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心吃亏,早有戒备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得失盈亏心知肚明,常怀一颗戒备之心有益无害。有大志向的人心装天下事也装己身危,学会保护自己才是发展的前提。
有人说:“吃亏是福”。且要看吃的什么亏,如何吃的。
曾国藩对人性的理解较为黑暗,认为“主动吃亏”之人多半别有用心,因此一定要小心提防。这与他纵横官场,看尽尔虞我诈有密切关系。
一个人主动吃亏,是否有所求,这后面深藏的动机,是非要弄明白不可的。本着正直、善良目的的吃亏应该鼓励,但是如果识别不慎,纵容了心怀不轨的人,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而善良还是别有用心,分辨起来可不这么容易。
曾国藩常说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给你恩惠,恩惠背后总是有目的,一旦拿了别人的好处,就不能秉公办理事情了。这和现在所说的:“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说,请客送礼的事情,自己不做别人做,也要想明白该不该收。有人为了求得官职送礼,这样的人怎么能用呢?有人为了上学送礼,这样的人能学到什么呢?
古语有云:“宁让人,勿使人让;宁容人,勿使人容;宁吃人亏,勿使人吃吾之亏;宁受人气,勿使人受吾之气。人有恩于吾,则终身不忘;人有仇于吾,则即时丢去。”这种对人性的彻悟,其中蕴含了多少人生的道理!
曾国藩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一生从不轻易接受他人的恩惠。他常说,从前那些施恩于我的人都是另有所图,少则数百、多则数千,不过都是一种投资而已。有天我做了大官,不报答他们,显得我刻薄;报答他们,即使是他们施予的十倍,也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出于这种理解,曾国藩在京城八年从不接受他人的好处。他对弟弟说:“情愿人占我的便宜,断不肯我占人的便宜。”他认为不占别人便宜,身轻气爽,做事也不受羁绊。曾国藩不仅仅是自己不受人恩,对家人也是如此。他的子女在回忆中说从未有什么人借任何理由给父亲送礼,每次收礼,都是给母亲贺寿送来的礼物。
他很明白,身处官场要小心主动吃亏的人,更不能占人便宜而导致自己失节。一个人主动吃亏,若是居心叵测,在古代往往引狼入室,扰乱朝纲,在现代也会是善设圈套之人,还是小心为妙。
古代自己主动吃亏的人不少,但是多数或别有目的或心术不正。易牙杀子蒸肉献帝王;竖刁阉己自贱以求官,看起来都是为他人舍弃自己,实质上都是别有图谋。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儿子,更没有人不珍惜自己的身体,能牺牲如此之多可见其心机之深。
从这些故事我们应看到,对于那些主动吃亏的人的真正用心,我们一定要慎重识别,更不能随意占便宜,占便宜不管怎么说,都是便宜好占,可结果或者难堪,或者麻烦。
如果主动吃亏的是别人,就要多做几方面的考察;如果是自己,就只能是在有必然需要的时候。所以,吃亏的学问是需要学习的,这也是如何做人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
曾国藩曾说:“君子知道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因此功勋、美誉两者都得到了。不争功的实际上是争到功劳,忍让敌手实际上是在战胜他,甘居人下的实际上处在人上,这些道理都是小人所不能体会的,德行不够,道行不深的缘故。君子若真能明白争执路上的险恶,独自行进到与世无争的玄深道路,就会容光焕发,德行声名与古之高人同列矣。”
曾国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位居高官,但从不以权谋取私利。他在北京的寓所只有两样东西,一是书籍,一是衣服。衣服是做官的人必不可少的,而书籍是曾国藩一生的嗜好。
清贫到如此地步,曾国藩也表示,将来罢官以后,除了适合夫人穿的衣服外,剩下的都与兄弟五人平分。所有的书籍,则一律收藏于利见斋中,无论兄弟还是后辈都不得私自拿走一本。除了这两样东西,曾国藩决心不再保留任何东西,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财富。一般来说,看不见的都比看得见的珍贵。
曾国藩虽然在北京做官期间俸银较少,但一直对家里有些资助。他求学期间曾借了别人一千两银子,回家又要几百两路费,他深感难办齐这么多银两。即便在他如此贫困之下,也从未利用职权占取便宜,与今天的贪官相比,曾国藩不仅是清廉,更是聪明过人了,试想历朝历代哪个贪官有好下场呢?贪腐的事情代代都有;深究原因,不端正的品格,不满足的欲望是根本。
虽然曾国藩已经很节俭也不骄傲,但是受地位所限,仍旧经常遇到被迫破例的事情;有二次,曾国藩的属下李翥汉说,他依照李希帅的样式打了一把银壶,可以炖人参,可以煮燕窝,花费八两多白银。曾国藩深觉愧疚。他说:“现在百姓都在吃草根树皮,官员也很穷;而我身居高位,如此骄奢,还窃取廉洁节俭的虚名,真是令人汗颜啊!以后应当注意。”
因此在用人时,曾国藩往往会从一个人的为人处世上考察,爱自夸的人,常常急功好利,而那种不争功劳、不占便宜的人在作战时往往能冲锋在前,平时生活中不甘于人下,实际上后者最后不但得到功勋,而且得到名誉。
得失盈亏心知肚明,常怀一颗戒备之心有益无害。有大志向的人心装天下事也装己身危,学会保护自己才是发展的前提。
有人说:“吃亏是福”。且要看吃的什么亏,如何吃的。
曾国藩对人性的理解较为黑暗,认为“主动吃亏”之人多半别有用心,因此一定要小心提防。这与他纵横官场,看尽尔虞我诈有密切关系。
一个人主动吃亏,是否有所求,这后面深藏的动机,是非要弄明白不可的。本着正直、善良目的的吃亏应该鼓励,但是如果识别不慎,纵容了心怀不轨的人,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而善良还是别有用心,分辨起来可不这么容易。
曾国藩常说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给你恩惠,恩惠背后总是有目的,一旦拿了别人的好处,就不能秉公办理事情了。这和现在所说的:“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说,请客送礼的事情,自己不做别人做,也要想明白该不该收。有人为了求得官职送礼,这样的人怎么能用呢?有人为了上学送礼,这样的人能学到什么呢?
