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明传万里 > 第三十一章 县试前夕

第三十一章 县试前夕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经过两次招工,眼下肥皂作坊里有雇工二十二人,都是桃村赵氏宗族里老实本分的族人。之所以只招本族之人,首要的便是知根知底,便于管理,其次也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生产工艺外泄。基于这两点,赵信站在作坊管事的角度上,实在是不愿意破例,不过到底血浓于水,亲大哥都开口了,自己这个做兄弟的如果一口拒绝,那未免太过薄情寡义,赵信自问绝对做不出这种事来。

    赵信悄悄瞥眼看了看赵彦,见其正阖目打盹,心中便定下了主意。

    “大哥大嫂,这事儿……”

    赵信正要说这事儿好办,冷不丁旁边的赵全插嘴了:“这事儿不太好办呐……大哥,大嫂,你们别看二哥是作坊的管事,名义上还占着一点作坊的份额,实际上作坊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是王员外说了算。王员外看重二哥,所以让他回咱们桃村来招人,招的都是老实本分、知根知底的族人,要是那家的小子秉性不好,进了作坊之后偷奸耍滑,这可就都是二哥的错了。”

    赵信在作坊中占了多少份额,在作坊中说话算不算数,赵全自然心知肚明,不过大房并不知道,所以他这么一说,赵壮与王氏倒是信了个十成十,毕竟二弟赵信有多少本事,身为大哥大嫂还是心里有数的,要说赵信运气好,被王员外看重提拔,这个还算合乎情理,但是要说赵信直接鲤鱼跃龙门,可以与王业平起平坐了,这个在此时大多数人眼中都有些不现实。

    “哎呀,这可怎么是好?”王氏虽然性子泼辣,却到底是个乡村愚妇,眼界窄,见识少,轻而易举便被已经历练的愈见圆滑的赵全给糊弄住了。

    赵全冲二哥赵信眨了眨眼,心中暗道,二哥就是心太善了,为人也有些方正,大嫂这个人什么性子他还不知道吗,眼下要是一口答应下来,以后大嫂肯定蹬鼻子上脸,把大郎他大舅子招进作坊之后,说不定过不了几天就得再把大郎和他两个表兄弟再招进去,这三个小子好吃懒做,惯会偷奸耍滑,真要是进了作坊,肯定不让人安生。

    赵信不是不通世故,收到赵全的暗示之后略一思索便明白了他的意思,方才他顾念兄弟之义、手足之情,倒是没有多想,此时被赵全一打岔,却也知道这件事不能轻易答应下来。

    “大哥大嫂,三弟说的没错,王员外高义,看重于我,所以将作坊交给我打理,这时候作坊中人手充足,要是随意招人进去,实在是不好向王员外交待。”

    赵信说到这儿扫了大哥大嫂两眼,见他们俩垂头丧气的样子,觉得火候应该差不多了,便又说道:“不过既然关系到大郎的亲事,我这个做二叔的怎么能不管不顾。大哥大嫂,那户人家的小子秉性怎么样?你们见没见过?要是个老实可靠的孩子,我就去和王员外说一说,请他看在我的面子上将人给招进作坊里。”

    赵壮是个老实人,闻言忙道:“这怎么行?那小子我见都没见过,要是到时候真给二弟你惹了祸事,我……我可真就没脸见你了。”

    大房的话事人从来都是王氏,她先是狠狠的剜了自己男人一眼,才有些心虚的张嘴说道:“那户人家的小子我倒是见过,在人前的时候话不多,看样子应该是个老实人。要不我让人把他叫来,他二叔你先看看,要是行的话就让他去作坊里试试?”

    王氏话说的很没有底气,说完之后她心中又不禁腹诽道,自从大郎他二叔从桃村里招了雇工之后,这段日子村里那几个长舌头的妇人总是说起这个,在作坊里做工一个月有五百文工钱,管吃管住,三天就能吃一次肉,逢年过节还有额外的红包,你说这有什么好宣扬的,弄得四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了,这倒好,想给自家宝贝儿子说个亲事,两头都得看人脸色……

    赵信自然不知道王氏心中的怨念,他点了点头,说道:“行,就按大嫂说的办吧。如今作坊产的肥皂供不应求,过了年初四就得上工,今天初一,我和小郎明天下半晌回镇上,后天去给王员外拜个年,大嫂最好是尽快把人叫过来让我看看,要是行的话,初四就叫他去作坊上工。”

    王氏闻言顿时喜上眉梢,连连点头道:“那户人家离得不远,就在西北边的火头庄住,我这就托人去捎信儿。”

