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第121章 引导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季心苗话一出口,齐李氏怒吼:“季氏,你胡说什么呢?四郎怎么会不想考秀才?你可别跟他说有的没的,有诗你就作一首给他好了!”
齐四郎一脸的倔强的看着齐李氏说:“娘,大嫂可没有乱说,她是在问我呢。娘,我跟你说啊,我是不去考那劳什子的秀才的。考个秀才有什么意思?上坪村这么多年才出过一个举人,当年那个举人去京城应试年纪那么大了不说,还是借银子去的。现在看着是好了,有了赐田和奉录,大家看着眼红,可不想想他三十几岁才成家的事,别的他这个年纪都当爷爷了,他才当爹呢。
再说我们夫子考了一辈子连着举人都没捞着,家里没田没地,孩子一大帮。靠这些束修过日子,家里日子过得还不如我们呢。我可不想跟他一样,这把年纪除了当夫子什么也不会。”
好吧,这座独木桥确实是比登天还难,她承认了。可是她真要支持齐四郎不上学堂了,这齐李氏怕是要砍了她的:“四叔,我不能你说得不对,可是多读书总有好处的。读了书考了秀才也不是说非得当夫子,其实路子很广,只看你到时想做什么罢了。听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也许夫子还没有读到那有黄金屋的地段呢。”
齐四郎撇撇嘴:“既然很多人都没有读到那黄金屋,我更读不到那境界。反正我不爱读书,坐在那学堂里我就打瞌睡,还不如跟着着大哥学打猎,跟着爹爹学种地呢。”
看齐李氏的脸越来越黑,季心苗只得继续劝道:“其实打猎很危险,种田很辛苦,你可能想像不到。要是有一天,你后悔了学打猎学种田,那四叔你准备怎么办?”
“我…”打错是有危险的,自己的爹爹也是因为打猎摔断了腿现在重担都不能挑。种田辛苦么?他真不知道呢。齐四郎有些迟疑的说:“大哥也常去打猎…”
齐大郎马上接话:“你别以为我常进山打猎这就是个容易活,要真是有那么容易的话,村子里年纪人为什么都想跟着我进山?因为打猎要学精,并不比读书容易。如果你真不想读书,大哥也不强求,省得在学堂里浪费银子。你也快十四岁了,再过两年要定亲了,不再是孩子。如果一旦决定了什么,就希望你能坚持。”
齐四郎一时无法反驳兄嫂的话,他低垂着头不哼了。
这时齐二郎与齐三郎早在听到小弟与亲娘的争吵时出来了,听了大哥的话都齐齐点头。
齐李氏冷冷的看着眼前这继子夫妇,特别是季心苗的一番引导,她明白其中的意思。可是内心确为齐老爹偏袒这个大儿子心里更加不平了。
为了缓解气氛,齐二琴跑了过来看着大木桶对季心苗说:“大嫂,现在这白粉怎么办?”
季心苗噗哧一笑:“这不是白粉,这是红薯洗出来的粉,叫薯粉。现在让你大哥去把水倒掉,你去找一只箩盘和一把锅铲来,我们把这薯粉弄出来,然后晒干。”
齐二琴一听双眼亮晶晶:“大嫂,这薯粉真的好吃?”
季心苗点点头:“嗯,过几天村子里不是冬祭么?到时候家家都得到将军殿前去祭祀聚餐,到时我用这薯做几种吃食出来,包管你叫好吃。”
齐二琴一听立即往家里跑拿来了箩盘:“箩盘和锅铲来了,大嫂你来弄。”
齐柳氏在一边听了季心苗的话就寻问齐三郎:“三郎,现在家家户户都在晒薯丝,他们洗的这薯丝水都倒掉了,我们到各家去收起来怎么样?”
齐三郎脸一变:“要是大家知道我们找村里人收这洗薯丝的水是为了要这薯丝粉,那还不被全村的人嘲笑?既然这洗薯丝的水中有薯粉,不如告诉村里人,家家收集这些薯粉,真的粮食不够进还能饱餐肚子呢。”
齐柳氏叨咕着:“你就是个蠢的,反正人家倒也倒了,我们要来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人家粮食不够关我们屁事?”
齐三郎脸一黑:“要去你去,我才不去丢人现眼呢!”
