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陌上行 > 第217章三国迷

第217章三国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217章三国迷

    三天后,州学张榜公布了乙亥年恩科乡试的结果,商成关心的三个人中了两个,关宪取在第三,霍士其排在第十一,都是榜上有名的新进举子;至于蒋书办蒋抟,他再一次不幸地落榜了。商成在向三个人分别表示祝贺和安慰的同时,也询问了他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关宪婉拒了商成的邀请,他预备在回家报喜之后,就收拾行李进京准备明天春天的会试。蒋抟欣然接受了商成的安排,留在商成身边做了一名户曹参事。至于霍士其,他在商成开口之前就明确表示,他不会去上京,他要留下来帮商成。

    最初商成还试图劝说霍士其去上京撞一回运气。虽说他知道凭霍士其的能耐中个举人都有点勉强,但是考试的事情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谁能说十七叔就不会象这回一样,再考个进士回来呢?对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来说,进士身份是多么的重要啊——它简直就是读书人的人生最高目标!可以说,一个人一生的理想的抱负,几乎完全都寄托在这方面!

    霍士其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商成的好意。兴水利和修道路的计划刚刚在卫署通过,眼下正是商成最需要臂助的时候,他怎么能在这个节骨眼上离开?再说,就算他在京师大比里侥幸能过笔试殿试,新科进士授官最高也就是八品上县县令,不过和提督府的六房右鉴枢同级而已,而且一县县令也没有那么好做,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如右鉴枢……

    霍士其的坚持让商成很感动,他接受了十七叔的看法。是呀,到哪里做事不是做事呢?与其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新地方重新开始,倒是真不如留下来一起把燕山营务好。不过,他依旧让霍士其慎重考虑一下进京赴考的事情。他说:“您知道,考试有时候也是一鼓作气的事情,说不定借了你在乡试的好运道,会试也是一跃而过呢?您放心,我把职务给您留着,考不总再回来接着干。就是考中了不用担心朝廷的分派,我可以向吏部指名要求派您回燕山。”

    霍士其犹豫了一下才说,他能考上举人,并不是一刀一枪的真实本事,要没有温论的帮忙,他怎么可能考得中?

    商成被这话惊得目瞪口呆。他瞪视着霍士其,半天都没有说话。

    他就说嘛,霍士其每天不是忙公务就是在出公干,要不就和教坊那个叫桑什么的歌女打得火热,哪里来的时间温书揣摩,怎么可能一考就考中举人!他早就怀疑这背后有什么小动作了。只是他一直是疑心霍士其和某个主持乡试的考官有什么联系,却从来都没想到帮着捣鬼的人竟然是温论——他惊讶的就是温论!温论给他的印象一直很好,为人正派和气待人,完全是一副谦谦君子模样,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他有些气愤地问:“你送了温论多少钱,他竟然肯帮你干这事?”

    “没有送钱。”

    商成更惊讶了。没有送钱温论也肯帮忙,那温论图什么?难道这人做久了两袖清风的州学教谕,想换个两袖金风的州官县官来做?他气愤地问道:“那他凭什么帮你?”他气的是霍士其!十七叔这么精明的人,怎么在这种事情上犯迷糊?他就不知道,要是乡试作弊的事情掀出来,那是多么大的一场祸事?别说他现在的功名职司会被一捋到底,就是自己这个假职提督也保不住他!

    霍士其没有吭声。

    商成长长叹了口气。算了,事情都这样了,现在说什么都不顶用,只好走一步算一步吧,要紧的是安抚住温论。唉,既然十七叔中了举人,那接下来就该为温论讨官了。自己显然不能拒绝温论的要求——人家冒了风险帮霍士其,其实也是在帮他,不管他愿不愿意,这个人情得还上。

    他无奈地问:“他想要个什么实职官?南郑的县令现在就有空缺。那是个中上县,人口户数都不少,农业工商业都不错,又守着交通要道,南商北客的,油水也不会少,他就是不刮地皮,一年也有三百贯的外进。他要愿意,我马上就能让巡察司出文告。”他摇了摇头,又说,“狄栩本来是想让你过去当县令的,被我驳了……”他突然气愤地拍了下桌子,“我就不明白,考上考不上举人,就那么重要?你怎么想起来去找温论替你,替你……”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数落霍士其了。

    霍士其闷了半天才说:“又不是我去找的温齐政。”

    “难道是我找的温论?”

