贪污的时候也就多权衡一下。
这么好的工作,其实安分守己也能过一辈子,要不.就不贪了何必冒这个风险?
就如此,贪墨的情况虽然还有,但相比以前来说,的确减少了很多,这让朱元璋很是高兴。
增加俸禄,更改科举,这两项又双管齐下,朱元璋再次发现,现在新一批入仕的官员,似乎真的比以前更能干事情了。
许多事情吩咐下去,办的利利索索的。
不少小官安于现状,觉得爬不上去,那就不爬了,不送礼,不讨好人,干好眼前的一份工作,收入尚可。
所以.结党营私的情况,也缓和了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朱高炽在朱元璋的允许下,花了三年时间,研究组织架构,挑选人才,将军机处给建立了起来。
除此之外,朱棣和朱元璋还研究了“藩王吃垮大明”的问题,对藩王制度再次整改。
削弱了藩王的一些权利,一些待遇。
起初还有不少人不满。
不过朱元璋根本不管那么多,还是照办。
当然了,那些藩王都是朱元璋的儿子,他也没有削的太狠,还是保证了荣华富贵的生活。
总之,因为这些事情,朱元璋和朱棣,五年来都在忙碌着。
朱元璋去北平看李逍的事情一拖再拖。
而朱棣去打仗的事情也一拖再拖。
随着朱高炽的劝说。
朱元璋冷静了下来,缓缓道:“是啊,这五年来,大明出现的翻天变化,国库税收翻了一番,现在官员们也都比以前务实能干,百姓们再也没有饿死的情况出现,这些都是李逍带来的变化啊.”
朱棣笑道:“爹啊,您就放心吧,李逍能有什么坏心思?说他逃跑,更是无稽之谈,恐怕是下面的言官乱嚼舌根子。”
朱元璋笑着点头道:“虽说如此,咱还是要亲自去看看。”
说着,朱元璋缓缓起身,“五年了,咱多次想去北平看看,不是这事,就是那事耽搁了,我这身子骨也不知道能活几年,还是去看看吧。”
“爹,您龙体为重啊,儿臣打算举兵北伐,您要不还是”
朱棣心想,这父皇这一走.
自己北伐的事情岂不是又黄了?
“天天北伐北伐,少说两句,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朱元璋挠了挠耳朵道:“等咱去北平回来,此事再谈。”
朱棣一缩脑袋,换了个说法:“爹,您年岁已高,长途奔波,龙体为重啊!”
“咱想去看看咱的小兄弟,有问题吗?”
朱元璋脸色垮了下来,气场凌然,“咱这身子骨还动得了,等咱动弹不得,真去不了,咱不甘心。”
其实这些年,朱元璋用李逍的方子调养,五年过去,身子骨倒还好,并没有太坏。
加上没有政务压身,睡觉睡到自然醒,精神也还不错。
朱元璋说出这话,意思就是他要用黄八的身份,去看他的结拜兄弟李逍了。
结拜兄弟身份都搬出来了.
这尼玛.朱棣哪敢再阻拦啊?
他只好笑道:“爹,那您去吧,有儿臣在朝中,您放心。”
朱元璋哼了一声,看向朱高炽道:“是有这个孙儿在,咱放心啊。”
朱棣:“.”
朱高炽揉了揉肚子,露出了胖墩墩的表情:“(#^.^#)”
“髙炽啊”
朱元璋看了过去。
朱高炽拱手,“孙儿在。”
朱元璋揶揄道:“自从建立了军机处,你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圆滚了,是要生娃啦?”
自从有了军机处,朱高炽总算是轻松了许多。
这肉啊,又开始反弹,比之前还胖乎了不少。
朱高炽嘿嘿一笑:“是呀爷爷,您咋知道?”
朱元璋:“????”
朱棣:“????”
朱高炽急忙解释,一脸幸福的摸样:“不是孙儿生娃,是孙儿的媳妇张氏,可算怀上啦,孙儿马上就要当爹啦。”
闻言,朱元璋和朱棣都是脸上一喜。
朱高炽嘿嘿一笑,拱手道:“还请爷爷给未出生的孩子,取个名字。”
朱元璋琢磨了一番道:“这几年大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咱希望他以后如你一般贵重沉稳,为天下的之基,基又带土在五行之中,不如就叫朱瞻基,如何?”
“朱瞻基”
朱高炽一喜,拱手:“谢爷爷赐名,那就叫朱瞻基。”
朱元璋微微颔首,负手,走向殿外,看向北方的天空。
“这次咱去北平后回来,就能看到咱到曾孙儿出生,哈哈.四世同堂,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这一年,朱瞻基在腹中等待出世。
同样是这一年。
朱元璋独自离开京城,出发北平.
大明的江山,交给朱棣和朱高炽的手中,朱元璋已经完全放心了。
最后的寥寥几年,这个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年迈老者,觉得自己也该为自己而活了.
就如此。
朱元璋坐着马车,上了从南京去往北平的道路。
他走走歇歇,一边化作‘黄八’,四处查探民情。
一边当做旅行,观赏四处的风景。
因此,足足走了两个月,才缓缓走到北平。
随着即将到达北平,朱元璋此时坐在马车上,也开始心中有些忐忑起来。
他手上是弹劾李逍的奏疏,上面列举了很多罪状,不上税收、贪墨、开青楼、取消科举、强征土地、开海、跑了.
最重要的是李逍跑了,带着孙女朱凝云和汉王朱高煦一起跑的。
朱元璋心中已经在暗示自己,不要生气。
无论李逍犯了什么错,自己曾经都下定决心,饶他一命。
可最后一条,如果是真的,朱元璋有些接受不了。
你跑什么啊????
