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郝泰带了三个年龄不一的男人来。最老的看着像五十岁,另外两个看着四十上下。按照郝泰的说法,这三个都是丐帮的兄弟,拳脚工夫了得,可惜被对头废了功夫,如今退出江湖,想过平凡人的日子。但是丐帮么,都是一群乞丐,君不见副帮主马大元都只住农家小院,何况这些排不上号的成员。
行走江湖是个风险超高的活,按照郝泰的说法,这三位都算幸运的,好歹保住了性命。现在唯一的麻烦就在于丐帮一时间找不到安置三位退隐成员的地方。
丐帮弟子的生活来源主要为三种:第一,乞讨。百分之七十的中下层成员都以此为生。第二,工作收入,包括保镖看家护院助拳等等,由于丐帮弟子的形象,所以该项上的收益总体来说比如别的门派。第三,集体经济。主要的净衣派,负责经营一些丐帮的产业。是的,丐帮也有自己的产业,就像少寺山的农田几乎都归少林寺所有,丐帮的团头也是历史悠久,免不了置办些产业,不过丐帮弟子不善经营,勉强能养活鳏寡孤独。第四,来自江湖同道的资助,比如两个人不打不相识,觉得脾气性格投契,经济条件好的见了经济窘迫的便拿出金银之物送给他,还会顾忌别人的面皮做出“你不收就是看不起我”的模样。这等好事比较少。
“虽然洪老哥、盖老哥和王老哥没了内力,但他们的拳脚工夫没丢下,等闲无赖绝不是他们的对手。你们父女独居,洪老哥他们还可以照看你们的安全。”大约怕康敏拒绝,所以郝泰极力推销三人的优点。
郝泰带来这三位,最老的那个叫洪泰山,年轻点的一个叫盖大熊,一个叫王猛,听着没丁点主角气息,感觉就是那种出场就被主角拍一掌“啊”声就死的炮灰。
三人资历、年龄、武功各不相同,唯有两点,一是三人祖籍皆是信阳,二便是三人都不愿意做那每月领粮米不干事的“废物”。无奈信阳丐帮弟子众多,一个萝卜一个坑都填好了的,他们初来,又失去了武功,一时半会儿没地儿安置他们。上面一层层推下来,推到了郝泰身上,郝泰苦思了许久,想到了康家妹子。
“我这三位兄弟虽然没了工夫,但一把子力气比普通庄稼汉强多了,干活绝不会比别人差。”郝泰信誓旦旦的对康召说。
康召拱手对三人见礼,请三人坐下,又提起茶壶给他们倒茶,被郝泰一把抢过:“康伯你坐,我们年轻人在,哪能让你倒茶。”自个儿摆好茶碗,挨个倒了五碗茶,放下茶壶冲康召笑。
康召轻咳两声,有些抹不开面。“那个……三位好汉之前种过地吗?”
郝泰满怀希望的看着自己三个同门。
洪泰山摸了摸胡子,摇头。盖熊默默无语。王大猛想了想:“仿佛记得小时候种过,阿爹犁田,我帮忙扶犁。”
还好还好,不至于全一窍不通。
眼下快入冬了,地里活不多,正好可以慢慢教。
康召笑眯眯的说:“好好好,有力气就好,地里的活不难,不会可以慢慢学。”自从买了地,尽管有四十里的路程,他隔三差五的仍然要去看,康敏让他买了头骡子代步,等开春再买头牛犁地。康召在外面打交道多了,话里渐渐有了地主老爷的影子。
所幸连同郝泰在内的四个人都是直肠子,并没有听出来。郝泰为给三个劳苦功高的兄弟安排好了岗位终于安下心。洪泰山三人见康召生就一副老实巴交的模样,话里也没甚嫌弃之意,又见了康家整洁的小院,齐整的家具,都觉得这个养老的地方不错。
唉,想到养老二字,心中又浮起英雄末路的辛酸,忍不住在心中默默的叹气。
郝泰有言在先,洪泰山三人算是康家的雇工,并不需要康家准备住处,也不需要康家包吃食,自有丐帮信阳分舵照理,只需每月给雇银,一人一月三钱银子,冬季减一钱,康敏觉着太少了,又添了四季衣裳和中秋的月饼瓜果、过年的肉食等。
康敏按现代的标准来衡量此时,殊不知自己的大方让郝泰等震惊了一把。原来古时即便青史留名的盛世时期,依然少不了种目繁多的赋税。康家那几十亩地在现代人康敏眼里多得不行,在此时不过一般,连地主都称不上。皆因古代工具原始,靠的是畜力和人力,生产力和现代比起来当然低下,而且现代连农业税都取消了,又有政府补贴,不像此时,康家几十亩地种出来的粮食教了赋税之后剩下的,父女俩吃绰绰有余,但想凭这点地致富,那是想都别想。
康敏只以为自家成了地主,还不知道到交税那时节该多郁闷呢!
