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生莲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青栀的脸上带着轻柔的笑意,每踩下一步,似乎都能生出绽放的莲。
卫景昭伸出了手。
青栀将自己的手放在他的掌心中。
紧紧地握住,好像再也不放开一般。
青栀甚至能感觉到,卫景昭的手心里有那么一丝细密的汗意。
两个人就这样一步一步,到了颐天殿的门前。
规矩都是定死的,如同卢盈真封后时那样,在卫景昭和青栀身边,赵和再度宣读圣旨。虽然妃嫔们并不知道这圣旨乃是皇上亲手所书,但比之当初的那一封旨意,这一封的遣词用句,明显用心许多,孰轻孰重,便能被看得分明。
有些人悄悄地望向明艳,想看出一些嫉恨的端倪,谁知这位长公主脸上没有丝毫不快,而是非常严肃、且带着些感动地望着上首的两个人。
之后帝后二人便进殿敬告列祖列宗。
大半天这么折腾下来,还要一直维持着端庄,回到未央宫时,青栀只觉得自己浑身都要散架了,吩咐怡芳打来热水准备好好地清洗,并让梳月赶紧给自己更衣。
梳月手上忙着,嘴上笑道:“今儿早晨,小姐还问皇上穿着好看不好看,很有兴致的模样,谁知道这么快就累了。”说到这里还不忘提醒一句,“从明天起,柔贵妃那里的事宜都要转到小姐这里来处理,且中宫有主后,晨昏定省就要开始了,小姐还有得忙。”
青栀忍不住笑起来,“想到这些事,我只能用‘皇上也这么日理万机’来安慰自己。”
脱下厚重的凤袍,青栀松了口气,如今正逢“秋暑七月半”,流风中还带着一阵又一阵的暖意,这样的天气里,果然未央宫里才是最凉爽而舒适的。
许多来请安的妃嫔第一次踏足这里,终于明白了为何此处只给青栀一人居住,又代表着什么。
而正如贺梦函所说,张月纹诞下麟儿的消息在青栀封后的四天后送到了,看到哥哥这一笔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字体,青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早产之事傅青栩也在心中有所解释,说是往来颠簸,月纹又整日为了青栩提心吊胆,所以才会这样。所幸她为了孩子该吃吃该喝喝,身体底子好,青栀的小侄儿也是健康的。
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偏偏青栀在平嘉十八年间,除了被流言中伤,其余的事情都顺顺利利,这样好的运气,是旁人眼红也眼红不来的。
到了平嘉十九年开春,卫启和出宫建府的事情就要开始筹办了,青栀每天都在和内务府一些管事核对和制定采买的东西,虽然一应有先例,也须得一一过目置办妥当。
因为启和不是她所出,所以要更加用心。
好在原先未出阁时,叶氏就是把她和青杳当成一家之母来培养,而当初跟在白初微身后学着做事,让青栀如今在处理种种事宜的时候愈发得心应手。
卫启和可以时不时出宫去瞧一瞧自己的府邸,青栀的心血在其中包含着,他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于是当卫景昭抽了个闲暇时间和卫启和好好地说会儿话时,卫启和带着几分隐晦地主动说:“这些时候五皇弟勤勉,拿了些问题来问儿臣,父皇别看五皇弟比儿臣小许多岁,问的问题都颇有深度,儿臣担忧,再过一阵子,五皇弟拿来的问题,儿臣就答不上来了。”
在此之前卫景昭并没有了解过启和心中的想法,但见他如此谦虚,便体会出几分退让的意思。卫景昭想了一会儿,忽然问:“朕年纪已经不轻了,立太子的事也须得考虑考虑,如今你是朕的长子,下面还有老四老五,你说说看,这太子之位给谁比较好?你也可自荐,当着朕的面,不许说假话。”
卫启和神色坦然,回了句:“容儿臣说句胆大的话,儿臣不知道太子立谁比较好,却知道太子不立谁比较好。”
卫景昭道:“哦?说说看。”
“儿臣以为,不论父皇心中究竟属意谁,都不要属意儿臣,因为儿臣没有管理天下之才,有的不过是辅佐之量。”
卫景昭又有一阵子不曾说话,卫启和的心里有些忐忑。
“说说看吧,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卫景昭的声音往下沉,似乎心情亦是沉重的,“你一向是朕最优秀的儿子,你也一向是有抱负的,朕相信皇后绝不会对你说些什么,究竟出了什么事,让你忽然有了这种想法?”