齐三郎的话提醒了院子里的人,齐二郎赶紧对齐洪氏说:“你娘家也有不少的红薯这几天差不多要晒丝了,吃过饭赶紧去跟爹娘说一声。”
齐洪氏应了一声,齐柳氏也赶紧进了屋,季心苗知道,她也是赶着回去跟柳家人讲呢。
不到一个上午,整个上坪村的人都知道这洗红薯丝的水能洗出薯粉来,不相信竟然还有人来齐家院子里看。当看到箩盘上晒着的薯粉时,这才信了。
“这些年来家家都晒不少薯丝,竟然把这比白面还白的薯粉给倒了,真是可惜啊。”
“七婶,你家差这么一点薯粉么?”
柳七婶一脸可惜:“这东西肯定好吃,你没看它比白面还白还细么?这不是差不差的问题,这是可惜浪费的事。虽然我家比你们多了几亩地,可也不是那种能浪费的人家,这东西对我家也重要着。其实啊我们村里除了柳老爷是富人外,哪个算得上是富裕的?这次可得谢谢大郎媳妇,把这事跟大伙说。”
范婶更是认同:“七嫂你们本地生的人还好说,象我们这种外来的人家,本来地就不多,人越来越多,粮食越来越不够吃。虽然这薯粉不一定能吃得了多少餐,可吃得一餐是一餐呢。”
柳七婶笑笑:“都一样都一样,我们村子里哪来这么多外来户本地户之分?我们柳家也不是这上坪村土生土长的,只不过比你们早来些年罢了。新苗,你听这群婶子们说说,这东西怎么吃呢?”
季心苗笑笑说:“婶子,这薯粉的吃法可多了。我就说最平常的吧,像我家这种油盐不厚的人家,最常的吃法就跟蒸鸡蛋羹一个蒸法。爱辣的加上辣子和酱油,放在饭上一蒸,也就是一碗菜了。”
“哎哟,大郎媳妇,你要说你家是个穷的,那我们家可就不知该不该叫苦了!二十两银子的聘礼哟,我们上坪村有几家能拿出来的?你这是得意吧?”
柳钱氏的话一出口,众人变了脸。
季心苗话一出口,齐李氏怒吼:“季氏,你胡说什么呢?四郎怎么会不想考秀才?你可别跟他说有的没的,有诗你就作一首给他好了!”
齐四郎一脸的倔强的看着齐李氏说:“娘,大嫂可没有乱说,她是在问我呢。娘,我跟你说啊,我是不去考那劳什子的秀才的。考个秀才有什么意思?上坪村这么多年才出过一个举人,当年那个举人去京城应试年纪那么大了不说,还是借银子去的。现在看着是好了,有了赐田和奉录,大家看着眼红,可不想想他三十几岁才成家的事,别的他这个年纪都当爷爷了,他才当爹呢。
再说我们夫子考了一辈子连着举人都没捞着,家里没田没地,孩子一大帮。靠这些束修过日子,家里日子过得还不如我们呢。我可不想跟他一样,这把年纪除了当夫子什么也不会。”
好吧,这座独木桥确实是比登天还难,她承认了。可是她真要支持齐四郎不上学堂了,这齐李氏怕是要砍了她的:“四叔,我不能你说得不对,可是多读书总有好处的。读了书考了秀才也不是说非得当夫子,其实路子很广,只看你到时想做什么罢了。听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也许夫子还没有读到那有黄金屋的地段呢。”
齐四郎撇撇嘴:“既然很多人都没有读到那黄金屋,我更读不到那境界。反正我不爱读书,坐在那学堂里我就打瞌睡,还不如跟着着大哥学打猎,跟着爹爹学种地呢。”
看齐李氏的脸越来越黑,季心苗只得继续劝道:“其实打猎很危险,种田很辛苦,你可能想像不到。要是有一天,你后悔了学打猎学种田,那四叔你准备怎么办?”