    “是他自己说的,能让我中举人。也是他撺掇我去应乡试的。”

    “什么?!”商成实在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温论让霍士其去州学参加乡试?还是温论主动提出替霍士其作弊?这可能吗?他都被这些鬼话气乐了。“那温论怎么不撺掇我去考个举人?我巴望着做个儒将可是有好长一段日子了一一‘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撸灰飞烟灭’,多气派,多排场,多么风流潇洒啊……”

    霍士其惊奇地望了商成一眼,皱着眉头想了想,问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撸灰飞烟灭’,这是哪本书里的?似乎可以用来形容三国时吴国大将周瑜。《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有言,‘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又有记,周瑜‘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文人之英’;吴主孙权对他也是评价极高,曾说‘公瑾雄烈,胆略兼人’。而且此人气度恢弘,雍容恢廓,恰恰与你所颂……”

    他眯缝着眼睛掰着手指细细回顾《三国志》中对周瑜的评断,正说得眉飞色舞,搭眼看见商成阴沉得就象黑锅底一样的脸色,口气不由得一滞,赶紧把话题转回来,说,“真不是我找的温论。乡试一事,确确实实是温齐政的话鼓起了我的心思。要不是他保证我能中举人,我书都没摸过几回,哪里有那个胆色进考场?这不是自己出丑么?”

    “他为什么要帮你?”

    霍士其磨磨挨挨了半天,才吃吃艾艾地说:“我不是喜欢听桑爱爱说《三国志》么?有一晚在北谯居听书,恰好在那里遇见温论,就邀了一起吃茶说话。谁知道他也痴迷《三国志》,整部书六十余卷,几能倒背如流,于是,于是……”

    商成干笑着讥讽道:“于是你们就触膝夜谈,引为知己?”

    “倒没有秉烛夜谈。因为第二日还要上衙门办公务,只是说了一会子话。哪知道第二天傍晚他竟然跑到家里和我谈论曹操为何能统一北方,为何最后是晋朝统一了天下……”

    商成用怀疑的眼神盯着霍士其。他无论如何都不相信一个把《三国志》倒背如流的人会找霍士其登门讨教。开玩笑吧?据他听二丫说,直到现在桑爱爱也没把《三国志》说完,才刚刚讲到五丈原诸葛亮病死军中哩。

    霍士其的神情突然变得有些尴尬,似乎是遇到了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他在座椅里不安地挪动了一下,才吞着唾沫说:“这个,是这么回事。我把你的一些话,告诉了温论。”

    商成再一次惊讶地问道:“我的话?我的什么话?”这事和他有什么关系?

    “就是那几回你和我说的话。曹操之所以胜,袁绍之所以败,还有……”

    商成皱起眉头。他立刻就想起来了。是的,霍士其爱听三国里的事,有两回在茶余饭后,他们俩也讨论过一些书上的故事,自己是说过一些看来或者听来的观点。因为是公务之余的闲聊天,自己也不太注意,大概说过一些“厥词”吧;记得当时自己还和霍士其有过争论。可这能和温论还有乡试扯上关系么?

    “我把你的读书所得都和他说了。”霍士其吞吞吐吐地说,“只是,只是……我没告诉他,这些话是你说的……温论当时大奇,后来又找过我几回。这么一来二去的,他就把我引为知交……”说到这里,他的神态突然有些忸怩。温论岂止是把他引为知交,要不是他再三阻拦,州学教谕都想替他著书立说了。他又不好改口说出这些言辞的真实来历,只好说自己也是胡说瞎想。谁知道这就更让温论折服——“公泽谨慎谦逊,论远不及也”……

    “就是这样,温论才提的乡试一事。他说,人生有际而学海无涯,且术业有专攻,制举虽为国家制度,也不能因崇圣崇贤而摒弃其余,当博采众家之长以开视听……”他没再说下去。温论后面的话是“公泽视人所不见,辟人所不闻,其新颖奇崛之处,乍听若愚,每每静思则必有所得,独高论可符其实。论不才忝为教谕,当为国家优叙取仕;不然,则是论之过矣。”

    霍士其没有把话说完,但是其中的意思商成已经全然听明白了。

    他久久地没有说话。

    “不因崇圣崇贤而摒弃其余,当博采众家之长以开视听”,这话竟然从一个教谕嘴里说出来,再没有比这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啊!

    现在,他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温论的所作所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