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为陈其年①题照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乌丝》曲倩红儿谱②,萧然半壁惊秋雨③。曲罢髻鬟偏,风姿真可怜④。
须髯浑似戟⑤,时作簪花剧⑥。背立讶卿卿⑦,知卿无那情。
【注解】
①陈其年:陈为姓,“其年”为字,本名陈维崧,号迦陵,清词人,生于江苏宜兴。
②《乌丝》:特指陈其年所作的《乌丝词》。陈维崧于顺治十三年至康熙七年间,于京华所填之词,后结为一集,名为《乌丝词》,为人们所赞美。虽然这部作品中也有早期的“旖旎语”,但陈维崧的词风已有改变,渐入豪迈之境。红儿:人名,指唐代名妓杜红儿,《全唐诗·罗虬序》中有文:“广明中,罗虬为李孝恭从事。籍中有善歌者杜红儿,虬令之歌,赠以彩。孝恭以红儿为副戎所盼,不令受。虬怒,手刃红儿。既而追其冤,作《比红儿》诗百首为一卷。”后人也有用“红儿”作为歌妓的通称。
③萧然:萧条,冷落,荒凉,空虚。清进十徐乾学曾云:当年“所居在城北,市廛库陋,才容膝,蒲帘上锉,摊柱其中而观之”,“时时匾乏困仆而已”
《陈检讨维崧墓志铭》)。
④风姿:风度、姿态、仪态。
⑤须髯浑似戟:形容胡须硬而长,尤如兵器,指人的外貌很威武。《清史稿》所写:“维崧清多髯,海内称陈髯。”《南史·褚彦回传》中也有同样的形容:“公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须髯:指浓密的大胡子。
⑥簪花:插在帽子上的花。
⑦讶:惊讶,惊诧。卿卿,指男女间的爱称,表示很亲昵。
【典评】
纳兰看到陈其年的画像后,写的一首词。
陈其年,清代词人,字其年,号迦陵,本名陈维崧,。出身于文学世家,家中非常讲究气节,其祖父陈于廷生于明朝,是当时东林党的中坚人物,其父名陈贞慧,反对“阉党”,是当时比较有名的“四公子”之一。
陈其年对诗词文赋都有研究,是清初才子,为当时阳羡词派之首,并与朱彝尊齐名。少年时便文思敏捷,词作瑰伟,被当时名士吴伟业誉为“江左凤凰”。陈其年的诗词既有风格豪迈之作,又有清婉雅致之作,现存词集为《湖海楼词》。
纳兰小陈其年三十岁,在年龄上虽然二人相去甚远,但他们却有很深的交情,康熙十七年,时值三月二十四日,陈其年在扬州的时侯,一位在广东著名的诗画僧人大汕,给他画了一幅肖像。当年秋天,陈其年入京参加博学鸿词的科试,便将画像带到了京城,当时有三十余位名人才子为他的画像题词咏诗。纳兰便写下了这首词。
当时,陈其年的词集《乌丝词》已誉满天下,受众人赞赏,纳兰因此而戏称,自从有了《乌丝》集后,就算陈其年的居所“萧然半壁”,但他的才华气概,仍然会震惊于天下。
在这首阕词的首句“《乌丝》曲倩红儿谱,萧然半壁惊秋雨”。“红儿”,就是唐代名妓杜红儿,在《全唐诗·罗虬序》中有记载:“广明中,罗虬为李孝恭从事。藉中有善歌者杜红儿,虬令之歌,赠以彩。孝恭以红儿为副戎所盼,不令受。虬怒,手力红儿。既而迫其冤,作《比红儿》诗百首为一卷。”在后来,有文人用红儿来代称歌伎,纳兰在词中用“杜红儿”来匹配陈其年的著名词作,也是用来暗喻陈其年的文风虽然有旖旎之处,却也不乏湖海之气,其气节可嘉。
“萧然”二字指陈其年为人素朴,清贫正直。徐乾学在《陈检讨维崧墓志铭》中云:其年“所居在城北,市廛库陋,才容膝,蒲帘上锉,摊柱其中而观之”。此处,有震动和轰动之意。
全词大意为:《乌丝》词作不同寻常,歌女谱曲唱了后,就传向了天南地北,真是轰动半壁江山啊!那种万人竞相传唱的不凡气势让人想到了李贺的名句“石破天惊逗秋雨”。你看那唱歌的佳人,已经头发凌乱,衣钗不振,那先前的优美姿态和现在的憔悴模样,真令人怜惜啊!
