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同心治国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徐真敬的这一页,又悄然揭去。很多人在事情过之后方才醒悟,原来自己刚刚才和死神擦肩而过。
一身冷汗!
至此,满朝文武也对另一个事实认识得更加清楚。不管这朝堂之上的风云如何变幻,无论王侯将相几度更迭谁家兴荣,这个大周皇朝始终都处在女皇的强力统治之下,她对朝廷和国家的控制力是空前的强大。
如此强势的帝王,往前历数李唐诸帝,也就只有太宗皇帝李世民曾经做到了这一点。女皇在某些方面甚至过之而无不及,就比如宰相这方面。李世民对他任用的宰相是相当敬重与信任的,宰相的权力也因此颇为可观。但是女皇身边的宰相就像走马灯似的一直在换,谁也别想长时间的坐镇政事堂从而培植起自己的一方势力。
许多洞察敏锐的大臣们意识到,如今的武周一朝,宰相的权力已经大为缩水。女皇手握绝对权力,力压群雄无人可与争锋。在满朝文武当中,最多也就只有总揽军事的薛绍,地位比较特殊。但他一直没有拜相,在朝堂之上的话语权十分有限。再者薛绍本人也从不逾越本职多管闲事,在一群文臣矗立党派纷争的朝堂之上,他一向是超然于事外保持中立。他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他从不拉帮结派。他对朝政有着超强的影响力,但他很少在朝堂之上发言出声。但只要是他出了面,就一定能把事情办成。比如此前扳倒周兴、营救韦方质与范云仙。
因此,用“沉默是金、一言九鼎”来形容薛绍,是再也确切不过了。
人们不会忘记,女皇能够顺利登基,军方的力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其实那个时候,女皇登基的时机还并不十分成熟,在内,李唐皇室的谋反才刚刚平定,人心浮动局势不稳。在外,突厥、吐蕃和西域诸国强敌环伺,中原面临强大的军事压力。但是正因为有了薛绍的大力一推,才让女皇跨出了一个大步迈过了那些大坎,顶着各方压力成功荣登九五。
登基之后,女皇再回头解决那些历史遗留的麻烦和问题,可就比之前容易多了。因为她已经是皇帝,办什么事情都能名正言顺。比如查办李素节继续清除李唐皇室的遗留问题,比如和盟突厥、远征西域。每一件事情她都办得相当的干净利索,每一件事情办下来都有助于她稳固自己的皇权统治,也有利于这个国家尽快的摆脱动荡不安的局面。
然而,女皇办理这些大事的背后,都有薛绍的影子存在。
不乏有一些睿智之人已经领悟到了某些真相,薛绍不吭声不代表他不管事。只不过他管事的时候一般人看不见。因为他都是直接和女皇本人对话,从不在朝堂之上公然发声。
薛绍管的,都不是一般的事情。
现如今,朝野上下绝大多数的大臣,都主动或是被动的卷入了争储夺嫡当中。唯有薛绍和他们所有人的层次和高度全不相同,他始终保持和女皇的步调一致,甚至高度也是一致。他们一同走在最前方,一起引导着这个国家的大体走向。至于那些王公大臣在他们身后如何盘算又如何掐架,和他们做的事情相比,都只是小事。
女皇和薛绍,正在分别运用各自擅长的文治和武功,同心协力的共同治理这个国家,这就是真相。
有女皇在,没人可以动薛绍。因为薛绍受难,武周一朝的“武功”就要被废。
反之,有薛绍在也没人敢于动手扳倒女皇。因为女皇是薛绍自己选定的“最佳合作人”。军事是政治的延伸,薛绍再能打,离开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他也将一事无成。女皇超强的执政能力,是这个国家摆脱困境奋发图强的最大保障,也是薛绍和整个军方根植的土壤和坚强的后盾。
女皇不会自废武功,薛绍也不会自断根基。他们两人的联手就是这个国家双管齐下的文治与武功。
