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日常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日又一日,日子在不断过去,在李应元还没意识到之前,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就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很多事情,使得李应元从里到外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以李应元的想法而言,在这县衙做事,并不是什么悠闲的差事。英吉利人的军队光是陆军就有两千多人,这还不包括海军和战舰水手,而真正的医生只有包括谢普德大夫的三名医生,使得这三个人每天都忙碌不已。
那些做质子的学徒们,说是过来帮忙,实际上什么都不懂,通常还是帮倒忙的时候居多。
李应元医术不高,但好歹是正经跟觉元学过医术的,以谢普德大夫的话来说是经历过系统的医学教育,很快就成为谢普德大夫手下第一干将,每天都忙得脚不着地。
平时稍微有点时间,李应元还要找谢普德大夫或其他懂字的伤兵等,学一下英语。本来以大明人的高傲,是以学他国语言为贱业的,但是见过谢普德大夫的医术后,李应元却对泰西地方的医术产生极大兴趣,特别想看懂谢普德手上的那几本厚厚的医疗类书籍。
不说别的,那两张彩绘的人体解剖图和血管流动图能看懂,把上面那些英文单词跟大明这边的脏器名称等对应下来,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李应元现在的医术了。
另外,根据谢普德大夫的描述,李应元才知道英吉利大夫不是不用草药,而是跟大明的大夫们用的方式不一样。
大明的大夫们喜欢讲草药放在一起熬汤喝,而英吉利大夫们却崇尚冷萃取,认为必须在常温提取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即提取草药中的植物碱什么的。
李应元不是很清楚植物碱是什么,但估计大概也是某种草药精华,总之是很高大上的一种。李应元对这些倒是非常入迷的,可惜他才刚刚开始学习英语,想自己看懂医书是几乎不可能的。谢普德大夫倒是非常鼓励李应元学习英语和英吉利医术。
只是,谢普德大夫自己却对大明医术兴致缺缺,对针灸和中药处方等丝毫没有学习的意愿。
李应元向谢普德大夫指出,自己用中药药方治疗过谢普德大夫自己都感到束手无策的血蛭之伤,还有好几张有用的土方,谢普德却认为那只是碰巧遇到而已,不具备普遍性,固执得不像话。
平常的时候,谢普德大夫时非常虚心好学的,有一种李应元非常尊敬的学者气质,但偏偏在这一问题上偏执得厉害。
明明看到中药处方有实际效果,大明中医推崇的经络学说和针灸,也有其独到之处,这位谢普德大夫却顽固地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自然,中医的君臣辅佐和五行理论等对谢普德也都是邪术,是不科学的巫术,没有研究的价值。既然谢普德不愿意花费时间学习,李应元也只好放弃劝说。
李应元倒是很想用实际案例治好几个谢普德治不了的病人,让谢普德明白大明医学的优越之处,偏偏谢普德的医术其实远胜李应元,这种机会几乎就碰不到。
考虑到医疗部门人手不足,安德鲁少校特别命令定海岛上的各家医馆都派出郎中或学徒,帮助医疗部门的工作,给谢普德大夫打下手。在安德鲁少校的淫威下,这些医馆只得屈服。
谢普德大笔一挥,便让李应元负责对这些人的管理。李应元本身是并不愿意做这种工作的,但此时形势比人强,也知道不是自己能推辞的事情。
这些被强迫招募的医馆人员当中,很有不少是原本在定海就有很大名声的名医们,随便拿出一个就能把海大贵甩出几条街去。现在却归海大贵名不见经传的徒弟管理,也不知其心理阴影有多大。
