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御门听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时光静默而逝,离登月楼对联择婿,已过三年。三年来,繁事缠身,偶尔想起若兰,也不过一瞬间的事。
唉!
殷复声轻叹一声,感觉与若兰小姐的距离,恍如鸿沟。
无奈只能感慨古代的通讯实在令人捉急。
“吱呀”
但闻一声门响,将殷复声思绪引回,俞驿丞端药进来。关切道:“状元公今日感觉可好些了?”说着,已经将药碗递给殷复声。
“已经好多了。多谢驿丞。”殷复声接过药,一饮而尽,随后,抹抹嘴,问道:“驿丞,我有个事儿,想跟你打听。”
俞驿丞接过碗,笑道:“状元公有话尽管问。”
“我有个远房妹妹,三年前去辽东寻她的姑父。据说她姑父还是当时辽东武将。可辽东失陷,我这妹妹就下落不明了。不知俞驿丞可知当时退回广宁的将领中,都有什么人?呃,他们之中,何人带着侄女的?”
闻言,俞驿丞皱起了眉,“哎呀,我记得当年辽东失陷,好多难民避难到广宁城,兵荒马乱的,听说死了不少人。后来,败军之将,多数又已被治罪。最后留下的,那都是大福之人呐。至于,现在广宁附近的守将,我还真是不曾听说,有谁带着侄女儿打仗的。”
殷复声略显有些失望,更为若兰担心。
“呃不过,这种事,下官不大清楚。您要真找人呐,最好还是去问问巡抚王大人的好。”
找王化贞帮忙?
殷复声摇摇头。
这只是一件私事,若找王化贞,他定是召集所有官员,大张旗鼓地找人,最后,搞的满城风雨。
“小事一桩,何须劳烦巡抚大人。多谢俞驿丞提醒。这人啊,我还是自己找吧。”
……
不日,广宁捷报连同王化贞和熊廷弼的奏章,很快被送入京师。
内阁这帮六七十岁的老头儿,一见捷报,高兴的不得了。尤其是叶向高,乐得合不拢嘴。
那能不高兴吗?广宁实际掌兵的,那是他的学生王化贞。广宁告捷,怎么说,王化贞也当是头功一件。
然而,当他看到王化贞那张辞呈,外加推荐殷复声的奏章,立刻收起了笑容,一拍桌子,怒斥道:“真是个糊涂蛋!”
其他老头儿正高兴呢,忽闻叶向高这一嗓子,纷纷围了过来。
“首辅,发生了何事?”文渊阁大学士韩爌问道。
“你们自己看!”
韩爌疑惑地举起奏章,众老头儿聚首而观,随后,不禁皱眉摇头。
“广宁大捷,乃是奇功一件。这个王化贞好端端的让的什么贤?”
“就是啊。再说,无论如何,肖干实在不该推举那个狂儿巡抚广宁啊。这不是胡闹嘛。”
“是啊,是啊……”
“呵呵呵……”
几个老头儿正愤慨之时,也不知谁在旁边儿发出一阵怪笑。众人回头一看,正是都察院左督御史邹元标。
邹元标也有七十多岁,小鼻子小眼儿,柳条眉,花白的胡须,笑起来一颤一颤的。
“邹御史,你笑什么呀?”韩爌不悦道。
邹元标抬手举起手中另一奏章,“诸位看看这个吧。”
说着把奏章往案上一放,戏谑道:“怪事年年有。呵呵,常闻广宁经抚不和,看来是误传那。”
叶向高,韩爌等人听着莫名其妙,拿起那封奏章,这么一看,当即愣住了。
王化贞和熊廷弼竟同时递辞呈,还同时向皇帝举荐了殷复声。
叶向高震惊之下,不禁捏须沉思。
……
次日,皇极门前“御门听政”。
这是自永乐以后,明代早朝奏事的习惯。不在皇极殿内,而是在皇极门外到午门之间的一座偏殿,名为“右顺门”的地方奏事早朝。
这里距离文武办公的六科廊很近,百官有事上殿奏事,无事回班办公。无需官员在外久立,这也是明代皇帝体恤下臣的一种表现。
天启小皇帝朱由校也早已收到广宁捷报,也看过王化贞和熊廷弼二人的辞呈。内心无比喜悦。
一喜我大明终于打胜一回。二喜,这胜仗与他知人善任绝对有关。殷复声可是他钦点的状元,也是他亲自委派去广宁的。
这下殷复声立此大功,皇帝觉得脸上倍儿有面子。
再看王化贞和熊廷弼儿二人又同时举荐殷复声,朱由校心说:日后谁再在朕耳朵边儿说什么经抚不和,朕非得治他个欺君罔上不可。
瞧这俩人,默契的厉害,连辞职举荐都在同一日,还举荐的同一人。
朱由校觉得,殷复声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的确可堪重用,没什么好争议的,唯有一条,他不知如何抉择,该是殷经略呢,还是殷巡抚?