咱又没说杀你,你跑个屁啊!!!
正当朱元璋思绪万千之际,发现这马车突然就不颠簸了,感觉坐的十分舒服。
“黄老爷,我的天啊.您出来看看这地面”
二虎走着走着,突然就发现变了,整个人呆滞住了。
在北平府与府的交界处,突然就发生了泼天变化。
一边是泥巴路,一边是黑色平整的道路,泾渭分明!!!
还真是有种楚河汉界的感觉!
道路上人来熙往,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按照道理百姓是不能随便离开居住地的,需要带着当地衙门的条子,才能通过关卡,而这两府交接之处,却根本没有任何盘查关卡
“地面怎么了?”
朱元璋从马车中探出脑袋,朝着地面看去,随后整个人也愣住了。
这路黑漆漆一片,十分整洁,两边的树木整齐排列,还有人正在种树。
“好平整的道路啊”
朱元璋直接跳下了马车,蹲在地上斜着眼睛朝着前方看,地面简直是太平整了,难怪马车丝毫不颠婆。
“这是进入北平了??进入李逍那小子的管辖?”
朱元璋惊讶出声问道,已经蹲了下来,用手掌抚摸地面。
太好了啊这路怎么修出来的
而路上,还有不少行人朝着朱元璋望去,那眼神就感觉在看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人。
“应该是到了吧,我去问问”
二虎应了一声。
随后随便找了个路人问道:“请问一下老人家,此地可是北平?”
那老人家笑道:“是啊,你看着地面的路,有这样的路就算到北平了,全天下也就只有北平有这样的路。”
朱元璋在一旁听着,心中一动。
这李逍可以啊,居然花这么大的价钱在北平修出这样的路来,这是造福百姓啊,还有官员弹劾他,真是不识好歹。
朱元璋踩了踩地面,这路可真结实。
怕是风吹日晒,也不容易损害,真是稀奇。
不知道用什么材质修的,上面还有石子,应该是石子修的,但上面黑漆漆的东西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朱元璋笑着走了过去,亲自问道:“老人家,你知道这路叫什么路吗?”
老人家道:“你是外地来的吧?”
朱元璋笑着点头:“是啊老人家,咱是外地来的,第一次来,真是稀奇。”
“那你可算问对人了。”
那老人家笑道:“这路叫柏油路,也叫沥青路,只有咱北平才有啊,这路好啊,拉货拉车,都不颠簸,咱们百姓啊,方便多啦。”
朱元璋又问道:“老人家,这路是什么时候修的,你知道吗?”
老人家笑道:“五年前只有东安县有,这几年全北平各地都在修路啦,差不多全通啦。就这段路啊,就是俺们村儿张二虎承包的,二虎以前种地穷的当当响,这路一修起来,那小子一下发了大财,在县城里买了大院子,还娶了三个婆娘。”
听到这话,二虎就已经感觉不对劲了。
这个张二虎,名字跟他一样就罢了。
更奇怪的是.一个农户怎么能接下朝廷工程,修路赚钱?
朱元璋脸色微妙,问道:“你说的这个张二虎,之前是农户?”
老人家道:“对啊。”
朱元璋诧异道:“一个农户如何能修路?”
老人家笑道:“哎,说起来这张二虎胆子大啊。大明第一创业培训基地刚开,他就敢丢下手中的锄头去进修,学会了修路。真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他现在发了大财,俺都后悔死了,早知道让俺儿子也去。现在想进去要求可高了,不是想进就能进的”
朱元璋大惊道:“不可能吧,朝廷可是规定,农户不可经商,他怎可以经商?还能修路?”
老人家道:“你还不知道吧,北平府早就取消了户籍,咱们所有老百姓,现在想干啥就干啥。”
“什么?”
朱元璋脸色有些发黑,道:“那农户除了能经商,能读书当官吗?”
“当然可以。”
那老者很是乐于交谈,耐心说道:“不但能读书,是必须读书,北平府规定啊,每个小孩到了六岁,毕竟进入学校,进行五年义务教育,全免费嘞,读书读得好啊,将来就能当官儿。”
嘶!!
朱元璋吸了口冷气。
乱了套,完全乱了套!!
这岂不是胡来吗??
咱的确让李逍可以变法,可这也太过火了!
朱元璋感觉有些头皮发麻,恨不得立马找到李逍,当面质问他为何要这么做!!
朱元璋在明朝对户籍的管理十分重视。
实行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来加强对百姓的调查和管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户籍制度。
深感元末混乱无序的朱元璋,想出了一个能够让大明变得非常有秩序的方法,他把大明王朝的子民分成了不同的户籍。
民户、军户、匠户、乐户.等等。
每一个人有着自己专属的工作户籍。
百姓一出生,就能干自己分内的事情,永远停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生活,这样就能天下太平。
既然都有了自己的分工,那么就不会出现太多的流民,而造成的元末乱世了。
“可恶,这个李逍太大胆了,太放肆了。”
“咱竟然五年都没想着来看一眼,这已经完全乱套了!”
“现在大家想干啥干啥,那所有人岂不是都想去当官,都想去经商,谁还愿意种地啊!谁还愿意打仗啊?”
“读书人本来就够多了,他还强制让所有人读书,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宋朝的例子还不够吗?读书人一多,天下就要乱!”
“咱五年来好不容易将大明治理好了一些,他又要搞乱吗????连军户都没了,谁还打仗啊!”
朱元璋差点被气晕了。
还好旁边的二虎眼疾手快,将他扶住。
二虎小声道:“黄老爷,军户应该不会取消.”