卫启和的心中有些苦楚和酸涩,即使他看开了,卫景昭对青栀的全盘信任,也还是让他有些难受。
有没有一个得宠的母亲,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是全然不同的感受。
可当接下来话一个一个字地蹦出口后,他心上的重量就慢慢挪开了,“当着父皇的面,儿臣不敢说假话,儿臣没有母妃,宋家又不争气,父皇也许会说,朝中有些大臣会支持儿臣,可相比做一个权臣,儿臣更愿意做个孝子。”卫启和苦笑了一下,“而且当初母妃只教儿臣努力读书以讨得父皇您的欢心,于人际方面,她一味让儿臣恪守礼节、进退有度,儿臣很累,儿臣不想去步步为营。”
“那么你到底想要什么?”
卫启和的心扉在青栀的引导下早已经渐渐敞开,面对卫景昭,终于说出了心底话,“儿臣想要父皇和儿臣,就像一家人那样,中间没有皇位和权力的阻隔,只是父子。”顿了顿,他小声地续道,“如果母妃当初懂得这个道理,她一定还好好地活在这世上。”
提及宋采禾,卫景昭的眼底有些隐约的愧疚,“是,你的母妃可惜了,你没有走她的老路,很让朕觉得欣慰。”顿了顿,“太仆寺卿齐奉的女儿与你年岁相仿,朕有意再过几年为你们赐婚,如何?”
没有提及女子的德行,只是说到家世,其中隐晦的意思,卫启和刚好参与过一阵子的朝政,一下就听明白了。
青栀的脸上带着轻柔的笑意,每踩下一步,似乎都能生出绽放的莲。
卫景昭伸出了手。
青栀将自己的手放在他的掌心中。
紧紧地握住,好像再也不放开一般。
青栀甚至能感觉到,卫景昭的手心里有那么一丝细密的汗意。
两个人就这样一步一步,到了颐天殿的门前。
规矩都是定死的,如同卢盈真封后时那样,在卫景昭和青栀身边,赵和再度宣读圣旨。虽然妃嫔们并不知道这圣旨乃是皇上亲手所书,但比之当初的那一封旨意,这一封的遣词用句,明显用心许多,孰轻孰重,便能被看得分明。
有些人悄悄地望向明艳,想看出一些嫉恨的端倪,谁知这位长公主脸上没有丝毫不快,而是非常严肃、且带着些感动地望着上首的两个人。
之后帝后二人便进殿敬告列祖列宗。
大半天这么折腾下来,还要一直维持着端庄,回到未央宫时,青栀只觉得自己浑身都要散架了,吩咐怡芳打来热水准备好好地清洗,并让梳月赶紧给自己更衣。
梳月手上忙着,嘴上笑道:“今儿早晨,小姐还问皇上穿着好看不好看,很有兴致的模样,谁知道这么快就累了。”说到这里还不忘提醒一句,“从明天起,柔贵妃那里的事宜都要转到小姐这里来处理,且中宫有主后,晨昏定省就要开始了,小姐还有得忙。”
青栀忍不住笑起来,“想到这些事,我只能用‘皇上也这么日理万机’来安慰自己。”
脱下厚重的凤袍,青栀松了口气,如今正逢“秋暑七月半”,流风中还带着一阵又一阵的暖意,这样的天气里,果然未央宫里才是最凉爽而舒适的。
许多来请安的妃嫔第一次踏足这里,终于明白了为何此处只给青栀一人居住,又代表着什么。
而正如贺梦函所说,张月纹诞下麟儿的消息在青栀封后的四天后送到了,看到哥哥这一笔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字体,青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早产之事傅青栩也在心中有所解释,说是往来颠簸,月纹又整日为了青栩提心吊胆,所以才会这样。所幸她为了孩子该吃吃该喝喝,身体底子好,青栀的小侄儿也是健康的。
