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城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未来天王、天机之神局、硬核危机、武侠世界大穿越、诡域迷踪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叶绍钧,字圣陶,1919发表在《新潮》的《这也是一个人?》最早引起关注的白话小说,提出了妇女人格和社会地位问题,20年代后来相继出版《隔膜》《火灾》《城中》五个短篇小说集。1928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具有拓荒价值。
前期也有“爱”与“美”的倾向,大自然和艺术之美可以洗涤人心,催人觉醒。把关注的问题,更集中于封建宗法制度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展示人精神上的隔绝,于鲁迅改造国民性问题有相通之处。
1、作品内容: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比重较大。
a、十年教员生涯使他对中国教育界情形了解深刻,对学校各个侧面观察细致,对教员学生思想状态,心理活动,希望欲求了如指掌,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小说教育家”。
b、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社会,是叶绍钧教育小说的基调。如克扣穷教员工资中饱私囊的《饭》反对当局教员迫害的《一篇宣言》,军阀混战的《潘先生在难中》。
c、叶绍钧对作为知识分子阶层的一部分教员,也有着严峻的剖析与审视。如《潘先生在难中》潘先生是一个带有浓厚的小市民气味的卑琐形象,苟安侥幸和表里不一的性格被刻画的淋漓尽致。知识分子革命反抗的一面如《城中》丁雨生,《抗争》郭先生。
《倪焕之》是叶绍钧唯一长篇,在小学教员倪焕之的身上,叶绍钧完整写出了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时期的追求与遭遇。倪焕之热血青年教育救国,却四处碰壁,与妻子金佩璋隔膜越来越深,在苦闷彷徨软弱动摇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展现了二十世纪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性格演变史
2、艺术成就:
a、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善于把自己的意图和情感隐藏在客观叙述中,让人物通过自己的语言神态动作表现性格,不外加主观发挥和评价。如潘先生的形象,四海没用加入作者的主观情感么是通过人物自身言行表现性格。
b、同情和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如对潘先生,吴先生等人物,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懦,空虚,自私自利,要刺他们一下期待有所改变,但也深知他们的甘苦,不能掌握自身命运,在嘲讽他们的同时笔触指向了背后黑暗现实社会制度。
c、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是叶绍钧小说风格又一方面。宛如苏州园林,回环曲折《倪焕之》以一个人的遭遇为纵线,辅之以纵横交错的人际网络。
二、许地山,笔名落华生,小说特点:1、异域色彩南国风情《命命鸟》缅甸,《商人妇》印度,《醍醐天女》新加坡,《缀网劳蛛》马来亚。
2、小说的宗教氛围,乞食,礼拜,涅槃,极乐地,放生池…
3、情节上贯穿一条爱情线索《命命鸟》加陵和敏明,《商人妇》林荫乔和惜官,《缀网劳蛛》长孙可望和尚洁、《枯杨生花》云姑和日晖
许地山从哲学角度对待宗教,小说颇有哲理色彩,被称为“中国的夏多布里昂”。
《缀网劳蛛》进一步强化了人物生存意志有积极意义;把对人生思考探究推到了哲学的、形而上的境界;同时他的小说受印度文学和佛学思想影响,接受了泰戈尔宗教思想和文艺观。
三、冰心,原名谢婉莹,处女作《两个家庭》后发表《斯人独憔悴》(颖铭、颖石)《去国》《庄鸿的姊妹》
冰心问题小说围绕“爱的哲学”对社会问题开出药方:爱,童心,自然。《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部曲”,爱的哲学经历发展变化,最后成为冰心小说独特旋律。后来从美国沉默数年后归来1931发表《分》,后来的《冬儿姑娘》《相片》《我们太太的客厅》,透露出冰心思想开始萌生某种阶级观念,呈现出以后现实主义小说的思想艺术基调。
“冰心体”:文学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远,以白话为主,杂糅古今中外,努力实践“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把率真的自我和童真的个性自然地渗透到流利凝练的文字中,呈现出诗情洋溢含蓄不露的闺秀风范。
