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虎城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九栋土楼的墙基已经打好,建土楼需要大量的人工,不过刘钧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工。他从县城弄来的那千多号人,除了几百人招进了九头鸟队中正在进行封闭式的训练,其余的还有七八百号男妇老少闲的没事。
刘钧的作坊离开工还遥遥无期,这些人正好全调到工地上干活。反正刘钧也不白让他们干活,在工地上干活男女老少都要,反正有许多轻重不同的活计,刘钧让老丈人安排了记分登工的人。
给不同的活定了不同的工分,对所有在工地上干活的人,根本他们每天干的事情,时间和成绩给出工分,一个工分值一升米,挣到十个工分就是一斗米,按现在米价换算下来,相当于八分银子。这已经是那些熟练工匠一天能挣到的银子了,一般的妇人一天也能四五个工分,半大的孩子也能挣两三个积分。
在工地上一天下来,如果全家都去干活,能挣到十几二十升米,一斗米有十几斤,一天差不多能赚二三十斤米,这样的收入那是相当的高了。因此只要不下雨,那些新迁来的流民就会全家上阵,一起挣大米。
陆维章派出记分的人还是很公平的,不会乱记分。而陆维章也很大气,当天的工分当天晚上就结,直接发白花花的大米,虽然是比精米便宜些的粳米,可也是大米啊。一家人一天吃两三升米,就已经足够了,干一天,就够吃好几天的。
不过四层的土楼也不是那么快能建好的,土楼还在建造中,但在不远处,却已经建起了十几排木头房子,这些木头房子都是连排的一层木屋,就如同是集体宿舍一样。每间屋子不大,但也有一厅四房,住一家人完全没问题。
基本上移民们都已经分到了属于自己的新木屋,这些房子算是九头鸟的财产,流民们住在其中算是租住,但每月只需付出少量的租金既可。
新建成的还是公共厕所和公共浴室,此外还有大食堂,那些在工地上干活的移民们也没空自己做饭,每天就在大食堂里吃饭,反正饭菜都很便宜实惠。
另外还有一个小院子也新建好了,这里却是学堂。刘钧自己出钱请了一些老秀才过来当先生,教虎头关这里的小孩们读书认字,学堂并不收钱,反而还在中午管孩子们一顿午饭。
并不只有流民把年幼的孩子送来读书,虎头关这一条街上的商贩和居民们也把自己的孩子送来读书。办个学堂一年也花不了几个钱,但却能让不少人心怀感激,这种事情刘钧还是很乐于去做的。
原来的虎头关衙门外有一条街道,不少商铺,而现在一下子多了几百团练,和一千多号的家眷及工人,使得这里越发的热闹起来,现在大家已经开始叫这里虎头堡或者虎头镇了。人多,就有商机,也吸引了许多商贩来这里贩卖,甚至是开店。
刘钧也趁机让工匠们赶造了一排新的商铺,全是木头屋,把原来不过几十步的街道又延长了数十步,新增了许多商铺。刘钧把这些商铺、仓库出租,算是小赚了一笔。
张山甚至向刘钧提出,在街道和民居外面修一道土墙,把整个街道房屋都围在里面,如此一来,这里就真的成了一座虎头堡了。衙城在里面是内城,外面则是外城,虎头堡拥有内外两重围墙,必然更安全稳固,也能吸引更多的商人百姓来这里开店居住。
刘钧对于这个计划倒是赞同,不过暂时列为第二期计划。现在重要的是先把围楼建起来,然后再来建外墙。
赵顺这些天整天忙碌着作坊的事情,琢磨着如何把鸟铳制造的各个工序分离出来,按刘钧的意思建立一个鸟铳制造流水线。
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回到家,他的家也在街道后面的那一排排的木屋中。