朱元璋微微点头,心道,李逍应该不会取消军户,不然真的乱了,到时候北元打过来,都无还手之力.
“好啦,俺还有事情,就不跟你多说了。”
那老人家摆了摆手,举着拐杖离开了。
路的两边,还有不少小摊小贩,正在卖一些瓜果蔬菜,那老人家显然是去买菜去了。
二虎一看,前面有卖西瓜的,便扶着朱元璋道:“黄老爷,要不您在马车上歇息歇息,小的去买个西瓜给您解解渴?”
“不用了,咱还没老,咱自己去看看。”
朱元璋摆了摆手,随后走了过去。
应该这是进入北平其中一个大道的缘故,这一路上有许多摊贩,摆着一种奇怪的小三轮车拉着瓜果售卖。
朱元璋四处走动走了一会。
在一个年龄二十七八岁年龄的年轻人面前停了下来。
看到摆摊用的车很奇怪,朱元璋摸了一模,发现是铁质的。
“你这是什么车啊?”
朱元璋问道。
“哦,你说这车啊,这是三轮车,拉货可好用了,城里就能买到,许多人来北平就是为了买一辆这三轮车,除了三轮车啊,还有自行车”
这年轻人很是健谈,朱元璋一开口,他就说了好几句。
“能否骑给咱看看?”
朱元璋问道,他觉得有些唐突,又补了一句:“放心,等下买你几斤瓜。”
“那行。”
年轻人便起身,坐在三轮车上,骑了十几步远。
随后又转悠了回来,笑道:“老人家,不止你一个人,许多第一次见的人都提出这个要求,俺都习惯了。”
朱元璋又微微一笑,“这车真不错,拉货的确好用,居然用脚踩就能拉动,能让咱试试嘛?”
朱元璋来了兴趣,想试一下这三轮车。
“你试试。”
年轻人让出了位置,道:“还好你是试这三轮车,若是自行车还真没法试。”
朱元璋点头,随后上了三轮车。
在年轻人的指导下,果然就踩了踩,就拉动了,起步有些费力,后面就省力多了。
“好啊!这车好!百姓有这车,那可真是方便。”
朱元璋下了车,还给了年轻人,问道:“这车多少银两?”
年轻人笑道:“这车啊,有些贵,要八十两。”
朱元璋一惊,指着车道:“八十两?你哪来这么多银两?”
年轻人解释道:“嗨,这不是退伍后发了退伍金么,有二百多两银子呢,我想着不能坐吃山空啊,打算干些小买卖,就买了辆三轮车卖西瓜。”
“对了。”
年轻人笑道:“老人家,您买瓜嘛?”
朱元璋道:“你这瓜保熟嘛?”
年轻人哈哈笑道:“我李六江做生意讲实诚,能卖你生瓜蛋子啊?”
朱元璋点了点头,准备掏银子。
咦,不对!
朱元璋突然反应过来,自己的问题还没问到。
果然是年龄大了。
转过头就将事情忘记了,他刚才要问的不是这个。
朱元璋再次问道:“刚才咱问你哪来这么多银子买车,你咋说的,咱没听清。”
年轻人无奈摇了摇头,耐心说道:“俺说啊,退伍金,买的车。”
“退伍金?”
朱元璋还是没听懂,再次问道:“什么是退伍金?”
年轻人大声解释道:“退伍金啊,就是从军队退下来,发的一次性补助金。”
“从军队退下来”
朱元璋不可思议的问道:“你是军户??”
年轻人摆了摆手:“啥军户不军户的,北平早就没了这个说法啦,没有军户,俺们就服了四年兵役,退伍有退伍金。”
“军户.卖瓜”
朱元璋万万没想到,李逍真是太过火了。
别的户籍取消也就算了,现在军户都取消了!!
当兵的去卖瓜?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啊!
将来谁来打仗?
敌人打过来怎么办?
国将不国啊!!!
“真他娘的混账!”
朱元璋气的两眼一黑,晕了过去
与此同时。
一艘无比巨大的战船,正在海洋上乘风破浪!!
此船极为壮观,五层甲板,船长达到了50多米,船宽约为16米,船高达到了14米。
前部和后部都有楼阁式的建筑,雕刻精美的装饰品。
尤其是船头的龙头和船尾的凤尾,非常华丽壮观。
船体的外表覆盖着漆黑反光的铁板,用铜钉钉牢,在阳光下折射出庄重的气势!
船上的船帆数量多达十几个,面积达到了五千多平方米,可以在风帆的帮助下,使得船体快速前行。
值得一提的是,船体两侧还配备了大量的武器和航海工具,如大型火炮、罗盘、望远镜以保障航行的安全和顺利。
船帆的最上方飘扬的,正是大明的旗帜。
而这艘船,就是郑和花费五年功夫,造出来的第一手大明宝船。
上面更是装备了,李逍在北平设立的武器研究所制造出来的大型火炮。
“再行驶二十海里,应该就到倭国了。”
此时,船舱之中,郑和手握着航海图说道。
值得一提的事,李逍已经以国公的身份,赐给了马和郑姓,改名为郑和。
船舱之中,除了郑和外,还有朱凝云、朱高煦、张武、朱能、张辅等人,张玉这次没带出来,留守北平。
五年过去了,再次看汉王朱高煦更显高大魁梧!
