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过年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防盗比例百分之五十+48小时, 可补订或等待48小时后正常阅读 若是今年七月的话,家里勉强挤一挤还能坚持下去, 夫子那里暂且也就只有一个五月要送一份节礼,到时候办得稍微丰厚一点顺带让夫子提点一下院试的事儿。
虽然先前三月之前就已经送过一回提点院试的礼, 可这些人情上少不得多多花费些许......
对此向南说了两句不用送礼,向刘氏嫌弃他不通俗物,向南也只能作罢。
在他看来夫子要真有那能耐, 将给他送礼的学生都给弄成秀才,那还得了?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看个人实力,毕竟拿到批改试卷的那些官员面前的就是你在考场里写的考卷。
大业朝实行的是糊名制, 也不需要保人就能参加科举,所以向南觉着现在学堂里的夫子已经没什么能教的了,自然不需要特意去讨好。
至于师生之仪,学生家里都要饿死几个人了,想来若真是有师生情谊, 夫子应是不该怪罪才是。
向南不太爱古言诗文经贴之类的, 他更喜欢动手的那些东西,所以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都是标准的理科生。
不过现下秀才之下无明经, 便是向南想要偷懒走明经这条路子以后做个小业务官也必须先考了院试。
因着这些,向南呆在房间里也慢慢的翻看起了原主先前就准备好的主考官副考官往年做的文章。
补考应也是三月里这几位作为考官, 毕竟吴越郡也不可能单独又派人下来, 就为了考员不会很多的录遗。
另外还有一些也是原主这几年来多方收集的文章经贴, 比如大业朝各方文豪, 往年科举考场出来的优秀文章。
至于那些书,向南已是在梦里十九年跟着原主背了个滚瓜烂熟,对于已经会了的东西,向南很是提不起兴致来。
倒是看着各类文章经贴,在里面寻找相同于不同,抓捕骨架流行,向南慢慢的看入了神。
向刘氏悄声放下门帘,嘴角含笑脚步轻快的走了。
儿子今日虽然花费了时间在干活上,可瞧着看书做学问的时候却比往日里更加专心,也不给那什么夫子家的小师妹做写个文绉绉的风月诗歌了,想来这回是下定决心要抓住七月里这个机会。
想她亡夫十五便中了秀才,十七娶了她,因着舍不得孩子外加家中没有别的经济来源,这才一年年蹉跎了去。
想来阿南身为夫君自幼悉心教导的儿子,这回拿个秀才的功名,定然是十拿九稳。
等到阿南得了功名,该是相看一户贤惠的妻子回家了。
向刘氏想到这些,便是还有些头晕眼花,也觉得浑身松快得很,当即手脚麻利的搬出柴房里那些闲置多时的农具,敲敲打打的勉强修理一番。
傍晚趁着天色还没暗下来,向刘氏又搬了簸箕坐在院子里的石墩子上挑拣起种子来,以备春雨来临之后就开始动土忙活春耕。
春耕的前奏自然是翻地,杏花村里有一头水牛,因着先前向刘氏瞧见向南拿了十个鸡蛋回来,心性圆滑的向刘氏也看出来了里正的结交之意。
既然对方递了梯子来,向刘氏也没有不接的道理,让阿茶送了一篮子家里剩下来的梅干菜过去。
虽然寒酸了些,可也算是他们家现在唯一能拿出来的东西了。
里正看了向刘氏的回礼,两人没有见面,却颇有点达成默契的意思。
因着这个,向刘氏今年特意提前去了里正家,找了里正婆娘周胡氏,说了今年借耕牛的事儿、
里正果然有照顾向家的意思,自家耕地也才犁了一小半,就让大儿子赶着牛去帮向家把那两亩地都给犁了一遍。
至于第二遍,自然就需要种庄稼的人自己翻一遍了,毕竟第二遍是细活儿,里正再想跟向家示好,也不可能真就不顾其他来借牛的村民。
这般忙忙碌碌准备得差不多了,等了两三日,春雨断断续续的就落了下来,除了第一天势较大,另外两天都是毛毛细雨。
