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章 王济归来 荣晦伏法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所亲安在?舍我远迈。弃此荪芷,袭彼萧艾。虽曰幽深,岂无颠沛。言念君子,不遐有害。”
天香楼,宾客满盈,酒香正浓时,丝竹管乐之声不绝于耳。一扇巨大的仕女屏风隔挡了外面的莺歌燕舞,袅袅弹唱。
“孔北海尝言: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一只修长如玉的手端起了桌上一只盛满琥珀佳酿的酒杯,与坐在对面的白衣人语笑一番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王澄笑了一笑,将手中的一卷绢帛从头到尾的看完之后,放下说道:“这便是你借给我的东风?”
红衣的少年郎君眨了眨眼,笑着回了一句:“难道这还不够?”
王澄摇了摇头:“这倒不是,我只是不解,陈郡谢氏一向门户隐然,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你谢明朗也是无拘无束任我逍遥的性子,如何今日还关心起朝政来?”
“门户隐然不代表永远不问世事,隐居世外。”少年一手撑着塌几,满目含笑的回答,“何况我谢容且也是随性而然,只要是感兴趣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做,也一定会做得完美,无懈可击。”
谢容且,字明朗。
陈郡谢氏虽非煊赫的世族,它的名字远非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权倾朝野,亦不如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这些世家几百年世代为官,这个自东汉而起的书香世家一直深居简出,默默无闻,然而王、卢、崔、郑这些世家豪门在婚姻嫁娶之时却能以嫁得谢家郎君或是娶得谢家女儿为幸。
传说谢家人皆骨秀清标,远见卓识。而这位名容且,字明朗的少年郎君更是谢家之中最为神秘而悠远的传奇所在,他的出身以及他的过往就如同他的这张谲艳容颜一般,让人永远也琢磨不透却愿意深陷其中。
王澄是三年之前认识的谢容且,那次还是在他叔父王导的宴会之上,满座宾客,唯有这位少年沉默寡言,并不引人注意,可却因为叔父的一句请求,他竟在宴会上跳起一曲鸲鹆舞,那一舞如同托烟寄水,卧雪眠风一般,张扬而不流于世俗,引得满座名士们的喝彩。
从此,他便认识了这个神秘却对色彩有着极度偏爱的少年,这少年不像其他世族子弟一样爱着玄裳或是白衣,却总是一身绯玉长袍飞扬,正如他眉宇间潇洒不羁跋扈飞扬的神采一般。
王澄笑了一笑,转而又问:“那你又是如何得知,我需要借这东风?”
谢容且闻言沉默了半响,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却只说了一句:“如我猜得不错的话,平子,你与王武子交情不匪,卫家一案牵连之广,朝中亦有数位元老大臣义愤填膺,而作为王夫人嫡亲兄长的骁骑将军恐怕是最不能容忍其凶手逍遥法外,我说的对吗?”
……
自天香楼出来之后,王澄便立刻策马回到了尚书府,也便是他长兄王衍在京洛的府邸。
“郎君,你回来了!”
“郎君,你回来了!”
见他行色匆匆的走过,府中侍卫与美婢们皆向他颔首施礼,又有些奇怪的相问:“郎君这是怎么了?怎地这般匆忙?我可从来没有见过郎君这般神情惶急的样子!”
“是啊,郎君平时就算是遇到了再大的事情也不会自乱阵脚失了分寸的,今日这个样子着实有些让人担心。”
美婢们还在窃窃私语的议论着,书房里忽传一声:“白义何在?”
一侍卫闻声立刻应了一声,走进书房。
王澄将一个刚锁好的匣子推至他面前,低声命令道:“速速将这只匣子送至汜水关骁骑将军府,并亲手交到王将军的手中。”
侍卫愕然片刻后,连忙又应了一声是,速将匣子抱至怀中。
刚要走时,王澄又突地唤道:“等等,白义,此事不得让我长兄知道,切记!”
侍卫更加愕然不解,但见王澄神色严峻,亦不加多问,垂首道“是!”然后速行离去。
转眼至七月十五日,王济受诏从汜水关赶回京洛。
清晨,寅时之末,卯时之初,忽地一阵鼓声从殿门外响起,鼓声阵阵,犹如石破天惊,慷慨沉浑。
朝堂上百官罗列,本有些恹恹,却因这鼓声而尽皆精神一振。
皇上坐在龙椅上,突闻这鼓声,亦觉有趣,忙问殿下的人道:“朕又没有设宴?是何人有如此雅致在殿外击鼓?”
太监孙喜连忙跑到殿外去看了一眼,回来答道:“回皇上,是刘太簿刘繇在殿外击鼓!”
