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参军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田支书说:“你弟弟想这样就这样吧,不过现在不能考大学,我想让爱国参军,前几天省魁回来探家,我看有知识去部队也能有发展。”
田玲玲说:“可是家里就爱国了,爱国再走了家里太冷清了吧。”
田支书说:“没事,你们不是每个周末都回来吗。”
田玲玲说:“我就是觉得很长时间见不到爱国心里牵挂着,而且我听爱军哥哥说当兵训练很苦的。”
田支书说:“牵挂什么,当年我去当兵的时候比现在艰苦多了,那个时候还是战争年代,有为的青年都去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现在是和平年代,可比那时候好多了。”
田支书媳妇说:“是,你那个时候当兵辛苦,你可不知道我在家里是怎么牵挂你的呢,一走就是几年,我自己在家带着玲玲,现在都不敢再去想那些时候的事情了。”
田支书拍了拍自己媳妇的手,说:“我们那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到什么时候,每次战斗之前我都把遗书写好了放在口袋里,口袋里还有你跟玲玲的照片,我跟战友们都说好了,没牺牲的得代替那些牺牲的回家去看一看,看看家里的老小妻儿,玲玲娘,这么些年真是谢谢你了。”
气氛有些感伤,田支书的媳妇眼圈红了,撩起衣袖擦了擦眼里的泪水,说:“不用谢我,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嫁进你们田家的门啊,我就是你们田家的人了,不管怎么样我都得站在你的后面。送爱国去当兵我也想清楚了,当兵就是为了保家卫国的,你也怕危险不去,我也怕危险不去,那谁去呀,到时候让人家打到咱们家的门上,谁都不出头,最后遭殃的还得是自己。”
培茵觉得自己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洗礼,二十多年前的军嫂,自己的男人在外面打仗心可得整天的提着呀,田支书的媳妇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家里等着,好歹的把受伤的男人盼了回来。这次又得把自己十七八的儿子送到部队上,田支书媳妇的话很朴素,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这么平平实实的把自己的心里话说了出来,就是这些心里话,让人觉得,最朴素的中国人,心里也有一份爱国之情。
田支书说:“当年我们能取得胜利,军功章上也有你们这些站在我们身后的军属的一份功劳。”
又说了一会话,沈二叔跟田玲玲带着培茵辞别的田家人,回沈家小院。
三位奶奶在后院整理咸菜缸。
这个时代几乎家家都有个咸菜缸,里面淹着各种各样的咸菜,不过最普通的就是白菜帮子,萝卜腚,还有黄瓜把子,这都是做菜的时候剩下的东西,直接扔到咸菜缸里,过些时候腌咸了就能拿出来,有的拌着吃,有的炒着吃,都能给饭桌上添一个下饭菜。
沈家的咸菜缸不是很大,圆圆的,满满的一缸咸菜,奶奶把新的菜放上之后就得用棍子搅几下,把下面陈的翻到上面,上面新的翻到下面,吃的时候也方便。
三奶奶是个生活很精致的人,准备了一些密封的咸菜罐子,做一些发酵的咸菜,这次做的是酸白菜,奶奶二奶奶帮着打下手,具体的过程培茵不知道,等他们到家的时候三位奶奶已经把咸菜罐子上浇了水密封发酵了。
沈二叔看见墙根底下那几个密封的咸菜罐子,笑着说:“三婶做的咸菜最好吃了,过些天发酵好了拿出来拌着吃,酸酸的,最爽口了。”
三奶奶说:“你们几个孩子最喜欢吃我腌的咸菜了,等腌好了三婶给你们一些捎到城里吃去。”
二叔笑着说:“那感情好,三婶腌的咸菜我吃了二十多年了都没有吃够呢。”
奶奶看培茵口袋里的东西,说:“玲玲啊,怎么还给培茵带回东西来呀,现在家家都不富裕,你这样让我们以后怎么好意思再上门呀。”
田玲玲笑着说:“娘,没事,就是几个花生,这是因为培茵懂事听话才给的,对不对呀,培茵?”
