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曾国藩 > 六 荒郊古寺遇逸才

六 荒郊古寺遇逸才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秀成的部队来到武宁时,得知陈玉成从黄州府撤兵的消息。千里围武昌的用兵计划,他本来就是勉强接受的,现在北岸已撤兵,他正好借口不执行了,遂立即停止前进。他在武宁、通山、崇阳一带招募三十万流亡饥民,率部东归。围魏救赵的用兵计划,就这样流产了。一个月后,陈玉成才知道上了大当,但后悔已晚。

    转眼到了七月,秋风又起,曾国荃围安庆,已经一年零三个月了。曾国藩不放心,带着康福等人亲到安庆城外视察。从东流到安庆,只有一百多里水路,午后便到了南门码头。国荃、贞干事先都不知大哥的行动,未到江边迎接,曾国藩一行作普通人打扮,悄悄地上岸,沿着外壕查看。

    城内城外都很安静。但见壕沟宽深,满插竹签,两道壕沟之间,营房相连,炮台林立,时见搬运弹药、拭刀擦枪的湘勇,间或也可见集合操练的哨队。曾国藩心里默默称赞。快到西门地段,酒店饭铺开始多起来,进进出出的大多数是醉得歪歪斜斜的湘勇官兵。饭店旁边是一家烟馆。曾国藩从小窗口向里面望:昏黑的屋子里,四处闪着暗淡的火光,土砖垒起的炕上,摊尸一样横七竖八地躺着几个烟客,旁边堆着解下的上衣佩刀。无疑是军营里的人!曾国藩一阵恶心。刚转过脸,又见对面一座破烂的茅房前,站着三个抹粉擦脂的年轻女子,正笑着向他招手。曾国藩气得转身便走,不小心与前面过来的人撞了个满怀。

    "瞎了眼的糟老头,你是去赶杀场呀!"曾国藩抬头一看,前面站着一个酒气熏天的汉子,正对着他口出恶言。那人右手挽着一个年轻女子,左手提着一个酒葫芦,曾国藩分不清他是湘勇还是百姓。康福抢上前,指着那人训道:"无法无天的混蛋,你骂谁来!""老子宰了你!"那人甩开身边的女子,从腰里刷地抽出一把刀来。曾国藩看见这正是一把刻着"殄灭丑类,尽忠王事。涤生曾国藩赠"的腰刀。他不禁叫了一声"惭愧",慌忙把康福拉开了。

    咸丰四年曾国藩首次颁赠的刻字腰刀,深受湘勇将官的爱重,后来他又亲手颁赠了两次。凡得到腰刀者,一律被湘勇视为英雄。以后,湘勇人员大大扩展,曾国藩无法一个个颁赠,便统一打造,由各军统领代为赠送,初时控制很严,日久慢慢地松了。这腰刀尤以吉字营领得多,发得滥。

    曾氏在所著《笔记二十七则》中《兵》一则里写道:"兵者,阴事也。哀戚之意如临亲丧,肃敬之心如承大祭,庶为近之。""军中不宜有欢欣之象。有欢欣之象者,无论或为和悦,或为骄盈,终归于败而已矣。田单之在即墨,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此所以破燕也。及其攻狄也,黄金横带而骋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鲁仲连策其必不胜。兵事之宜,渗戚,不宜欢欣,亦明矣。"

