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挺进大阿勒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驾——驾——”
菲尼克斯带着3000卡帕多西亚重骑兵、米特拉达梯的2000本都重骑兵和50辆镰刀战车、弗拉阿特斯的1000马其顿骑兵、巴迪斯的1800库尔德骑兵、阿尔卡拉马斯的1500具装甲骑在阿拉斯河右岸的狭窄平原上行军。为了减少行军的阻力,菲尼克斯特意绕了原路,虽然多走了些路,但也避免了行军途中的非战斗减员,阿拉斯河可以随时给士兵和战马补充水源。
沿着阿拉斯河一直向上游行军,可以直接绕过巍峨的大阿勒山,菲尼克斯此行并不是要攻破亚美尼亚都城阿尔吉什提希尼利,因为骑兵无法攻城,步兵虽然是强行军,却也不一定能比联军的骑兵先回到亚美尼亚。所以,菲尼克斯打算用骑兵在大小阿勒山设伏。
阿拉斯山由熔岩和火山灰等火山喷出物堆积而成,是一座锥状火山,由两座山峰组成,分别是海拔5165米的大阿勒山和海拔3907米的小阿勒山,两山之间是由长达13公里的山脊连接。其中大阿勒山也是亚美尼亚高原地区最高山峰,山顶终年被积雪覆盖。
大阿勒山(亚拉拉特山、阿拉腊山)是土耳其最高的山峰,因其地理位置和在基督教的圣经《创世记》中记载的诺亚方舟最后停泊地的传说而远近驰名。《旧约-创世纪》里记载了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上帝制造了一场超级大洪水,诺亚心地善良,打造了一艘方形的船,载着亲人,包括各种动物,在洪水上漂泊了40个昼夜。大阿勒山成为诺亚方舟战胜大自然后停泊命运的所在。这是后来亚美尼亚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大阿勒山的原因,或说是原因之一。因为大阿勒山不但对亚美尼亚重要,对整个人类也非常重要。
后来的外高加索三国之一的亚美尼亚,其国徽中间有个山顶的图案,这座山就叫大阿勒山,不过,这座山不在亚美尼亚境内,而在邻国土耳其境内。两国就这个国徽的问题还发生过很搞笑的口角。
土耳其对国徽事件没少表达过抗议:我们国家的山,凭什么划进你们家的国徽?亚美尼亚却说:大规模杀戮的事先不提,你敢说大阿勒山以前不是亚美尼亚的?在亚美尼亚人的心中,大阿勒山就是圣山,是亚美尼亚精神寄托的最高峰。就像富士山之于日本的精神寄托一样,你能想像富士山不属于日本吗?无数亚美尼亚人会向西遥远大阿勒山,他们多么希望他们心中的圣山,有朝一日能回到亚美尼亚的怀抱。
亚美尼亚人也许会意识到:他们有可能永远都收不回大阿勒山了。但是,他们的态度依然是永不放弃,绝不承认《卡尔斯条约》(1923年苏联和土耳其划分边界的的条约,大阿勒山从此就划给了土耳其)。
菲尼克斯在大阿勒山西麓海拔1500多米的隘口处布置下了伏兵,隘口的长度超过5公里,可惜宽度超过了2公里,并不是非常狭小,无法达到有效围歼敌军的效果,但只要前后夹击进行肉搏战,那联军骑兵必定蒙受重大损失。只要留下一半的联军,此战就达到了目的。
由于提前达到,所以马其顿的骑兵得到了足够的休息时间,但也只有一天多的时间,联军的骑兵就到了,这超出了菲尼克斯的煜祺。菲尼克斯把1500具装甲骑布置在正面,当然,只是敌军进入隘道以后正面出击,不然也是需要埋伏起来的,联军的斥候最起码会探查几十里以外的情况。3000卡帕多西亚重骑兵埋伏在隘口东侧也就是大阿勒山西麓,2000本都重骑兵和50镰刀战车布置在隘口西边的缓坡中的密林里,1000马其顿骑兵和1800库尔德骑兵分别布置在大阿勒山南麓和隘口西侧的阿拉斯山南麓。所有战马都口衔枚,布置在离通道2斯塔狄亚开外,防止发出响动惊扰敌军。而且所有骑兵全是从山的北侧进入密林的,这样就不会留下大军进入密林埋伏的痕迹。
之所以把具装甲骑放在正前方是因为它是出现在联军的骑兵正前方的,也将是联军首先看到的,而复合弓也很难洞穿覆盖在用水车带动的击锤锻造的冷锻甲和棉甲、锁子甲内的具装甲骑。能对付得了他们的只有钝器。只有亚美尼亚的贵族铁甲弓骑兵和萨尔马提亚贵族骑兵中有人会携带狼牙棒或钉锤等副武器,还不是全部人都携带,他们的主武器都是弓箭。
好在天气不冷不热,窝个一两天倒也不算什么,菲尼克斯还让人抓了很多鹿、狍子、野牛和岩羚羊,准备在联军临近的时候放出去,以减少他们的怀疑。同时让人在大阿勒山的山腰上用望远镜观察南面的动向,随时用旗语向下传递消息。
两天后,联军终于抵达了离隘口1帕拉桑的距离这里。
提格兰问起了斥候:“前面情况探查的怎么样?”
