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唐船——明末海内外的那些事 > 第74章 74、马良弼犯浑

第74章 74、马良弼犯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林风之所以能从朝鲜通度寺逃脱,是因刚愎自用的琉球王舅马良弼所致。

    原来,大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尚元王驾鹤西去,琉球王宫经历一番内斗,尚永王战胜他哥哥尚伯康,被立为琉球第二尚氏王朝六代领主,这段书将在第三部《暗战》中详述。

    大陆沿海的倭寇已被肃清,隆庆朝放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给琉球带来巨大商机,首里城一派繁荣昌盛。

    正可谓:异宝充满十方刹,舟楫万国之津梁。

    尚永王即位后第一件大事,便是派遣王舅马良弼、长史郑迥等人,上奏朝廷请求册封,然而非常不巧,尚元王去世没多久,隆庆帝也御驾殡天,由刚满十岁的太子朱翊钧即位,尚未改元。

    马良弼和郑迥作为属国使节,进京之后先祭奠先帝,后上疏请求册封,但他们发现,这时候朝廷没空理他们了。

    因内阁正忙于权力再分配,让这二位使节受到了冷遇,等候册封期间,除了礼部尚书请他们吃顿饭,连一名内阁成员也没再见着。

    年幼的太子继位,非常容易造成宦官专权、后宫干政。

    故此,上柱国、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高拱感叹曰:“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眼下,他正暗中发动群僚,试图赶走太子大伴、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并给李太后施加压力。

    冯保听说高拱对自己不利,心中十分害怕,暗中找武英殿大学士张居正商议,想推举他为内阁首辅。

    张居正不置可否,并没有答应冯保任何事,只是把高拱所感慨的那句话,改成了:十岁的孩子,如何做得了人主?

    冯保恍然大悟,返回大内对李太后及众贵妃哭诉,并添油加醋指控高拱,说什么十岁的孩子,怎能做得了人主?渲染他蛮横无理、瞧不起太子,试图拥立藩王夺取大位。

    这消息令李太后震惊万分,马上把张居正召进宫,一起商议尽快赶走高拱。

    马良弼等人在京城住了好几个月,一直等到高拱下台,还没能见到太子和李太后,又等到张居正执掌内阁,他才告知琉球使节,因太子守孝期间不能改元,只有等到改元后,才能册封尚永王。

    琉球使节算算日子,这得等到年后,而琉球国也是朝局不稳、王宫里杀机四伏,就先回去了。

    马良弼回去后发现,掌控王宫实权的王公公,已经转变态度,不再支持尚康伯复辟,他姐姐马王后独揽大权,年少的外甥地位很稳,由于还没能得到册封,马王后心急如焚,没几天,又把使节派往京城。

    在野多年的马良弼,非常希望有所作为,临出发之前,与郑迥产生了争执。

    按照通常惯例,应该从首里那霸港出发,在福建宁德登陆,再北上进京。但马良弼有自己的考虑:由于琉球和朝鲜之间贸易紧密,他想先到朝鲜去考察,经辽东前往京城。

    长史郑迥性格懦弱,不愿和他较劲,九月初,他们率使团来到朝鲜釜山,一路游山玩水就到了通度寺。

    敬岑长老出面接待琉球使团一行,带着他们参观大雄宝殿;马良弼注意到,此地的宝殿与众不同,殿内并无佛像,心中十分奇怪。

    “请问长老,为何这里不见佛祖?”

    敬岑长老双手合十,答道:“阿弥陀佛,我们这里有三宝之首,都在后边的金刚戒坛里,故此,大雄宝殿不设佛像。”

    众人离开宝殿,前往金刚戒坛参观,沿四面走一圈,只见方形法坛四周,挂有不同名称的匾额:东方大雄殿,西方大方广殿,南方金刚戒坛,北方寂灭宝宫。

    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和袈裟,就安置在金刚戒坛,为世间所罕见,琉球使团虔诚顶礼膜拜一番,在敬岑长老的陪同下准备用斋。

    斋堂附近有个木屋,小沙弥正隔窗往里送饭,就听里边有个声音传来……

    “我是琉球首里城烧酒坊的掌柜,你们为何如此对我?快放我出去!”

    听到这儿,马良弼不走了,面带愠怒看着敬岑长老。

    敬岑长老颇为尴尬,解释道:“阿弥陀佛,请马大人不要听信他的诳语。”

    马良弼非常生气:“长老,请你给个解释。”

    “阿弥陀佛,这是一名海盗头目,是日本延历寺天海法师捉来的,他在这儿已被关押两年了。”

    听说自己的国民被日本人说成海盗,马良弼顿时勃然大怒,作为使团首领,一时难以发作,便走到郑迥的近前,趴在他耳边讲道:“你去问问,此人到底是谁?”

    郑迥来到小木屋前,隔着窗户问道:“你说你是首里烧酒坊的掌柜,如何证明?”

    “你到窗前来,我给你解释。”

    郑迥趴在窗口往里观望,突然被林风抓住了衣服,他就势往里面观瞧,只见此人满头乱发,扎髯的胡须,眼窝深陷,如恶鬼一般。

    林风紧紧抓住郑迥,给他讲得头头是道,马良弼驻足旁听,不住地点头……

    讲到徐海接受招安,王公公为了安置难民,在安里河畔开设烧酒坊,马良弼终于忍无可忍,大喊一声“够了”!

