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透视“中国式慈善”(2)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石述思:他做慈善,精英层之所以诟病他,实际上不是在信仰层面,因为中国在这方面是弱项——信仰缺失、情感缺失普遍存在,所以大家只有在制度层面来问责。中国还有一个问题是民营企业在一个特殊的生存环境下成长,因为中国的成长模式是全世界都没有过的。
王牧笛:一切规则的例外嘛。
石述思:对,它不透明,所以大家就要猜疑。还有一个质疑是,中国民营企业现在正处于成长期,是长身体的年龄,不应该干这种“裸捐”的事情。我们之前在探讨这个话题的时候觉得,是不是民营企业发展到现阶段,遇到了一些生存的困局。更加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中国现存制度的漏洞,很多新生事物是制度没有规定好的。
王牧笛:这次陈发树捐的这83亿是个人持有的流通股,这在中国应该不是第一次捐股票,但却是第一次被认可,以捐股票方式成立基金会的。之前也是福建的、做玻璃的曹德旺要捐六七成的股份。
石述思:全中国2/3的汽车玻璃都是他造的。他当时也是捐股票,但他跟陈发树有一个不同,陈发树的股权相对是明晰的,但是曹德旺当时股权更加复杂。更可笑的是,最终曹德旺也没捐成,为什么呢?因为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相当滞后,他们只认识一种东西,就是现金。这次陈发树又捐股票,而且数量又是前一次的好几倍。现在至少说明,相关部门研究过这个事情,但是目前这在监管方面依然是盲点。
王牧笛:而且相关部门说,想约主要的企业家谈谈。
石述思:制度还没有跟上,很多行为已经出现。实际上在慈善管理方面中国不是没有法律,基本的立法层面做得还是不错的。例如,1999年我们有《慈善法》,2004年针对这种基金会性质为主体的企业还制定了《基金会管理条例》。但是这些法规就是以管为主,对推动它的发展,我觉得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官方认同的慈善机构全是“二政府”,就是官办的基金会。官办的这种慈善机构效率比较低,管理也不是很透明,而且资金量也不够,国家哪有那么多钱来搞慈善,搞现代化建设还需要银子呢,所以它需要把民间资本吸纳进来。但是管理条例它有一条规定就是说你要想成立基金会首先得找个“婆婆”(官方组织)。
王牧笛:“诈捐”和“裸捐”都不重要,找“婆婆”最重要。
石述思:对,首先得找组织。但是在找组织的过程中,又是麻秆打狼——两头怕。你也怕,组织也怕。你怕组织效率低、不透明,把你的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上也不公开;反过来,组织还怕你是不是想避税啊,是不是想干点别的呀。
郎咸平:是不是灰色收入啊。
石述思:那结局就出现了:中国目前的民间慈善机构有200家,而美国有12万家。这就是巨大的差距。相对于中国这种贫富差距的情况,社会更需要民间资本介入慈善事业,但我们却陷入了某种制度的空缺。
王牧笛:所以有媒体评论说,为什么陈发树这个事情这么多人质疑,因为以前没见过,因为民间慈善基金太少,你要像美国那么多就不会这样了。
石述思:被雷着了。
郎咸平:而且我们跟美国对慈善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听到慈善首先想会不会有问题,先防你再说,包括有些条例都是防你的。美国不一样,它是乐观其成的,认为很正常。
王牧笛:一个是消极的取向,一个是积极的取向。
郎咸平:对,完全不一样的。
石述思:其实我倒觉得咱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乐观其成。
郎咸平:当然是。
他该得到更多的赞扬
坦白讲我们这个社会不需要太多的批评家,请那些批评的人先想想看,你自己做到这步了吗?那你批评他是什么动机呢?你是想打击我国的慈善事业,还是想怎样?
