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 43 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36h后见) 陈景书原本是这么想着的, 可惜理想是丰满的, 现实是残酷的,他在上船的当天下午开始出现了晕船的现象。
现代的交通工具向来求稳,陈景书现代也没坐过船, 路程远的, 飞机高铁才是他的选择,哪知道在这个年代头一回坐船,摇摇晃晃大半日就把他给晃迷糊了。
好在他晕船的现象并不严重,只是精神胃口稍微差一些, 有菖蒲前前后后照应着, 陈景书本人倒是没察觉到很难受。
至少他没吐嘛!
因此在同船一起上京的管事赵进新来问要不要在前面停一停的时候,陈景书很大气的摆摆手表示不用!
事实就是,在晕了几天之后陈景书也逐渐适应了, 本就不严重的情况完全消失,他又开始活蹦乱跳了。
然后王撰找到了他:“既然已经康复了,每日的课就继续上吧,之前耽误了几天,得抓紧补上。”
陈景书瞬间觉得眼前一晕:“先生!我突然觉得头晕, 大概是晕船还没好利索吧,我回去躺……一会儿?”
王撰也不说话,就那么面无表情的看着他。
陈景书被看的有些心虚, 道:“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可见只顾闷头读死书是不行的, 如今难得出一趟远门, 先生就许我松几天吧?等到了京城,我一定好好读书。”
陈景书的相貌带着陈家祖传的清疏秀雅意味,然如今不过九岁,看着倒是多了几分稚嫩,完全抛开羞耻心的陈景书一双乌亮的眼睛盯着王撰,满含期待:“先生就答应我吧。”
唉,还是个孩子呢。
这么想着,王撰叹了口气:“那船上这段时日就先不写制艺了,不过也不可疯玩,如此……学作诗吧。”
作诗并不是科举的重点考察内容,实际上只要制艺写的好,压根不会写诗也不影响科举。
但到底与人交往时,说起来也是秀才举人的,却连首诗都不会写也不行。
王撰想着,诗词虽不是正道,但也是文人雅趣,学一学也是好的。
因诗词不甚重要,因此王撰自然不必如同教制艺那般压迫陈景书。
王撰的学问确实很好,每路过一地他都能引经据典讲出当地不少名胜故事来,相关的诗词文章也念给陈景书听,因都是写美景美食美人的趣事,并一些作诗的要求和技巧,陈景书觉得这个有意思多了,就连王撰要他写诗他也不觉得辛苦。
可惜王撰看着陈景书每日的诗文直摇着脑袋唉声叹气。
哪怕是初学者,这诗写的也太惨不忍睹了啊。
可看着陈景书的样子,也不像是故意写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来糊弄他。
王撰简直不明白了,这陈家大公子并不是个愚笨的人,读书的事情虽还有几分小孩子心性的贪玩,但平日里也算刻苦,那么几分贪玩也不妨碍了,何况他于读书制艺一道确实颇有天分,才学了半年多,写出的制艺就已经很有样子了,在王撰看来,只要陈景书这么稳定进步下去,说不得陈家真的要出第二个十一岁的秀才呢。
可这么个学生怎么就在作诗方面那么令人绝望呢?
船只一路走到了京城,陈景书也没能写出半行能看的诗来。
王撰叹了口气,心想,诗写不好就写不好吧,反正科举又不看重这个。
陈景书丝毫不能理解王撰的心情,他跟着陈孝祖派来接他的人一路去了陈孝祖在京城的府邸,先是在码头坐车,之后又换轿,直到府中内院陈景书才被许下地自己跑。
陈孝祖比陈孝宗大了六岁,今年也有四十四岁,但他看起来要更年轻一点,且气质儒雅,只在下颌留了一点清须,看起来像个名人隐士多过像是大权在握的左都御史。
陈景书连忙上前拜见请安,陈孝祖伸手拉起他,上下打量一番露出笑容:“嗯,长大了,我也有五年未见你了,还记得上回见你的时候你还只有这么点高呢。”
陈孝祖伸手比划了一个身高道:“一晃眼,你都这么大了,就连你大姐姐都要出嫁咯。”
陈景书道:“大伯比起当年倒是半点没变。”
看起来完全还是三十多岁的人。
其实莫说是三十岁四十岁,就算是五十岁,能做到左都御史的位置上也完全说得上是年轻了。
陈孝祖问道:“家里可都还好?”
陈景书答道:“都好,只是听说大姐姐出嫁,父亲和母亲因不能前来所以十分遗憾呢。”
陈孝祖笑道:“我瞧着你还有话没说吧?”
陈景书一愣:“大伯怎么知道?”
他确实还有话没有说,但如今还没有半点话头露出来,怎么陈孝祖就知道了?
