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谁说单身不快乐(1)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节单身的苦恼
很多单身女性的苦恼,往往并不是单身这事本身,而是单身需要面对的两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逼婚
有条新闻如是说,单身姑娘徐小妹哭诉自己“被催婚”,在网上晒了份保证书,白纸黑字曰:“本人定于26岁生日之前嫁出徐府,如届时未嫁,将自卷铺盖,露宿街头,特此为证!”而此事的导火索乃是老妈给她安排了一场相亲,她爽约自己跑出去玩,老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为安抚老妈的情绪,姑娘就写下这份人神共震的保证书。
姑娘这种无厘头的做法真是世所罕见,但其中酸涩,离不开被逼婚的无奈。在浩浩荡荡的逼婚大军中,最凶悍的无疑是单身女性的家人,而给单身女性带来最大压力的“罪魁祸首”,也正是他们。
不少女性单身朋友最常说的就是,每天跟老妈通电话,不管聊什么,话题最后,老人家总能兜着“结婚”这事翻来覆去地绕,而最新流行的回应老妈的句型已普遍采取了大数据进行对抗:“国内离婚率不断上升,2014年已经达到23.4%,北上广已经接近30%,你是希望我保持单身,还是希望我结了再离呢?”
而逢年过节,网上最流行的生意之一,众所周知,是租个男友或女友。对大龄单身女性而言,每年最担心的就是过年回家怎样面对亲友,经常从亲戚那边听到的叽叽喳喳都集中在“女人过了30岁就只能嫁离过婚的了”“再拖下去,给你介绍的人都没了”等让人感到无比烦躁的话。你如果没有结婚,就好像欠了亲戚一屁股债似的。然后,很多人就莫名其妙地,为了父母结婚,为了自己离婚。结果,嘿嘿,结婚后再离婚,就没人催了。
第二座大山:舆论
将超过一定年龄未嫁的女性归入“剩女”,打入另册,与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文化观依旧霸占思想上的主要地盘不无关系。而众人的潜意识里,也总要求人人都按照趋同的社会价值观来生活,谁如果不这么做,谁就违背了规律,人们就得评头论足这人有什么问题!
什么叫舆论的压力?就是你去翻朋友圈,到处都是晒幸福的晒娃的,你像屏蔽卖货的一样屏蔽掉她们?那你会发现,你只能跟比你小五岁、十岁,甚至更多的单身妹做朋友,当然你尽可跟男的做哥们儿,然后会发现,人家女友会仇视你。你去跟同龄人聚会,人家都一家,总不能为了你,老是搞不带家属的聚会吧!然后你发现,人家叫你的次数越来越少,因为人家也觉得不该刺激你。你去参加个婚礼,出了钱还受刺激,旁边年长的同事总是问:“啥时喝你的喜酒啊?红包都备好了。”你只能急中生智说“改天”,要不你会招来很多的说教,如果你还顽固不化,那么人家背后会谈论:“会不会这姑娘是拉拉啊?”如果你厚着脸皮说“我嫁不掉啊”,除了被评价为眼光太高外,还会有一群人让你去相亲,永无休止地进入恶性循环。
以上压力,很难影响到我行我素的黄色性格。在本书的中部,已经通过“写给不想单身的你”详细分析过,能够被以上这些压力干扰到的,多数都是红色性格或蓝色性格的女性。她们内心渴望婚姻,不愿以别人的眼光和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大事,而骨子里有自己的一些追求,希望能够坚守。
在这两个问题上,对比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你会发现,在西方,大龄单身女性既没有像国内这样被关注,也少有人背后说三道四,更没有“剩女”的提法和集体焦虑。这种与中国社会鲜明的对比,还是根源于不同社会文化背后的婚恋观:
1.没有按时结婚的观念,不必过符合大多数人价值观的生活
西方崇尚个人自由,人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和自由,结婚、受法律保护的同居、恋爱式同居,甚至在某些国家同性也可合法结婚。所以,当一个人年龄很大了,还单身着,周围人不会觉得有问题,更不会有为何还不结婚的猜测,甚至好些人到老,都没找到中意的,就选择独身,大家一样见多不怪。
2.在伴侣选择上,更重视性格、爱好、价值观,而非身高、相貌、年龄
老外征婚,多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年龄要求,上下浮动十岁皆可,对方是否有小孩也不重要。他们喜欢的女性是有内容的、知识面广的、有趣的、成熟的。而国内,江湖上流传着一种传说,中年成功男人的理想,就是先离婚,再找个和女儿年龄差不多的!西方男人对独立熟女的兴趣和喜好,远超过国内的男人。和国内带着孩子的单身女性相比,在国外,一个人带着孩子、坚强积极生活的女性,反而更受他们的尊重和爱慕。
3.老外崇尚独立,反对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