“大首领,我们已经把隘口从南到北全都探查过了,路上还有不少猎物,我们见猎心喜,便射了不少孢子、鹿还有羚羊献给首领。”说完,一招手,一群人牵着马,马上挂着不少猎物。
“现在天还早,我们离阿尔吉什提希尼利还有20帕拉桑的距离,如果跑得快说不定今天晚上就能到达。”
“我们不可能一口气跑到阿尔吉什提希尼利。如果他们在那边等着我们,到时候我们只是强弩之末,根本没办法跟他们作战。我们必须保证在和马其顿军队接触时保留大量的体力。所以斥候要随时汇报情况给我们。而现在,我们也不必急于赶路。我建议:‘我们可以分成六队,每队将近三千人,分批经过这段隘道。'”斐利略提议道。
“啊——”众人顿时目瞪口呆,都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操作。
“有必要如此麻烦吗?”提格兰也感到很纳闷。
“小心无大错,我们分成六队,如果有埋伏,我们最多损失六分之一,也就是多花点时间而已,但万一有埋伏,我们岂不是要全军覆没。”
“这——可是斥候已经查探过了,如果有埋伏,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猎物还在路上优哉游哉的让我们去狩猎。”
“也许这只是对方想让我们看到的呢?”
“这——这不太可能吧?真有人这么阴险吗?”提格兰怀疑道。
“我还是那句话,小心无大错,任何一个失误都有可能被对手抓住并造成极其糟糕的结果,至少如果对面的指挥官是我,你们这次大概率就完了,不是这次就是下次,总有你们懈怠的时候。”斐利略自信地说道。
“……”提格兰与一众人不由得被惊起了一身冷汗,看着斐利略自信的样子,有心想反驳却欲言又止。奥龙特斯也被眼前这个希腊人说的话给惊到了,如此恃才傲物而又心思缜密,如果不是聪明异常就是战阵经验极其丰富。
“我们的骑兵在正面迎上马其顿长枪兵或者希腊长枪兵肉搏不仅毫无胜算而且就算有十倍的兵力都是冲不过去的,而且马其顿无论步兵还是骑兵都是极其精锐的。伊苏斯之战马其顿人对阵大流士三世将近8万人,结果马其顿伤4000,战死1000多人,大流士三世光战死就超过了人。大流士三世的排兵布阵已经算不错了,但败笔就是将2千米底弓箭手部署在波斯左翼重装步兵卡尔达克的前面,他高估了弓箭手对马其顿重骑兵的杀伤力,轻装的米底弓箭手根本不具备任何抗冲击能力,而他们身后的卡尔达克重装步兵排列成希腊风格的密集阵,并没有留下足够开阔的通道给弓箭手后撤。这个弱点最后导致了波斯左翼的崩溃,从而输掉了战役。”
“在后来的高加米拉战役中,大流士三世对马其顿军队的优缺点研究的相当透彻,他的战役部署扬长避短,非常有针对性。波斯骑兵将机动性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多点进攻加上大范围扯动,使马其顿各条战线同时承受巨大的压力,阵形很快支离破碎。波斯骑兵实现中央突破,将马其顿阵线劈成两半,波斯的胜利曙光已经出现。只可惜在大流士三世眼里,亲人的安全和波斯王的尊严显然比国家和军队的存亡更为重要,这个指导思想使他在关键时刻错失良机。亚历山大既然愿意在地形平坦开阔的高加米拉,打一场波斯人擅长的运动战,其实早就预料到战役初期的被动局面。对于亚历山大来说,此战惟一的取胜机会,在于马其顿防线被波斯骑兵迂回突破、阵营分崩离析之前,抓住大流士三世指挥的漏洞发动致命一击。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坐看马其顿濒临绝境而不顾,伙友骑兵和近卫步兵一动不动,在最关键的时刻给了波斯人一个致命一击。