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宋词、元曲两高峰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科技成果一大把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理学产生,宋词元曲繁荣,世俗文学出现,科学技术发达。

    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的文化与汉文化融合后,有了新的特色。实际上除了蒙古人之外,前三个民族的文化跟中国几乎一样,只有蒙古人98年之后又回草原了,以前放羊出来的,还回去放羊,白在中原待了这么多年,跟留学一样。

    首先看这个时期的科学技术。有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11世纪中期,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然后传到了朝鲜、日本和埃及,直至欧洲。

    指南针,宋代已经普遍使用。传说是黄帝战蚩尤的时候发明的,最起码祖冲之就造过指南车,所以指南针应该很早就发明了。宋代在航海中普遍使用。13世纪传到阿拉伯和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当年日本国遣唐的船没谱,就是因为它没指南针,找不着北。阿拉伯人来华要搭乘中国的船,回国也要搭乘中国船,因为中国的船有谱。如果中国最近三年没有去他们国家的船,他就在这儿住三年,十年没有住十年。中国改朝换代了永远没船去了,那就在中国定居吧,总比死在海上强得多,所以指南针的贡献是相当大的。

    还有一个火药,唐末用于军事。南宋发明的突火枪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13世纪传入阿拉伯。突火枪的发明使作战进入了冷兵器、火药兵器并用的时代,到17世纪彻底进入火药兵器时代。蒙古大军当中有会造枪的工匠,在和阿拉伯打仗时,使用了管形武器、射击武器。阿拉伯人学会了后,在跟西班牙打仗的时候也使用了火枪。这是今天所有枪炮的直系祖先。

    当西班牙守军发现阿拉伯人操纵一种管子状的东西时很惊讶,这是什么玩意儿?赶紧把大主教请来了。主教说我来破解,这是他们的巫术,挂上圣母马利亚的画像、洒圣水。底下一开炮,城楼、主教、圣母马利亚都上天了。

    欧洲人发现这个东西好使,开始玩,一玩就比咱们玩得好。鲁迅先生讲,洋人发明了火药做大炮,中国人发明火药驱鬼、做炮放烟花。美国国庆都得进口咱的烟花,因为咱做这个最漂亮。中国人发明指南针干吗?看风水。不吉利这儿不能盖房,动土不宜;洋人则用它航海发现了新大陆。反过来,洋人拿鸦片治病,中国人拿它当饭吃。祖宗给我们留下多少好东西,你都学不会,净走邪道,你说是祖宗无能还是子孙不肖?鲁迅先生在今天那些愤青的眼里,应该是中国第一汉奸,鲁迅骂中国人那叫一个狠,你说骂的对不对,你敢说哪句不对?

    三大发明显然都是世界之最,所以奥运开幕式得展示中国古代的文明。此外,北宋沈括著的《梦溪笔谈》也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元朝郭守敬① 是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官拜都水监。今天北京京密引水渠的原理就是当年郭守敬提出来的。积水潭地铁站一出来,有一片古建筑,那就是惠公祠,纪念郭守敬的。因为那会儿积水潭,包括通惠河都是郭守敬开凿的。元朝皇帝下旨准许官员70岁致仕,当官的70岁可以申请退休,但郭守敬除外。别人都可以70岁退休,但郭守敬不能,所以郭守敬一直干到死在任上,历仕几朝。他还创制了简仪和高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订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多年。我们今天的公历是罗马教皇格里在明朝的时候制定的,但中国的《授时历》比它早300年。郭守敬算出来一年是365.2425天,跟现在的实际运行时间差13秒。今天拿电脑算,当年连算盘都没有,可能是在地下摆棍算的,厉害。

    吱吱呀呀词风盛

    北宋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上起战国,下至五代。起意重在历代政治兴衰,使君主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因此他写的内容一般是政治、军事,不写经济、文化。

    宋朝的哲学思想是理学。至于理学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三教合流。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宗教,原因也很简单,我们不需要教主,我们的教主就是天子。中国没有宗教就产生不了哲学,形成不了哲学体系,所以中国的思想一旦跟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相对抗,必然要败下阵来。儒家不是宗教,而是一种行为守则。圣人教导我们要成仁成圣,杀身仁人,舍生取义。但圣人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人总有这种好奇心,我为什么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佛家就告诉你为什么要往升极乐,因为这个世界太苦了,谁都不能摆脱生老病死。儒家跟佛家一对阵,稀里哗啦就败下来了。

