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3章 锁定目标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杨寻真住在锦江川味餐馆后院,不敢过分拋头露面,只能天天在冯晨他们情报组的地下电讯室里,监听着各方电台信号。
万默林按照冯晨给他的杨寻真开列出来的单子,很快弄来了几部电台,其中,还有一台最先进的收讯机。
有了这些设备,杨寻真决定马上开始投入战斗,她要在上海法租界内的这家川味餐馆里,跟日本人战斗,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同日本人斗智斗勇。
第一天,杨寻真只是上线随便听听信号,随意地在无线电网络中浏览着。
虽然离开祖国还不到一年,可对于上海这里的电讯信号,杨寻真就像一个刚到陌生地方的外乡人,大街小巷随意地溜达,很快就熟悉了地形。
从发报设备、电报类型上大体分类,杨寻真发现,上海的地下电台可分成两大类:
一类设备比较差,发出来的声音干涩沙哑,但发报机功率非常大,显然是向遥远的地方传送信息,这一类的电报全是阿拉伯数字密报。
另一类设备比较好,声音清亮、手法高超,显然是经过严格的训练,但发报机功率要小一些,适宜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通讯,这一类电报全是英文字母密报。
杨寻真在美国中央情局接受培训时,接触了大量的中、日军队的密报,她非常了解双方的密报习惯。
中国军队惯用数字密报,而日本军队更喜欢使用英文代码。
由此,杨寻真判断,第一类电报应该属于中国的地下机构,简单地运用排除法,第二类就属于日本人了,这样的大功率信号源有两处。
区分开以后,杨寻真决定用全部的精力,来对付日本人的秘密电台。
杨寻真选择了日军驻上海宪兵司令部的电台来进行侦听,因为在冯晨的协助下,杨寻真很快把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电台信号,同宪兵司令部的信号区别开了。
对于密码破译专家来说,电台的日变大大增加了侦收的难度,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它会变到什么频率上去,也不知道它使用什么新的呼号。
不过这些难不倒杨寻真,经过长期的训练,她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对电台报务员的发报手法特征过耳不忘,这也是杨寻真特有的天赋。
她能听得出来军统总部和中统总部,发报的是哪个报务员,不管他们躲到什么地方,只要一发声,就会被杨寻真抓住。
她甚至推算出了军统和中统总部四个报务员的值班表,有时候,某一时刻,某个报务员没按杨寻真的值班表上的时间出现,杨寻真会默默地说:“又临时换班!”
除了这些,杨寻真还侦听到向延安发报的大功率的电台信号,这个信号源也有两处,杨寻真分析,可能一处是八路军办事处,另一个信号源,应该是秘密的。
杨寻真天生对无线电感兴趣,有时候,一整天全待在地下室内不出来,很多次,冯晨让方晓曼换下杨寻真,可是,她稍微休息一下,又继续上机。
杨寻真把抄录下来的电报一一存档,继续集中精力对付日本人的电台,耐心收集素材,寻找对手的破绽,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向那虚无飘渺的终极目标。
杨寻真的美国密码破译老师威尔逊教授说过:“日本人是天生缺少数学天赋的民族,他们永远编制不出第一流的密码。”
同样,威尔逊教授还说过:“从事谍报工作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准则,译电员和报务员必须是双人,决不允许同一个人身兼二职,甚至不允许在同一个地方译报和发报。”
这几日,不管白天夜晚、吃饭睡觉,杨寻真的大脑里一刻也没停止对对手的琢磨。
根据威尔逊教授讲授的第一条定义,对小日本的密码,在战略上尽可以大胆藐视,充分树立破解的信心。
根据威尔逊教授的第二条定义,通过从冯晨那里了解的情况,杨寻真分析,日本军队上的电台随部队打仗,不可能随身再带一个译电员。
日本军人的狂妄,再加上谍报工作危机四伏的特征,决定了这些日本军人们,不可能随身携带一本密码本,也就是说,日本宪兵司令部的这部电台,不需要密本,收报员凭大脑记忆就能编制和译解密报。
毫无疑问,日军宪兵司令部使用的是密表加密体制。
有了这个初步的收获,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复制出日本军方的密表,这是一项非常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
但完成这一步工作,仅仅是破译这套密码的起步,更困难的事情还在后面,那就是找到他们的密钥。
如果把整套密码比喻成一个保险柜的话,到编制出密表这一步,仅仅是复制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保险柜,并且对这个保险柜的设计、结构、性能等特点了然于胸。
而密钥,才是最终打开保险柜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就连保险柜的设计和制作者,也同样无能为力。
锁定攻击目标之后,杨寻真的日程变得简单起来。
好在,她根据冯晨给她提供的日本外务省“樱花会”的密钥,也就是那本《源氏物语》,很快破译了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同日本外务省之间的通信联络。
但是,日本陆军参谋本部自有他们的一套密码,密钥也许连平冈龙一也不太清楚,没有密钥,杨寻真便无法破解日本军方的密码。
为了取得日本军方的密钥,杨寻真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内,把收讯机调到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电台,抄录下他们的电报。
其余时间,她则把电台锁定在日军宪兵司令部的那部大功率电台上,全天候监听,收集的素材越来越丰富,但是破译毫无进展。
杨寻真的工作变得更加枯燥、乏味而繁琐。
武汉会战正进行到关键时候,早一天破译日军的通讯密码,则早一天对武汉会战出一份力量,她要找到那把破解日军密码的钥匙。
杨寻真感到自己仿佛是站在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滩上,而他所需要寻找的密钥,就是这沙滩上唯一的某一粒沙子。
如果漫无目的地寻找,仅凭一个人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是的,靠自己,那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走捷径!