老外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从小到大被要求独立,而独立又包括经济独立、精神独立、思考独立、人格独立,人人以凡事靠自己为荣。而在国内,很多家庭从小给女孩潜移默化灌输的就是你要琴棋书画啊,你要知书达理啊,将来才可嫁个好老公啊。媒体自己一边号称要引导正确价值观,一边也不自知地沦为大众观点的附庸,为这股恶习推波助澜,趋之若鹜地讨论明星的婚姻是否惹人羡慕,并且总有办法在最后将核心标准落在看谁的老公更有钱。而国外教育则倡导独立,不愿让女人变成小鸟依人,他们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使命是清楚自己要什么,并靠自己努力去获得,绝不是把自己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另一半的身上。
第二节人一定要结婚吗
过去这些年,我所见的很多婚姻悲剧,与人们准备进入婚姻时,脑袋的糨糊状态不无关系,换句话说,很多人决定进入婚姻时,并不清楚自己为何选择婚姻,也不明白婚姻意味着什么。
在这些稀里糊涂的理由中,为了结婚而结婚,算得上是最正常的。更奇葩的要结婚的想法,譬如,恋爱了就必须结婚,这种想法,就像亲嘴了就一定会怀孕,纯洁得令人惊讶;还有的,是为了想要当新娘的感觉,结果,多数都只做了一天的公主梦就game over了,可怜小时候过家家没玩够;再有,害怕寂寞和孤单啊;不小心中招,必须奉子成婚啊;爹娘说不可以和那人在一起,为了表示抗争,必须得结啊……还有些理由,让人们掉入了自己挖的坑。比如:
·脱离苦海。为了脱离并不快乐的家庭或父母的管束,向往自己要的自由,结婚后,必定可让自己换种生活方式,展开崭新的生活。结果,新生活还不如旧生活舒心,所谓“刚出虎穴,又入狼窝”,为了跳出一个不快乐,慌忙不迭,饥不择食,让自己掉进一种更大的不快乐里。
·找安全感。安全感这东西,完全是自己给自己的,但世上不少人都觉得安全感要靠别人给。别人不保护,怎么安全啊?别人不在身边,怎么安心啊?别人不爱自己,怎么能有依赖啊?别人不和我结婚,怎么能踏实啊?结了婚,就套牢了,就是我的人了,这样就安全了。把自己的幸福完全建立在与别人的联结之上,最后联结断了,只能责怪是别人偷走了自己的幸福。
·摆脱单身。多数人还不敢相信晚婚或不婚可成为一种成熟的选择。眼角皱纹的催促、社会舆论的压力、对高龄产妇的恐惧等,都会让人们为了打破单身而结婚。人们嘴上虽说真正的爱与年龄无关,但一想到自己的年龄,好多人还是会恐慌,没心思找一个可以吃得好(生活匹配)、睡得好(性和谐)、聊得好(精神共鸣)的另一半,宁愿早搭巢穴。
类似这些五花八门的理由,说白了,都是属于对婚姻没想明白,看见人家入市,自己也稀里糊涂地跟进。
所幸,在一个逐渐开始多元化的时代,我们的选择也逐渐增多。今天,对婚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敬而远之。在发达国家,不少女性到了四十岁,依旧没有结婚的打算,她们生活舒适、职业体面、衣食无忧,意识到结婚生子和服侍男人将对这一切构成严重威胁,选择结婚,无异于选择某种形式的坐牢和牺牲。有不少女性很希望得到一位灵魂深处的伴侣,但假如没有这样一个人走进自己的生活,这些女性也并不打算退而求其次。
在我们爹娘的年代,只要彼此人品OK,即便婚姻不爽,大家也能互相忍耐,彼此搀扶过活;而现代人对婚姻质量的要求更高,不像上一代,不愿忍辱负重凑合的人越来越多。对有些人来说,婚姻已不是一个非经历不可的过程,更多人开始认同“不婚也可幸福”。
目前,全球发达国家选择不婚的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4,在那些国家,大家非常尊重个人的婚姻选择,很少有人会因自己选择单身而受到外界和社会的指责。曾有香港媒体评论,随着人类寿命的增加,人们已越来越难将古典情怀中的“天长地久”和“白头偕老”进行到底。一位理论家曾说:“我不相信人们再能保持100年的一夫一妻制婚姻生活。我想也许在未来,我们会找到某种并非一夫一妻制,但大家都能接纳的生活方式。”
第一节单身的苦恼
很多单身女性的苦恼,往往并不是单身这事本身,而是单身需要面对的两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逼婚
有条新闻如是说,单身姑娘徐小妹哭诉自己“被催婚”,在网上晒了份保证书,白纸黑字曰:“本人定于26岁生日之前嫁出徐府,如届时未嫁,将自卷铺盖,露宿街头,特此为证!”而此事的导火索乃是老妈给她安排了一场相亲,她爽约自己跑出去玩,老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为安抚老妈的情绪,姑娘就写下这份人神共震的保证书。
姑娘这种无厘头的做法真是世所罕见,但其中酸涩,离不开被逼婚的无奈。在浩浩荡荡的逼婚大军中,最凶悍的无疑是单身女性的家人,而给单身女性带来最大压力的“罪魁祸首”,也正是他们。
不少女性单身朋友最常说的就是,每天跟老妈通电话,不管聊什么,话题最后,老人家总能兜着“结婚”这事翻来覆去地绕,而最新流行的回应老妈的句型已普遍采取了大数据进行对抗:“国内离婚率不断上升,2014年已经达到23.4%,北上广已经接近30%,你是希望我保持单身,还是希望我结了再离呢?”
