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书院印象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杨柳村到县城里,大概要走一天的路,等杜榆他们到了城门口,刚好赶上了快要关城门了,这个时候的县城,都是有城墙的,当然也有人守城门,到了时辰开门和关门,要是晚了,对不起,你就到城门外等着明天吧。
天色晚了,他们这一行人找了个客栈,先住一晚上,洗洗风尘,第二天才去锦溪书院报到。
不过杜榆竟然听说这锦溪书院是在县城外面的郊区的,那么为啥要进城呢,这不是走错了路?
原来这锦溪书院还是和县衙里挂钩的,属于半公半私的一个学习场合。云阳县的官学最开始是在县里的,但是后来这锦溪书院越来越出名,大部分县城里的学子都去书院读书去了,有一任的县太爷就想着,与其还要单独办官学,不如就和锦溪书院合作,于是就这么下来了。
杜有忠第二天早上还要去县衙里找教谕拿跟任命书一样的东西,所以今天就在县城里住了下来。
杜榆是很兴奋的,毕竟感觉她都一直在杨柳村呆着,最远去的地方是盘水镇,大地方都有种想去看看的心理。
县城里肯定比盘水镇要热闹多了。
众人都洗了个热水澡,因为赶路,比较累,早早的睡了。
第二天胡大舅陪着杜有忠去找教谕,胡氏想着买些生活用品之类的,比如盐酱油等等。
这些东西齐氏没有让他们带,因为听说县城比他们那个小地方要便宜一些,所以才会那样。
这县城里是热闹,人也多,不过比起杜榆在现代碰到的人,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人,一个国家能有几千万人都是很不错的了,现代几十亿的人口,一到了热闹的地方,真是人挨着人。
特别是放假去旅游,只能看见人头了,啥都看不见。
县城只有一条街道是铺着青石板的,才两米左右宽,不过二郎都看着很兴奋了。
快中午的时候,他们回去了客栈,和已经回来的胡大舅,杜有忠汇合,然后朝城外出发,这就是要去锦溪书院了。
锦溪书院在云阳县东边的郊外,离县城有十来里的距离,这个距离也不算是太郊外了。
而且一路上都是官道,交通也方便。杜榆他们一家子去的时候,因为不是上午,所以没有碰到来往的学子们。
“到了!”杜有忠是来过这里一次的,锦溪书院是个很不错的书院,青瓦白墙,隐在那郁郁葱葱的竹林里,显得特别的幽静。
书院的大门正上方,写着锦溪书院四个大字,不过杜榆他们是从侧门进入的,这正门,平时也不开,学子们进来,也是从偏门入,除非是县太爷或者大人物过来了,才会把正门开了。
守门的侍从看了杜有忠的任命书,忙引着人去了安排的地方。
杜有忠去见这锦溪书院的院长去了,有小厮带了一个仆妇,把杜榆她们领到了书院西边的一出所在。
这里估计就是家属区了。大家一看,和他们在家里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是四间房,然后用围墙围起来。成了一个独立的小院。
也是青砖白墙的,倒是比乡下的房子要好许多。
“杜家娘子,这是院门的钥匙,您看您以后需要什么,可以直接来找我。我就住在刚才拐弯的那个地方。”这仆妇是院长家的仆人,来这里搞搞后勤之类的。
“多谢王大娘,以后要麻烦您了。”胡氏笑着说道。
王大娘离开这里回去了,不过路上也碰到了许多原来就在这里住的一些家属,都跟她打听这新来的人都是什么地方的人,对方是什么来历。
王大娘也捡着该说的说了。其中一个穿着桃红色对襟上衣,下着一条粉色马面裙的妇人就说道:“哟,我以为是谁呢,原来不过是个秀才,还是才中的秀才,这样的人也给请来了,我说,这书院是干啥啊,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来啊。”
这妇人话一完,立刻就有人听不惯,和她呛声了。因为很多人的丈夫都是秀才出身,到现在也是个秀才。这样说话,除了是讽刺刚来的那户人,也是把他们都给说了吧。
“不服气你出去啊,竟然说起了书院的是非来了,我说有些人那,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了!”
“得了,得了别说了,这吵起来,像个啥样?咱们这是书院,不是那乡下地方,吵吵成个啥样?”