陈孝祖看他惊讶又迷惑的样子得意道:“不然怎么就偏我做了左都御史呢?”
陈景书噗嗤一笑:“是,父亲确实还有话让我带过来。”
说到这里他面色也不由一肃,认真道:“父亲说,原本家具里头有不少用紫檀的,大伯何以特意传信要把除了老物件之外的其他大件紫檀都换了,只留几个中小件呢?”
陈孝祖问道:“你父亲担心京中有变?”
陈景书点头:“是,父亲说,若真有什么,请大伯千万以自己为重。”
陈家就算没有陈孝祖做左都御史也一样不差,真有什么事情,当然是陈孝祖比较重要。
陈孝祖自然听出了这话的意思,心中十分温暖。
他弟弟虽然在科举做官方面不成器,但在其他方面倒真的是样样都好的,如今有什么担心也是头一个念着他好不好,万没有别人家唯恐不能从他身上捞好处的事情。
陈孝祖道:“是有些事情,却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我白小心一点罢了。”
见陈景书一脸好奇,陈孝祖心想又不是什么机密,眼看着陈家下一代是要靠陈景书的,那么早给他说说这些事情也好,便解释道:“紫檀贵重,这也是你父亲多给你大姐姐用紫檀的道理,这是他的一片疼爱之心自然没有不好的,只是如今我朝立国已逾百年,宫中器具多用紫檀,再加上权贵们用的,这些年来,紫檀已经是有些不够了。”
陈景书眨巴一下眼睛:“扬州好像没听说这事呢。”
陈孝祖道:“又不是缺的用不上了,只不过是用的比较小心罢了,我尚且记得我当年在东宫为今圣讲课的时候,宫中若用紫檀,数量不多的只管去领了使就是,只要记录清楚明白也没什么,但这两年,哪怕用的少也得向上递条子,得批了才行,用量大一些的,更是报到圣人那里去了,这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显然是虽然还有,但已经需要紧着用的意思了。
陈孝祖叹了口气:“原我也不必这么小心翼翼,只是前几月却有人用了个大手笔,啧,圣人那里可不怎么高兴,不过没发作罢了,因此我才说嫁妆里的新做的紫檀家具不必太多,咱们这样的人家要说一件都没有也是不能的,只是不可太铺张罢了,再说了,我瞧着黄花梨红木的也不差。”
陈孝祖爱黄花梨,尤爱鬼脸。
陈景书在家时就听说过陈孝祖有一张黄花梨大书案,上头有两个位置对称的鬼脸,一个如蝴蝶,一个如蝙蝠,皆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大书案也成了陈孝祖的心头宝,当年刚被授了翰林院修撰便写信给家里要把这大书案搬来京城。
不过……
“能用紫檀用到让皇上都不高兴的,恐怕也不是寻常人家吧?”
陈孝祖哼了一声:“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还能是哪家?”
一说这话陈景书也就明白了,他还不至于连贾家都不知道。
不过能用东西用到让皇帝不高兴……厉害了,我的贾。
当然了,为这事恐怕不止皇帝看贾家不顺眼,陈孝祖也不顺眼。
陈孝祖只陈珞一个女儿,当然恨不得多给她添点好东西,如今却因为这糟心的贾家陈孝祖把陈珞嫁妆里的紫檀去了近半。
你说气不气!
气炸了好吗!
陈景书安慰道:“我觉得黄花梨比紫檀更好看的。”
陈孝祖被他这话逗笑,却也不说那个糟心的贾家了,开始问起陈景书读书的事情。
只是心里头,陈孝祖却比谁都清楚,皇帝不满的可不止一个贾家,自然,也不仅仅是为了紫檀的事情,只不过暂时没打算发作他们罢了。
陈景书读书还是很刻苦的,陈孝祖问了几句自然也满意,道:“如此,过得几年做童生也不难呢。”
陈景书立马笑容满面。
读书这事,谁夸他都没陈孝祖夸他更令他高兴呀。
这可是本朝最年轻的状元!
说过了读书的事情,陈景书又难免好奇几句陈珞要嫁什么样的人之类,他之前在家时候只听说是个武官人家,详细却不了解。
陈孝祖这辈子最疼的就是女儿陈珞,陈珞还未及笄就有提亲者无数,可惜直到如今陈珞十七岁才出嫁。
……全是陈孝祖那看谁都觉得配不上自己女儿的臭毛病闹得。
陈孝祖笑道:“是武靖侯家的小世子,人品才貌都是好的,家里也没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且那小世子一心在战场上搏功劳,倒也不是那口中说着你大姐姐,眼睛却盯着我这左都御史的人。”
陈孝祖这个做御史的都挑不出毛病的人,陈景书估摸着是真的很好。
想到这里,他不由眼睛一亮:“大伯,大姐夫的功夫应该很好吧?”