木头造的屋子,顶上也是木头,然后铺了树皮,外面又盖了层茅草。每家的屋子格局都差不多,进门是厅堂,不比普通民居厅堂大,有些小,但也能摆下差不多四张八仙桌子。厅堂的后面是一间小厨房,垒有土灶,还有储水的水缸。厅堂两侧,各有两个房间,每个房间都不大,也就能摆下一张床和一个柜子,不过这也是考虑到有些人家人比较多,得分房居住。
这样的木屋比起先前的窝棚,那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赵顺的妻子白天也在工地上干活,虽说男人现在一月有五两银子和一石米,但她并没有就呆在家里享受,一样每天去工地上挑土,也能挣上好几个工分。儿子上次病后已经基本康复,又生龙活虎了,如今也送到学堂里读书,学堂里有秀才先生教导,中午还管顿饭,省了夫妇俩许多事情。
“多吃点肉。”
晚餐是赵顺妻子自己做的,街上就有菜铺,有鸡鸭鱼肉也有各种时蔬,价格也还算公道。今天赵顺妻子买了一尾还活蹦乱跳的鲤鱼,又买了一斤猪肉,做了一顿很丰盛的晚餐,甚至还给丈夫打了一斤黄酒。
夫妇两个都给儿子女儿们夹鱼夹肉,看着三个孩子高兴的大口吃饭,两人都欣慰无比。
“当家的,这日子真有些不敢想象。”赵顺妻子叹道。
“是啊,遇上了贵人。”赵顺端起碗抿了一口黄酒,咂着舌道。他以前就爱喝两口,可惜自离开济南后,已经好久没有偿过酒的味道了。现在他住在这舒爽干净的木屋里,油灯下,桌上摆着红烧鲤鱼和炒肉片,喝着黄酒,简直就如同又回到了以前济南时的生活。
以前逃难之前,没觉得那种生活有多好。可经历了这大半年的颠沛流离,吃尽苦头后,他才终于明白,那样的生活究竟是有多么的美好。
“刘大人是天大的贵人,当家的,你可千万得好好帮人家做事,别辜负了人家。”赵顺妻子说道,现在她还能想起那天晚上,她坐在那低矮闷热潮湿的窝棚里,抱着发着热昏迷着的儿子,那个时候真的伤心欲绝,心如死灰。
如今,真是新生。
“放心吧,这辈子就是做牛做马我们也报答不完刘大人对我们家恩情,我一定会用心帮助刘大人把这作坊弄好的。”赵顺真诚的道。
王谦带着夜不收队回来了,马队还拉着几辆马车。
刘钧连忙迎出来,“怎么样,都弄回来了吗?”
王谦笑着点头,“没出半点差错,货都完好着,一样不剩的全带回来了。”
听到这里,刘钧才算是松了口气,现在帐上已经赤字了,就指望着这笔钱财过日子了。银子安全的运回来了,他也松了口气。
将一箱箱的黄金和白银还有金银珍珠玉石等首饰还有几大箱的古玩字画,全都运进了刘钧的书房里面,刘钧一箱箱的查看,确实没少。
“金银都可以直接拿出来用,不过这些首饰古玩字画,却得小心些。”张山提醒道,金银都是被贼匪重铸过的,当然找不到痕迹。但那些首饰字画一类的东西,却都是有原主的,这些东西都是贼匪抢劫而来的贼脏,若是弄的不好,总会惹出些麻烦。
“首饰先保存着,我先把金子拿去兑了。”
大明现在基本上都是通用白银,宝钞和铜钱早已崩溃,一片混乱,一般人都习惯使用银子。金子虽然更贵重,但却并不直接流通,都需要先兑换成银子。
这么多金子刘钧也不放心,最后打算直接找老丈人。
陆维章的生意做的不小,其中最主要的生意还是钱米店和南货铺。
钱米店其实就是钱店,但兼营米业,故称钱米店。
大明自明英宗时起,宝钞就开始贬值,官府放松用银禁令,从此银钱公开流通。此后,私钱庞杂,铜钱轻重不一,成色各异,制钱、私钱、白钱三者之间的比价差异大,变动多,因此兑换业兴起。出现了许多专营铜钱兑换的商铺,称为钱店,又或钱铺、钱庄、兑店、钱肆、钱桌、钱摊等等,名目不同,不过是规模大小不一。
到后来,钱铺经营渐广,不但经营铜钱的兑换,还经营金银等兑换,甚至还有兼卖米业等等,并且除了兑换,他们甚至还开始进行存储,借贷,甚至发行庄票等。
陆家的钱米店就是有一定规模的钱铺,兼营米业。
自家的老丈人刘钧很放心,直接请了陆维章过来,然后把一千两黄金摆在了他的面前。
“这是一千两黄金,我打算把他们兑换成银子,不知道伯父店里现在是什么比价?”
