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第 80 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本文独家发表晋-江-文学城, 补齐订阅可立即解锁新play哦*
这么一想倒也罢了。
王撰对陈景书的要求放低了,黛玉那里却没有放松,当她知晓王撰重新把精力放到陈景书的制艺和策论上之后,便时不时给陈景书拟几个题,让他作诗,陈景书写了黛玉便帮他改, 何处好何处不好, 古人的名句典故也都细细给他写上。
陈景书虽然多了一份功课难免劳累些,不过他这两年锻炼身体也是没偷懒的, 倒也没什么妨碍。
等出了正月, 吴氏便开始给陈景书收拾东西了, 因他们家祖籍不是扬州, 只是老家那里几代都没有人了, 要说起来,最近的一次还是当年陈孝祖考科举的时候短暂的回去了几天呢。
这么说着,陈景书还是得去外地考试, 吴氏不由抱怨陈孝宗:“老家那里多少年没有人了, 连个房子都没有的,早知如此, 该把哥儿的籍贯迁到扬州来, 倒也不必麻烦了。”
陈孝宗道:“不过是去几天罢了, 他日后要是有运道封官, 遇上外放的, 几年不得见都有, 那你可又怎么办?”
这话看似有理却半点不能打动吴氏:“我管那会子干什么?如今哥儿才十一岁,哪怕离了我眼前一日,哪有不担心的,但凡他长到二十岁上头,你就是把他放到天边去,看我抱怨不抱怨?老爷这话说的好似我不讲理似的。”
陈孝宗顿时一噎:“这……那我这回多给他带点银钱,租个好些的院子,既清净又舒服,好不好?”
陈景书这回出门,陈孝宗给他批的银子是三十两,其中二十两用作吃住一类的考试花用,剩下的十两则是想着科举中读书人也常有结交的,喝茶吃酒都得要钱。
三十两银子不过半个月的花用,这算是相当富余了,不过租几日的院子,几两银子就能租来很好的,然而对于陈景书来说,难得有能理直气壮的从陈孝宗手里抠银子的时候,自然不能轻易放弃,这会儿也不管什么内里是个成年人的脸面了,当即去找吴氏撒娇。
别看陈孝宗平日里在家是个一言九鼎的大男子样,实际上陈景书知道,陈孝宗在不少事情上是很谦让吴氏的。
果然,如今吴氏把眼睛一瞪,陈孝宗立马投降:“让账上给他支五十两!”
于是陈景书心满意足的多得了二十两银子。
菖蒲原以为陈景书这回出门还带上她,哪知道陈景书只带了一个松烟,菖蒲不由道:“大爷这就不对了,松烟再如何也不是平日房里伺候你的,他粗手粗脚,叫他做外面的事情倒也罢了,如何能叫他伺候你?童试是要紧的大事,大爷那会儿子难道还要为这些小事不顺心不成?”
陈景书笑道:“哪里就这样了,我现在又不是三岁的时候,吃饭穿衣自己哪样不能做?其他的杂活儿到时候临时雇几个婆子也使得,这回不带你也不为其他的,一则不是去京城那会儿那么悠闲,二来,我这次出门可不打算大手大脚的花钱,你跟着,恐怕要吃苦呢。”
菖蒲道:“大爷这话说的就没道理,我平日里难道是个偷懒享福的?大爷只管带上我,但凡我叫一句苦,回来大爷就把我撵出去,再不要我。”
陈景书无法,只好带上她。
好在就算加上菖蒲他们这一路人也不多,主仆加起来也不过三人。
陈家祖籍原在通州府的旸兴县,陈景书这回就是要去那里。
早在去之前陈孝宗就已经把通州府的情况打听清楚了,如今通州府的提学使姓王,当年也是进士出身,更有林如海通过官场关系打听,将这王提学的爱好也弄得清清楚楚,并数篇文章一起给陈景书,方便他揣摩。
制艺投合主考官的口味,取中的可能性自然更大,若是犯了主考官什么,说不定就瞧着不好给黜落了呢。
旸兴县距离扬州不算远,坐船之后转陆路也不过几日的功夫。
二月的天气还略有些凉,陈景书走的这日一大清早,天都还未完全亮起,陈景书却已经在码头了,此时没有太阳照着,风一吹就更冷了几分。
陈景书在一边看松烟指挥人把要带的东西搬上船,菖蒲递个手炉过来:“码头风大,大爷别吹着了,先去船舱里等吧,左右没多少东西,一会儿就好了。”
陈景书笑道:“这风虽冷些,但吹着也提神,要坐船,接下来的几天有的坐呢,这会儿还是在岸上的好。”
菖蒲也不再劝,只是把陈景书的毛披风拿来给他换上。
两人正说着呢,陈景书却见紫鹃步履匆匆而来:“请陈大爷安,我家姑娘请大爷旁边说话。”
陈景书抬头一看,果然见不远处停着一辆马车,大约是黛玉在呢,不由皱了眉头:“这会儿天冷,怎么叫她出来了?”
紫鹃道:“大爷这话对我说没用,给姑娘说才好呢。”
陈景书却不说什么,只是往马车旁边去,叫了一声妹妹,就见车马上的帘子掀起一个小角:“景哥哥来了?外头凉,车上说话吧。”
陈景书笑道:“不妨碍,我今儿一早起来打了几遍拳,身上这会儿还热呢。”
黛玉道:“身上热就更不能吹风了,比不热的还容易生病呢。”
陈景书一笑:“妹妹你瞧我都快被菖蒲裹成个球,哪里就冻着了,只是你怎么来了?”
黛玉从帘子里看去,果然见陈景书裹着毛绒绒的一团,比起平日见他苗条挺拔的样子倒是有几分好笑,听了陈景书的话道:“只许旁人送你,就不许我来送你了?”
“哪儿啊,妹妹来送我我高兴呢,只是如今天气冷,你既见着我了,就赶紧回去吧。”
陈景书说的一脸认真,旁边的紫鹃却有些着急。
心说这陈家大爷真是白长了一副聪明的样貌,姑娘的心思他怎么就半点都不明白呢!
黛玉却没介意这个问题,只是道:“景哥哥也太急了些,就这么不待见我,要赶我回去?”
