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下一盘棋(二)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下一盘棋(二)
“陛下,微臣以为萧大人所言谬矣,李密大胜宇文化及之下,其威望已隆,若再任由其吞并东都,大势顿成,于我帝国而论,实有百害而无一利!”
萧瑀话音刚落,还没等张君武有所置评,王诚已是昂然站了出来,高唱起了反调,所言虽也有理,可针对之意味却未免太浓了些。
“嗯,玄龄对此事可有甚看法么?”
以张君武之睿智,自不会看不出王诚此番唱反调对人意味明显超过了对事,可也并未去点破,也不给萧瑀出言辩解之机会,紧着便将问题丢给了默然立在一旁的房玄龄。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李密如今势大,其内部虽有所不稳,然,若给其一定之时间,以其之能,抚平恐非难事,至于王世充其人虽有曹操之心,却无曹操之能,纵使大胜李密,要想吞并其所部为用,恐非其所能也,故,依微臣看来,若王世充胜出,于我帝国更有利些。”
房玄龄虽也同样不赞成萧瑀的意见,可其之所言却与王诚有别,完全是对事不对人,浑然出自一派公心。
“玄龄此言虽不中却也不远矣,依朕看来,李密与王世充皆枭雄也,然,品性却大不相同,前者看似宽仁,实则却是妒贤嫉能之辈,虽小有才学,却非明主,一旦大败,其部众必分崩离析,再无重起之日矣,至于王世充么,此人生性坚韧狡诈,虽屡败却能屡起,确非等闲之辈可比,只是其个性多疑且善变,又爱浮夸,一旦得势,必会称帝无疑,如此,其所谓的大义名分必荡然无存,纵使能收李密之部众为用,也难持久,实不足为虑,且让其得势又何妨,来年我大军一出,其必死无地也。”
有着怪梦里得来的信息,再加上跟王世充与李密之间数年来的交战对峙,张君武对这两位老对手的根底实在是再清楚不过了的,这会儿分析起来,自是能说到点子上。
“陛下圣明。”
从齐郡军复兴以来,张君武始终算无遗策,群臣们对其之能自是都信服得很,此际一听张君武将李密与王世充的个性都剖析得如此分明,群臣们自是都不会有甚异议,齐齐称颂自也就属题中应有之义了的。
“李密若败,以其之心性,断不肯雌伏王世充之下,也断不会来投我帝国,更不会去转投窦建德等草寇,唯一之可能便是去投太原李渊,如此,朕即可顺势攻伐山西,先破李渊,再灭东都,而后横扫江北诸敌,奠定我帝国横扫天下之根基!”
张君武并未在意诸般臣工们的称颂之言,笑着挥了下手,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定下了平天下之先后顺序。
“陛下,太原李渊如今刚剿灭了刘武周所部,兵威大振,又有突厥为援,我大军若是攻入山西,却恐突厥汗国发兵救援,且山西境内多沟壑,恐难遂平,不若且先扫平东都之敌,再行进剿太原为宜,此微臣之浅见耳,还请陛下圣裁。”
群臣们显然都没料到张君武最终的谋划居然不是冲着王世充去的,而是要先灭李渊,不由地全都愣在了当场,好一阵沉默之后,却见刑部尚书安兴贵率先站了出来,朗声进谏了一番。
“陛下,微臣以为安大人所言甚是,王、李相争,必有一伤,我帝国在此时大可坐收渔利,一举荡平二贼非难事,待得河南绥靖之后,再攻山西也不为迟。”
“陛下,自古以来,关中乃是龙兴之地,然,欲平天下者,无不须得先逐鹿中原,得中原者,方可定天下,今,战机已现,舍易求难,恐有不妥,还请陛下三思则个。”
“陛下,微臣也以为安大人所言正理也,先易后难当不失为稳妥之道。”
……
安兴贵话音一落,萧怀静、张昭等老成持重之辈也全都站了出来,纷纷表示附议,就连文振这个军中大将也在其列,至于房玄龄等宰辅们么,虽不曾出列附议,可脸上显然都是赞同之意,唯有兵部尚书李靖却是若有所思地皱起了眉头。
“诸位爱卿之意,朕已知晓,然,在朕看来,如今之天下就是一盘棋,能有资格与朕下棋者,非是王世充、萧铣之流,唯太原李渊勉强够格而已,余者不过棋子罢了,荡平不难,朕意已决,明年夏收之后,即刻兵进山西,一举灭掉李渊,再回师东都,如此,何愁天下不平哉。”