陈孝祖一眼就看出他又在打什么奇怪的主意:“怎么?你想学武?”
陈景书一脸正气:“君子六艺我才会几样?如今瞧着,我的御和射大约是有着落了呢!”
当然,如果忽略掉他脑中幻想的八块腹肌威武雄壮贼爷们儿的自己,这话大约真的是有那么点正气的。
不过在陈孝祖看来学这些也不算坏事,读书人也需要有个好身体啊,每年科举考场上身体太弱半途倒下的考生比比皆是,只要不影响学业,他自然也由着陈景书去学,因此便道:“你若是真心想学,明儿我打发人去给他说就是了。”
陈景书喜道:“多谢大伯!”
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等半年后回去,他肯定能让黛玉刮目相看!
原本听说陈景书给她送东西来,黛玉心中很有几分欢喜,毕竟相比起来,贾家虽是她亲外祖家,但之前许多年根本没有见过,她又如何能一下子亲近的起来?
反倒是陈景书在这距离扬州千里之遥的京城,与她算得上是旧相识。
却没想到陈景书来了,贾母也打发人请他来见,可陈景书与她根本算不上是说上了话。
黛玉心中虽然失望,但也明白几分。
若外祖母身边只她和宝玉也就罢了,偏偏家里几位姐姐妹妹都在,陈景书是怎么都不可能久留的。
实际上黛玉也不明白贾母这回怎么完全想不起让姐妹们回避的事情。
陈景书与她说的那几句话,她听着也知道不过是一时应付的客套话,陈景书既然亲自来,黛玉就知道他肯定不是只为了说几句客套话的。
心里想着事儿,黛玉又陪着贾母说了会儿话,因贾母年纪大了,一会儿便有些疲惫,几个姑娘也很快告辞。
黛玉也回自己的房间去。
如今黛玉住与贾母屋子相连的耳房里,原是个小暖阁,因贾母对她喜爱,一时也离不得的,就先让黛玉住贾母这里陪伴,等明年开春再收拾别的住处。
房间不大,但胜在小巧精致,黛玉住着也合适。
这会儿陈景书送来的东西已经都被妥妥当当的送进来了,结结实实的几口大箱子,有些房间里放不下的,就暂时摆在门外院子里,跟着黛玉从扬州来的丫鬟雪雁和另一个年纪大一些的丫鬟紫鹃正安排人把东西收起来。
贾母在后头自己的库房里分了个小隔间,留着给黛玉放东西,这会儿雪雁和紫鹃就是指挥人把东西整理登记清楚,黛玉看过后,一时不用的就拿去库房收起来。
黛玉才刚坐下不一会儿,紫鹃就进来道:“姑娘,东西都清点好了,另外和林大人的书信一起摆着的小箱子我们没动,姑娘要不要看看?”
黛玉问道:“都有些什么?”
紫鹃道:“都是一些扬州土产的小玩意,一些笔墨纸砚,还有一些咱们这里不常见的布料,剩下的小箱子里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黛玉看了看,把一些土产玩意分了,送去各处姐妹那里:“也不值什么,不过留着玩罢了。”
倒是那笔墨纸砚那一份,黛玉看了愣了一下,原本要分的,却没有再动。
布料是春季的料子,这会儿就只好先收起来。
处理完了那些,黛玉才有空看林如海给她的书信。
熟悉的字体,熟悉的语气,林如海在信中说了自己在扬州一切都好,又关心几句黛玉在贾府的事情,问了她的身体,说京城不比扬州,更冷一些,要她注意保暖,莫要吹风。
黛玉看着看着就湿了眼睛。
一封信读完,却又忍不住再看一遍,直到雪雁道:“姑娘快别看了,我和紫鹃姐姐都好奇那小箱子里是什么呢。”
黛玉这才抹了眼泪,道:“你好奇,自己去看就是,我拦着你不成?”
紫鹃笑道:“姑娘不说,哪有我们擅做主张的道理?我之前见送来的东西都精致的很,可见扬州是何等好地方了,怪道能养出姑娘这样神仙似的人物呢。”
黛玉啐道:“行了行了,我不过说了一句就引出你这么多话来,你既然要看……去把那箱子拿过来吧。”
比起之前的大箱子,这小箱子就小巧多了,十来岁的雪雁也能轻松抱过来。
黛玉自己也很好奇这里头会是什么。
待箱子打开,雪雁不由哎了一声:“就是些……书?”
这箱子不大,里头却还整整齐齐的装了半箱的书,黛玉随手翻了几本,都是些游记小品之类用来解闷的书,只是翻到下头一本的时候,蓝色封皮上熟悉的字体让黛玉手下一顿,随即把手上的书一并放下道:“就是些解闷的闲书,这边是什么?”
