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终究结案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翌日,正逢朔望大朝,乌泱泱一群臣僚来到了太极殿。所有在京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拢共数百人,皆浩浩荡荡地在殿中就坐。李徽身为郡王,职官为从五品的大理正,自是坐在前列;而王子献不过是正九品下的微末小官,只能几乎隐没在角落的人群之中。
眼见着朝议即将开始,正襟危坐的众臣倏然愣住了——某个圆圆胖胖的身影施施然地走了进来,不紧不慢地与老狐狸们目光交汇,而后在群臣之首的位置坐了下来。
等等,这不是常年告病在家休养的吴国公秦安么?休养了这么些时日,身体看着肥壮了许多,脸色却依然苍白,显然还病着呢!都病成这样了,居然还如此不辞辛苦地赶过来,难不成……
不少人心照不宣地交换了眼色,打量着身边的同僚们,各怀心思。
当圣人出现的时候,神色依然与往常并无差异,唇角边带着淡淡的笑意。群臣纷纷暗自猜测着圣意,起身行礼。
所谓朔望大朝,因参与之人众多,其实并不会讨论甚么要紧的国家大事。即便有人上奏,品阶低微的小官小吏也并不会贸然出言。虽是如此,但仅仅只是旁观朝议,便足以增加这些职低位卑的官吏们的处事经验,磨练他们的眼光与手段。
吴国公秦安先前告病,执掌尚书省的便是简国公许业。这位素来遵从圣意,自是默然不语。在他的影响下,尚书省六部便也只是递了三两个折子。而九卿如今以宗正卿荆王最为德高望重,他亦是维持沉默,仿佛这些天的忙碌皆是幻影。其余九卿也没甚么要紧的事,只零零散散地提了些。至于中书省与门下省,虽有折子,却也并没有掀起朝议风雨的意图。
李徽心中略微松了口气,至少从眼下来看,三省高官绝大部分在圣人的控制之中。即便是如杨士敬这般潜伏其中的老狐狸,在众目睽睽之下,也绝不敢轻易与旁人的做法相左。毕竟,若是这些人并不希望引起圣人的注意,便定然会时时刻刻地隐藏自己以及身后的势力。然而,御史台等言官以及较为低阶的官员却有些危险了——
果不其然,正当圣人准备下朝的时候,御史台倏然跳出了一名年轻的监察御史,用极尽华丽的辞藻弹劾越王府谋逆一事。
圣人拧紧眉,顿时勃然大怒:“这是自何处来的谣言?!无根无据,竟敢污蔑朕的兄长,宗室亲王,真是好大的胆子!!”
与情绪外露的先帝相比,圣人几乎从未在诸臣面前展现出温和以外的模样。以至于在所有人的印象中,圣人从来都是春风化雨,永远不可能冬雷震震。然而,此时此刻,数百名官员几乎同时体验到了何谓“天威”。被他冰冷而又愤怒的目光扫过的时候,都不自禁地觉得有些压抑,更有许多低阶官员感受到了畏惧。
然而,那位御史许是太过年轻,不知惧怕为何物,依然梗着颈子继续道:“越王府谋逆且证据确凿的消息,几乎已经传遍了整座长安城。如今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圣人命荆王殿下与左仆射许公调查此案!案情既然已经调查清楚,为何圣人不立即处置逆贼?”
李徽面无表情地望着一脸成竹在胸的彭王,心中油然生出一箭将他射杀之类的大逆不道的想法。想必无论圣人作何反应,安兴长公主等人都会将此案宣扬出去,将越王府的名声损毁得干干净净。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用流言与谣言毁掉一个人的声名实在太过容易,而要重新经营平复却又太难了。
“此案并未查清楚。”圣人回道,“尚有许多疑点!谋逆乃是大案,岂可轻易结案?朕的二兄是否有谋逆之心,如今尚未有定论!尔等身为朝廷之臣,若是再轻信流言,四处传递流言,朕必定决不轻饶!”