没几天,康召便带着洪泰山三人去地里。胡家的人早就把庄稼都收了,剩下的秸秆之类却没收走,留给了康家。康召有了帮手,便去把秸秆归拢、捆扎,那些都是好东西,引火也好,肥田也好,都有用。
康敏还以为古人冬天什么也不干,就在家里猫冬呢。穿越过来,到了冬天才知道,原来冬天的活计也不少呢。
收拾了秸秆之后,康召天天往集市上去,买了牛、铁犁、锄头等农具,然后带着洪泰山他们把地翻了一遍。
康敏不懂,康召告诉她地里有秋收后留下的麦茬,不管的话会生虫,来年影响收成。总之等他们翻完了田,时间已经到了初冬,天气渐渐变冷。
康敏身上的单衣换成了夹衣,襦裙外加了褙子,出了房门还要加上外袍。
还是秀姑提醒她应该多买些柴和炭,按惯例,这两样一入冬价钱就往上涨。
除了柴炭,还有许多入冬的东西需要置备。康敏父女来到信阳,随身除了细软,其余的什么都没有,康敏过惯了现代缺什么再去超市买什么的日子,哪里能像个古代主妇一般提前把一切办好。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临到用时发现没有,才磕磕绊绊的做了来。好在经过了秋天的磨练,不至于手忙脚乱。
找裁缝做冬衣,康敏没发现棉花,听商人说倒是有类似的东西,但种的少,是稀罕东西,有富贵人家拿来做观赏的花,用来做衣服被褥倒少见。如今冬衣里面纳的是丝绵,要不就是皮毛衣裳,反正都不是便宜东西。铺盖也同理。
炭买了足足五百斤,专门腾出了半个杂物房堆放。柴买得少些,因为收了胡家留下的麦秆。这些东西可不止康敏父女用。秀姑家老的老,小的小,根本砍不了柴,往常也就去城外捡些掉落的枯枝,如今天冷了,秀姑可不准他们随便出城。因此柴炭匀出了各五十斤给秀姑家。还有洪泰山三人,如今已经是康家的员工了,自然和秀姑一个待遇,这一下光炭就去了一小半。
还有些零碎东西就不必细说了。
此时康敏的肚子越发大了,好处是孕吐现象渐渐消失,坏处是肚子压迫了膀胱,或者还有别的什么器官,总之不但隔几刻钟就想往厕所跑,而且双腿常常痉挛,浮肿得绣花鞋都得穿大一码了。
索性冬天窜门得少,秀姑已经算不得外人了,康敏请秀姑帮忙做鞋底,自己做鞋面,做了双拖鞋出来,在家里穿着拖鞋。
秀姑见了康敏的拖鞋,倒觉得晚上穿挺方便,给自己也做了一双。“冬天不爱出门,穿着这个确实挺方便的,我想再给公公婆婆做一双。”
康敏心中一动。“我突然有个主意……你觉得咱们做些拖鞋拿出去卖怎么样?”
秀姑想了想:“恐怕没人会买吧……鞋子做起来又不难。”
没错,女红是古代女人的必备技能。
不过……“两种家庭的人不会买,富裕的和窘迫的。前者看不上,后者不会花钱在非必要的东西上,但是中间的,比如类似咱们平安巷的人家。手里宽松,不必什么事都自己做,花两个钱买点带来方便的东西不会吝啬吧?”