又道:“紫鹃,把东西拿给他,既然他不待见,咱们现在就回去。”
紫鹃拿出个册子来:“喏,听说大爷就要走,姑娘昨晚熬夜把这些诗都写出来了,如今交给大爷,咱们也好回去。”
这些诗皆是黛玉自己拟了可能的题目,揣度着王提学的爱好写的,书册虽薄,上头却也有几十首诗,陈景书心知一次作这样多的诗有多么耗心力,何况黛玉定不会随便写几句凑数,心中不由一叹。
随即一脸坚定道:“妹妹放心,我这次一定好好考,定不辜负你的一片苦心,不叫你这些日子的教诲白费。”
紫鹃在旁边急的要跺脚,我的大爷哎,谁想听你说这个了呀!
她才刚想着,就听陈景书问:“车里烧暖炉了没有?”
紫鹃下意识的回答道:“出来的急一时没备上。”
听到这话,陈景书敲了敲马车的小窗子,然后把自己的手炉从那里递了进去:“妹妹拿去暖手吧,这会儿真的冷,你们女孩子身子弱,别冻着了。”
见松烟已经站在船头向他招手,陈景书道:“我要走了,妹妹保重。”
等陈景书走了,紫鹃上了马车,见黛玉看着那手炉发呆,不由道:“往常我说这陈大爷是个不解风情的木头,这会儿却觉得哪怕是块石头也比他伶俐知冷暖些呢,姑娘大冷天的起这么早为他来,他却连句好话都不说。”
黛玉道:“他虽不说漂亮话,做的事岂不是比那些伶俐的更知心?”
说着将手炉贴在脸上,暖暖的温度驱散了一身的寒意。
紫鹃这会儿倒是笑起来了:“是我该死,我都忙忘了的事情,难为陈大爷给姑娘惦记着呢。”
只是心中却想,就算做的再好,到底姑娘家有些时候还是得听些好话才开心呀。
这陈大爷怎么就不懂女孩子的心呢?
陈景书又怎么是不懂呢?
他当初知晓吴氏和贾敏的意思,只觉得黛玉既聪慧又漂亮,从小一起长大互相了解也多些,总比那些影子都没见过一次的要好。
至于说感情,这年头哪家正经姑娘和你婚前自由恋爱呀,因此也没什么排斥的心情。
再说了,黛玉如今还小,有什么事情也得她大些了再说,陈景书内里到底是个成年人,他对黛玉关心照顾倒没什么,若是真的这会儿就能存那样的心思,那不叫解风情,那叫变态啊!
因此于陈景书来说,黛玉如今年纪小,他只管做事情就是,若要去说什么哄人的话撩拨,那成什么混账玩意儿了?
陈景书上了船,菖蒲见他手炉没了不由问了几句,陈景书只道:“我这就回舱里去,又吹不着风,要那个做什么。”
他却不知岸上的黛玉此时正撩起车帘,遥遥的看过来。
只见孤船渐去,旭日初升,江面一片金红之色。
“天亮了啊。”
若外祖母身边只她和宝玉也就罢了,偏偏家里几位姐姐妹妹都在,陈景书是怎么都不可能久留的。
实际上黛玉也不明白贾母这回怎么完全想不起让姐妹们回避的事情。
陈景书与她说的那几句话,她听着也知道不过是一时应付的客套话,陈景书既然亲自来,黛玉就知道他肯定不是只为了说几句客套话的。
心里想着事儿,黛玉又陪着贾母说了会儿话,因贾母年纪大了,一会儿便有些疲惫,几个姑娘也很快告辞。
黛玉也回自己的房间去。
如今黛玉住与贾母屋子相连的耳房里,原是个小暖阁,因贾母对她喜爱,一时也离不得的,就先让黛玉住贾母这里陪伴,等明年开春再收拾别的住处。
房间不大,但胜在小巧精致,黛玉住着也合适。
这会儿陈景书送来的东西已经都被妥妥当当的送进来了,结结实实的几口大箱子,有些房间里放不下的,就暂时摆在门外院子里,跟着黛玉从扬州来的丫鬟雪雁和另一个年纪大一些的丫鬟紫鹃正安排人把东西收起来。
贾母在后头自己的库房里分了个小隔间,留着给黛玉放东西,这会儿雪雁和紫鹃就是指挥人把东西整理登记清楚,黛玉看过后,一时不用的就拿去库房收起来。
黛玉才刚坐下不一会儿,紫鹃就进来道:“姑娘,东西都清点好了,另外和林大人的书信一起摆着的小箱子我们没动,姑娘要不要看看?”
黛玉问道:“都有些什么?”
紫鹃道:“都是一些扬州土产的小玩意,一些笔墨纸砚,还有一些咱们这里不常见的布料,剩下的小箱子里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黛玉看了看,把一些土产玩意分了,送去各处姐妹那里:“也不值什么,不过留着玩罢了。”
倒是那笔墨纸砚那一份,黛玉看了愣了一下,原本要分的,却没有再动。
布料是春季的料子,这会儿就只好先收起来。
处理完了那些,黛玉才有空看林如海给她的书信。
熟悉的字体,熟悉的语气,林如海在信中说了自己在扬州一切都好,又关心几句黛玉在贾府的事情,问了她的身体,说京城不比扬州,更冷一些,要她注意保暖,莫要吹风。
黛玉看着看着就湿了眼睛。
一封信读完,却又忍不住再看一遍,直到雪雁道:“姑娘快别看了,我和紫鹃姐姐都好奇那小箱子里是什么呢。”
黛玉这才抹了眼泪,道:“你好奇,自己去看就是,我拦着你不成?”
紫鹃笑道:“姑娘不说,哪有我们擅做主张的道理?我之前见送来的东西都精致的很,可见扬州是何等好地方了,怪道能养出姑娘这样神仙似的人物呢。”
黛玉啐道:“行了行了,我不过说了一句就引出你这么多话来,你既然要看……去把那箱子拿过来吧。”
比起之前的大箱子,这小箱子就小巧多了,十来岁的雪雁也能轻松抱过来。
黛玉自己也很好奇这里头会是什么。
待箱子打开,雪雁不由哎了一声:“就是些……书?”
这箱子不大,里头却还整整齐齐的装了半箱的书,黛玉随手翻了几本,都是些游记小品之类用来解闷的书,只是翻到下头一本的时候,蓝色封皮上熟悉的字体让黛玉手下一顿,随即把手上的书一并放下道:“就是些解闷的闲书,这边是什么?”