他肩膀宽阔,臂膀粗了一圈,皮肤黑了一些,下巴长出了一圈美髯胡,显得格外有男人味,以前稳重了许多。
反观李逍和朱凝云,岁月仿佛在他们身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依旧是那么年轻,郎才女貌,金童玉女般。
李逍微微点头,道:“这个距离,恐怕已经进入倭国的领海,他们可能会派出军船拦截。”
而朱凝云穿着五年前李逍给她设计的铠甲,英姿飒爽,尽显女将风范,道:“如此,我们就要小心行事了,这是我们大明海军的第一战,只可胜,不可败!”
“好!”
汉王朱高煦眼神一眯,龙威虎震,吩咐道:“张武、朱能、张辅,立刻让去让士兵们做好准备,随时进入作战状态。”
“末将领命!”
几人拱手,随后退出船舱,去作准备去了。
“此番占领倭国,那些倭寇失去老巢,便可不攻自破,彻底解决倭寇之患,便可开海,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北平丝绸产量过高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必须打通市场了。”
李逍缓缓坐下,端起茶杯慢饮。
“嗯,逍郎,你的决策,我们都坚信不疑,这五年来北平的翻天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
“是啊姐夫,起初我还担心你把北平搞垮了呢,现在看来,弟弟多心了,姐夫你说啥,弟弟都全力支持。”
朱凝云和朱高煦两人微微一笑,也纷纷坐下,看着桌面上倭寇的沙盘图,开始思忖如何作战。
原来,这次李逍并非是逃了。
而是带着大船打算攻打倭国。
因为想要开海,必须要除掉盘踞在海洋上的倭寇。
但倭寇太多,茫茫大海根本无法根除。
李逍索性决定,直接将倭国给占了,将大明旗插在倭国的领土上,那些倭寇不可能永远飘在海上,必须要上岸。
一旦上岸,那就是歼灭那些倭寇的好机会,顺便也将这倭国,变成大明的领土。
不多时,外面传来“嘟嘟嘟——”警戒的汽笛声音。
“永乐公、汉王,永安郡主,现有一艘军船拦截我们。”
张辅匆忙跑来汇报。
“走,去看看。”
几人纷纷出了船舱,来到甲板。
“哪有船?”
朱高煦走出甲板后四处观望。
随后一愣,根本没看到啊。
张辅解释道,“对方船太矮了,要低头看。”
“哦”
几人走到船边,低头看去,果然看到一艘小小的军船。
因为船太矮小,导致第一时间居然没看到。
那船上插着一杆旗帜,白底中间有个红色的圆圈。
船上一个穿着黑色武士铠甲的将军,他指着大明宝船,大喊:“八格牙路,船を倭国の海域から速力で出してください!!”
众人:“????”
朱高煦看向李逍道:“姐夫,这个人叽里呱啦的说啥。”
李逍当然也听不懂啊。
但他的耳朵上挂了一个,系统出品的能自动翻译各种语言的耳机。
耳机立马就将话给完全翻译了过来,传递到李逍的耳朵里。
听完后,李逍翻译道:“他说:混蛋,请你们将船,速速驶离我倭国的海域。”
“哦这么嚣张啊.居然叫我们混蛋?”
朱高煦嘿嘿一笑,随后看向那艘小船,无语笑道:“真是不自量力,来人给我将大炮对准咯开炮!!!”
轰隆!
轰隆!
轰隆!
一声声巨响,在众人耳朵中响起,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本章完)
“父皇,消消气,消消气啊,龙体为重。”
朱棣急忙将朱元璋扶到了椅子上。
端来茶水奉上,又拿着蒲扇扇风。
“哎,也怪咱对他太过纵容了。”
“这小子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朱元璋缓缓坐在了龙椅上,摇头叹气道。
回忆往昔,当年李逍回到北平还没三个月,朝堂上弹劾李逍的奏疏就跟雪花一般飘来。
朱元璋自然是知道什么情况,是李逍在变法。
但这也是他走之前跟李逍的交代。
因此即便奏疏上将李逍写的如何不堪,朱元璋都不为所动。
当然,朱元璋还是有一点不悦的,因为李逍改的太大,简直是有些胡来的感觉。
不过朱元璋最终还是忍住了,允许李逍胡来。
毕竟是他给李逍亲口承诺过的。
最后,朱元璋勃然大怒,在朝堂上发了一顿火。
然后封锁了北平府所有的消息,不准任何人谈论北平府的消息,他自己也将北平府的锦衣卫全部撤了出来,眼不见心不烦。
包括北平的税收,朱元璋考虑到科举改革需要花钱,北平的税收这些年是分文不拿,全面支持李逍。
北平在朱元璋的大力支持下,几乎成为了国中国,从朝堂上消失,再也听不到任何消息。
直到今天,李逍跑路的消息传来。
真没想到,来的居然是这个消息
“你说这是不是真的?”
朱元璋皱着眉头,问道。
“绝对不会是真的。”
还没等朱棣开口,朱高炽就大声说道,“皇祖父,您回想这五年来大明的翻天变化,那可都是李逍带来的啊。李逍怎么可能跑路”
朱元璋一愣,微微颔首。
是啊!
这五年来,的确是有了翻天变化!!!
