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第 86 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本文独家发表晋-江-文学城, 补齐订阅可立即解锁新play哦*
陈孝宗点头:“那几个洋人我安排去做翻译了, 怎么了?”
卢克思等人比陈景书早出发几天, 也一早到了扬州了,因陈景书早有信来, 陈家自然有安排。
陈孝宗倒是有趣, 他们家常和洋人有交往,只是有些洋人的大晋话说的真的不咋地,这回得了卢克思三人, 陈孝宗居然叫他们去做翻译了。
陈景书一边想着自家爹可真会使唤人一边拿出本书递过去道:“我倒是觉得,比起做翻译,他们更有大用处呢。”
陈孝宗接过一看, 却是一册陈景书自己归纳的洋人学问的实际应用问题, 从水利到生产, 皆有说明:“儿子这些日子倒也看了些洋人们的书, 觉得他们有些学问还是有用的,既然如此, 不用岂不是可惜, 另外……儿子还有一重想法。”
陈孝宗不是迂腐的人, 此时翻着书,他见识经验都远超陈景书, 有些陈景书没想到的, 在他眼里却是大把白花花的银子在招手, 这会让问道:“你若说用这些洋人做事, 我看是可以的。”
陈景书道:“父亲眼光高明, 这些事情哪里需要我来说,父亲一看就已经清楚了,我倒是要说另一件事情呢。”
陈孝宗看着他,陈景书继续道:“那些洋人是来传教的,我想着,若是不给他们找点其他事情做,他们对我们家的事情恐怕也难上心,何况洋人的东西终究是洋人的,倒不如咱们自己学到手里踏实。”
陈孝宗的眼神动了动:“你想如何?”
陈景书道:“咱们家是不缺钱的,往年扬州若遇上什么灾祸,出钱出粮,出人出力父亲从未含糊过,因而扬州百姓也都感念父亲之恩,只是这都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何况平日里父亲也不做什么了,我想着,既如此,我们不如设一济养院收留那些无家可归之人。”
陈孝宗道:“你的想法恐怕不止于此吧?”
“父亲英明!”毫无新意的夸奖让陈孝宗瞪他一眼,陈景书也不在意,继续道:“我想着,年纪大了的也就罢了,正值壮年的,不如请人教他们点手艺,一则他们自己日后有生活的依靠,二则也不让咱们自己负担太重,另外就是,若有那些孤儿的,年纪小的不如就教他们读点书,不过三百千一类认识几个字罢了,若是学不成的,长到十几岁,也教他们学手艺,若有天分好家身清白的,或是要他们去学洋人的学问,或是……读书科举,不也都好么?”
陈孝宗听着前面的倒还不在意,听到后面却是目光如剑般盯着陈景书:“学洋人的学问也就罢了,科举?”
他的指尖敲了敲桌子,冷笑道:“你的盘算倒是大的很!”
显然,陈孝宗一眼看穿陈景书暗地里的打算。
对于陈景书来说,他既打算在日后做点改变,就知道历来做这些事情是不易的,可惜陈家人丁单薄,他并无可依仗的兄弟,就算大伯陈孝祖门生弟子无数,但那是陈孝祖的人脉,何况那些人的想法是不是沉迷在天朝上国之中,是不是古板迂腐,甚至……是不是和他要做的事情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这都不好说。
既然如此,不如自己培养。
反正他现在年纪也不大,没有等不起的说法,再加上他们自家养出的人,这些孤儿出身的,不仅从一开始就打上了陈家的烙印,就算以后真的出息了,也是出了陈家并无可依靠的对象,既然在官场上依靠了陈家,也就没有其他路子可选了。
陈景书很清楚陈孝祖是将他做继承人看的,钱财还能留给陈珞,但其他的必定都是给他的,陈景书自己只要不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未来就不必愁。
陈景书要那些孤儿学些洋人的学问,就是要他们开阔眼界,从小没有古板的印象,以后帮他做事的可能性就很大。
只是他这小算盘才刚开始打就被陈孝宗一眼看破。
陈景书心道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呀。
他是知道自家向来不爱揽权的,当年皇帝曾想下恩旨特许陈家的爵位再袭几代,却被祖父陈豫拒绝了,陈孝祖虽然官做的大,却从来不结什么党派,如今陈景书要做的事情是和陈家历代的传统逆着来。
陈景书心中本已经做好了被责骂的准备,却未想到陈孝宗只是在沉默一会儿说道:“那些孤儿中若有读书出息的,就给些银两田地,让他们自成家业吧。”
“父亲?”