有些人领悟到了,然而还有一些人稀里糊涂的不能明白。武懿宗和张光辅,就因为这样的稀里糊涂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转眼已到,武举开选之日。
隋文帝开创了科举,现在女皇将要开创武举。
毫无疑问,武举是武周朝的一件大事,开万古之先河的大事。而这件大事的首倡者与主办者,就是薛绍。
与之同时举行的,还有一场规模空前的“殿试”。武则天将要在宫中亲自“监考”,从参考的一万多名学子当中选拔人才。
这一万多名学子,有白身庶民,有世家子弟,也有在朝的官员,甚至还有来自新罗、日本和西域昭武九姓的异国学子。
士庶同流,能者居先。
值得一提的,殿试考试项目全由武则天亲自拟定。
李唐皇朝对于“贴经墨义”的明经科十分的重视,它重点考察学子对于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这一科目对于世家子弟来说优势很大,因为世家富有藏书又多,学子们能把儒家经典背个滚瓜烂熟,就不难考个好成绩了。但是武则天更加重视“进士科”,这一科目对于儒家经典的死记硬背要求不严,主要侧重于考察诗辞歌赋,看中学子本身的才华与灵气。
同样的一本书,有的人看完了能够记得几个句子甚至能够背颂全文。有的人则能领悟书中的精髓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才识,乃至于写出一本更好的书。
这大致可以理解为,明经科与进士科的主要区别之所在。
然而武则天在殿试当中还加入了别的考试科目,考察学子的对于政务的真知灼见与实际动手能力。比如眼下大周正在与突厥和盟,武则天就要求学子用文章来论叙,此事的利弊之所在,此为一题。另一题则是与民生相关,论述禁屠令的利与弊。
畅所欲言,不设任何禁制。哪怕有人在论叙当中辱骂了皇帝,也一概赦免无罪。
儒家经典、诗辞歌赋、行政能力,三项考核下来的综合优良者,就是武则天所要的人才。
武举和殿试,让大周天下的文武人才尽聚洛阳。
百花齐放,万家争鸣。
世人时常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是现在,武则天和薛绍已经化身为天下有人才的伯乐。“有本事去洛阳”这句话,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
薛绍主持武举,参选的健儿将近两万人比殿试还多。他们来自各个州县、各个军府和各个军武世家,甚至还有身怀绝技的道士与和尚。初赛的地点,选在洛水大营之侧的邙山猎场,就是薛绍曾经招待李大酺与孙万荣的地方。
数万人的大赛场,盛况空前。
初赛的项目是传统的军中技艺,先是身材体貌,体格高大强健者自然得分更高。翘关(也就是举重)考验健儿的力量,马术是重要的基本功,弓箭项目的步射、长剁远射还有骑射是重中之重。
体貌、翘关、马术和箭术这四大项,就是初赛的四大科目。这四项考核下来,择其优胜者进入复选。
初赛的淘汰非常残酷,近两万最后只有两百人进入复选。复远将要在讲武台的大校场进行。能够进入复选的都是百里挑一的军武人才了,无论他们能否在复远脱颖而出,他们都将获得从此在讲武台进修的机会,从而更上层楼。
薛绍拥有全权,但他只在初赛开始的第一天大典上露了一下脸,就没再出现过了。初赛主要由员外郎萧至忠负责,复选则由夏官的两位侍郎姚元崇和苏味道把关。薛绍最在意的就是自己亲自拍板的终选,他很想知道谁会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任武状元。到时候女皇也将亲自到场,她和薛绍一样对这位武状元充满了好奇之心。
一连多日的武举初赛总算结束,两百名优胜健儿欢天喜地的被带到了皇城以北的圆壁城,进入了讲武台的封闭大校场内。