箱子的另一边装着几个小匣子。
黛玉打开其中一个,却见里头整整齐齐放着一叠银票,共有近两千两之数,另外的两个匣子里就是一些散碎银子和金银锞子。
雪雁道:“老爷还送银子来?”
黛玉抿唇笑道:“这不是快过年了?”
当然,黛玉心中知道这些银子恐怕不是为过年,而是为了让她在贾府过的好些。
她一个小姑娘,给的银子太多也不好,如今这般就刚好。
这么说着,黛玉把那几个匣子递给紫鹃道:“银票就先收起来,碎银子就放在外头用,那一盒金银锞子你和雪雁拿去玩吧。”
紫鹃道:“姑娘,这如何使得……”
那金银锞子加起来也是不小的数目呢。
黛玉道:“给你就拿着,竟还有嫌弃银子不好的?”
说罢也不理紫鹃,自去看箱子里剩下的东西了。
紫鹃知道她性子,也只好把东西收下,心中却想着,林姑娘平日虽有些小性,但却不是小气刻薄之人,待他们这些丫鬟下人也向来宽容,这样的主子反倒比那看着处处玲珑妥帖的要好相处呢。
黛玉却见那小箱子里最后却剩了个铜管样子的东西。
金色的外表闪着金属的光泽,两头有花鸟云纹装饰,拿在手里十分轻巧,不知是什么东西。
雪雁道:“姑娘,这下头还有一封信呢。”
信未封口,黛玉忙抽出来看,就见上面是一行行她熟悉的小楷字体,写着的正是这铜管的名字叫做万花筒,往后就是介绍这万花筒是何种东西,该怎么使用之类。
黛玉照着上面所说,将铜管的一头凑近眼前,果然见到其内部有颜色鲜艳的花纹图形显现,另一只手配合转动,看到的花纹就随之不停变换起来,就算是黛玉也不由为这奇妙的景象吸引,一时竟舍不得放下。
一旁的雪雁见她拿着个铜管看来看去,不知是什么趣味,不由在旁边催促的好几声,黛玉这才回神,把手中的万花筒递给她:“喏,眼睛从这头往里面看,另一只手转动另一头……”
雪雁照着她说的做,一下子就惊喜的叫起来:“呀!姑娘,这是什么东西,真好看,里头的花样还会变呢!”
黛玉由着她玩,自己却看着那熟悉的小楷,那纸张下头有一个小小的梅花印记,和黛玉之前让人收着的笔墨纸砚上的印记如出一辙。
在扬州,少有人不知道这个梅花图案的。
这是陈家作坊的标志,也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东西。
陈孝祖极擅书画,无论是先帝还是当今圣人都数次夸赞过,但陈孝祖向来讲究,他的笔墨纸砚都有专用的,这便是陈家自己家里的作坊。
陈家的作坊以工艺精致,品质上乘出名,如果给大晋的文房用品排个前后,陈家出的一定是精品中的精品。
但这陈家作坊的东西从不对外售卖,只供自家人使用,外人虽然听说其名,却少有能够用上的,可谓一纸难求。
不过每年年底,若有多余积压的,也会在陈家的书斋售卖一部分,数量少价格高,而这些上头就带有标志性的梅花图案,陈家的作坊都是自家用,并没有取什么名号,人们就干脆以梅花纸,梅花笔一类的名号称之。
黛玉今日一见那东西,就知道这必定是陈家的梅花纸了,这东西每年售卖的数量极少,林如海也不一定买得到的,这回能送来那么满满当当的一箱,黛玉就知道那肯定不是林如海送的,如此她又怎么舍得当做寻常的笔墨纸砚拿去送人。
至于说万花筒嘛,黛玉之前从未听说,而且陈家的作坊也不产这些东西,他们专心文房呢。
但只看那朵小小的梅花,黛玉就知道这一定又是陈景书的手笔,再把那封说明书往后看,果然见到后面写着:“近日研习洋人书籍,略有所得,制万花筒一枚,特此奉上,只做解闷之用。”
“哼,还说要考生员,整日的不务正业。”
话这么说着,心里却忍不住甜起来。
正在和紫鹃一起对万花筒新奇不已的雪雁一回头就见着黛玉一人呆坐着:“姑娘一个人笑什么呢?”
黛玉瞪她一眼:“有玩的也不省心,不想玩了就还给我。”
说着假意伸手去要,雪雁正在最新鲜的时候,哪里愿意给,一连求饶。
她年纪小,这么一打岔就糊弄过去了,顿时想不起前头的事情。
黛玉却盯着箱子里那本《制艺三十篇》想着:“若是只顾着玩,学问退步了,看我饶不饶你。”
又想,呸,他学问退步不退步,跟我有什么关系?
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最后还是把那册制艺拿起来了。
……就、就随便看看而已!
因前一天已经给朋友们摆过酒席送别,因此当陈景书走的时候码头的人并不多,除了陈家的,也就是何昕来了。
何昕倒是眼巴巴的看着陈景书:“你明年的童试必定是要中的。”
陈景书噗嗤一笑:“这哪里有必中的,文章写得再好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呢,何况我的文章还未有那样好。”
何昕抓了抓脑袋道:“我原也想明年参加童试,可家里老子娘都不同意,我哥也反对,说我去了也是白考一场,我到如今连一篇像样的制艺都写不出来,童试去了也只是丢人。”
陈景书道:“哪里就这么说了,我倒是觉得你去参加也好。”
何昕眼睛一亮:“你觉得我能中?”
对陈景书的学问他是很佩服的,两人一处玩,何昕早对陈景书拜服了,尤其在读书科举的事情上,陈景书说话比他老子都好使。
陈景书无奈道:“我的意思是说,你们家向来是论军功的,这么多年未有一个人踏足科举考场,因此真要说起什么,恐怕难有人能给你传授什么经验,明年的童试去参加一回,也不拘就一定要中了,我们如今不过十一岁,自古以来十一岁的秀才又有几个?不过是去长长见识罢了。”
何昕点点头:“你说的对,我回去就跟我爹这么说!”