陈景书有些不解,陈孝宗却道:“他们独立出去了,自然不算你的什么党羽势力,但到底结的善缘还在呢。”
陈景书略一想就明白过来陈孝宗这手远比他的高明。
谁都不愿意寄人篱下低人一等,陈孝宗说若有好的,就许他们独立,这就是给足了面子和尊重,不结半点仇怨,但实际上这些人与陈家的善缘恩情已经结下了,日后自然和陈家亲近,可要说这些人是陈家的势力,嘿,这话可说不通吧?随便几句话就能推的干干净净了。
陈景书说出自己的想法,陈孝宗道:“这只是一重,还有就是,这世上并不是人人都好的,也不是你对人好,人就一定记得恩情,要回报你的,叫他们独立出去也是这个意思,你要是真的想用人,有好的,既有善缘在,再结交总是方便,若有不好的,与你又有什么关系呢?”
听到这话,陈景书是不服气也不行了:“一切都听父亲的。”
只是……
陈景书道:“父亲不问我想要做什么么?”
陈孝宗道:“儿孙自有儿孙的命,你想如何哪里由我?总归我和你大伯活着一天,你要是有坏事的苗头,我们总能把你捞回来,若是我们死了,又哪里管得到你?陈家就算败在你手里也是儿孙命道如此,我自问把你教的不坏,既如此也没什么再操心的了。”
当年陈豫对他和陈孝祖两人也是如此,只说日后是躺在祖宗基业上做个纨绔,醉生梦死一辈子还是要做其他,都是他们的事情,陈豫自己只管教他们明白事理,不做坏人,也就足够了。
“当年我和你大伯要做什么你祖父也都不问的。”
只要不干违背律法道义的事情,就不必去管。
陈孝宗自己也笑:“那会儿我还不明白,现在倒是想通了,你说我活着时候管你再多,等我死了又有什么用,你还不是想干什么干什么?”
还不如活着的时候任由儿孙去闹,做得好也就罢了,若是犯错,有长辈在,就算有损失,家里也不会伤筋动骨,等吃了亏也就成长了,就算以后自己死了也安心,总比那把儿孙捏在手里一辈子,临到死了都不敢闭眼的好。
陈景书却不由呆住。
总觉得他们这一家子画风清奇是祖传的吧?
不过有了陈孝宗的支持,陈景书做事自然更有底气了。
如此下午就去找了卢克思几人一通忽悠,什么先给百姓做善事取得信任才好传教呀,什么教几个学生让大晋百姓了解他们,就不会排斥他们之类,总之最后是把这三个洋人安排进济养院了。
只是没两天,陈景书就接到林如海的邀请,请他去林府。
陈景书顿时有些好奇,不过还是拣了自己最近作的几篇制艺并一些礼物上门去了。
林如海倒还是那副儒雅清逸的样子,与陈景书说了几句话,陈景书见他眉间似有忧愁,不由问了出来。
林如海叹了口气:“玉儿给我写信,为怕我担心她,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但自己的女儿我如何不了解?我见她言语笔迹中都有几分郁色,景哥儿,你对我说实话,玉儿在她外祖家过的到底好不好?”
这……
陈景书想起黛玉也说过不想要林如海担心的话,一时迟疑起来,这既是林如海与贾府这姻亲之间的私事,陈景书一个外人当然不能随便说话,只是黛玉那里虽然说不上坏,却也实在说不上很好啊。
她一个小姑娘,刚失去母亲就又与父亲分离,偏偏外祖家对她远不如说的用心,陈景书也心疼呀。
这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呢?