尽管自关中一败后,太原李渊已没了刚起兵时的锐气,然则张君武却始终不曾放松对太原的警惕,尤其是刘武周被李世民一举扫平之后,张君武便知断不能再坐视太原再度兴起,之所以不曾即刻发动攻伐,非是不想,而是不能,一旦有了动武之资本,张君武头一个要灭的便是太原一方。
“陛下,请恕微臣直言,我大军若进山西,突厥汗国恐不会坐视不理,战事一烈,却恐有所闪失,还请陛下明鉴则个。”
柴孝和显然也有些不理解张君武对太原李渊的重视,在他看来,李渊拢共也就只有山西一地而已,四面闭塞,自守有余,却难以对外发展,且又有突厥为援,并不是那么好攻下的,与其将精锐全都耗在山西,还不如先取易得的中原之地,整合各地之力后,再去攻打山西也还来得及。
“义明此言乃老成持国之道也,然,在朕看来,李渊才是心腹大患,正因为其与突厥关系太密,故而朕才会先破此獠,挡住突厥人南下之道路,至于突厥援兵么,打就是了,唯有将突厥人打疼了,方才有与之媾和之基础,也算是为平天下奠定个基础罢,待得天下大定之后,朕自不会容得突厥人在北面猖獗。”
张君武欲先灭李渊,防的便是其引突厥大军进犯关中,唯有消除了这个后患,帝国才能真正抽调出主力去横扫天下诸雄,正因为此,哪怕明知山西一仗不好打,张君武也不打算更改前议。
“这……”
尽管帝国已是几次跟突厥骑军交手了,每次都是大胜之结果,可毕竟那些突厥骑军都是小部落之兵,并不是突厥汗国的主力部队,战斗力本身都不算太强,加之指挥与沟通上的不利因素颇多,这才连连败于华军手下,纵使如此,根本就不曾伤到过突厥汗国的根基,真要是跟突厥汗国直接爆发大战,柴孝和自不免会有所担心的。
“义明且自放心好了,朕心中有数,突厥汗国看似强盛无比,其实内部隐忧颇多,迟早必大乱,朕只消败其几回,其必不敢再轻犯我帝国之威,是时,朕再许其些好处,和议也就差不多能定下来了,若能争取几年之和平,我中华帝国崛起之势再无阻碍!”
张君武早从那场怪梦中得知始毕可汗命不久矣,待得帝国出兵山西之际,突厥汗国正处在新旧政权交替之时,自顾不暇之下,就算会派兵支援李渊,也断不可能倾巢而出,无疑正是灭掉李渊的最佳时机,当然了,这消息此时显然不能说将出来,张君武所能做的也就只是是从大局上分析了一番了事。
“陛下若是决意要对山西用兵,那王、李之争又该是怎个章程为妥?”
见得无法说服张君武更改战略方向,柴孝和也自不好再多劝,这便话锋一转,又将话题引回到了即将爆发的中原之战上。
“李密虽大胜宇文化及,看似兵强马壮,实则外强中干,师老兵疲,早已不堪一战,王世充紧急从南召撤兵,目的就一个,便是要趁机一战大破李密,所虑者,无外乎是我帝国大军在侧虎视眈眈罢了,今,我大军若是先兵进颍川,王世充断不会放过这等灭李密之大好机会,一旦王、李之战再起,着张士贵所部即刻北上弘农,朕自会令特战队配合行事,务必确保拿下函谷关,东线秦琼所部则以全歼卢明达所部为目的,至于颍川、陈郡么,取或不取皆可。”
张君武并未打算在河南大动干戈,自是不会紧着向河南增派援兵,也没打算多抢占地盘,所求的就只有两条,一是挑起王、李之决战,二么便是为收拢李密溃散之部众,尤其是徐世勣、魏征等贤才做好准备,当然了,为保密之故,此一条却是不能公然说破的。
“陛下圣明!”
张君武既是都已下了最后的决断,诸般臣工们不管心中究竟是作何感想,此时都不好再提出反对之意见,只能是齐齐称颂了一声了事。
“诸公若是别无异议,今日便先议到此处,朕有事先回内禁,诸公且都自去忙好了。”
议事既定,张君武急着要去看望王窈,自是不愿再多言罗唣,丢下句交代之后,紧着便起了身,脚步匆匆地转入后殿去了,一见及此,赵登高自是不敢稍有耽搁,扯着嗓子呼喝了声“散朝”之后,亦步亦趋地便跟在了张君武的身后……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下一盘棋(二)
“陛下,微臣以为萧大人所言谬矣,李密大胜宇文化及之下,其威望已隆,若再任由其吞并东都,大势顿成,于我帝国而论,实有百害而无一利!”
