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晚唐黄袍 > 第四章 长安城

第四章 长安城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历史,总是让后人说不出为什么,道不明那真相,理不顺这头绪,剪来剪去还是一团谜。

    中国历史上改革力度最大的朝代似乎都陷入了这样一种怪圈,逃脱不了扼杀的命运,相继提前夭折。

    大秦是这样,大隋朝还是如此,甚至寿命比大秦还要短一半。

    怜其伤,哀其悲。

    不论是开创了三省六部制;还是简化地方官制;还是废除酷刑,修订封建法制;亦或是继续实行均田制度;还有设置粮仓供军济民;这些东西一直在深深影响着大唐。

    科举制度更是延续了一千多年,其产生的影响是极为重大而深远的,不说是利或弊,它不仅仅是对中国,对欧美国家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可以说,它这一种任人唯贤制度影响了全球的用人观。

    这些改革可见隋朝老文帝杨坚的宏伟气魄,连带着君臣一体都是雄韬伟略,从唐长安城就可以看出,体现了统一天下、长治久安的愿望,更是在城池规划过程中包揽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法天象地,帝王为尊,百僚拱侍。

    李沂在宫里翻阅着资料,拿着手绘的长安城地图,总算理清了光叔赏赐的府第在哪,即将生活的长安城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首先得熟悉周围的生活环境,这是他一直以来养成的习惯,没办法,当年去到一个地方上班,最喜欢干的事情便是看看哪里有网吧。

    大唐长安城,兴建于隋朝,称为大兴城,唐朝才易名为长安城,为隋唐两朝的首都,是中国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也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隋大兴城是新建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就突出了一个秩序问题,为了强调皇权,实行严格的中轴对称,以坊为单位,方便安置居民,布设官僚机构。

    而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修缮而成,使得城市布局更加趋于合理化,如下军棋一般相当对称。

    长安城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个部分,宫城为皇帝所在,象征北极星;皇城为中央百官衙门所在,象征环绕北辰的紫微垣;而外郭城则是臣民的居住生活区,象征向北环拱的群星,实行里坊制,街坊以道路划分。

    因此,唐人有诗吟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说的就是这种格局。

    所谓建邦设都,必稽玄象的象天思想都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与阐扬。

    当然,长安城也是封建皇帝据北而立,面南而治这样一种儒家传统思想的体现,毕竟帝王所推崇的建筑风水学提倡子午向,即坐北朝南。

    帝王是一朝之长,宛如之上,遥遥而不可及,所以帝王坐在北边,北就是上,而坐在南边的群臣则为卑下,南就成了下了。

    皇权至上作为历代帝王治国总的指导思想,贯穿始终,也体现到都城的规划布局上,增加了皇帝君权神授思想的神秘色彩。

    此外,皇城南面之门命名为朱雀门,宫城内太极宫的北门命名为玄武门,此皆来源传统风水中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

    长安城实际上是一个东西略长,南北稍窄的长方形,共有一百零八坊,隋炀帝时改称里,唐又称坊,其排列位置恰好对应寓意一百零八位神灵的一百零八颗星曜。

    长安城的每个坊都是规整而标准的长方形,这在李沂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每坊犹如模具流水作业打造出来一般。

    因为在里坊的排列上,以朱雀大街为中轴,左右是非常对称的,街东与街西,里坊位置及其形制,面积的大小,都是彼此对等,左右均称。可见古人严谨的工作态度!

