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先留下吧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胡天任大笑:“老吴头,这就一麻袋,我都吃力,你都背动才见怪呢。”
没错,那大麻袋一袋二百斤往上,没点力气还真的背不动。
天色渐暗。
杨嗣昌骑着马在农区四处走到,许多地方还是灯火通明,号子声连绵起伏。
感慨,真正的感慨呀。
“在中原,没见过这样的情景吧。”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
杨嗣昌没回头,只是回答了一句:“没见过,丰收的喜悦已经好些年都看不到了,这样的大丰收,更是闻所未闻。亩产五千斤的粮食,我在这里转了大半天了,都没有走出去,连绵不断的,少说也有几万亩。”
“总共十一万四千一百亩,实际的产量我预计会超过一亿七千万斤,冬天吃的菜,也会有三千万斤以上。牛马料,也不会低于三千万斤。这个冬天,百姓们肯定可以过一个好年,因为还有蒙古交易的大量牛羊。”
杨嗣昌这才回过头来,惊呼一声:“铁岭的先生!”
“我叫刘澈,在您面前,我不敢称先生。不过杨大人,您能来铁岭对于我来说是意外的惊喜,我派胡天任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去河南抓了孙传庭大人过来,因为我知道他是一个帅才,可在您面前,他还在排在后面。”
“先生过奖了。”杨嗣昌把这话没当回事,只是笑了笑。
“我敢说,来到铁岭的人就不一定想着回去了。理由一,铁岭这里可以让人才真正发挥才能。理由二,铁岭这里如果信任,就会无条件的信任。理由三,只有铁岭才有真正能和后金一战的兵。”
刘澈自信满满。
杨嗣昌这时说了一句:“以铁岭之民心,粮食,可以防得住的后金。”
“哈哈哈,笑话。为什么要防,我们要打过去。灭了后金我不敢说,但伤到后金我有把握,只是可惜,我没有非常优秀的统帅。当时熊蛮子被抓回京城的时候,我动了数次心思,真的把在半路把他截下来,可截下来,未必截得住他的心。我们商量一下,杨大人您是京城派过来的,京城也不知道我的存在,那么,你带铁岭之兵,狠狠的收拾一下后金,算不算功劳呢。”
“哈哈哈,笑话。”
杨嗣昌竟然完全一样的复制了刘澈的大笑。
杨嗣昌转过身来:“我也叫你一声先生,我杨某人虽然不是大才,没有大德,但却清楚的知道是非功过,铁岭之军血战,我杨某人占这一份功劳,天在看!”
一句天在看,喊出名门重臣的德行。
而后,杨嗣昌却又说道:“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句,归服朝廷才是正统。”
刘澈也知道,不可能让人立即就听自己的话,这毕竟是变了味的儒家教出来的人,所以依然满心的忠君,但未必爱国之心。
刘澈抱拳一礼:“我想拿下原海西女真的两块地盘,在那里我规划了三处农区,加上眼下这一块以后再扩大,我在明年会有大约一百三十万亩以上的良田,我有办法让荒田一年变良田,我拥有的粮食将会以二十亿斤计,养活辽东百姓,一点点消灭后金。”
“二十亿斤粮食?”杨嗣昌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他心中没有半点怀疑,确实的相信了这个数字,可他就是信了。
“松花江支流平原,最天然的粮食产区,地力极肥,远胜于此地。”
刘澈的话杨嗣昌再一次的相信了,眼前的产量就摆在眼前。
苦干十天,累的那些进士们连坐直的力气都没有了,也顾不得脏,和农夫们一起就躺在草堆上,呼呼大睡着。
杨嗣昌在政务方面,比孙传庭老辣,而且身份上也强于孙传庭。
在他接管了总指挥的工作之后,效率再次大增。
“刘澈呀,收成比你预计的大,眼下还有几个屯的产量没有报上来。如果你愿意入朝为官,我保你一任知府!甚至是布政司同知。”
忙完手上的活,杨嗣昌又来劝刘澈了。
“杨大人,问一问孙传庭他那知县当的怎么样,再说我的知府。一个烂到根子里的朝廷,有一万好知府有可能改变一些,但就一个,上任就是注定一死的结局。更何况,我的身份原本就比知府高贵多了,你就当我是一个山贼好了,有兴趣的话,聊一聊海西女真的事情,我有兴趣派兵过去。”
杨嗣昌没再劝,他知道这样劝是没有意思的。
因为刘澈根本就没有打算走到人前,也根本就没有让朝廷知道他的存在。
“换成称呼如何?”杨嗣昌突然提出。
“我也想,但换什么呢?”刘澈也很无奈,先生这个称呼之前倒是可以的,但随着铁岭这边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会来一些大人物,自然这个称呼也是不合适的,刘澈想过要换,可却找不到合适的。
杨嗣昌思考片刻:“确实不好换,但也不得不换。没有受到朝廷的正式册封,而随意使用其勋贵之名,也不合适。”
“给自己立个官职吧,就叫大司马!”最终,还是刘澈自己给自己选了个新的称呼。
大司马!