    赵彦全程都在闭目假寐,实则他只是做个样子,脑子里比谁都清醒,在座的除了三叔家的小妮儿比他小,其他人说起来都是他的长辈,所以有些话赵彦实在不好说,好在三叔赵全经过大半年的历练,要比便宜老爹圆滑的多,对于白脸这个角色也扮演的很好,赵彦自然乐的轻省,不过他心知王氏托人捎信的时候,一定会千叮万嘱让那户人家的儿子来了之后表现的老实本分些,只是赵彦并不在意,如果那家的小子秉性良善还好,若是好吃懒做、偷奸耍滑,赵彦到时候也会让老爹将他招进工坊,不过不会让他接触具体的生产过程,等到堂哥赵启成亲之后,再寻个由头给他点钱,然后将其打发了事。

    幸运的是,堂哥赵启未来的大舅哥与大伯赵壮一样,都是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的主儿,一看就是个老实巴交没见过世面的孩子,赵信简单和他说了几句话,便让他回家准备,初四正式去镇上的肥皂作坊里上工。

    回到镇上给李夫子拜年的时候赵彦才知道,今年县试的时间已经定下,就在二月初十,距今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对于赵彦来说时间有些紧迫,所以回到镇上后他不敢懈怠,就连热闹非凡的上元节都不曾出门游玩,而是待在家中闭门读书练字,正所谓临阵磨枪不亮也光。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赵彦一直以为这是比喻,平日他读书总也要睡饱了才有精神,却没想到这县试要求五更便开始入场。

    五更便是凌晨四五点钟,参加县试的学子们离家近的还好说,三更四更再起也晚不了多少,家里离得远,又没钱住客栈的学子可倒了霉,也不知一晚上能睡多长时间。

    不到四更赵彦便醒了,在被窝里运了半天气才以非凡的魄力掀开被子开始穿衣服,等他洗漱完毕后,老爹赵信已经热好了几个昨日已经煮熟的鸡蛋,父子两人三两口将鸡蛋消灭干净,这才摸着黑向州城行去。

    明代城门一般是戌时五刻(晚上八点多)关闭,寅时五刻(凌晨四点多)开启,不过今天是特例,四里八乡赶来参加县试的读书人不知凡几,若是不早点开城门,便只能用竹篓等物将人拽到城上去,也不知会耽搁多少时间,是以四个城门早早便已开启。

    从旧州镇到州城不过三里地,离的很近,一路上赵彦只见四野俱是打着火把灯笼的行人,星星点点汇聚成了无数星河,这自然是参加县试的读书人们,否则谁也不会闲的没事大半夜跑出来找刺激。

    进了州城里,这些读书人以及从人们,依次打着灯笼火把从四门汇聚到州学学痒前,若是在高处看,颇有百川汇海的架势。

    到了州学前已是人山人海,说是摩肩接踵、呵气如云也不为过,赵彦和老爹硬着头皮钻了进去,想要在人群中找到与赵彦互结的那四位考生,只是人海茫茫,父子两人在其中载浮载沉,到最后出了一身大汗,却是一个也没找到。

    将将到了五更天,总算有州衙的衙役们出来维持秩序。这些衙役挥舞着手中的水火棍厉声呵斥,费尽了力气、喊哑了嗓子之后总算是将无关人等隔离了出去,赵彦这才在州学门口看到了那四位悠哉悠哉看风景的仁兄。

    “刘兄、王兄、李兄、钱兄,你们可是让在下一阵好找。”赵彦将背篓放在地上,一边擦着脸上的汗,一边看着这四名二十来岁的青年笑道。

    四人中的钱兄正是旧州镇上名医钱大夫的独子,名叫钱良才,许是继承了其父亲的医者宽厚之心,性情很是温和,见了赵彦满头大汗的样子,便笑着取出怀里的汗巾递了过去,嘴里说道:“在下夜里宿在城中,来的较早,也幸赖刘兄仆从护持,倒是少受了一番折磨。”

    旁边一个脸上带着玩世不恭笑意的青年学子闻言笑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这名青年名叫刘景,乃是石曹魏村刘氏家族的嫡长子,当朝户部侍郎刘中敷是他的祖父,另外他还有一从叔名为刘瑄,乃是河南按察使司佥事,是真正的官宦世家子弟。

    另外两人中,一人名为王显,是王业王大户的远房亲戚,家世平平,为人木讷,不喜说话,另外一个人名为李循,来头与刘景不相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