    曾国藩无心再巡视了,叫康福进壕通报。曾国荃一听,忙带着弟弟和一批营官亲来迎接。曾国藩见两个弟弟风尘仆仆,营官们也都满面风霜,遂不忍心指责,在接风宴上,对吉字营贞字营大大地作了一番夸奖慰勉。晚上,在卧室里,他严肃地对两个弟弟说:"过去,我教你们作文写字,都强调一个'气'字。文求气昌,字求气贯。文气不昌,虽道理充分,其文不足称;字气不贯,虽笔笔有法,其字不足观。带兵亦然。军营中最重一个'气'字。作统领者,应时时在军中培植新气、勇气,涤除暮气、惰气。打仗为极苦极烈之事,哀戚之意如临亲丧,肃敬之心如承大祭,方为军中气象。故军中不能有欢欣之象,更不能有桑中之喜,骄浮淫乐,必招大败。昔田单之在即墨,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此所以破燕复齐。及攻打狄时,黄金横带,前呼后拥,士卒有生之乐,无死之心,鲁仲连策其必不胜。围安庆一年多进展不大,其原因即在军中气不正。明日即严令前壕外一切酒楼烟馆妓院统统撤除,官勇一律在壕沟内训练,有未经允许私出外壕者,斩不赦!"国荃、贞干谨遵大哥之命。几天后,军营气象果然大大改观。

    这天,曾国藩仍着便服,带上康福,到前壕外再去亲自查看一番。一路上,原先的烟馆酒楼妓院都已关了门,过去人烟稠密之处,现在明显地萧条了,所见到的湘勇,都是带着伙夫采买油盐菜蔬的什长哨官,不再是嫖客醉鬼了。曾国藩颇为满意。既然知错能改,且雷厉风行,看来两弟值得造就。一时喜欢,见前面山林荫翳,小溪长流,不觉生出一股游兴来。他对康福说:"久闻安庆山水好,我们到前面去看看吧!"康福陪着曾国藩向山林走去。果然林木青翠, 溪水晶亮, 真可去污涤浊、 陶情冶性。山水虽好,人事却令人气沮。本是水稻收割的季节, 眼前却是稻稀草密, 田野荒芜, 走了两三里路, 除见到几个老头瘦妇在有气无力地捋谷外, 田里不见一个壮年人。"打仗真是件作孽的事!"曾国藩轻轻地自言自语。

    山嘴背后是一个山坳,康福眼尖,指着远处说:"曾大人,前面大柏树下有个小屋子,我们到那里去坐坐,讨碗水喝吧!"二人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小小的寺庙,庙门上方横写着三个字:弘毅寺。

    曾国藩笑着说:"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寺名。""这怕是用的曾子的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康福猜测。

    "和尚不识字,请读书人取寺名。读书人不懂佛经,只懂孔孟,就从《论语》中选了这两个字,造成了这个儒释结合的庙名。你说是这样吗?"曾国藩问。

    "我想也可能是一个受了挫折的有志之士,曾在这里隐居过,为激励自己,干脆将原庙名改为这个名字。反正这里偏僻,没有几个人来,也不怕遭别人的谴责。"康福提出他的见解。

    "你说的也有道理,这是桩解不开的公案。"曾国藩边说边进了庙门。

    这个寺庙真的小,小到就一间一丈见方的屋子。正面供着一尊尺把高的小菩萨,菩萨面前有个石香炉,里面插着几支残香。左边一张床,床上整整齐齐叠着几排书,壁上挂一把剑鞘,真个是三尺宝剑半床书。右边一张书案,一条凳子,书桌上摆着笔墨纸砚,正中有一页写满字的宣纸,一个朱红玛瑙雄狮镇纸压在上面,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书案前方墙壁上挂一副对联:"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好,写得好!"曾国藩称赞,笑着对康福说,"还是你说得对,现在这里就住着一位隐士。""这个隐士到哪里去了呢?"康福四处张望,指着小菩萨旁边说,"大人,这里还有一道门。"门虚掩着,一推便开。门外是一块四方土坪,一个人正背对着他们,在土坪上舞剑。那剑舞得真好!进如闪电,退若飙风,上下左右飞动起来,划出一个耀眼的银盘,如同中秋明月落到人间。

