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三。意外的访客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火车一路经江苏、安徽、河南风尘仆仆的到了陕西,抵达帝都,一路经过十几个车站,李儒晋一路也没闲着,仔细的观察着。
大文帝国的人流量还是太少,这一路整列火车也没多少人,十几个站台啊!上下车的没有超出200人,这可是年后,应该是运输的高峰期。
人流量少,意味着大量的劳动力滞留于本地,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大文帝国的人口红利白白的浪费掉了,看的李儒晋心里直惋惜,要在前世,这些都是一座座行走的金矿啊!
客流量不行,货运也不行,除了拉点煤、铁等生产资料外,没看到几列火车是运输生活物资的,地方的经济发展了,产品和产量都提升了,但都属于地方性经济,自产自销,明显没有参与到整个国家的经济流通领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流通,那会有大文帝国的经济腾飞,更不要说什么国家支柱性产业了。
至于什么跨国公司、跨国集团什么的,那是想都不要想,大文帝国估计连几家跨省公司都没有。想到这些,李儒晋心里一片悲哀。
他写的那些改革计划书从出发点上讲,都是好的,国家的领导层也都看到和实际体会到这些改革给国家带来的变化,但大文帝国的民众不解放思想,那些改革只能达到实际效果的一成或两成的效果。
没有思想上的解放,哪有劳动力上的解放,没有劳动力上的解放,所有的改革只是一纸空文,任由李儒晋把改革计划书写的是天花乱坠,花团锦簇到最后没有落到实处,李儒晋的一番心思还是白费。
如果再任由这样发展下去,大文帝国的经济发展空间将极为有限,经济腾飞只是一个表象,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持,大文帝国的强大只是镜花水月。
改革的根本还是转变民众的思想,转变民众的思想,这一点李儒晋实在是没有勇气去触碰,这些举动将触动封建社会统治的神经,哪怕李儒晋有“与国同休”的牌牌罩着,也逃不了被推出午门,斩首示众的下场。
这种思想上的改变只能由上而下的推动,从帝国的高层开始,然后在逐步向下推行,如果想要由下而上,那就和造反差不多了。
李儒晋摇了摇有点发沉的脑袋,他不是政治家,对这些政治层次上的问题,他一时是无法想出一个好办法的,但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大文帝国的发展必将受困于此。
火车顺利的到站了,一行人转乘电动汽车向李儒晋家驶去,由于回来的时候没有通知帝都方面,所以也不会有人到站台接车,一行人,就这样安安静静的踏入了帝都的地界。
回了家就不一样了,安静了这么多天的李府又热闹起来,丫鬟、仆人穿梭往来,管家更是派出了一个采购小队,前往菜场买菜,来的人太多了。
接风宴,洗尘酒,李儒晋和弟兄们喝的是一醉方休。至于人员的安顿自然有别人去操心,李儒晋这个甩手掌柜的当习惯了,根本不问。
一夜无话,第二日,李儒晋一大早就吃到了鱼片粥和蟹黄包,味鲜楼的厨娘终于被李儒晋的老妈拐骗到了帝都,李儒晋心里这个小小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美味的早餐,让李儒晋的心情也是美滋滋的,和弟兄们打了个招呼,具体的安排先不急,让小伙伴们去帝都逛逛才是正事。
管家是皇宫里退役的一名执事,本身在皇宫也是类似于管家的职位,后来年龄偏大,离开了皇宫,李儒晋在向赵元申找丫鬟时,算是附送,到了李家。
忠诚度,李儒晋不用去管,出了问题找皇帝就行,哪怕他是皇帝安排在李家的探子,李儒晋都不会过问,第一,李儒晋问心无愧,一心只为大文帝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点,李儒晋自认做不到,但勤勤恳恳,忠心耿耿李儒晋还是勉强做到了。
第二。放点皇族的人在家里,皇帝放心,李儒晋也放心,能让皇帝安排到李家,肯定不会向表面那么简单,肯定都会有一些特别或者过人之处,对李家的安全也是个保障。
这个管家,李儒晋还是很欣赏的,抛开身份不说,单说能力,到李家没几天,就把李府上下安排的妥妥当当,李儒晋的老妈操持一个小家还行,像李府,也算的大门大院了,李儒晋的老妈就明显的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他的到来正好弥补了老妈的不足,老妈只要在院子里发号施令就行了,别的自有管家安排人选执行,几次之后,老妈就落得个清闲,将更多是心思放在李儒晋和他的两个媳妇身上,每天盘算着什么时候能抱上孙子。
另外这位管家的不论是谈吐举止,还是待人接物,都让李儒晋自愧不如,有许多问题,李儒晋都会像这位管家请教。李儒晋不止一次想要策反了这位管家,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
有些事可能得不偿失,不能去做,但这些并不妨碍李儒晋对他的信任,将李府的上上下下都交给了他来打理,管家的表现更没有让李儒晋失望。
这段时间,李府上下是有条不紊,井井有条,李儒晋常常看着这位管家流口水,人才啊!!自己怎么就没遇到呢?而管家也常常被李儒晋看的心里发毛,这位爵爷不会有龙阳之好吧?
