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第191章 通判大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自然是引起了通判厅的注意。因着梁圭轩等人的行径路线,县衙与州治所都在内子城南边,而通判厅却在东边,就是在天禧桥一带。
所以这群人要去县衙,自然就要先经过通判厅。这么一群人声势浩大地朝着县衙方向走去,且其中不少人还是儒生打扮,神情悲愤,口中更是骂骂咧咧,完全不顾斯文形象。
这样的反常,作为通判怎能坐视不理?
唐末五代,藩镇武将专权,天下****不已,中央集权始终巩固不下来。宋太祖建国后,不但“杯酒释兵权”,在这之后,宋代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于武将向来防备至深。
例如知州,通判这些官职就是在这样思想影响下所产生出来得。而在这位官位的名称前又加上了一个“权”字,比如““权知××州州军事”。
“权”表示不是正式职务,只是代理;“知”就是管理的意思;州军事的州代表民政,军代表军政,简称知州。
比起前朝的节度使的权利,这个知州对于武将来说完全成了一个虚衔。州也就由隶属藩镇变为隶属以转运使为长官的路、以及以留守、知×府事、尹为长官的府。
而除此之外,宋朝的皇帝老爷们还是不大放心,为了防止州郡官尾大不掉,又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除此之外,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也就说通判还肩负着监督各个官员行为的责任,这样一来,通判一职不但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
有此一职,中央与州、县的关系,即如心之使臂、臂之使手,指挥自如了。由此,不但五代的藩镇武人专权、州郡成为独立王国的问题,能够较彻底解决,同时也有利于监察腐败现象。
就像现在,这样反常的现象怎么可能逃过通判大老爷的眼睛。这位通判老爷今年在常州任上刚好是第三年,只要干完这一届,吏部考核能得个“优”的话,就能进京当官去了。
可现在看到这种情形,不免头皮发麻,嘴里跟吃了苦菜似得,苦得都说不出话来了。
都说江南富庶,特别是江宁(南京),常州,苏州,扬州,湖州等地,更是富甲天下。
一个地方的经济条件好了,教育业也会更着发达起来,就拿常州这地上来说,虽不说天下掉下块石头,就能砸出七八个读书人那么夸张吧,却起码能砸到三四个。
在这个大多还是文盲的时代,一个城市能做到这样,的确是相当了不起且惊奇的事情。
文化一发达,其城里的普通百姓,哪怕目不识丁,可却因着大环境的原因其见识也非其他城市可相比。
因此别看这里富有,可到这里当官却也不是容易得。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越是发达;而教育越是发达的地区一般老百姓们也不好糊弄。
更何况常州这地也怪,自本朝以来,这里的读书人就跟打了鸡血似得。每次开科,录取的进士在全国也都是佼佼者来者,一科一门同时出几个进士都不能算稀奇事了,能与之抗衡的也只剩下福州了。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老牌新牌的乡绅在不断增加,所以一般来这儿做官,特别是到晋陵做知县得那心里都是叫苦不迭。
这个是爷,那个是爷,大家表面维持着客气,只要地方官客气,大家表面也就过去了。
可若你妨碍大家的利益试试看?保准你明天连官府衙门的大门都不敢出。虽然还不至于张狂到去砸衙门,可这群人可都是时代精英来着。
一人吐口唾沫,就足可以把这些官老爷们打下深渊,永世不得翻身。运气好得还能去岭南那溜达一圈,没准苦上个几年就回来了。
若运气不好,罢官还不是最惨得。朝廷为了安抚这些读书人,甚至连功名都会给你革了去。
一个读书人,一个士大夫与君王共主的时代,罢官已经够惨了,再革掉功名,那还让人活么?
因此在弄清楚原委后,明明才初夏的天,可通判大人的衣服都被汗水给湿透了。
这事可大可小,可他们这些做通判干得活计也是得罪人的活计。若是有人有心捉弄下自己,来个监察不力,自己这官没准就当到头了。
毕竟那啥,监督各个州郡官员可不就是他的本职工作么?眼看着任界既满,马上就可以去当京官了,在这节骨眼上出现这事,虽然不是他做得,可一个“玩忽职守”的帽子压下来他也吃罪不起啊!
头上的冷汗越冒越多,通判左航权掏着帕子不断擦拭着脑门上的汗水,如果仔细看得话,甚至都能看得出通判大人的手在不断发抖。
“竟有这等事情?”虽说事情已经闹大,可左航权还是不断找话拖延时间,内心则不断在想着如何让自己脱身的妙计。
“当然,学生怎敢造谣生事?那几位差役便是县尉厅的人,大人一问便知。”
“好好,人在哪里?”
可众人四下一找,哪里还有那几位差役的影子?左航权心里却一动,莫非是县衙里的权力斗争?
他的心思慢慢沉静了下来,毕竟宦海沉浮多年,刚刚也只是事出突然,一时间乱了心神。
这会儿刚刚的冲击已慢慢过去,人缓了过来,心思也就灵活起来。
这时一个三十多岁文人打扮的人却忽然凑近左航权耳边,低声说道:“东翁,现下不管事情内幕到底如何,安抚好这些书生才是头等大事。”
他顿了下,又继续说道:“大人现在表态,之后才能抽身出来。”他四下看了一眼,又继续小声说道:“那新来的王知州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若东翁处理不当,他参上一本,咱们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啊!”一语点醒梦中人,左航权当即心领神,也顾不得先去赞叹幕僚的谋略
。随即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怒声喝斥道:“岂有此理,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有这等恶吏,岂有此理!”