这招擒贼先擒王的战术这无疑是一场豪赌,其实是在和时间赛跑,倘若波斯中央阵线的缺口出现得晚一些,或者伙友骑兵的突击不能立刻达到目的,摇摇欲坠的马其顿防线肯定会率先崩溃。亚历山大已经不止一次将他的将士置于背水一战的绝境了,无论是在伊苏斯,还是在高加米拉,马其顿军队都只有取胜一条路,失败则万劫不复,绝无可能全身而退。亚历山大此战给人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战术安排和战役指挥,而是他孤注一掷、舍我其谁的霸气。”
“你到底是谁?怎么会这么清楚这两场战役。”奥龙特斯震惊地说道,因为他就是高加米拉之战的参与者,他的军队就布置在波斯军队的右翼。
“我叫斐利略,博斯普鲁斯王国狄奥多西亚的总督,你想听到的大概是我的另外一个身份吧。没错,我是亚历山大三世麾下马其顿外籍骑兵长官斐利略,几乎全程参与了马其顿帝国的东征。”
“什么——?!”现场沸腾了,奥龙特斯睁大了眼睛,不敢置信,提格兰也再次震惊了,他没想到这个博斯普鲁斯的总督原来这么有来头。
“怪不得,怪不得一个小小的博斯普鲁斯的总督如此精通作战和人心,原来你如此有来头。”奥龙特斯惊叹道,随即又奇怪地问道:“可是为什么你成了博斯普鲁斯的一个总督,难道以你的身份不应该是继业者之一吗?或者像攸美尼斯那样效忠于马其顿王室。”
“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我想我们还是赶路吧。”斐利略对这个话题避而不谈。
冷场了一会后,提格兰说道:“对,赶路重要,我这就安排下去。”
“驾——驾——”
菲尼克斯带着3000卡帕多西亚重骑兵、米特拉达梯的2000本都重骑兵和50辆镰刀战车、弗拉阿特斯的1000马其顿骑兵、巴迪斯的1800库尔德骑兵、阿尔卡拉马斯的1500具装甲骑在阿拉斯河右岸的狭窄平原上行军。为了减少行军的阻力,菲尼克斯特意绕了原路,虽然多走了些路,但也避免了行军途中的非战斗减员,阿拉斯河可以随时给士兵和战马补充水源。
沿着阿拉斯河一直向上游行军,可以直接绕过巍峨的大阿勒山,菲尼克斯此行并不是要攻破亚美尼亚都城阿尔吉什提希尼利,因为骑兵无法攻城,步兵虽然是强行军,却也不一定能比联军的骑兵先回到亚美尼亚。所以,菲尼克斯打算用骑兵在大小阿勒山设伏。
阿拉斯山由熔岩和火山灰等火山喷出物堆积而成,是一座锥状火山,由两座山峰组成,分别是海拔5165米的大阿勒山和海拔3907米的小阿勒山,两山之间是由长达13公里的山脊连接。其中大阿勒山也是亚美尼亚高原地区最高山峰,山顶终年被积雪覆盖。
大阿勒山(亚拉拉特山、阿拉腊山)是土耳其最高的山峰,因其地理位置和在基督教的圣经《创世记》中记载的诺亚方舟最后停泊地的传说而远近驰名。《旧约-创世纪》里记载了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上帝制造了一场超级大洪水,诺亚心地善良,打造了一艘方形的船,载着亲人,包括各种动物,在洪水上漂泊了40个昼夜。大阿勒山成为诺亚方舟战胜大自然后停泊命运的所在。这是后来亚美尼亚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大阿勒山的原因,或说是原因之一。因为大阿勒山不但对亚美尼亚重要,对整个人类也非常重要。
后来的外高加索三国之一的亚美尼亚,其国徽中间有个山顶的图案,这座山就叫大阿勒山,不过,这座山不在亚美尼亚境内,而在邻国土耳其境内。两国就这个国徽的问题还发生过很搞笑的口角。
