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重返1977[港娱] > 22.Chapter 022

22.Chapter 022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二十二

    “神秘新戏开拍, 或再成烂片。”

    “成为港姐后她却做了这一行……”

    “从花瓶到电影制片与主演, 她到底在想什么?”

    7月23日, 香港的小报充满了这样的报道。

    然而这样的报道的出现绝不是巧合, 是陈敏娇一手策划的营销手段。由于前期筹备时间的骤然缩短, 《捉鬼》剧组7月22日就正式开机了。

    开机仪式很简练, 但是也足够的尊重。港人重风水和拜神,这样的开机风俗是无可避免的。36mm的摄影器材被红布遮盖着,录音设备由于带杆而只是用红条捆上了蝴蝶结。砍了一半的乳猪头被搁置在桌子的正中央, 香火缭绕着,水果有规律地摆放在一边。

    导演说开机,摄影掀开机器的红布, 其余主创一同持刀切猪。

    完毕后会点鞭炮, 寓意“一炮而红”,大卖更是被惊喜包装后放在桌子边,暗示“票房大卖”。

    整个组人员精简, 总共算下来,也不过三十几人。

    王惠玲和陈敏娇算得上是最为喊得出名号的存在了。

    本来王惠玲的老豆一开始还不让自家女儿出来拍戏,但是一听陈敏娇劝说了几分, 就顺从地答应了。王惠玲要饰演的角色是陈敏娇为她量身打造的,几乎没有任何演技要求, 只需要本色出演。一个有些小心思也有些傻楞的大妞。

    郭飞敬本来也没有对俩位港姐的演技有多少期待,想着到时候自己上场教戏调/教。

    哪知道他从摄影机的监视器中看到的东西, 完全地出乎了他的意料。其实这监视器也就是取景器, 和后世拍摄中使用的小监是一个道理。至于大监, 还没有诞生。

    他们现在拍摄的一场戏是陈敏娇饰演的少女初次继承家婆的事业后,第一次捉鬼,偶遇王惠玲所饰演的同学发生的情景。

    化妆师是陈敏娇自己,由于灯光和胶片会吃妆,她可以画浓了些许。

    其实演这种少女对于陈敏娇来说是有难度的,她现在早就过了那个心理年龄。但她在拍摄之前已经像过去当编剧时段所要做的人物小传一样,将这个角色的形象建立在了自己的心里,然后想象着这个形象的演绎规律,再通过自己的行动表演将之外化,把人物形象模范出来,细致地拿捏分寸和有逻辑地进行设计。

    简单来说,如果按照未来的三大表演流派来分,现在的陈敏娇使用的正是“表现派”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从布莱希特的戏剧表演体系里分裂出来的,其实也算是是影评人们划分出的标准。

    布莱希特的表演体系强调“间离”和“陌生”,要求演员与角色有所距离。和表现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摄影开。”梁建平按下摄影机的开机键。

    “录音开。”被郭飞敬委托而来的同期录音老师也如是说到。

    “第八场第一镜。”拿着老式场记版的人报出本场戏的次号与镜号,然后敲合场记板,现场发出一声巨大的“砰”音。

    郭飞敬环顾四周,确认全场静音后,扯了一嗓子:“Action!”

    其实他是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拍片模式,是陈敏娇提出来的。一开始郭飞敬还心有顾虑,但是奈何对方是给钱的,话不得不听,但是几场下来,郭飞敬瞬间就习惯并且对这种拍片模式感到有好感了。

    在此前,没有任何一部香港电影会在拍摄前明确地提出“分镜表”这个概念。郭飞敬也是第一次听说,在陈敏娇的要求之下,他被迫和摄影梁建平商量了些许日子完成了分镜表的绘制和编写。

    以往他们拍片,都是走到哪儿拍来。虽然说发挥空间极大,但是也造成了很多的失误。比如后期剪辑阶段素材的缺失会导致整个影片的故事叙述不明,或者多拍很多无用的镜头导致胶卷的浪费和冲洗成本的增加。

    现在利用陈敏娇的办法,既可以毫无遗漏地按计划拍摄,也可以适当地有所调整和发挥,灵活而高效。

    郭飞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把这种办法推广出去了。

    但现在,他的注意力已经全部被陈敏娇的表演所吸引了。

    换上了一身香港中学的英式校服,陈敏娇整个人便透露出一股子同往日不同的青春风范来,配上恰当的妆发,就好似那香港街道路口刚刚走出来的中学生,花样年华,稚嫩而朝气蓬勃,却又犹疑地试探在成熟的边缘。淡蓝色的裙摆在跑动时分飞扬,笑靥如花。