    "好剑!"惺惺惜惺惺,康福看得呆了,脱口称赞。

    "谁?"那人急忙收起剑,回过头问。

    曾国藩这下看清了,舞剑的人三十余岁年纪,面白无须,身材适中,正如联语中所写的,是一个喜欢舞剑的读书人,不是江湖上的拳师侠客。曾国藩最不喜欢那些走江湖的剑侠。在祁门时,有一人前来投奔,自称皖省名侠许荫秋。武艺的确很好,但曾国藩不收留。幕僚问他何故。他说这种剑侠大多无赖流氓,邪多正少,不遵法度,留之则坏军纪。名侠尚且不留,此后再无侠客一类的人来投奔了。

    "我们是两个过路的客人,想到这里讨碗水喝。刚才多多冒犯,请足下海涵。"康福答话。

    "啊,是两位客官,请屋里坐!"那人豪爽大度地将曾国藩、康福让进屋里坐,一边倒茶,一边问,"听口音,客官不像是本地人?""我们是湖南人,听说安庆正在打大仗,特地来看看。"曾国藩暗思此人必非等闲之辈,有意向他透露点身份。

    "客官胆子也太大了,打仗杀人的地方,有什么好看的。"那人笑着说。

    "足下一人在战场边的荒郊古寺里读书用功,胆子岂不比我们更大。"康福插话,眼里流露出敬佩的神采。

    "实不相瞒,我在这里等着见一个人,三个月了,一直无机缘。"那人说话坦率。

    "足下想见谁?"曾国藩好奇地问。

    "湘勇吉字营统帅曾九爷曾国荃。"曾国藩和康福心里同时一怔,互相对望了一眼,康福正要答话,曾国藩先开口了:  "足下为何要见曾九爷?"

    "想告诉他破安庆之法。"那人毫不隐瞒。

    "你为什么不去找他呢?"康福奇怪地问。

    "咸丰八年,我曾经亲自闯进曾九爷的哥哥六爷曾国华的帐中,告诉他不要打三河,转攻庐江。曾六爷不听我的话,结果弄得全军覆没。后来我总结出了教训,这些带兵的主帅大概看不起毛遂自荐的人。我这次改变做法,长期住在这里,我想总有一个得见的机会。"这人的话勾起了曾国藩的记忆,那夜温甫不是说过这事吗?

    "足下是江苏阳湖人?"曾国藩两目灼灼发光,注视着对方。

    "是的。在下正是阳湖人。"那人惊奇起来。

    "足下大名叫作赵烈文?"曾国藩进一步追问。

    "正是!客官何以知道?"那人越发惊奇起来,也盯着曾国藩。

    "赵先生,我与你神交已久了,不想今日在此相遇,真是天幸!"曾国藩激动地站起来,走到赵烈文的身边。

    "客官你是?"赵烈文也站起来,拉着曾国藩的手。

    "赵先生,他就是六爷九爷的大哥曾大人。"康福介绍。

    "曾大人!"赵烈文纳头便拜,"大人万安,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快起来,快起来!"曾国藩扶起赵烈文,"请赵先生收拾书剑,我们一起到九爷军营里叙话。"  ****************

    听说来者正是那年阻止攻三河的赵烈文,国荃、贞干都另眼相看。吃完饭后,曾氏三兄弟向赵烈文请教破安庆之策。赵烈文从从容容地说:"长毛守城,有句老话,叫做守险不守陴。就是说,精兵良将都放在城外的险要之处,城内的反而是老弱病残。破安庆,就要从这里下手。安庆的险要首在北门外的集贤关。破了集贤关,安庆城一半到了手。次在菱湖石垒,菱湖石垒一下,安庆就是一座孤城。不出十天半月,即使外面不攻,内乱亦必自起。"曾国荃插话:"集贤关我们打过几次,石垒坚固,更兼刘玱林凶猛异常,这块硬骨头不好啃。"赵烈文微笑着说:"集贤关硬攻不能奏效,要采取另一种办法。""惠甫先生,你若帮我们破了集贤关,家兄一定重重保荐你。"曾贞干说。那夜,他亲耳听见六哥说过赵烈文。在他的心目中,此人是个奇人。