圣人的神情十分坚定,亦是直接地流露出了想保住越王府的意思。然而,有些人的心思却格外九曲十八弯,情不自禁地开始暗自分析这是否是圣人真正的想法。越王府倾覆,对圣人唯有益处没有坏处,怎能放过这等绝世良机?也许这位陛下就等着有人主动替他清除障碍呢?也许这位陛下暂时并未意识到,想明白之后定会龙颜大悦呢?
于是,方才那位年轻御史犹豫着,正想偃旗息鼓,便又有一位言官跳将出来:“不如荆王殿下与许公将审案的证据一一陈列出来?好教大理寺、御史台与刑部三司判一判,越王究竟是不是谋逆?”
除了此人之外,竟还有数十人纷纷附和。五品以上的高官不必说,连五品以下的许多小官亦是迫不及待地参与其中,认为自己遇到了天赐良机。一时间,他们的声势竟浩大起来,李徽甚至辨不清楚,到底哪些是安兴长公主之人,哪些又是圣人的亲信。
闻言,圣人的脸色略有些发黑,心里暗暗地将这些出言者都记了下来。原本这些人蹦跶得再欢,他也大可不必理会。但彭王岂会错过这样的好时机,立即落井下石道:“昨日案情就已经明晰,圣人却因重情之故,不愿意相信越王谋逆的事实。如今正好,有三司在,不妨一同研判!!若是判定越王确实谋逆,还望圣人秉公用法!!”
彭王施压,鲁王也不情不愿地表态,后续又有三三两两的官员亦是附议。这一群人看似公正得很,也不知有多少人是明知证据有假,又有多少人是只想曲意逢迎,还有多少人是闻风而动。
圣人迫于无奈,只得让荆王与许业将越王谋逆案的证据都呈了上来。三司不仅素来唯圣人之命是听,早些年也曾与越王打过交道。他们当然想依着圣人之意,判证据不充足——然而,呈上来的证据简直太充足了,连他们自己都有些动摇起来:越王当真没有谋逆?那为何桩桩件件证据都指向他?!
此时,朝议已经出现了一面倒的状况。无论是安兴长公主等人的党羽,或是自以为忠于圣人的纯臣,都认为越王确实有谋逆之举、不臣之心。唯有极少数冷静之人,方坚决支持圣人,觉得证据来得太巧,有冤屈之嫌,须得继续查证。
寥寥数人的支持,根本不可能改变局面。圣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绝大部分亲信都口口声声要求严惩逆贼,险些吐出一口心头血来。
这种自以为是,竟不能体察上意的“亲信”,要来又有何用?!难不成还须得他信誓旦旦地告诉他们,他想保住越王,他们才愿意相信么?!
圣人从未如此迫切地觉得,自己身边需要聪明人。
经历了长达两三个时辰的你来我往之后,圣人终是撑不住了,只得承认越王谋逆案证据确凿,当可结案。不过,对于一群臣子所提出的“严惩”,他却坚决不答应,红着眼眶道:“二兄不过是一时糊涂而已,许是被甚么人所蒙蔽……朕如何忍心严惩于他?不如赦免二兄的死罪,改作流放如何?”
以彭王为首的众臣几乎是异口同声道:“先汉之时,无论是七国之乱或是封王谋逆,皆以法度而处刑!陛下怎能一时心软,意图越过法度而赦免逆贼呢?若是开了前车之鉴,日后那些想谋逆的人岂不是越发肆无忌惮了?!”
一时间,圣人竟被这群臣僚逼得退无可退。吴国公秦安、荆王以及简国公许业等皆皱起眉,正欲开口替圣人说话,就听殿内倏然响起了痛哭声——这哭声听着仍带着些许稚嫩,却十分响亮,将所有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压了下去。
彭王有些恼火地回首看去,就见新安郡王李徽坐在原地,哭得浑身颤抖,仿佛下一刻便会昏过去。然而,哭着哭着,他却偏偏并不昏倒,反而忽然起身,身手利落地挤开那群立在中间挡路的臣子,扑入了圣人怀中:“叔父!!”
