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辱我欺我又何干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金陵城朱雀门外,巍巍筑着一座极高规制、朱梁琉瓦的的赞礼楼,名曰“登第”,自太祖皇帝起,大周朝诸如颂功名,新官唱名等重大活动,均在此举行万民朝贺的仪式。金陵虽非皇都,但物宝天华,胭脂流香,在大周朝廷中所受到的特殊礼遇一向胜过它地,这次秋试放榜,地点自然而然也就定在了登第楼。
一个月前,府尹命相关派员,于登第楼前的巨大广场上搭了一圈五色锦棚,以供皇都来的御使起坐,普通官员、诸士子以及其他有身份的人散坐于棚外,再外一圈是经过核查和准许进来可以远远观看的平民。而一般老百姓,当然就被挡在了关防之外,无缘盛会,只能守在远处听听消息,聊以解闷。
虽然能亲眼目睹登第楼全貌的人只是小部分,但这桩事体的重要程度却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说全江南道的关注目光,现在都已经全部投注在朱雀门外的那座楼上,等待着即将开始的这场最惊心动魄最残酷的无声角逐。
而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将会升入的是全天下最难进,但也是最优秀的国子监。
以虞山书院的地位,自然占有一席之地,同去看这场大热闹原本也是大家约好了的,但由于需要征得李兰同意,张家小妹有些拿不准是否还应该带着小月儿出现在那种场合,一时颇为踌躇。
不过对于她的烦恼,当事人李兰却一点也不在意,道了句“玩开心些”,给了碎银两让两个小丫头买些吃食解闷,便自顾自捧着书卷在院内津津有味地读着,似乎外面的喧闹景象与他并无太大干系。
到了朱雀门后,这里已是人流如织。满金陵城的高官显贵几乎已倾巢而出,物色佳婿,延揽良才,一时间三亲四朋,上司下属,乱糟糟地互相寒暄见礼,宛如到了市场一般。张家大郎一面护持两个小丫头,一面也是一路左右招呼个不停,直到进了虞山书院区方略略好些。
这几年大周边境战事平稳,今隆启年间,政令严苛之下,吏治清明,故而民众生活渐好。这几年,更是海晏河清,堪称盛世,金陵城自然一片歌舞升平。江南道百姓逐渐对文人倍加推崇,颇有前朝之风,对于秦淮两岸美花魁的注意力亦转到今科进士榜名的事情上。
金陵城风头最劲儿的几位公子,自然是人们争相议论的对象,区别就在于到底是甲等亦或乙等,有好事者甚至为此开出了赌局,引得好些个富贾走卒对高昂的赔率趋之若鹜。有路数的小贩,早早的到登第楼外厮混,摆上一壶香茶,几盘干果,等着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金陵百姓们付点小钱,前来“高谈阔论”。
“要我说啊,这上甲等定是非何家公子莫属了,何家老太爷当年可是在登第楼唱过名的,家风甚严,有老太爷悉心教导,何家公子又岂会坠了其清名?”
“梁家那位锦衣秀才也差不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姑且不谈才气连府尹大人都赞不绝口,又与高家小姐结了桃花誓,恐怕不久这两喜便要登门了呢。”
“莫要疏忽虞山书院,那儿素来可是金陵城最好的书院呐。朝中有一位三品大员正是曾受教于欧阳老夫子,条件虽是寒酸了些,可书院里有才学得亦不在少数。”
“诸位也未免太过健忘了,咱金陵城不是还住着一位鸿儒梅老先生最得意的弟子吗?可惜啊,那人早就不热衷功名,若非如此,恐怕这登第楼前又将是另一番光景了。”
“不尽然,当初那人再怎么风光无两,还不是泯灭众人矣?若是真有实学也就罢了,最怕是那沽名钓誉之徒不敢参加秋试,唯恐露出把柄……”
“兄台如此真知灼见,敢问尊姓大名?”
“好说,好说,愚兄乃是秦淮河畔的夏雨荷。贤弟……?”
“小弟金陵城内撸穿肠!”
“幸会,幸会。”
“夸奖,夸奖。”
那些百无聊赖的观礼者们哈哈大笑着,肆无忌惮地议论着,言语难听之极。喧闹之下,巡城司兵卫盯着每一个有意无意靠近过来的人,冷冽的气息让他们心头发寒,不由闭上了嘴巴。
“他们太过分了,凭什么这么说少爷!”