陈长生私底下跟李应元说,因为刚来的时候这些大夫都躲起来,不愿意给元老会海盗们治病,所以安德鲁少校要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羞辱他们。
隔壁二人组中的郑三官却说,不管哪行哪业,新人到新东家手下工作,本来就该从最低的级别慢慢做起,倒是李应元算是被火箭提拔的,或许有千金市马骨的意思。
这两个人的话都有一定的道理,李应元这样认为。于是,他突然发现自己成为在英吉利人手下工作的大明人中的实权人物,陈捕头几次见到他,也是极力巴结。
有一天,李应元回思一下,突然发现岛上为英吉利人工作的大明人士已经很不少了,至少有两三百人。
像郑三官和刘香这样,从南洋开始就给英吉利人做事,此时又跟着英吉利海军北上的大明人士至少有二三十人,普遍对英吉利人观感良好,而且大多精通多门泰西语言,非常受英吉利人的器重和信任。
这些人要么给英吉利人做通译,要么在一些关键部门做实际工作,平时也帮着英吉利人管理新投靠的各色大名人等,算是实权人士。
这些人被称为海归派,其中有不少位高权重,跟英吉利人的军官和士兵们关系不错的。
此外,像陈捕头那样原来为官府效力,县衙被海盗们占领后改为向海盗投效的捕快衙役也挺不少,平时为海盗们治理街面,保持市面平安。自然地,这些人就被称作衙门派。
不过,据李应元观察,海盗对这些人并不怎么信任,比如陈捕头就还不如自己儿子陈长生受到待见。
在定海,看到海盗势大,就投过来希望在海盗这边分一杯羹的,也大有人在。这些人成分复杂,包括一些帮派成员、有海盗经验的各色水手等,只要英吉利人给点甜头,就什么都愿意干。
不过,英吉利人对这些人既不重用,也不驱赶,偶尔会给些甜头,但平时又想办法加以约束。私底下,有人称呼这些人光棍派,倒也贴切。
相对而言,陈长生就算是质子派了。英吉利人在定海站住脚后,特别从衙门官吏那些人的孩子中选拔数十名识字懂事,年龄又不大的,要求跟着英吉利人做事和学习,美其名曰培养。
很多人本来以为这些人撑死就是人质,英吉利人用来掌控衙门派的手段,但是李应元却觉得谢普德大夫这一系的人对这些小孩抱着某种特殊的期待,远比对成年人上心。这倒让他有了一些很不好的猜想。
至于李应元,则应该属于雇佣派了。英吉利人在民间雇佣大量专业技术人员(谢普德语),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各色匠人,其中郎中、账房掌柜、铁匠、木匠、船匠和其他拥有一技之长的工匠,平时帮着英吉利人做事,每月那些工钱,算是比较纯粹的雇佣关系。
英吉利人给出的工钱倒不错,这些人倒是都尽心尽力地工作。当然,在英吉利人强大武力的震慑下,就算工钱给得不多,也没有谁不开眼,明白地说不愿意给英吉利人做事的。
最早有英吉利士兵被血蛭咬伤,结果郎中们一个个躲起来,不愿意效力,倒像是绝响了。到了此时,也没有特别抵触说不愿意给外来的英吉利人打工的。
本来,李应元最多算是一个普通的郎中学徒,但是有帮助谢普德大夫治疗十几名士兵的功绩,又获得谢普德大夫青睐,协助管理郎中和学徒们,一下子就成为实权人物。
在整个雇佣派,甚至整个依附英吉利人的人群中都算是顶尖的人物,就是权势最大的海归派也对他多加笼络,努力搞好关系。
每天工作和学习,跟各色人等打交道,在这忙乱的日子里,李应元却觉得自己有些沉迷,沉迷于这种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的感觉,沉迷于一种不同于原先道观的热闹感觉,沉迷于英吉利人带来的全新文明所给予的新鲜感。
有时候他回想起自己原先在道观的生活,就觉得那种生活遥远到近乎虚幻;想到自己的任务,更是感觉到不真实,甚至怀疑那是不是自己的一场梦,自己不过是个被道士们设计逐出的普通道童,走投无路之下跟着海大贵到定海求生活而已。