女人嘛,乱花钱是天性。康敏觉得拖鞋确实在晚上挺方便的,应该能卖出去。
“我又有了个主意。”康敏道。
秀姑看着她。
“既然说到那些经济窘迫的人,也许我们可以让她们帮忙做……不不,不是让她们做全部的,只做其中一部分,这样她们就不会知道我们做的是什么,至少不会很快学会全部,而且我们也能尽快生产出一批产品。”康敏说。
她做一双拖鞋花了七天,秀姑花了三天。其中最花时间的是鞋底,一层层纳起来太费劲,当然也有她们都不是整天什么也不干光做鞋了。康敏打算把做拖鞋的工序分开,制定标准,采用流水线生产的方式。
比如鞋底就可以分为刷浆糊、裁形状、缝线。熟练度刷上去后速度会快得连做的人都吃惊。当然具体怎么拆分还要看情况。
秀姑对此仍然报以怀疑,拖鞋是挺方便的,但是对没见过的人来说也有点古怪,会有人买吗?
原身的情人给原身的财产不少,几年之内都可以让康敏父女衣食无忧。但是买了宅子和田地花去了一部分,剩下的大头康敏想留给孩子,而管理过自己财产的人都知道日常生活开销才是最可怕的,零零碎碎的花费如流水一般,而且是不能建大坝拦起来的流水。
节流不如开源。
想做活计度过冬天的妇女不少。康敏托郝泰找了些女人来,分派活计下去,计件付钱。这种可以领材料在家做的活就算现代也很受主妇们的欢迎,何况古代。而且以古代妇女的水平来说,康敏的要求太简单了。
第一批五十双拖鞋半个月就完工了。康敏也有考虑到市场接受程度,这五十双拖鞋就是实验到底有没有销路或者销路好不好的试验品。如果真的赚不到钱的话,损失也不大。
康敏也没有费劲费钱的租店铺,而是打听过后将拖鞋交给牙婆裁缝们推销,同样按提成算。如果鞋子能卖出去的话,扣除材料、手工和推销提成,每一双能赚十文钱。五十双就是五百文,五钱银子、半两银子。
很微薄,但以一个肉包子才两文钱的物价,足够了。
剩下的就是等到销售反馈了。
郝泰带了三个年龄不一的男人来。最老的看着像五十岁,另外两个看着四十上下。按照郝泰的说法,这三个都是丐帮的兄弟,拳脚工夫了得,可惜被对头废了功夫,如今退出江湖,想过平凡人的日子。但是丐帮么,都是一群乞丐,君不见副帮主马大元都只住农家小院,何况这些排不上号的成员。
行走江湖是个风险超高的活,按照郝泰的说法,这三位都算幸运的,好歹保住了性命。现在唯一的麻烦就在于丐帮一时间找不到安置三位退隐成员的地方。
丐帮弟子的生活来源主要为三种:第一,乞讨。百分之七十的中下层成员都以此为生。第二,工作收入,包括保镖看家护院助拳等等,由于丐帮弟子的形象,所以该项上的收益总体来说比如别的门派。第三,集体经济。主要的净衣派,负责经营一些丐帮的产业。是的,丐帮也有自己的产业,就像少寺山的农田几乎都归少林寺所有,丐帮的团头也是历史悠久,免不了置办些产业,不过丐帮弟子不善经营,勉强能养活鳏寡孤独。第四,来自江湖同道的资助,比如两个人不打不相识,觉得脾气性格投契,经济条件好的见了经济窘迫的便拿出金银之物送给他,还会顾忌别人的面皮做出“你不收就是看不起我”的模样。这等好事比较少。
“虽然洪老哥、盖老哥和王老哥没了内力,但他们的拳脚工夫没丢下,等闲无赖绝不是他们的对手。你们父女独居,洪老哥他们还可以照看你们的安全。”大约怕康敏拒绝,所以郝泰极力推销三人的优点。
郝泰带来这三位,最老的那个叫洪泰山,年轻点的一个叫盖大熊,一个叫王猛,听着没丁点主角气息,感觉就是那种出场就被主角拍一掌“啊”声就死的炮灰。
三人资历、年龄、武功各不相同,唯有两点,一是三人祖籍皆是信阳,二便是三人都不愿意做那每月领粮米不干事的“废物”。无奈信阳丐帮弟子众多,一个萝卜一个坑都填好了的,他们初来,又失去了武功,一时半会儿没地儿安置他们。上面一层层推下来,推到了郝泰身上,郝泰苦思了许久,想到了康家妹子。
“我这三位兄弟虽然没了工夫,但一把子力气比普通庄稼汉强多了,干活绝不会比别人差。”郝泰信誓旦旦的对康召说。
康召拱手对三人见礼,请三人坐下,又提起茶壶给他们倒茶,被郝泰一把抢过:“康伯你坐,我们年轻人在,哪能让你倒茶。”自个儿摆好茶碗,挨个倒了五碗茶,放下茶壶冲康召笑。
康召轻咳两声,有些抹不开面。“那个……三位好汉之前种过地吗?”
