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27.第27章 :初试声威露锋芒(下)

27.第27章 :初试声威露锋芒(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苑中翠云阁与皇帝元修所居的朱华阁比邻。只是人工所凿洛水向北蜿蜒而来,至此处声势渐弱,细细如泉、浅浅如溪。浮玉山的朱华阁与平地而建的翠云阁便隔着这一条清浅而不能渡的洛水。朱华阁高高在上,俯视着对岸水边的翠云阁。原本是个宁静而偏安一隅的地方,但是此时却纷乱而紧张。

    平原公主元明月已经移入阁内,此时早产,一应相关人等往来服侍,以至于翠云阁内乱如闹市。

    皇后高常君心头沉重,无论如何也坐不下来,只是一言不发地在阁内看着此情景在心头筹谋。

    纱幔帘笼之间人影往来穿梭,既便不叫人细问也知道内室之中的元明月情况危急。如果出了什么事,等皇帝狩猎后回到宫中,必当震惊而发怒,那样一来情势必不可挽回。

    “若云,”高常君想到这儿,做了决定,“立刻命人去禀明陛下。”

    等他自己回来看到不可收拾的场面,还不如主动去说明。高常君反倒觉得心头坦然。

    洛阳城外,几乎已经完全云开雾散了。只是不仔细看并不知道,其实早春的绿色已经在不经意间悄悄涂抹了一层淡淡的浅晕。

    元修在此光晕中,身披阳光,却浑身发冷,如同喃喃自语一般低呓道,“不可……不可……”

    “陛下所言极是。大丞相擅权,就算有谋位之心,但至今并未有篡位之迹象,何必逼迫他如此?也怕群臣有所不服。如今只要他肯还政于陛下,或与陛下同心协力,便是了。至于日后,事有权变,不防再临机而定,再做决断。”王思政说出了自己的意见,看元修反映。他不是不记得永宁塔下元恭、元朗二帝横尸时,只是不愿意此时重提旧事刺激元修、激化矛盾。往后的事模糊不清,但若要把握好当下,尽量清除皇帝和权臣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办法。这也正是王思政真心为皇帝谋划之处。

    “将军说的极是,”沉默静听了半天的元宝炬道,“此时宜静不宜动,动则受人以柄。况且贺拔岳与宇文泰又是何人?无人知晓。人心擅变,若是贸然决定,落得个献帝请曹公的下场,悔之晚矣。”元宝炬所虑更深一层,确是坦诚以待帝室,筹谋于长远之间。

    元毗无言以对,只望着斛斯椿。斛斯椿紧盯着皇帝元修。

    元修则仍是一言不发。他心里此时已经乱了。若单论高欢,他恨不得亲手以刃之,甚至为此可以不计一切后果。可是元毗那无意之中的一提,让他顾虑起来。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他还有实足的把握能保护得了高常君吗?

    “臣必不能从南阳王殿下和王将军所言。帝室衰微至此全是因为高欢此人。虽未亲手执斧,但永宁塔下两位先帝实是死于高欢之手中。我且问南阳王殿下和王将军,难道还要等高欢对陛下斧钺加身之日吗?”斛斯椿几乎是在质问,就好似元宝炬和王思政也成了高欢的同谋。

    元修想起那血腥不已的场面,心头狂跳,脱口喝道,“都别说了!”他终于转身抬头,极其威严地扫视了一遍眼前各执己见而争论不休的四个人。“先帝殷鉴必不敢忘。既然事已至此,不防先从宇文泰下手。”说着他又用目光逐一看了看四人,竟让人心头寒颤不已,“大丞相是大丞相,高皇后是高皇后。高欢与孤不两立,但高皇后是孤妻子。”

    “陛下!陛下!有急报。”

    四臣正暗自思索元修话里的意思时,都听到由远及近的呼喊声,齐齐观望。元修也向远处望去,心中起伏不定。

    一个宫内宦官下马奔至他身边跪拜。这人元修认识,知道是受椒房殿差使的。他忽然看了一眼元毗,大步上前,竟顾不得提统,将那宦官一把从地上提起来怒问道,“皇后出了什么事?”

    那宦官不想元修如此激动,又提着他衣领制约喉咙,半天方挣扎着道,“皇后无事……”

    听此一句元修手一松,那宦官跌落地上。方道,“椒房殿差小奴来禀明陛下。平原公主在宫内早产……”他一边说一边怯怯抬眼看元修,有些不敢再说下去了。

    “平原公主?!”元修刚松了口气,立刻又紧张起来,“平原公主如何?”