“我…”打错是有危险的,自己的爹爹也是因为打猎摔断了腿现在重担都不能挑。种田辛苦么?他真不知道呢。齐四郎有些迟疑的说:“大哥也常去打猎…”
齐大郎马上接话:“你别以为我常进山打猎这就是个容易活,要真是有那么容易的话,村子里年纪人为什么都想跟着我进山?因为打猎要学精,并不比读书容易。如果你真不想读书,大哥也不强求,省得在学堂里浪费银子。你也快十四岁了,再过两年要定亲了,不再是孩子。如果一旦决定了什么,就希望你能坚持。”
齐四郎一时无法反驳兄嫂的话,他低垂着头不哼了。
这时齐二郎与齐三郎早在听到小弟与亲娘的争吵时出来了,听了大哥的话都齐齐点头。
齐李氏冷冷的看着眼前这继子夫妇,特别是季心苗的一番引导,她明白其中的意思。可是内心确为齐老爹偏袒这个大儿子心里更加不平了。
为了缓解气氛,齐二琴跑了过来看着大木桶对季心苗说:“大嫂,现在这白粉怎么办?”
季心苗噗哧一笑:“这不是白粉,这是红薯洗出来的粉,叫薯粉。现在让你大哥去把水倒掉,你去找一只箩盘和一把锅铲来,我们把这薯粉弄出来,然后晒干。”
齐二琴一听双眼亮晶晶:“大嫂,这薯粉真的好吃?”
季心苗点点头:“嗯,过几天村子里不是冬祭么?到时候家家都得到将军殿前去祭祀聚餐,到时我用这薯做几种吃食出来,包管你叫好吃。”
齐二琴一听立即往家里跑拿来了箩盘:“箩盘和锅铲来了,大嫂你来弄。”
齐柳氏在一边听了季心苗的话就寻问齐三郎:“三郎,现在家家户户都在晒薯丝,他们洗的这薯丝水都倒掉了,我们到各家去收起来怎么样?”
齐三郎脸一变:“要是大家知道我们找村里人收这洗薯丝的水是为了要这薯丝粉,那还不被全村的人嘲笑?既然这洗薯丝的水中有薯粉,不如告诉村里人,家家收集这些薯粉,真的粮食不够进还能饱餐肚子呢。”
齐柳氏叨咕着:“你就是个蠢的,反正人家倒也倒了,我们要来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人家粮食不够关我们屁事?”
齐三郎脸一黑:“要去你去,我才不去丢人现眼呢!”
齐三郎的话提醒了院子里的人,齐二郎赶紧对齐洪氏说:“你娘家也有不少的红薯这几天差不多要晒丝了,吃过饭赶紧去跟爹娘说一声。”
齐洪氏应了一声,齐柳氏也赶紧进了屋,季心苗知道,她也是赶着回去跟柳家人讲呢。
不到一个上午,整个上坪村的人都知道这洗红薯丝的水能洗出薯粉来,不相信竟然还有人来齐家院子里看。当看到箩盘上晒着的薯粉时,这才信了。
“这些年来家家都晒不少薯丝,竟然把这比白面还白的薯粉给倒了,真是可惜啊。”
“七婶,你家差这么一点薯粉么?”
柳七婶一脸可惜:“这东西肯定好吃,你没看它比白面还白还细么?这不是差不差的问题,这是可惜浪费的事。虽然我家比你们多了几亩地,可也不是那种能浪费的人家,这东西对我家也重要着。其实啊我们村里除了柳老爷是富人外,哪个算得上是富裕的?这次可得谢谢大郎媳妇,把这事跟大伙说。”
范婶更是认同:“七嫂你们本地生的人还好说,象我们这种外来的人家,本来地就不多,人越来越多,粮食越来越不够吃。虽然这薯粉不一定能吃得了多少餐,可吃得一餐是一餐呢。”
柳七婶笑笑:“都一样都一样,我们村子里哪来这么多外来户本地户之分?我们柳家也不是这上坪村土生土长的,只不过比你们早来些年罢了。新苗,你听这群婶子们说说,这东西怎么吃呢?”
季心苗笑笑说:“婶子,这薯粉的吃法可多了。我就说最平常的吧,像我家这种油盐不厚的人家,最常的吃法就跟蒸鸡蛋羹一个蒸法。爱辣的加上辣子和酱油,放在饭上一蒸,也就是一碗菜了。”
“哎哟,大郎媳妇,你要说你家是个穷的,那我们家可就不知该不该叫苦了!二十两银子的聘礼哟,我们上坪村有几家能拿出来的?你这是得意吧?”
柳钱氏的话一出口,众人变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