陆维章看到一箱子的黄金摆在面前,那一片的金光灿烂也非常惊讶,他心里有些疑惑刘钧哪弄来这么多金条。不过他没问出来,拿起一根金条仔细的观看许久后,他点了点头,“成色不错,这一根大概是十两。”
“现在市面上黄金兑白银是一比十三。”陆维章先说了市价,接着又道,“不过如此世道越来越乱,因此黄金也是越来越贵重。早几十年前,金银还是一比七,后来一比八,可崇祯皇帝即位以来,这比价却是越来越高,去年还是一比十二,今年已经是一比十三了。而且可以估算,以后肯定还会再升高,我估摸着再过两年起码能涨到一比十五,甚至更高。”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刘钧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就好比这些年铜钱越来越不值钱,银换铜钱也越来越多一样,金子这种贵金属比银子更有保值价值。
“一比十三,你能帮我兑换这笔金子吗?”刘钧问。
“现在兑换可就吃亏了,再等等更值钱。”陆维章好意提醒。
“等着急用。”
陆维章也不用刘钧哪来的金子,也不问他哪里急用,最后道,“这样吧,现在虽然市面一比十三,但往往有价无市。你既然要兑,那我给你一比十四,这一千两金子,我给你一万四千两银子。不过得三天时间,我得调集银子。”
“没问题。”刘钧笑道,老丈人给了一个优惠价。
“我这里还有一些古玩字画,你能帮我出手吗,价格好商量。”刘钧一事不烦二主,干脆接着道。
陆维章眼睛微眯,一下子猜测到了这黄金的来历了,先有一千两黄金,这马上又有古董字画,不用说,肯定不是抢的,那就只能是他先前剿匪时获取的了。虽然这些是贼脏,不过陆维章没动声色,只是笑着点点头。
真正的商人眼里,只有商品没有脏物!
九栋土楼的墙基已经打好,建土楼需要大量的人工,不过刘钧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工。他从县城弄来的那千多号人,除了几百人招进了九头鸟队中正在进行封闭式的训练,其余的还有七八百号男妇老少闲的没事。
刘钧的作坊离开工还遥遥无期,这些人正好全调到工地上干活。反正刘钧也不白让他们干活,在工地上干活男女老少都要,反正有许多轻重不同的活计,刘钧让老丈人安排了记分登工的人。
给不同的活定了不同的工分,对所有在工地上干活的人,根本他们每天干的事情,时间和成绩给出工分,一个工分值一升米,挣到十个工分就是一斗米,按现在米价换算下来,相当于八分银子。这已经是那些熟练工匠一天能挣到的银子了,一般的妇人一天也能四五个工分,半大的孩子也能挣两三个积分。
在工地上一天下来,如果全家都去干活,能挣到十几二十升米,一斗米有十几斤,一天差不多能赚二三十斤米,这样的收入那是相当的高了。因此只要不下雨,那些新迁来的流民就会全家上阵,一起挣大米。
陆维章派出记分的人还是很公平的,不会乱记分。而陆维章也很大气,当天的工分当天晚上就结,直接发白花花的大米,虽然是比精米便宜些的粳米,可也是大米啊。一家人一天吃两三升米,就已经足够了,干一天,就够吃好几天的。
不过四层的土楼也不是那么快能建好的,土楼还在建造中,但在不远处,却已经建起了十几排木头房子,这些木头房子都是连排的一层木屋,就如同是集体宿舍一样。每间屋子不大,但也有一厅四房,住一家人完全没问题。
基本上移民们都已经分到了属于自己的新木屋,这些房子算是九头鸟的财产,流民们住在其中算是租住,但每月只需付出少量的租金既可。
新建成的还是公共厕所和公共浴室,此外还有大食堂,那些在工地上干活的移民们也没空自己做饭,每天就在大食堂里吃饭,反正饭菜都很便宜实惠。