好在地里的土壤被雨水浸透了,向刘氏跟阿茶披了蓑衣跟斗笠,顶着毛毛雨在地里抓紧时间翻土。
蓑衣跟斗笠都是用大片的竹叶用竹篾夹着编织而成的,村里有篾匠,只需要花点粮食或者几枚鸡蛋,就能提供竹叶跟竹篾请了篾匠帮忙制作。
这第二遍翻地可是细致活,用锄头将大块的泥土敲开,捡了草根石块扔到背篓里,等背篓里装满了这才一起背了倒到其他地方。
向南自然不会在这样忙碌的时候真就坐在家里读书,抢了阿茶的锄头,让阿茶去帮忙捡石头草根,这样一来一亩的旱地没用两天时间就耕好了,顺便还垄了土坎。
向南还在边沿挖了条排水的浅沟,地势最低的地方浅沟也有个能排水出去的缺口。
先前向南只是猜测,梦里十九年看过来,也知道了这边的气候有些像华国的蜀地,冬季少雪,全年雨水丰沛。
这边种的一般就是玉米大豆小麦之类的。
说到玉米,却也是前朝开了海运才从海外传过来的,可惜开了海运引来他国尖细,关键是这尖细还成功了,将朝堂搞得是混乱不堪,最后更是将前朝搞得灭亡了。
若不是有沿海的名将抵死抗击,怕是这边的中原大陆都要被海外的那些国家提前变成殖民地。
“今年这春雨下得不错,相信种子下了地也能更容易发芽下根。”
向刘氏抬头看了看阴沉沉的天空,扯着衣袖擦了擦脸上的细汗,脸上却是带着笑。
向南一边干着活一边分心想着前朝覆灭的历史,听了向刘氏的话向南点头,春雨不仅仅是能滋养土壤,另一个三月里的雨水还很冰凉,翻耕之后深埋在土壤里的虫卵跟冬眠的害虫都会被雨水冻死。
这样一来等到种子发芽扎根,也不至于被害虫从根部啃噬。
另外说一个,现在的农民耕地其实已经使用套种跟间种了,轮种也在两季耕作的地方有了苗头,原主从不关心种地相关的事,这些还是向南梦里跟着原主无意中听向刘氏跟已逝亲爹在家聊种地的时候听说的。
这世界有邸报传播各地消息新闻,官府也会将邸报张贴在衙门外的布告栏,有识字的就去看,看完了就给大家口传,这也是现在的主要信息扩散方式。
向南想着以前去村子里蹲着成天没什么事看的同学给寄过来的各种小说,里面那些主角通过推广梯田啊套种啊邸报啊之类的,还有开青楼收集信息发家致富的。
向南想了想,觉得自己确实不是当主角的料,还是老老实实努力读书争取考个秀才回来,然后教个书搞点小爱好种种地,若是能再娶个心水的媳妇儿生两个娃娃,那日子就简直太美了。
向南想自己可能是穿越大军里最没理想也最没出息的一员了。
一亩旱地翻完又紧赶着下了种子,家里地少,向南他们三个人出动也才忙活了几天就忙完了,水田还要过些日子才需要去折腾。
向刘氏看着村里地多的人还在忙碌,眼里却是羡慕得很,“咱们这里也没什么大地主,若是有好歹也能去俑几亩地种,全家出息就指望这两亩地,实在是叫人心焦。”
若是家里有男丁,这时候还能去其他村子帮忙种地,多多少少能得些粮食或者铜板,可向刘氏跟阿茶都是女眷,村里人都没有谁家地多得需要雇短工的。
向南是男人,可若是向南说要出门找活挣钱,怕是向刘氏能掀翻了房顶,再同阿茶拿了绳子将人给绑了。
十来天的时间里向南渐渐的倒也习惯了早起挑水,挑水的时候也跟村民碰上了,大家随口说几句话,其他人倒是渐渐发现向家的这位读书人还是挺好说话的。
当然也不乏那种背后说向南这是知道自己做学问做不出名堂,开始认命种地了,向南没觉得有什么,反正他对未来的计划里也确实有种地这一项。
对于他人说的话碰巧是大实话的时候,向南一向是不会多想的,反而这人来问他这话对不对的时候,向南还要认认真真的点头表示一番赞同。
虽然这种做法很多时候会把对方气得憋闷,可向南委实没有想到这些,倒也无知无觉的自个儿过得快活。
暂时忙完了旱地,向南也在这段时间里上山干活的空隙转悠着发现后山废弃石谷里有一处岩石渗透型水源。
这种在雨水丰沛的地方其实是很常见的,比如向南前世自己的老家,但凡遇见有岩石□□出来的地方,有十分之三的概率有这种从岩石层里渗透出来的水。
若是这水干净清澈,便会有人在石壁上凿个小凹处,旁边再摆放个破碗,过往的路人若是口渴了,就能在此处用破碗舀水喝了解渴。