“玄祺!!”圣人仿佛心有灵犀一般,搂住了侄子,亦是流起泪来。
叔侄二人抱头痛哭,群臣几乎都惊呆了。而一群服紫高官怔了怔,不约而同地想道:怎么突然觉得眼前的场景似乎有些眼熟?
“叔父!!孩儿方才忽然想起了祖父!祖父临终的时候,殷殷切切地让叔父、世父与阿爷互相扶持!他素来最在意的,便是子孙和睦平安!!若是他在地下得知了此事,心中该有多难过!!谁不曾不小心犯个错?便是为了让祖父祖母安心,也不能让世父丢掉性命啊!!呜呜呜呜。”哭得伤心至极的新安郡王吐字无比清晰,字字句句均是思念逝去的祖父,足以令听者心酸、闻者落泪。
“是啊!当年我跪在阿爷的病榻前,信誓旦旦要保护好两位兄长!若是违背了诺言,又该有何面目去地下见阿爷!!”圣人连“朕”都弃用了,哭声越发高昂,“当年阿爷怜惜长兄,便是判定谋逆大罪,也只是废为庶人而已!!为何阿爷能护子,我却不能护兄?!堂堂皇帝,连兄长侄儿都护不住?!”
“……”从未见过这种场景的群臣继续呆怔。彭王本想坚持谏言,却被二人的哭声压制下去,脸色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
这时,吴国公秦安终于动了。不少臣子都满含希望地望着他——作为圣人嫡亲的舅父,吴国公怎么可能保越王?他定然是最为圣人着想之人,绝不会留下越王这个威胁!!
然而,没料到,圆胖的吴国公竟然也扑(滚)了过去,揽着圣人与新安郡王一齐大哭:“太宗皇帝啊!文德皇后啊!都是臣无能!!都是臣辅佐不利!!如此慈悲善良的圣人居然被一群自以为是的臣子逼得退无可退!连听从先帝的遗命,保护兄长都会被他们指责曲解!!这群人简直是目无君父啊!!”
“……”冷不防就被扣上了天大的罪名,众臣顿时满脸冷汗地跪倒了一地。( )
翌日,正逢朔望大朝,乌泱泱一群臣僚来到了太极殿。所有在京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拢共数百人,皆浩浩荡荡地在殿中就坐。李徽身为郡王,职官为从五品的大理正,自是坐在前列;而王子献不过是正九品下的微末小官,只能几乎隐没在角落的人群之中。
眼见着朝议即将开始,正襟危坐的众臣倏然愣住了——某个圆圆胖胖的身影施施然地走了进来,不紧不慢地与老狐狸们目光交汇,而后在群臣之首的位置坐了下来。
等等,这不是常年告病在家休养的吴国公秦安么?休养了这么些时日,身体看着肥壮了许多,脸色却依然苍白,显然还病着呢!都病成这样了,居然还如此不辞辛苦地赶过来,难不成……
不少人心照不宣地交换了眼色,打量着身边的同僚们,各怀心思。
当圣人出现的时候,神色依然与往常并无差异,唇角边带着淡淡的笑意。群臣纷纷暗自猜测着圣意,起身行礼。
所谓朔望大朝,因参与之人众多,其实并不会讨论甚么要紧的国家大事。即便有人上奏,品阶低微的小官小吏也并不会贸然出言。虽是如此,但仅仅只是旁观朝议,便足以增加这些职低位卑的官吏们的处事经验,磨练他们的眼光与手段。
吴国公秦安先前告病,执掌尚书省的便是简国公许业。这位素来遵从圣意,自是默然不语。在他的影响下,尚书省六部便也只是递了三两个折子。而九卿如今以宗正卿荆王最为德高望重,他亦是维持沉默,仿佛这些天的忙碌皆是幻影。其余九卿也没甚么要紧的事,只零零散散地提了些。至于中书省与门下省,虽有折子,却也并没有掀起朝议风雨的意图。
李徽心中略微松了口气,至少从眼下来看,三省高官绝大部分在圣人的控制之中。即便是如杨士敬这般潜伏其中的老狐狸,在众目睽睽之下,也绝不敢轻易与旁人的做法相左。毕竟,若是这些人并不希望引起圣人的注意,便定然会时时刻刻地隐藏自己以及身后的势力。然而,御史台等言官以及较为低阶的官员却有些危险了——
果不其然,正当圣人准备下朝的时候,御史台倏然跳出了一名年轻的监察御史,用极尽华丽的辞藻弹劾越王府谋逆一事。
圣人拧紧眉,顿时勃然大怒:“这是自何处来的谣言?!无根无据,竟敢污蔑朕的兄长,宗室亲王,真是好大的胆子!!”