到了这里,健儿们就有点懵了。因为等待他们的既不是欢庆大宴也不是荣耀和赞美,而是超级严格的军事管制和铁面无私的严厉教头。进门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习“规矩”,这包括严格的校场管理制度和所有的军纪军律。这也是复选当中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短短的几天之内,如果这些健儿不能背熟这些规章制度并严格予以遵守,马上就会被淘汰,连留下进修的机会也将丧失。
这里,其实就是大周皇朝的第一所“军校”。大校场的最中央竖起了一块巨大的刻石,上书“军令如山”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是薛绍亲自题写的。虽然比之书法大家远远不如,但是薛绍写下的这四个字,将是所有讲武台的学子学习的第一课,也是他们将要遵守一生的行为准则。
复选除了加入军律的严格考核,还有体能的比拼和实战的残酷对抗,这包括拳术、刀械和马战。一路考下来两百健儿几乎全部带伤,最后只剩下十人位例头甲并进入终选。
薛绍亲自出面主持终选,姚元崇、苏味道和萧至忠也一并担任助选。薛绍还请来了夏官的前任尚书、宰相岑长倩一同担任助选。女皇武则天也亲自到场担任“特约嘉宾”,目睹第一任武状元产生的整个过程。
薛绍认为,能够在初选和复选当中脱疑而出的优胜者,武力本身已经没有问题了。但一员良将与一介莽夫之间,还是大有区别的。所以终选的考试科目,不见刀兵战马甚至不用挥汗如雨。
十名优胜者,将要一一的直接面对薛绍与之对谈辩论。薛绍要考他们的兵法,考他们的学识,还要考他们的脑子和一切综合能力!
武则天对这个考试办法充满了好奇,于是她问薛绍,你准备了哪些考题?
薛绍笑而答道:“陛下,臣没有准备任何一道考题。臣到时想到什么就问什么。陛下和几位助选的同僚,也不妨随时提问,问什么都行。”
“如此,倒也有趣。”武则天兴趣大起,“马上开始吧,朕迫切想要认识那一位,古往今来的第一位武状元!”
徐真敬的这一页,又悄然揭去。很多人在事情过之后方才醒悟,原来自己刚刚才和死神擦肩而过。
一身冷汗!
至此,满朝文武也对另一个事实认识得更加清楚。不管这朝堂之上的风云如何变幻,无论王侯将相几度更迭谁家兴荣,这个大周皇朝始终都处在女皇的强力统治之下,她对朝廷和国家的控制力是空前的强大。
如此强势的帝王,往前历数李唐诸帝,也就只有太宗皇帝李世民曾经做到了这一点。女皇在某些方面甚至过之而无不及,就比如宰相这方面。李世民对他任用的宰相是相当敬重与信任的,宰相的权力也因此颇为可观。但是女皇身边的宰相就像走马灯似的一直在换,谁也别想长时间的坐镇政事堂从而培植起自己的一方势力。
许多洞察敏锐的大臣们意识到,如今的武周一朝,宰相的权力已经大为缩水。女皇手握绝对权力,力压群雄无人可与争锋。在满朝文武当中,最多也就只有总揽军事的薛绍,地位比较特殊。但他一直没有拜相,在朝堂之上的话语权十分有限。再者薛绍本人也从不逾越本职多管闲事,在一群文臣矗立党派纷争的朝堂之上,他一向是超然于事外保持中立。他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他从不拉帮结派。他对朝政有着超强的影响力,但他很少在朝堂之上发言出声。但只要是他出了面,就一定能把事情办成。比如此前扳倒周兴、营救韦方质与范云仙。
因此,用“沉默是金、一言九鼎”来形容薛绍,是再也确切不过了。
人们不会忘记,女皇能够顺利登基,军方的力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其实那个时候,女皇登基的时机还并不十分成熟,在内,李唐皇室的谋反才刚刚平定,人心浮动局势不稳。在外,突厥、吐蕃和西域诸国强敌环伺,中原面临强大的军事压力。但是正因为有了薛绍的大力一推,才让女皇跨出了一个大步迈过了那些大坎,顶着各方压力成功荣登九五。
