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于赵成义来说,把自己锦衣归来这件事情传得如此沸沸扬扬,确实是一件非常破廉耻的事情。
但是,他依然做了!
也难怪赵老太太心里会多想。
祁明诚还在犹豫是不是要把自己关于四妮、五妮事情的猜测说出来,赵老太太已经一把抓住了祁明诚的手:“好孩子,什么都不用说了。既然你们已有所默契,那我心里也有数了,不瞎操心了。”
这回轮到祁明诚听得不是很明白了。
早在赵成义第一次回来后,赵大郎虽然没有见着他,但还是反应迅速地给省学去了信。于是,才刚刚开始学业的三郎、四郎又开始着手请假事宜了。算着赵成义快要到家的日子,他们赶紧请了假。
不过,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家,而是在省里等着。赵成义从官道上回家时一定会先从他们那里经过。要不是怕大家在半路上错过,他们真想直接跑去西北啊,数着手指等待的日子真是太难过了。
这时候没有电话,虽说赵成义的信总是一封接着一封送回来,但靠着信只能估算出赵成义到家的大致日子,不能精确到每一天上。祁明诚就商量着把赵太太等人全部接到了镇上,住到了他那里去。
赵老太太每天都拄着拐杖去渡口那里等着。
其实,祁明诚的屋子离着渡口已经不算远了。赵成义如今是有官职在身的人,他坐着船回家,下船时一定会有人敲锣打鼓放鞭放炮,还会有机灵的人来祁家报信。但赵老太太就是愿意亲自去等着。
这要是平时,让赵大郎带着全家住到祁明诚这里来,他肯定很不好意思。而且,他还要留在乡下卖豆腐。可是现在,豆腐啥时都能卖,弟弟归家是多么大的一件事情啊,他必须要第一时间见着他!
如果不是赵老太太已经见过赵成义,如果不是赵小妹一家以及祁明诚都已经见过他了,如果不是这些人不可能是一起变糊涂了,赵大郎甚至会怀疑现在的日子就是一场梦。但他的心里依然惶恐着。
惶恐,又期待。
陪着老太太等在渡口时,每次看到有船远远驶来,赵大郎的心都仿佛跳了出来就挤在了嗓子眼。
其实,惶恐而期待的又何止赵大郎一个?即便是已经亲眼见过赵成义的老太太,她亲手摸过他,她还抱着他实实在在地哭了一场,她曾经不错眼地盯着他看了很久,也依然觉得自己如同陷在梦里。
和他们比起来,祁明诚就淡定多了。
祁二娘每天都要念叨几句好人有好报。她平时就有求神拜佛的习惯,家里没钱的时候,就在心里念上一两句佛号;家里宽裕了,偶尔也会买几支香点着了对菩萨拜拜。不过,祁二娘向来是舍不得在香上花大钱的。这些日子托了赵成义的福,能够被祁二娘念出名字来的菩萨神明都多了好些的香火!
估摸着赵成义是真的要回来了,赵小妹带着纪良也住到了祁明诚这里。
又过了几日,三郎、四郎也回家来了,他们说:“二哥又来了信,说是改道了,直接坐船往家里赶,不在省里停留,估摸着就在这一两日了!我们留在那里也不能早些见到大哥,索性都回来了。”
家人们全部聚齐了。
和那种人丁兴旺的家族比起来,赵家、祁家和纪家三家加在一块都不比一个四世同堂的小家庭人多,但是当他们所有人都等在渡口时,立刻就成了一道让人无法忽略的风景。这里才几个人啊,结果里面就有三位秀才公了!就是看似最普通的祁家,大家也能看得出来,祁明诚现在正在走着上坡路。
对了,那个死而复活成了大将军的赵家二郎还是祁明诚的丈夫啊!
因为赵成义的经历太过传奇,乡间人早把赵家的事翻来覆去地说了好几遍,他们自然没有忽略了祁明诚。在很多人看来,祁明诚肯定是要被“下堂”的。只是,如今瞧着赵老太太对祁明诚的重视模样,他们忽然又不确定了。赵老太太只让两个人一左一右扶着她,一个是她长子,一个就是祁明诚!
两位考上了秀才的儿子都在老太太身后站着呢!
赵老太太的态度其实就是赵家的态度,更何况人们站在远处围观时,总能看到祁明诚和赵家的几位好儿郎谈笑风生。既然如此,就算祁明诚这个因冥亲进赵家大门的人最后成为不了“将军夫人”,那只要赵老太太认他做个义子,他就还是大将军的义弟,是两位秀才公的义弟,是纪秀才的小舅子。
对了,祁明诚二姐还嫁给了赵家的长子!她若日子过得好了,能不护着弟弟?长子媳妇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赵家不大,因此平时不显,如果放在一个大家族里,又碰巧是嫡枝,长子媳妇就是宗妇!