王大娘也说道:“行了,都别说了,大家能在一起,都是个缘分,好好的吧。”
王大娘虽然是个仆妇,可是人家手里的权利也大着呢,毕竟书院是院长家的产业,她是院长家派来管事的人。所以她一开口,大家都没有说啥了,手头上也有事儿,各自都散了。
那桃红上衣的妇人,原来丈夫是个举人老爷。自觉的比别人都高一等,不过今天为啥呛声,是因为她过来这边的时候,这王大娘就没有过来接她,所以今天见这王大娘竟然去接了人了,一问才是个秀才,她心里的火气可想而知。
这妇人看着年龄也不大,而且穿的也很艳,丈夫却都是举人了。
不是因为她丈夫是少年天才,毕竟这年轻中秀才的都不多,更何况是举人,这位妇人的丈夫都四十来岁了,她看起来顶多二十来岁,所以这位妇人是作为填房嫁给她丈夫的。
而且还是新婚没有多久,年初才跟着丈夫来这里。
她这一来啊,就什么都不做,仗着是娇妻,磨得她丈夫给她买了一个婆子伺候,为啥不买丫鬟,是因为觉得丫鬟的年纪小,万一勾、搭她丈夫怎么办?
婆子就可以了,能干活儿,和自己一对比,那就是一给天上一个地下,更能趁出她的好。
不过这妇人来了没有几个月,都弄得大家都不喜欢。看不起人,说话也难听,总觉得别人都不如她。有几次还和别人吵吵起来了。
王大娘都处理过好几次。每次都是没事儿找事儿。好在这妇人的丈夫教书还可以,不然真的是在这里呆不下去了。
杜榆他们先把房屋都给打扫了一遍,按照王大娘说的地方,担了水,用水也给清洗了一回,连床都给擦了,觉得都干净了,才把东西卸下来朝屋里搬。
这院子估计以前有人住过,院子里还有一丛美人蕉。
就是床,也都有四个,一个房间里一个床。胡鑫表示他跟着大郎和二郎睡一间房,所以他们三个的房间就是两张床,从另一个屋子搬了进来。
幸亏他们只带了两车的东西,不算太多,空出来一间,放一点东西,然后剩下的留着给他们当书房,写字读书用。
杜榆无比幸运的得了一间单独的房,虽然里面也要放东西,可是杜榆也高兴,有个私人空间真的很不错,她想着以后慢慢把房间给布置布置。
院子里还长了少许的菜,估计是前面的人之前种的。这是剩下的。
杜榆和胡氏商量,反正这以后就她俩没有啥事儿,到这边呆着,还不如也把菜给种上,起码能省菜钱呢。
“得亏来的时候,我把菜种子都带了一包,等事情都安排好了,咱们就种下去。”胡氏说道。
她过来的目的就是要照顾这爷几个,把他们的生活安排好了。
刚才也问了王大娘了,这到了早上的时候,附近的村民有专门挑着担子或者挎着篮子卖菜的,都是给他们这些书院的家属买的。
真是哪里有需求,哪里都有买卖。不过这些村民是进不来书院里面去的,都是在西北角的那个门口卖的。至于想买肉啊,鱼啊,反正县城也不远,直接去就成了。
有些学子们,还会给喜爱的先生送这些鱼肉,书院里有钱人家的少爷不在少数。中午的时候,不想吃家里人送来的饭菜,也会到先生这里噌一蹭。
“累死了!”杜榆把被子都给铺好,觉得快要累趴下了,这体力不行啊,以后要想办法锻炼锻炼。
而胡氏把自己和丈夫的屋子收拾好了以后,就准备午饭去了。
没错,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半间屋子不到的地方,就是作为厨房的,看这个样子,好像是后来才砌起来的。灶台也比较小,和杜家的灶台根本没法比,但是出门在外,有总比没有强。
杜榆还想着,以后买个炉子,那么要炖个什么东西,直接在炉子里不就好了?
胡大舅是明天早上就要回去的,杜有忠也是从明天开始就要开始教习了。而大郎二郎和胡鑫他们,也从明天开始,就要在书院里读书了。
胡鑫的束修胡大舅都已经交了。
大郎二郎的束修嘛,可以免一个,不过对家属,锦溪书院只是象征性的收一点儿束修,比外面的便宜多了。
要不是这里不收女学生,杜榆都想去学堂看看呢。
作者有话要说:新地方,新开端!