小时候向南跟着父母走亲戚,路上就遇到过这种石壁泉,有的甚至喝着还有些许甘甜,这就是水源附近石质的问题了。
向南瞧着距离自家不算远,这便寻了个空闲,在自家屋边竹林里挑选了几根长得壮实的竹子砍了,又削了坚硬的扁平长木棍,尾端稍稍削出个一边斜的锐面用火稍微燎了一下使其变得略坚硬。
竹子剔掉枝桠,将竹子分成约莫三个竹节截断,两端的竹节隔层自然好去掉,中间那一个竹节的隔层向南就用扁平长棍摸索着用了巧劲儿捅在边沿,慢慢将隔层也给捅没了,于是这节竹筒就成了中空的天然水管。
如此重复,向南费劲儿的折腾出足够多的竹筒,然后又让阿茶从灶膛里捡出一些炭,找向刘氏要了些因为洗得太多次而布质舒散甚至微透的旧布,清洗晒干之后将磨碎的炭铺了薄薄一层在布上。
两层布一夹,稍微再让阿茶走几针线,一个简易的净水布层就做好了,每一个竹筒相连的地方都夹一个这种净水布层。
杏花村距离镇上有些个距离,若是徒步那得走两三个时辰,单边的。
向刘氏自然不可能让自家儿子走路,因此一大早天还没亮就起来奢侈的用玉米面烙了两个饼,也没让向南慢吞吞在家吃,扯了不知啥时候洗干净备用的油纸包了饼,塞到向南手里就催促着向南赶紧去村口等着。
向南之所以选择今天去镇上,却是因为里正家的大儿子周先明每隔五天就会赶牛车去镇上,给在镇上学堂里念书的弟弟周先永送些衣物吃食钱财之类的,顺便再将周先永换下来的脏衣物被褥之类的换了拿回家洗。
虽然里正家供养了一个常年在学堂里住着读书的书生也依旧生活过得去,可要买个书童伺候周先永却是还没那个条件。
周先永跟向南不同,向南是因着家里条件不行,只有正经念书的时候才会去学堂,一般温习备考都是在家里。
而周先永却不然,家里条件跟得上,周先永就一直住在学堂专门租给学子住的房间里,美其名曰好好读书。
先前说过,向南是杏花村里唯一的书生,这个说法却是因为周先永比向南小两岁,却还连个童生都还没能考上。
只有考上了童生的才能算是书生,周先永这个只能说一声是个读书人。
等到考上了秀才,就算是朝廷的备选人才了,秀才里优秀的人还能被选为贡生,也就是各地贡献给皇帝的人才。
不过贡生这事儿吧向南根本就没想过,毕竟泽陂县就是个穷酸旮旯地儿,向南梦里十五年都没听说出过贡生。
因着村里都知道里正家老大这个五天一次的惯例,很多要去赶集的人都会等着这一天,花上一个铜板就能搭了牛车,若是带了重物箩筐之类的,就得多交一到两个铜板。
向南到得不算早,可自从今年春耕借牛的事儿之后,周永明就知道了家里父亲对向南家的意思,昨晚向刘氏不放心,早就抹黑过来说了一声今天向南要去学堂的事儿,周永明一大早就将自己身边的位置留给了向南。
因此向南到的时候牛车后面的车板子上已经箩筐鸡毛乱挤乱飞了,可还是顺利找到了位置。
出村口的时候,转了个弯,附近两片山坡上成片成片的杏花树就突兀的展露眼前,如今快要到四月了,杏花花期即将过去,原本只有白生生花朵的杏花树上开始出现绿叶的身影。
不过虽然是已经慢慢凋谢,可成片的看过去,还是十分亮眼的,向南顿时想起了赵悦,心里有些可惜,若是能早一点遇见赵姑娘,该是带她来好好看看这片杏花花海的。
晃晃悠悠一个时辰以后,村民们都在县门口下了牛车,向南顺了周先明的挽留,跟着牛车一块儿直接去了学堂。
泽陂县县城并不算大,进了县门口,里头的街道也就简单的三四条,因着吴越郡本就是多山脉的地形,便是泽陂县也是差不多,街道无法直来直去的,多是弯弯绕绕。
县城里学堂也有两家,一家就是向南所在的桃李学堂,坐馆的有三四个秀才,开设学堂的是郡里做官的大人。
防盗比例百分之五十+48小时, 可补订或等待48小时后正常阅读 若是今年七月的话,家里勉强挤一挤还能坚持下去, 夫子那里暂且也就只有一个五月要送一份节礼,到时候办得稍微丰厚一点顺带让夫子提点一下院试的事儿。
虽然先前三月之前就已经送过一回提点院试的礼, 可这些人情上少不得多多花费些许......