    "保荐不敢。"赵烈文谦虚了一句,继续说下去,"集贤关的五千人,的确是安庆守兵的精锐,刘玱林也可谓长毛中的名将,但刘玱林的副手程学启和他的一班子兄弟,却有空子可钻。"

    程学启,安徽桐城人,少年时为一不事生产的无赖之徒,后参加太平军,助叶芸来守安庆。咸丰十一年,被曾国荃招降,参与攻打安庆、铜陵、无为等城。同治元年,奉曾国藩之命率开字营随李鸿章援沪,配合洋枪队攻打青浦、太仓、苏州等地,招抚太平军纳王郜永宽等,擢升总兵。同治三年,战死于浙江嘉兴战场上。清廷予谥忠烈,建专祠,赏三等男爵。程为太平军降将中所获地位最高者。

    "程学启是个什么人?"曾国藩问。

    "破集贤关就在此人身上。"赵烈文这句话,将曾氏兄弟的情绪大为提高了。"在下这几年在安徽,对此人颇有所了解。他是桐城人,咸丰五年在本省投的长毛。""程学启家里还有些什么人?"曾国荃问。他心里突然冒出一个主意:将程学启的家人抓起来,以此来要挟。

    "程家启家里没有人了,他从小父母双亡。"  "呵!"曾国荃很失望。

    "父母死后,程学启靠乞讨糊口,在下九流中长大,混得了一身好武艺,在桐城县里称王称霸,为非作歹,从县衙门到老百姓,个个都怕他。县太爷明里奈何他不了,便使了一个暗法子,用钱买通了庐江城里几个无赖。咸丰五年三月的一天,程学启过二十六岁生日,那几个无赖接他到庐江喝酒。喝到半夜,程学启酩酊大醉,无赖们将他的手脚死死捆紧,扛到江边,对着他的胸口刺了几刀,登时血流满地。无赖们见他已死,便一走了之。第二天凌晨,庐江城郊一个姓穆的老太婆到江边洗衣服,见一个全身是血的大汉在呻吟。穆老太婆吓了一跳,立即回家叫来儿子穆老三。穆老三把程学启背到家中,一进屋,他又昏死过去了。穆老太婆给他抹去血,洗净伤口,穆老三又拣了草药替他敷上。程学启醒过来,想起昨夜的事,万分感激穆家母子的救命之恩,当即认穆老太婆为干娘,与穆老三拜了把子。一个月后,程学启复了原,他知道自己的仇人太多,混不下去,于是干脆投了长毛。程学启有本事,打仗不怕死,很受陈玉成赏识,年年升官,现在已是监军了。程学启在贼中得了势,当年一班痞子弟兄都来投奔他,这些人大部分也当了官。程学启对任何人都不讲情义,惟独对穆家母子的恩德不忘。这些年给了穆家不少银子,但穆家不承认,可能是怕惹祸。"曾国藩说:"程学启能知报答穆家的恩,可见良心尚未完全泯灭。"赵烈文说:"正是大人这话。我想如果能够买通程学启,要他在内部发难,外面再配合,集贤关就可以破了。"曾氏兄弟都认为这条路子值得一试,于是请赵烈文先去庐江找到穆老三,打听程学启最近的情况。

    几天后,赵烈文从庐江返回,禀报曾国藩、曾国荃:据穆老三讲,程学启近来心思颇不安定,叶芸来、张朝爵、刘玱林等人都是两广老兄弟,对他始终不能以心相待,监军当了一年多未得提拔,心中不满,又对安庆能否守住有怀疑。曾国藩听后大喜道:"此人可用。"  三人一起细细商讨了半夜。

    次日晚上,曾国荃带着彭毓橘、李臣典和赵烈文一起到了庐江城。经过一番威胁利诱,穆家母子终于就范。穆老三利用程学启给他的令箭,畅通无阻地进了集贤关外的第四个石垒,拜见义兄。