    唐朝的时候,儒学一度衰微,儒学衰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佛教盛行,造成统治者崇佛佞佛。唐朝皇帝要把佛骨迎到法门寺,韩愈上表谏迎佛骨,别把这东西迎进来,佛乃夷狄之神,中原不应该信。我们中原有自己的道统,我们应该信孔孟,不应该信佛。韩愈竟然敢攻击佛祖,皇上一生气,你去潮州吧。今天那个地方是开发区,韩愈要去当然快乐,当年那个地方是蛮荒烟瘴之地。韩愈有一首很有名的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我好端端地为了国之大统,结果被贬到蛮荒之地了。

    韩愈为什么谏迎佛骨,因为儒学受到冲击。到了宋朝,他们有个适应这种冲击的法子,就是索性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而形成新的儒学。理学的创立者是北宋的程颐、程颢兄弟。还有一位就是千古名篇《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那位爷。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南宋的朱熹朱文公。

    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属于第二性的。关于宇宙万物本原的问题,明显是吸收了道家的思想。道家认为万物本原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国有四大,天大、地大、王大、道大,一切都是由道来生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现在理学家说理才是宇宙万物之本源,把本来分离的“道”和“理”,搅和搅和,混合成了道理。

    然后,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明显吸收的是佛,佛不就是教你看破放下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佛家就教你去掉妄想,去掉执著,七情六欲全都当没有,放下,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你就能成佛。朱熹说人欲之私皆不能有,都要放下才能顺应天理,那怎么成?你不能娶美女当老婆,要看破一切,娶个不男不女的才能顺天理?况且,你想要把自己去人欲的观点告诉别人,让别人都接受这个,这种行为本身就构成了一种人欲,等于朱熹自己也做不到,那别人不是更难嘛。

    无论如何,理学家还是通过借用道家、佛家的理论,成功创立了新的儒家。儒学本来是治身的,你用它治世,有点儿太理想化。儒家讲一个人要正心诚意,然后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所有的欲望都是罪恶的、可耻的,贪图物质享受,功名利禄,是可耻的、罪恶的。很像欧洲文艺复兴之前,教会推行的禁欲主义,但推行禁欲的目的是让底下人禁欲,让你存天理灭人欲,上面该怎么着还怎么着,皇上不能灭人欲,这叫为统治阶级服务。

    儒家讲修齐治平之学,你这个人要能做到这一点,那你非常了不起,问题是我做不到这一点,没有什么东西来制裁、约束我,完全靠我自身的约束力。不像欧洲人有法律,总统犯法也要办了。咱们这儿,当官的没人管你,要靠你自身的自制力,你作为官员应该是百姓的楷模。但也只是应该,实际上背地里干坏事还是没人知道。这么一来,理学思想对于当时明清那个时代的中国,特别是对经济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但是,你说理学是不是一点儿好处都没有,也不能这么讲。它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优秀的部分,人如果真的能克制自己的私欲,做到正心诚意、修齐治平,那对你身边的人和对全人类都有好处。民国的时候,中学的校歌是这么唱的:“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现在基本上没人关心这个了,家国天下谁关心?只顾自己高月薪。上大学的目的是为祖国?别开玩笑了,这么多年也就周总理说过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还被某些人笑他愣。我说你们现在念书要好好念,将来才能报效国家,你们一定会乐,觉得我脑子飘拖鞋了。搞什么搞,读书还不是为自己。爸妈都这么教育,你好好念书,将来才能赚大钱。自己就更加现实,我读书就是为了招聘的时候人事部一拿到我的简历就掉下巴,明天你来上班,就为这个。人不能这么干,要都这么自私,人才就全出国不回来了。所以理学对今天并非一点儿积极意义没有,他还是教人要有知识分子的气节和志向,最终还是要为了天下。

    这个时期文学最主要的成就是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各个时期文学的代表。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时的词人。词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分豪放和婉约,以婉约派为主。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词里,绝大多数属于婉约派。因为流行歌曲不就是生命与爱情两大永恒的主题嘛。唱爱国的也有,《北京欢迎你》,但那不占主流。词言情,诗言志。所以古人认为词为艳科,尤其很多婉约词,属于反动黄色歌曲。李煜的词很多也是这样的,他被宋军包围在南京,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被包围的时候怎么解脱啊,整天填词。他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我不会打仗你就欺负我吧。“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看他就那么大点儿出息,垂泪对宫娥。祖宗江山毁在手里,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黎民百姓吗?当然,他的词比以前词人的词写得强多了,以前都是男男女女的事。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面提到李后主的时候说,词的意境乃大,由伶工之词变成文人士大夫之词。他虽然也是亡国丧家,又是婉约,但是很有豪放的意识在里面,后来写成“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朝是词这种文学形式最发达,最繁荣的时候。宋词的繁荣,一个原因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队伍的扩大。中国古代文学形式当中,词应该是适应市民需求的,也就是说跟后世的明清小说一样。词是通俗歌曲,它势必要适应市民的需要,市民就需要生命与爱情的永恒主题。当然人家这个通俗歌曲是通俗,今天的歌曲是俗、不通。