陈景书笑笑:“话虽如此,我倒是盼望你能中呢。”
“嘿,”何昕笑道:“借你吉言。”
他自己也不觉得自己能中,但既然决心要去考一考,自然还是有点盼头的。
又被何昕嘱咐了几句,陈府的管家来说东西都已经搬上船了,这会儿就可以走。
陈景书便与何昕告辞。
别了何昕,陈景书回到船舱里,菖蒲已经在收拾归置东西了,接下来的月余时间他们都要在船上过,见陈景书进来,连忙给他倒了茶:“大爷上回来京城时在船上还有些不好,今日觉得如何?”
陈景书笑道:“我这回倒是精神的很。”
也不知是上回路上习惯了,还是这些日子的锻炼带来的效果,陈景书这回坐船倒是真的不晕。
王撰如上回一般,给陈景书说路上就不必读书了,只叫陈景书每日自己温书,不过这回他没给陈景书讲什么作诗,想来是彻底放弃了。
陈景书也不在意,对菖蒲道:“前两日刘福家的带回来的那封信呢?”
临行前几日,陈景书又打发刘福家的去黛玉那里,只说是按照黛玉的吩咐采买了一些京城土仪给陈景书顺路带回去给林如海,因此特意拿了单子给黛玉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添置的,或有哪里不妥的,回去的时候就带了个匣子,除了黛玉一定要给刘福家的采买的钱,另外就是给陈景书的了。
刘福家的倒是一连夸黛玉好,模样俊俏身段风流,性子也宽和,刘福家的去了两回得的赏钱加起来就有十几两。
陈景书听着倒是好笑:“我这个妹妹竟还是个小富婆呢。”
掰着指头算自己一月有四两银子的月钱,一年也不过四十八两,黛玉这随手赏刘福家的就赏了十几两。
陈景书自家不兴打赏下人,他们家待下人算是宽厚的,月钱也比旁人家的多,但规矩也大,该做的事情,平日里也少有做点事情就打赏的,按照吴氏的说法,若是给主子跑个腿还要赏钱,养这些下人干什么?他们每月的月钱难道是白拿的么?
不过逢年过节或遇上什么喜事,吴氏打赏也是不吝啬的。
倒是因此陈家下人皆以老实本分为要求,没有偷奸耍滑的。
陈景书想着林家似乎也没有这般打赏的惯例,想来是从贾府那里学来的了,这倒不能说黛玉胡乱花钱了。
贾家是何等样子,陈景书这些日子也算看透了。
等菖蒲把书信拿出来,陈景书展开看了,见黛玉用的竟还是他送的梅花纸,不由一笑,再看纸上字迹,瞧着这字写得竟是比当初在扬州时更好了几分。
黛玉平日相处虽有些小性,以前也常拿陈景书取笑,不过写信倒是没有这样的话,她只是嘱咐陈景书路上注意安全保重身体一类的话,接着就是祝福他明年童试一切顺利之类,除此之外倒是没有其他的话了。
陈景书这回一路上倒是安稳,不过王撰虽然路上不要求他做功课,陈景书却是一两日就要自拟题目写制艺,写好了就递给王撰看,王撰倒也认真批改,哪里好哪里不好,也都细细的给陈景书讲了。
陈景书觉得自家大伯的眼光真是没的说,王撰当官真的不咋地,但教学生却是认真,对他也耐心,要求是严格了些,这却不是坏事,何况王撰对他的要求也没到严格的不合理的程度。
等一路回到扬州,站到了自家大门前,陈景书心里倒是有几分感慨的:“出门方知在家好呢。”
陈孝祖待他极好,几乎视若亲子,他却还是更加想念家里,黛玉孤身在贾府又该如何呢?
一旁王撰笑道:“这事一辈子都变不了了。”
陈景书道:“先生不如也将家人接来扬州团聚,岂不是好?”
王撰道:“先操心你自己!”
陈景书一笑,也不多说,他知道王撰是想要专心教导自己,至少得等他有点出息了,才好把妻儿接来扬州。
王撰就是这般性子,要让他没把陈景书教出个名堂,反而把一家子人接来扬州在陈府吃喝,哪怕陈府不在意这么点子,他自己也是不愿意的。
待拜见了陈孝宗和吴氏,自然又是一番话说。
吴氏瞧着陈景书,一边抹泪一边笑:“好好,长大了,高了,也壮实了。”
陈景书也忍不住眼睛湿润:“母亲,我回来了。”
先时还不觉得,如今一听吴氏的声音,他却觉得鼻子一酸,这些日子的思家之情全都涌出来了。
陈孝宗在旁边咳了一声,故作严肃道:“既然长大了,也该有点长大的样子了。”
陈景书接过黄栀递过来的帕子擦擦脸,随即笑道:“是。”
在外过的如何吴氏已经问过,陈孝宗又问了几句功课的事,知道他没有偷懒,学的还算刻苦,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神情来:“好,这就很好。”
陈景书这才道:“方才回来黄栀说我的住处换了?”
他原是住吴氏院中厢房的,但回来的时候却有来帮忙抬行礼的婆子说他如今的住所迁到桂香院去了。
吴氏道:“那会儿你多大,现在又多大了?何况你父亲和我想着,你后头既然要考功名,无论是读书还是交友,都是搬出去方便些呢,桂香院从你父亲写信要你回来的时候就开始收拾了,都照着你的喜好来,你等会儿去瞧瞧,有哪里要改的只管打发人来回我。”
陈景书应了。
吴氏又道:“好了,你一路也辛苦,先回去休息,有什么话明儿再说。”
桂香院距离吴氏的院子隔了个小花园,因院子里有两株老桂树得名,据说这桂树还是陈景书曾祖父时候栽种的。
桂香院里头大大小小有接近十来间房,一下子就比原本住吴氏院中的时候宽敞多了,除了两株老桂树,还栽种各种花木,都有些年头了,看着郁郁葱葱。
花木是老的,屋子倒是新修的,桂香院之前也有快十几年没人住,如今重新修过,门窗皆按照陈景书的喜好做了大玻璃的,屋内除了典型的传统家具,还有不少洋玩意儿,如落地的座钟和水银的镜子也有两个,如果不是桌上还放着烛台,陈景书几乎以为是回到现代了。
不过玻璃窗看着虽然现代气息浓厚,但比之纱窗确实更加遮风挡雨,透光也好,显得屋子里干净又亮堂。
还有不少架子是空的,菖蒲正带着两个二等丫鬟把陈景书从京城带回来的东西摆上。
本文独家发表晋-江-文学城, 补齐订阅可立即解锁新play哦*
这么一想倒也罢了。
王撰对陈景书的要求放低了,黛玉那里却没有放松,当她知晓王撰重新把精力放到陈景书的制艺和策论上之后,便时不时给陈景书拟几个题,让他作诗,陈景书写了黛玉便帮他改, 何处好何处不好, 古人的名句典故也都细细给他写上。
陈景书虽然多了一份功课难免劳累些,不过他这两年锻炼身体也是没偷懒的, 倒也没什么妨碍。
等出了正月, 吴氏便开始给陈景书收拾东西了, 因他们家祖籍不是扬州, 只是老家那里几代都没有人了, 要说起来,最近的一次还是当年陈孝祖考科举的时候短暂的回去了几天呢。
这么说着,陈景书还是得去外地考试, 吴氏不由抱怨陈孝宗:“老家那里多少年没有人了, 连个房子都没有的,早知如此, 该把哥儿的籍贯迁到扬州来, 倒也不必麻烦了。”
陈孝宗道:“不过是去几天罢了, 他日后要是有运道封官, 遇上外放的, 几年不得见都有, 那你可又怎么办?”