这个称呼当真吓住杨嗣昌了,这个称呼始于周兴于汉,可在隋朝之后已经不再使用,大明这个时代,这个称呼也还有人叫,但却不是正式的官职,只是作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杨嗣昌在刘澈的脸上打量着,他很希望听到刘澈说一句,开玩笑之类的话。
可他从刘澈脸上看到的是一种坚定。
但此时刘澈自称大司马,那么在杨嗣昌眼中,却闪过许多人名来。
比如,西周大司马姜尚。战国之后期到秦时,不再有大司马之名,改为太尉。后汉武帝始置大司马官职,大明这个时代对历史的研究当中,以大司马为正式官职的,就是在汉代,汉武帝了。
而第一位大司马,就是北征匈奴的卫青。
简单一句话,从这个称呼上看,杨嗣昌是明白了,刘澈是根本就不可能归服王化的。
胡天任大笑:“老吴头,这就一麻袋,我都吃力,你都背动才见怪呢。”
没错,那大麻袋一袋二百斤往上,没点力气还真的背不动。
天色渐暗。
杨嗣昌骑着马在农区四处走到,许多地方还是灯火通明,号子声连绵起伏。
感慨,真正的感慨呀。
“在中原,没见过这样的情景吧。”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
杨嗣昌没回头,只是回答了一句:“没见过,丰收的喜悦已经好些年都看不到了,这样的大丰收,更是闻所未闻。亩产五千斤的粮食,我在这里转了大半天了,都没有走出去,连绵不断的,少说也有几万亩。”
“总共十一万四千一百亩,实际的产量我预计会超过一亿七千万斤,冬天吃的菜,也会有三千万斤以上。牛马料,也不会低于三千万斤。这个冬天,百姓们肯定可以过一个好年,因为还有蒙古交易的大量牛羊。”
杨嗣昌这才回过头来,惊呼一声:“铁岭的先生!”
“我叫刘澈,在您面前,我不敢称先生。不过杨大人,您能来铁岭对于我来说是意外的惊喜,我派胡天任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去河南抓了孙传庭大人过来,因为我知道他是一个帅才,可在您面前,他还在排在后面。”
“先生过奖了。”杨嗣昌把这话没当回事,只是笑了笑。
“我敢说,来到铁岭的人就不一定想着回去了。理由一,铁岭这里可以让人才真正发挥才能。理由二,铁岭这里如果信任,就会无条件的信任。理由三,只有铁岭才有真正能和后金一战的兵。”
刘澈自信满满。
杨嗣昌这时说了一句:“以铁岭之民心,粮食,可以防得住的后金。”
“哈哈哈,笑话。为什么要防,我们要打过去。灭了后金我不敢说,但伤到后金我有把握,只是可惜,我没有非常优秀的统帅。当时熊蛮子被抓回京城的时候,我动了数次心思,真的把在半路把他截下来,可截下来,未必截得住他的心。我们商量一下,杨大人您是京城派过来的,京城也不知道我的存在,那么,你带铁岭之兵,狠狠的收拾一下后金,算不算功劳呢。”
“哈哈哈,笑话。”
杨嗣昌竟然完全一样的复制了刘澈的大笑。
杨嗣昌转过身来:“我也叫你一声先生,我杨某人虽然不是大才,没有大德,但却清楚的知道是非功过,铁岭之军血战,我杨某人占这一份功劳,天在看!”