箱子的另一边装着几个小匣子。
黛玉打开其中一个,却见里头整整齐齐放着一叠银票,共有近两千两之数,另外的两个匣子里就是一些散碎银子和金银锞子。
雪雁道:“老爷还送银子来?”
黛玉抿唇笑道:“这不是快过年了?”
当然,黛玉心中知道这些银子恐怕不是为过年,而是为了让她在贾府过的好些。
她一个小姑娘,给的银子太多也不好,如今这般就刚好。
这么说着,黛玉把那几个匣子递给紫鹃道:“银票就先收起来,碎银子就放在外头用,那一盒金银锞子你和雪雁拿去玩吧。”
紫鹃道:“姑娘,这如何使得……”
那金银锞子加起来也是不小的数目呢。
黛玉道:“给你就拿着,竟还有嫌弃银子不好的?”
说罢也不理紫鹃,自去看箱子里剩下的东西了。
紫鹃知道她性子,也只好把东西收下,心中却想着,林姑娘平日虽有些小性,但却不是小气刻薄之人,待他们这些丫鬟下人也向来宽容,这样的主子反倒比那看着处处玲珑妥帖的要好相处呢。
黛玉却见那小箱子里最后却剩了个铜管样子的东西。
金色的外表闪着金属的光泽,两头有花鸟云纹装饰,拿在手里十分轻巧,不知是什么东西。
雪雁道:“姑娘,这下头还有一封信呢。”
信未封口,黛玉忙抽出来看,就见上面是一行行她熟悉的小楷字体,写着的正是这铜管的名字叫做万花筒,往后就是介绍这万花筒是何种东西,该怎么使用之类。
黛玉照着上面所说,将铜管的一头凑近眼前,果然见到其内部有颜色鲜艳的花纹图形显现,另一只手配合转动,看到的花纹就随之不停变换起来,就算是黛玉也不由为这奇妙的景象吸引,一时竟舍不得放下。
一旁的雪雁见她拿着个铜管看来看去,不知是什么趣味,不由在旁边催促的好几声,黛玉这才回神,把手中的万花筒递给她:“喏,眼睛从这头往里面看,另一只手转动另一头……”
雪雁照着她说的做,一下子就惊喜的叫起来:“呀!姑娘,这是什么东西,真好看,里头的花样还会变呢!”
黛玉由着她玩,自己却看着那熟悉的小楷,那纸张下头有一个小小的梅花印记,和黛玉之前让人收着的笔墨纸砚上的印记如出一辙。
在扬州,少有人不知道这个梅花图案的。
这是陈家作坊的标志,也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东西。
陈孝祖极擅书画,无论是先帝还是当今圣人都数次夸赞过,但陈孝祖向来讲究,他的笔墨纸砚都有专用的,这便是陈家自己家里的作坊。
陈家的作坊以工艺精致,品质上乘出名,如果给大晋的文房用品排个前后,陈家出的一定是精品中的精品。
但这陈家作坊的东西从不对外售卖,只供自家人使用,外人虽然听说其名,却少有能够用上的,可谓一纸难求。
不过每年年底,若有多余积压的,也会在陈家的书斋售卖一部分,数量少价格高,而这些上头就带有标志性的梅花图案,陈家的作坊都是自家用,并没有取什么名号,人们就干脆以梅花纸,梅花笔一类的名号称之。
黛玉今日一见那东西,就知道这必定是陈家的梅花纸了,这东西每年售卖的数量极少,林如海也不一定买得到的,这回能送来那么满满当当的一箱,黛玉就知道那肯定不是林如海送的,如此她又怎么舍得当做寻常的笔墨纸砚拿去送人。
至于说万花筒嘛,黛玉之前从未听说,而且陈家的作坊也不产这些东西,他们专心文房呢。
但只看那朵小小的梅花,黛玉就知道这一定又是陈景书的手笔,再把那封说明书往后看,果然见到后面写着:“近日研习洋人书籍,略有所得,制万花筒一枚,特此奉上,只做解闷之用。”
“哼,还说要考生员,整日的不务正业。”
话这么说着,心里却忍不住甜起来。
正在和紫鹃一起对万花筒新奇不已的雪雁一回头就见着黛玉一人呆坐着:“姑娘一个人笑什么呢?”