陈景书原本是这么想着的,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他在上船的当天下午开始出现了晕船的现象。
现代的交通工具向来求稳,陈景书现代也没坐过船,路程远的,飞机高铁才是他的选择,哪知道在这个年代头一回坐船,摇摇晃晃大半日就把他给晃迷糊了。
好在他晕船的现象并不严重,只是精神胃口稍微差一些,有菖蒲前前后后照应着,陈景书本人倒是没察觉到很难受。
至少他没吐嘛!
因此在同船一起上京的管事赵进新来问要不要在前面停一停的时候,陈景书很大气的摆摆手表示不用!
事实就是,在晕了几天之后陈景书也逐渐适应了,本就不严重的情况完全消失,他又开始活蹦乱跳了。
然后王撰找到了他:“既然已经康复了,每日的课就继续上吧,之前耽误了几天,得抓紧补上。”
陈景书瞬间觉得眼前一晕:“先生!我突然觉得头晕,大概是晕船还没好利索吧,我回去躺……一会儿?”
王撰也不说话,就那么面无表情的看着他。
陈景书被看的有些心虚,道:“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只顾闷头读死书是不行的,如今难得出一趟远门,先生就许我松几天吧?等到了京城,我一定好好读书。”
陈景书的相貌带着陈家祖传的清疏秀雅意味,然如今不过九岁,看着倒是多了几分稚嫩,完全抛开羞耻心的陈景书一双乌亮的眼睛盯着王撰,满含期待:“先生就答应我吧。”
唉,还是个孩子呢。
这么想着,王撰叹了口气:“那船上这段时日就先不写制艺了,不过也不可疯玩,如此……学作诗吧。”
作诗并不是科举的重点考察内容,实际上只要制艺写的好,压根不会写诗也不影响科举。
但到底与人交往时,说起来也是秀才举人的,却连首诗都不会写也不行。
王撰想着,诗词虽不是正道,但也是文人雅趣,学一学也是好的。
因诗词不甚重要,因此王撰自然不必如同教制艺那般压迫陈景书。
王撰的学问确实很好,每路过一地他都能引经据典讲出当地不少名胜故事来,相关的诗词文章也念给陈景书听,因都是写美景美食美人的趣事,并一些作诗的要求和技巧,陈景书觉得这个有意思多了,就连王撰要他写诗他也不觉得辛苦。
可惜王撰看着陈景书每日的诗文直摇着脑袋唉声叹气。
哪怕是初学者,这诗写的也太惨不忍睹了啊。
可看着陈景书的样子,也不像是故意写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来糊弄他。
王撰简直不明白了,这陈家大公子并不是个愚笨的人,读书的事情虽还有几分小孩子心性的贪玩,但平日里也算刻苦,那么几分贪玩也不妨碍了,何况他于读书制艺一道确实颇有天分,才学了半年多,写出的制艺就已经很有样子了,在王撰看来,只要陈景书这么稳定进步下去,说不得陈家真的要出第二个十一岁的秀才呢。
可这么个学生怎么就在作诗方面那么令人绝望呢?
船只一路走到了京城,陈景书也没能写出半行能看的诗来。
王撰叹了口气,心想,诗写不好就写不好吧,反正科举又不看重这个。
陈景书丝毫不能理解王撰的心情,他跟着陈孝祖派来接他的人一路去了陈孝祖在京城的府邸,先是在码头坐车,之后又换轿,直到府中内院陈景书才被许下地自己跑。
陈孝祖比陈孝宗大了六岁,今年也有四十四岁,但他看起来要更年轻一点,且气质儒雅,只在下颌留了一点清须,看起来像个名人隐士多过像是大权在握的左都御史。
陈景书连忙上前拜见请安,陈孝祖伸手拉起他,上下打量一番露出笑容:“嗯,长大了,我也有五年未见你了,还记得上回见你的时候你还只有这么点高呢。”
陈孝祖伸手比划了一个身高道:“一晃眼,你都这么大了,就连你大姐姐都要出嫁咯。”
陈景书道:“大伯比起当年倒是半点没变。”
本文独家发表晋-江-文学城, 补齐订阅可立即解锁新play哦*
陈孝宗点头:“那几个洋人我安排去做翻译了, 怎么了?”