一句天在看,喊出名门重臣的德行。
而后,杨嗣昌却又说道:“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句,归服朝廷才是正统。”
刘澈也知道,不可能让人立即就听自己的话,这毕竟是变了味的儒家教出来的人,所以依然满心的忠君,但未必爱国之心。
刘澈抱拳一礼:“我想拿下原海西女真的两块地盘,在那里我规划了三处农区,加上眼下这一块以后再扩大,我在明年会有大约一百三十万亩以上的良田,我有办法让荒田一年变良田,我拥有的粮食将会以二十亿斤计,养活辽东百姓,一点点消灭后金。”
“二十亿斤粮食?”杨嗣昌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他心中没有半点怀疑,确实的相信了这个数字,可他就是信了。
“松花江支流平原,最天然的粮食产区,地力极肥,远胜于此地。”
刘澈的话杨嗣昌再一次的相信了,眼前的产量就摆在眼前。
苦干十天,累的那些进士们连坐直的力气都没有了,也顾不得脏,和农夫们一起就躺在草堆上,呼呼大睡着。
杨嗣昌在政务方面,比孙传庭老辣,而且身份上也强于孙传庭。
在他接管了总指挥的工作之后,效率再次大增。
“刘澈呀,收成比你预计的大,眼下还有几个屯的产量没有报上来。如果你愿意入朝为官,我保你一任知府!甚至是布政司同知。”
忙完手上的活,杨嗣昌又来劝刘澈了。
“杨大人,问一问孙传庭他那知县当的怎么样,再说我的知府。一个烂到根子里的朝廷,有一万好知府有可能改变一些,但就一个,上任就是注定一死的结局。更何况,我的身份原本就比知府高贵多了,你就当我是一个山贼好了,有兴趣的话,聊一聊海西女真的事情,我有兴趣派兵过去。”
杨嗣昌没再劝,他知道这样劝是没有意思的。
因为刘澈根本就没有打算走到人前,也根本就没有让朝廷知道他的存在。
“换成称呼如何?”杨嗣昌突然提出。
“我也想,但换什么呢?”刘澈也很无奈,先生这个称呼之前倒是可以的,但随着铁岭这边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会来一些大人物,自然这个称呼也是不合适的,刘澈想过要换,可却找不到合适的。
杨嗣昌思考片刻:“确实不好换,但也不得不换。没有受到朝廷的正式册封,而随意使用其勋贵之名,也不合适。”
“给自己立个官职吧,就叫大司马!”最终,还是刘澈自己给自己选了个新的称呼。
大司马!
这个称呼当真吓住杨嗣昌了,这个称呼始于周兴于汉,可在隋朝之后已经不再使用,大明这个时代,这个称呼也还有人叫,但却不是正式的官职,只是作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杨嗣昌在刘澈的脸上打量着,他很希望听到刘澈说一句,开玩笑之类的话。
可他从刘澈脸上看到的是一种坚定。
但此时刘澈自称大司马,那么在杨嗣昌眼中,却闪过许多人名来。
比如,西周大司马姜尚。战国之后期到秦时,不再有大司马之名,改为太尉。后汉武帝始置大司马官职,大明这个时代对历史的研究当中,以大司马为正式官职的,就是在汉代,汉武帝了。
而第一位大司马,就是北征匈奴的卫青。
简单一句话,从这个称呼上看,杨嗣昌是明白了,刘澈是根本就不可能归服王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