另外还有一个小院子也新建好了,这里却是学堂。刘钧自己出钱请了一些老秀才过来当先生,教虎头关这里的小孩们读书认字,学堂并不收钱,反而还在中午管孩子们一顿午饭。
并不只有流民把年幼的孩子送来读书,虎头关这一条街上的商贩和居民们也把自己的孩子送来读书。办个学堂一年也花不了几个钱,但却能让不少人心怀感激,这种事情刘钧还是很乐于去做的。
原来的虎头关衙门外有一条街道,不少商铺,而现在一下子多了几百团练,和一千多号的家眷及工人,使得这里越发的热闹起来,现在大家已经开始叫这里虎头堡或者虎头镇了。人多,就有商机,也吸引了许多商贩来这里贩卖,甚至是开店。
刘钧也趁机让工匠们赶造了一排新的商铺,全是木头屋,把原来不过几十步的街道又延长了数十步,新增了许多商铺。刘钧把这些商铺、仓库出租,算是小赚了一笔。
张山甚至向刘钧提出,在街道和民居外面修一道土墙,把整个街道房屋都围在里面,如此一来,这里就真的成了一座虎头堡了。衙城在里面是内城,外面则是外城,虎头堡拥有内外两重围墙,必然更安全稳固,也能吸引更多的商人百姓来这里开店居住。
刘钧对于这个计划倒是赞同,不过暂时列为第二期计划。现在重要的是先把围楼建起来,然后再来建外墙。
赵顺这些天整天忙碌着作坊的事情,琢磨着如何把鸟铳制造的各个工序分离出来,按刘钧的意思建立一个鸟铳制造流水线。
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回到家,他的家也在街道后面的那一排排的木屋中。
木头造的屋子,顶上也是木头,然后铺了树皮,外面又盖了层茅草。每家的屋子格局都差不多,进门是厅堂,不比普通民居厅堂大,有些小,但也能摆下差不多四张八仙桌子。厅堂的后面是一间小厨房,垒有土灶,还有储水的水缸。厅堂两侧,各有两个房间,每个房间都不大,也就能摆下一张床和一个柜子,不过这也是考虑到有些人家人比较多,得分房居住。
这样的木屋比起先前的窝棚,那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赵顺的妻子白天也在工地上干活,虽说男人现在一月有五两银子和一石米,但她并没有就呆在家里享受,一样每天去工地上挑土,也能挣上好几个工分。儿子上次病后已经基本康复,又生龙活虎了,如今也送到学堂里读书,学堂里有秀才先生教导,中午还管顿饭,省了夫妇俩许多事情。
“多吃点肉。”
晚餐是赵顺妻子自己做的,街上就有菜铺,有鸡鸭鱼肉也有各种时蔬,价格也还算公道。今天赵顺妻子买了一尾还活蹦乱跳的鲤鱼,又买了一斤猪肉,做了一顿很丰盛的晚餐,甚至还给丈夫打了一斤黄酒。
夫妇两个都给儿子女儿们夹鱼夹肉,看着三个孩子高兴的大口吃饭,两人都欣慰无比。
“当家的,这日子真有些不敢想象。”赵顺妻子叹道。
“是啊,遇上了贵人。”赵顺端起碗抿了一口黄酒,咂着舌道。他以前就爱喝两口,可惜自离开济南后,已经好久没有偿过酒的味道了。现在他住在这舒爽干净的木屋里,油灯下,桌上摆着红烧鲤鱼和炒肉片,喝着黄酒,简直就如同又回到了以前济南时的生活。
以前逃难之前,没觉得那种生活有多好。可经历了这大半年的颠沛流离,吃尽苦头后,他才终于明白,那样的生活究竟是有多么的美好。
“刘大人是天大的贵人,当家的,你可千万得好好帮人家做事,别辜负了人家。”赵顺妻子说道,现在她还能想起那天晚上,她坐在那低矮闷热潮湿的窝棚里,抱着发着热昏迷着的儿子,那个时候真的伤心欲绝,心如死灰。
如今,真是新生。
“放心吧,这辈子就是做牛做马我们也报答不完刘大人对我们家恩情,我一定会用心帮助刘大人把这作坊弄好的。”赵顺真诚的道。
王谦带着夜不收队回来了,马队还拉着几辆马车。
刘钧连忙迎出来,“怎么样,都弄回来了吗?”