所以,祁明诚这样的人能惹吗?自然是不能的。他一下子招惹了无数的羡慕嫉妒。
三郎、四郎归家后的第二日,放眼望去,河面上依然一片平静。
大家等在渡口,虽然一个个提着心并无聊天的兴致,但总得说点什么冲淡一下紧张的气氛。于是赵家三郎先起了头,说:“明诚哥,你写的那本《祁迹》被官学的夫子瞧见了,他就拿去赏阅了。”
“赏阅?别埋汰我了。”祁明诚笑着说。
他这么说不是因为谦虚,实在是因为他对于写的东西心里有数。不说文章的立意如何,也不说他记载的那些底层百姓的事能不能让读书人瞧得上眼,只说语言风格吧,他的语言只能称之为平实。打个比方,如果说《滕王阁序》那样的文章是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祁明诚写的《祁迹》就只能算是一栋最最简单的木房子,虽能挡风避雨,但完全不会让人觉得惊艳。可此时的读书人是很重视文采的。
祁明诚在着手写《祁迹》时,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想法。
这本书估计难登高雅之堂,却可以在市井读给那些目不识丁的农夫走贩听。
赵家三郎赶紧说:“这都是夫子的原话!你这本书在学堂中引起了一点小冲突,后来夫子知道那事了,就让我把书拿出来。他翻了两页后,忽然一脸肃容地把书合上拿在了手里,然后问我‘此书可否借我赏阅一番’。我离家时明诚哥说这本书是可以借给别人看的。于是,我就把书借给夫子了。”
祁明诚心想,事情估计是这个事情,但三郎肯定还是在言词上有所夸张了。
祁二娘抱着玉珠儿站在一边,闻言忍不住问道:“是什么小冲突?明诚写的那书到底怎样了?”
赵家三郎脸上露出了一个不屑的表情:“明诚哥不是让我帮他润色一下手稿吗?我时常把手稿带在身上方便翻阅,结果被人盯上了。此事我不欲多讲,无非就是碰上了一个想要欺世盗名的小人。”
那人的舅家经营一间书坊,大约是觉得《祁迹》能当话本卖上价,总之他想要盗了手稿。只是祁明诚给三郎的已是第三稿了,他还有第一稿被祁三娘整理成册当成是什么好东西收藏起来了,这些都是证据啊!赵家三郎直接把这个事情说了出去,盗手稿的人自然不敢冒险,于是书稿并没有被偷走。
但是,三郎也没有拿捏住那人想要偷手稿的实质性证据,于是这个事情只能暂且搁置。
结果没过几天,那人勾结另几个书生开始大肆抨击《祁迹》,借着抨击《祁迹》的机会来抨击三郎、四郎,中心思想大约就是“读书人应该专注于四书五经,既然沉迷于杂学话本,那就滚回家种地去吧”。而且祁明诚在《祁迹》中写了阿顺几人用草药智救己身之事,那些人又开始抨击此一章三观不正,身为奴隶竟敢欺瞒主子,写书之人怀着想要颠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秩序的犯上之心!
总之,文人的那张嘴都是很厉害的。
三郎、四郎并没有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在整个事情上,兄弟俩并没有输。然后,因为事情闹得有点大,于是夫子们也知道了这件事情。夫子把三郎叫去了解情况时,顺便把《祁迹》的书稿借走了。
“……阿顺他们这事,哪里是主子和下人的问题,分明是异族对本族的欺压,难道他们就乐得见着外族人把自己同胞当成畜生来使唤?遥想镇国公在世时……再想想如今,唉。”赵老太太叹着气。
祁明诚立刻肃然起敬。老太太果然不是一般的老太太。
大概就是因为老太太心里明白这些,在征兵时,既然二儿子有心,她就把二儿子送走了。当然,儿子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她也无比后悔过。(舍不得把儿子送去西北的人家可以拿银子赎买名额。)
“娘!船来了!是大船!”赵大郎忽然叫了起来。
玉珠儿懵懵懂懂地拍着手,欢呼道:“大船!大船!二叔!二叔!”
赵大郎估摸着女儿看不到那么远的地方,就把她从妻子手里接了过来,然后让女儿骑在自己脖子里,他激动地问:“玉珠儿,能看到二叔不?你仔细看,要是有人立在船头,那一定是你二叔了!”