而逢年过节,网上最流行的生意之一,众所周知,是租个男友或女友。对大龄单身女性而言,每年最担心的就是过年回家怎样面对亲友,经常从亲戚那边听到的叽叽喳喳都集中在“女人过了30岁就只能嫁离过婚的了”“再拖下去,给你介绍的人都没了”等让人感到无比烦躁的话。你如果没有结婚,就好像欠了亲戚一屁股债似的。然后,很多人就莫名其妙地,为了父母结婚,为了自己离婚。结果,嘿嘿,结婚后再离婚,就没人催了。
第二座大山:舆论
将超过一定年龄未嫁的女性归入“剩女”,打入另册,与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文化观依旧霸占思想上的主要地盘不无关系。而众人的潜意识里,也总要求人人都按照趋同的社会价值观来生活,谁如果不这么做,谁就违背了规律,人们就得评头论足这人有什么问题!
什么叫舆论的压力?就是你去翻朋友圈,到处都是晒幸福的晒娃的,你像屏蔽卖货的一样屏蔽掉她们?那你会发现,你只能跟比你小五岁、十岁,甚至更多的单身妹做朋友,当然你尽可跟男的做哥们儿,然后会发现,人家女友会仇视你。你去跟同龄人聚会,人家都一家,总不能为了你,老是搞不带家属的聚会吧!然后你发现,人家叫你的次数越来越少,因为人家也觉得不该刺激你。你去参加个婚礼,出了钱还受刺激,旁边年长的同事总是问:“啥时喝你的喜酒啊?红包都备好了。”你只能急中生智说“改天”,要不你会招来很多的说教,如果你还顽固不化,那么人家背后会谈论:“会不会这姑娘是拉拉啊?”如果你厚着脸皮说“我嫁不掉啊”,除了被评价为眼光太高外,还会有一群人让你去相亲,永无休止地进入恶性循环。
以上压力,很难影响到我行我素的黄色性格。在本书的中部,已经通过“写给不想单身的你”详细分析过,能够被以上这些压力干扰到的,多数都是红色性格或蓝色性格的女性。她们内心渴望婚姻,不愿以别人的眼光和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大事,而骨子里有自己的一些追求,希望能够坚守。
在这两个问题上,对比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你会发现,在西方,大龄单身女性既没有像国内这样被关注,也少有人背后说三道四,更没有“剩女”的提法和集体焦虑。这种与中国社会鲜明的对比,还是根源于不同社会文化背后的婚恋观:
1.没有按时结婚的观念,不必过符合大多数人价值观的生活
西方崇尚个人自由,人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和自由,结婚、受法律保护的同居、恋爱式同居,甚至在某些国家同性也可合法结婚。所以,当一个人年龄很大了,还单身着,周围人不会觉得有问题,更不会有为何还不结婚的猜测,甚至好些人到老,都没找到中意的,就选择独身,大家一样见多不怪。
2.在伴侣选择上,更重视性格、爱好、价值观,而非身高、相貌、年龄
老外征婚,多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年龄要求,上下浮动十岁皆可,对方是否有小孩也不重要。他们喜欢的女性是有内容的、知识面广的、有趣的、成熟的。而国内,江湖上流传着一种传说,中年成功男人的理想,就是先离婚,再找个和女儿年龄差不多的!西方男人对独立熟女的兴趣和喜好,远超过国内的男人。和国内带着孩子的单身女性相比,在国外,一个人带着孩子、坚强积极生活的女性,反而更受他们的尊重和爱慕。
3.老外崇尚独立,反对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