卢克思等人比陈景书早出发几天, 也一早到了扬州了,因陈景书早有信来, 陈家自然有安排。
陈孝宗倒是有趣, 他们家常和洋人有交往,只是有些洋人的大晋话说的真的不咋地,这回得了卢克思三人, 陈孝宗居然叫他们去做翻译了。
陈景书一边想着自家爹可真会使唤人一边拿出本书递过去道:“我倒是觉得,比起做翻译,他们更有大用处呢。”
陈孝宗接过一看, 却是一册陈景书自己归纳的洋人学问的实际应用问题, 从水利到生产, 皆有说明:“儿子这些日子倒也看了些洋人们的书, 觉得他们有些学问还是有用的,既然如此, 不用岂不是可惜, 另外……儿子还有一重想法。”
陈孝宗不是迂腐的人, 此时翻着书,他见识经验都远超陈景书, 有些陈景书没想到的, 在他眼里却是大把白花花的银子在招手, 这会让问道:“你若说用这些洋人做事, 我看是可以的。”
陈景书道:“父亲眼光高明, 这些事情哪里需要我来说,父亲一看就已经清楚了,我倒是要说另一件事情呢。”
陈孝宗看着他,陈景书继续道:“那些洋人是来传教的,我想着,若是不给他们找点其他事情做,他们对我们家的事情恐怕也难上心,何况洋人的东西终究是洋人的,倒不如咱们自己学到手里踏实。”
陈孝宗的眼神动了动:“你想如何?”
陈景书道:“咱们家是不缺钱的,往年扬州若遇上什么灾祸,出钱出粮,出人出力父亲从未含糊过,因而扬州百姓也都感念父亲之恩,只是这都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何况平日里父亲也不做什么了,我想着,既如此,我们不如设一济养院收留那些无家可归之人。”
陈孝宗道:“你的想法恐怕不止于此吧?”
“父亲英明!”毫无新意的夸奖让陈孝宗瞪他一眼,陈景书也不在意,继续道:“我想着,年纪大了的也就罢了,正值壮年的,不如请人教他们点手艺,一则他们自己日后有生活的依靠,二则也不让咱们自己负担太重,另外就是,若有那些孤儿的,年纪小的不如就教他们读点书,不过三百千一类认识几个字罢了,若是学不成的,长到十几岁,也教他们学手艺,若有天分好家身清白的,或是要他们去学洋人的学问,或是……读书科举,不也都好么?”
陈孝宗听着前面的倒还不在意,听到后面却是目光如剑般盯着陈景书:“学洋人的学问也就罢了,科举?”
他的指尖敲了敲桌子,冷笑道:“你的盘算倒是大的很!”
显然,陈孝宗一眼看穿陈景书暗地里的打算。
对于陈景书来说,他既打算在日后做点改变,就知道历来做这些事情是不易的,可惜陈家人丁单薄,他并无可依仗的兄弟,就算大伯陈孝祖门生弟子无数,但那是陈孝祖的人脉,何况那些人的想法是不是沉迷在天朝上国之中,是不是古板迂腐,甚至……是不是和他要做的事情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这都不好说。
既然如此,不如自己培养。
反正他现在年纪也不大,没有等不起的说法,再加上他们自家养出的人,这些孤儿出身的,不仅从一开始就打上了陈家的烙印,就算以后真的出息了,也是出了陈家并无可依靠的对象,既然在官场上依靠了陈家,也就没有其他路子可选了。
陈景书很清楚陈孝祖是将他做继承人看的,钱财还能留给陈珞,但其他的必定都是给他的,陈景书自己只要不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未来就不必愁。
陈景书要那些孤儿学些洋人的学问,就是要他们开阔眼界,从小没有古板的印象,以后帮他做事的可能性就很大。
只是他这小算盘才刚开始打就被陈孝宗一眼看破。
陈景书心道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呀。
他是知道自家向来不爱揽权的,当年皇帝曾想下恩旨特许陈家的爵位再袭几代,却被祖父陈豫拒绝了,陈孝祖虽然官做的大,却从来不结什么党派,如今陈景书要做的事情是和陈家历代的传统逆着来。
陈景书心中本已经做好了被责骂的准备,却未想到陈孝宗只是在沉默一会儿说道:“那些孤儿中若有读书出息的,就给些银两田地,让他们自成家业吧。”
“父亲?”