    外郭城最北部正中为太极宫宫城,宫城北面有西内苑,西内苑的东北方右上角,有并列的小型含光殿,西内苑和含光殿并列的东面则是李沂所在的大明宫。

    宫城东面,有二行四列,共八坊,住着官僚贵族,最东北角入苑坊就是传说中的十六王宅,李沂的大哥李温现在就住在那里;宫城西面,有二行三列,共六坊,居住着一般官吏和平民。

    宫城南面为皇城,整个皇城的东西长度和宫城一样,但其南北宽度又比宫城略宽。皇城东面有五坊,其中最东南一坊乃唐玄宗当藩王开府时,居住过的隆庆坊修建而成的兴庆宫,又称南内。

    皇城西面有二行三列共六坊,在这里往南的一行里坊,多为蕃人和胡商居住。毕竟距离西市近,方便他们经商。

    皇城的南面,对应的东西长度、南北宽度,有九行四列共三十六坊,象征着一年四季和周礼一书中所记载的所谓王城九逵。这里大多数是达官显贵、普通官吏和平民、越往南的外郭城人烟稀少,设有贵族别院。

    整个外郭城从南数到北,一共有十三行里坊,象征着一年有闰。

    皇城朱雀门外从东到西有一条大街,中间三十六坊的东面,有沿这条东西大街而建造的东市,东市独占二坊,大多是奢侈品。外郭城最东南角,有独占一坊的皇家禁苑芙蓉园,芙蓉园北上又少设了一坊,所以九行三列只有二十三坊。

    三十六坊的西面,有沿这条东西大街而建造的西市,西市也是独占二坊,故九行三列共二十五坊。西市大众化、平民化,吸引着大量外国客商到来,这个国际性大市场被人们誉为金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西市有着大量的历史趣闻轶事,更是留下了诸多文人骚客的墨宝。李白的少年行就有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等诗句,杜甫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说的就是西市的盛况。

    随着现今政治管理的松动,商品经济越发繁荣,商业活动突破了市的界限,围绕市形成了商业片区。东市地区的商业发展更是猛然增涨,辐射了大片大片商业区。

    李沂很想去看看,可惜,唐太宗贞观年间,早就规定了,五品以上官员,不得入市。当然,稍稍易容或者夜晚偷偷摸摸去还是可行的。只要不是明目张胆对抗,没人说你什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因此,长安城其实一共有二市一百零九坊。然而坊数经历了三次变化,由于最初的坊数是一百零八坊,人们说到长安城的坊数时,最常说的仍是一百零八坊。长安城里一百零八坊可以理解为一百零八个小城,有点类似后世配套齐全的小社区。

    长安城内由长安、万年两县分治,朱雀大街西归长安县治,朱雀大街东归万年县治。

    长安城作为国际性大都市,人口众多,最盛时不下于百万人口。居住者除了固定在籍人口外,还有大量的流动人口,如外国商人、进京赶考的考生、宗教文化传播者等。除此之外,再加上住在京师的皇族、宦官、宫女、禁军、僧尼、国子生、少数民族、各地驻京朝集市邸办公人员、各民族朝觐人员及各国使者等。

    坊内居民成分、居住分布情况都非常复杂,其居民分布特点大致可以总结为东贵西富、南虚北实。究其原因,皆为晚唐政治中心东移在大明宫,官员为了上朝工作的便利也纷纷迁至街东,这才逐渐形成了这一特点。

    长安城最热闹的里坊当属位于皇城与东市间的平康坊,也是中国第一个红灯区。

    尚书省官署位于皇城东,于是附近诸坊就成为举子、选人和外省驻京官吏和各地进京人员的聚集地。各州镇驻京办事处叫做进奏院,崇仁坊内有进奏院二十五个,而对面的平康坊内就有十五个。

    夹道南北的两坊,每年少则数千,多至数万人云集京城赴选应举。佳人笑倚栏干外,风花雪月红楼中,青楼酒肆昼夜喧嚣,灯火不绝。士子多风流,一掷千金,青楼女子望风而来,京都侠少,也都萃集于此,这个坊也被戏称为风流薮泽。

    而城西则因有西市,加之西市的贸易又极为繁盛,所以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以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国各地区的商人都在西市附近的里坊居住,有人戏称为富人云集之地,由此形成了西富的局面。

    里坊布局非常严整,每个坊都是封闭式的建筑。每个里坊的四周,都环筑有坊墙,从而使长安城在外观上宛如大城之中又套了很多小城,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城中村。由于每个坊都有围墙,所以临街商铺这种商业地产也只在坊内,走在城中大道上只能突出一个路宽人多。