石述思:他是个探路者,其实成败已经不重要了,毕竟你看他这个捐助模式是新的,额度也是新的,又结合现在民营企业的生存困局。
王牧笛:而且他关注的是弱势群体和教育这两个领域。
郎咸平:现在弱势群体对这个事情的支持就已经反映了民意,民意讲的跟我们几个讲的是一样的。你的动机我不想知道,你跟税务部门的关系我也不想知道,但是我问你,你捐了没?你捐了。那么那些批评他的人呢?你批评得很大声,你捐了吗?
王牧笛:有人在怀疑这是虚假捐款,还有的怀疑他是想跟政府搞关系——各种各样的质疑。
郎咸平:坦白讲我们这个社会不需要太多的批评家,请那些批评的人先想想看,你自己做到这步了吗?那你批评他是什么动机呢?我可不可以怀疑你一下,你这个动机是想打击我国的慈善事业,还是想怎样?
石述思:其实,陈发树代表了中国民营企业的一种典型心态,他通过慈善完成了一次公共形象的塑造。
王牧笛:咱们今天聊了信仰,然后聊了制度,是否可以从技术这个层面切入到这个话题?陈发树之前一直想做中国的巴菲特,结果打工皇帝唐骏一来,改做中国的比尔·盖茨了。其实在美国,比尔·盖茨基金会也受到过质疑,这个质疑就是在技术层面上的。比如说,比尔·盖茨基金会每年会拿出5%的资金去做慈善,而就是这5%可以让基金会其他的资本运作有减免税的优惠。很多媒体评论说,比尔·盖茨这个基金会比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赚得还要凶。而这个陈发树现在也受到这种质疑。
郎咸平:这个很正常,你说像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的基金会赚钱不也是很多吗?这个很正常,它这个钱总要生钱吧,不能放在那边等着贬值吧。
王牧笛:这是唐骏的想法,他给陈发树的建议就是,慈善要想有可持续的能力,就是要保值增值,这样才能不断地进行财产的聚散。
石述思:我不相信任何人说的话,我相信制度。你比如说我们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有规定,不管是股票还是现金,你要捐了,你每年必须拿出8%去做慈善事业,你的运营成本不能超过10%,这是有严格规定的。你这83亿每年就要捐6亿多,我估计这个是民营企业承受不了的。
王牧笛:所以现在媒体在讨论,到底是83亿进入资产池,还是说股票的红利进入资产池。
石述思:还有税的问题,如果企业真的去做慈善,真的做了所谓避税的事情,我们的政策能不能跟进。因为我们现在的政策规定是滞后的,没有对我们的企业家做慈善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郎咸平:都是消极的防备。
石述思:首先操作过程就是一场马拉松,何况再加上我们如影随形的精英们那种苛刻的眼光,以及我们对他原罪永不休止的追问。
郎咸平:真可怜,想想捐个钱何其难啊——前有狼,后有虎,中间一群小老鼠。
石述思:十年前有个民营企业家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傻×才当企业家》。我想替民营企业家说句话,我们当然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呼唤阳光下的财富,但是它不阳光这个沉重的责任,难道我们总是让企业家独立来承担吗?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应该有一种自觉的担当。法治不应该仅仅是企业家的信仰,还应该是全社会的信仰。面对陈发树的事情,我们都应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有些该担当的东西没有担当起来。
郎咸平:所以我觉得透过这个事件,整个社会应该做个反思,我们如何能够从消极、防备、批评、扯后腿变成一个积极的鼓励。
石述思:我觉得即便是陈发树有问题,那也需要得到官方的核实,而不是胡乱猜测。
王牧笛:现在这叫媒体的狂想。
石述思:单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小农经济五千多年了,我们这个民族没富过,什么时候集体富过啊?好不容易托改革开放的福,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通过陈发树现象,也在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不仇富,我们希望有道德的富、有法制的富。