朱由校当下没有决定,只待庭议之后,再做决定。
于是,早朝头一件,就是与诸臣商议此事。他本想,这也就是二选一的事情,没什么意外。可他还是想得太简单了点儿。
事情一说,当即,就有人跳出来反对。
首当其冲是吏部尚书赵南星。
其实,赵南星是工部右侍郎,这个吏部尚书还是暂代职务,是代替原尚书张问达临时做那么几天。
不过,即便如此,赵南星还是很负责,很当自己是干粮。
他上前奏道:“陛下,我朝开国以来总督、提督、巡抚,经略等重职,唯进士出身者可任。巡抚一职更需兼有其它朝廷要职者,方可任。然殷复声,仅以文解元之身,就任朝中重职,怕不合祖制。况且,他年纪尚轻,又不曾就任一官半职,只怕缺乏历练,难以胜任。望陛下三思。”
赵南星之后,跟着吏部的一帮喽啰也跳出来反对,大体意思和赵南星差不多。
小皇帝听了把脸一沉,什么年纪尚轻,明明和朕差不多大。
“缺乏历练?难道广宁一役不算历练吗?诸位爱卿不是常说,用人当重其能力,怎得如今到论起了出身?再说,有广宁巡抚和经略共同辞官让贤,想必,他二人也是见识了殷复声的才华,才做此抉择。”
礼部尚书孙慎行奏道:“陛下,广宁大捷,虽然振奋人心,却只是防守之战。臣以为不当有此重赏,更不能只赏一人。”
金之俊随之道:“臣以为孙尚书所言极是。臣听闻,广宁一役,熊经略制令有方,王巡抚任人唯贤,副将罗一贯巧设埋伏,此外还有黑云鹤诈降,刘渠祁秉忠等人奋力拼杀,才杀的敌军大败。陛下此时当论功行赏,犒赏全军,绝不能独赏一人,更不能就此准了经抚二位大人的辞官啊。”
“金之俊,朕并没有说只赏殷复声,其他人不赏。只是,王化贞与熊廷弼皆言,广宁大捷,全赖殷复声洞晓天机,当属头功。若是头功之人不加封赏,岂不更难以服众吗?”
金之俊眼神犹疑,退了下去。
看皇帝对此事态度坚决,众臣默默不语,都等着看事态的发展,再伺机而动。
半晌无人说话,朱由校不耐烦了,直接点名叶向高,“阁老,殷复声该有何封赏,你意下如何?”
叶向高眼珠一转,奏道:“陛下,殷状元此次的确大功一件。然,有违祖制之事不可行。老臣听闻,广宁一役,建虏元气大伤。代善战死,阿敏,李永芳被俘,连奴酋和皇台吉也身负重伤而逃。此时正是我军重整兵马,休养生息之良机。陛下不如借此机会,召殷状元回京。即便勿需考取进士,也当先于朝中暂任一职,加以历练之后,再赴边关重镇,担任重职。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叶向高一早意料到今日之局面。皇帝要赏,群臣不让。但是,皇帝这回是站在“理”字上的,群臣再是雄辩滔滔,也不可能阻止殷复声当官的节奏。
只是,在他得到圣宠之前,必须先试探他的政治倾向。
也就是看他能不能成为东林党一员。
召殷复声回京,就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
叶向高说罢,韩爌,邹元标等人立刻附和道:“臣等以为,叶阁老言之有理。”
这帮老头儿全都同意,商量好的吧!
朱由校年纪虽小,但早已了解这帮老头儿的做派。心想争执无益,反正他也正想再见到殷复声呢。
回来就回来吧。
随即拟旨,召殷复声回京受封。
时光静默而逝,离登月楼对联择婿,已过三年。三年来,繁事缠身,偶尔想起若兰,也不过一瞬间的事。
唉!