“他为何要击鼓啊?”皇上又问。
这时,太子舍人乐广从一班朝臣中挺身而出,举着奏折凛然道:“陛下,自古物不鸣则平,卫太保伐蜀有功,乃是社稷功臣,却因楚王玮矫诏杀害,卫家九口人无辜受戮,草草下葬,无谥号见赐,冤情不能得以昭彰,天理何在?”
乐彦辅话音一落,朝堂之上登时又肃然一静,大约谁也没有想到楚王玮被杀之后,竟还有人敢再提起卫太保一案。
皇上的脸色也是一沉,却是显得有些神情惶惶,不知所措,就在他左右望着朝中群臣时,太簿刘繇又从殿外走进,亦举奏折朗声愤慨道:“陛下,臣闻渔阳之鼓乃是鸣天下不平之事,今日臣便冒死一谏,望陛下诛灭国贼,以还忠臣之血,平天下之怨!”
皇上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问竟会引来群情激愤,顿时有些意兴阑珊,又不敢立刻作出任何决断,支支唔唔的愣了半响,才道:“爱卿莫急,待朕看了奏折之后,再说!”
听到这句话的乐彦辅与刘繇心中顿时一凉,他们也早该知道就是这样的结局,心中却又难免义愤难平,当今天子到底是个什么货色,这天下也没有谁不清楚,当年饥荒席卷中原,便是这位天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竟然看着满朝大臣,十分天真的问了一句:“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百姓们没有大米充饥,为什么不吃肉呢?这种话恐怕也只有傻子才问得出来吧?可是武帝却还是力排众议,将储君之位传给了这个白痴。
若非因为这个白痴,贾氏一族也不可能权倾朝野,若非因为这个白痴,卫太保也不会死。
而这个白痴现在又说,待看过奏折之后才作决定,谁不知道那奏折传上去后,最后还不是到了贾氏那个丑妇的手中。
“陛下,太保名谥未显,每怪一国蔑然无言,春秋之失,其咎何在?”刘繇终于忍不住,气愤的将卫夫人之词说了出来!
这时,一直站在玉阶下的鲁国公站了出来,喝道:“放肆,刘太簿御前击鼓,本是大逆不道,现在又口出狂言,是在效仿祢衡骂曹,讥刺陛下是昏君吗?”
“你——”
刘繇气得无言,鲁国公贾谧又面向龙椅上的天子道:“陛下,卫太保一案乃是楚王任性自专,以矫诏将卫家九口人杀害,如今楚王已经伏法,朝廷不惜诛杀皇孙为卫家偿命,难道这样还不够为卫家平冤吗?”
乐彦辅听罢,更是悲愤难平,立声反驳道:“荣晦不伏法,何来洗冤之说,想那荣晦不过是太保府中的一个小吏,因偷窃被逐,对卫太保怀有私怨,楚王玮带命夜造太尉府,他竟借此机会,将卫家几个年幼的子孙名字一一道出,全部杀害,后又私调出御林军追出皇城,想要杀掉卫氏的两个遗孤,斩草除根,如此歹毒的小人,还有何颜面俱朝服于朝堂之上?”
“陛下,卫太保尸骨未寒,而作为残杀卫太保一家的荣晦还能荣宠加身,立于朝堂,此为天下之不公也,天理难容,还望陛下明断!”
白痴的皇上被几个朝臣咄咄相逼,早已没了主意,正左右为难之时,这时,朝堂之外又传来一声:“骁骑将军到——”
随着这一声通传,王济风尘仆仆的走进朝堂,仍是白袍戎装,英气飞扬。
武帝在世时,曾赐予王济一把宝剑,因此王济能佩剑上殿,不向天子下跪。
皇上见了附马王武子,像是见了救星一般,连忙又问:“骁骑将军难道也为了卫太保一案而来的吗?”
王济连忙单膝半跪于地,说道:“陛下,臣不敢,陛下亦知臣舍妹嫁入卫家,倘若臣为卫家求情,未免有朋党之嫌,不过,臣却是带了一本罪证而来!”
“罪证?”皇上更是懵懂不解。
这时,王济将一本奏折举过头顶,正声道:“是,陛下,臣亦有本启奏!”
太监孙喜将奏折送至皇上手中后,王济才接着说道:“荣晦曾为了追杀卫氏两位遗孤,私调御林军进我汜水关,乱杀我汜水关的军民,彼时因臣在汜水关,不便将此事上奏,可如今荣晦私藏兵器,且贪受贿赂,乱杀良民,私占良田以谋私利,臣以为光凭这几条罪状,荣晦便已罪不容诛!”
王济话说到这里,鲁国公贾谧的脸色已是大变,却在这时,王济冷眼看着他又补充了一句:“陛下,荣晦不过小人出身,就算怀有私怨,又怎会有如此胆色瞒天过海,私调御林军出京城,臣以为,荣晦背后定还有他人指使,不如将他交付廷尉,严加审讯!”
“至于荣晦本人,当夷三族以平国愤!”