与情绪外露的先帝相比,圣人几乎从未在诸臣面前展现出温和以外的模样。以至于在所有人的印象中,圣人从来都是春风化雨,永远不可能冬雷震震。然而,此时此刻,数百名官员几乎同时体验到了何谓“天威”。被他冰冷而又愤怒的目光扫过的时候,都不自禁地觉得有些压抑,更有许多低阶官员感受到了畏惧。
然而,那位御史许是太过年轻,不知惧怕为何物,依然梗着颈子继续道:“越王府谋逆且证据确凿的消息,几乎已经传遍了整座长安城。如今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圣人命荆王殿下与左仆射许公调查此案!案情既然已经调查清楚,为何圣人不立即处置逆贼?”
李徽面无表情地望着一脸成竹在胸的彭王,心中油然生出一箭将他射杀之类的大逆不道的想法。想必无论圣人作何反应,安兴长公主等人都会将此案宣扬出去,将越王府的名声损毁得干干净净。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用流言与谣言毁掉一个人的声名实在太过容易,而要重新经营平复却又太难了。
“此案并未查清楚。”圣人回道,“尚有许多疑点!谋逆乃是大案,岂可轻易结案?朕的二兄是否有谋逆之心,如今尚未有定论!尔等身为朝廷之臣,若是再轻信流言,四处传递流言,朕必定决不轻饶!”
圣人的神情十分坚定,亦是直接地流露出了想保住越王府的意思。然而,有些人的心思却格外九曲十八弯,情不自禁地开始暗自分析这是否是圣人真正的想法。越王府倾覆,对圣人唯有益处没有坏处,怎能放过这等绝世良机?也许这位陛下就等着有人主动替他清除障碍呢?也许这位陛下暂时并未意识到,想明白之后定会龙颜大悦呢?
于是,方才那位年轻御史犹豫着,正想偃旗息鼓,便又有一位言官跳将出来:“不如荆王殿下与许公将审案的证据一一陈列出来?好教大理寺、御史台与刑部三司判一判,越王究竟是不是谋逆?”
除了此人之外,竟还有数十人纷纷附和。五品以上的高官不必说,连五品以下的许多小官亦是迫不及待地参与其中,认为自己遇到了天赐良机。一时间,他们的声势竟浩大起来,李徽甚至辨不清楚,到底哪些是安兴长公主之人,哪些又是圣人的亲信。
闻言,圣人的脸色略有些发黑,心里暗暗地将这些出言者都记了下来。原本这些人蹦跶得再欢,他也大可不必理会。但彭王岂会错过这样的好时机,立即落井下石道:“昨日案情就已经明晰,圣人却因重情之故,不愿意相信越王谋逆的事实。如今正好,有三司在,不妨一同研判!!若是判定越王确实谋逆,还望圣人秉公用法!!”
彭王施压,鲁王也不情不愿地表态,后续又有三三两两的官员亦是附议。这一群人看似公正得很,也不知有多少人是明知证据有假,又有多少人是只想曲意逢迎,还有多少人是闻风而动。
圣人迫于无奈,只得让荆王与许业将越王谋逆案的证据都呈了上来。三司不仅素来唯圣人之命是听,早些年也曾与越王打过交道。他们当然想依着圣人之意,判证据不充足——然而,呈上来的证据简直太充足了,连他们自己都有些动摇起来:越王当真没有谋逆?那为何桩桩件件证据都指向他?!