朱元璋他自己本人,曾经多次想去北平看看。
但碍于事情太多,最终还是没去成。
这五年来,朱元璋虽然没有怎么管政务,但也没闲着。
他一边按照李逍给的法子养生,一边在做造福大明的事情。
首先就是红薯,朱元璋这五年来,不停地推广红薯的种植。
起初百姓还不太相信这玩意,朱元璋只好自己先种了一批,随后拿去让各地官员大肆宣传。
红薯的确是李逍留下来的一件镇国重宝。
亩产六千斤的红薯,在朱元璋的大力推广下,开始在全国遍地开花,养活了无数百姓。
可以直接了当的说。
现在大明已经没有百姓吃不上饭的情况。
即便是再穷,也是能吃得起红薯的。
当然了,朱元璋还是进行了权衡,不允许百姓全部种红薯。
每户只允许种一亩的红薯便可,朱元璋的眼光还是长远的,他觉得一种作物全面泛滥也不是什么太好的事情。
第二件事情,就是朱元璋在许多大城,开设了盲人按摩,让天下再也没有了乞丐,为朝廷增加税收。
第三件事情,那就是推广雪花白盐,现在全国各地,所有的粗盐都已经不存在了。
所有百姓都吃上了雪花白盐,价钱还是跟以前一样的。
官方制盐,收取盐税。
加上因为有红薯这种作物,各地不缺粮食。
开中法几乎已经废除了,除掉这种“寅吃卯粮”的超前消费习惯,导致朝廷国库税收越来越高。
到了洪武三十年。
国库税收已经从两千万两增长到四千万两,足足翻了一倍。
朱元璋、朱棣、朱高炽三人研究了很久,也没研究出来,为什么出现了红薯和白盐后,税收会涨的这么快。
这让朱棣嘴巴乐开了花。
国库现在富得流油,但他喊了五年要打仗,五年都没打成,现在如此富有,该能打仗了吧??
朱棣之所以这五年来也没打仗,也是因为他一直在忙碌大事。
首先就是科举改革,之前了解到了许多弊端后。
朱棣花费了两年时间,总算取消了八股取士,找了许多文臣,重新研究,弄了一套科举的方式。
其实跟隋唐时期的科举差不多,等于是开历史倒车了,就是科举的策问变得更务实了一些,没有那种虚的东西。
其次,之前李逍说过,大部分官员贪污受贿,主要原因是:钱没给到位,心委屈了。
朱棣研究了很久,最终略微提升了官员的待遇,增加了一些休沐的时间,早朝也推迟了一些,不用这么早上朝。
这个改动,得到了大部分的官员支持,朝堂之上欢呼一片!
加上国库充裕了,朱棣便全面取消了之前的‘大明宝钞’,给官员发的俸禄也就是雪花白银。
双管齐下之后,朱元璋和朱棣惊奇的发现,贪墨的案例真的如李逍所说,大幅度减少。
许多小官员提高了待遇,又多了一些休息时间。
这当官儿就舒服了啊。
他们想贪污的时候也就多权衡一下。
这么好的工作,其实安分守己也能过一辈子,要不.就不贪了何必冒这个风险?
就如此,贪墨的情况虽然还有,但相比以前来说,的确减少了很多,这让朱元璋很是高兴。
增加俸禄,更改科举,这两项又双管齐下,朱元璋再次发现,现在新一批入仕的官员,似乎真的比以前更能干事情了。
许多事情吩咐下去,办的利利索索的。
不少小官安于现状,觉得爬不上去,那就不爬了,不送礼,不讨好人,干好眼前的一份工作,收入尚可。
所以.结党营私的情况,也缓和了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朱高炽在朱元璋的允许下,花了三年时间,研究组织架构,挑选人才,将军机处给建立了起来。
除此之外,朱棣和朱元璋还研究了“藩王吃垮大明”的问题,对藩王制度再次整改。
削弱了藩王的一些权利,一些待遇。
起初还有不少人不满。
不过朱元璋根本不管那么多,还是照办。
当然了,那些藩王都是朱元璋的儿子,他也没有削的太狠,还是保证了荣华富贵的生活。
总之,因为这些事情,朱元璋和朱棣,五年来都在忙碌着。
朱元璋去北平看李逍的事情一拖再拖。
而朱棣去打仗的事情也一拖再拖。
随着朱高炽的劝说。
朱元璋冷静了下来,缓缓道:“是啊,这五年来,大明出现的翻天变化,国库税收翻了一番,现在官员们也都比以前务实能干,百姓们再也没有饿死的情况出现,这些都是李逍带来的变化啊.”
朱棣笑道:“爹啊,您就放心吧,李逍能有什么坏心思?说他逃跑,更是无稽之谈,恐怕是下面的言官乱嚼舌根子。”
朱元璋笑着点头道:“虽说如此,咱还是要亲自去看看。”
说着,朱元璋缓缓起身,“五年了,咱多次想去北平看看,不是这事,就是那事耽搁了,我这身子骨也不知道能活几年,还是去看看吧。”
“爹,您龙体为重啊,儿臣打算举兵北伐,您要不还是”
朱棣心想,这父皇这一走.
自己北伐的事情岂不是又黄了?
“天天北伐北伐,少说两句,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朱元璋挠了挠耳朵道:“等咱去北平回来,此事再谈。”
朱棣一缩脑袋,换了个说法:“爹,您年岁已高,长途奔波,龙体为重啊!”
“咱想去看看咱的小兄弟,有问题吗?”
朱元璋脸色垮了下来,气场凌然,“咱这身子骨还动得了,等咱动弹不得,真去不了,咱不甘心。”
其实这些年,朱元璋用李逍的方子调养,五年过去,身子骨倒还好,并没有太坏。
加上没有政务压身,睡觉睡到自然醒,精神也还不错。
朱元璋说出这话,意思就是他要用黄八的身份,去看他的结拜兄弟李逍了。
结拜兄弟身份都搬出来了.
这尼玛.朱棣哪敢再阻拦啊?
他只好笑道:“爹,那您去吧,有儿臣在朝中,您放心。”
朱元璋哼了一声,看向朱高炽道:“是有这个孙儿在,咱放心啊。”
朱棣:“.”