听到人们妄论少爷是非,坐在虞山书院席间的小月儿,满脸通红,起身便要与那些人争出个对错来,若不是张家大郎好言相劝,搬出李兰的名号来,依小丫头性情早就烈火燎原了。话虽如此,张家大郎亦是愤愤不平,他承其恩惠方受教于欧阳老夫子,又有李兰赠书之恩,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打定主意此间一了,便为主家讨了公道。
初春金陵云盛,太阳被遮在后方,朱雀门外清幽一片。
近午时分,登第楼上突然钟罄声响,六长四短,宣布皇都御使到来,楼下顿时一片恭肃,鸦雀不闻,只余司礼官高亮的声音,指挥着众人行礼朝拜圣旨。
从平民百姓这一圈放眼望去,只见锦棚内珠冠锦袍,盔衣鲜明,除了能从位置上判断出御使一定是坐在正首以外,基本上分辨不出任何一个人的脸。如此阵仗,也只有在流金淌金的偌大金陵城实现了。若是搁在北境等地,姑且不谈朝中官员的口诛笔伐,便是当地百姓对此嗤之以鼻。一地一风俗,古言道,日了盘中餐,不知粒粒苦,大抵便是这个道理。
繁文缛节过后,这时府尹大人已然亲手揭去那块令无数士子翘首以望的帷幕。
榜单只是一页卷帙,每一行从左到右依次写着考生姓名、籍贯和等次。
虞山书院并没有占到一个好位置,因此看到的榜单只是大致能知道有多少登第。大致算来,不过二十有余,未进三十。几乎江南道的士子全集于此,愈有千人之多,最终登第的不过二十来人,后世高考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其残酷,用在此时亦不为过。
从放榜之初现场便哄闹不止,不少人试图挤到登第楼下去看,巡城司兵卫们顿时来了兴致,“请”走不少游人浪荡子前去喝茶,此消彼长,方才平复下去。
这时司礼官方顿首,念榜的声音异常高亮。
“陈怀远,扬州府学,甲中。”
“何子中,金陵州学,甲下。”
……
“徐文长,金陵府学,甲下”
……
“张大道,虞山书院,乙中。”
每当司礼官念出一个名字,人群中都会爆出一阵恭贺声。想来知道诸士子需要这样的时间去庆贺,因而念名间隔长些,这也是秋试放榜的“潜规则”,目的在于登第士子需要这样一个风头,抒尽胸中意气。金陵城各大酒楼早就备下丰盛的宴席,凑足这场热闹,沾一沾其雅气。张家大郎考取乙等功名,连连与虞山书院诸生作揖行礼,登第楼前亦鸟兽作散。
……
……
有清风从窗外拂来。
听罢小丫头对金陵城里风言风语的言辞口诛,李兰仍是笑得一派云淡风轻。他不由忆起那对名机,问话是世人瞎了眼说我羞我辱我骂我毁我欺我,我将何以处之?答语是我便转过身容他避他怕他凭他由他,再过几年再看。
“好啦,好啦。”李兰安慰地轻揉小丫头的头,温言哄道:“何必在意那些人的看法呢,他们愿意说什么便说去,以后离那些人远点便是,天雷劈他们的时候会连累自己的……记住了吗?”
“记住了,少爷。”小丫头不禁被逗得一笑,心中的郁闷也随之一扫而光,“劈死他们才好,哼。”
李兰忍不住想,这具身体的历史遗留问题真的多了些,先是青梅竹马,又是满城贬斥,估计懒散生活有些难啊……
这一场风波之后,李兰似乎不甚在意的样子,书卷消遣,仍然一样轻松自在。反倒是金陵城里的某人东想西想的,一整天都心神不宁。
至晚,李兰让小丫头拿来纸笔,然后歪歪扭扭地往宣纸上写词,小丫头尚识得几个大字,不由问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少爷,你这是在写的什么啊?”