郎咸平:也就是说我们希望这些富人,能够自觉地取之于民还之于民,像陈发树一样做一个慈善基金,然后政府也能够配合,这个时候反而可以形成一个更和谐的局面。
石述思:他做慈善,精英层之所以诟病他,实际上不是在信仰层面,因为中国在这方面是弱项——信仰缺失、情感缺失普遍存在,所以大家只有在制度层面来问责。中国还有一个问题是民营企业在一个特殊的生存环境下成长,因为中国的成长模式是全世界都没有过的。
王牧笛:一切规则的例外嘛。
石述思:对,它不透明,所以大家就要猜疑。还有一个质疑是,中国民营企业现在正处于成长期,是长身体的年龄,不应该干这种“裸捐”的事情。我们之前在探讨这个话题的时候觉得,是不是民营企业发展到现阶段,遇到了一些生存的困局。更加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中国现存制度的漏洞,很多新生事物是制度没有规定好的。
王牧笛:这次陈发树捐的这83亿是个人持有的流通股,这在中国应该不是第一次捐股票,但却是第一次被认可,以捐股票方式成立基金会的。之前也是福建的、做玻璃的曹德旺要捐六七成的股份。
石述思:全中国2/3的汽车玻璃都是他造的。他当时也是捐股票,但他跟陈发树有一个不同,陈发树的股权相对是明晰的,但是曹德旺当时股权更加复杂。更可笑的是,最终曹德旺也没捐成,为什么呢?因为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相当滞后,他们只认识一种东西,就是现金。这次陈发树又捐股票,而且数量又是前一次的好几倍。现在至少说明,相关部门研究过这个事情,但是目前这在监管方面依然是盲点。
王牧笛:而且相关部门说,想约主要的企业家谈谈。
石述思:制度还没有跟上,很多行为已经出现。实际上在慈善管理方面中国不是没有法律,基本的立法层面做得还是不错的。例如,1999年我们有《慈善法》,2004年针对这种基金会性质为主体的企业还制定了《基金会管理条例》。但是这些法规就是以管为主,对推动它的发展,我觉得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官方认同的慈善机构全是“二政府”,就是官办的基金会。官办的这种慈善机构效率比较低,管理也不是很透明,而且资金量也不够,国家哪有那么多钱来搞慈善,搞现代化建设还需要银子呢,所以它需要把民间资本吸纳进来。但是管理条例它有一条规定就是说你要想成立基金会首先得找个“婆婆”(官方组织)。
王牧笛:“诈捐”和“裸捐”都不重要,找“婆婆”最重要。
石述思:对,首先得找组织。但是在找组织的过程中,又是麻秆打狼——两头怕。你也怕,组织也怕。你怕组织效率低、不透明,把你的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上也不公开;反过来,组织还怕你是不是想避税啊,是不是想干点别的呀。
郎咸平:是不是灰色收入啊。
石述思:那结局就出现了:中国目前的民间慈善机构有200家,而美国有12万家。这就是巨大的差距。相对于中国这种贫富差距的情况,社会更需要民间资本介入慈善事业,但我们却陷入了某种制度的空缺。
王牧笛:所以有媒体评论说,为什么陈发树这个事情这么多人质疑,因为以前没见过,因为民间慈善基金太少,你要像美国那么多就不会这样了。
石述思:被雷着了。
郎咸平:而且我们跟美国对慈善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听到慈善首先想会不会有问题,先防你再说,包括有些条例都是防你的。美国不一样,它是乐观其成的,认为很正常。
王牧笛:一个是消极的取向,一个是积极的取向。
郎咸平:对,完全不一样的。
石述思:其实我倒觉得咱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乐观其成。
郎咸平:当然是。
他该得到更多的赞扬
坦白讲我们这个社会不需要太多的批评家,请那些批评的人先想想看,你自己做到这步了吗?那你批评他是什么动机呢?你是想打击我国的慈善事业,还是想怎样?