“所亲安在?舍我远迈。弃此荪芷,袭彼萧艾。虽曰幽深,岂无颠沛。言念君子,不遐有害。”
天香楼,宾客满盈,酒香正浓时,丝竹管乐之声不绝于耳。一扇巨大的仕女屏风隔挡了外面的莺歌燕舞,袅袅弹唱。
“孔北海尝言: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一只修长如玉的手端起了桌上一只盛满琥珀佳酿的酒杯,与坐在对面的白衣人语笑一番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王澄笑了一笑,将手中的一卷绢帛从头到尾的看完之后,放下说道:“这便是你借给我的东风?”
红衣的少年郎君眨了眨眼,笑着回了一句:“难道这还不够?”
王澄摇了摇头:“这倒不是,我只是不解,陈郡谢氏一向门户隐然,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你谢明朗也是无拘无束任我逍遥的性子,如何今日还关心起朝政来?”
“门户隐然不代表永远不问世事,隐居世外。”少年一手撑着塌几,满目含笑的回答,“何况我谢容且也是随性而然,只要是感兴趣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做,也一定会做得完美,无懈可击。”
谢容且,字明朗。
陈郡谢氏虽非煊赫的世族,它的名字远非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权倾朝野,亦不如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这些世家几百年世代为官,这个自东汉而起的书香世家一直深居简出,默默无闻,然而王、卢、崔、郑这些世家豪门在婚姻嫁娶之时却能以嫁得谢家郎君或是娶得谢家女儿为幸。
传说谢家人皆骨秀清标,远见卓识。而这位名容且,字明朗的少年郎君更是谢家之中最为神秘而悠远的传奇所在,他的出身以及他的过往就如同他的这张谲艳容颜一般,让人永远也琢磨不透却愿意深陷其中。
王澄是三年之前认识的谢容且,那次还是在他叔父王导的宴会之上,满座宾客,唯有这位少年沉默寡言,并不引人注意,可却因为叔父的一句请求,他竟在宴会上跳起一曲鸲鹆舞,那一舞如同托烟寄水,卧雪眠风一般,张扬而不流于世俗,引得满座名士们的喝彩。
从此,他便认识了这个神秘却对色彩有着极度偏爱的少年,这少年不像其他世族子弟一样爱着玄裳或是白衣,却总是一身绯玉长袍飞扬,正如他眉宇间潇洒不羁跋扈飞扬的神采一般。
王澄笑了一笑,转而又问:“那你又是如何得知,我需要借这东风?”
谢容且闻言沉默了半响,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却只说了一句:“如我猜得不错的话,平子,你与王武子交情不匪,卫家一案牵连之广,朝中亦有数位元老大臣义愤填膺,而作为王夫人嫡亲兄长的骁骑将军恐怕是最不能容忍其凶手逍遥法外,我说的对吗?”
……
自天香楼出来之后,王澄便立刻策马回到了尚书府,也便是他长兄王衍在京洛的府邸。
“郎君,你回来了!”
“郎君,你回来了!”
见他行色匆匆的走过,府中侍卫与美婢们皆向他颔首施礼,又有些奇怪的相问:“郎君这是怎么了?怎地这般匆忙?我可从来没有见过郎君这般神情惶急的样子!”
“是啊,郎君平时就算是遇到了再大的事情也不会自乱阵脚失了分寸的,今日这个样子着实有些让人担心。”
美婢们还在窃窃私语的议论着,书房里忽传一声:“白义何在?”
一侍卫闻声立刻应了一声,走进书房。
王澄将一个刚锁好的匣子推至他面前,低声命令道:“速速将这只匣子送至汜水关骁骑将军府,并亲手交到王将军的手中。”
侍卫愕然片刻后,连忙又应了一声是,速将匣子抱至怀中。
刚要走时,王澄又突地唤道:“等等,白义,此事不得让我长兄知道,切记!”
侍卫更加愕然不解,但见王澄神色严峻,亦不加多问,垂首道“是!”然后速行离去。
转眼至七月十五日,王济受诏从汜水关赶回京洛。
清晨,寅时之末,卯时之初,忽地一阵鼓声从殿门外响起,鼓声阵阵,犹如石破天惊,慷慨沉浑。
朝堂上百官罗列,本有些恹恹,却因这鼓声而尽皆精神一振。
皇上坐在龙椅上,突闻这鼓声,亦觉有趣,忙问殿下的人道:“朕又没有设宴?是何人有如此雅致在殿外击鼓?”
太监孙喜连忙跑到殿外去看了一眼,回来答道:“回皇上,是刘太簿刘繇在殿外击鼓!”