艺术特色:1.一方面鲜明强烈的时代气息,另一方面“爱的哲学”的宣扬在探究社会,家庭,青年问题的小说中投入了感伤,忧郁的印记,淡淡的忧愁,温柔的抒情和委婉有致的叙述语气,显示出独特的格调。
2.不以情节见长,结构简单,常用对比,耐人寻味。
第三节:郁达夫
一、1920在日本创作处女座《银灰色的死》,后来写了《沉沦》《南迁》,1921年结集为《沉沦》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主人公他是一个日本留学生,因对爱情渴望的不到满足而不堪受异族欺凌投海自尽,大胆描写了受五四思潮洗礼而觉醒的现代知识青年“性的要求与灵肉冲突”同时也反映了郁达夫的爱国思想。
二、1922年回国作有《血泪》《茑萝行》《青烟》《春风沉醉的晚上》《采石矶》《薄奠》《微雪的早晨》……或写生计艰难贫困失业的痛苦,或知识分子和劳动者同病相怜,或历史故事糅进现实生活。
三、郁达夫小说内容特点:
1、突出表现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如《银灰色的死》《沉沦》的“他”“伊人”《茫茫夜》《风铃》中的于质夫,心中都交织着个人的积郁和民族的积郁,深感孤凄悲凉要求个性解放,追求异性真挚爱情与友谊,在外乡备受嘲弄不甘沉沦又无力自拔,茕茕孑立,为自己是一个“零余者”落泪叹息。身上理想主义色彩浓重,流露出一个敏锐知识分子审视自身伤痕和民族伤痕所产生的幻灭感和危机感,发出了五四文学中个性主义和自我表现自我反省的最强音。
2、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银灰色的死》《沉沦》作为弱国子民主人公异乡备受欺凌,迸发出真挚的热爱祖国,渴望祖国强盛的愿望,对日帝国主义民族压迫歧视提出控诉。
《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由书写“零余者”转向关切同情劳动者的苦难命运,通过与陈二妹,人力车夫的生活境遇对比,流露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和对普通平民的真诚同情和热爱敬佩,闪现出人道主义光芒。
1、自我的写真。小说带有自传性色彩,第一人称叙述,作者深信通过自我心灵观照,能折射出大千世界。无论是《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还是《迟桂花》“他,伊人,我,还说于质夫“都带有作者本人的精神气质。
2、感伤的抒情。小说通常没有完整情节,不去追求故事紧张曲折,注重主人公抒发内心情感,宣泄人物感伤悲观颓废心境。主要方法有;a.借助人物心理的细腻描摹;b.讲究外在景物恰到好处的衬饰。《春风沉醉的晚上》《茫茫夜》中我于质夫的自伤沉沦。
3、结构散文化。不是以情节为中心而是以情绪为中轴,随意着笔行文松散。《沉沦》中虽无贯穿前后的情节,但以主人公的孤独感,苦闷感伤一以贯之。
4、清新流丽的文笔。用笔与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结合,饱孕情感,富有色彩和节奏感《沉沦》的异国苍空皎日,《小春天气》的古都芦荡残照等。
第四章:20年代新诗(一)
第一节:20年代新诗概述
一、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提出“诗界革命”口号;黄遵宪提出表现时代人生主张,打破一切禁制。
二、自由诗。
胡适及初期白话诗人彻底打破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规范,创立了自由体的白话诗(新诗)。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新诗王国开创者。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摆脱了古诗形制,进入自由创作天地。
1、胡适
1917年胡适率先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八首》,《人力车夫》散文化叙事显出白话诗新体式:诗行短,大体整齐的自由诗,标志着新诗在寻找新语言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尝试集》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别集,胡适诗大多即事感兴,常用直接描写、浅显比喻象征,言之有物,平实淡远。
2、刘半农
《买萝卜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窗纸》《无聊》中国最早散文诗。刘半农还是最先尝试小诗创作的作者。《瓦釜集》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部用方言写作的民歌体新诗集,用江淮方言和江阴民歌的声调,抒写劳动者的爱与恨。
3、沈尹默《鸽子》《月夜》
4、俞平伯《冬夜》
5、康白情《草儿》《冬夜》(诗集)《西还》《晚晴》《日观峰看浴日》“设色的妙手”