可是,捷径在哪儿?杨寻真觉得自己不但没有走近捷径,反而钻进了对手设置的死胡同里,眼前一片混沌,没有方向、没有光明、没有希望。
在冯晨的建议下,杨寻真只能暂时放下手里的工作,调整一下疲累的大脑,她从地下室里走了出来。
来到自己的住室门口,杨寻真发现,餐馆老板东兰君手中拿着一叠报纸,正准备朝着前面餐馆里去。
“苏小姐,两天没见到你人了,你今天想吃点什么?我让前面的厨房师傅给你做。”
看到杨寻真,东兰君热情地跟这个整天闭门不出的神秘客人打着招呼,冯晨给杨寻真起了个化名叫苏静,所以包括东兰君在内,不知内情的人,都叫杨寻真为苏小姐。
“东老板,拿这么多报纸啊,有什么新闻吗?”杨寻真扫了一眼东兰君手里拿着的那叠报纸。
“唉!别提了,全是坏消息,日本人又在向武汉增兵,武汉会战打得不可开交,恐怕这一回我们国军还是凶多吉少啊!”
东兰君叹了口气,把手里的报纸递给了杨寻真。
“苏小姐,你先看吧,我到前面去,让厨房的师傅给你做点爱吃的东西端过来,身体要紧,报纸你别弄脏了,看完还我,我要全部收集起来。”
杨寻真住在锦江川味餐馆后院,不敢过分拋头露面,只能天天在冯晨他们情报组的地下电讯室里,监听着各方电台信号。
万默林按照冯晨给他的杨寻真开列出来的单子,很快弄来了几部电台,其中,还有一台最先进的收讯机。
有了这些设备,杨寻真决定马上开始投入战斗,她要在上海法租界内的这家川味餐馆里,跟日本人战斗,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同日本人斗智斗勇。
第一天,杨寻真只是上线随便听听信号,随意地在无线电网络中浏览着。
虽然离开祖国还不到一年,可对于上海这里的电讯信号,杨寻真就像一个刚到陌生地方的外乡人,大街小巷随意地溜达,很快就熟悉了地形。
从发报设备、电报类型上大体分类,杨寻真发现,上海的地下电台可分成两大类:
一类设备比较差,发出来的声音干涩沙哑,但发报机功率非常大,显然是向遥远的地方传送信息,这一类的电报全是阿拉伯数字密报。
另一类设备比较好,声音清亮、手法高超,显然是经过严格的训练,但发报机功率要小一些,适宜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通讯,这一类电报全是英文字母密报。
杨寻真在美国中央情局接受培训时,接触了大量的中、日军队的密报,她非常了解双方的密报习惯。
中国军队惯用数字密报,而日本军队更喜欢使用英文代码。
由此,杨寻真判断,第一类电报应该属于中国的地下机构,简单地运用排除法,第二类就属于日本人了,这样的大功率信号源有两处。
区分开以后,杨寻真决定用全部的精力,来对付日本人的秘密电台。
杨寻真选择了日军驻上海宪兵司令部的电台来进行侦听,因为在冯晨的协助下,杨寻真很快把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电台信号,同宪兵司令部的信号区别开了。
对于密码破译专家来说,电台的日变大大增加了侦收的难度,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它会变到什么频率上去,也不知道它使用什么新的呼号。
不过这些难不倒杨寻真,经过长期的训练,她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对电台报务员的发报手法特征过耳不忘,这也是杨寻真特有的天赋。
她能听得出来军统总部和中统总部,发报的是哪个报务员,不管他们躲到什么地方,只要一发声,就会被杨寻真抓住。
她甚至推算出了军统和中统总部四个报务员的值班表,有时候,某一时刻,某个报务员没按杨寻真的值班表上的时间出现,杨寻真会默默地说:“又临时换班!”