    另一个原因是宋代的矛盾尖锐,宋词正好用来表现爱国精神,所以词在宋朝才能发展出豪放派。苏轼就是豪放派的创始人,诗是言志的,词是言情的,苏轼拓宽了词的路子,以诗入词。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意境和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差不多。其实李后主的时候,词的意境就大了,到苏轼就更了不起。跟他相对的是婉约派,主要代表是柳永,《雨霖铃》里“寒蝉凄切”那主儿。柳永本来已经考中了进士,宋仁宗一看他的名字,就问:莫非填词之柳三变乎?回答说正是,就把他一笔勾销了,名字边上批四个字:且去填词。你整天写这些淫词艳曲,让你做官有失朝廷的体面。柳永就更加放浪形骸,老子奉旨填词,最后贫病无医,还是妓女凑钱埋葬了他。过去老师行业供奉的祖师爷是孔圣人,练武的供关云长或岳鹏举,唱戏的供唐明皇,妓院里供柳永。

    女词人李清照属于婉约派,成就很高。她正好经历了亡国丧家之痛,靖康之变,多年收藏的古董全都毁了,丈夫也去世了。所以她写的词都是“凄凄惨惨戚戚”的,令人不忍卒读。

    辛弃疾是豪放派,所以豪放派又叫苏辛派。辛弃疾当年是北方抗金义军的领袖,带着一万多人投奔南宋,一曲《鹧鸪天》,令人欷歔不已。“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他也是毕生壮志难酬,一心想着恢复中原,收复失地。奸相韩侂胄北伐,拉大旗作虎皮,让辛弃疾做参谋长,老头儿特高兴,夜里喝高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终于有报国的机会了。结果北伐失败,韩侂胄脑袋都被送到金国,老头就郁闷死了。

    豪放词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影响非常大。南宋爱国文人中最著名的还有一个叫陈亮的,跟陆游、辛弃疾齐名。他有一首叫《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的词: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南宋朝廷,自与金签订了和议以后,常怕金以轻启边衅相责,借口复又南犯,因此不敢作北伐的准备。每年元旦和双方皇帝生辰,还按例互派使节祝贺,以示和好。虽貌似对等,但金使到宋,敬若上宾;宋使在金,多受歧视。故南宋有志之士,对此极为恼火。

    淳熙十二年(1185年)十二月,宋孝宗命章森(字德茂)以大理寺少卿试户部尚书衔为贺万春节(金世宗完颜雍生辰)正使,陈亮作这首《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为章德茂送行。“大卿”是对他官衔的尊称。“使虏”指出使到金国去。宋人仇恨金人的侵略,所以把金称为“虏”。

    上片开头概括了章德茂出使时的形势。“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词一开头,就把笔锋直指金人,警告他们别错误地认为南宋军队久不北伐,就没有能带兵打仗的人才了。从“当场只手”到上片结束,都是作者鼓励章德茂的话。“当场”两句,转入章森出使之事,言章森身当此任,能只手举千钧,在金廷显出英雄气概。“还我”二字含有深意,暗指前人出使曾有屈于金人威慑、有辱使命之事,期望和肯定章森能恢复堂堂汉使的形象。无奈宋弱金强,这已是无可讳言的事实,使金而向彼国国主拜贺生辰,有如河水东流向海,岂能甘心,故一面用“自笑”解嘲,一面又以“得似……依旧”的反诘句式表示不堪长此居于屈辱的地位。“穹庐”,北方游牧民族所居毡帐,这里借指金廷。“藁街”本是汉长安城南门内“蛮夷邸”所在地,汉将陈汤曾斩匈奴郅支单于首悬之藁街。这两句是说,这次遣使往贺金主生辰,是因国势积弱暂且再让一步,终须发愤图强,战而胜之,获彼王之头悬于藁街。“会”字有将必如此之意。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你暂且到金人宫殿里去拜见一次吧,总有一天我们会制伏他们,把金贵族统治者的脑袋挂在藁街示众的。两句之中,上句是退一步,承认现实;下句是进两步,提出理想,且与开头两句相呼应。这是南宋爱国志士尽心竭力所追求的恢复故土、一统山河的伟大目标。