黛玉瞪她一眼:“有玩的也不省心,不想玩了就还给我。”
说着假意伸手去要,雪雁正在最新鲜的时候,哪里愿意给,一连求饶。
她年纪小,这么一打岔就糊弄过去了,顿时想不起前头的事情。
黛玉却盯着箱子里那本《制艺三十篇》想着:“若是只顾着玩,学问退步了,看我饶不饶你。”
(36h后见) 陈景书原本是这么想着的, 可惜理想是丰满的, 现实是残酷的,他在上船的当天下午开始出现了晕船的现象。
现代的交通工具向来求稳,陈景书现代也没坐过船, 路程远的, 飞机高铁才是他的选择,哪知道在这个年代头一回坐船,摇摇晃晃大半日就把他给晃迷糊了。
好在他晕船的现象并不严重,只是精神胃口稍微差一些, 有菖蒲前前后后照应着, 陈景书本人倒是没察觉到很难受。
至少他没吐嘛!
因此在同船一起上京的管事赵进新来问要不要在前面停一停的时候,陈景书很大气的摆摆手表示不用!
事实就是,在晕了几天之后陈景书也逐渐适应了, 本就不严重的情况完全消失,他又开始活蹦乱跳了。
然后王撰找到了他:“既然已经康复了,每日的课就继续上吧,之前耽误了几天,得抓紧补上。”
陈景书瞬间觉得眼前一晕:“先生!我突然觉得头晕, 大概是晕船还没好利索吧,我回去躺……一会儿?”
王撰也不说话,就那么面无表情的看着他。
陈景书被看的有些心虚, 道:“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可见只顾闷头读死书是不行的, 如今难得出一趟远门, 先生就许我松几天吧?等到了京城,我一定好好读书。”
陈景书的相貌带着陈家祖传的清疏秀雅意味,然如今不过九岁,看着倒是多了几分稚嫩,完全抛开羞耻心的陈景书一双乌亮的眼睛盯着王撰,满含期待:“先生就答应我吧。”
唉,还是个孩子呢。
这么想着,王撰叹了口气:“那船上这段时日就先不写制艺了,不过也不可疯玩,如此……学作诗吧。”
作诗并不是科举的重点考察内容,实际上只要制艺写的好,压根不会写诗也不影响科举。
但到底与人交往时,说起来也是秀才举人的,却连首诗都不会写也不行。
王撰想着,诗词虽不是正道,但也是文人雅趣,学一学也是好的。
因诗词不甚重要,因此王撰自然不必如同教制艺那般压迫陈景书。
王撰的学问确实很好,每路过一地他都能引经据典讲出当地不少名胜故事来,相关的诗词文章也念给陈景书听,因都是写美景美食美人的趣事,并一些作诗的要求和技巧,陈景书觉得这个有意思多了,就连王撰要他写诗他也不觉得辛苦。
可惜王撰看着陈景书每日的诗文直摇着脑袋唉声叹气。
哪怕是初学者,这诗写的也太惨不忍睹了啊。
可看着陈景书的样子,也不像是故意写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来糊弄他。
王撰简直不明白了,这陈家大公子并不是个愚笨的人,读书的事情虽还有几分小孩子心性的贪玩,但平日里也算刻苦,那么几分贪玩也不妨碍了,何况他于读书制艺一道确实颇有天分,才学了半年多,写出的制艺就已经很有样子了,在王撰看来,只要陈景书这么稳定进步下去,说不得陈家真的要出第二个十一岁的秀才呢。
可这么个学生怎么就在作诗方面那么令人绝望呢?
船只一路走到了京城,陈景书也没能写出半行能看的诗来。
王撰叹了口气,心想,诗写不好就写不好吧,反正科举又不看重这个。
陈景书丝毫不能理解王撰的心情,他跟着陈孝祖派来接他的人一路去了陈孝祖在京城的府邸,先是在码头坐车,之后又换轿,直到府中内院陈景书才被许下地自己跑。
陈孝祖比陈孝宗大了六岁,今年也有四十四岁,但他看起来要更年轻一点,且气质儒雅,只在下颌留了一点清须,看起来像个名人隐士多过像是大权在握的左都御史。
陈景书连忙上前拜见请安,陈孝祖伸手拉起他,上下打量一番露出笑容:“嗯,长大了,我也有五年未见你了,还记得上回见你的时候你还只有这么点高呢。”
陈孝祖伸手比划了一个身高道:“一晃眼,你都这么大了,就连你大姐姐都要出嫁咯。”
陈景书道:“大伯比起当年倒是半点没变。”
看起来完全还是三十多岁的人。
其实莫说是三十岁四十岁,就算是五十岁,能做到左都御史的位置上也完全说得上是年轻了。
陈孝祖问道:“家里可都还好?”
陈景书答道:“都好,只是听说大姐姐出嫁,父亲和母亲因不能前来所以十分遗憾呢。”
陈孝祖笑道:“我瞧着你还有话没说吧?”
陈景书一愣:“大伯怎么知道?”
他确实还有话没有说,但如今还没有半点话头露出来,怎么陈孝祖就知道了?
