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膳食娘子 > 403.第403章 最佳职业

403.第403章 最佳职业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听了杨涵瑶的介绍,何玉祥,游学富喜得胡子都翘起来了。游学富搓着手说道:“按照殿下这样说来,我们岂不是无意中又多了许多可用的工匠?而且经验丰富,这,这……”

    游学富已喜得不知如何是好了。这也难怪,劳力一直短缺,特别是有经验的工匠。现在忽然得知还有一大批潜在的劳力没使用,那还不高兴死了?

    杨涵瑶也很嗨皮,这好比在沙漠中行走半日,又热又渴,忽然天上掉下一瓶冰镇的可乐,那还不乐死?

    “众所周知,铁匠乃是一个体力活。所谓打铁苦,苦过撑船磨豆腐。现在有了这冲压机,那些老工匠就又有了用武之地。而老工匠经验丰富,所缺得也不过是体力尔。”

    “殿下说得不错。”何玉祥满脸通红,点头说道:“这可真是意外之喜了。现在老夫算是明白殿下说得机械之力了。”

    杨涵瑶呵呵一笑,从自己挎包里拿出了三本书,这是根据她从系统里买出来的《机械设计与基础》,《机床发展史》两本书而重新编写出来的《机械之力》,一共分了上中下三册。

    “这几本书就是将来我们的工匠要学习的重点。”说着又从挎包里拿出一把卡尺,“诸位请看,此乃卡尺。是我师尊留于我之物,有了这卡尺,再加上各种图纸,咱们就可以制造出更多的机械来。”

    她顿了下,又说道:“在不久的将来,咱们商会必定会名噪中外得!”

    诸位股东都好奇地围了上来,观看卡尺与杨涵瑶重新编写的机械之力。不过他们都看不懂,后来叫了经验丰富的老匠人过来,那些匠人虽然字认得还不多,也不懂什么机械原理。

    可一看到书上的图纸,顿时大受启发,看杨涵瑶的眼神,简直都像在看祖师爷,鲁班公了。

    又想起杨涵瑶所设计的水力冲压机,个个心头火热。对于明年即将开办的技术学校无不充满了期待。

    其实通过这次事情,杨涵瑶也是学到了许多东西。以前她都光顾着自己琢磨了,其实有些事情,还真应学会集思广益。

    这些古代工匠虽然没受过系统化的学习,也不知什么理论,可在他们的专业上却是要比自己强得多。

    所以自己也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拿着后世人高高在上的心态,把古人都看成了土著。小看古人的智慧可是要吃大亏得!

    这回办报,这应算是最大收获了。

    常州晨报创刊第一天,反响就特别好。这也主要得益于杨涵瑶的名望。大家伙一听是杨涵瑶弄的东西,光冲这点,就有不少人掏钱出来买报看。

    只不过众人反应都差不多,最初听说就这么两张纸要十文钱,还是大优惠,以后要卖到十五文时,都觉有些贵了。

    可等报纸到手,这才发现这两大张纸,正反两面都有字,而且内容也十分地丰富,顿时就觉得这钱花得值了。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还没到一个上午呢,派出去卖报的少年郎就都回了报社,宣称报纸都卖完了。

    这让杨涵瑶都觉得有些意外。在她的想法里,她觉得这报纸在最初的开始,可能未必会好卖。她心里还在琢磨着,要找个什么由头来炒作报纸呢!

    可没曾想,这报纸第一天就卖光了,还真叫人意外吶!看来明天应该加印一些,如果连续十天下来,这销售情况还是这么好得话,那自己就该撰文,在报纸上对那些针对红薯的谣言进行反击了。

    而现在,她还得继续写那些小故事。比如今天在晨报上刊登的《杜十娘》。

    这原本是明代冯梦龙所著,不过杨大姑娘再次无耻地抄袭了。当然,她又进行了一次艺术加工。

    前世作为书虫的她,可谓是阅尽各类网文小说。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

    深受后世网文小说洗礼的杨大姑娘愣是把一个小故事给弄成了短篇小说。

    她这么做得目的,也是希望能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采用连载的方式,每次刊登篇幅控制在两千字左右,一日一篇,一共十八个回合,可以刊登十八天。

    而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又是通篇的大白话,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常州各大酒店,茶馆里的说书先生又多了一个可说的评书故事了。

    这不,她除了找了一批寒门子弟给她卖报,还免费给各大酒店,茶馆的说书先生们给送了一份报纸过去。其要求就是在给他们店里的客人念诵报纸上的内容。

    报纸上的内容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那是十分丰富得。也好在系统大神帮忙,让杨涵瑶有了超人的记忆。

    她把在后世看得各种人文趣事,风土人情给撰写了出来,还亲自跑到市井中,临时客串,过了一把当记者的瘾。

    把常州近期发生的趣事,奇事也给一一刊登了出来。这对于古代人民来说,这常州晨报可谓是开了一次大大的眼界,大大的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不过前期这些事情也是花了杨涵瑶不少的精力与时间。接下来的工作也很繁重,她得培养一批人出来,来代替她工作。

    首先这撰稿人,这记者就得好好挑选。好在,常州乃是文化名城,城里别的不多,就读书人多。

    考不上功名的读书人一抓就一大把。杨涵瑶把他们都找来,一个个面试后,去掉那些迂腐,滑头者。留下了开明且正直的人士,带在身边培养。

    报道要公正,要及时,所谓记者,就是民间的御使。在杨大姑娘的一通忽悠下,这些古代淳朴的读书人登时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意义非凡,十分伟大。

    再加上报社薪酬不菲,福利上佳。这些读书人顿时就觉得,除了科考,进这报社干活也不错。是除了去当官以外,最好的选择了。

    一来,工作性质不亚于去当官,非常地光伟正,可谓是真正地为民请命之行业。

    二来么,这也保全了读书人的体面。不仅薪酬高,且走到哪里,一听是报社来采访的,哪怕是个当官的也对自己这伙人很客气。

    这种走到哪都受人尊敬的职业,让这些读书人跟打了鸡血一般,工作超级认真,也十分享受这职业。

    而随着常州晨报的名气一日大多一日后,许多的报社也如雨后春笋般给冒了出来。

    而大宋的读书人心里又多了一个认识:不去科考,就去报社!此乃读书人的两大职业最佳选择!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