就在李儒晋回到帝都的第二天,就有一位出乎李儒晋意料的访客来到了李府,这位访客就是来自东山的门阀士族的宇文皓元。
宇文皓元的到访,让李儒晋大吃一惊,这家伙在李儒晋大婚的时候都没有出现,只是派人送上了贺礼,李儒晋还以为人家看不上李儒晋这小门小院的。
直到宇文皓元的一番解释才明白,门阀士族和皇族之间有着不得不说的故事。
士族起源于三国两晋,在唐朝,发展到巅峰时期,后来,由于士族的势力太大,几乎把持了朝政,引起封建帝王的忌讳,自打唐朝以后,封建帝王便不遗余力的不断打击门阀士族的势力。
到了大文帝国,大文帝国的开国皇帝更是下了狠手,直接灭了一半的门阀士族,剩余的三家靠着于皇帝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才幸存了下来,延续至今。
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就是,门阀士族子弟,不得入朝为官。这一招算是直接的抽了门阀士族的脊梁骨,将门阀士族给打趴了下来。
火车一路经江苏、安徽、河南风尘仆仆的到了陕西,抵达帝都,一路经过十几个车站,李儒晋一路也没闲着,仔细的观察着。
大文帝国的人流量还是太少,这一路整列火车也没多少人,十几个站台啊!上下车的没有超出200人,这可是年后,应该是运输的高峰期。
人流量少,意味着大量的劳动力滞留于本地,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大文帝国的人口红利白白的浪费掉了,看的李儒晋心里直惋惜,要在前世,这些都是一座座行走的金矿啊!
客流量不行,货运也不行,除了拉点煤、铁等生产资料外,没看到几列火车是运输生活物资的,地方的经济发展了,产品和产量都提升了,但都属于地方性经济,自产自销,明显没有参与到整个国家的经济流通领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流通,那会有大文帝国的经济腾飞,更不要说什么国家支柱性产业了。
至于什么跨国公司、跨国集团什么的,那是想都不要想,大文帝国估计连几家跨省公司都没有。想到这些,李儒晋心里一片悲哀。
他写的那些改革计划书从出发点上讲,都是好的,国家的领导层也都看到和实际体会到这些改革给国家带来的变化,但大文帝国的民众不解放思想,那些改革只能达到实际效果的一成或两成的效果。
没有思想上的解放,哪有劳动力上的解放,没有劳动力上的解放,所有的改革只是一纸空文,任由李儒晋把改革计划书写的是天花乱坠,花团锦簇到最后没有落到实处,李儒晋的一番心思还是白费。
如果再任由这样发展下去,大文帝国的经济发展空间将极为有限,经济腾飞只是一个表象,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持,大文帝国的强大只是镜花水月。
改革的根本还是转变民众的思想,转变民众的思想,这一点李儒晋实在是没有勇气去触碰,这些举动将触动封建社会统治的神经,哪怕李儒晋有“与国同休”的牌牌罩着,也逃不了被推出午门,斩首示众的下场。
这种思想上的改变只能由上而下的推动,从帝国的高层开始,然后在逐步向下推行,如果想要由下而上,那就和造反差不多了。
李儒晋摇了摇有点发沉的脑袋,他不是政治家,对这些政治层次上的问题,他一时是无法想出一个好办法的,但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大文帝国的发展必将受困于此。
火车顺利的到站了,一行人转乘电动汽车向李儒晋家驶去,由于回来的时候没有通知帝都方面,所以也不会有人到站台接车,一行人,就这样安安静静的踏入了帝都的地界。