陈孝祖看他惊讶又迷惑的样子得意道:“不然怎么就偏我做了左都御史呢?”
陈景书噗嗤一笑:“是,父亲确实还有话让我带过来。”
说到这里他面色也不由一肃,认真道:“父亲说,原本家具里头有不少用紫檀的,大伯何以特意传信要把除了老物件之外的其他大件紫檀都换了,只留几个中小件呢?”
陈孝祖问道:“你父亲担心京中有变?”
陈景书点头:“是,父亲说,若真有什么,请大伯千万以自己为重。”
陈家就算没有陈孝祖做左都御史也一样不差,真有什么事情,当然是陈孝祖比较重要。
陈孝祖自然听出了这话的意思,心中十分温暖。
他弟弟虽然在科举做官方面不成器,但在其他方面倒真的是样样都好的,如今有什么担心也是头一个念着他好不好,万没有别人家唯恐不能从他身上捞好处的事情。
陈孝祖道:“是有些事情,却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我白小心一点罢了。”
见陈景书一脸好奇,陈孝祖心想又不是什么机密,眼看着陈家下一代是要靠陈景书的,那么早给他说说这些事情也好,便解释道:“紫檀贵重,这也是你父亲多给你大姐姐用紫檀的道理,这是他的一片疼爱之心自然没有不好的,只是如今我朝立国已逾百年,宫中器具多用紫檀,再加上权贵们用的,这些年来,紫檀已经是有些不够了。”
陈景书眨巴一下眼睛:“扬州好像没听说这事呢。”
陈孝祖道:“又不是缺的用不上了,只不过是用的比较小心罢了,我尚且记得我当年在东宫为今圣讲课的时候,宫中若用紫檀,数量不多的只管去领了使就是,只要记录清楚明白也没什么,但这两年,哪怕用的少也得向上递条子,得批了才行,用量大一些的,更是报到圣人那里去了,这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显然是虽然还有,但已经需要紧着用的意思了。
陈孝祖叹了口气:“原我也不必这么小心翼翼,只是前几月却有人用了个大手笔,啧,圣人那里可不怎么高兴,不过没发作罢了,因此我才说嫁妆里的新做的紫檀家具不必太多,咱们这样的人家要说一件都没有也是不能的,只是不可太铺张罢了,再说了,我瞧着黄花梨红木的也不差。”
陈孝祖爱黄花梨,尤爱鬼脸。
陈景书在家时就听说过陈孝祖有一张黄花梨大书案,上头有两个位置对称的鬼脸,一个如蝴蝶,一个如蝙蝠,皆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大书案也成了陈孝祖的心头宝,当年刚被授了翰林院修撰便写信给家里要把这大书案搬来京城。
不过……
“能用紫檀用到让皇上都不高兴的,恐怕也不是寻常人家吧?”
陈孝祖哼了一声:“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还能是哪家?”
一说这话陈景书也就明白了,他还不至于连贾家都不知道。
不过能用东西用到让皇帝不高兴……厉害了,我的贾。
当然了,为这事恐怕不止皇帝看贾家不顺眼,陈孝祖也不顺眼。
陈孝祖只陈珞一个女儿,当然恨不得多给她添点好东西,如今却因为这糟心的贾家陈孝祖把陈珞嫁妆里的紫檀去了近半。
你说气不气!
气炸了好吗!
陈景书安慰道:“我觉得黄花梨比紫檀更好看的。”
陈孝祖被他这话逗笑,却也不说那个糟心的贾家了,开始问起陈景书读书的事情。
只是心里头,陈孝祖却比谁都清楚,皇帝不满的可不止一个贾家,自然,也不仅仅是为了紫檀的事情,只不过暂时没打算发作他们罢了。
陈景书读书还是很刻苦的,陈孝祖问了几句自然也满意,道:“如此,过得几年做童生也不难呢。”
陈景书立马笑容满面。
读书这事,谁夸他都没陈孝祖夸他更令他高兴呀。
这可是本朝最年轻的状元!
说过了读书的事情,陈景书又难免好奇几句陈珞要嫁什么样的人之类,他之前在家时候只听说是个武官人家,详细却不了解。
陈孝祖这辈子最疼的就是女儿陈珞,陈珞还未及笄就有提亲者无数,可惜直到如今陈珞十七岁才出嫁。
……全是陈孝祖那看谁都觉得配不上自己女儿的臭毛病闹得。
陈孝祖笑道:“是武靖侯家的小世子,人品才貌都是好的,家里也没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且那小世子一心在战场上搏功劳,倒也不是那口中说着你大姐姐,眼睛却盯着我这左都御史的人。”
陈孝祖这个做御史的都挑不出毛病的人,陈景书估摸着是真的很好。
想到这里,他不由眼睛一亮:“大伯,大姐夫的功夫应该很好吧?”