从杨柳村到县城里,大概要走一天的路,等杜榆他们到了城门口,刚好赶上了快要关城门了,这个时候的县城,都是有城墙的,当然也有人守城门,到了时辰开门和关门,要是晚了,对不起,你就到城门外等着明天吧。
天色晚了,他们这一行人找了个客栈,先住一晚上,洗洗风尘,第二天才去锦溪书院报到。
不过杜榆竟然听说这锦溪书院是在县城外面的郊区的,那么为啥要进城呢,这不是走错了路?
原来这锦溪书院还是和县衙里挂钩的,属于半公半私的一个学习场合。云阳县的官学最开始是在县里的,但是后来这锦溪书院越来越出名,大部分县城里的学子都去书院读书去了,有一任的县太爷就想着,与其还要单独办官学,不如就和锦溪书院合作,于是就这么下来了。
杜有忠第二天早上还要去县衙里找教谕拿跟任命书一样的东西,所以今天就在县城里住了下来。
杜榆是很兴奋的,毕竟感觉她都一直在杨柳村呆着,最远去的地方是盘水镇,大地方都有种想去看看的心理。
县城里肯定比盘水镇要热闹多了。
众人都洗了个热水澡,因为赶路,比较累,早早的睡了。
第二天胡大舅陪着杜有忠去找教谕,胡氏想着买些生活用品之类的,比如盐酱油等等。
这些东西齐氏没有让他们带,因为听说县城比他们那个小地方要便宜一些,所以才会那样。
这县城里是热闹,人也多,不过比起杜榆在现代碰到的人,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人,一个国家能有几千万人都是很不错的了,现代几十亿的人口,一到了热闹的地方,真是人挨着人。
特别是放假去旅游,只能看见人头了,啥都看不见。
县城只有一条街道是铺着青石板的,才两米左右宽,不过二郎都看着很兴奋了。
快中午的时候,他们回去了客栈,和已经回来的胡大舅,杜有忠汇合,然后朝城外出发,这就是要去锦溪书院了。
锦溪书院在云阳县东边的郊外,离县城有十来里的距离,这个距离也不算是太郊外了。
而且一路上都是官道,交通也方便。杜榆他们一家子去的时候,因为不是上午,所以没有碰到来往的学子们。
“到了!”杜有忠是来过这里一次的,锦溪书院是个很不错的书院,青瓦白墙,隐在那郁郁葱葱的竹林里,显得特别的幽静。
书院的大门正上方,写着锦溪书院四个大字,不过杜榆他们是从侧门进入的,这正门,平时也不开,学子们进来,也是从偏门入,除非是县太爷或者大人物过来了,才会把正门开了。
守门的侍从看了杜有忠的任命书,忙引着人去了安排的地方。
杜有忠去见这锦溪书院的院长去了,有小厮带了一个仆妇,把杜榆她们领到了书院西边的一出所在。
这里估计就是家属区了。大家一看,和他们在家里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是四间房,然后用围墙围起来。成了一个独立的小院。
也是青砖白墙的,倒是比乡下的房子要好许多。
“杜家娘子,这是院门的钥匙,您看您以后需要什么,可以直接来找我。我就住在刚才拐弯的那个地方。”这仆妇是院长家的仆人,来这里搞搞后勤之类的。
“多谢王大娘,以后要麻烦您了。”胡氏笑着说道。
王大娘离开这里回去了,不过路上也碰到了许多原来就在这里住的一些家属,都跟她打听这新来的人都是什么地方的人,对方是什么来历。
王大娘也捡着该说的说了。其中一个穿着桃红色对襟上衣,下着一条粉色马面裙的妇人就说道:“哟,我以为是谁呢,原来不过是个秀才,还是才中的秀才,这样的人也给请来了,我说,这书院是干啥啊,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来啊。”
这妇人话一完,立刻就有人听不惯,和她呛声了。因为很多人的丈夫都是秀才出身,到现在也是个秀才。这样说话,除了是讽刺刚来的那户人,也是把他们都给说了吧。
“不服气你出去啊,竟然说起了书院的是非来了,我说有些人那,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了!”
“得了,得了别说了,这吵起来,像个啥样?咱们这是书院,不是那乡下地方,吵吵成个啥样?”