培茵严肃的点了点头,对奶奶说:“对,因为我懂事。”
奶奶笑着摸了摸培茵的头,说:“好,我们培茵最懂事听话了。”
沈家的后院跟前院有一道角门,不大的后院被整理的整整齐齐的,这里原本种着白菜萝卜等菜蔬,天冷了就把成熟的白菜萝卜收起来,在后院挖了地方把白菜的跟埋在土里,上面盖着棒槌秸,萝卜则刨了一个大坑埋了起来,吃的时候挖开土取出来就可以,这都是这边保存这两样蔬菜的方法,这样的才能保存到明年的春天。
听奶奶说,前些年“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后院的菜种几棵都是有数的,这几年才慢慢的放开了,沈家的后院的菜的数量慢慢的增加了。
其实沈家村很多人家都有后院,在后院养个鸡鸭鹅狗的,大部分都种了点菜。
三奶奶住的地方就在后院盖的东厢房,两间小房子,正因为这样三奶奶才深居简出的,又因为不用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而且三奶奶觉得自己是孀居之人,轻易的不出后院,于是后院这点地方就成了三奶奶的地盘,平时种了菜就帮着除草,养了几只鸡就帮着喂鸡,沈家后院的猪圈里还养了一只猪,几个孩子负责打猪草,三奶奶就负责喂猪,现在这只猪被养的挺壮实,爱吃的培军从入了冬就心心念念的过年的时候杀年猪,为了这只猪,培军可是打了一个夏天的猪草了。
三奶奶看二叔二婶带着培茵进了后院,笑呵呵的说:“培茵啊,三奶奶给你点好吃的。”
培茵跟着三奶奶进了三奶奶的屋子。
说实话,这还是培茵第一次进三奶奶的屋子,两间的屋子没有间隔起来,只是在靠窗的地方支了一盘炕,烧炕的大锅跟炕之间垒了一堵半人高的火墙,这样冬天的时候屋里能暖和很多。
炕席擦的很干净,炕上有两口红色的木箱,木箱上放着叠的整整齐齐的被褥,被褥上放着蒙着一块枕巾的枕头,窗台擦的干干净净的,糊窗户的纸也是雪白雪白,屋里的三抽桌以及三抽桌旁的长条凳子都擦的干干净净的。
在灶的对面有一个小小原木色的菜橱,还能看见做菜橱的木头原来的颜色,看样子,三奶奶是个利索的人,不光是把自己浑身上下收拾的利利索索的,住的地方也是打扫的干干净净的。
三奶奶的那个三抽桌漆成了黑色,上面三个抽屉,下面是两扇门的橱子,三奶奶从其中的一个抽屉里拿出一包点心,说:“这是你姑姑从边疆那边寄过来的,培茵拿过去跟哥哥姐姐们尝个新鲜吧。”
培茵抱着那包大大点心,看着三奶奶慈祥的面容,心里很感动。
三奶奶家的那位姑姑跟着自己的丈夫去戍边,已经走了好些年头了,听奶奶说自从姑姑当兵走了三奶奶就没有见过自己的闺女,就是结婚的时候也只是给三奶奶寄了张照片回来,每年给三奶奶的钱还有东西倒是不少。
培茵说:“谢谢奶奶。”
三奶奶摸了摸培茵的头发,说:“不客气,来三奶奶带你去找你奶奶。”
三奶奶牵着培茵出了屋门,奶奶看见培茵怀里的点心包,说:“你看看你,省瑶这么大老远的给你寄回点好东西来你自己吃就行了。”
三奶奶笑着说:“我还差这一口两口的呀,孩子们都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呢。”
沈家村一般都是孩子们跟自己的爹娘一起住,像培茵家这样,老兄弟们还在一个院里住着的很少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培茵的爷爷奶奶有大儿子一家在跟前,二爷爷家就两个出嫁的姑娘,三奶奶就剩下一个姑娘了,还远在边疆,都是年纪很大的人了,独自在外住着也不放心,就这么在一个院里住着。
也是因为二奶奶三奶奶膝下都没有子孙在身边,家里少了很多的矛盾,当然了,如果三家都有孩子在身边估计早就分家了吧。
中午的时候爷爷看见炕桌上的那包点心,对奶奶说:“他三婶给的吧?”