朱高炽揉了揉肚子,露出了胖墩墩的表情:“(#^.^#)”
“髙炽啊”
朱元璋看了过去。
朱高炽拱手,“孙儿在。”
朱元璋揶揄道:“自从建立了军机处,你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圆滚了,是要生娃啦?”
自从有了军机处,朱高炽总算是轻松了许多。
这肉啊,又开始反弹,比之前还胖乎了不少。
朱高炽嘿嘿一笑:“是呀爷爷,您咋知道?”
朱元璋:“????”
朱棣:“????”
朱高炽急忙解释,一脸幸福的摸样:“不是孙儿生娃,是孙儿的媳妇张氏,可算怀上啦,孙儿马上就要当爹啦。”
闻言,朱元璋和朱棣都是脸上一喜。
朱高炽嘿嘿一笑,拱手道:“还请爷爷给未出生的孩子,取个名字。”
朱元璋琢磨了一番道:“这几年大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咱希望他以后如你一般贵重沉稳,为天下的之基,基又带土在五行之中,不如就叫朱瞻基,如何?”
“朱瞻基”
朱高炽一喜,拱手:“谢爷爷赐名,那就叫朱瞻基。”
朱元璋微微颔首,负手,走向殿外,看向北方的天空。
“这次咱去北平后回来,就能看到咱到曾孙儿出生,哈哈.四世同堂,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这一年,朱瞻基在腹中等待出世。
同样是这一年。
朱元璋独自离开京城,出发北平.
大明的江山,交给朱棣和朱高炽的手中,朱元璋已经完全放心了。
最后的寥寥几年,这个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年迈老者,觉得自己也该为自己而活了.
就如此。
朱元璋坐着马车,上了从南京去往北平的道路。
他走走歇歇,一边化作‘黄八’,四处查探民情。
一边当做旅行,观赏四处的风景。
因此,足足走了两个月,才缓缓走到北平。
随着即将到达北平,朱元璋此时坐在马车上,也开始心中有些忐忑起来。
他手上是弹劾李逍的奏疏,上面列举了很多罪状,不上税收、贪墨、开青楼、取消科举、强征土地、开海、跑了.
最重要的是李逍跑了,带着孙女朱凝云和汉王朱高煦一起跑的。
朱元璋心中已经在暗示自己,不要生气。
无论李逍犯了什么错,自己曾经都下定决心,饶他一命。
可最后一条,如果是真的,朱元璋有些接受不了。
你跑什么啊????
咱又没说杀你,你跑个屁啊!!!
正当朱元璋思绪万千之际,发现这马车突然就不颠簸了,感觉坐的十分舒服。
“黄老爷,我的天啊.您出来看看这地面”
二虎走着走着,突然就发现变了,整个人呆滞住了。
在北平府与府的交界处,突然就发生了泼天变化。
一边是泥巴路,一边是黑色平整的道路,泾渭分明!!!
还真是有种楚河汉界的感觉!
道路上人来熙往,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按照道理百姓是不能随便离开居住地的,需要带着当地衙门的条子,才能通过关卡,而这两府交接之处,却根本没有任何盘查关卡
“地面怎么了?”
朱元璋从马车中探出脑袋,朝着地面看去,随后整个人也愣住了。
这路黑漆漆一片,十分整洁,两边的树木整齐排列,还有人正在种树。
“好平整的道路啊”
朱元璋直接跳下了马车,蹲在地上斜着眼睛朝着前方看,地面简直是太平整了,难怪马车丝毫不颠婆。
“这是进入北平了??进入李逍那小子的管辖?”
朱元璋惊讶出声问道,已经蹲了下来,用手掌抚摸地面。
太好了啊这路怎么修出来的
而路上,还有不少行人朝着朱元璋望去,那眼神就感觉在看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人。
“应该是到了吧,我去问问”
二虎应了一声。
随后随便找了个路人问道:“请问一下老人家,此地可是北平?”
那老人家笑道:“是啊,你看着地面的路,有这样的路就算到北平了,全天下也就只有北平有这样的路。”
朱元璋在一旁听着,心中一动。
这李逍可以啊,居然花这么大的价钱在北平修出这样的路来,这是造福百姓啊,还有官员弹劾他,真是不识好歹。
朱元璋踩了踩地面,这路可真结实。
怕是风吹日晒,也不容易损害,真是稀奇。
不知道用什么材质修的,上面还有石子,应该是石子修的,但上面黑漆漆的东西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朱元璋笑着走了过去,亲自问道:“老人家,你知道这路叫什么路吗?”
老人家道:“你是外地来的吧?”
朱元璋笑着点头:“是啊老人家,咱是外地来的,第一次来,真是稀奇。”
“那你可算问对人了。”
那老人家笑道:“这路叫柏油路,也叫沥青路,只有咱北平才有啊,这路好啊,拉货拉车,都不颠簸,咱们百姓啊,方便多啦。”
朱元璋又问道:“老人家,这路是什么时候修的,你知道吗?”
老人家笑道:“五年前只有东安县有,这几年全北平各地都在修路啦,差不多全通啦。就这段路啊,就是俺们村儿张二虎承包的,二虎以前种地穷的当当响,这路一修起来,那小子一下发了大财,在县城里买了大院子,还娶了三个婆娘。”
听到这话,二虎就已经感觉不对劲了。
这个张二虎,名字跟他一样就罢了。
更奇怪的是.一个农户怎么能接下朝廷工程,修路赚钱?
朱元璋脸色微妙,问道:“你说的这个张二虎,之前是农户?”