对于赵成义来说,把自己锦衣归来这件事情传得如此沸沸扬扬,确实是一件非常破廉耻的事情。
但是,他依然做了!
也难怪赵老太太心里会多想。
祁明诚还在犹豫是不是要把自己关于四妮、五妮事情的猜测说出来,赵老太太已经一把抓住了祁明诚的手:“好孩子,什么都不用说了。既然你们已有所默契,那我心里也有数了,不瞎操心了。”
这回轮到祁明诚听得不是很明白了。
早在赵成义第一次回来后,赵大郎虽然没有见着他,但还是反应迅速地给省学去了信。于是,才刚刚开始学业的三郎、四郎又开始着手请假事宜了。算着赵成义快要到家的日子,他们赶紧请了假。
不过,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家,而是在省里等着。赵成义从官道上回家时一定会先从他们那里经过。要不是怕大家在半路上错过,他们真想直接跑去西北啊,数着手指等待的日子真是太难过了。
这时候没有电话,虽说赵成义的信总是一封接着一封送回来,但靠着信只能估算出赵成义到家的大致日子,不能精确到每一天上。祁明诚就商量着把赵太太等人全部接到了镇上,住到了他那里去。
赵老太太每天都拄着拐杖去渡口那里等着。
其实,祁明诚的屋子离着渡口已经不算远了。赵成义如今是有官职在身的人,他坐着船回家,下船时一定会有人敲锣打鼓放鞭放炮,还会有机灵的人来祁家报信。但赵老太太就是愿意亲自去等着。
这要是平时,让赵大郎带着全家住到祁明诚这里来,他肯定很不好意思。而且,他还要留在乡下卖豆腐。可是现在,豆腐啥时都能卖,弟弟归家是多么大的一件事情啊,他必须要第一时间见着他!
如果不是赵老太太已经见过赵成义,如果不是赵小妹一家以及祁明诚都已经见过他了,如果不是这些人不可能是一起变糊涂了,赵大郎甚至会怀疑现在的日子就是一场梦。但他的心里依然惶恐着。
惶恐,又期待。
陪着老太太等在渡口时,每次看到有船远远驶来,赵大郎的心都仿佛跳了出来就挤在了嗓子眼。
其实,惶恐而期待的又何止赵大郎一个?即便是已经亲眼见过赵成义的老太太,她亲手摸过他,她还抱着他实实在在地哭了一场,她曾经不错眼地盯着他看了很久,也依然觉得自己如同陷在梦里。
和他们比起来,祁明诚就淡定多了。
祁二娘每天都要念叨几句好人有好报。她平时就有求神拜佛的习惯,家里没钱的时候,就在心里念上一两句佛号;家里宽裕了,偶尔也会买几支香点着了对菩萨拜拜。不过,祁二娘向来是舍不得在香上花大钱的。这些日子托了赵成义的福,能够被祁二娘念出名字来的菩萨神明都多了好些的香火!
估摸着赵成义是真的要回来了,赵小妹带着纪良也住到了祁明诚这里。
又过了几日,三郎、四郎也回家来了,他们说:“二哥又来了信,说是改道了,直接坐船往家里赶,不在省里停留,估摸着就在这一两日了!我们留在那里也不能早些见到大哥,索性都回来了。”
家人们全部聚齐了。
和那种人丁兴旺的家族比起来,赵家、祁家和纪家三家加在一块都不比一个四世同堂的小家庭人多,但是当他们所有人都等在渡口时,立刻就成了一道让人无法忽略的风景。这里才几个人啊,结果里面就有三位秀才公了!就是看似最普通的祁家,大家也能看得出来,祁明诚现在正在走着上坡路。
对了,那个死而复活成了大将军的赵家二郎还是祁明诚的丈夫啊!
因为赵成义的经历太过传奇,乡间人早把赵家的事翻来覆去地说了好几遍,他们自然没有忽略了祁明诚。在很多人看来,祁明诚肯定是要被“下堂”的。只是,如今瞧着赵老太太对祁明诚的重视模样,他们忽然又不确定了。赵老太太只让两个人一左一右扶着她,一个是她长子,一个就是祁明诚!
两位考上了秀才的儿子都在老太太身后站着呢!
赵老太太的态度其实就是赵家的态度,更何况人们站在远处围观时,总能看到祁明诚和赵家的几位好儿郎谈笑风生。既然如此,就算祁明诚这个因冥亲进赵家大门的人最后成为不了“将军夫人”,那只要赵老太太认他做个义子,他就还是大将军的义弟,是两位秀才公的义弟,是纪秀才的小舅子。
对了,祁明诚二姐还嫁给了赵家的长子!她若日子过得好了,能不护着弟弟?长子媳妇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赵家不大,因此平时不显,如果放在一个大家族里,又碰巧是嫡枝,长子媳妇就是宗妇!