殷复声轻叹一声,感觉与若兰小姐的距离,恍如鸿沟。
无奈只能感慨古代的通讯实在令人捉急。
“吱呀”
但闻一声门响,将殷复声思绪引回,俞驿丞端药进来。关切道:“状元公今日感觉可好些了?”说着,已经将药碗递给殷复声。
“已经好多了。多谢驿丞。”殷复声接过药,一饮而尽,随后,抹抹嘴,问道:“驿丞,我有个事儿,想跟你打听。”
俞驿丞接过碗,笑道:“状元公有话尽管问。”
“我有个远房妹妹,三年前去辽东寻她的姑父。据说她姑父还是当时辽东武将。可辽东失陷,我这妹妹就下落不明了。不知俞驿丞可知当时退回广宁的将领中,都有什么人?呃,他们之中,何人带着侄女的?”
闻言,俞驿丞皱起了眉,“哎呀,我记得当年辽东失陷,好多难民避难到广宁城,兵荒马乱的,听说死了不少人。后来,败军之将,多数又已被治罪。最后留下的,那都是大福之人呐。至于,现在广宁附近的守将,我还真是不曾听说,有谁带着侄女儿打仗的。”
殷复声略显有些失望,更为若兰担心。
“呃不过,这种事,下官不大清楚。您要真找人呐,最好还是去问问巡抚王大人的好。”
找王化贞帮忙?
殷复声摇摇头。
这只是一件私事,若找王化贞,他定是召集所有官员,大张旗鼓地找人,最后,搞的满城风雨。
“小事一桩,何须劳烦巡抚大人。多谢俞驿丞提醒。这人啊,我还是自己找吧。”
……
不日,广宁捷报连同王化贞和熊廷弼的奏章,很快被送入京师。
内阁这帮六七十岁的老头儿,一见捷报,高兴的不得了。尤其是叶向高,乐得合不拢嘴。
那能不高兴吗?广宁实际掌兵的,那是他的学生王化贞。广宁告捷,怎么说,王化贞也当是头功一件。
然而,当他看到王化贞那张辞呈,外加推荐殷复声的奏章,立刻收起了笑容,一拍桌子,怒斥道:“真是个糊涂蛋!”
其他老头儿正高兴呢,忽闻叶向高这一嗓子,纷纷围了过来。
“首辅,发生了何事?”文渊阁大学士韩爌问道。
“你们自己看!”
韩爌疑惑地举起奏章,众老头儿聚首而观,随后,不禁皱眉摇头。
“广宁大捷,乃是奇功一件。这个王化贞好端端的让的什么贤?”
“就是啊。再说,无论如何,肖干实在不该推举那个狂儿巡抚广宁啊。这不是胡闹嘛。”
“是啊,是啊……”
“呵呵呵……”
几个老头儿正愤慨之时,也不知谁在旁边儿发出一阵怪笑。众人回头一看,正是都察院左督御史邹元标。
邹元标也有七十多岁,小鼻子小眼儿,柳条眉,花白的胡须,笑起来一颤一颤的。
“邹御史,你笑什么呀?”韩爌不悦道。
邹元标抬手举起手中另一奏章,“诸位看看这个吧。”
说着把奏章往案上一放,戏谑道:“怪事年年有。呵呵,常闻广宁经抚不和,看来是误传那。”
叶向高,韩爌等人听着莫名其妙,拿起那封奏章,这么一看,当即愣住了。
王化贞和熊廷弼竟同时递辞呈,还同时向皇帝举荐了殷复声。
叶向高震惊之下,不禁捏须沉思。
……
次日,皇极门前“御门听政”。
这是自永乐以后,明代早朝奏事的习惯。不在皇极殿内,而是在皇极门外到午门之间的一座偏殿,名为“右顺门”的地方奏事早朝。
这里距离文武办公的六科廊很近,百官有事上殿奏事,无事回班办公。无需官员在外久立,这也是明代皇帝体恤下臣的一种表现。
天启小皇帝朱由校也早已收到广宁捷报,也看过王化贞和熊廷弼二人的辞呈。内心无比喜悦。
一喜我大明终于打胜一回。二喜,这胜仗与他知人善任绝对有关。殷复声可是他钦点的状元,也是他亲自委派去广宁的。
这下殷复声立此大功,皇帝觉得脸上倍儿有面子。
再看王化贞和熊廷弼儿二人又同时举荐殷复声,朱由校心说:日后谁再在朕耳朵边儿说什么经抚不和,朕非得治他个欺君罔上不可。
瞧这俩人,默契的厉害,连辞职举荐都在同一日,还举荐的同一人。
朱由校觉得,殷复声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的确可堪重用,没什么好争议的,唯有一条,他不知如何抉择,该是殷经略呢,还是殷巡抚?