土耳其对国徽事件没少表达过抗议:我们国家的山,凭什么划进你们家的国徽?亚美尼亚却说:大规模杀戮的事先不提,你敢说大阿勒山以前不是亚美尼亚的?在亚美尼亚人的心中,大阿勒山就是圣山,是亚美尼亚精神寄托的最高峰。就像富士山之于日本的精神寄托一样,你能想像富士山不属于日本吗?无数亚美尼亚人会向西遥远大阿勒山,他们多么希望他们心中的圣山,有朝一日能回到亚美尼亚的怀抱。
亚美尼亚人也许会意识到:他们有可能永远都收不回大阿勒山了。但是,他们的态度依然是永不放弃,绝不承认《卡尔斯条约》(1923年苏联和土耳其划分边界的的条约,大阿勒山从此就划给了土耳其)。
菲尼克斯在大阿勒山西麓海拔1500多米的隘口处布置下了伏兵,隘口的长度超过5公里,可惜宽度超过了2公里,并不是非常狭小,无法达到有效围歼敌军的效果,但只要前后夹击进行肉搏战,那联军骑兵必定蒙受重大损失。只要留下一半的联军,此战就达到了目的。
由于提前达到,所以马其顿的骑兵得到了足够的休息时间,但也只有一天多的时间,联军的骑兵就到了,这超出了菲尼克斯的煜祺。菲尼克斯把1500具装甲骑布置在正面,当然,只是敌军进入隘道以后正面出击,不然也是需要埋伏起来的,联军的斥候最起码会探查几十里以外的情况。3000卡帕多西亚重骑兵埋伏在隘口东侧也就是大阿勒山西麓,2000本都重骑兵和50镰刀战车布置在隘口西边的缓坡中的密林里,1000马其顿骑兵和1800库尔德骑兵分别布置在大阿勒山南麓和隘口西侧的阿拉斯山南麓。所有战马都口衔枚,布置在离通道2斯塔狄亚开外,防止发出响动惊扰敌军。而且所有骑兵全是从山的北侧进入密林的,这样就不会留下大军进入密林埋伏的痕迹。
之所以把具装甲骑放在正前方是因为它是出现在联军的骑兵正前方的,也将是联军首先看到的,而复合弓也很难洞穿覆盖在用水车带动的击锤锻造的冷锻甲和棉甲、锁子甲内的具装甲骑。能对付得了他们的只有钝器。只有亚美尼亚的贵族铁甲弓骑兵和萨尔马提亚贵族骑兵中有人会携带狼牙棒或钉锤等副武器,还不是全部人都携带,他们的主武器都是弓箭。
好在天气不冷不热,窝个一两天倒也不算什么,菲尼克斯还让人抓了很多鹿、狍子、野牛和岩羚羊,准备在联军临近的时候放出去,以减少他们的怀疑。同时让人在大阿勒山的山腰上用望远镜观察南面的动向,随时用旗语向下传递消息。
两天后,联军终于抵达了离隘口1帕拉桑的距离这里。
提格兰问起了斥候:“前面情况探查的怎么样?”
“大首领,我们已经把隘口从南到北全都探查过了,路上还有不少猎物,我们见猎心喜,便射了不少孢子、鹿还有羚羊献给首领。”说完,一招手,一群人牵着马,马上挂着不少猎物。
“现在天还早,我们离阿尔吉什提希尼利还有20帕拉桑的距离,如果跑得快说不定今天晚上就能到达。”
“我们不可能一口气跑到阿尔吉什提希尼利。如果他们在那边等着我们,到时候我们只是强弩之末,根本没办法跟他们作战。我们必须保证在和马其顿军队接触时保留大量的体力。所以斥候要随时汇报情况给我们。而现在,我们也不必急于赶路。我建议:‘我们可以分成六队,每队将近三千人,分批经过这段隘道。'”斐利略提议道。
“啊——”众人顿时目瞪口呆,都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操作。
“有必要如此麻烦吗?”提格兰也感到很纳闷。
“小心无大错,我们分成六队,如果有埋伏,我们最多损失六分之一,也就是多花点时间而已,但万一有埋伏,我们岂不是要全军覆没。”
“这——可是斥候已经查探过了,如果有埋伏,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猎物还在路上优哉游哉的让我们去狩猎。”
“也许这只是对方想让我们看到的呢?”