这首词的上片从表面上看来,纳兰借用裙钗声华来打趣陈其年的嗜好和生活,但实际上却是纳兰用这样的比喻和描述来突显陈其年富有个性的写作风格,以及其造成的广泛影响。纳兰是一个兰心芳质的男子,文思总较普通人总高一分,他的这首词作也是剑走偏锋,纳兰看似在打趣陈其年,实则在称赞。他将陈其年的生平所好和作文风格一一道来,却又不矫揉造作和乏味,这同两个相交多年的老朋友之间无所顾忌地畅谈何其相似。在打趣中直击“要害”,却又一点即止,知己之情如暗河般缓缓流淌在两人之间,连接彼此的心灵。
纳兰与陈其年可谓忘年之交,其情之深切,从这首词中也可见一斑,也可以看出纳兰对陈其年是大为赞赏的。年纪上的差距并不能阻止两人的“知己”之情。对于陈其年的了解,可以从这首词的下片中看到。纳兰用随性之语,并且略微夸张却毫无造作文字对陈其年的形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从外貌上来看,“须髯浑似戟”,这是豪杰的脸谱,根据《清史稿》中所写:“维崧清多髯,海内称陈髯。”但样的豪壮的男儿却又带着些许柔情,人们对这样的模样很惊讶,我却明白你内心的无限情怀。“知卿无那情”一语的低回,将一片相知相惜之情表露于语言之中。李煜的《一斛珠》所写:“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陈其年也是刚柔并存之人。这种极有个性的特质使得纳兰如此赞赏。纳兰本就是一个极有个性之人。两人的相似,成就了一对美名流传的忘年之交。
这首词既风趣别致,又暗藏玄机。从表面来看,是写陈其年自由的个人生活,从深层去理解,就可明白纳兰对陈其年的人格与创作上的肯定。上片是写陈其年的词被歌舞女谱唱,用歌女红儿的烈性来衬托陈其年文风的慷慨和与之并存的柔媚,这足已震惊世人,轰动半壁河山;在下片中,“须髯浑似戟,时作簪花剧。”一句便道出了陈其年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与个人作风。
因此,这篇文章是借解词而称赞了陈其年其人其作。
还有一词名为《陈其年填词图卷》,词中云:“乌丝词付红儿谱,洞箫按出霓裳舞。舞罢髻鬟偏,风姿最可怜。倾城与名士,千古风流事。低语属卿卿,卿卿无那情。”同本词相比可谓异曲同工。
《乌丝》曲倩红儿谱②,萧然半壁惊秋雨③。曲罢髻鬟偏,风姿真可怜④。
须髯浑似戟⑤,时作簪花剧⑥。背立讶卿卿⑦,知卿无那情。
【注解】
①陈其年:陈为姓,“其年”为字,本名陈维崧,号迦陵,清词人,生于江苏宜兴。
②《乌丝》:特指陈其年所作的《乌丝词》。陈维崧于顺治十三年至康熙七年间,于京华所填之词,后结为一集,名为《乌丝词》,为人们所赞美。虽然这部作品中也有早期的“旖旎语”,但陈维崧的词风已有改变,渐入豪迈之境。红儿:人名,指唐代名妓杜红儿,《全唐诗·罗虬序》中有文:“广明中,罗虬为李孝恭从事。籍中有善歌者杜红儿,虬令之歌,赠以彩。孝恭以红儿为副戎所盼,不令受。虬怒,手刃红儿。既而追其冤,作《比红儿》诗百首为一卷。”后人也有用“红儿”作为歌妓的通称。
③萧然:萧条,冷落,荒凉,空虚。清进十徐乾学曾云:当年“所居在城北,市廛库陋,才容膝,蒲帘上锉,摊柱其中而观之”,“时时匾乏困仆而已”
《陈检讨维崧墓志铭》)。
④风姿:风度、姿态、仪态。
⑤须髯浑似戟:形容胡须硬而长,尤如兵器,指人的外貌很威武。《清史稿》所写:“维崧清多髯,海内称陈髯。”《南史·褚彦回传》中也有同样的形容:“公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须髯:指浓密的大胡子。
⑥簪花:插在帽子上的花。
⑦讶:惊讶,惊诧。卿卿,指男女间的爱称,表示很亲昵。
【典评】
纳兰看到陈其年的画像后,写的一首词。
陈其年,清代词人,字其年,号迦陵,本名陈维崧,。出身于文学世家,家中非常讲究气节,其祖父陈于廷生于明朝,是当时东林党的中坚人物,其父名陈贞慧,反对“阉党”,是当时比较有名的“四公子”之一。
