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死士 > 第26章 登门拜访

第26章 登门拜访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边走,张邦昌一边含混着恨恨地问:“哥,你是空军参谋长,你给评评理,小鬼子敢炸我们,我们怎么不去炸他?我们不是也有轰炸机吗?我听说有个什么‘苍龙’大队,装备的全是苏俄最新式的轰炸机,怎么不去炸鬼子?成天窝在机场,那‘飞龙’不就成‘地龙’了吗?”

    在这空落的深夜,张邦昌声音显得异常激愤。

    “老弟,你不懂飞机,”王树明一只手用力拍了拍张邦昌的肩膀,一只手在空中比划,“驱逐机只有一个引擎,而轰炸机有多个引擎,轰炸机载弹量和航程也是驱逐机几倍,所以,轰炸机个个都是油老虎。”说到这里,王树明突然压低了声音,:“老弟你也知道,我们飞机用的汽油,都是从苏俄进口的,路线实在太长了,靠汽车,运不了多少,我们早就没油了,没有那么航油…只能保证驱逐机,轰炸机太耗油,没有油,‘飞龙’就飞不起来,也只能趴在地上做地龙。”

    “哥,‘飞龙’在哪里啊,我怎么从来没看到?”张邦昌显得很好奇。

    “他们都在成都,回龙驿机场。你是一个外人,当然看不出,‘飞龙’都趴在机窝藏里呢。”王树明脚步踉跄,口齿含糊。

    两个身影,逐渐消失在夜色深处。

    然而,在这寂静深夜,还有一帮人彻夜未眠。在“军统”电讯侦听室厚重的窗帘后面,还是电台在不停地闪烁着红光,房间内闷热难当,侦听员个个挥汗如雨。

    一名侦听员耳机中突然传来了久违的滴答声,她全神贯注,仔细调整着旋钮:“报告!西南方位,再次发现同频率无名电波,方位038、058。”

    “通知2号侦听台,立即调到相同频率,进行侦听测位。”张玉萍一直等待着这个电波,听到报告,她非常兴奋:“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不久,电话铃声急促响起:“报告,二号侦听台,在预设频率发现不明无线电波。东北方位,017,027。”

    张玉萍拿着重庆城区地图,按照侦听台报出的坐标,点出四个点。然后用直尺,画出两条直线,两条直线的焦点,赫然标注着一个单位名称:重庆民防司令部!

    张玉萍立即抓起了直通电话:“报告局座,发现可疑电台地址。”

    重庆。龙隐镇。这个有千年历史的古镇,下前临嘉陵江、背靠凤凰山。传说明由于地处嘉陵江边,水运便利,自古就是陶瓷、布匹等物资集散重镇,号称“瓷器口”。相传明朝永乐年间,历经“靖难之变”劫难的建文帝隐居于此,小镇更是名声大震。整个古镇皆是明清古建筑,十九院落,沿江而立,参差错落,古色古香。好似梦回明清,再现鼎盛时期的繁华。

    重庆作为陪都后,大量下江人涌入重庆,龙大量内迁工厂和商铺通过水路在这里落户,成了重庆的物资交易中心和工业、交通重镇。原本就繁忙的码头更是船来船往,桅樯蔽日。水陆两路,商旅川流不息,装卸搬运,络绎不绝。石板铺就的小街上,沿街店铺林立,人流熙攘,摩肩接踵。空气中回荡着船工号子,夹杂着叫卖吆喝、乞讨哀告和说唱鼓乐,混合着浓郁的油香和麻辣味,构成一幅抗战时期川东民俗百态图。

    在老街尽头一个僻静的院楼木门前,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魁梧男子叩响了门环。

    门开了一条缝。露出了一双阴鹜的眼睛,上下检视了来人一番,里面的人生硬地问道:“你找谁?”