这话看似有理却半点不能打动吴氏:“我管那会子干什么?如今哥儿才十一岁,哪怕离了我眼前一日,哪有不担心的,但凡他长到二十岁上头,你就是把他放到天边去,看我抱怨不抱怨?老爷这话说的好似我不讲理似的。”
陈孝宗顿时一噎:“这……那我这回多给他带点银钱,租个好些的院子,既清净又舒服,好不好?”
陈景书这回出门,陈孝宗给他批的银子是三十两,其中二十两用作吃住一类的考试花用,剩下的十两则是想着科举中读书人也常有结交的,喝茶吃酒都得要钱。
三十两银子不过半个月的花用,这算是相当富余了,不过租几日的院子,几两银子就能租来很好的,然而对于陈景书来说,难得有能理直气壮的从陈孝宗手里抠银子的时候,自然不能轻易放弃,这会儿也不管什么内里是个成年人的脸面了,当即去找吴氏撒娇。
别看陈孝宗平日里在家是个一言九鼎的大男子样,实际上陈景书知道,陈孝宗在不少事情上是很谦让吴氏的。
果然,如今吴氏把眼睛一瞪,陈孝宗立马投降:“让账上给他支五十两!”
于是陈景书心满意足的多得了二十两银子。
菖蒲原以为陈景书这回出门还带上她,哪知道陈景书只带了一个松烟,菖蒲不由道:“大爷这就不对了,松烟再如何也不是平日房里伺候你的,他粗手粗脚,叫他做外面的事情倒也罢了,如何能叫他伺候你?童试是要紧的大事,大爷那会儿子难道还要为这些小事不顺心不成?”
陈景书笑道:“哪里就这样了,我现在又不是三岁的时候,吃饭穿衣自己哪样不能做?其他的杂活儿到时候临时雇几个婆子也使得,这回不带你也不为其他的,一则不是去京城那会儿那么悠闲,二来,我这次出门可不打算大手大脚的花钱,你跟着,恐怕要吃苦呢。”
菖蒲道:“大爷这话说的就没道理,我平日里难道是个偷懒享福的?大爷只管带上我,但凡我叫一句苦,回来大爷就把我撵出去,再不要我。”
陈景书无法,只好带上她。
好在就算加上菖蒲他们这一路人也不多,主仆加起来也不过三人。
陈家祖籍原在通州府的旸兴县,陈景书这回就是要去那里。
早在去之前陈孝宗就已经把通州府的情况打听清楚了,如今通州府的提学使姓王,当年也是进士出身,更有林如海通过官场关系打听,将这王提学的爱好也弄得清清楚楚,并数篇文章一起给陈景书,方便他揣摩。
制艺投合主考官的口味,取中的可能性自然更大,若是犯了主考官什么,说不定就瞧着不好给黜落了呢。
旸兴县距离扬州不算远,坐船之后转陆路也不过几日的功夫。
二月的天气还略有些凉,陈景书走的这日一大清早,天都还未完全亮起,陈景书却已经在码头了,此时没有太阳照着,风一吹就更冷了几分。
陈景书在一边看松烟指挥人把要带的东西搬上船,菖蒲递个手炉过来:“码头风大,大爷别吹着了,先去船舱里等吧,左右没多少东西,一会儿就好了。”
陈景书笑道:“这风虽冷些,但吹着也提神,要坐船,接下来的几天有的坐呢,这会儿还是在岸上的好。”
菖蒲也不再劝,只是把陈景书的毛披风拿来给他换上。
两人正说着呢,陈景书却见紫鹃步履匆匆而来:“请陈大爷安,我家姑娘请大爷旁边说话。”
陈景书抬头一看,果然见不远处停着一辆马车,大约是黛玉在呢,不由皱了眉头:“这会儿天冷,怎么叫她出来了?”
紫鹃道:“大爷这话对我说没用,给姑娘说才好呢。”
陈景书却不说什么,只是往马车旁边去,叫了一声妹妹,就见车马上的帘子掀起一个小角:“景哥哥来了?外头凉,车上说话吧。”
陈景书笑道:“不妨碍,我今儿一早起来打了几遍拳,身上这会儿还热呢。”
黛玉道:“身上热就更不能吹风了,比不热的还容易生病呢。”
陈景书一笑:“妹妹你瞧我都快被菖蒲裹成个球,哪里就冻着了,只是你怎么来了?”
黛玉从帘子里看去,果然见陈景书裹着毛绒绒的一团,比起平日见他苗条挺拔的样子倒是有几分好笑,听了陈景书的话道:“只许旁人送你,就不许我来送你了?”
“哪儿啊,妹妹来送我我高兴呢,只是如今天气冷,你既见着我了,就赶紧回去吧。”
陈景书说的一脸认真,旁边的紫鹃却有些着急。
心说这陈家大爷真是白长了一副聪明的样貌,姑娘的心思他怎么就半点都不明白呢!
黛玉却没介意这个问题,只是道:“景哥哥也太急了些,就这么不待见我,要赶我回去?”