回了家就不一样了,安静了这么多天的李府又热闹起来,丫鬟、仆人穿梭往来,管家更是派出了一个采购小队,前往菜场买菜,来的人太多了。
接风宴,洗尘酒,李儒晋和弟兄们喝的是一醉方休。至于人员的安顿自然有别人去操心,李儒晋这个甩手掌柜的当习惯了,根本不问。
一夜无话,第二日,李儒晋一大早就吃到了鱼片粥和蟹黄包,味鲜楼的厨娘终于被李儒晋的老妈拐骗到了帝都,李儒晋心里这个小小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美味的早餐,让李儒晋的心情也是美滋滋的,和弟兄们打了个招呼,具体的安排先不急,让小伙伴们去帝都逛逛才是正事。
管家是皇宫里退役的一名执事,本身在皇宫也是类似于管家的职位,后来年龄偏大,离开了皇宫,李儒晋在向赵元申找丫鬟时,算是附送,到了李家。
忠诚度,李儒晋不用去管,出了问题找皇帝就行,哪怕他是皇帝安排在李家的探子,李儒晋都不会过问,第一,李儒晋问心无愧,一心只为大文帝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点,李儒晋自认做不到,但勤勤恳恳,忠心耿耿李儒晋还是勉强做到了。
第二。放点皇族的人在家里,皇帝放心,李儒晋也放心,能让皇帝安排到李家,肯定不会向表面那么简单,肯定都会有一些特别或者过人之处,对李家的安全也是个保障。
这个管家,李儒晋还是很欣赏的,抛开身份不说,单说能力,到李家没几天,就把李府上下安排的妥妥当当,李儒晋的老妈操持一个小家还行,像李府,也算的大门大院了,李儒晋的老妈就明显的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他的到来正好弥补了老妈的不足,老妈只要在院子里发号施令就行了,别的自有管家安排人选执行,几次之后,老妈就落得个清闲,将更多是心思放在李儒晋和他的两个媳妇身上,每天盘算着什么时候能抱上孙子。
另外这位管家的不论是谈吐举止,还是待人接物,都让李儒晋自愧不如,有许多问题,李儒晋都会像这位管家请教。李儒晋不止一次想要策反了这位管家,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
有些事可能得不偿失,不能去做,但这些并不妨碍李儒晋对他的信任,将李府的上上下下都交给了他来打理,管家的表现更没有让李儒晋失望。
这段时间,李府上下是有条不紊,井井有条,李儒晋常常看着这位管家流口水,人才啊!!自己怎么就没遇到呢?而管家也常常被李儒晋看的心里发毛,这位爵爷不会有龙阳之好吧?
就在李儒晋回到帝都的第二天,就有一位出乎李儒晋意料的访客来到了李府,这位访客就是来自东山的门阀士族的宇文皓元。
宇文皓元的到访,让李儒晋大吃一惊,这家伙在李儒晋大婚的时候都没有出现,只是派人送上了贺礼,李儒晋还以为人家看不上李儒晋这小门小院的。
直到宇文皓元的一番解释才明白,门阀士族和皇族之间有着不得不说的故事。
士族起源于三国两晋,在唐朝,发展到巅峰时期,后来,由于士族的势力太大,几乎把持了朝政,引起封建帝王的忌讳,自打唐朝以后,封建帝王便不遗余力的不断打击门阀士族的势力。
到了大文帝国,大文帝国的开国皇帝更是下了狠手,直接灭了一半的门阀士族,剩余的三家靠着于皇帝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才幸存了下来,延续至今。
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就是,门阀士族子弟,不得入朝为官。这一招算是直接的抽了门阀士族的脊梁骨,将门阀士族给打趴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