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盛名之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于蒋先生这人,林流是抱有极高的兴趣的。
要知道古代不是什么人都能被称为“先生”的,而且因为中文博大精深,这个“先生”也并非就特指的老师、男人。
要知道这:第一胎,父兄,年长有学问的人,老师,先祖,致仕者,文人学者的通称,道士,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妻称丈夫等都是可以称为先生的,甚至于在某些地方连女支女都能被称为“先生”。
可怕的中文内涵意,可怕的古代先人造句用词。
因为这蒋先生从来没有露面过,而且这雅阁开阁的时间也只有八年,所以这蒋先生到底是男是女,身份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不过他的知识面倒是很广,虽然每年都有被人破解出来的题,但绝大多数都是出题后两三天甚至于几个月后才被破题的,而且这其中还有大量的没有破题的题目。
也因此这人做得一手的好生意,雅阁成为了金陵城除了状元楼外,最受文人爱待的地方。
毕竟要是运气来了蒋先生出的题目自己正好能破解,那岂不是一下子声名鹊起,不说立马成为人生赢家,但至少能在金陵城火上一把,说不一定就有人慧眼识珠提前资助自己了,这对于广大寒门子弟和耕读人家来说还是挺有吸引力的,当然了最重要的是雅阁以文气著称收费不高,采用薄利多销的办法。
林流之前是见识过蒋先生以前出的题目的,老实说绝大多数他也答不上来,只有零星的几个能回答,但那些不是超时(当日答题才算数)就是已经被人回答了。
面对此,林流还不能说人家混人家耍无赖,因为蒋先生并没有把屈原大大的《天问》弄出来,要知道《天问》里面的有些问题,就是搁在21世纪都没法回答。
今天好不容易正好撞上了,林流自然乐得去凑凑热闹。
“咦,今天蒋先生出的竟然是对联?”甄应嘉抢先下楼,一眼就看见了挂在名堂的题目,很是惊讶的说道。
对联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但源于商周,在古代很多地方都能看见对联,尤其是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挂春联。但即便是他普及率如此之高,几乎人人都能说上几个来,可无论是搁在什么朝代,对联都是小道。
而且之前蒋先生在八年里可从来都没有出过对联,自然引得甄应嘉万分的惊讶。
这个对面看上去很简单,只有七个字:画上荷花和尚画。
可蒋先生会出这样没水平的题目吗?自然不会,一时之间围观的众才子们,没有一个出手,就怕丢人。
在大家冥思苦想之际,林流却露出一丝古怪的表情来。
他没办法不古怪,虽然蒋先生和雅阁的人都没有承认,这些题目是谁出的,但金陵城的众才子可是默认的都是蒋先生出的题,也正是因此才将这蒋先生捧得那么高。
然而,要是别得对联林流或许不知道,但这个上联的来历,林流却是记得清清楚楚的。
因为这可是中学有一节课单独拿出来说的。
这个上联可是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出的,要是《红楼梦》是完全架空的世界,林流也只会以为是巧合,可这个时间是有唐伯虎这人的,明朝以前的历史都是一模一样的,也就是说这个上联,蒋先生是抄来的。
竟然这个是抄来的,那之前的那些题目……
原创?还是抄袭?
别以为古代就没抄袭了,事实上早在诸子百家的那个时代,就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大家相互抄袭。其他的可能因为传承流传的原因没有流传下来,可大家去翻翻儒家经典就知道了,里面可有不少是黄老家的精髓。
抄袭这玩意可以说是中华文化自古就流传下来的遗留病。
孔圣人自己都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是一个诚实的抄书者,声明了自己不能当“作者”,只能做“阐释者”和“编辑者”。
司马光就是一个大抄子,他先把宋以前的史书读完,把与治人之术相关的笔记整理一下,便成了他的传世“巨著”——《资治通鉴》。
至于现代那些翻译外文、古文出版的,就别说了,至少比粘贴复制的强那么一点点。
抄袭是一个自古以来就让人抓狂的事情,别说理论观点,就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很严肃的科举,那都是有抄子存在的,不然也不会逼的考官玩起了“组合体”。
因为这题目,林流现在可没心情答题了,因为他知道这个是千古绝对,唐伯虎在这方面的水平那是完全不用被人怀疑的,就凭在场这些人的水平,肯定对不出来。他倒是知道一个答案,可那个答案经过分析后,就能发现只是搞懂了一点皮毛而已,根本就没有对上,不过是因为吹捧才硬说对上了。
让林流现在花一天的事情对这个,林流自认自己也是对不上的。
既然如此,那他就不想在这上面花费时间了,反而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这事到底要不要戳穿了?