    “请问这是民防司令部张处长的家吗?我是他朋友王树明,登门拜访。”王树明朝着屋内高声喊道。

    上次两人舞厅认识后,张邦昌亲自将酩酊大醉的王树明送回了家。并在以后几天,多次登门王家,每次上门,不是带来一些绸缎首饰,就是留下一些美元英镑,出手极为阔绰大方。这让暂时没有生活来源的王树明一家都感激涕零,王树明礼也觉得礼尚往来,多次向张邦昌表示,要亲自登门回访。

    多次推脱后,张邦昌最后不得已,给王树明留下了这个住址。

    “是王参谋长,快请进。”听到门口王树明洪亮的声音,里面传出了张邦昌的声音。

    门被打开了。开门的人穿着围裙,手里拿着剪刀,沾着泥土,看上去像是个老园丁。

    王树明瞟了此人一眼,只见他头皮锃亮,身材干瘦,手如枯枝,眼中精芒暴露,看上去让人不寒而栗,心里不由得暗暗吃惊。

    张邦昌满脸春风地从房里迎了出来,一眼就看到王树明手中领的礼物:“王兄呀,你来寒舍就是赏脸,还带什么礼物,真是太见外了。”

    “小意思,不成敬意。”王树明边说,边跟着张邦昌进入室内,将两瓶“五粮液”和两条“骆驼”香烟放在桌子上。

    张邦昌的家是一个临江的二层木楼,看上去有点年头,雕梁画栋,显得古朴清幽。临窗而望,远处青山如黛,眼下长江开阔,风景如画。时时江风吹拂,混合着小花园里正怒放的茉莉花香,在这闷热的夏季,使人心旷神怡。

    山城重庆被两江环绕,本来建筑空间就不大,作为陪都后,随着大量难民和政府机关涌入,房屋更为紧张。就连王树明这样的高级军官,一家老少六口人,也挤在不到七十平方米的空军宿舍里。像张邦昌这样,能有这么一所临江的独门独院,连王树明都觉得有几分眼红。

    “老弟,怎么没见到你家人?”王树明环顾屋内,除了张邦昌,就只见到那位老园丁,觉得有好生奇怪,于是问道。

    “家属都在沦陷区,没及时撤回来。”张邦昌随口说道。

    “这么好的房子,老弟带我参观一下?”王树明眼中充满了羡慕。

    “王兄请自便。”王树明随着张邦昌转了转,楼上楼下,大概一百多平米,楼下是厨房,客厅和卫生间,楼上则是书房和卧室。书房的窗户,正对着不远处的一处码头,和普通码头嘈杂不同,这里的码头上装卸货物的全是军人,整个过程都有荷枪实弹的卫兵监视着。

    “咦?老弟,那是什么地方?怎么戒备森严?”王树明好奇地问。

    “那是内迁到重庆的二十四和二十五兵工厂军火码头,军工署直接管理的。”张邦昌看了一眼,漫不经心地说道。

    “哦!”听张邦昌这么一说,王树明若有所思。

    书房有一个靠墙的书柜。书柜里摆放的书不是很多,大多是一些关于日本飞机的知识,还有一些政治读本,其中一本书,吸引了王树明的目光。

    那是麦格劳一希尔公司1936年首版的《gone with the wind》(《飘》),王树明顿时来了兴趣,从书架上拿了下来。

    “别动!”张邦昌赶紧制止。

    但书已经拿在王树明手上了。“听说这是美国最为流行的畅销书,我一直想找来看看,却在老弟这里发现了!”王树明显得异常高兴,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我能借回去看几天吗?”

    张邦昌面露难色:“真不巧,我一个朋友说好了,这两天就要来拿,所以我才找出来,放在书架上。”

    “那太遗憾了!”王树明恋恋不舍,他稍微翻了一下,“咦?怎么老弟没看几页呀?后面都是新的。”

    张邦昌从王树明手中拿过《飘》,自嘲地笑了笑: “我英文还给老师大半了。这本英文原版小说,很多单词不认识,要借助字典,所以看得比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