又道:“紫鹃,把东西拿给他,既然他不待见,咱们现在就回去。”
紫鹃拿出个册子来:“喏,听说大爷就要走,姑娘昨晚熬夜把这些诗都写出来了,如今交给大爷,咱们也好回去。”
这些诗皆是黛玉自己拟了可能的题目,揣度着王提学的爱好写的,书册虽薄,上头却也有几十首诗,陈景书心知一次作这样多的诗有多么耗心力,何况黛玉定不会随便写几句凑数,心中不由一叹。
随即一脸坚定道:“妹妹放心,我这次一定好好考,定不辜负你的一片苦心,不叫你这些日子的教诲白费。”
紫鹃在旁边急的要跺脚,我的大爷哎,谁想听你说这个了呀!
她才刚想着,就听陈景书问:“车里烧暖炉了没有?”
紫鹃下意识的回答道:“出来的急一时没备上。”
听到这话,陈景书敲了敲马车的小窗子,然后把自己的手炉从那里递了进去:“妹妹拿去暖手吧,这会儿真的冷,你们女孩子身子弱,别冻着了。”
见松烟已经站在船头向他招手,陈景书道:“我要走了,妹妹保重。”
等陈景书走了,紫鹃上了马车,见黛玉看着那手炉发呆,不由道:“往常我说这陈大爷是个不解风情的木头,这会儿却觉得哪怕是块石头也比他伶俐知冷暖些呢,姑娘大冷天的起这么早为他来,他却连句好话都不说。”
黛玉道:“他虽不说漂亮话,做的事岂不是比那些伶俐的更知心?”
说着将手炉贴在脸上,暖暖的温度驱散了一身的寒意。
紫鹃这会儿倒是笑起来了:“是我该死,我都忙忘了的事情,难为陈大爷给姑娘惦记着呢。”
只是心中却想,就算做的再好,到底姑娘家有些时候还是得听些好话才开心呀。
这陈大爷怎么就不懂女孩子的心呢?
陈景书又怎么是不懂呢?
他当初知晓吴氏和贾敏的意思,只觉得黛玉既聪慧又漂亮,从小一起长大互相了解也多些,总比那些影子都没见过一次的要好。
至于说感情,这年头哪家正经姑娘和你婚前自由恋爱呀,因此也没什么排斥的心情。
再说了,黛玉如今还小,有什么事情也得她大些了再说,陈景书内里到底是个成年人,他对黛玉关心照顾倒没什么,若是真的这会儿就能存那样的心思,那不叫解风情,那叫变态啊!
因此于陈景书来说,黛玉如今年纪小,他只管做事情就是,若要去说什么哄人的话撩拨,那成什么混账玩意儿了?
陈景书上了船,菖蒲见他手炉没了不由问了几句,陈景书只道:“我这就回舱里去,又吹不着风,要那个做什么。”
他却不知岸上的黛玉此时正撩起车帘,遥遥的看过来。
只见孤船渐去,旭日初升,江面一片金红之色。
“天亮了啊。”
若外祖母身边只她和宝玉也就罢了,偏偏家里几位姐姐妹妹都在,陈景书是怎么都不可能久留的。
实际上黛玉也不明白贾母这回怎么完全想不起让姐妹们回避的事情。
陈景书与她说的那几句话,她听着也知道不过是一时应付的客套话,陈景书既然亲自来,黛玉就知道他肯定不是只为了说几句客套话的。
心里想着事儿,黛玉又陪着贾母说了会儿话,因贾母年纪大了,一会儿便有些疲惫,几个姑娘也很快告辞。
黛玉也回自己的房间去。
如今黛玉住与贾母屋子相连的耳房里,原是个小暖阁,因贾母对她喜爱,一时也离不得的,就先让黛玉住贾母这里陪伴,等明年开春再收拾别的住处。
房间不大,但胜在小巧精致,黛玉住着也合适。
这会儿陈景书送来的东西已经都被妥妥当当的送进来了,结结实实的几口大箱子,有些房间里放不下的,就暂时摆在门外院子里,跟着黛玉从扬州来的丫鬟雪雁和另一个年纪大一些的丫鬟紫鹃正安排人把东西收起来。
贾母在后头自己的库房里分了个小隔间,留着给黛玉放东西,这会儿雪雁和紫鹃就是指挥人把东西整理登记清楚,黛玉看过后,一时不用的就拿去库房收起来。
黛玉才刚坐下不一会儿,紫鹃就进来道:“姑娘,东西都清点好了,另外和林大人的书信一起摆着的小箱子我们没动,姑娘要不要看看?”
黛玉问道:“都有些什么?”
紫鹃道:“都是一些扬州土产的小玩意,一些笔墨纸砚,还有一些咱们这里不常见的布料,剩下的小箱子里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黛玉看了看,把一些土产玩意分了,送去各处姐妹那里:“也不值什么,不过留着玩罢了。”
倒是那笔墨纸砚那一份,黛玉看了愣了一下,原本要分的,却没有再动。
布料是春季的料子,这会儿就只好先收起来。
处理完了那些,黛玉才有空看林如海给她的书信。
熟悉的字体,熟悉的语气,林如海在信中说了自己在扬州一切都好,又关心几句黛玉在贾府的事情,问了她的身体,说京城不比扬州,更冷一些,要她注意保暖,莫要吹风。
黛玉看着看着就湿了眼睛。
一封信读完,却又忍不住再看一遍,直到雪雁道:“姑娘快别看了,我和紫鹃姐姐都好奇那小箱子里是什么呢。”
黛玉这才抹了眼泪,道:“你好奇,自己去看就是,我拦着你不成?”
紫鹃笑道:“姑娘不说,哪有我们擅做主张的道理?我之前见送来的东西都精致的很,可见扬州是何等好地方了,怪道能养出姑娘这样神仙似的人物呢。”
黛玉啐道:“行了行了,我不过说了一句就引出你这么多话来,你既然要看……去把那箱子拿过来吧。”
比起之前的大箱子,这小箱子就小巧多了,十来岁的雪雁也能轻松抱过来。
黛玉自己也很好奇这里头会是什么。
待箱子打开,雪雁不由哎了一声:“就是些……书?”
这箱子不大,里头却还整整齐齐的装了半箱的书,黛玉随手翻了几本,都是些游记小品之类用来解闷的书,只是翻到下头一本的时候,蓝色封皮上熟悉的字体让黛玉手下一顿,随即把手上的书一并放下道:“就是些解闷的闲书,这边是什么?”