“他为何要击鼓啊?”皇上又问。
这时,太子舍人乐广从一班朝臣中挺身而出,举着奏折凛然道:“陛下,自古物不鸣则平,卫太保伐蜀有功,乃是社稷功臣,却因楚王玮矫诏杀害,卫家九口人无辜受戮,草草下葬,无谥号见赐,冤情不能得以昭彰,天理何在?”
乐彦辅话音一落,朝堂之上登时又肃然一静,大约谁也没有想到楚王玮被杀之后,竟还有人敢再提起卫太保一案。
皇上的脸色也是一沉,却是显得有些神情惶惶,不知所措,就在他左右望着朝中群臣时,太簿刘繇又从殿外走进,亦举奏折朗声愤慨道:“陛下,臣闻渔阳之鼓乃是鸣天下不平之事,今日臣便冒死一谏,望陛下诛灭国贼,以还忠臣之血,平天下之怨!”
皇上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问竟会引来群情激愤,顿时有些意兴阑珊,又不敢立刻作出任何决断,支支唔唔的愣了半响,才道:“爱卿莫急,待朕看了奏折之后,再说!”
听到这句话的乐彦辅与刘繇心中顿时一凉,他们也早该知道就是这样的结局,心中却又难免义愤难平,当今天子到底是个什么货色,这天下也没有谁不清楚,当年饥荒席卷中原,便是这位天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竟然看着满朝大臣,十分天真的问了一句:“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百姓们没有大米充饥,为什么不吃肉呢?这种话恐怕也只有傻子才问得出来吧?可是武帝却还是力排众议,将储君之位传给了这个白痴。
若非因为这个白痴,贾氏一族也不可能权倾朝野,若非因为这个白痴,卫太保也不会死。
而这个白痴现在又说,待看过奏折之后才作决定,谁不知道那奏折传上去后,最后还不是到了贾氏那个丑妇的手中。
“陛下,太保名谥未显,每怪一国蔑然无言,春秋之失,其咎何在?”刘繇终于忍不住,气愤的将卫夫人之词说了出来!
这时,一直站在玉阶下的鲁国公站了出来,喝道:“放肆,刘太簿御前击鼓,本是大逆不道,现在又口出狂言,是在效仿祢衡骂曹,讥刺陛下是昏君吗?”
“你——”
刘繇气得无言,鲁国公贾谧又面向龙椅上的天子道:“陛下,卫太保一案乃是楚王任性自专,以矫诏将卫家九口人杀害,如今楚王已经伏法,朝廷不惜诛杀皇孙为卫家偿命,难道这样还不够为卫家平冤吗?”
乐彦辅听罢,更是悲愤难平,立声反驳道:“荣晦不伏法,何来洗冤之说,想那荣晦不过是太保府中的一个小吏,因偷窃被逐,对卫太保怀有私怨,楚王玮带命夜造太尉府,他竟借此机会,将卫家几个年幼的子孙名字一一道出,全部杀害,后又私调出御林军追出皇城,想要杀掉卫氏的两个遗孤,斩草除根,如此歹毒的小人,还有何颜面俱朝服于朝堂之上?”
“陛下,卫太保尸骨未寒,而作为残杀卫太保一家的荣晦还能荣宠加身,立于朝堂,此为天下之不公也,天理难容,还望陛下明断!”
白痴的皇上被几个朝臣咄咄相逼,早已没了主意,正左右为难之时,这时,朝堂之外又传来一声:“骁骑将军到——”
随着这一声通传,王济风尘仆仆的走进朝堂,仍是白袍戎装,英气飞扬。
武帝在世时,曾赐予王济一把宝剑,因此王济能佩剑上殿,不向天子下跪。
皇上见了附马王武子,像是见了救星一般,连忙又问:“骁骑将军难道也为了卫太保一案而来的吗?”
王济连忙单膝半跪于地,说道:“陛下,臣不敢,陛下亦知臣舍妹嫁入卫家,倘若臣为卫家求情,未免有朋党之嫌,不过,臣却是带了一本罪证而来!”
“罪证?”皇上更是懵懂不解。
这时,王济将一本奏折举过头顶,正声道:“是,陛下,臣亦有本启奏!”
太监孙喜将奏折送至皇上手中后,王济才接着说道:“荣晦曾为了追杀卫氏两位遗孤,私调御林军进我汜水关,乱杀我汜水关的军民,彼时因臣在汜水关,不便将此事上奏,可如今荣晦私藏兵器,且贪受贿赂,乱杀良民,私占良田以谋私利,臣以为光凭这几条罪状,荣晦便已罪不容诛!”
王济话说到这里,鲁国公贾谧的脸色已是大变,却在这时,王济冷眼看着他又补充了一句:“陛下,荣晦不过小人出身,就算怀有私怨,又怎会有如此胆色瞒天过海,私调御林军出京城,臣以为,荣晦背后定还有他人指使,不如将他交付廷尉,严加审讯!”
“至于荣晦本人,当夷三族以平国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