登基之后,女皇再回头解决那些历史遗留的麻烦和问题,可就比之前容易多了。因为她已经是皇帝,办什么事情都能名正言顺。比如查办李素节继续清除李唐皇室的遗留问题,比如和盟突厥、远征西域。每一件事情她都办得相当的干净利索,每一件事情办下来都有助于她稳固自己的皇权统治,也有利于这个国家尽快的摆脱动荡不安的局面。
然而,女皇办理这些大事的背后,都有薛绍的影子存在。
不乏有一些睿智之人已经领悟到了某些真相,薛绍不吭声不代表他不管事。只不过他管事的时候一般人看不见。因为他都是直接和女皇本人对话,从不在朝堂之上公然发声。
薛绍管的,都不是一般的事情。
现如今,朝野上下绝大多数的大臣,都主动或是被动的卷入了争储夺嫡当中。唯有薛绍和他们所有人的层次和高度全不相同,他始终保持和女皇的步调一致,甚至高度也是一致。他们一同走在最前方,一起引导着这个国家的大体走向。至于那些王公大臣在他们身后如何盘算又如何掐架,和他们做的事情相比,都只是小事。
女皇和薛绍,正在分别运用各自擅长的文治和武功,同心协力的共同治理这个国家,这就是真相。
有女皇在,没人可以动薛绍。因为薛绍受难,武周一朝的“武功”就要被废。
反之,有薛绍在也没人敢于动手扳倒女皇。因为女皇是薛绍自己选定的“最佳合作人”。军事是政治的延伸,薛绍再能打,离开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他也将一事无成。女皇超强的执政能力,是这个国家摆脱困境奋发图强的最大保障,也是薛绍和整个军方根植的土壤和坚强的后盾。
女皇不会自废武功,薛绍也不会自断根基。他们两人的联手就是这个国家双管齐下的文治与武功。
有些人领悟到了,然而还有一些人稀里糊涂的不能明白。武懿宗和张光辅,就因为这样的稀里糊涂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转眼已到,武举开选之日。
隋文帝开创了科举,现在女皇将要开创武举。
毫无疑问,武举是武周朝的一件大事,开万古之先河的大事。而这件大事的首倡者与主办者,就是薛绍。
与之同时举行的,还有一场规模空前的“殿试”。武则天将要在宫中亲自“监考”,从参考的一万多名学子当中选拔人才。
这一万多名学子,有白身庶民,有世家子弟,也有在朝的官员,甚至还有来自新罗、日本和西域昭武九姓的异国学子。
士庶同流,能者居先。
值得一提的,殿试考试项目全由武则天亲自拟定。
李唐皇朝对于“贴经墨义”的明经科十分的重视,它重点考察学子对于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这一科目对于世家子弟来说优势很大,因为世家富有藏书又多,学子们能把儒家经典背个滚瓜烂熟,就不难考个好成绩了。但是武则天更加重视“进士科”,这一科目对于儒家经典的死记硬背要求不严,主要侧重于考察诗辞歌赋,看中学子本身的才华与灵气。
同样的一本书,有的人看完了能够记得几个句子甚至能够背颂全文。有的人则能领悟书中的精髓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才识,乃至于写出一本更好的书。
这大致可以理解为,明经科与进士科的主要区别之所在。
然而武则天在殿试当中还加入了别的考试科目,考察学子的对于政务的真知灼见与实际动手能力。比如眼下大周正在与突厥和盟,武则天就要求学子用文章来论叙,此事的利弊之所在,此为一题。另一题则是与民生相关,论述禁屠令的利与弊。
畅所欲言,不设任何禁制。哪怕有人在论叙当中辱骂了皇帝,也一概赦免无罪。
儒家经典、诗辞歌赋、行政能力,三项考核下来的综合优良者,就是武则天所要的人才。
武举和殿试,让大周天下的文武人才尽聚洛阳。
百花齐放,万家争鸣。