王大娘也说道:“行了,都别说了,大家能在一起,都是个缘分,好好的吧。”
王大娘虽然是个仆妇,可是人家手里的权利也大着呢,毕竟书院是院长家的产业,她是院长家派来管事的人。所以她一开口,大家都没有说啥了,手头上也有事儿,各自都散了。
那桃红上衣的妇人,原来丈夫是个举人老爷。自觉的比别人都高一等,不过今天为啥呛声,是因为她过来这边的时候,这王大娘就没有过来接她,所以今天见这王大娘竟然去接了人了,一问才是个秀才,她心里的火气可想而知。
这妇人看着年龄也不大,而且穿的也很艳,丈夫却都是举人了。
不是因为她丈夫是少年天才,毕竟这年轻中秀才的都不多,更何况是举人,这位妇人的丈夫都四十来岁了,她看起来顶多二十来岁,所以这位妇人是作为填房嫁给她丈夫的。
而且还是新婚没有多久,年初才跟着丈夫来这里。
她这一来啊,就什么都不做,仗着是娇妻,磨得她丈夫给她买了一个婆子伺候,为啥不买丫鬟,是因为觉得丫鬟的年纪小,万一勾、搭她丈夫怎么办?
婆子就可以了,能干活儿,和自己一对比,那就是一给天上一个地下,更能趁出她的好。
不过这妇人来了没有几个月,都弄得大家都不喜欢。看不起人,说话也难听,总觉得别人都不如她。有几次还和别人吵吵起来了。
王大娘都处理过好几次。每次都是没事儿找事儿。好在这妇人的丈夫教书还可以,不然真的是在这里呆不下去了。
杜榆他们先把房屋都给打扫了一遍,按照王大娘说的地方,担了水,用水也给清洗了一回,连床都给擦了,觉得都干净了,才把东西卸下来朝屋里搬。
这院子估计以前有人住过,院子里还有一丛美人蕉。
就是床,也都有四个,一个房间里一个床。胡鑫表示他跟着大郎和二郎睡一间房,所以他们三个的房间就是两张床,从另一个屋子搬了进来。
幸亏他们只带了两车的东西,不算太多,空出来一间,放一点东西,然后剩下的留着给他们当书房,写字读书用。
杜榆无比幸运的得了一间单独的房,虽然里面也要放东西,可是杜榆也高兴,有个私人空间真的很不错,她想着以后慢慢把房间给布置布置。
院子里还长了少许的菜,估计是前面的人之前种的。这是剩下的。
杜榆和胡氏商量,反正这以后就她俩没有啥事儿,到这边呆着,还不如也把菜给种上,起码能省菜钱呢。
“得亏来的时候,我把菜种子都带了一包,等事情都安排好了,咱们就种下去。”胡氏说道。
她过来的目的就是要照顾这爷几个,把他们的生活安排好了。
刚才也问了王大娘了,这到了早上的时候,附近的村民有专门挑着担子或者挎着篮子卖菜的,都是给他们这些书院的家属买的。
真是哪里有需求,哪里都有买卖。不过这些村民是进不来书院里面去的,都是在西北角的那个门口卖的。至于想买肉啊,鱼啊,反正县城也不远,直接去就成了。
有些学子们,还会给喜爱的先生送这些鱼肉,书院里有钱人家的少爷不在少数。中午的时候,不想吃家里人送来的饭菜,也会到先生这里噌一蹭。
“累死了!”杜榆把被子都给铺好,觉得快要累趴下了,这体力不行啊,以后要想办法锻炼锻炼。
而胡氏把自己和丈夫的屋子收拾好了以后,就准备午饭去了。
没错,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半间屋子不到的地方,就是作为厨房的,看这个样子,好像是后来才砌起来的。灶台也比较小,和杜家的灶台根本没法比,但是出门在外,有总比没有强。
杜榆还想着,以后买个炉子,那么要炖个什么东西,直接在炉子里不就好了?
胡大舅是明天早上就要回去的,杜有忠也是从明天开始就要开始教习了。而大郎二郎和胡鑫他们,也从明天开始,就要在书院里读书了。
胡鑫的束修胡大舅都已经交了。
大郎二郎的束修嘛,可以免一个,不过对家属,锦溪书院只是象征性的收一点儿束修,比外面的便宜多了。
要不是这里不收女学生,杜榆都想去学堂看看呢。
作者有话要说:新地方,新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