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太易 > 第四百六十三章宫中宴 七

第四百六十三章宫中宴 七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不朽凡人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推荐阅读:             ?    宣政殿,是平日进行朝会的地方。天子在此和诸臣处理政务办公。

    在宣政殿龙椅之上悬挂一把剑。悬梁之剑,有悬梁刺股,刻苦勤勉之意。也有昭示皇帝,时刻不能放松警惕的含义。

    这把剑,被称呼为承天剑,也被尊称为民意剑。承天之运,象征万民之意。剑悬天子头顶,有“民为重,天子轻之”的含义。而剑的规制花纹不同,也象征天子传承的问题。

    黄帝时代,诸天子皆铸赤铜之剑,取首阳山之铜铸造。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这剑是按照帝轩辕的佩剑而来,象征王神传承与黄帝,尊黄帝为圣祖。

    这个规矩传承万年,但在龙相帝时代略有变化。大周作为天帝龙裔,他们用的承天民意剑,以龙为形态。剑身一面刻金龙之纹,一面画山河社稷,剑柄则按照轩辕剑的样式书农耕畜养之术和皇道治世之策。

    荀易提及明宗遗留诏书,众人来到宣政殿。成元帝亲自摘下承天之剑,从剑鞘中拔出宝剑。这时,掉出一块金帛和一本小册子。

    宗伯抢先拿过二物,先看到金帛,神色一变:“这的确是明宗皇帝的手书。”

    成元帝握着承天剑,心中起伏不定。父皇留下诏书,这诏书到底是个什么态度,谁也不知道。

    成元帝下意识看向旁边的荀易,荀易对他微微点头。

    “朕感天年将尽,观此一生,无愧社稷,无愧万民。时邕,八方民安。然唯有一事常挂心头,死后恐难见列祖列宗”

    宗伯看罢,将金帛传阅给卫王爷。“王爷,你来宣读。”他语气间多了几分轻松,有这张诏书在,社稷无碍。

    卫王爷见状,大声朗读出声:“昔有桀畜崩毁社稷,祸害龙裔。

    朕本欲诛之,奈何荀卿携诸臣相阻,让此畜苟延一命。”

    听卫王爷朗读,毅王爷心中一沉:明宗居然留下这种诏书

    桀畜,不用说,指的是他父亲。因为被踢出族谱,下咒抹去名讳,所以哪怕是在明宗的遗书中也不会出现他的名字。桀,乃暴虐之意,以此代指废皇子。

    再加上张口闭口一个畜生,大家马上明白先帝对这位废皇子深深的恶意。

    那么,这诏书对毅王一系不妙。

    毅王爷对周边人打了个眼色,众人暗暗戒备。

    荀易也吩咐身边人:“招子放亮,打起精神。”大周崇武,哪怕是在朝之臣,大多都有一技之长,武艺傍身。尤其是各大世家,家主皆有家传武学,血脉天赋。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容许在一些大宴的时候带上几个贴身护卫。

    而今宣政殿站着百余人,虽然将大多数侍卫留在外面,但是场中这些人一个个都是练家子。

    气氛压抑,荀易等人小心戒备,将荀景、荀星、荀昙等三个女儿家护在身后。

    “嬴琇,你也小心。”荀易对站在父亲旁边的嬴琇暗示。

    嬴琇微微点头,袖子里扣着一枚凤凰玉牌,时刻保护在父亲身边。

    “桀畜屠杀龙裔,性情暴虐,行事粗鄙,此等狼心狗肺”卫王爷顿了一下,诧异道:“这手书是先帝亲笔所写,不曾有任何誊写,因此金帛上有几行被划去的字。”狼心狗肺就被划去,后面又有修正。

    “狼,毅勇之相。犬,忠义之相。以狼狗比之,实属羞辱二兽。”

    “好深的恶意啊。

    ”荀易心中嘀咕。时隔多年,他也能感觉到金帛之上明宗对废皇子的反感。

    “此等禽兽不如之辈,焉能占据九五之座若桀畜上位,则江山危矣,礼乐崩坏,百姓之祸,社稷之灾。”卫王爷读到这里,又看到明宗划去两段话,跳过去继续读。

    “恰逢刘氏有孕,朕于花甲之年再得麟儿。”

    毅王爷听到这里,心中冷笑:只可惜,你生的是个女儿。如果诏书上不提及成元帝身世,本王照样有话说。

    “朕与荀卿言,他朝若龙嗣顺利降生,必杀桀畜以祭天。”

    “然,福祸无常,俱为天意。刘氏生下一女,难承帝系法统。若此事传出,依桀畜之猖必祸乱社稷。”

    重头戏来了众人竖起耳朵,一个个心神紧绷,听卫王爷接下来的话。

    “幸天不绝我大周,公主生时,瑞皇兄夫妇又生有一子,遂行换子过继之事。”

    “不对从法理上说不通。如果先帝真要过继,那么玉牒之上的记录,以及昭告太庙等行动,为何不告知诸臣如果早早言明此事,岂非再无今日之祸”突然有一个朝臣质疑金帛上的说法。“这诏书是假的”

    成元帝也面带疑惑,虽然诏书是帮着自己,但好像的确有些说不通的地方

    “假的连陛下都不清楚这份诏书,唯有我们荀家知道。你不会是怀疑我们荀家暗中动手”

    “难道不可能吗荀家为再度成为皇帝母族,用此种下作手段。”说到底,这诏书就是不认,你能如何

    宗伯抬眼看向那个朝臣,目光射出两道寒芒,将朝臣逼退。“此乃明宗手书,老夫可以作证。难不成,还是荀家人逼迫先帝留下的”

    “正因为先帝顾忌兄弟情义,才不曾言明此事。

    ”嬴琇眼珠子一转,笑吟吟道:“若小女不曾记错。昔年陛下和郡主出生之时,正巧是瑞王爷镇守边疆十年的时候若光明正大过继,瑞王一系岂能再镇守边疆”

    没错,过继之后,其生身父母势必要避嫌,肯定不敢再沾染朝中大权,以避免皇帝乃至群臣猜忌。

    “先帝感念兄弟之情,不曾言明此事,亦在情理之中。”

    当然,这些不过是后人猜测。当时的局面很尴尬,刘妃在得知自己生下女儿后果断命埋在瑞王府的线人对老太妃下手,暗中下药让她催产。

    刘妃娘娘当年从老太妃怀孕那一刻起,便有心作另一手准备。万一自己生不下来,或者有什么差池,那么就用瑞王妃的孩子来替代。

    老太妃沉默不语,不理会嬴琇等人的争执,渐渐回忆起那一夜的情形。

    那一夜极为凶险,她被人暗算催产,但因为时辰不到,迟迟生不下来孩子,被硬生生拖到第二天。

    拖得越久越难熬,就在命悬一线的时候她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方才生下小儿子。看到小儿子出生后昏死过去,等她再醒来的时候突然被人告知自己生的是个女儿。

    一切,是她自己眼花。

    加上府中走水,她疑神疑鬼,暗中写信告诉远在边疆的夫君和弟弟。荀钰来瑞王府转了一圈,问明情况后心中有谱,直接来宫中找先帝兴师问罪。未完待续。

    看过太易的书友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