箱子的另一边装着几个小匣子。
黛玉打开其中一个,却见里头整整齐齐放着一叠银票,共有近两千两之数,另外的两个匣子里就是一些散碎银子和金银锞子。
雪雁道:“老爷还送银子来?”
黛玉抿唇笑道:“这不是快过年了?”
当然,黛玉心中知道这些银子恐怕不是为过年,而是为了让她在贾府过的好些。
她一个小姑娘,给的银子太多也不好,如今这般就刚好。
这么说着,黛玉把那几个匣子递给紫鹃道:“银票就先收起来,碎银子就放在外头用,那一盒金银锞子你和雪雁拿去玩吧。”
紫鹃道:“姑娘,这如何使得……”
那金银锞子加起来也是不小的数目呢。
黛玉道:“给你就拿着,竟还有嫌弃银子不好的?”
说罢也不理紫鹃,自去看箱子里剩下的东西了。
紫鹃知道她性子,也只好把东西收下,心中却想着,林姑娘平日虽有些小性,但却不是小气刻薄之人,待他们这些丫鬟下人也向来宽容,这样的主子反倒比那看着处处玲珑妥帖的要好相处呢。
黛玉却见那小箱子里最后却剩了个铜管样子的东西。
金色的外表闪着金属的光泽,两头有花鸟云纹装饰,拿在手里十分轻巧,不知是什么东西。
雪雁道:“姑娘,这下头还有一封信呢。”
信未封口,黛玉忙抽出来看,就见上面是一行行她熟悉的小楷字体,写着的正是这铜管的名字叫做万花筒,往后就是介绍这万花筒是何种东西,该怎么使用之类。
黛玉照着上面所说,将铜管的一头凑近眼前,果然见到其内部有颜色鲜艳的花纹图形显现,另一只手配合转动,看到的花纹就随之不停变换起来,就算是黛玉也不由为这奇妙的景象吸引,一时竟舍不得放下。
一旁的雪雁见她拿着个铜管看来看去,不知是什么趣味,不由在旁边催促的好几声,黛玉这才回神,把手中的万花筒递给她:“喏,眼睛从这头往里面看,另一只手转动另一头……”
雪雁照着她说的做,一下子就惊喜的叫起来:“呀!姑娘,这是什么东西,真好看,里头的花样还会变呢!”
黛玉由着她玩,自己却看着那熟悉的小楷,那纸张下头有一个小小的梅花印记,和黛玉之前让人收着的笔墨纸砚上的印记如出一辙。
在扬州,少有人不知道这个梅花图案的。
这是陈家作坊的标志,也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东西。
陈孝祖极擅书画,无论是先帝还是当今圣人都数次夸赞过,但陈孝祖向来讲究,他的笔墨纸砚都有专用的,这便是陈家自己家里的作坊。
陈家的作坊以工艺精致,品质上乘出名,如果给大晋的文房用品排个前后,陈家出的一定是精品中的精品。
但这陈家作坊的东西从不对外售卖,只供自家人使用,外人虽然听说其名,却少有能够用上的,可谓一纸难求。
不过每年年底,若有多余积压的,也会在陈家的书斋售卖一部分,数量少价格高,而这些上头就带有标志性的梅花图案,陈家的作坊都是自家用,并没有取什么名号,人们就干脆以梅花纸,梅花笔一类的名号称之。
黛玉今日一见那东西,就知道这必定是陈家的梅花纸了,这东西每年售卖的数量极少,林如海也不一定买得到的,这回能送来那么满满当当的一箱,黛玉就知道那肯定不是林如海送的,如此她又怎么舍得当做寻常的笔墨纸砚拿去送人。
至于说万花筒嘛,黛玉之前从未听说,而且陈家的作坊也不产这些东西,他们专心文房呢。
但只看那朵小小的梅花,黛玉就知道这一定又是陈景书的手笔,再把那封说明书往后看,果然见到后面写着:“近日研习洋人书籍,略有所得,制万花筒一枚,特此奉上,只做解闷之用。”
“哼,还说要考生员,整日的不务正业。”
话这么说着,心里却忍不住甜起来。
正在和紫鹃一起对万花筒新奇不已的雪雁一回头就见着黛玉一人呆坐着:“姑娘一个人笑什么呢?”
黛玉瞪她一眼:“有玩的也不省心,不想玩了就还给我。”
说着假意伸手去要,雪雁正在最新鲜的时候,哪里愿意给,一连求饶。
她年纪小,这么一打岔就糊弄过去了,顿时想不起前头的事情。
黛玉却盯着箱子里那本《制艺三十篇》想着:“若是只顾着玩,学问退步了,看我饶不饶你。”
又想,呸,他学问退步不退步,跟我有什么关系?
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最后还是把那册制艺拿起来了。
……就、就随便看看而已!
因前一天已经给朋友们摆过酒席送别,因此当陈景书走的时候码头的人并不多,除了陈家的,也就是何昕来了。
何昕倒是眼巴巴的看着陈景书:“你明年的童试必定是要中的。”
陈景书噗嗤一笑:“这哪里有必中的,文章写得再好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呢,何况我的文章还未有那样好。”
何昕抓了抓脑袋道:“我原也想明年参加童试,可家里老子娘都不同意,我哥也反对,说我去了也是白考一场,我到如今连一篇像样的制艺都写不出来,童试去了也只是丢人。”
陈景书道:“哪里就这么说了,我倒是觉得你去参加也好。”
何昕眼睛一亮:“你觉得我能中?”
对陈景书的学问他是很佩服的,两人一处玩,何昕早对陈景书拜服了,尤其在读书科举的事情上,陈景书说话比他老子都好使。
陈景书无奈道:“我的意思是说,你们家向来是论军功的,这么多年未有一个人踏足科举考场,因此真要说起什么,恐怕难有人能给你传授什么经验,明年的童试去参加一回,也不拘就一定要中了,我们如今不过十一岁,自古以来十一岁的秀才又有几个?不过是去长长见识罢了。”
何昕点点头:“你说的对,我回去就跟我爹这么说!”