陈景书有些不解,陈孝宗却道:“他们独立出去了,自然不算你的什么党羽势力,但到底结的善缘还在呢。”
陈景书略一想就明白过来陈孝宗这手远比他的高明。
谁都不愿意寄人篱下低人一等,陈孝宗说若有好的,就许他们独立,这就是给足了面子和尊重,不结半点仇怨,但实际上这些人与陈家的善缘恩情已经结下了,日后自然和陈家亲近,可要说这些人是陈家的势力,嘿,这话可说不通吧?随便几句话就能推的干干净净了。
陈景书说出自己的想法,陈孝宗道:“这只是一重,还有就是,这世上并不是人人都好的,也不是你对人好,人就一定记得恩情,要回报你的,叫他们独立出去也是这个意思,你要是真的想用人,有好的,既有善缘在,再结交总是方便,若有不好的,与你又有什么关系呢?”
听到这话,陈景书是不服气也不行了:“一切都听父亲的。”
只是……
陈景书道:“父亲不问我想要做什么么?”
陈孝宗道:“儿孙自有儿孙的命,你想如何哪里由我?总归我和你大伯活着一天,你要是有坏事的苗头,我们总能把你捞回来,若是我们死了,又哪里管得到你?陈家就算败在你手里也是儿孙命道如此,我自问把你教的不坏,既如此也没什么再操心的了。”
当年陈豫对他和陈孝祖两人也是如此,只说日后是躺在祖宗基业上做个纨绔,醉生梦死一辈子还是要做其他,都是他们的事情,陈豫自己只管教他们明白事理,不做坏人,也就足够了。
“当年我和你大伯要做什么你祖父也都不问的。”
只要不干违背律法道义的事情,就不必去管。
陈孝宗自己也笑:“那会儿我还不明白,现在倒是想通了,你说我活着时候管你再多,等我死了又有什么用,你还不是想干什么干什么?”
还不如活着的时候任由儿孙去闹,做得好也就罢了,若是犯错,有长辈在,就算有损失,家里也不会伤筋动骨,等吃了亏也就成长了,就算以后自己死了也安心,总比那把儿孙捏在手里一辈子,临到死了都不敢闭眼的好。
陈景书却不由呆住。
总觉得他们这一家子画风清奇是祖传的吧?
不过有了陈孝宗的支持,陈景书做事自然更有底气了。
如此下午就去找了卢克思几人一通忽悠,什么先给百姓做善事取得信任才好传教呀,什么教几个学生让大晋百姓了解他们,就不会排斥他们之类,总之最后是把这三个洋人安排进济养院了。
只是没两天,陈景书就接到林如海的邀请,请他去林府。
陈景书顿时有些好奇,不过还是拣了自己最近作的几篇制艺并一些礼物上门去了。
林如海倒还是那副儒雅清逸的样子,与陈景书说了几句话,陈景书见他眉间似有忧愁,不由问了出来。
林如海叹了口气:“玉儿给我写信,为怕我担心她,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但自己的女儿我如何不了解?我见她言语笔迹中都有几分郁色,景哥儿,你对我说实话,玉儿在她外祖家过的到底好不好?”
这……
陈景书想起黛玉也说过不想要林如海担心的话,一时迟疑起来,这既是林如海与贾府这姻亲之间的私事,陈景书一个外人当然不能随便说话,只是黛玉那里虽然说不上坏,却也实在说不上很好啊。
她一个小姑娘,刚失去母亲就又与父亲分离,偏偏外祖家对她远不如说的用心,陈景书也心疼呀。
这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呢?