萧瑀话音刚落,还没等张君武有所置评,王诚已是昂然站了出来,高唱起了反调,所言虽也有理,可针对之意味却未免太浓了些。
“嗯,玄龄对此事可有甚看法么?”
以张君武之睿智,自不会看不出王诚此番唱反调对人意味明显超过了对事,可也并未去点破,也不给萧瑀出言辩解之机会,紧着便将问题丢给了默然立在一旁的房玄龄。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李密如今势大,其内部虽有所不稳,然,若给其一定之时间,以其之能,抚平恐非难事,至于王世充其人虽有曹操之心,却无曹操之能,纵使大胜李密,要想吞并其所部为用,恐非其所能也,故,依微臣看来,若王世充胜出,于我帝国更有利些。”
房玄龄虽也同样不赞成萧瑀的意见,可其之所言却与王诚有别,完全是对事不对人,浑然出自一派公心。
“玄龄此言虽不中却也不远矣,依朕看来,李密与王世充皆枭雄也,然,品性却大不相同,前者看似宽仁,实则却是妒贤嫉能之辈,虽小有才学,却非明主,一旦大败,其部众必分崩离析,再无重起之日矣,至于王世充么,此人生性坚韧狡诈,虽屡败却能屡起,确非等闲之辈可比,只是其个性多疑且善变,又爱浮夸,一旦得势,必会称帝无疑,如此,其所谓的大义名分必荡然无存,纵使能收李密之部众为用,也难持久,实不足为虑,且让其得势又何妨,来年我大军一出,其必死无地也。”
有着怪梦里得来的信息,再加上跟王世充与李密之间数年来的交战对峙,张君武对这两位老对手的根底实在是再清楚不过了的,这会儿分析起来,自是能说到点子上。
“陛下圣明。”
从齐郡军复兴以来,张君武始终算无遗策,群臣们对其之能自是都信服得很,此际一听张君武将李密与王世充的个性都剖析得如此分明,群臣们自是都不会有甚异议,齐齐称颂自也就属题中应有之义了的。
“李密若败,以其之心性,断不肯雌伏王世充之下,也断不会来投我帝国,更不会去转投窦建德等草寇,唯一之可能便是去投太原李渊,如此,朕即可顺势攻伐山西,先破李渊,再灭东都,而后横扫江北诸敌,奠定我帝国横扫天下之根基!”
张君武并未在意诸般臣工们的称颂之言,笑着挥了下手,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定下了平天下之先后顺序。
“陛下,太原李渊如今刚剿灭了刘武周所部,兵威大振,又有突厥为援,我大军若是攻入山西,却恐突厥汗国发兵救援,且山西境内多沟壑,恐难遂平,不若且先扫平东都之敌,再行进剿太原为宜,此微臣之浅见耳,还请陛下圣裁。”
群臣们显然都没料到张君武最终的谋划居然不是冲着王世充去的,而是要先灭李渊,不由地全都愣在了当场,好一阵沉默之后,却见刑部尚书安兴贵率先站了出来,朗声进谏了一番。
“陛下,微臣以为安大人所言甚是,王、李相争,必有一伤,我帝国在此时大可坐收渔利,一举荡平二贼非难事,待得河南绥靖之后,再攻山西也不为迟。”
“陛下,自古以来,关中乃是龙兴之地,然,欲平天下者,无不须得先逐鹿中原,得中原者,方可定天下,今,战机已现,舍易求难,恐有不妥,还请陛下三思则个。”
“陛下,微臣也以为安大人所言正理也,先易后难当不失为稳妥之道。”
……
安兴贵话音一落,萧怀静、张昭等老成持重之辈也全都站了出来,纷纷表示附议,就连文振这个军中大将也在其列,至于房玄龄等宰辅们么,虽不曾出列附议,可脸上显然都是赞同之意,唯有兵部尚书李靖却是若有所思地皱起了眉头。
“诸位爱卿之意,朕已知晓,然,在朕看来,如今之天下就是一盘棋,能有资格与朕下棋者,非是王世充、萧铣之流,唯太原李渊勉强够格而已,余者不过棋子罢了,荡平不难,朕意已决,明年夏收之后,即刻兵进山西,一举灭掉李渊,再回师东都,如此,何愁天下不平哉。”