郝泰满怀希望的看着自己三个同门。
洪泰山摸了摸胡子,摇头。盖熊默默无语。王大猛想了想:“仿佛记得小时候种过,阿爹犁田,我帮忙扶犁。”
还好还好,不至于全一窍不通。
眼下快入冬了,地里活不多,正好可以慢慢教。
康召笑眯眯的说:“好好好,有力气就好,地里的活不难,不会可以慢慢学。”自从买了地,尽管有四十里的路程,他隔三差五的仍然要去看,康敏让他买了头骡子代步,等开春再买头牛犁地。康召在外面打交道多了,话里渐渐有了地主老爷的影子。
所幸连同郝泰在内的四个人都是直肠子,并没有听出来。郝泰为给三个劳苦功高的兄弟安排好了岗位终于安下心。洪泰山三人见康召生就一副老实巴交的模样,话里也没甚嫌弃之意,又见了康家整洁的小院,齐整的家具,都觉得这个养老的地方不错。
唉,想到养老二字,心中又浮起英雄末路的辛酸,忍不住在心中默默的叹气。
郝泰有言在先,洪泰山三人算是康家的雇工,并不需要康家准备住处,也不需要康家包吃食,自有丐帮信阳分舵照理,只需每月给雇银,一人一月三钱银子,冬季减一钱,康敏觉着太少了,又添了四季衣裳和中秋的月饼瓜果、过年的肉食等。
康敏按现代的标准来衡量此时,殊不知自己的大方让郝泰等震惊了一把。原来古时即便青史留名的盛世时期,依然少不了种目繁多的赋税。康家那几十亩地在现代人康敏眼里多得不行,在此时不过一般,连地主都称不上。皆因古代工具原始,靠的是畜力和人力,生产力和现代比起来当然低下,而且现代连农业税都取消了,又有政府补贴,不像此时,康家几十亩地种出来的粮食教了赋税之后剩下的,父女俩吃绰绰有余,但想凭这点地致富,那是想都别想。
康敏只以为自家成了地主,还不知道到交税那时节该多郁闷呢!
没几天,康召便带着洪泰山三人去地里。胡家的人早就把庄稼都收了,剩下的秸秆之类却没收走,留给了康家。康召有了帮手,便去把秸秆归拢、捆扎,那些都是好东西,引火也好,肥田也好,都有用。
康敏还以为古人冬天什么也不干,就在家里猫冬呢。穿越过来,到了冬天才知道,原来冬天的活计也不少呢。
收拾了秸秆之后,康召天天往集市上去,买了牛、铁犁、锄头等农具,然后带着洪泰山他们把地翻了一遍。
康敏不懂,康召告诉她地里有秋收后留下的麦茬,不管的话会生虫,来年影响收成。总之等他们翻完了田,时间已经到了初冬,天气渐渐变冷。
康敏身上的单衣换成了夹衣,襦裙外加了褙子,出了房门还要加上外袍。
还是秀姑提醒她应该多买些柴和炭,按惯例,这两样一入冬价钱就往上涨。
除了柴炭,还有许多入冬的东西需要置备。康敏父女来到信阳,随身除了细软,其余的什么都没有,康敏过惯了现代缺什么再去超市买什么的日子,哪里能像个古代主妇一般提前把一切办好。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临到用时发现没有,才磕磕绊绊的做了来。好在经过了秋天的磨练,不至于手忙脚乱。
找裁缝做冬衣,康敏没发现棉花,听商人说倒是有类似的东西,但种的少,是稀罕东西,有富贵人家拿来做观赏的花,用来做衣服被褥倒少见。如今冬衣里面纳的是丝绵,要不就是皮毛衣裳,反正都不是便宜东西。铺盖也同理。