奶奶说:“是啊,给培茵的,邮递员昨天刚送来一个包裹,估计是瑶丫头刚寄回来的。”
爷爷说:“中午饭你多做点菜,让孩子给送过去,他三婶一个人吃法有时候就是简单的糊弄。”
奶奶说:“我知道,中午咱们白菜炖豆腐,让培军给送一碗过去。”
过了二十多天,已经是十一月底了,天气更冷了,沈母的心提的更高,就怕培华在外面有个伤风感冒,好在没几天培华就跟着出夫的队伍回来了。
出夫的是以公社为单位,人回来之后每个村都拍了交通工具在公社等着在接着回家,这个时候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就是牛车。
或许是去出大劲了,培茵觉得培华身板强壮了很多,冬日的夕阳带着清冷,光线不是很明朗的条件下培华整个人看起来黑了不少,但是也粗犷了很多,看见家里人都来村头接自己,咧着嘴笑了,露出一嘴的白牙。
培华一手提着自己的行李,一手搀着奶奶,对一旁神情激动的沈母说:“娘,咱快回家吧,我也想你们了。”
田支书说:“你弟弟想这样就这样吧,不过现在不能考大学,我想让爱国参军,前几天省魁回来探家,我看有知识去部队也能有发展。”
田玲玲说:“可是家里就爱国了,爱国再走了家里太冷清了吧。”
田支书说:“没事,你们不是每个周末都回来吗。”
田玲玲说:“我就是觉得很长时间见不到爱国心里牵挂着,而且我听爱军哥哥说当兵训练很苦的。”
田支书说:“牵挂什么,当年我去当兵的时候比现在艰苦多了,那个时候还是战争年代,有为的青年都去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现在是和平年代,可比那时候好多了。”
田支书媳妇说:“是,你那个时候当兵辛苦,你可不知道我在家里是怎么牵挂你的呢,一走就是几年,我自己在家带着玲玲,现在都不敢再去想那些时候的事情了。”
田支书拍了拍自己媳妇的手,说:“我们那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到什么时候,每次战斗之前我都把遗书写好了放在口袋里,口袋里还有你跟玲玲的照片,我跟战友们都说好了,没牺牲的得代替那些牺牲的回家去看一看,看看家里的老小妻儿,玲玲娘,这么些年真是谢谢你了。”
气氛有些感伤,田支书的媳妇眼圈红了,撩起衣袖擦了擦眼里的泪水,说:“不用谢我,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嫁进你们田家的门啊,我就是你们田家的人了,不管怎么样我都得站在你的后面。送爱国去当兵我也想清楚了,当兵就是为了保家卫国的,你也怕危险不去,我也怕危险不去,那谁去呀,到时候让人家打到咱们家的门上,谁都不出头,最后遭殃的还得是自己。”
培茵觉得自己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洗礼,二十多年前的军嫂,自己的男人在外面打仗心可得整天的提着呀,田支书的媳妇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家里等着,好歹的把受伤的男人盼了回来。这次又得把自己十七八的儿子送到部队上,田支书媳妇的话很朴素,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这么平平实实的把自己的心里话说了出来,就是这些心里话,让人觉得,最朴素的中国人,心里也有一份爱国之情。
田支书说:“当年我们能取得胜利,军功章上也有你们这些站在我们身后的军属的一份功劳。”
又说了一会话,沈二叔跟田玲玲带着培茵辞别的田家人,回沈家小院。
三位奶奶在后院整理咸菜缸。