王谦笑着点头,“没出半点差错,货都完好着,一样不剩的全带回来了。”
听到这里,刘钧才算是松了口气,现在帐上已经赤字了,就指望着这笔钱财过日子了。银子安全的运回来了,他也松了口气。
将一箱箱的黄金和白银还有金银珍珠玉石等首饰还有几大箱的古玩字画,全都运进了刘钧的书房里面,刘钧一箱箱的查看,确实没少。
“金银都可以直接拿出来用,不过这些首饰古玩字画,却得小心些。”张山提醒道,金银都是被贼匪重铸过的,当然找不到痕迹。但那些首饰字画一类的东西,却都是有原主的,这些东西都是贼匪抢劫而来的贼脏,若是弄的不好,总会惹出些麻烦。
“首饰先保存着,我先把金子拿去兑了。”
大明现在基本上都是通用白银,宝钞和铜钱早已崩溃,一片混乱,一般人都习惯使用银子。金子虽然更贵重,但却并不直接流通,都需要先兑换成银子。
这么多金子刘钧也不放心,最后打算直接找老丈人。
陆维章的生意做的不小,其中最主要的生意还是钱米店和南货铺。
钱米店其实就是钱店,但兼营米业,故称钱米店。
大明自明英宗时起,宝钞就开始贬值,官府放松用银禁令,从此银钱公开流通。此后,私钱庞杂,铜钱轻重不一,成色各异,制钱、私钱、白钱三者之间的比价差异大,变动多,因此兑换业兴起。出现了许多专营铜钱兑换的商铺,称为钱店,又或钱铺、钱庄、兑店、钱肆、钱桌、钱摊等等,名目不同,不过是规模大小不一。
到后来,钱铺经营渐广,不但经营铜钱的兑换,还经营金银等兑换,甚至还有兼卖米业等等,并且除了兑换,他们甚至还开始进行存储,借贷,甚至发行庄票等。
陆家的钱米店就是有一定规模的钱铺,兼营米业。
自家的老丈人刘钧很放心,直接请了陆维章过来,然后把一千两黄金摆在了他的面前。
“这是一千两黄金,我打算把他们兑换成银子,不知道伯父店里现在是什么比价?”
陆维章看到一箱子的黄金摆在面前,那一片的金光灿烂也非常惊讶,他心里有些疑惑刘钧哪弄来这么多金条。不过他没问出来,拿起一根金条仔细的观看许久后,他点了点头,“成色不错,这一根大概是十两。”
“现在市面上黄金兑白银是一比十三。”陆维章先说了市价,接着又道,“不过如此世道越来越乱,因此黄金也是越来越贵重。早几十年前,金银还是一比七,后来一比八,可崇祯皇帝即位以来,这比价却是越来越高,去年还是一比十二,今年已经是一比十三了。而且可以估算,以后肯定还会再升高,我估摸着再过两年起码能涨到一比十五,甚至更高。”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刘钧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就好比这些年铜钱越来越不值钱,银换铜钱也越来越多一样,金子这种贵金属比银子更有保值价值。
“一比十三,你能帮我兑换这笔金子吗?”刘钧问。
“现在兑换可就吃亏了,再等等更值钱。”陆维章好意提醒。
“等着急用。”
陆维章也不用刘钧哪来的金子,也不问他哪里急用,最后道,“这样吧,现在虽然市面一比十三,但往往有价无市。你既然要兑,那我给你一比十四,这一千两金子,我给你一万四千两银子。不过得三天时间,我得调集银子。”
“没问题。”刘钧笑道,老丈人给了一个优惠价。
“我这里还有一些古玩字画,你能帮我出手吗,价格好商量。”刘钧一事不烦二主,干脆接着道。
陆维章眼睛微眯,一下子猜测到了这黄金的来历了,先有一千两黄金,这马上又有古董字画,不用说,肯定不是抢的,那就只能是他先前剿匪时获取的了。虽然这些是贼脏,不过陆维章没动声色,只是笑着点点头。
真正的商人眼里,只有商品没有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