然而这种迷醉终归是虚构的,觉醒的时候终于还是到来,而且一到来就将李应元置于异常猛烈的暴风雨之中。
一日又一日,日子在不断过去,在李应元还没意识到之前,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就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很多事情,使得李应元从里到外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以李应元的想法而言,在这县衙做事,并不是什么悠闲的差事。英吉利人的军队光是陆军就有两千多人,这还不包括海军和战舰水手,而真正的医生只有包括谢普德大夫的三名医生,使得这三个人每天都忙碌不已。
那些做质子的学徒们,说是过来帮忙,实际上什么都不懂,通常还是帮倒忙的时候居多。
李应元医术不高,但好歹是正经跟觉元学过医术的,以谢普德大夫的话来说是经历过系统的医学教育,很快就成为谢普德大夫手下第一干将,每天都忙得脚不着地。
平时稍微有点时间,李应元还要找谢普德大夫或其他懂字的伤兵等,学一下英语。本来以大明人的高傲,是以学他国语言为贱业的,但是见过谢普德大夫的医术后,李应元却对泰西地方的医术产生极大兴趣,特别想看懂谢普德手上的那几本厚厚的医疗类书籍。
不说别的,那两张彩绘的人体解剖图和血管流动图能看懂,把上面那些英文单词跟大明这边的脏器名称等对应下来,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李应元现在的医术了。
另外,根据谢普德大夫的描述,李应元才知道英吉利大夫不是不用草药,而是跟大明的大夫们用的方式不一样。
大明的大夫们喜欢讲草药放在一起熬汤喝,而英吉利大夫们却崇尚冷萃取,认为必须在常温提取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即提取草药中的植物碱什么的。
李应元不是很清楚植物碱是什么,但估计大概也是某种草药精华,总之是很高大上的一种。李应元对这些倒是非常入迷的,可惜他才刚刚开始学习英语,想自己看懂医书是几乎不可能的。谢普德大夫倒是非常鼓励李应元学习英语和英吉利医术。
只是,谢普德大夫自己却对大明医术兴致缺缺,对针灸和中药处方等丝毫没有学习的意愿。
李应元向谢普德大夫指出,自己用中药药方治疗过谢普德大夫自己都感到束手无策的血蛭之伤,还有好几张有用的土方,谢普德却认为那只是碰巧遇到而已,不具备普遍性,固执得不像话。
平常的时候,谢普德大夫时非常虚心好学的,有一种李应元非常尊敬的学者气质,但偏偏在这一问题上偏执得厉害。
明明看到中药处方有实际效果,大明中医推崇的经络学说和针灸,也有其独到之处,这位谢普德大夫却顽固地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自然,中医的君臣辅佐和五行理论等对谢普德也都是邪术,是不科学的巫术,没有研究的价值。既然谢普德不愿意花费时间学习,李应元也只好放弃劝说。
李应元倒是很想用实际案例治好几个谢普德治不了的病人,让谢普德明白大明医学的优越之处,偏偏谢普德的医术其实远胜李应元,这种机会几乎就碰不到。
考虑到医疗部门人手不足,安德鲁少校特别命令定海岛上的各家医馆都派出郎中或学徒,帮助医疗部门的工作,给谢普德大夫打下手。在安德鲁少校的淫威下,这些医馆只得屈服。
谢普德大笔一挥,便让李应元负责对这些人的管理。李应元本身是并不愿意做这种工作的,但此时形势比人强,也知道不是自己能推辞的事情。
这些被强迫招募的医馆人员当中,很有不少是原本在定海就有很大名声的名医们,随便拿出一个就能把海大贵甩出几条街去。现在却归海大贵名不见经传的徒弟管理,也不知其心理阴影有多大。
陈长生私底下跟李应元说,因为刚来的时候这些大夫都躲起来,不愿意给元老会海盗们治病,所以安德鲁少校要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羞辱他们。