尽管自关中一败后,太原李渊已没了刚起兵时的锐气,然则张君武却始终不曾放松对太原的警惕,尤其是刘武周被李世民一举扫平之后,张君武便知断不能再坐视太原再度兴起,之所以不曾即刻发动攻伐,非是不想,而是不能,一旦有了动武之资本,张君武头一个要灭的便是太原一方。
“陛下,请恕微臣直言,我大军若进山西,突厥汗国恐不会坐视不理,战事一烈,却恐有所闪失,还请陛下明鉴则个。”
柴孝和显然也有些不理解张君武对太原李渊的重视,在他看来,李渊拢共也就只有山西一地而已,四面闭塞,自守有余,却难以对外发展,且又有突厥为援,并不是那么好攻下的,与其将精锐全都耗在山西,还不如先取易得的中原之地,整合各地之力后,再去攻打山西也还来得及。
“义明此言乃老成持国之道也,然,在朕看来,李渊才是心腹大患,正因为其与突厥关系太密,故而朕才会先破此獠,挡住突厥人南下之道路,至于突厥援兵么,打就是了,唯有将突厥人打疼了,方才有与之媾和之基础,也算是为平天下奠定个基础罢,待得天下大定之后,朕自不会容得突厥人在北面猖獗。”
张君武欲先灭李渊,防的便是其引突厥大军进犯关中,唯有消除了这个后患,帝国才能真正抽调出主力去横扫天下诸雄,正因为此,哪怕明知山西一仗不好打,张君武也不打算更改前议。
“这……”
尽管帝国已是几次跟突厥骑军交手了,每次都是大胜之结果,可毕竟那些突厥骑军都是小部落之兵,并不是突厥汗国的主力部队,战斗力本身都不算太强,加之指挥与沟通上的不利因素颇多,这才连连败于华军手下,纵使如此,根本就不曾伤到过突厥汗国的根基,真要是跟突厥汗国直接爆发大战,柴孝和自不免会有所担心的。
“义明且自放心好了,朕心中有数,突厥汗国看似强盛无比,其实内部隐忧颇多,迟早必大乱,朕只消败其几回,其必不敢再轻犯我帝国之威,是时,朕再许其些好处,和议也就差不多能定下来了,若能争取几年之和平,我中华帝国崛起之势再无阻碍!”
张君武早从那场怪梦中得知始毕可汗命不久矣,待得帝国出兵山西之际,突厥汗国正处在新旧政权交替之时,自顾不暇之下,就算会派兵支援李渊,也断不可能倾巢而出,无疑正是灭掉李渊的最佳时机,当然了,这消息此时显然不能说将出来,张君武所能做的也就只是是从大局上分析了一番了事。
“陛下若是决意要对山西用兵,那王、李之争又该是怎个章程为妥?”
见得无法说服张君武更改战略方向,柴孝和也自不好再多劝,这便话锋一转,又将话题引回到了即将爆发的中原之战上。
“李密虽大胜宇文化及,看似兵强马壮,实则外强中干,师老兵疲,早已不堪一战,王世充紧急从南召撤兵,目的就一个,便是要趁机一战大破李密,所虑者,无外乎是我帝国大军在侧虎视眈眈罢了,今,我大军若是先兵进颍川,王世充断不会放过这等灭李密之大好机会,一旦王、李之战再起,着张士贵所部即刻北上弘农,朕自会令特战队配合行事,务必确保拿下函谷关,东线秦琼所部则以全歼卢明达所部为目的,至于颍川、陈郡么,取或不取皆可。”
张君武并未打算在河南大动干戈,自是不会紧着向河南增派援兵,也没打算多抢占地盘,所求的就只有两条,一是挑起王、李之决战,二么便是为收拢李密溃散之部众,尤其是徐世勣、魏征等贤才做好准备,当然了,为保密之故,此一条却是不能公然说破的。
“陛下圣明!”
张君武既是都已下了最后的决断,诸般臣工们不管心中究竟是作何感想,此时都不好再提出反对之意见,只能是齐齐称颂了一声了事。
“诸公若是别无异议,今日便先议到此处,朕有事先回内禁,诸公且都自去忙好了。”
议事既定,张君武急着要去看望王窈,自是不愿再多言罗唣,丢下句交代之后,紧着便起了身,脚步匆匆地转入后殿去了,一见及此,赵登高自是不敢稍有耽搁,扯着嗓子呼喝了声“散朝”之后,亦步亦趋地便跟在了张君武的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