    里坊内除了一般居民住宅外,还设有官署、佛寺、道观等建筑,一般偏于坊内一隅。现在的里坊内早就出现了酒肆茶坊等商业服务点。

    既然有坊墙,就必然开有坊门,才能让坊内居民出入。大多数坊都开有东西南北四门,并贯通以形成东西南北十字街。十字街隔开的四区,又各有十字巷,把全坊分为了十六个小区。这些小的街道,被称为曲或巷,因其路面较窄,唐人也称之为狭斜。

    曲巷各有其名称,有按方位称呼的南曲、中曲等,有按长度称呼的短曲、深巷;有按街树称呼的柳巷;有按当地大户族姓命名的薛曲;有按不同民族聚居命名的高丽曲;还有按坊人职业命名的毡曲等。

    皇城以南的三十六坊,因近靠宫阙,仅有东西街道,故只开东西门,不开南北门,仅仅是为了避免泄掉帝王之气,不得不佩服传说中的王霸之气。

    当然在事实上,这三十六坊的面积本身就相对较小,居民人口也不多,只开东西街也已能满足需要,无须再开南北街。

    坊门上都装有门扉,由专职门吏掌管,负责按时开关。至于坊门的建筑,都不甚高大。其门楣之上,书有本坊坊名。坊门之内,有门吏值宿的房舍,坊门两侧的墙壁或门扉之上,可以张贴各种文告,甚至私人也可因事而贴榜。这就是公告栏。

    由于长安都城的地位,坊市的管理规定可谓多如牛毛,体现了统治者在城市管理中的绝对意志。管理制度,不仅使里坊成为封闭区域,也使之成为城中之城。

    里坊统一以鼓声为准,由门吏负责坊门的启闭。早上五更,三到五点时自宫内晓鼓声起,诸街鼓按顺序敲动,坊门开启,鼓要敲到天亮为止;每晚鼓声敲响关闭,不许出入。夜晚实行全城街道严格宵禁,如果有犯夜者,鞭笞二十,即便是官员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禁夜制度渐渐松驰,名存实亡。

    里坊为居民住宅之所,所以士庶第宅房舍的建造,是长安城内的一道风景。依其身份、地位的不同,在门向的设置、房屋的间数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制度。

    首先,在住宅门向的设置上,凡三品以上官,或为坊内三绝即门第、才德、文学者可以向坊外临街开门,其他官吏与一般百姓的住宅,都必须向坊内开门。这样,在长安城内的通衢大街两旁,尽是王公贵族的朱门大楼。

    因此,坊里居民只有通过坊门出入,才能进入大街。这项规定,使都城空间形态更加有序,并从空间结构上保证了坊门、市门出入通道的唯一性。

    其次,在住宅门、厅的大小与间数、架数上,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如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

    当然,在李沂现在所处的时候,夜市、楼阁都早已出现,很多官员已经认可这一现象。

    住宅建造的形式,特别是贵族官僚的宅第,多采取具有明显的中轴线和左右对称的平面布局。有在两座主要房屋之间用具有直棂窗的回廊连接而成的四合院,也有房屋与门不完全对称,用回廊组成庭院。

    房屋的朝向多采用南向,以便冬季阳光照射入室内而抵御严寒,夏天又可以利用东南风取凉。建筑多用较厚的外墙和屋顶,建筑外观厚重庄严而且适宜于北方气候的特点。

    长安城里坊人性化居住尺度、精神意义与物质功能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成为最为原汁原味的住宅特色。

    盛唐时期的里坊管理制度结合其封闭性,超大的城市空间保证了长安城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的社会稳定性,使居民区和市场秩序井然,同时保护了内城的安全,促进了皇宫和中央官署的稳定。

    现在的长安城,一方面由于府兵制度瓦解、政治上的失控等原因,治安管理难度加大,效力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民,里坊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逐步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突破,长安城由封闭式管理转向开放式结构。

    这也算一件好事情,不再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更萌芽了更为开放的街坊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