朱由校当下没有决定,只待庭议之后,再做决定。
于是,早朝头一件,就是与诸臣商议此事。他本想,这也就是二选一的事情,没什么意外。可他还是想得太简单了点儿。
事情一说,当即,就有人跳出来反对。
首当其冲是吏部尚书赵南星。
其实,赵南星是工部右侍郎,这个吏部尚书还是暂代职务,是代替原尚书张问达临时做那么几天。
不过,即便如此,赵南星还是很负责,很当自己是干粮。
他上前奏道:“陛下,我朝开国以来总督、提督、巡抚,经略等重职,唯进士出身者可任。巡抚一职更需兼有其它朝廷要职者,方可任。然殷复声,仅以文解元之身,就任朝中重职,怕不合祖制。况且,他年纪尚轻,又不曾就任一官半职,只怕缺乏历练,难以胜任。望陛下三思。”
赵南星之后,跟着吏部的一帮喽啰也跳出来反对,大体意思和赵南星差不多。
小皇帝听了把脸一沉,什么年纪尚轻,明明和朕差不多大。
“缺乏历练?难道广宁一役不算历练吗?诸位爱卿不是常说,用人当重其能力,怎得如今到论起了出身?再说,有广宁巡抚和经略共同辞官让贤,想必,他二人也是见识了殷复声的才华,才做此抉择。”
礼部尚书孙慎行奏道:“陛下,广宁大捷,虽然振奋人心,却只是防守之战。臣以为不当有此重赏,更不能只赏一人。”
金之俊随之道:“臣以为孙尚书所言极是。臣听闻,广宁一役,熊经略制令有方,王巡抚任人唯贤,副将罗一贯巧设埋伏,此外还有黑云鹤诈降,刘渠祁秉忠等人奋力拼杀,才杀的敌军大败。陛下此时当论功行赏,犒赏全军,绝不能独赏一人,更不能就此准了经抚二位大人的辞官啊。”
“金之俊,朕并没有说只赏殷复声,其他人不赏。只是,王化贞与熊廷弼皆言,广宁大捷,全赖殷复声洞晓天机,当属头功。若是头功之人不加封赏,岂不更难以服众吗?”
金之俊眼神犹疑,退了下去。
看皇帝对此事态度坚决,众臣默默不语,都等着看事态的发展,再伺机而动。
半晌无人说话,朱由校不耐烦了,直接点名叶向高,“阁老,殷复声该有何封赏,你意下如何?”
叶向高眼珠一转,奏道:“陛下,殷状元此次的确大功一件。然,有违祖制之事不可行。老臣听闻,广宁一役,建虏元气大伤。代善战死,阿敏,李永芳被俘,连奴酋和皇台吉也身负重伤而逃。此时正是我军重整兵马,休养生息之良机。陛下不如借此机会,召殷状元回京。即便勿需考取进士,也当先于朝中暂任一职,加以历练之后,再赴边关重镇,担任重职。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叶向高一早意料到今日之局面。皇帝要赏,群臣不让。但是,皇帝这回是站在“理”字上的,群臣再是雄辩滔滔,也不可能阻止殷复声当官的节奏。
只是,在他得到圣宠之前,必须先试探他的政治倾向。
也就是看他能不能成为东林党一员。
召殷复声回京,就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
叶向高说罢,韩爌,邹元标等人立刻附和道:“臣等以为,叶阁老言之有理。”
这帮老头儿全都同意,商量好的吧!
朱由校年纪虽小,但早已了解这帮老头儿的做派。心想争执无益,反正他也正想再见到殷复声呢。
回来就回来吧。
随即拟旨,召殷复声回京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