    下片没有直接实写章森,但处处以虚笔暗衬对他的勉励之情。“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三句,意思是说,在这个尧、舜、禹圣圣相传的国度里,在这片孕育着汉族文化的国土上生长着的伟大人民当中,总该有一个半个耻于向金人称臣的志士吧!“万里腥膻如许”三句,谓广大的中原地区,在金人统治之下成了这个样子,古代杰出人物的英魂何在?伟大祖先的英灵何在?正气、国运何时才能磅礴伸张?作者的这一连串责问,完全是针对朝廷上的主和派而发,在他的心目中,这些主和派是不折不扣的千古罪人。词人坚信:金人的气数何须一问,它的灭亡是肯定的,宋朝的国运如烈日当空,方兴未艾。这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抗金事业的信心。这首词气势磅礴,豪情万丈,非常奋发向上,不像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很消极郁闷。

    陆游以诗为主,词也很出色。陆游的诗,可能是诗人里面传下来最多的,大概是9600多首诗、100多首词。如果不只算诗人,写诗最多的应该是乾隆,4万多首诗,但是他写的没法看,以文为诗,白得要命。4万多首,一天得写几首,一个人干掉《全唐诗》。梁启超先生曾经这样评价陆游:“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陆游文武双全,活的时间挺长,80多岁,一生壮志难酬。“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一年一年盼不来,所以他最后死的时候都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告诉孩子们什么时候驱除鞑虏了,上坟的时候记得告诉我一声。他死后没几年金国就灭亡了,但兴起了更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幸亏老头儿活着时没看见。

    听不懂我的话?骂死你

    宋朝文学的另一个成就是话本。话本实际上就是小说,比如说《三国演义》的故事,话本里就有,闻刘玄德败,大家就流泪,听见曹操失败,大家就拍桌子鼓掌。实际上一直到唐朝,都是以曹魏为正统。因为晋是继承的曹魏,所以陈寿写《三国志》,曹魏是正统,蜀汉和孙吴不是正统。以后东晋南朝,包括隋唐在内,都是继承的晋,以曹魏为正统、蜀汉为奸逆。只有到了宋朝,才把蜀汉当做正统。因为谁占中原谁就是正统,宋朝丧失了中原,难道能说自己不正吗?所以,强调王道所在才是正统。长安、洛阳不算正统,王道才是正统,现在王道跑杭州来了,我依然是正统。按此说来,虽然刘备跑成都去了,但他是汉之王道,也是正统,地处蜀地,王乃汉王。

    宋朝的这种思想观念,使得《三国演义》这些本子的底稿在宋朝就形成了。现在你要是中午的时候打出租车,会发现十个司机可能有一半在听评书,田连元、单田芳,他们普及历史知识主要就靠评书。评书讲的那个东西,距离历史真相其实很远,但是大家爱听,这种东西深入人心。我小时候听,现在不听了,一听就笑,太搞笑了,刘秀怎么会杀功臣?那是刘邦。刘秀是不干这事儿的。但是这个东西很故事化,市民就爱听闲话,所以才深入人心。

    元朝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元曲,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代表作是关汉卿的《窦娥冤》。元曲为什么在元朝广泛推广,因为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这帮人快马弯刀征服了中原,不觉得文化有用,文化有用能被我们打成这样吗?所以整个元朝90多年才开了16次科举,文化几乎没有出路了。“文革”时代,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这就是蒙古人定的。什么叫臭老九?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读书人比妓女低一等,比乞丐高一等而已,儒生就是臭老九。臭老九的时代,知识分子没有科举,就做不了官,他们想来想去,就把自己的满腔愤懑诉诸笔端。写什么东西最能引起共鸣?元曲。这就像电视剧剧本,你写小说,老百姓不看,你写剧本,演出来大家都能看。《窦娥冤》里“你不分好歹何为地,你错堪贤愚枉做天”,这骂谁?骂朝廷。蒙古人不懂汉语,听不明白什么意思。要是汉化得比较厉害的清朝,那完了,清朝皇帝汉话水平太高,一听就明白。你骂蒙古没关系,反正我听不懂,我就知道羊腿好吃!于是上面傻统治,下面猛骂街,助长了元曲的成熟和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