此时,朝议已经出现了一面倒的状况。无论是安兴长公主等人的党羽,或是自以为忠于圣人的纯臣,都认为越王确实有谋逆之举、不臣之心。唯有极少数冷静之人,方坚决支持圣人,觉得证据来得太巧,有冤屈之嫌,须得继续查证。
寥寥数人的支持,根本不可能改变局面。圣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绝大部分亲信都口口声声要求严惩逆贼,险些吐出一口心头血来。
这种自以为是,竟不能体察上意的“亲信”,要来又有何用?!难不成还须得他信誓旦旦地告诉他们,他想保住越王,他们才愿意相信么?!
圣人从未如此迫切地觉得,自己身边需要聪明人。
经历了长达两三个时辰的你来我往之后,圣人终是撑不住了,只得承认越王谋逆案证据确凿,当可结案。不过,对于一群臣子所提出的“严惩”,他却坚决不答应,红着眼眶道:“二兄不过是一时糊涂而已,许是被甚么人所蒙蔽……朕如何忍心严惩于他?不如赦免二兄的死罪,改作流放如何?”
以彭王为首的众臣几乎是异口同声道:“先汉之时,无论是七国之乱或是封王谋逆,皆以法度而处刑!陛下怎能一时心软,意图越过法度而赦免逆贼呢?若是开了前车之鉴,日后那些想谋逆的人岂不是越发肆无忌惮了?!”
一时间,圣人竟被这群臣僚逼得退无可退。吴国公秦安、荆王以及简国公许业等皆皱起眉,正欲开口替圣人说话,就听殿内倏然响起了痛哭声——这哭声听着仍带着些许稚嫩,却十分响亮,将所有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压了下去。
彭王有些恼火地回首看去,就见新安郡王李徽坐在原地,哭得浑身颤抖,仿佛下一刻便会昏过去。然而,哭着哭着,他却偏偏并不昏倒,反而忽然起身,身手利落地挤开那群立在中间挡路的臣子,扑入了圣人怀中:“叔父!!”
“玄祺!!”圣人仿佛心有灵犀一般,搂住了侄子,亦是流起泪来。
叔侄二人抱头痛哭,群臣几乎都惊呆了。而一群服紫高官怔了怔,不约而同地想道:怎么突然觉得眼前的场景似乎有些眼熟?
“叔父!!孩儿方才忽然想起了祖父!祖父临终的时候,殷殷切切地让叔父、世父与阿爷互相扶持!他素来最在意的,便是子孙和睦平安!!若是他在地下得知了此事,心中该有多难过!!谁不曾不小心犯个错?便是为了让祖父祖母安心,也不能让世父丢掉性命啊!!呜呜呜呜。”哭得伤心至极的新安郡王吐字无比清晰,字字句句均是思念逝去的祖父,足以令听者心酸、闻者落泪。
“是啊!当年我跪在阿爷的病榻前,信誓旦旦要保护好两位兄长!若是违背了诺言,又该有何面目去地下见阿爷!!”圣人连“朕”都弃用了,哭声越发高昂,“当年阿爷怜惜长兄,便是判定谋逆大罪,也只是废为庶人而已!!为何阿爷能护子,我却不能护兄?!堂堂皇帝,连兄长侄儿都护不住?!”
“……”从未见过这种场景的群臣继续呆怔。彭王本想坚持谏言,却被二人的哭声压制下去,脸色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
这时,吴国公秦安终于动了。不少臣子都满含希望地望着他——作为圣人嫡亲的舅父,吴国公怎么可能保越王?他定然是最为圣人着想之人,绝不会留下越王这个威胁!!
然而,没料到,圆胖的吴国公竟然也扑(滚)了过去,揽着圣人与新安郡王一齐大哭:“太宗皇帝啊!文德皇后啊!都是臣无能!!都是臣辅佐不利!!如此慈悲善良的圣人居然被一群自以为是的臣子逼得退无可退!连听从先帝的遗命,保护兄长都会被他们指责曲解!!这群人简直是目无君父啊!!”
“……”冷不防就被扣上了天大的罪名,众臣顿时满脸冷汗地跪倒了一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