陈景书笑笑:“话虽如此,我倒是盼望你能中呢。”
“嘿,”何昕笑道:“借你吉言。”
他自己也不觉得自己能中,但既然决心要去考一考,自然还是有点盼头的。
又被何昕嘱咐了几句,陈府的管家来说东西都已经搬上船了,这会儿就可以走。
陈景书便与何昕告辞。
别了何昕,陈景书回到船舱里,菖蒲已经在收拾归置东西了,接下来的月余时间他们都要在船上过,见陈景书进来,连忙给他倒了茶:“大爷上回来京城时在船上还有些不好,今日觉得如何?”
陈景书笑道:“我这回倒是精神的很。”
也不知是上回路上习惯了,还是这些日子的锻炼带来的效果,陈景书这回坐船倒是真的不晕。
王撰如上回一般,给陈景书说路上就不必读书了,只叫陈景书每日自己温书,不过这回他没给陈景书讲什么作诗,想来是彻底放弃了。
陈景书也不在意,对菖蒲道:“前两日刘福家的带回来的那封信呢?”
临行前几日,陈景书又打发刘福家的去黛玉那里,只说是按照黛玉的吩咐采买了一些京城土仪给陈景书顺路带回去给林如海,因此特意拿了单子给黛玉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添置的,或有哪里不妥的,回去的时候就带了个匣子,除了黛玉一定要给刘福家的采买的钱,另外就是给陈景书的了。
刘福家的倒是一连夸黛玉好,模样俊俏身段风流,性子也宽和,刘福家的去了两回得的赏钱加起来就有十几两。
陈景书听着倒是好笑:“我这个妹妹竟还是个小富婆呢。”
掰着指头算自己一月有四两银子的月钱,一年也不过四十八两,黛玉这随手赏刘福家的就赏了十几两。
陈景书自家不兴打赏下人,他们家待下人算是宽厚的,月钱也比旁人家的多,但规矩也大,该做的事情,平日里也少有做点事情就打赏的,按照吴氏的说法,若是给主子跑个腿还要赏钱,养这些下人干什么?他们每月的月钱难道是白拿的么?
不过逢年过节或遇上什么喜事,吴氏打赏也是不吝啬的。
倒是因此陈家下人皆以老实本分为要求,没有偷奸耍滑的。
陈景书想着林家似乎也没有这般打赏的惯例,想来是从贾府那里学来的了,这倒不能说黛玉胡乱花钱了。
贾家是何等样子,陈景书这些日子也算看透了。
等菖蒲把书信拿出来,陈景书展开看了,见黛玉用的竟还是他送的梅花纸,不由一笑,再看纸上字迹,瞧着这字写得竟是比当初在扬州时更好了几分。
黛玉平日相处虽有些小性,以前也常拿陈景书取笑,不过写信倒是没有这样的话,她只是嘱咐陈景书路上注意安全保重身体一类的话,接着就是祝福他明年童试一切顺利之类,除此之外倒是没有其他的话了。
陈景书这回一路上倒是安稳,不过王撰虽然路上不要求他做功课,陈景书却是一两日就要自拟题目写制艺,写好了就递给王撰看,王撰倒也认真批改,哪里好哪里不好,也都细细的给陈景书讲了。
陈景书觉得自家大伯的眼光真是没的说,王撰当官真的不咋地,但教学生却是认真,对他也耐心,要求是严格了些,这却不是坏事,何况王撰对他的要求也没到严格的不合理的程度。
等一路回到扬州,站到了自家大门前,陈景书心里倒是有几分感慨的:“出门方知在家好呢。”
陈孝祖待他极好,几乎视若亲子,他却还是更加想念家里,黛玉孤身在贾府又该如何呢?
一旁王撰笑道:“这事一辈子都变不了了。”
陈景书道:“先生不如也将家人接来扬州团聚,岂不是好?”
王撰道:“先操心你自己!”
陈景书一笑,也不多说,他知道王撰是想要专心教导自己,至少得等他有点出息了,才好把妻儿接来扬州。
王撰就是这般性子,要让他没把陈景书教出个名堂,反而把一家子人接来扬州在陈府吃喝,哪怕陈府不在意这么点子,他自己也是不愿意的。
待拜见了陈孝宗和吴氏,自然又是一番话说。
吴氏瞧着陈景书,一边抹泪一边笑:“好好,长大了,高了,也壮实了。”
陈景书也忍不住眼睛湿润:“母亲,我回来了。”
先时还不觉得,如今一听吴氏的声音,他却觉得鼻子一酸,这些日子的思家之情全都涌出来了。
陈孝宗在旁边咳了一声,故作严肃道:“既然长大了,也该有点长大的样子了。”
陈景书接过黄栀递过来的帕子擦擦脸,随即笑道:“是。”
在外过的如何吴氏已经问过,陈孝宗又问了几句功课的事,知道他没有偷懒,学的还算刻苦,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神情来:“好,这就很好。”
陈景书这才道:“方才回来黄栀说我的住处换了?”
他原是住吴氏院中厢房的,但回来的时候却有来帮忙抬行礼的婆子说他如今的住所迁到桂香院去了。
吴氏道:“那会儿你多大,现在又多大了?何况你父亲和我想着,你后头既然要考功名,无论是读书还是交友,都是搬出去方便些呢,桂香院从你父亲写信要你回来的时候就开始收拾了,都照着你的喜好来,你等会儿去瞧瞧,有哪里要改的只管打发人来回我。”
陈景书应了。
吴氏又道:“好了,你一路也辛苦,先回去休息,有什么话明儿再说。”
桂香院距离吴氏的院子隔了个小花园,因院子里有两株老桂树得名,据说这桂树还是陈景书曾祖父时候栽种的。
桂香院里头大大小小有接近十来间房,一下子就比原本住吴氏院中的时候宽敞多了,除了两株老桂树,还栽种各种花木,都有些年头了,看着郁郁葱葱。
花木是老的,屋子倒是新修的,桂香院之前也有快十几年没人住,如今重新修过,门窗皆按照陈景书的喜好做了大玻璃的,屋内除了典型的传统家具,还有不少洋玩意儿,如落地的座钟和水银的镜子也有两个,如果不是桌上还放着烛台,陈景书几乎以为是回到现代了。
不过玻璃窗看着虽然现代气息浓厚,但比之纱窗确实更加遮风挡雨,透光也好,显得屋子里干净又亮堂。
还有不少架子是空的,菖蒲正带着两个二等丫鬟把陈景书从京城带回来的东西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