大家如此吹捧这里,还不是因为这里能有机会让他们声名鹊起,现在摆在林流面前的就是一个另类的声名鹊起的路子,只要他戳穿了这事,那他肯定会成为整个金陵城的焦点人物,名声说不一定还能传到外地去,火遍全国。
对于文人而言,名声既是拖累,但同时也是巨大的好处。
就像唐伯虎一样,要是他的诗词书画名声不响亮的话,谁会傻傻的拿着真金白银追着他求画求字了。
可这样一来,是很有可能会得罪这个神秘不知道来头的蒋先生的。
都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绝大多数人还是会揪着你的错处不放,还是喜欢用老眼光看人,尤其是在你其他方面都非常出色的情况下,那更是要死命的揪着你的错处不放了。
对于蒋先生这人,林流是抱有极高的兴趣的。
要知道古代不是什么人都能被称为“先生”的,而且因为中文博大精深,这个“先生”也并非就特指的老师、男人。
要知道这:第一胎,父兄,年长有学问的人,老师,先祖,致仕者,文人学者的通称,道士,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妻称丈夫等都是可以称为先生的,甚至于在某些地方连女支女都能被称为“先生”。
可怕的中文内涵意,可怕的古代先人造句用词。
因为这蒋先生从来没有露面过,而且这雅阁开阁的时间也只有八年,所以这蒋先生到底是男是女,身份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不过他的知识面倒是很广,虽然每年都有被人破解出来的题,但绝大多数都是出题后两三天甚至于几个月后才被破题的,而且这其中还有大量的没有破题的题目。
也因此这人做得一手的好生意,雅阁成为了金陵城除了状元楼外,最受文人爱待的地方。
毕竟要是运气来了蒋先生出的题目自己正好能破解,那岂不是一下子声名鹊起,不说立马成为人生赢家,但至少能在金陵城火上一把,说不一定就有人慧眼识珠提前资助自己了,这对于广大寒门子弟和耕读人家来说还是挺有吸引力的,当然了最重要的是雅阁以文气著称收费不高,采用薄利多销的办法。
林流之前是见识过蒋先生以前出的题目的,老实说绝大多数他也答不上来,只有零星的几个能回答,但那些不是超时(当日答题才算数)就是已经被人回答了。
面对此,林流还不能说人家混人家耍无赖,因为蒋先生并没有把屈原大大的《天问》弄出来,要知道《天问》里面的有些问题,就是搁在21世纪都没法回答。
今天好不容易正好撞上了,林流自然乐得去凑凑热闹。
“咦,今天蒋先生出的竟然是对联?”甄应嘉抢先下楼,一眼就看见了挂在名堂的题目,很是惊讶的说道。
对联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但源于商周,在古代很多地方都能看见对联,尤其是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挂春联。但即便是他普及率如此之高,几乎人人都能说上几个来,可无论是搁在什么朝代,对联都是小道。
而且之前蒋先生在八年里可从来都没有出过对联,自然引得甄应嘉万分的惊讶。
这个对面看上去很简单,只有七个字:画上荷花和尚画。
可蒋先生会出这样没水平的题目吗?自然不会,一时之间围观的众才子们,没有一个出手,就怕丢人。
在大家冥思苦想之际,林流却露出一丝古怪的表情来。
他没办法不古怪,虽然蒋先生和雅阁的人都没有承认,这些题目是谁出的,但金陵城的众才子可是默认的都是蒋先生出的题,也正是因此才将这蒋先生捧得那么高。
然而,要是别得对联林流或许不知道,但这个上联的来历,林流却是记得清清楚楚的。
因为这可是中学有一节课单独拿出来说的。
这个上联可是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出的,要是《红楼梦》是完全架空的世界,林流也只会以为是巧合,可这个时间是有唐伯虎这人的,明朝以前的历史都是一模一样的,也就是说这个上联,蒋先生是抄来的。
竟然这个是抄来的,那之前的那些题目……
原创?还是抄袭?
别以为古代就没抄袭了,事实上早在诸子百家的那个时代,就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大家相互抄袭。其他的可能因为传承流传的原因没有流传下来,可大家去翻翻儒家经典就知道了,里面可有不少是黄老家的精髓。
抄袭这玩意可以说是中华文化自古就流传下来的遗留病。
孔圣人自己都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是一个诚实的抄书者,声明了自己不能当“作者”,只能做“阐释者”和“编辑者”。
司马光就是一个大抄子,他先把宋以前的史书读完,把与治人之术相关的笔记整理一下,便成了他的传世“巨著”——《资治通鉴》。
至于现代那些翻译外文、古文出版的,就别说了,至少比粘贴复制的强那么一点点。
抄袭是一个自古以来就让人抓狂的事情,别说理论观点,就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很严肃的科举,那都是有抄子存在的,不然也不会逼的考官玩起了“组合体”。
因为这题目,林流现在可没心情答题了,因为他知道这个是千古绝对,唐伯虎在这方面的水平那是完全不用被人怀疑的,就凭在场这些人的水平,肯定对不出来。他倒是知道一个答案,可那个答案经过分析后,就能发现只是搞懂了一点皮毛而已,根本就没有对上,不过是因为吹捧才硬说对上了。
让林流现在花一天的事情对这个,林流自认自己也是对不上的。
既然如此,那他就不想在这上面花费时间了,反而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这事到底要不要戳穿了?
大家如此吹捧这里,还不是因为这里能有机会让他们声名鹊起,现在摆在林流面前的就是一个另类的声名鹊起的路子,只要他戳穿了这事,那他肯定会成为整个金陵城的焦点人物,名声说不一定还能传到外地去,火遍全国。
对于文人而言,名声既是拖累,但同时也是巨大的好处。
就像唐伯虎一样,要是他的诗词书画名声不响亮的话,谁会傻傻的拿着真金白银追着他求画求字了。
可这样一来,是很有可能会得罪这个神秘不知道来头的蒋先生的。
都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绝大多数人还是会揪着你的错处不放,还是喜欢用老眼光看人,尤其是在你其他方面都非常出色的情况下,那更是要死命的揪着你的错处不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