世人时常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是现在,武则天和薛绍已经化身为天下有人才的伯乐。“有本事去洛阳”这句话,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
薛绍主持武举,参选的健儿将近两万人比殿试还多。他们来自各个州县、各个军府和各个军武世家,甚至还有身怀绝技的道士与和尚。初赛的地点,选在洛水大营之侧的邙山猎场,就是薛绍曾经招待李大酺与孙万荣的地方。
数万人的大赛场,盛况空前。
初赛的项目是传统的军中技艺,先是身材体貌,体格高大强健者自然得分更高。翘关(也就是举重)考验健儿的力量,马术是重要的基本功,弓箭项目的步射、长剁远射还有骑射是重中之重。
体貌、翘关、马术和箭术这四大项,就是初赛的四大科目。这四项考核下来,择其优胜者进入复选。
初赛的淘汰非常残酷,近两万最后只有两百人进入复选。复远将要在讲武台的大校场进行。能够进入复选的都是百里挑一的军武人才了,无论他们能否在复远脱颖而出,他们都将获得从此在讲武台进修的机会,从而更上层楼。
薛绍拥有全权,但他只在初赛开始的第一天大典上露了一下脸,就没再出现过了。初赛主要由员外郎萧至忠负责,复选则由夏官的两位侍郎姚元崇和苏味道把关。薛绍最在意的就是自己亲自拍板的终选,他很想知道谁会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任武状元。到时候女皇也将亲自到场,她和薛绍一样对这位武状元充满了好奇之心。
一连多日的武举初赛总算结束,两百名优胜健儿欢天喜地的被带到了皇城以北的圆壁城,进入了讲武台的封闭大校场内。
到了这里,健儿们就有点懵了。因为等待他们的既不是欢庆大宴也不是荣耀和赞美,而是超级严格的军事管制和铁面无私的严厉教头。进门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习“规矩”,这包括严格的校场管理制度和所有的军纪军律。这也是复选当中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短短的几天之内,如果这些健儿不能背熟这些规章制度并严格予以遵守,马上就会被淘汰,连留下进修的机会也将丧失。
这里,其实就是大周皇朝的第一所“军校”。大校场的最中央竖起了一块巨大的刻石,上书“军令如山”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是薛绍亲自题写的。虽然比之书法大家远远不如,但是薛绍写下的这四个字,将是所有讲武台的学子学习的第一课,也是他们将要遵守一生的行为准则。
复选除了加入军律的严格考核,还有体能的比拼和实战的残酷对抗,这包括拳术、刀械和马战。一路考下来两百健儿几乎全部带伤,最后只剩下十人位例头甲并进入终选。
薛绍亲自出面主持终选,姚元崇、苏味道和萧至忠也一并担任助选。薛绍还请来了夏官的前任尚书、宰相岑长倩一同担任助选。女皇武则天也亲自到场担任“特约嘉宾”,目睹第一任武状元产生的整个过程。
薛绍认为,能够在初选和复选当中脱疑而出的优胜者,武力本身已经没有问题了。但一员良将与一介莽夫之间,还是大有区别的。所以终选的考试科目,不见刀兵战马甚至不用挥汗如雨。
十名优胜者,将要一一的直接面对薛绍与之对谈辩论。薛绍要考他们的兵法,考他们的学识,还要考他们的脑子和一切综合能力!
武则天对这个考试办法充满了好奇,于是她问薛绍,你准备了哪些考题?
薛绍笑而答道:“陛下,臣没有准备任何一道考题。臣到时想到什么就问什么。陛下和几位助选的同僚,也不妨随时提问,问什么都行。”
“如此,倒也有趣。”武则天兴趣大起,“马上开始吧,朕迫切想要认识那一位,古往今来的第一位武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