老外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从小到大被要求独立,而独立又包括经济独立、精神独立、思考独立、人格独立,人人以凡事靠自己为荣。而在国内,很多家庭从小给女孩潜移默化灌输的就是你要琴棋书画啊,你要知书达理啊,将来才可嫁个好老公啊。媒体自己一边号称要引导正确价值观,一边也不自知地沦为大众观点的附庸,为这股恶习推波助澜,趋之若鹜地讨论明星的婚姻是否惹人羡慕,并且总有办法在最后将核心标准落在看谁的老公更有钱。而国外教育则倡导独立,不愿让女人变成小鸟依人,他们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使命是清楚自己要什么,并靠自己努力去获得,绝不是把自己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另一半的身上。
第二节人一定要结婚吗
过去这些年,我所见的很多婚姻悲剧,与人们准备进入婚姻时,脑袋的糨糊状态不无关系,换句话说,很多人决定进入婚姻时,并不清楚自己为何选择婚姻,也不明白婚姻意味着什么。
在这些稀里糊涂的理由中,为了结婚而结婚,算得上是最正常的。更奇葩的要结婚的想法,譬如,恋爱了就必须结婚,这种想法,就像亲嘴了就一定会怀孕,纯洁得令人惊讶;还有的,是为了想要当新娘的感觉,结果,多数都只做了一天的公主梦就game over了,可怜小时候过家家没玩够;再有,害怕寂寞和孤单啊;不小心中招,必须奉子成婚啊;爹娘说不可以和那人在一起,为了表示抗争,必须得结啊……还有些理由,让人们掉入了自己挖的坑。比如:
·脱离苦海。为了脱离并不快乐的家庭或父母的管束,向往自己要的自由,结婚后,必定可让自己换种生活方式,展开崭新的生活。结果,新生活还不如旧生活舒心,所谓“刚出虎穴,又入狼窝”,为了跳出一个不快乐,慌忙不迭,饥不择食,让自己掉进一种更大的不快乐里。
·找安全感。安全感这东西,完全是自己给自己的,但世上不少人都觉得安全感要靠别人给。别人不保护,怎么安全啊?别人不在身边,怎么安心啊?别人不爱自己,怎么能有依赖啊?别人不和我结婚,怎么能踏实啊?结了婚,就套牢了,就是我的人了,这样就安全了。把自己的幸福完全建立在与别人的联结之上,最后联结断了,只能责怪是别人偷走了自己的幸福。
·摆脱单身。多数人还不敢相信晚婚或不婚可成为一种成熟的选择。眼角皱纹的催促、社会舆论的压力、对高龄产妇的恐惧等,都会让人们为了打破单身而结婚。人们嘴上虽说真正的爱与年龄无关,但一想到自己的年龄,好多人还是会恐慌,没心思找一个可以吃得好(生活匹配)、睡得好(性和谐)、聊得好(精神共鸣)的另一半,宁愿早搭巢穴。
类似这些五花八门的理由,说白了,都是属于对婚姻没想明白,看见人家入市,自己也稀里糊涂地跟进。
所幸,在一个逐渐开始多元化的时代,我们的选择也逐渐增多。今天,对婚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敬而远之。在发达国家,不少女性到了四十岁,依旧没有结婚的打算,她们生活舒适、职业体面、衣食无忧,意识到结婚生子和服侍男人将对这一切构成严重威胁,选择结婚,无异于选择某种形式的坐牢和牺牲。有不少女性很希望得到一位灵魂深处的伴侣,但假如没有这样一个人走进自己的生活,这些女性也并不打算退而求其次。
在我们爹娘的年代,只要彼此人品OK,即便婚姻不爽,大家也能互相忍耐,彼此搀扶过活;而现代人对婚姻质量的要求更高,不像上一代,不愿忍辱负重凑合的人越来越多。对有些人来说,婚姻已不是一个非经历不可的过程,更多人开始认同“不婚也可幸福”。
目前,全球发达国家选择不婚的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4,在那些国家,大家非常尊重个人的婚姻选择,很少有人会因自己选择单身而受到外界和社会的指责。曾有香港媒体评论,随着人类寿命的增加,人们已越来越难将古典情怀中的“天长地久”和“白头偕老”进行到底。一位理论家曾说:“我不相信人们再能保持100年的一夫一妻制婚姻生活。我想也许在未来,我们会找到某种并非一夫一妻制,但大家都能接纳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