隔壁二人组中的郑三官却说,不管哪行哪业,新人到新东家手下工作,本来就该从最低的级别慢慢做起,倒是李应元算是被火箭提拔的,或许有千金市马骨的意思。
这两个人的话都有一定的道理,李应元这样认为。于是,他突然发现自己成为在英吉利人手下工作的大明人中的实权人物,陈捕头几次见到他,也是极力巴结。
有一天,李应元回思一下,突然发现岛上为英吉利人工作的大明人士已经很不少了,至少有两三百人。
像郑三官和刘香这样,从南洋开始就给英吉利人做事,此时又跟着英吉利海军北上的大明人士至少有二三十人,普遍对英吉利人观感良好,而且大多精通多门泰西语言,非常受英吉利人的器重和信任。
这些人要么给英吉利人做通译,要么在一些关键部门做实际工作,平时也帮着英吉利人管理新投靠的各色大名人等,算是实权人士。
这些人被称为海归派,其中有不少位高权重,跟英吉利人的军官和士兵们关系不错的。
此外,像陈捕头那样原来为官府效力,县衙被海盗们占领后改为向海盗投效的捕快衙役也挺不少,平时为海盗们治理街面,保持市面平安。自然地,这些人就被称作衙门派。
不过,据李应元观察,海盗对这些人并不怎么信任,比如陈捕头就还不如自己儿子陈长生受到待见。
在定海,看到海盗势大,就投过来希望在海盗这边分一杯羹的,也大有人在。这些人成分复杂,包括一些帮派成员、有海盗经验的各色水手等,只要英吉利人给点甜头,就什么都愿意干。
不过,英吉利人对这些人既不重用,也不驱赶,偶尔会给些甜头,但平时又想办法加以约束。私底下,有人称呼这些人光棍派,倒也贴切。
相对而言,陈长生就算是质子派了。英吉利人在定海站住脚后,特别从衙门官吏那些人的孩子中选拔数十名识字懂事,年龄又不大的,要求跟着英吉利人做事和学习,美其名曰培养。
很多人本来以为这些人撑死就是人质,英吉利人用来掌控衙门派的手段,但是李应元却觉得谢普德大夫这一系的人对这些小孩抱着某种特殊的期待,远比对成年人上心。这倒让他有了一些很不好的猜想。
至于李应元,则应该属于雇佣派了。英吉利人在民间雇佣大量专业技术人员(谢普德语),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各色匠人,其中郎中、账房掌柜、铁匠、木匠、船匠和其他拥有一技之长的工匠,平时帮着英吉利人做事,每月那些工钱,算是比较纯粹的雇佣关系。
英吉利人给出的工钱倒不错,这些人倒是都尽心尽力地工作。当然,在英吉利人强大武力的震慑下,就算工钱给得不多,也没有谁不开眼,明白地说不愿意给英吉利人做事的。
最早有英吉利士兵被血蛭咬伤,结果郎中们一个个躲起来,不愿意效力,倒像是绝响了。到了此时,也没有特别抵触说不愿意给外来的英吉利人打工的。
本来,李应元最多算是一个普通的郎中学徒,但是有帮助谢普德大夫治疗十几名士兵的功绩,又获得谢普德大夫青睐,协助管理郎中和学徒们,一下子就成为实权人物。
在整个雇佣派,甚至整个依附英吉利人的人群中都算是顶尖的人物,就是权势最大的海归派也对他多加笼络,努力搞好关系。
每天工作和学习,跟各色人等打交道,在这忙乱的日子里,李应元却觉得自己有些沉迷,沉迷于这种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的感觉,沉迷于一种不同于原先道观的热闹感觉,沉迷于英吉利人带来的全新文明所给予的新鲜感。
有时候他回想起自己原先在道观的生活,就觉得那种生活遥远到近乎虚幻;想到自己的任务,更是感觉到不真实,甚至怀疑那是不是自己的一场梦,自己不过是个被道士们设计逐出的普通道童,走投无路之下跟着海大贵到定海求生活而已。
然而这种迷醉终归是虚构的,觉醒的时候终于还是到来,而且一到来就将李应元置于异常猛烈的暴风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