对此向南说了两句不用送礼,向刘氏嫌弃他不通俗物,向南也只能作罢。
在他看来夫子要真有那能耐, 将给他送礼的学生都给弄成秀才,那还得了?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看个人实力,毕竟拿到批改试卷的那些官员面前的就是你在考场里写的考卷。
大业朝实行的是糊名制, 也不需要保人就能参加科举,所以向南觉着现在学堂里的夫子已经没什么能教的了,自然不需要特意去讨好。
至于师生之仪,学生家里都要饿死几个人了,想来若真是有师生情谊, 夫子应是不该怪罪才是。
向南不太爱古言诗文经贴之类的, 他更喜欢动手的那些东西,所以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都是标准的理科生。
不过现下秀才之下无明经, 便是向南想要偷懒走明经这条路子以后做个小业务官也必须先考了院试。
因着这些,向南呆在房间里也慢慢的翻看起了原主先前就准备好的主考官副考官往年做的文章。
补考应也是三月里这几位作为考官, 毕竟吴越郡也不可能单独又派人下来, 就为了考员不会很多的录遗。
另外还有一些也是原主这几年来多方收集的文章经贴, 比如大业朝各方文豪, 往年科举考场出来的优秀文章。
至于那些书,向南已是在梦里十九年跟着原主背了个滚瓜烂熟,对于已经会了的东西,向南很是提不起兴致来。
倒是看着各类文章经贴,在里面寻找相同于不同,抓捕骨架流行,向南慢慢的看入了神。
向刘氏悄声放下门帘,嘴角含笑脚步轻快的走了。
儿子今日虽然花费了时间在干活上,可瞧着看书做学问的时候却比往日里更加专心,也不给那什么夫子家的小师妹做写个文绉绉的风月诗歌了,想来这回是下定决心要抓住七月里这个机会。
想她亡夫十五便中了秀才,十七娶了她,因着舍不得孩子外加家中没有别的经济来源,这才一年年蹉跎了去。
想来阿南身为夫君自幼悉心教导的儿子,这回拿个秀才的功名,定然是十拿九稳。
等到阿南得了功名,该是相看一户贤惠的妻子回家了。
向刘氏想到这些,便是还有些头晕眼花,也觉得浑身松快得很,当即手脚麻利的搬出柴房里那些闲置多时的农具,敲敲打打的勉强修理一番。
傍晚趁着天色还没暗下来,向刘氏又搬了簸箕坐在院子里的石墩子上挑拣起种子来,以备春雨来临之后就开始动土忙活春耕。
春耕的前奏自然是翻地,杏花村里有一头水牛,因着先前向刘氏瞧见向南拿了十个鸡蛋回来,心性圆滑的向刘氏也看出来了里正的结交之意。
既然对方递了梯子来,向刘氏也没有不接的道理,让阿茶送了一篮子家里剩下来的梅干菜过去。
虽然寒酸了些,可也算是他们家现在唯一能拿出来的东西了。
里正看了向刘氏的回礼,两人没有见面,却颇有点达成默契的意思。
因着这个,向刘氏今年特意提前去了里正家,找了里正婆娘周胡氏,说了今年借耕牛的事儿、
里正果然有照顾向家的意思,自家耕地也才犁了一小半,就让大儿子赶着牛去帮向家把那两亩地都给犁了一遍。
至于第二遍,自然就需要种庄稼的人自己翻一遍了,毕竟第二遍是细活儿,里正再想跟向家示好,也不可能真就不顾其他来借牛的村民。
这般忙忙碌碌准备得差不多了,等了两三日,春雨断断续续的就落了下来,除了第一天势较大,另外两天都是毛毛细雨。
好在地里的土壤被雨水浸透了,向刘氏跟阿茶披了蓑衣跟斗笠,顶着毛毛雨在地里抓紧时间翻土。
蓑衣跟斗笠都是用大片的竹叶用竹篾夹着编织而成的,村里有篾匠,只需要花点粮食或者几枚鸡蛋,就能提供竹叶跟竹篾请了篾匠帮忙制作。
这第二遍翻地可是细致活,用锄头将大块的泥土敲开,捡了草根石块扔到背篓里,等背篓里装满了这才一起背了倒到其他地方。