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自然是引起了通判厅的注意。因着梁圭轩等人的行径路线,县衙与州治所都在内子城南边,而通判厅却在东边,就是在天禧桥一带。
所以这群人要去县衙,自然就要先经过通判厅。这么一群人声势浩大地朝着县衙方向走去,且其中不少人还是儒生打扮,神情悲愤,口中更是骂骂咧咧,完全不顾斯文形象。
这样的反常,作为通判怎能坐视不理?
唐末五代,藩镇武将专权,天下****不已,中央集权始终巩固不下来。宋太祖建国后,不但“杯酒释兵权”,在这之后,宋代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于武将向来防备至深。
例如知州,通判这些官职就是在这样思想影响下所产生出来得。而在这位官位的名称前又加上了一个“权”字,比如““权知××州州军事”。
“权”表示不是正式职务,只是代理;“知”就是管理的意思;州军事的州代表民政,军代表军政,简称知州。
比起前朝的节度使的权利,这个知州对于武将来说完全成了一个虚衔。州也就由隶属藩镇变为隶属以转运使为长官的路、以及以留守、知×府事、尹为长官的府。
而除此之外,宋朝的皇帝老爷们还是不大放心,为了防止州郡官尾大不掉,又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除此之外,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也就说通判还肩负着监督各个官员行为的责任,这样一来,通判一职不但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
有此一职,中央与州、县的关系,即如心之使臂、臂之使手,指挥自如了。由此,不但五代的藩镇武人专权、州郡成为独立王国的问题,能够较彻底解决,同时也有利于监察腐败现象。
就像现在,这样反常的现象怎么可能逃过通判大老爷的眼睛。这位通判老爷今年在常州任上刚好是第三年,只要干完这一届,吏部考核能得个“优”的话,就能进京当官去了。
可现在看到这种情形,不免头皮发麻,嘴里跟吃了苦菜似得,苦得都说不出话来了。
都说江南富庶,特别是江宁(南京),常州,苏州,扬州,湖州等地,更是富甲天下。
一个地方的经济条件好了,教育业也会更着发达起来,就拿常州这地上来说,虽不说天下掉下块石头,就能砸出七八个读书人那么夸张吧,却起码能砸到三四个。
在这个大多还是文盲的时代,一个城市能做到这样,的确是相当了不起且惊奇的事情。
文化一发达,其城里的普通百姓,哪怕目不识丁,可却因着大环境的原因其见识也非其他城市可相比。
因此别看这里富有,可到这里当官却也不是容易得。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越是发达;而教育越是发达的地区一般老百姓们也不好糊弄。
更何况常州这地也怪,自本朝以来,这里的读书人就跟打了鸡血似得。每次开科,录取的进士在全国也都是佼佼者来者,一科一门同时出几个进士都不能算稀奇事了,能与之抗衡的也只剩下福州了。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老牌新牌的乡绅在不断增加,所以一般来这儿做官,特别是到晋陵做知县得那心里都是叫苦不迭。
这个是爷,那个是爷,大家表面维持着客气,只要地方官客气,大家表面也就过去了。
可若你妨碍大家的利益试试看?保准你明天连官府衙门的大门都不敢出。虽然还不至于张狂到去砸衙门,可这群人可都是时代精英来着。
一人吐口唾沫,就足可以把这些官老爷们打下深渊,永世不得翻身。运气好得还能去岭南那溜达一圈,没准苦上个几年就回来了。
若运气不好,罢官还不是最惨得。朝廷为了安抚这些读书人,甚至连功名都会给你革了去。
一个读书人,一个士大夫与君王共主的时代,罢官已经够惨了,再革掉功名,那还让人活么?
因此在弄清楚原委后,明明才初夏的天,可通判大人的衣服都被汗水给湿透了。
这事可大可小,可他们这些做通判干得活计也是得罪人的活计。若是有人有心捉弄下自己,来个监察不力,自己这官没准就当到头了。
毕竟那啥,监督各个州郡官员可不就是他的本职工作么?眼看着任界既满,马上就可以去当京官了,在这节骨眼上出现这事,虽然不是他做得,可一个“玩忽职守”的帽子压下来他也吃罪不起啊!
头上的冷汗越冒越多,通判左航权掏着帕子不断擦拭着脑门上的汗水,如果仔细看得话,甚至都能看得出通判大人的手在不断发抖。
“竟有这等事情?”虽说事情已经闹大,可左航权还是不断找话拖延时间,内心则不断在想着如何让自己脱身的妙计。
“当然,学生怎敢造谣生事?那几位差役便是县尉厅的人,大人一问便知。”
“好好,人在哪里?”
可众人四下一找,哪里还有那几位差役的影子?左航权心里却一动,莫非是县衙里的权力斗争?
他的心思慢慢沉静了下来,毕竟宦海沉浮多年,刚刚也只是事出突然,一时间乱了心神。
这会儿刚刚的冲击已慢慢过去,人缓了过来,心思也就灵活起来。
这时一个三十多岁文人打扮的人却忽然凑近左航权耳边,低声说道:“东翁,现下不管事情内幕到底如何,安抚好这些书生才是头等大事。”
他顿了下,又继续说道:“大人现在表态,之后才能抽身出来。”他四下看了一眼,又继续小声说道:“那新来的王知州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若东翁处理不当,他参上一本,咱们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啊!”一语点醒梦中人,左航权当即心领神,也顾不得先去赞叹幕僚的谋略
。随即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怒声喝斥道:“岂有此理,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有这等恶吏,岂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