“送给张家大郎的,”李兰莞尔道,“考取功名虽是好事,但由此疲怠了课业,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明日一早,你找张家小妹玩闹时,记得顺带给大郎。”
李兰起身走到窗前,吹灭了烛灯,一更钟鼓恰在此时响起,他停住脚步默默听了一会儿,凝目看着黑夜中一片寂静的金陵城,良久之后,才慢慢关上了房门。
金陵城朱雀门外,巍巍筑着一座极高规制、朱梁琉瓦的的赞礼楼,名曰“登第”,自太祖皇帝起,大周朝诸如颂功名,新官唱名等重大活动,均在此举行万民朝贺的仪式。金陵虽非皇都,但物宝天华,胭脂流香,在大周朝廷中所受到的特殊礼遇一向胜过它地,这次秋试放榜,地点自然而然也就定在了登第楼。
一个月前,府尹命相关派员,于登第楼前的巨大广场上搭了一圈五色锦棚,以供皇都来的御使起坐,普通官员、诸士子以及其他有身份的人散坐于棚外,再外一圈是经过核查和准许进来可以远远观看的平民。而一般老百姓,当然就被挡在了关防之外,无缘盛会,只能守在远处听听消息,聊以解闷。
虽然能亲眼目睹登第楼全貌的人只是小部分,但这桩事体的重要程度却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说全江南道的关注目光,现在都已经全部投注在朱雀门外的那座楼上,等待着即将开始的这场最惊心动魄最残酷的无声角逐。
而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将会升入的是全天下最难进,但也是最优秀的国子监。
以虞山书院的地位,自然占有一席之地,同去看这场大热闹原本也是大家约好了的,但由于需要征得李兰同意,张家小妹有些拿不准是否还应该带着小月儿出现在那种场合,一时颇为踌躇。
不过对于她的烦恼,当事人李兰却一点也不在意,道了句“玩开心些”,给了碎银两让两个小丫头买些吃食解闷,便自顾自捧着书卷在院内津津有味地读着,似乎外面的喧闹景象与他并无太大干系。
到了朱雀门后,这里已是人流如织。满金陵城的高官显贵几乎已倾巢而出,物色佳婿,延揽良才,一时间三亲四朋,上司下属,乱糟糟地互相寒暄见礼,宛如到了市场一般。张家大郎一面护持两个小丫头,一面也是一路左右招呼个不停,直到进了虞山书院区方略略好些。
这几年大周边境战事平稳,今隆启年间,政令严苛之下,吏治清明,故而民众生活渐好。这几年,更是海晏河清,堪称盛世,金陵城自然一片歌舞升平。江南道百姓逐渐对文人倍加推崇,颇有前朝之风,对于秦淮两岸美花魁的注意力亦转到今科进士榜名的事情上。
金陵城风头最劲儿的几位公子,自然是人们争相议论的对象,区别就在于到底是甲等亦或乙等,有好事者甚至为此开出了赌局,引得好些个富贾走卒对高昂的赔率趋之若鹜。有路数的小贩,早早的到登第楼外厮混,摆上一壶香茶,几盘干果,等着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金陵百姓们付点小钱,前来“高谈阔论”。
“要我说啊,这上甲等定是非何家公子莫属了,何家老太爷当年可是在登第楼唱过名的,家风甚严,有老太爷悉心教导,何家公子又岂会坠了其清名?”
“梁家那位锦衣秀才也差不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姑且不谈才气连府尹大人都赞不绝口,又与高家小姐结了桃花誓,恐怕不久这两喜便要登门了呢。”
“莫要疏忽虞山书院,那儿素来可是金陵城最好的书院呐。朝中有一位三品大员正是曾受教于欧阳老夫子,条件虽是寒酸了些,可书院里有才学得亦不在少数。”
“诸位也未免太过健忘了,咱金陵城不是还住着一位鸿儒梅老先生最得意的弟子吗?可惜啊,那人早就不热衷功名,若非如此,恐怕这登第楼前又将是另一番光景了。”
“不尽然,当初那人再怎么风光无两,还不是泯灭众人矣?若是真有实学也就罢了,最怕是那沽名钓誉之徒不敢参加秋试,唯恐露出把柄……”
“兄台如此真知灼见,敢问尊姓大名?”
“好说,好说,愚兄乃是秦淮河畔的夏雨荷。贤弟……?”
“小弟金陵城内撸穿肠!”
“幸会,幸会。”
“夸奖,夸奖。”
那些百无聊赖的观礼者们哈哈大笑着,肆无忌惮地议论着,言语难听之极。喧闹之下,巡城司兵卫盯着每一个有意无意靠近过来的人,冷冽的气息让他们心头发寒,不由闭上了嘴巴。
“他们太过分了,凭什么这么说少爷!”