老人家道:“对啊。”
朱元璋诧异道:“一个农户如何能修路?”
老人家笑道:“哎,说起来这张二虎胆子大啊。大明第一创业培训基地刚开,他就敢丢下手中的锄头去进修,学会了修路。真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他现在发了大财,俺都后悔死了,早知道让俺儿子也去。现在想进去要求可高了,不是想进就能进的”
朱元璋大惊道:“不可能吧,朝廷可是规定,农户不可经商,他怎可以经商?还能修路?”
老人家道:“你还不知道吧,北平府早就取消了户籍,咱们所有老百姓,现在想干啥就干啥。”
“什么?”
朱元璋脸色有些发黑,道:“那农户除了能经商,能读书当官吗?”
“当然可以。”
那老者很是乐于交谈,耐心说道:“不但能读书,是必须读书,北平府规定啊,每个小孩到了六岁,毕竟进入学校,进行五年义务教育,全免费嘞,读书读得好啊,将来就能当官儿。”
嘶!!
朱元璋吸了口冷气。
乱了套,完全乱了套!!
这岂不是胡来吗??
咱的确让李逍可以变法,可这也太过火了!
朱元璋感觉有些头皮发麻,恨不得立马找到李逍,当面质问他为何要这么做!!
朱元璋在明朝对户籍的管理十分重视。
实行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来加强对百姓的调查和管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户籍制度。
深感元末混乱无序的朱元璋,想出了一个能够让大明变得非常有秩序的方法,他把大明王朝的子民分成了不同的户籍。
民户、军户、匠户、乐户.等等。
每一个人有着自己专属的工作户籍。
百姓一出生,就能干自己分内的事情,永远停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生活,这样就能天下太平。
既然都有了自己的分工,那么就不会出现太多的流民,而造成的元末乱世了。
“可恶,这个李逍太大胆了,太放肆了。”
“咱竟然五年都没想着来看一眼,这已经完全乱套了!”
“现在大家想干啥干啥,那所有人岂不是都想去当官,都想去经商,谁还愿意种地啊!谁还愿意打仗啊?”
“读书人本来就够多了,他还强制让所有人读书,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宋朝的例子还不够吗?读书人一多,天下就要乱!”
“咱五年来好不容易将大明治理好了一些,他又要搞乱吗????连军户都没了,谁还打仗啊!”
朱元璋差点被气晕了。
还好旁边的二虎眼疾手快,将他扶住。
二虎小声道:“黄老爷,军户应该不会取消.”
朱元璋微微点头,心道,李逍应该不会取消军户,不然真的乱了,到时候北元打过来,都无还手之力.
“好啦,俺还有事情,就不跟你多说了。”
那老人家摆了摆手,举着拐杖离开了。
路的两边,还有不少小摊小贩,正在卖一些瓜果蔬菜,那老人家显然是去买菜去了。
二虎一看,前面有卖西瓜的,便扶着朱元璋道:“黄老爷,要不您在马车上歇息歇息,小的去买个西瓜给您解解渴?”
“不用了,咱还没老,咱自己去看看。”
朱元璋摆了摆手,随后走了过去。
应该这是进入北平其中一个大道的缘故,这一路上有许多摊贩,摆着一种奇怪的小三轮车拉着瓜果售卖。
朱元璋四处走动走了一会。
在一个年龄二十七八岁年龄的年轻人面前停了下来。
看到摆摊用的车很奇怪,朱元璋摸了一模,发现是铁质的。
“你这是什么车啊?”
朱元璋问道。
“哦,你说这车啊,这是三轮车,拉货可好用了,城里就能买到,许多人来北平就是为了买一辆这三轮车,除了三轮车啊,还有自行车”
这年轻人很是健谈,朱元璋一开口,他就说了好几句。
“能否骑给咱看看?”
朱元璋问道,他觉得有些唐突,又补了一句:“放心,等下买你几斤瓜。”
“那行。”
年轻人便起身,坐在三轮车上,骑了十几步远。
随后又转悠了回来,笑道:“老人家,不止你一个人,许多第一次见的人都提出这个要求,俺都习惯了。”
朱元璋又微微一笑,“这车真不错,拉货的确好用,居然用脚踩就能拉动,能让咱试试嘛?”
朱元璋来了兴趣,想试一下这三轮车。
“你试试。”
年轻人让出了位置,道:“还好你是试这三轮车,若是自行车还真没法试。”
朱元璋点头,随后上了三轮车。
在年轻人的指导下,果然就踩了踩,就拉动了,起步有些费力,后面就省力多了。
“好啊!这车好!百姓有这车,那可真是方便。”
朱元璋下了车,还给了年轻人,问道:“这车多少银两?”
年轻人笑道:“这车啊,有些贵,要八十两。”
朱元璋一惊,指着车道:“八十两?你哪来这么多银两?”
年轻人解释道:“嗨,这不是退伍后发了退伍金么,有二百多两银子呢,我想着不能坐吃山空啊,打算干些小买卖,就买了辆三轮车卖西瓜。”
“对了。”
年轻人笑道:“老人家,您买瓜嘛?”
朱元璋道:“你这瓜保熟嘛?”
年轻人哈哈笑道:“我李六江做生意讲实诚,能卖你生瓜蛋子啊?”
朱元璋点了点头,准备掏银子。
咦,不对!
朱元璋突然反应过来,自己的问题还没问到。
果然是年龄大了。
转过头就将事情忘记了,他刚才要问的不是这个。
朱元璋再次问道:“刚才咱问你哪来这么多银子买车,你咋说的,咱没听清。”
年轻人无奈摇了摇头,耐心说道:“俺说啊,退伍金,买的车。”
“退伍金?”