陈景书原本是这么想着的,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他在上船的当天下午开始出现了晕船的现象。
现代的交通工具向来求稳,陈景书现代也没坐过船,路程远的,飞机高铁才是他的选择,哪知道在这个年代头一回坐船,摇摇晃晃大半日就把他给晃迷糊了。
好在他晕船的现象并不严重,只是精神胃口稍微差一些,有菖蒲前前后后照应着,陈景书本人倒是没察觉到很难受。
至少他没吐嘛!
因此在同船一起上京的管事赵进新来问要不要在前面停一停的时候,陈景书很大气的摆摆手表示不用!
事实就是,在晕了几天之后陈景书也逐渐适应了,本就不严重的情况完全消失,他又开始活蹦乱跳了。
然后王撰找到了他:“既然已经康复了,每日的课就继续上吧,之前耽误了几天,得抓紧补上。”
陈景书瞬间觉得眼前一晕:“先生!我突然觉得头晕,大概是晕船还没好利索吧,我回去躺……一会儿?”
王撰也不说话,就那么面无表情的看着他。
陈景书被看的有些心虚,道:“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只顾闷头读死书是不行的,如今难得出一趟远门,先生就许我松几天吧?等到了京城,我一定好好读书。”
陈景书的相貌带着陈家祖传的清疏秀雅意味,然如今不过九岁,看着倒是多了几分稚嫩,完全抛开羞耻心的陈景书一双乌亮的眼睛盯着王撰,满含期待:“先生就答应我吧。”
唉,还是个孩子呢。
这么想着,王撰叹了口气:“那船上这段时日就先不写制艺了,不过也不可疯玩,如此……学作诗吧。”
作诗并不是科举的重点考察内容,实际上只要制艺写的好,压根不会写诗也不影响科举。
但到底与人交往时,说起来也是秀才举人的,却连首诗都不会写也不行。
王撰想着,诗词虽不是正道,但也是文人雅趣,学一学也是好的。
因诗词不甚重要,因此王撰自然不必如同教制艺那般压迫陈景书。
王撰的学问确实很好,每路过一地他都能引经据典讲出当地不少名胜故事来,相关的诗词文章也念给陈景书听,因都是写美景美食美人的趣事,并一些作诗的要求和技巧,陈景书觉得这个有意思多了,就连王撰要他写诗他也不觉得辛苦。
可惜王撰看着陈景书每日的诗文直摇着脑袋唉声叹气。
哪怕是初学者,这诗写的也太惨不忍睹了啊。
可看着陈景书的样子,也不像是故意写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来糊弄他。
王撰简直不明白了,这陈家大公子并不是个愚笨的人,读书的事情虽还有几分小孩子心性的贪玩,但平日里也算刻苦,那么几分贪玩也不妨碍了,何况他于读书制艺一道确实颇有天分,才学了半年多,写出的制艺就已经很有样子了,在王撰看来,只要陈景书这么稳定进步下去,说不得陈家真的要出第二个十一岁的秀才呢。
可这么个学生怎么就在作诗方面那么令人绝望呢?
船只一路走到了京城,陈景书也没能写出半行能看的诗来。
王撰叹了口气,心想,诗写不好就写不好吧,反正科举又不看重这个。
陈景书丝毫不能理解王撰的心情,他跟着陈孝祖派来接他的人一路去了陈孝祖在京城的府邸,先是在码头坐车,之后又换轿,直到府中内院陈景书才被许下地自己跑。
陈孝祖比陈孝宗大了六岁,今年也有四十四岁,但他看起来要更年轻一点,且气质儒雅,只在下颌留了一点清须,看起来像个名人隐士多过像是大权在握的左都御史。
陈景书连忙上前拜见请安,陈孝祖伸手拉起他,上下打量一番露出笑容:“嗯,长大了,我也有五年未见你了,还记得上回见你的时候你还只有这么点高呢。”
陈孝祖伸手比划了一个身高道:“一晃眼,你都这么大了,就连你大姐姐都要出嫁咯。”
陈景书道:“大伯比起当年倒是半点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