    “公主早产……皇子……已……已夭亡。”宦官低下头懦懦回道。

    元修怔住了。一时之间心乱如麻。元明月为什么会在宫内早产?还是一个皇子,就这样夭折了。难道又是高欢有意为之,就是为了让他无子嗣以继统?皇后呢?高常君又做了什么?他的心她还不知道吗?他早已经开始冷淡疏远元明月,就算是为了保护元明月性命无忧,但也是因为他早就一心只在高常君身上了。原本想着皇子诞生后便养育于宫内,对元明月仍复其宗室身份不再为他的外妇。如今怎么风云突变?

    斛斯椿忽然走至他身侧跟上一句,“陛下,永宁塔下二帝之后又是皇子,如今已是第三人了……”

    “回宫!”元修猛然醒来怒道。说罢便抛下所有人牵马而上,直奔城门去了。

    大丞相府,久违了。

    高澄坐在车内闭目沉思。他的直觉无比准确,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在车内命令停车。不知道郎主的意途,为何在家门口不远处停下来而不直接回去,可谁也不敢违拗他。在仆从眼中,现在的世子甚至比大丞相还有威慑力。静悄悄全等郎主吩咐。

    高澄从车窗内向外瞧了一眼,果然不远处就是大丞相府了。可是这时府门口还停着一辆车,并立着一对少男少女。两人并头低语,似乎笑着在说什么悄悄话。

    那个少年……高澄忽然发现,原来就是他的二弟高洋。他有些恍惚,因为在他印象中并未见这个弟弟如此安静文雅地笑过。从前,他甚至没有特别地关注过这个弟弟。从来便是深受父母宠爱,还有姐姐高常君的疼爱,弟弟高洋似乎永远不被关注。不经意间,他已长成少年。建康一去,一别数月,弟弟似乎一下子就长大了。或许他已有了意中人?

    高澄这才留意起他身边的那个少女。原本觉得并不显眼,正当他留意时,恰逢她抬起头来。只觉得好似面上被春风一拂,眼前仿佛看到洛阳仲春时天朗气清,垂柳新绿的情景来。艳丽谈不上,美貌也只八分,偏是拂得他心头痒痒的。那一双眼睛清澈如泉,无意向高澄这边扫了一眼。高澄忽然惊觉,这正是他的世子妃,他的嫡妻,冯翊公主元仲华!分别许久,小女孩竟然长大许多。高澄怒从心头起,正要下车,却见元仲华不知和高洋说了什么,然后上车走了。

    偏是元仲华的车刚走,那一边便两骑并辔而至。其中一人叫了一声,“二公子。”

    高洋抬头远远一瞧,立刻迎上数步,施一常礼,笑道,“叔父,堂兄。”

    高岳与高归彦也下了马,两个俱是笑颜如春风。回礼道,“二公子,怎么在门口?”

    高洋笑道,“阿母去佛寺里烧香祈愿,原本是送阿母。后来遇到世子妃、公主殿下出来,也要过去跟随阿母,便又送了送公主。”

    高归彦笑道,“听说世子不在家,公主全凭二公子照顾,二公子辛苦。”

    高澄听起来总觉得他话里有话,真是别扭至极。偏是高归彦那笑意看起来也像是别有深意。

    高岳年长,觉得不妥,正色道,“且勿乱语。况且世子怕是也快回来了。”

    高澄以往见高岳和高归彦,两个人从来都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虽也恭敬,但却是拒之于千里之外。不想在此处两个人对高洋竟然这般亲近。

    “怎么,有什么事要瞒我?”高澄阴沉沉地道。

    冷不防高洋、高岳、高归彦三人忽然见高澄已经走到了府门口。原本以为在千里之外的人,就这么乍然出现,三个人俱是一惊。不知道这瘟神般的世子是何时回来的。

    高澄不修边幅,仍是一身便于行动的袴褶,头发披散,显得放浪形骸。况建康一行,数月之别,虽是年少却成熟了不少。所以高洋、高岳、高归彦没留意他走到近前,根本就没有认出来。

    还是高洋反映快,忙施一礼喜道,“阿爷正惦念大兄,不想就回来了。”

    高澄没说话,自顾自地向着府门拾阶而上,走到高处却又忽然返身回来看了三人一眼。三个人几乎都不敢大声喘气,正在阶下仰视着他。高澄淡淡一笑,竟然向着石阶坐下来。看他正襟危坐的样子居然如同天子在金殿上独踞高坐一般。高洋眼神极仰慕。对他来说,从小这位长兄在他心里便如同天人。高岳和高归彦知道世子在大丞相心里的份量,也知道世子的心性、心胸,况他脾气极大,心里真是怕他。