    第一次对上“鬼”时,陈敏娇便显现出了少女的倔强和坚持。隐忍着恐惧,颤抖着双手,想要从兜里掏出镇魂符来,却闹了笑话。

    这是一部灵异轻喜剧,笑料便是从细节中诞生。

    作为编剧的陈敏娇,更是在剧本写作阶段,就将这种笑料融于其中了。她把握住了所谓的“港式幽默”的命脉,着眼于本地原生态的生活场景,利用对自我的轻嘲达到“苦中作乐”的效果。

    伶牙俐齿,抖包袱也抖得连贯而轻松。

    她演的游刃有余,衔接流畅,就连台词都完美合格。

    郭飞敬喊卡。

    陈敏娇立刻从角色中走出,看向导演,等待着下一步的指示。

    “我们再拍一条吧,这条保。”郭飞敬说。

    陈敏娇略微皱眉,询问:“导演,是哪里不对?”

    郭飞敬看着她,摆了摆手:“别担心,不是你的问题。”

    “那个鬼!”郭飞敬生得跟个猴儿似的,但是发起脾气来却像个恐龙,嘴巴嗷嗷大张,好似马上就有口水要喷射而出。拿着扩音器,那滋味,无法言喻。整个剧组都被这种恐慌所支配。

    郭飞敬眉毛拧成一团,训那个鬼的扮演人:“你是鬼,你是鬼。到底要我敲打你多少遍?不要看女角看到两眼痴呆,ok?”这下好了,急得英语都蹦跶出来了,“不该你作色相的时候,你就千万别给我搞癔症。”

    扮鬼男汗颜,他的确失误了。现在听着导演的训话,也只好忍着守受着。

    等看向陈敏娇的时候,郭飞敬就换了语气,温和了许多,他说:“阿娇啊,这条还是要再来一次。”

    陈敏娇颔首接受,笑着说:“没问题的导演。”

    郭飞敬把一切看在眼底。

    他拍片这么些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对自己要求比导演要求都还要严格的演员。是的,演员。在此之前郭飞敬可以给陈敏娇许多定位,比如港姐,比如世人说的花瓶,比如商人,或者优秀的电影从业者。但是一旦当她出现在画面里时,她那股子属于演员的气质就毫无保留地被展现出来了。

    就拿《捉鬼靓女》的制作需要来说,陈敏娇的表演完全够格了。

    当然会存在着一些细微的表演痕迹,当你看到画面中的人的时候,你下意识知道这是一场表演。这是陈敏娇采用的表演手段带来的后果。演员和角色有距离,而观众和角色,也会产生一些距离。

    陈敏娇的个人色彩太浓了,尽管她利用自己的办法将角色和自己融于一体。但是看到这个角色,你脑子里最先浮现的会是她的名字,而非角色的名字。

    这算是一种弊端,也不算。因为世界上有很多巨星也是处于这样的阶段。

    但陈敏娇不满意,她需要继续打磨。没有谁会一出手就十足老练。

    只是对于现在的这个片子来说,这种表演水平已经足够了。

    或者说,对于现在的整个香港行业水准来说,已经足够了。现在的香港影视圈浮躁不堪,为了追求利益几乎毫不考虑质量。许多演技全无但是生得一副皮囊的人都成为了“演员”。

    若是在好莱坞,这种人只会被行业淘汰。

    但这是在香港,一个对于烂片包容度无限的香港。不知道是受什么的影响,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香港人都是一样的爱看电影,还动不动爱把看电影讲成看戏。要知道在内地,看戏是特定代指话剧或者戏剧的。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烂片太多,香港人好像已经天生拥有了烂片抵抗基因。或者说,在过去的大陆人陈敏娇眼底的烂片,在港人眼中也不定是烂片。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的审美评判标准和电影喜好差异。

    在香港,有八卦,就有票房。

    这也是为什么陈敏娇在一开始就特意让杜风找几家小报社发那种文章的原因。

    适当的营销,对于一部作品的曝光来说,是很重要的。

    趁香港小姐选美大赛还在电视上循环播放,先用这样的报道吊起普通人的好奇心,利用港姐的名头掀起热度,再偶尔放出一些剧组的小料,作为钓鱼的诱饵。到时候电影上映,自会有吃到鱼饵的小家伙上钩,也自然而然会有观众花钱入影院买票。

    那么电影的票房,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而至于能否真的像开机仪式中所祈祷的那样大爆,那还要看电影的质量是否过关,或者说,电影是否能够戳中观众的G点,让他们能够自动地引发口碑发酵,从而源源不断地进入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