除了这些,杨寻真还侦听到向延安发报的大功率的电台信号,这个信号源也有两处,杨寻真分析,可能一处是八路军办事处,另一个信号源,应该是秘密的。
杨寻真天生对无线电感兴趣,有时候,一整天全待在地下室内不出来,很多次,冯晨让方晓曼换下杨寻真,可是,她稍微休息一下,又继续上机。
杨寻真把抄录下来的电报一一存档,继续集中精力对付日本人的电台,耐心收集素材,寻找对手的破绽,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向那虚无飘渺的终极目标。
杨寻真的美国密码破译老师威尔逊教授说过:“日本人是天生缺少数学天赋的民族,他们永远编制不出第一流的密码。”
同样,威尔逊教授还说过:“从事谍报工作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准则,译电员和报务员必须是双人,决不允许同一个人身兼二职,甚至不允许在同一个地方译报和发报。”
这几日,不管白天夜晚、吃饭睡觉,杨寻真的大脑里一刻也没停止对对手的琢磨。
根据威尔逊教授讲授的第一条定义,对小日本的密码,在战略上尽可以大胆藐视,充分树立破解的信心。
根据威尔逊教授的第二条定义,通过从冯晨那里了解的情况,杨寻真分析,日本军队上的电台随部队打仗,不可能随身再带一个译电员。
日本军人的狂妄,再加上谍报工作危机四伏的特征,决定了这些日本军人们,不可能随身携带一本密码本,也就是说,日本宪兵司令部的这部电台,不需要密本,收报员凭大脑记忆就能编制和译解密报。
毫无疑问,日军宪兵司令部使用的是密表加密体制。
有了这个初步的收获,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复制出日本军方的密表,这是一项非常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
但完成这一步工作,仅仅是破译这套密码的起步,更困难的事情还在后面,那就是找到他们的密钥。
如果把整套密码比喻成一个保险柜的话,到编制出密表这一步,仅仅是复制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保险柜,并且对这个保险柜的设计、结构、性能等特点了然于胸。
而密钥,才是最终打开保险柜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就连保险柜的设计和制作者,也同样无能为力。
锁定攻击目标之后,杨寻真的日程变得简单起来。
好在,她根据冯晨给她提供的日本外务省“樱花会”的密钥,也就是那本《源氏物语》,很快破译了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同日本外务省之间的通信联络。
但是,日本陆军参谋本部自有他们的一套密码,密钥也许连平冈龙一也不太清楚,没有密钥,杨寻真便无法破解日本军方的密码。
为了取得日本军方的密钥,杨寻真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内,把收讯机调到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电台,抄录下他们的电报。
其余时间,她则把电台锁定在日军宪兵司令部的那部大功率电台上,全天候监听,收集的素材越来越丰富,但是破译毫无进展。
杨寻真的工作变得更加枯燥、乏味而繁琐。
武汉会战正进行到关键时候,早一天破译日军的通讯密码,则早一天对武汉会战出一份力量,她要找到那把破解日军密码的钥匙。
杨寻真感到自己仿佛是站在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滩上,而他所需要寻找的密钥,就是这沙滩上唯一的某一粒沙子。
如果漫无目的地寻找,仅凭一个人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是的,靠自己,那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走捷径!
可是,捷径在哪儿?杨寻真觉得自己不但没有走近捷径,反而钻进了对手设置的死胡同里,眼前一片混沌,没有方向、没有光明、没有希望。
在冯晨的建议下,杨寻真只能暂时放下手里的工作,调整一下疲累的大脑,她从地下室里走了出来。
来到自己的住室门口,杨寻真发现,餐馆老板东兰君手中拿着一叠报纸,正准备朝着前面餐馆里去。
“苏小姐,两天没见到你人了,你今天想吃点什么?我让前面的厨房师傅给你做。”
看到杨寻真,东兰君热情地跟这个整天闭门不出的神秘客人打着招呼,冯晨给杨寻真起了个化名叫苏静,所以包括东兰君在内,不知内情的人,都叫杨寻真为苏小姐。
“东老板,拿这么多报纸啊,有什么新闻吗?”杨寻真扫了一眼东兰君手里拿着的那叠报纸。
“唉!别提了,全是坏消息,日本人又在向武汉增兵,武汉会战打得不可开交,恐怕这一回我们国军还是凶多吉少啊!”
东兰君叹了口气,把手里的报纸递给了杨寻真。
“苏小姐,你先看吧,我到前面去,让厨房的师傅给你做点爱吃的东西端过来,身体要紧,报纸你别弄脏了,看完还我,我要全部收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