陈其年对诗词文赋都有研究,是清初才子,为当时阳羡词派之首,并与朱彝尊齐名。少年时便文思敏捷,词作瑰伟,被当时名士吴伟业誉为“江左凤凰”。陈其年的诗词既有风格豪迈之作,又有清婉雅致之作,现存词集为《湖海楼词》。
纳兰小陈其年三十岁,在年龄上虽然二人相去甚远,但他们却有很深的交情,康熙十七年,时值三月二十四日,陈其年在扬州的时侯,一位在广东著名的诗画僧人大汕,给他画了一幅肖像。当年秋天,陈其年入京参加博学鸿词的科试,便将画像带到了京城,当时有三十余位名人才子为他的画像题词咏诗。纳兰便写下了这首词。
当时,陈其年的词集《乌丝词》已誉满天下,受众人赞赏,纳兰因此而戏称,自从有了《乌丝》集后,就算陈其年的居所“萧然半壁”,但他的才华气概,仍然会震惊于天下。
在这首阕词的首句“《乌丝》曲倩红儿谱,萧然半壁惊秋雨”。“红儿”,就是唐代名妓杜红儿,在《全唐诗·罗虬序》中有记载:“广明中,罗虬为李孝恭从事。藉中有善歌者杜红儿,虬令之歌,赠以彩。孝恭以红儿为副戎所盼,不令受。虬怒,手力红儿。既而迫其冤,作《比红儿》诗百首为一卷。”在后来,有文人用红儿来代称歌伎,纳兰在词中用“杜红儿”来匹配陈其年的著名词作,也是用来暗喻陈其年的文风虽然有旖旎之处,却也不乏湖海之气,其气节可嘉。
“萧然”二字指陈其年为人素朴,清贫正直。徐乾学在《陈检讨维崧墓志铭》中云:其年“所居在城北,市廛库陋,才容膝,蒲帘上锉,摊柱其中而观之”。此处,有震动和轰动之意。
全词大意为:《乌丝》词作不同寻常,歌女谱曲唱了后,就传向了天南地北,真是轰动半壁江山啊!那种万人竞相传唱的不凡气势让人想到了李贺的名句“石破天惊逗秋雨”。你看那唱歌的佳人,已经头发凌乱,衣钗不振,那先前的优美姿态和现在的憔悴模样,真令人怜惜啊!
这首词的上片从表面上看来,纳兰借用裙钗声华来打趣陈其年的嗜好和生活,但实际上却是纳兰用这样的比喻和描述来突显陈其年富有个性的写作风格,以及其造成的广泛影响。纳兰是一个兰心芳质的男子,文思总较普通人总高一分,他的这首词作也是剑走偏锋,纳兰看似在打趣陈其年,实则在称赞。他将陈其年的生平所好和作文风格一一道来,却又不矫揉造作和乏味,这同两个相交多年的老朋友之间无所顾忌地畅谈何其相似。在打趣中直击“要害”,却又一点即止,知己之情如暗河般缓缓流淌在两人之间,连接彼此的心灵。
纳兰与陈其年可谓忘年之交,其情之深切,从这首词中也可见一斑,也可以看出纳兰对陈其年是大为赞赏的。年纪上的差距并不能阻止两人的“知己”之情。对于陈其年的了解,可以从这首词的下片中看到。纳兰用随性之语,并且略微夸张却毫无造作文字对陈其年的形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从外貌上来看,“须髯浑似戟”,这是豪杰的脸谱,根据《清史稿》中所写:“维崧清多髯,海内称陈髯。”但样的豪壮的男儿却又带着些许柔情,人们对这样的模样很惊讶,我却明白你内心的无限情怀。“知卿无那情”一语的低回,将一片相知相惜之情表露于语言之中。李煜的《一斛珠》所写:“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陈其年也是刚柔并存之人。这种极有个性的特质使得纳兰如此赞赏。纳兰本就是一个极有个性之人。两人的相似,成就了一对美名流传的忘年之交。
这首词既风趣别致,又暗藏玄机。从表面来看,是写陈其年自由的个人生活,从深层去理解,就可明白纳兰对陈其年的人格与创作上的肯定。上片是写陈其年的词被歌舞女谱唱,用歌女红儿的烈性来衬托陈其年文风的慷慨和与之并存的柔媚,这足已震惊世人,轰动半壁河山;在下片中,“须髯浑似戟,时作簪花剧。”一句便道出了陈其年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与个人作风。
因此,这篇文章是借解词而称赞了陈其年其人其作。
还有一词名为《陈其年填词图卷》,词中云:“乌丝词付红儿谱,洞箫按出霓裳舞。舞罢髻鬟偏,风姿最可怜。倾城与名士,千古风流事。低语属卿卿,卿卿无那情。”同本词相比可谓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