    “来人!”高澄忽然大喝了一声。

    那些随车跟着他的家奴应声而出,齐齐俯首听命。

    阶下三人俱觉不寒而栗,不知道这位世子下车伊始要做什么。

    “高归彦,受杖刑一百。”高澄只说这一句话,并且和风细雨般不见其怒。没解释,不说明,语调故意拖得很慢,但声如金石,不容反驳。

    “郎主!”高洋、高岳、高归彦不约而同,齐齐跪下来。

    如狼似虎的仆役早把高归彦拖走了。

    高洋和高岳仍跪在那里,想说什么却又不敢再说出口。

    片刻远处便传来高归彦隐忍而又难忍的痛苦叫声。

    “都各自散了吧。”高澄吩咐了一声便站起身向着府内去了。

    司马子如看着高欢斜倚在窗下的榻上。他闭着眼睛一言不发,但是一定听到了由远及近的脚步声。司马子如看了一眼高欢,就在房门打开的一刻,他飞快地站起身来,走到门口。

    高澄刚一进门,司马子如便是一礼,恭敬道,“世子一路可好?”

    高澄看清楚了是司马子如,客气应道,“劳将军惦记。还好。”他示意司马子如坐下,然后向着仍然闭目斜倚的高欢行了大礼,跪下来道,“不孝子一别数月,父亲大人可好?”

    以前从未见父亲这么闲暇,这么安静,甚至带着一丝偷闲偷懒般的怠惰。心里划过一抹沉重和极淡的伤感。数月之别不止惦念,还有理解。儿子对父亲的理解,男人之间的理解。在别人眼里重权在握的大丞相,其实身份地位之弥高也正是处境之极险。

    “阿惠好大的声威。”高欢缓缓睁开了眼睛,看着跪在眼前的儿子。“待家奴当如此。”说着他忽然看了司马子如一眼,“外面的人也该知道,以后见了阿惠就如同见了我。”

    “是。”司马子如恭敬道,“我这就去传大丞相之命。”他知道这对父子必有密谈,他唯恐避之不及。

    眼看着司马子如衔命而去,高欢坐直了身子,同时伸手来拉高澄,“起来,起来。”

    “阿爷何不除了那个斛斯椿?”高澄开门见山。

    “事已至此,除不除斛斯椿无益。无足轻重的小人,除了他反倒皇帝见疑,百官不服。”高欢慢吞吞地道。“我所虑者还不在此。”

    “侯景?”高澄半疑道。

    “暂不敢有所为。”高欢摇了摇头。

    若不是侯景,也必不是外患。梁也好,柔然也罢,多年制衡难以一时打破。乱必起自萧墙。难道是,“关西?贺拔岳?”高澄语气里带着一丝询问,但更多的是对自己判断的笃信。

    高欢表面上不说,眼睛却一亮,甚是欣慰。只问道,“宇文泰此人如何?”

    高澄想了想道,“当日尔朱氏旧部如今除了侯景便也只有贺拔岳。他本偏于关中,如今静极思动,才遣行台左丞、府司马宇文泰微行探看。宇文泰先到建康,又至洛阳,恐怕贺拔岳思虑长远,胃口不小。但宇文泰是否真为贺拔岳心腹还不一定。”

    “为何?”高欢看着儿子问道。

    “此人……”高澄微蹙了眉,眼前浮起这个人的形貌,建康城中的往事涌上心头,“不像是久居人下之人。”他忽然脱口道,“贺拔岳必不敢轻居妄动。他安卧之侧尚有夏州刺史斛拔弥俄突,灵州刺史曹泥,河西纥豆陵伊利虎视眈眈,更不消说还有知他底细面和心不和的秦州刺史侯莫陈悦。”高澄想了想,“贺拔岳既然如此长袖善舞,从长安伸手至洛阳,阿爷何不也回应一番?就从宇文泰此人身上下功夫。”

    “不易啊。”高欢叹道,“南阳王元宝炬早与关中有联络。只怕宇文泰此来便是奉贺拔岳之命与天子密议的。”

    “天子做得,阿爷也做得。”高澄却笑道,“还是那句话,儿子断定这位行台左丞、府司马,不是久居人下之人。”

    这时只听门外家奴低唤道,“郎主,宫内有消息。”

    “何事?进来说。”高欢吩咐道。

    高澄看门口,进来的家奴跪下回道,“椒房殿皇后殿下处宫女若云回大丞相,平原公主元明月在宫内早产,所诞皇子已夭亡。此时陛下已经接到皇后殿下奏报,入城回宫了。”

    高欢默默挥了挥手。家奴退去。父子二人都沉默不语。与刚才所论相比,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但这关系到同一个对他们二人都至关重要的亲人。大丞相的长女,世子的阿姊,不知皇后高常君会处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