古语有云:“宁让人,勿使人让;宁容人,勿使人容;宁吃人亏,勿使人吃吾之亏;宁受人气,勿使人受吾之气。人有恩于吾,则终身不忘;人有仇于吾,则即时丢去。”这种对人性的彻悟,其中蕴含了多少人生的道理!
曾国藩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一生从不轻易接受他人的恩惠。他常说,从前那些施恩于我的人都是另有所图,少则数百、多则数千,不过都是一种投资而已。有天我做了大官,不报答他们,显得我刻薄;报答他们,即使是他们施予的十倍,也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出于这种理解,曾国藩在京城八年从不接受他人的好处。他对弟弟说:“情愿人占我的便宜,断不肯我占人的便宜。”他认为不占别人便宜,身轻气爽,做事也不受羁绊。曾国藩不仅仅是自己不受人恩,对家人也是如此。他的子女在回忆中说从未有什么人借任何理由给父亲送礼,每次收礼,都是给母亲贺寿送来的礼物。
他很明白,身处官场要小心主动吃亏的人,更不能占人便宜而导致自己失节。一个人主动吃亏,若是居心叵测,在古代往往引狼入室,扰乱朝纲,在现代也会是善设圈套之人,还是小心为妙。
古代自己主动吃亏的人不少,但是多数或别有目的或心术不正。易牙杀子蒸肉献帝王;竖刁阉己自贱以求官,看起来都是为他人舍弃自己,实质上都是别有图谋。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儿子,更没有人不珍惜自己的身体,能牺牲如此之多可见其心机之深。
从这些故事我们应看到,对于那些主动吃亏的人的真正用心,我们一定要慎重识别,更不能随意占便宜,占便宜不管怎么说,都是便宜好占,可结果或者难堪,或者麻烦。
如果主动吃亏的是别人,就要多做几方面的考察;如果是自己,就只能是在有必然需要的时候。所以,吃亏的学问是需要学习的,这也是如何做人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
曾国藩曾说:“君子知道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因此功勋、美誉两者都得到了。不争功的实际上是争到功劳,忍让敌手实际上是在战胜他,甘居人下的实际上处在人上,这些道理都是小人所不能体会的,德行不够,道行不深的缘故。君子若真能明白争执路上的险恶,独自行进到与世无争的玄深道路,就会容光焕发,德行声名与古之高人同列矣。”
曾国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位居高官,但从不以权谋取私利。他在北京的寓所只有两样东西,一是书籍,一是衣服。衣服是做官的人必不可少的,而书籍是曾国藩一生的嗜好。
清贫到如此地步,曾国藩也表示,将来罢官以后,除了适合夫人穿的衣服外,剩下的都与兄弟五人平分。所有的书籍,则一律收藏于利见斋中,无论兄弟还是后辈都不得私自拿走一本。除了这两样东西,曾国藩决心不再保留任何东西,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财富。一般来说,看不见的都比看得见的珍贵。
曾国藩虽然在北京做官期间俸银较少,但一直对家里有些资助。他求学期间曾借了别人一千两银子,回家又要几百两路费,他深感难办齐这么多银两。即便在他如此贫困之下,也从未利用职权占取便宜,与今天的贪官相比,曾国藩不仅是清廉,更是聪明过人了,试想历朝历代哪个贪官有好下场呢?贪腐的事情代代都有;深究原因,不端正的品格,不满足的欲望是根本。
虽然曾国藩已经很节俭也不骄傲,但是受地位所限,仍旧经常遇到被迫破例的事情;有二次,曾国藩的属下李翥汉说,他依照李希帅的样式打了一把银壶,可以炖人参,可以煮燕窝,花费八两多白银。曾国藩深觉愧疚。他说:“现在百姓都在吃草根树皮,官员也很穷;而我身居高位,如此骄奢,还窃取廉洁节俭的虚名,真是令人汗颜啊!以后应当注意。”
因此在用人时,曾国藩往往会从一个人的为人处世上考察,爱自夸的人,常常急功好利,而那种不争功劳、不占便宜的人在作战时往往能冲锋在前,平时生活中不甘于人下,实际上后者最后不但得到功勋,而且得到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