石述思:他是个探路者,其实成败已经不重要了,毕竟你看他这个捐助模式是新的,额度也是新的,又结合现在民营企业的生存困局。
王牧笛:而且他关注的是弱势群体和教育这两个领域。
郎咸平:现在弱势群体对这个事情的支持就已经反映了民意,民意讲的跟我们几个讲的是一样的。你的动机我不想知道,你跟税务部门的关系我也不想知道,但是我问你,你捐了没?你捐了。那么那些批评他的人呢?你批评得很大声,你捐了吗?
王牧笛:有人在怀疑这是虚假捐款,还有的怀疑他是想跟政府搞关系——各种各样的质疑。
郎咸平:坦白讲我们这个社会不需要太多的批评家,请那些批评的人先想想看,你自己做到这步了吗?那你批评他是什么动机呢?我可不可以怀疑你一下,你这个动机是想打击我国的慈善事业,还是想怎样?
石述思:其实,陈发树代表了中国民营企业的一种典型心态,他通过慈善完成了一次公共形象的塑造。
王牧笛:咱们今天聊了信仰,然后聊了制度,是否可以从技术这个层面切入到这个话题?陈发树之前一直想做中国的巴菲特,结果打工皇帝唐骏一来,改做中国的比尔·盖茨了。其实在美国,比尔·盖茨基金会也受到过质疑,这个质疑就是在技术层面上的。比如说,比尔·盖茨基金会每年会拿出5%的资金去做慈善,而就是这5%可以让基金会其他的资本运作有减免税的优惠。很多媒体评论说,比尔·盖茨这个基金会比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赚得还要凶。而这个陈发树现在也受到这种质疑。
郎咸平:这个很正常,你说像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的基金会赚钱不也是很多吗?这个很正常,它这个钱总要生钱吧,不能放在那边等着贬值吧。
王牧笛:这是唐骏的想法,他给陈发树的建议就是,慈善要想有可持续的能力,就是要保值增值,这样才能不断地进行财产的聚散。
石述思:我不相信任何人说的话,我相信制度。你比如说我们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有规定,不管是股票还是现金,你要捐了,你每年必须拿出8%去做慈善事业,你的运营成本不能超过10%,这是有严格规定的。你这83亿每年就要捐6亿多,我估计这个是民营企业承受不了的。
王牧笛:所以现在媒体在讨论,到底是83亿进入资产池,还是说股票的红利进入资产池。
石述思:还有税的问题,如果企业真的去做慈善,真的做了所谓避税的事情,我们的政策能不能跟进。因为我们现在的政策规定是滞后的,没有对我们的企业家做慈善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郎咸平:都是消极的防备。
石述思:首先操作过程就是一场马拉松,何况再加上我们如影随形的精英们那种苛刻的眼光,以及我们对他原罪永不休止的追问。
郎咸平:真可怜,想想捐个钱何其难啊——前有狼,后有虎,中间一群小老鼠。
石述思:十年前有个民营企业家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傻×才当企业家》。我想替民营企业家说句话,我们当然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呼唤阳光下的财富,但是它不阳光这个沉重的责任,难道我们总是让企业家独立来承担吗?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应该有一种自觉的担当。法治不应该仅仅是企业家的信仰,还应该是全社会的信仰。面对陈发树的事情,我们都应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有些该担当的东西没有担当起来。
郎咸平:所以我觉得透过这个事件,整个社会应该做个反思,我们如何能够从消极、防备、批评、扯后腿变成一个积极的鼓励。
石述思:我觉得即便是陈发树有问题,那也需要得到官方的核实,而不是胡乱猜测。
王牧笛:现在这叫媒体的狂想。
石述思:单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小农经济五千多年了,我们这个民族没富过,什么时候集体富过啊?好不容易托改革开放的福,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通过陈发树现象,也在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不仇富,我们希望有道德的富、有法制的富。
郎咸平:也就是说我们希望这些富人,能够自觉地取之于民还之于民,像陈发树一样做一个慈善基金,然后政府也能够配合,这个时候反而可以形成一个更和谐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