    "程哥。"穆老三哭丧着脸说,"娘病势沉重,怕只有一两天日子了,老人家一天到晚念叨着你,想临终前见你一面。"程学启说:"干娘恩德深重,论情理我应该去送终,但战事紧急,我离不开。这样吧,你拿两百两银子去,把干娘的丧事办得风光点。"说罢,立即要亲兵去取银子。穆老三急了,说:"程哥,银子倒不在乎,你平日送的,我们都存在那里,娘是想见你一面。你无论如何都要去一下,骑马去,后天就可以赶回来了。"程学启想了一下,说:"好吧,我这就去一趟。"清早,两人骑两匹快马出发,安庆离庐江只有二百五十里,黄昏时便到了。穆老三将程学启带到老母的卧室。程学启推门一看,不见干娘,心中生了疑。正要发问,彭毓橘、李臣典手执大刀冲了进来。程学启情知不妙,忙向腰间拔剑,彭毓橘早已把剑抽走了。程学启愤怒地问:"你们是什么人?"又转过脸去责问穆老三,"老三,这是怎么回事?"这时,曾国荃身着正四品道员朝服从门外迈进。程学启惊问:"你是何人?"曾国荃哈哈笑道:"程将军,久仰了!"穆老三忙说:"程哥,这位便是湘勇吉字营统帅曾九爷。"程学启又惊又惧,转身就要出门,穆老三一把抓住:"程哥,曾九爷特来见你,有要事相商。"程学启见门已关,料想走不脱,只得站着不动。

    "坐下,坐下好说话。"曾国荃脸型五官全像大哥,惟独两只眼睛细长,一笑起来,就成了两根线。程学启极不情愿地坐下,心像鼓槌样跳个不停,见曾国荃并无恶意,才慢慢平静下来。

    "久闻程将军艺高胆大,恩怨分明,是个真正的大丈夫,只是出于不得已才屈身事贼,家兄和我深为程将军惋惜。"程学启仍在莫名其妙中,不知这个死对头要干什么。

    "程将军,你堂堂一条汉子,何必要顶个贼名呢?"见程学启不开口,曾国荃继续说,"家兄久慕程将军大名,特要我用此法将将军请来,想你不会怪罪。王师围安庆一年多了,各路援兵正源源而来,陈玉成的人马被陷在挂车河以北,不得南下一步,李秀成的南路已退回苏南,安庆不日即将攻克。闻程将军在长毛中备受两广老贼的欺侮,甚不得志,何不反戈一击,弃暗投明呢?"曾国荃盯着程学启,眼中那股凶杀之气与大哥一模一样。程学启心中又紧张起来,暗思:原来是要我投归朝廷,看来今日不答应是出不了门,好汉不吃眼前亏,不如假意应承下来。

    "曾九爷,今日能在干娘家里见识你,真是幸会。我也早闻曾九爷是个英雄,果然名不虚传。我投长毛,的确也是万不得已。我的祖父,也是桐城县里有点名气的秀才。我常想:今后死了,还不知在阴间如何见我的祖宗。我早有投奔朝廷之心,只是没有机会。不知曾九爷是要我现在就跟你去呢,还是回去后率人来归?"曾国荃说:"如果程将军真心归顺朝廷的话,朝廷仍会真心相信你,你这次先回去,遇有机会作内应。我们内外进攻,打下集贤关。我今天带来了一套副将官服。"曾国荃转脸对彭毓橘说:"你把它拿出来,给程将军过目。"当彭毓橘捧出一套簇新的从二品副将官服时,程学启眼睛一亮,尤其是帽子上那颗起花珊瑚顶,令他久看不止。尽管监军的官位也不低,但它究竟比不上朝廷副将的尊贵,程学启的心动了。

    "程将军,这套副将官服暂存你干娘这里,待破安庆后,我为将军亲自穿上。""愿为九帅效劳!"程学启站起来,向曾国荃鞠了一躬,然后打马直奔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