6、刘大白,诗集《旧梦》;《卖布谣》《田主来》学农村阶级压迫,《红色的新年》憧憬十月革命。一贯以议论哲理入诗。
一、叶绍钧,字圣陶,1919发表在《新潮》的《这也是一个人?》最早引起关注的白话小说,提出了妇女人格和社会地位问题,20年代后来相继出版《隔膜》《火灾》《城中》五个短篇小说集。1928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具有拓荒价值。
前期也有“爱”与“美”的倾向,大自然和艺术之美可以洗涤人心,催人觉醒。把关注的问题,更集中于封建宗法制度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展示人精神上的隔绝,于鲁迅改造国民性问题有相通之处。
1、作品内容: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比重较大。
a、十年教员生涯使他对中国教育界情形了解深刻,对学校各个侧面观察细致,对教员学生思想状态,心理活动,希望欲求了如指掌,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小说教育家”。
b、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社会,是叶绍钧教育小说的基调。如克扣穷教员工资中饱私囊的《饭》反对当局教员迫害的《一篇宣言》,军阀混战的《潘先生在难中》。
c、叶绍钧对作为知识分子阶层的一部分教员,也有着严峻的剖析与审视。如《潘先生在难中》潘先生是一个带有浓厚的小市民气味的卑琐形象,苟安侥幸和表里不一的性格被刻画的淋漓尽致。知识分子革命反抗的一面如《城中》丁雨生,《抗争》郭先生。
《倪焕之》是叶绍钧唯一长篇,在小学教员倪焕之的身上,叶绍钧完整写出了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时期的追求与遭遇。倪焕之热血青年教育救国,却四处碰壁,与妻子金佩璋隔膜越来越深,在苦闷彷徨软弱动摇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展现了二十世纪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性格演变史
2、艺术成就:
a、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善于把自己的意图和情感隐藏在客观叙述中,让人物通过自己的语言神态动作表现性格,不外加主观发挥和评价。如潘先生的形象,四海没用加入作者的主观情感么是通过人物自身言行表现性格。
b、同情和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如对潘先生,吴先生等人物,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懦,空虚,自私自利,要刺他们一下期待有所改变,但也深知他们的甘苦,不能掌握自身命运,在嘲讽他们的同时笔触指向了背后黑暗现实社会制度。
c、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是叶绍钧小说风格又一方面。宛如苏州园林,回环曲折《倪焕之》以一个人的遭遇为纵线,辅之以纵横交错的人际网络。
二、许地山,笔名落华生,小说特点:1、异域色彩南国风情《命命鸟》缅甸,《商人妇》印度,《醍醐天女》新加坡,《缀网劳蛛》马来亚。
2、小说的宗教氛围,乞食,礼拜,涅槃,极乐地,放生池…
3、情节上贯穿一条爱情线索《命命鸟》加陵和敏明,《商人妇》林荫乔和惜官,《缀网劳蛛》长孙可望和尚洁、《枯杨生花》云姑和日晖
许地山从哲学角度对待宗教,小说颇有哲理色彩,被称为“中国的夏多布里昂”。
《缀网劳蛛》进一步强化了人物生存意志有积极意义;把对人生思考探究推到了哲学的、形而上的境界;同时他的小说受印度文学和佛学思想影响,接受了泰戈尔宗教思想和文艺观。
三、冰心,原名谢婉莹,处女作《两个家庭》后发表《斯人独憔悴》(颖铭、颖石)《去国》《庄鸿的姊妹》
冰心问题小说围绕“爱的哲学”对社会问题开出药方:爱,童心,自然。《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部曲”,爱的哲学经历发展变化,最后成为冰心小说独特旋律。后来从美国沉默数年后归来1931发表《分》,后来的《冬儿姑娘》《相片》《我们太太的客厅》,透露出冰心思想开始萌生某种阶级观念,呈现出以后现实主义小说的思想艺术基调。
“冰心体”:文学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远,以白话为主,杂糅古今中外,努力实践“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把率真的自我和童真的个性自然地渗透到流利凝练的文字中,呈现出诗情洋溢含蓄不露的闺秀风范。
艺术特色:1.一方面鲜明强烈的时代气息,另一方面“爱的哲学”的宣扬在探究社会,家庭,青年问题的小说中投入了感伤,忧郁的印记,淡淡的忧愁,温柔的抒情和委婉有致的叙述语气,显示出独特的格调。