    这时,林风也讲不下去了,忍不住放声痛哭,其声音十分凄惨。

    在这两年里,敬岑长老没少和林风对话,对他的底细很清楚,想给使团解释原因,但马良弼根本不听,厉声反驳道:

    “娑婆世界修行一日一夜,胜于他方佛国为善千岁。此人被关押了这么久,即便是十恶不赦的狂魔,也该洗心革面了。”

    其实,郑迥已经听明白了,此人正是被锦衣卫追捕的海盗头目林一官,便转回身朝着马良弼摇摇头、又摆摆手。

    不见郑迥摆手还好,马良弼心中暗想,作为王舅岂能听从你的摆布?顿时咆哮如雷:

    “琉球、朝鲜同为明朝属国,怎能听信日本法师胡说八道?况且通度寺乃天下名剎、佛门净地,无缘无故关我琉球国民,真乃可恶至极!”

    敬岑长老听罢无言以对,想到林风也曾多次忏悔,便答道:“阿弥陀佛,既然如此,请马大人将此人领走吧,你们回到琉球之后,再验明正身,若是海盗,相信琉球王也不会轻饶,如若是贫僧关错了,将亲赴琉球前去谢罪。”

    由于林风还在死死抓住郑迥,敬岑长老只好把他放出来,交给琉球国使团把他带走。

    使团一行离开朝鲜,经辽东来到山海关,一路上林风都很老实,但坚决不承认自己是海盗,因此,大家也就放松了警惕,最终还是让他跑掉了。

    林风来到山海关据点,受到萧柯和庄公盛情款待,听闻马五已接管自己的旧部,却只知道经商生意,从未派人找过他,心中十分恼火,在山海关休养两日,便带领两个倭寇来到天津卫,准备重整旗鼓、卷土再来。

    天津卫据点王掌柜早已改行正道,他绝没想到林风还活在人世,一见林风便吓得魂飞魄散。

    林风倒也没有怪罪他,决定在天津卫招兵买马,占据京师门户大展宏图。

    这时,张居正已经战胜高拱,成了明帝国内阁首辅,他派人前往南京,要把海瑞调回京城。

    原来,海瑞担任应天巡抚期间,一直都在和前内阁首辅徐阶较劲,逼他退田退佃,抑制江南大户兼并土地,又加上徐鲲失踪一案,让人觉得海瑞有偏袒汤景的嫌疑。

    新朝新气象,以张居正为首的内阁整饬吏治、推行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从内阁到六科、再到六部各个衙门职责明确、赏罚分明、层层考试,朝廷政令于万里之外、朝下夕行。

    张居正以循吏治国,特别担心朝中的清流,想通过收拾海瑞,既能替恩师徐阶出口恶气,又能使自己扬名立万,看朝野上下哪个不服?于是,他唆使御史弹劾海瑞。

    由于海瑞实在太过清廉,根本就抓不到任何把柄,甚至强加一个沽名钓誉之罪,都被负责考核海瑞的御史给否了。

    李太后也不希望拿海瑞开刀,弄得张居正没办法,只好明升暗降,把他调回京城,改任通政司右通政。

    海瑞接到内阁的调令,在离开南京之前,从汤家接出罗阿敏姐妹,决定把她们带回京城,交给王冲和郭奕看管。

    朱辉在南京勇斗恶势力,如今已是锦衣卫总旗官,罗氏姐妹在他的监护下,登上海瑞的官船,沿运河北上,平安抵达天津卫,船工要在此歇息一晚。

    天津之名,乃是明成祖朱棣所赐,这是他当年夺天下的的渡口,寓意为天子渡河之地,作为京师门户,天津卫十分繁华。

    这天早上,林风等人在运河码头送货,正准备离开时,他忽然发现,阿萍带着个小女孩正在玩耍……

    看着那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林风立刻就明白了,这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一种为父之情让他无法控制,顿时泪流满面,站在码头上驻足观望……

    庄公和萧柯在辽阳见过阿萍,急忙让王掌柜把林风带走,于是,他们俩开始分头行动……

    萧柯来到阿萍近前,微笑着讲道:“罗小姐,真是太巧了,马五也在这边做生意,你要不要意去见见他?”

    阿萍已经是大姑娘了,听说未婚夫也在天津,吃惊地问道:“你是谁?”

    “我是马五商团的伙计,请跟我来吧。”

    “你等一会儿,我先去通知朱总旗和海大人。”

    阿萍说着,拉起阿莹就要走,正好迎面碰上庄公,只见他一把抱起小阿莹,笑容可掬地问道:“罗小姐,你快去快回,我们在这儿等着你。”

    朱辉等人见状,带领官兵马上冲下官船,这时,突然闯来一个挑担的商贩,摔倒在他们近前,筐里的水果撒了一地。

    就在朱辉低头的一刹那,庄公抱起阿莹就跑,阿萍哭喊着紧随其后,等朱辉等人追出码头时,她们早已没了踪影。

    正在船上休息的海瑞听说后,亲率领官兵下船寻找,此时,萧柯已经偷偷爬上官船,杀掉几个卫兵,在船舱里找到了罗阿敏,拉起她就跑,被海瑞的家眷发现了,他们追到甲板上,眼看萧柯又要杀人,罗阿敏急忙拦住他。

    “你们都不要过来,我知道海老爷是位好人,我也十分感谢海老爷,不想伤害你们。”

    说罢,她和萧柯同时跳进运河……

    *****************************

    有关朝鲜通度寺放走林风,马良弼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请参考本书第三卷《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