所以,祁明诚这样的人能惹吗?自然是不能的。他一下子招惹了无数的羡慕嫉妒。
三郎、四郎归家后的第二日,放眼望去,河面上依然一片平静。
大家等在渡口,虽然一个个提着心并无聊天的兴致,但总得说点什么冲淡一下紧张的气氛。于是赵家三郎先起了头,说:“明诚哥,你写的那本《祁迹》被官学的夫子瞧见了,他就拿去赏阅了。”
“赏阅?别埋汰我了。”祁明诚笑着说。
他这么说不是因为谦虚,实在是因为他对于写的东西心里有数。不说文章的立意如何,也不说他记载的那些底层百姓的事能不能让读书人瞧得上眼,只说语言风格吧,他的语言只能称之为平实。打个比方,如果说《滕王阁序》那样的文章是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祁明诚写的《祁迹》就只能算是一栋最最简单的木房子,虽能挡风避雨,但完全不会让人觉得惊艳。可此时的读书人是很重视文采的。
祁明诚在着手写《祁迹》时,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想法。
这本书估计难登高雅之堂,却可以在市井读给那些目不识丁的农夫走贩听。
赵家三郎赶紧说:“这都是夫子的原话!你这本书在学堂中引起了一点小冲突,后来夫子知道那事了,就让我把书拿出来。他翻了两页后,忽然一脸肃容地把书合上拿在了手里,然后问我‘此书可否借我赏阅一番’。我离家时明诚哥说这本书是可以借给别人看的。于是,我就把书借给夫子了。”
祁明诚心想,事情估计是这个事情,但三郎肯定还是在言词上有所夸张了。
祁二娘抱着玉珠儿站在一边,闻言忍不住问道:“是什么小冲突?明诚写的那书到底怎样了?”
赵家三郎脸上露出了一个不屑的表情:“明诚哥不是让我帮他润色一下手稿吗?我时常把手稿带在身上方便翻阅,结果被人盯上了。此事我不欲多讲,无非就是碰上了一个想要欺世盗名的小人。”
那人的舅家经营一间书坊,大约是觉得《祁迹》能当话本卖上价,总之他想要盗了手稿。只是祁明诚给三郎的已是第三稿了,他还有第一稿被祁三娘整理成册当成是什么好东西收藏起来了,这些都是证据啊!赵家三郎直接把这个事情说了出去,盗手稿的人自然不敢冒险,于是书稿并没有被偷走。
但是,三郎也没有拿捏住那人想要偷手稿的实质性证据,于是这个事情只能暂且搁置。
结果没过几天,那人勾结另几个书生开始大肆抨击《祁迹》,借着抨击《祁迹》的机会来抨击三郎、四郎,中心思想大约就是“读书人应该专注于四书五经,既然沉迷于杂学话本,那就滚回家种地去吧”。而且祁明诚在《祁迹》中写了阿顺几人用草药智救己身之事,那些人又开始抨击此一章三观不正,身为奴隶竟敢欺瞒主子,写书之人怀着想要颠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秩序的犯上之心!
总之,文人的那张嘴都是很厉害的。
三郎、四郎并没有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在整个事情上,兄弟俩并没有输。然后,因为事情闹得有点大,于是夫子们也知道了这件事情。夫子把三郎叫去了解情况时,顺便把《祁迹》的书稿借走了。
“……阿顺他们这事,哪里是主子和下人的问题,分明是异族对本族的欺压,难道他们就乐得见着外族人把自己同胞当成畜生来使唤?遥想镇国公在世时……再想想如今,唉。”赵老太太叹着气。
祁明诚立刻肃然起敬。老太太果然不是一般的老太太。
大概就是因为老太太心里明白这些,在征兵时,既然二儿子有心,她就把二儿子送走了。当然,儿子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她也无比后悔过。(舍不得把儿子送去西北的人家可以拿银子赎买名额。)
“娘!船来了!是大船!”赵大郎忽然叫了起来。
玉珠儿懵懵懂懂地拍着手,欢呼道:“大船!大船!二叔!二叔!”
赵大郎估摸着女儿看不到那么远的地方,就把她从妻子手里接了过来,然后让女儿骑在自己脖子里,他激动地问:“玉珠儿,能看到二叔不?你仔细看,要是有人立在船头,那一定是你二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