向南自然不会在这样忙碌的时候真就坐在家里读书,抢了阿茶的锄头,让阿茶去帮忙捡石头草根,这样一来一亩的旱地没用两天时间就耕好了,顺便还垄了土坎。
向南还在边沿挖了条排水的浅沟,地势最低的地方浅沟也有个能排水出去的缺口。
先前向南只是猜测,梦里十九年看过来,也知道了这边的气候有些像华国的蜀地,冬季少雪,全年雨水丰沛。
这边种的一般就是玉米大豆小麦之类的。
说到玉米,却也是前朝开了海运才从海外传过来的,可惜开了海运引来他国尖细,关键是这尖细还成功了,将朝堂搞得是混乱不堪,最后更是将前朝搞得灭亡了。
若不是有沿海的名将抵死抗击,怕是这边的中原大陆都要被海外的那些国家提前变成殖民地。
“今年这春雨下得不错,相信种子下了地也能更容易发芽下根。”
向刘氏抬头看了看阴沉沉的天空,扯着衣袖擦了擦脸上的细汗,脸上却是带着笑。
向南一边干着活一边分心想着前朝覆灭的历史,听了向刘氏的话向南点头,春雨不仅仅是能滋养土壤,另一个三月里的雨水还很冰凉,翻耕之后深埋在土壤里的虫卵跟冬眠的害虫都会被雨水冻死。
这样一来等到种子发芽扎根,也不至于被害虫从根部啃噬。
另外说一个,现在的农民耕地其实已经使用套种跟间种了,轮种也在两季耕作的地方有了苗头,原主从不关心种地相关的事,这些还是向南梦里跟着原主无意中听向刘氏跟已逝亲爹在家聊种地的时候听说的。
这世界有邸报传播各地消息新闻,官府也会将邸报张贴在衙门外的布告栏,有识字的就去看,看完了就给大家口传,这也是现在的主要信息扩散方式。
向南想着以前去村子里蹲着成天没什么事看的同学给寄过来的各种小说,里面那些主角通过推广梯田啊套种啊邸报啊之类的,还有开青楼收集信息发家致富的。
向南想了想,觉得自己确实不是当主角的料,还是老老实实努力读书争取考个秀才回来,然后教个书搞点小爱好种种地,若是能再娶个心水的媳妇儿生两个娃娃,那日子就简直太美了。
向南想自己可能是穿越大军里最没理想也最没出息的一员了。
一亩旱地翻完又紧赶着下了种子,家里地少,向南他们三个人出动也才忙活了几天就忙完了,水田还要过些日子才需要去折腾。
向刘氏看着村里地多的人还在忙碌,眼里却是羡慕得很,“咱们这里也没什么大地主,若是有好歹也能去俑几亩地种,全家出息就指望这两亩地,实在是叫人心焦。”
若是家里有男丁,这时候还能去其他村子帮忙种地,多多少少能得些粮食或者铜板,可向刘氏跟阿茶都是女眷,村里人都没有谁家地多得需要雇短工的。
向南是男人,可若是向南说要出门找活挣钱,怕是向刘氏能掀翻了房顶,再同阿茶拿了绳子将人给绑了。
十来天的时间里向南渐渐的倒也习惯了早起挑水,挑水的时候也跟村民碰上了,大家随口说几句话,其他人倒是渐渐发现向家的这位读书人还是挺好说话的。
当然也不乏那种背后说向南这是知道自己做学问做不出名堂,开始认命种地了,向南没觉得有什么,反正他对未来的计划里也确实有种地这一项。
对于他人说的话碰巧是大实话的时候,向南一向是不会多想的,反而这人来问他这话对不对的时候,向南还要认认真真的点头表示一番赞同。
虽然这种做法很多时候会把对方气得憋闷,可向南委实没有想到这些,倒也无知无觉的自个儿过得快活。
暂时忙完了旱地,向南也在这段时间里上山干活的空隙转悠着发现后山废弃石谷里有一处岩石渗透型水源。
这种在雨水丰沛的地方其实是很常见的,比如向南前世自己的老家,但凡遇见有岩石□□出来的地方,有十分之三的概率有这种从岩石层里渗透出来的水。
若是这水干净清澈,便会有人在石壁上凿个小凹处,旁边再摆放个破碗,过往的路人若是口渴了,就能在此处用破碗舀水喝了解渴。