2.不以情节见长,结构简单,常用对比,耐人寻味。
第三节:郁达夫
一、1920在日本创作处女座《银灰色的死》,后来写了《沉沦》《南迁》,1921年结集为《沉沦》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主人公他是一个日本留学生,因对爱情渴望的不到满足而不堪受异族欺凌投海自尽,大胆描写了受五四思潮洗礼而觉醒的现代知识青年“性的要求与灵肉冲突”同时也反映了郁达夫的爱国思想。
二、1922年回国作有《血泪》《茑萝行》《青烟》《春风沉醉的晚上》《采石矶》《薄奠》《微雪的早晨》……或写生计艰难贫困失业的痛苦,或知识分子和劳动者同病相怜,或历史故事糅进现实生活。
三、郁达夫小说内容特点:
1、突出表现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如《银灰色的死》《沉沦》的“他”“伊人”《茫茫夜》《风铃》中的于质夫,心中都交织着个人的积郁和民族的积郁,深感孤凄悲凉要求个性解放,追求异性真挚爱情与友谊,在外乡备受嘲弄不甘沉沦又无力自拔,茕茕孑立,为自己是一个“零余者”落泪叹息。身上理想主义色彩浓重,流露出一个敏锐知识分子审视自身伤痕和民族伤痕所产生的幻灭感和危机感,发出了五四文学中个性主义和自我表现自我反省的最强音。
2、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银灰色的死》《沉沦》作为弱国子民主人公异乡备受欺凌,迸发出真挚的热爱祖国,渴望祖国强盛的愿望,对日帝国主义民族压迫歧视提出控诉。
《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由书写“零余者”转向关切同情劳动者的苦难命运,通过与陈二妹,人力车夫的生活境遇对比,流露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和对普通平民的真诚同情和热爱敬佩,闪现出人道主义光芒。
1、自我的写真。小说带有自传性色彩,第一人称叙述,作者深信通过自我心灵观照,能折射出大千世界。无论是《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还是《迟桂花》“他,伊人,我,还说于质夫“都带有作者本人的精神气质。
2、感伤的抒情。小说通常没有完整情节,不去追求故事紧张曲折,注重主人公抒发内心情感,宣泄人物感伤悲观颓废心境。主要方法有;a.借助人物心理的细腻描摹;b.讲究外在景物恰到好处的衬饰。《春风沉醉的晚上》《茫茫夜》中我于质夫的自伤沉沦。
3、结构散文化。不是以情节为中心而是以情绪为中轴,随意着笔行文松散。《沉沦》中虽无贯穿前后的情节,但以主人公的孤独感,苦闷感伤一以贯之。
4、清新流丽的文笔。用笔与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结合,饱孕情感,富有色彩和节奏感《沉沦》的异国苍空皎日,《小春天气》的古都芦荡残照等。
第四章:20年代新诗(一)
第一节:20年代新诗概述
一、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提出“诗界革命”口号;黄遵宪提出表现时代人生主张,打破一切禁制。
二、自由诗。
胡适及初期白话诗人彻底打破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规范,创立了自由体的白话诗(新诗)。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新诗王国开创者。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摆脱了古诗形制,进入自由创作天地。
1、胡适
1917年胡适率先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八首》,《人力车夫》散文化叙事显出白话诗新体式:诗行短,大体整齐的自由诗,标志着新诗在寻找新语言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尝试集》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别集,胡适诗大多即事感兴,常用直接描写、浅显比喻象征,言之有物,平实淡远。
2、刘半农
《买萝卜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窗纸》《无聊》中国最早散文诗。刘半农还是最先尝试小诗创作的作者。《瓦釜集》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部用方言写作的民歌体新诗集,用江淮方言和江阴民歌的声调,抒写劳动者的爱与恨。
3、沈尹默《鸽子》《月夜》
4、俞平伯《冬夜》
5、康白情《草儿》《冬夜》(诗集)《西还》《晚晴》《日观峰看浴日》“设色的妙手”
6、刘大白,诗集《旧梦》;《卖布谣》《田主来》学农村阶级压迫,《红色的新年》憧憬十月革命。一贯以议论哲理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