陈孝祖一眼就看出他又在打什么奇怪的主意:“怎么?你想学武?”
陈景书一脸正气:“君子六艺我才会几样?如今瞧着,我的御和射大约是有着落了呢!”
当然,如果忽略掉他脑中幻想的八块腹肌威武雄壮贼爷们儿的自己,这话大约真的是有那么点正气的。
不过在陈孝祖看来学这些也不算坏事,读书人也需要有个好身体啊,每年科举考场上身体太弱半途倒下的考生比比皆是,只要不影响学业,他自然也由着陈景书去学,因此便道:“你若是真心想学,明儿我打发人去给他说就是了。”
陈景书喜道:“多谢大伯!”
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等半年后回去,他肯定能让黛玉刮目相看!
原本听说陈景书给她送东西来,黛玉心中很有几分欢喜,毕竟相比起来,贾家虽是她亲外祖家,但之前许多年根本没有见过,她又如何能一下子亲近的起来?
反倒是陈景书在这距离扬州千里之遥的京城,与她算得上是旧相识。
却没想到陈景书来了,贾母也打发人请他来见,可陈景书与她根本算不上是说上了话。
黛玉心中虽然失望,但也明白几分。
若外祖母身边只她和宝玉也就罢了,偏偏家里几位姐姐妹妹都在,陈景书是怎么都不可能久留的。
实际上黛玉也不明白贾母这回怎么完全想不起让姐妹们回避的事情。
陈景书与她说的那几句话,她听着也知道不过是一时应付的客套话,陈景书既然亲自来,黛玉就知道他肯定不是只为了说几句客套话的。
心里想着事儿,黛玉又陪着贾母说了会儿话,因贾母年纪大了,一会儿便有些疲惫,几个姑娘也很快告辞。
黛玉也回自己的房间去。
如今黛玉住与贾母屋子相连的耳房里,原是个小暖阁,因贾母对她喜爱,一时也离不得的,就先让黛玉住贾母这里陪伴,等明年开春再收拾别的住处。
房间不大,但胜在小巧精致,黛玉住着也合适。
这会儿陈景书送来的东西已经都被妥妥当当的送进来了,结结实实的几口大箱子,有些房间里放不下的,就暂时摆在门外院子里,跟着黛玉从扬州来的丫鬟雪雁和另一个年纪大一些的丫鬟紫鹃正安排人把东西收起来。
贾母在后头自己的库房里分了个小隔间,留着给黛玉放东西,这会儿雪雁和紫鹃就是指挥人把东西整理登记清楚,黛玉看过后,一时不用的就拿去库房收起来。
黛玉才刚坐下不一会儿,紫鹃就进来道:“姑娘,东西都清点好了,另外和林大人的书信一起摆着的小箱子我们没动,姑娘要不要看看?”
黛玉问道:“都有些什么?”
紫鹃道:“都是一些扬州土产的小玩意,一些笔墨纸砚,还有一些咱们这里不常见的布料,剩下的小箱子里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黛玉看了看,把一些土产玩意分了,送去各处姐妹那里:“也不值什么,不过留着玩罢了。”
倒是那笔墨纸砚那一份,黛玉看了愣了一下,原本要分的,却没有再动。
布料是春季的料子,这会儿就只好先收起来。
处理完了那些,黛玉才有空看林如海给她的书信。
熟悉的字体,熟悉的语气,林如海在信中说了自己在扬州一切都好,又关心几句黛玉在贾府的事情,问了她的身体,说京城不比扬州,更冷一些,要她注意保暖,莫要吹风。
黛玉看着看着就湿了眼睛。
一封信读完,却又忍不住再看一遍,直到雪雁道:“姑娘快别看了,我和紫鹃姐姐都好奇那小箱子里是什么呢。”
黛玉这才抹了眼泪,道:“你好奇,自己去看就是,我拦着你不成?”
紫鹃笑道:“姑娘不说,哪有我们擅做主张的道理?我之前见送来的东西都精致的很,可见扬州是何等好地方了,怪道能养出姑娘这样神仙似的人物呢。”
黛玉啐道:“行了行了,我不过说了一句就引出你这么多话来,你既然要看……去把那箱子拿过来吧。”
比起之前的大箱子,这小箱子就小巧多了,十来岁的雪雁也能轻松抱过来。
黛玉自己也很好奇这里头会是什么。
待箱子打开,雪雁不由哎了一声:“就是些……书?”
这箱子不大,里头却还整整齐齐的装了半箱的书,黛玉随手翻了几本,都是些游记小品之类用来解闷的书,只是翻到下头一本的时候,蓝色封皮上熟悉的字体让黛玉手下一顿,随即把手上的书一并放下道:“就是些解闷的闲书,这边是什么?”