听到人们妄论少爷是非,坐在虞山书院席间的小月儿,满脸通红,起身便要与那些人争出个对错来,若不是张家大郎好言相劝,搬出李兰的名号来,依小丫头性情早就烈火燎原了。话虽如此,张家大郎亦是愤愤不平,他承其恩惠方受教于欧阳老夫子,又有李兰赠书之恩,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打定主意此间一了,便为主家讨了公道。
初春金陵云盛,太阳被遮在后方,朱雀门外清幽一片。
近午时分,登第楼上突然钟罄声响,六长四短,宣布皇都御使到来,楼下顿时一片恭肃,鸦雀不闻,只余司礼官高亮的声音,指挥着众人行礼朝拜圣旨。
从平民百姓这一圈放眼望去,只见锦棚内珠冠锦袍,盔衣鲜明,除了能从位置上判断出御使一定是坐在正首以外,基本上分辨不出任何一个人的脸。如此阵仗,也只有在流金淌金的偌大金陵城实现了。若是搁在北境等地,姑且不谈朝中官员的口诛笔伐,便是当地百姓对此嗤之以鼻。一地一风俗,古言道,日了盘中餐,不知粒粒苦,大抵便是这个道理。
繁文缛节过后,这时府尹大人已然亲手揭去那块令无数士子翘首以望的帷幕。
榜单只是一页卷帙,每一行从左到右依次写着考生姓名、籍贯和等次。
虞山书院并没有占到一个好位置,因此看到的榜单只是大致能知道有多少登第。大致算来,不过二十有余,未进三十。几乎江南道的士子全集于此,愈有千人之多,最终登第的不过二十来人,后世高考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其残酷,用在此时亦不为过。
从放榜之初现场便哄闹不止,不少人试图挤到登第楼下去看,巡城司兵卫们顿时来了兴致,“请”走不少游人浪荡子前去喝茶,此消彼长,方才平复下去。
这时司礼官方顿首,念榜的声音异常高亮。
“陈怀远,扬州府学,甲中。”
“何子中,金陵州学,甲下。”
……
“徐文长,金陵府学,甲下”
……
“张大道,虞山书院,乙中。”
每当司礼官念出一个名字,人群中都会爆出一阵恭贺声。想来知道诸士子需要这样的时间去庆贺,因而念名间隔长些,这也是秋试放榜的“潜规则”,目的在于登第士子需要这样一个风头,抒尽胸中意气。金陵城各大酒楼早就备下丰盛的宴席,凑足这场热闹,沾一沾其雅气。张家大郎考取乙等功名,连连与虞山书院诸生作揖行礼,登第楼前亦鸟兽作散。
……
……
有清风从窗外拂来。
听罢小丫头对金陵城里风言风语的言辞口诛,李兰仍是笑得一派云淡风轻。他不由忆起那对名机,问话是世人瞎了眼说我羞我辱我骂我毁我欺我,我将何以处之?答语是我便转过身容他避他怕他凭他由他,再过几年再看。
“好啦,好啦。”李兰安慰地轻揉小丫头的头,温言哄道:“何必在意那些人的看法呢,他们愿意说什么便说去,以后离那些人远点便是,天雷劈他们的时候会连累自己的……记住了吗?”
“记住了,少爷。”小丫头不禁被逗得一笑,心中的郁闷也随之一扫而光,“劈死他们才好,哼。”
李兰忍不住想,这具身体的历史遗留问题真的多了些,先是青梅竹马,又是满城贬斥,估计懒散生活有些难啊……
这一场风波之后,李兰似乎不甚在意的样子,书卷消遣,仍然一样轻松自在。反倒是金陵城里的某人东想西想的,一整天都心神不宁。
至晚,李兰让小丫头拿来纸笔,然后歪歪扭扭地往宣纸上写词,小丫头尚识得几个大字,不由问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少爷,你这是在写的什么啊?”
“送给张家大郎的,”李兰莞尔道,“考取功名虽是好事,但由此疲怠了课业,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明日一早,你找张家小妹玩闹时,记得顺带给大郎。”
李兰起身走到窗前,吹灭了烛灯,一更钟鼓恰在此时响起,他停住脚步默默听了一会儿,凝目看着黑夜中一片寂静的金陵城,良久之后,才慢慢关上了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