“这——这不太可能吧?真有人这么阴险吗?”提格兰怀疑道。
“我还是那句话,小心无大错,任何一个失误都有可能被对手抓住并造成极其糟糕的结果,至少如果对面的指挥官是我,你们这次大概率就完了,不是这次就是下次,总有你们懈怠的时候。”斐利略自信地说道。
“……”提格兰与一众人不由得被惊起了一身冷汗,看着斐利略自信的样子,有心想反驳却欲言又止。奥龙特斯也被眼前这个希腊人说的话给惊到了,如此恃才傲物而又心思缜密,如果不是聪明异常就是战阵经验极其丰富。
“我们的骑兵在正面迎上马其顿长枪兵或者希腊长枪兵肉搏不仅毫无胜算而且就算有十倍的兵力都是冲不过去的,而且马其顿无论步兵还是骑兵都是极其精锐的。伊苏斯之战马其顿人对阵大流士三世将近8万人,结果马其顿伤4000,战死1000多人,大流士三世光战死就超过了人。大流士三世的排兵布阵已经算不错了,但败笔就是将2千米底弓箭手部署在波斯左翼重装步兵卡尔达克的前面,他高估了弓箭手对马其顿重骑兵的杀伤力,轻装的米底弓箭手根本不具备任何抗冲击能力,而他们身后的卡尔达克重装步兵排列成希腊风格的密集阵,并没有留下足够开阔的通道给弓箭手后撤。这个弱点最后导致了波斯左翼的崩溃,从而输掉了战役。”
“在后来的高加米拉战役中,大流士三世对马其顿军队的优缺点研究的相当透彻,他的战役部署扬长避短,非常有针对性。波斯骑兵将机动性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多点进攻加上大范围扯动,使马其顿各条战线同时承受巨大的压力,阵形很快支离破碎。波斯骑兵实现中央突破,将马其顿阵线劈成两半,波斯的胜利曙光已经出现。只可惜在大流士三世眼里,亲人的安全和波斯王的尊严显然比国家和军队的存亡更为重要,这个指导思想使他在关键时刻错失良机。亚历山大既然愿意在地形平坦开阔的高加米拉,打一场波斯人擅长的运动战,其实早就预料到战役初期的被动局面。对于亚历山大来说,此战惟一的取胜机会,在于马其顿防线被波斯骑兵迂回突破、阵营分崩离析之前,抓住大流士三世指挥的漏洞发动致命一击。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坐看马其顿濒临绝境而不顾,伙友骑兵和近卫步兵一动不动,在最关键的时刻给了波斯人一个致命一击。这招擒贼先擒王的战术这无疑是一场豪赌,其实是在和时间赛跑,倘若波斯中央阵线的缺口出现得晚一些,或者伙友骑兵的突击不能立刻达到目的,摇摇欲坠的马其顿防线肯定会率先崩溃。亚历山大已经不止一次将他的将士置于背水一战的绝境了,无论是在伊苏斯,还是在高加米拉,马其顿军队都只有取胜一条路,失败则万劫不复,绝无可能全身而退。亚历山大此战给人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战术安排和战役指挥,而是他孤注一掷、舍我其谁的霸气。”
“你到底是谁?怎么会这么清楚这两场战役。”奥龙特斯震惊地说道,因为他就是高加米拉之战的参与者,他的军队就布置在波斯军队的右翼。
“我叫斐利略,博斯普鲁斯王国狄奥多西亚的总督,你想听到的大概是我的另外一个身份吧。没错,我是亚历山大三世麾下马其顿外籍骑兵长官斐利略,几乎全程参与了马其顿帝国的东征。”
“什么——?!”现场沸腾了,奥龙特斯睁大了眼睛,不敢置信,提格兰也再次震惊了,他没想到这个博斯普鲁斯的总督原来这么有来头。
“怪不得,怪不得一个小小的博斯普鲁斯的总督如此精通作战和人心,原来你如此有来头。”奥龙特斯惊叹道,随即又奇怪地问道:“可是为什么你成了博斯普鲁斯的一个总督,难道以你的身份不应该是继业者之一吗?或者像攸美尼斯那样效忠于马其顿王室。”
“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我想我们还是赶路吧。”斐利略对这个话题避而不谈。
冷场了一会后,提格兰说道:“对,赶路重要,我这就安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