小时候向南跟着父母走亲戚,路上就遇到过这种石壁泉,有的甚至喝着还有些许甘甜,这就是水源附近石质的问题了。
向南瞧着距离自家不算远,这便寻了个空闲,在自家屋边竹林里挑选了几根长得壮实的竹子砍了,又削了坚硬的扁平长木棍,尾端稍稍削出个一边斜的锐面用火稍微燎了一下使其变得略坚硬。
竹子剔掉枝桠,将竹子分成约莫三个竹节截断,两端的竹节隔层自然好去掉,中间那一个竹节的隔层向南就用扁平长棍摸索着用了巧劲儿捅在边沿,慢慢将隔层也给捅没了,于是这节竹筒就成了中空的天然水管。
如此重复,向南费劲儿的折腾出足够多的竹筒,然后又让阿茶从灶膛里捡出一些炭,找向刘氏要了些因为洗得太多次而布质舒散甚至微透的旧布,清洗晒干之后将磨碎的炭铺了薄薄一层在布上。
两层布一夹,稍微再让阿茶走几针线,一个简易的净水布层就做好了,每一个竹筒相连的地方都夹一个这种净水布层。
杏花村距离镇上有些个距离,若是徒步那得走两三个时辰,单边的。
向刘氏自然不可能让自家儿子走路,因此一大早天还没亮就起来奢侈的用玉米面烙了两个饼,也没让向南慢吞吞在家吃,扯了不知啥时候洗干净备用的油纸包了饼,塞到向南手里就催促着向南赶紧去村口等着。
向南之所以选择今天去镇上,却是因为里正家的大儿子周先明每隔五天就会赶牛车去镇上,给在镇上学堂里念书的弟弟周先永送些衣物吃食钱财之类的,顺便再将周先永换下来的脏衣物被褥之类的换了拿回家洗。
虽然里正家供养了一个常年在学堂里住着读书的书生也依旧生活过得去,可要买个书童伺候周先永却是还没那个条件。
周先永跟向南不同,向南是因着家里条件不行,只有正经念书的时候才会去学堂,一般温习备考都是在家里。
而周先永却不然,家里条件跟得上,周先永就一直住在学堂专门租给学子住的房间里,美其名曰好好读书。
先前说过,向南是杏花村里唯一的书生,这个说法却是因为周先永比向南小两岁,却还连个童生都还没能考上。
只有考上了童生的才能算是书生,周先永这个只能说一声是个读书人。
等到考上了秀才,就算是朝廷的备选人才了,秀才里优秀的人还能被选为贡生,也就是各地贡献给皇帝的人才。
不过贡生这事儿吧向南根本就没想过,毕竟泽陂县就是个穷酸旮旯地儿,向南梦里十五年都没听说出过贡生。
因着村里都知道里正家老大这个五天一次的惯例,很多要去赶集的人都会等着这一天,花上一个铜板就能搭了牛车,若是带了重物箩筐之类的,就得多交一到两个铜板。
向南到得不算早,可自从今年春耕借牛的事儿之后,周永明就知道了家里父亲对向南家的意思,昨晚向刘氏不放心,早就抹黑过来说了一声今天向南要去学堂的事儿,周永明一大早就将自己身边的位置留给了向南。
因此向南到的时候牛车后面的车板子上已经箩筐鸡毛乱挤乱飞了,可还是顺利找到了位置。
出村口的时候,转了个弯,附近两片山坡上成片成片的杏花树就突兀的展露眼前,如今快要到四月了,杏花花期即将过去,原本只有白生生花朵的杏花树上开始出现绿叶的身影。
不过虽然是已经慢慢凋谢,可成片的看过去,还是十分亮眼的,向南顿时想起了赵悦,心里有些可惜,若是能早一点遇见赵姑娘,该是带她来好好看看这片杏花花海的。
晃晃悠悠一个时辰以后,村民们都在县门口下了牛车,向南顺了周先明的挽留,跟着牛车一块儿直接去了学堂。
泽陂县县城并不算大,进了县门口,里头的街道也就简单的三四条,因着吴越郡本就是多山脉的地形,便是泽陂县也是差不多,街道无法直来直去的,多是弯弯绕绕。
县城里学堂也有两家,一家就是向南所在的桃李学堂,坐馆的有三四个秀才,开设学堂的是郡里做官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