朱元璋还是没听懂,再次问道:“什么是退伍金?”
年轻人大声解释道:“退伍金啊,就是从军队退下来,发的一次性补助金。”
“从军队退下来”
朱元璋不可思议的问道:“你是军户??”
年轻人摆了摆手:“啥军户不军户的,北平早就没了这个说法啦,没有军户,俺们就服了四年兵役,退伍有退伍金。”
“军户.卖瓜”
朱元璋万万没想到,李逍真是太过火了。
别的户籍取消也就算了,现在军户都取消了!!
当兵的去卖瓜?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啊!
将来谁来打仗?
敌人打过来怎么办?
国将不国啊!!!
“真他娘的混账!”
朱元璋气的两眼一黑,晕了过去
与此同时。
一艘无比巨大的战船,正在海洋上乘风破浪!!
此船极为壮观,五层甲板,船长达到了50多米,船宽约为16米,船高达到了14米。
前部和后部都有楼阁式的建筑,雕刻精美的装饰品。
尤其是船头的龙头和船尾的凤尾,非常华丽壮观。
船体的外表覆盖着漆黑反光的铁板,用铜钉钉牢,在阳光下折射出庄重的气势!
船上的船帆数量多达十几个,面积达到了五千多平方米,可以在风帆的帮助下,使得船体快速前行。
值得一提的是,船体两侧还配备了大量的武器和航海工具,如大型火炮、罗盘、望远镜以保障航行的安全和顺利。
船帆的最上方飘扬的,正是大明的旗帜。
而这艘船,就是郑和花费五年功夫,造出来的第一手大明宝船。
上面更是装备了,李逍在北平设立的武器研究所制造出来的大型火炮。
“再行驶二十海里,应该就到倭国了。”
此时,船舱之中,郑和手握着航海图说道。
值得一提的事,李逍已经以国公的身份,赐给了马和郑姓,改名为郑和。
船舱之中,除了郑和外,还有朱凝云、朱高煦、张武、朱能、张辅等人,张玉这次没带出来,留守北平。
五年过去了,再次看汉王朱高煦更显高大魁梧!
他肩膀宽阔,臂膀粗了一圈,皮肤黑了一些,下巴长出了一圈美髯胡,显得格外有男人味,以前稳重了许多。
反观李逍和朱凝云,岁月仿佛在他们身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依旧是那么年轻,郎才女貌,金童玉女般。
李逍微微点头,道:“这个距离,恐怕已经进入倭国的领海,他们可能会派出军船拦截。”
而朱凝云穿着五年前李逍给她设计的铠甲,英姿飒爽,尽显女将风范,道:“如此,我们就要小心行事了,这是我们大明海军的第一战,只可胜,不可败!”
“好!”
汉王朱高煦眼神一眯,龙威虎震,吩咐道:“张武、朱能、张辅,立刻让去让士兵们做好准备,随时进入作战状态。”
“末将领命!”
几人拱手,随后退出船舱,去作准备去了。
“此番占领倭国,那些倭寇失去老巢,便可不攻自破,彻底解决倭寇之患,便可开海,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北平丝绸产量过高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必须打通市场了。”
李逍缓缓坐下,端起茶杯慢饮。
“嗯,逍郎,你的决策,我们都坚信不疑,这五年来北平的翻天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
“是啊姐夫,起初我还担心你把北平搞垮了呢,现在看来,弟弟多心了,姐夫你说啥,弟弟都全力支持。”
朱凝云和朱高煦两人微微一笑,也纷纷坐下,看着桌面上倭寇的沙盘图,开始思忖如何作战。
原来,这次李逍并非是逃了。
而是带着大船打算攻打倭国。
因为想要开海,必须要除掉盘踞在海洋上的倭寇。
但倭寇太多,茫茫大海根本无法根除。
李逍索性决定,直接将倭国给占了,将大明旗插在倭国的领土上,那些倭寇不可能永远飘在海上,必须要上岸。
一旦上岸,那就是歼灭那些倭寇的好机会,顺便也将这倭国,变成大明的领土。
不多时,外面传来“嘟嘟嘟——”警戒的汽笛声音。
“永乐公、汉王,永安郡主,现有一艘军船拦截我们。”
张辅匆忙跑来汇报。
“走,去看看。”
几人纷纷出了船舱,来到甲板。
“哪有船?”
朱高煦走出甲板后四处观望。
随后一愣,根本没看到啊。
张辅解释道,“对方船太矮了,要低头看。”
“哦”
几人走到船边,低头看去,果然看到一艘小小的军船。
因为船太矮小,导致第一时间居然没看到。
那船上插着一杆旗帜,白底中间有个红色的圆圈。
船上一个穿着黑色武士铠甲的将军,他指着大明宝船,大喊:“八格牙路,船を倭国の海域から速力で出してください!!”
众人:“????”
朱高煦看向李逍道:“姐夫,这个人叽里呱啦的说啥。”
李逍当然也听不懂啊。
但他的耳朵上挂了一个,系统出品的能自动翻译各种语言的耳机。
耳机立马就将话给完全翻译了过来,传递到李逍的耳朵里。
听完后,李逍翻译道:“他说:混蛋,请你们将船,速速驶离我倭国的海域。”
“哦这么嚣张啊.居然叫我们混蛋?”
朱高煦嘿嘿一笑,随后看向那艘小船,无语笑道:“真是不自量力,来人给我将大炮对准咯开炮!!!”
轰隆!
轰隆!
轰隆!
一声声巨响,在众人耳朵中响起,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