炭买了足足五百斤,专门腾出了半个杂物房堆放。柴买得少些,因为收了胡家留下的麦秆。这些东西可不止康敏父女用。秀姑家老的老,小的小,根本砍不了柴,往常也就去城外捡些掉落的枯枝,如今天冷了,秀姑可不准他们随便出城。因此柴炭匀出了各五十斤给秀姑家。还有洪泰山三人,如今已经是康家的员工了,自然和秀姑一个待遇,这一下光炭就去了一小半。
还有些零碎东西就不必细说了。
此时康敏的肚子越发大了,好处是孕吐现象渐渐消失,坏处是肚子压迫了膀胱,或者还有别的什么器官,总之不但隔几刻钟就想往厕所跑,而且双腿常常痉挛,浮肿得绣花鞋都得穿大一码了。
索性冬天窜门得少,秀姑已经算不得外人了,康敏请秀姑帮忙做鞋底,自己做鞋面,做了双拖鞋出来,在家里穿着拖鞋。
秀姑见了康敏的拖鞋,倒觉得晚上穿挺方便,给自己也做了一双。“冬天不爱出门,穿着这个确实挺方便的,我想再给公公婆婆做一双。”
康敏心中一动。“我突然有个主意……你觉得咱们做些拖鞋拿出去卖怎么样?”
秀姑想了想:“恐怕没人会买吧……鞋子做起来又不难。”
没错,女红是古代女人的必备技能。
不过……“两种家庭的人不会买,富裕的和窘迫的。前者看不上,后者不会花钱在非必要的东西上,但是中间的,比如类似咱们平安巷的人家。手里宽松,不必什么事都自己做,花两个钱买点带来方便的东西不会吝啬吧?”
女人嘛,乱花钱是天性。康敏觉得拖鞋确实在晚上挺方便的,应该能卖出去。
“我又有了个主意。”康敏道。
秀姑看着她。
“既然说到那些经济窘迫的人,也许我们可以让她们帮忙做……不不,不是让她们做全部的,只做其中一部分,这样她们就不会知道我们做的是什么,至少不会很快学会全部,而且我们也能尽快生产出一批产品。”康敏说。
她做一双拖鞋花了七天,秀姑花了三天。其中最花时间的是鞋底,一层层纳起来太费劲,当然也有她们都不是整天什么也不干光做鞋了。康敏打算把做拖鞋的工序分开,制定标准,采用流水线生产的方式。
比如鞋底就可以分为刷浆糊、裁形状、缝线。熟练度刷上去后速度会快得连做的人都吃惊。当然具体怎么拆分还要看情况。
秀姑对此仍然报以怀疑,拖鞋是挺方便的,但是对没见过的人来说也有点古怪,会有人买吗?
原身的情人给原身的财产不少,几年之内都可以让康敏父女衣食无忧。但是买了宅子和田地花去了一部分,剩下的大头康敏想留给孩子,而管理过自己财产的人都知道日常生活开销才是最可怕的,零零碎碎的花费如流水一般,而且是不能建大坝拦起来的流水。
节流不如开源。
想做活计度过冬天的妇女不少。康敏托郝泰找了些女人来,分派活计下去,计件付钱。这种可以领材料在家做的活就算现代也很受主妇们的欢迎,何况古代。而且以古代妇女的水平来说,康敏的要求太简单了。
第一批五十双拖鞋半个月就完工了。康敏也有考虑到市场接受程度,这五十双拖鞋就是实验到底有没有销路或者销路好不好的试验品。如果真的赚不到钱的话,损失也不大。
康敏也没有费劲费钱的租店铺,而是打听过后将拖鞋交给牙婆裁缝们推销,同样按提成算。如果鞋子能卖出去的话,扣除材料、手工和推销提成,每一双能赚十文钱。五十双就是五百文,五钱银子、半两银子。
很微薄,但以一个肉包子才两文钱的物价,足够了。
剩下的就是等到销售反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