箱子的另一边装着几个小匣子。
黛玉打开其中一个,却见里头整整齐齐放着一叠银票,共有近两千两之数,另外的两个匣子里就是一些散碎银子和金银锞子。
雪雁道:“老爷还送银子来?”
黛玉抿唇笑道:“这不是快过年了?”
当然,黛玉心中知道这些银子恐怕不是为过年,而是为了让她在贾府过的好些。
她一个小姑娘,给的银子太多也不好,如今这般就刚好。
这么说着,黛玉把那几个匣子递给紫鹃道:“银票就先收起来,碎银子就放在外头用,那一盒金银锞子你和雪雁拿去玩吧。”
紫鹃道:“姑娘,这如何使得……”
那金银锞子加起来也是不小的数目呢。
黛玉道:“给你就拿着,竟还有嫌弃银子不好的?”
说罢也不理紫鹃,自去看箱子里剩下的东西了。
紫鹃知道她性子,也只好把东西收下,心中却想着,林姑娘平日虽有些小性,但却不是小气刻薄之人,待他们这些丫鬟下人也向来宽容,这样的主子反倒比那看着处处玲珑妥帖的要好相处呢。
黛玉却见那小箱子里最后却剩了个铜管样子的东西。
金色的外表闪着金属的光泽,两头有花鸟云纹装饰,拿在手里十分轻巧,不知是什么东西。
雪雁道:“姑娘,这下头还有一封信呢。”
信未封口,黛玉忙抽出来看,就见上面是一行行她熟悉的小楷字体,写着的正是这铜管的名字叫做万花筒,往后就是介绍这万花筒是何种东西,该怎么使用之类。
黛玉照着上面所说,将铜管的一头凑近眼前,果然见到其内部有颜色鲜艳的花纹图形显现,另一只手配合转动,看到的花纹就随之不停变换起来,就算是黛玉也不由为这奇妙的景象吸引,一时竟舍不得放下。
一旁的雪雁见她拿着个铜管看来看去,不知是什么趣味,不由在旁边催促的好几声,黛玉这才回神,把手中的万花筒递给她:“喏,眼睛从这头往里面看,另一只手转动另一头……”
雪雁照着她说的做,一下子就惊喜的叫起来:“呀!姑娘,这是什么东西,真好看,里头的花样还会变呢!”
黛玉由着她玩,自己却看着那熟悉的小楷,那纸张下头有一个小小的梅花印记,和黛玉之前让人收着的笔墨纸砚上的印记如出一辙。
在扬州,少有人不知道这个梅花图案的。
这是陈家作坊的标志,也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东西。
陈孝祖极擅书画,无论是先帝还是当今圣人都数次夸赞过,但陈孝祖向来讲究,他的笔墨纸砚都有专用的,这便是陈家自己家里的作坊。
陈家的作坊以工艺精致,品质上乘出名,如果给大晋的文房用品排个前后,陈家出的一定是精品中的精品。
但这陈家作坊的东西从不对外售卖,只供自家人使用,外人虽然听说其名,却少有能够用上的,可谓一纸难求。
不过每年年底,若有多余积压的,也会在陈家的书斋售卖一部分,数量少价格高,而这些上头就带有标志性的梅花图案,陈家的作坊都是自家用,并没有取什么名号,人们就干脆以梅花纸,梅花笔一类的名号称之。
黛玉今日一见那东西,就知道这必定是陈家的梅花纸了,这东西每年售卖的数量极少,林如海也不一定买得到的,这回能送来那么满满当当的一箱,黛玉就知道那肯定不是林如海送的,如此她又怎么舍得当做寻常的笔墨纸砚拿去送人。
至于说万花筒嘛,黛玉之前从未听说,而且陈家的作坊也不产这些东西,他们专心文房呢。
但只看那朵小小的梅花,黛玉就知道这一定又是陈景书的手笔,再把那封说明书往后看,果然见到后面写着:“近日研习洋人书籍,略有所得,制万花筒一枚,特此奉上,只做解闷之用。”
“哼,还说要考生员,整日的不务正业。”
话这么说着,心里却忍不住甜起来。
正在和紫鹃一起对万花筒新奇不已的雪雁一回头就见着黛玉一人呆坐着:“姑娘一个人笑什么呢?”
黛玉瞪她一眼:“有玩的也不省心,不想玩了就还给我。”
说着假意伸手去要,雪雁正在最新鲜的时候,哪里愿意给,一连求饶。
她年纪小,这么一打岔就糊弄过去了,顿时想不起前头的事情。
黛玉却盯着箱子里那本《制艺三十篇》想着:“若是只顾着玩,学问退步了,看我饶不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