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偏偏青栀在平嘉十八年间,除了被流言中伤,其余的事情都顺顺利利,这样好的运气,是旁人眼红也眼红不来的。
到了平嘉十九年开春,卫启和出宫建府的事情就要开始筹办了,青栀每天都在和内务府一些管事核对和制定采买的东西,虽然一应有先例,也须得一一过目置办妥当。
因为启和不是她所出,所以要更加用心。
好在原先未出阁时,叶氏就是把她和青杳当成一家之母来培养,而当初跟在白初微身后学着做事,让青栀如今在处理种种事宜的时候愈发得心应手。
卫启和可以时不时出宫去瞧一瞧自己的府邸,青栀的心血在其中包含着,他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于是当卫景昭抽了个闲暇时间和卫启和好好地说会儿话时,卫启和带着几分隐晦地主动说:“这些时候五皇弟勤勉,拿了些问题来问儿臣,父皇别看五皇弟比儿臣小许多岁,问的问题都颇有深度,儿臣担忧,再过一阵子,五皇弟拿来的问题,儿臣就答不上来了。”
在此之前卫景昭并没有了解过启和心中的想法,但见他如此谦虚,便体会出几分退让的意思。卫景昭想了一会儿,忽然问:“朕年纪已经不轻了,立太子的事也须得考虑考虑,如今你是朕的长子,下面还有老四老五,你说说看,这太子之位给谁比较好?你也可自荐,当着朕的面,不许说假话。”
卫启和神色坦然,回了句:“容儿臣说句胆大的话,儿臣不知道太子立谁比较好,却知道太子不立谁比较好。”
卫景昭道:“哦?说说看。”
“儿臣以为,不论父皇心中究竟属意谁,都不要属意儿臣,因为儿臣没有管理天下之才,有的不过是辅佐之量。”
卫景昭又有一阵子不曾说话,卫启和的心里有些忐忑。
“说说看吧,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卫景昭的声音往下沉,似乎心情亦是沉重的,“你一向是朕最优秀的儿子,你也一向是有抱负的,朕相信皇后绝不会对你说些什么,究竟出了什么事,让你忽然有了这种想法?”
卫启和的心中有些苦楚和酸涩,即使他看开了,卫景昭对青栀的全盘信任,也还是让他有些难受。
有没有一个得宠的母亲,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是全然不同的感受。
可当接下来话一个一个字地蹦出口后,他心上的重量就慢慢挪开了,“当着父皇的面,儿臣不敢说假话,儿臣没有母妃,宋家又不争气,父皇也许会说,朝中有些大臣会支持儿臣,可相比做一个权臣,儿臣更愿意做个孝子。”卫启和苦笑了一下,“而且当初母妃只教儿臣努力读书以讨得父皇您的欢心,于人际方面,她一味让儿臣恪守礼节、进退有度,儿臣很累,儿臣不想去步步为营。”
“那么你到底想要什么?”
卫启和的心扉在青栀的引导下早已经渐渐敞开,面对卫景昭,终于说出了心底话,“儿臣想要父皇和儿臣,就像一家人那样,中间没有皇位和权力的阻隔,只是父子。”顿了顿,他小声地续道,“如果母妃当初懂得这个道理,她一定还好好地活在这世上。”
提及宋采禾,卫景昭的眼底有些隐约的愧疚,“是,你的母妃可惜了,你没有走她的老路,很让朕觉得欣慰。”顿了顿,“太仆寺卿齐奉的女儿与你年岁相仿,朕有意再过几年为你们赐婚,如何?”
没有提及女子的德行,只是说到家世,其中隐晦的意思,卫启和刚好参与过一阵子的朝政,一下就听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