这个时代几乎家家都有个咸菜缸,里面淹着各种各样的咸菜,不过最普通的就是白菜帮子,萝卜腚,还有黄瓜把子,这都是做菜的时候剩下的东西,直接扔到咸菜缸里,过些时候腌咸了就能拿出来,有的拌着吃,有的炒着吃,都能给饭桌上添一个下饭菜。
沈家的咸菜缸不是很大,圆圆的,满满的一缸咸菜,奶奶把新的菜放上之后就得用棍子搅几下,把下面陈的翻到上面,上面新的翻到下面,吃的时候也方便。
三奶奶是个生活很精致的人,准备了一些密封的咸菜罐子,做一些发酵的咸菜,这次做的是酸白菜,奶奶二奶奶帮着打下手,具体的过程培茵不知道,等他们到家的时候三位奶奶已经把咸菜罐子上浇了水密封发酵了。
沈二叔看见墙根底下那几个密封的咸菜罐子,笑着说:“三婶做的咸菜最好吃了,过些天发酵好了拿出来拌着吃,酸酸的,最爽口了。”
三奶奶说:“你们几个孩子最喜欢吃我腌的咸菜了,等腌好了三婶给你们一些捎到城里吃去。”
二叔笑着说:“那感情好,三婶腌的咸菜我吃了二十多年了都没有吃够呢。”
奶奶看培茵口袋里的东西,说:“玲玲啊,怎么还给培茵带回东西来呀,现在家家都不富裕,你这样让我们以后怎么好意思再上门呀。”
田玲玲笑着说:“娘,没事,就是几个花生,这是因为培茵懂事听话才给的,对不对呀,培茵?”
培茵严肃的点了点头,对奶奶说:“对,因为我懂事。”
奶奶笑着摸了摸培茵的头,说:“好,我们培茵最懂事听话了。”
沈家的后院跟前院有一道角门,不大的后院被整理的整整齐齐的,这里原本种着白菜萝卜等菜蔬,天冷了就把成熟的白菜萝卜收起来,在后院挖了地方把白菜的跟埋在土里,上面盖着棒槌秸,萝卜则刨了一个大坑埋了起来,吃的时候挖开土取出来就可以,这都是这边保存这两样蔬菜的方法,这样的才能保存到明年的春天。
听奶奶说,前些年“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后院的菜种几棵都是有数的,这几年才慢慢的放开了,沈家的后院的菜的数量慢慢的增加了。
其实沈家村很多人家都有后院,在后院养个鸡鸭鹅狗的,大部分都种了点菜。
三奶奶住的地方就在后院盖的东厢房,两间小房子,正因为这样三奶奶才深居简出的,又因为不用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而且三奶奶觉得自己是孀居之人,轻易的不出后院,于是后院这点地方就成了三奶奶的地盘,平时种了菜就帮着除草,养了几只鸡就帮着喂鸡,沈家后院的猪圈里还养了一只猪,几个孩子负责打猪草,三奶奶就负责喂猪,现在这只猪被养的挺壮实,爱吃的培军从入了冬就心心念念的过年的时候杀年猪,为了这只猪,培军可是打了一个夏天的猪草了。
三奶奶看二叔二婶带着培茵进了后院,笑呵呵的说:“培茵啊,三奶奶给你点好吃的。”
培茵跟着三奶奶进了三奶奶的屋子。
说实话,这还是培茵第一次进三奶奶的屋子,两间的屋子没有间隔起来,只是在靠窗的地方支了一盘炕,烧炕的大锅跟炕之间垒了一堵半人高的火墙,这样冬天的时候屋里能暖和很多。
炕席擦的很干净,炕上有两口红色的木箱,木箱上放着叠的整整齐齐的被褥,被褥上放着蒙着一块枕巾的枕头,窗台擦的干干净净的,糊窗户的纸也是雪白雪白,屋里的三抽桌以及三抽桌旁的长条凳子都擦的干干净净的。
在灶的对面有一个小小原木色的菜橱,还能看见做菜橱的木头原来的颜色,看样子,三奶奶是个利索的人,不光是把自己浑身上下收拾的利利索索的,住的地方也是打扫的干干净净的。
三奶奶的那个三抽桌漆成了黑色,上面三个抽屉,下面是两扇门的橱子,三奶奶从其中的一个抽屉里拿出一包点心,说:“这是你姑姑从边疆那边寄过来的,培茵拿过去跟哥哥姐姐们尝个新鲜吧。”
培茵抱着那包大大点心,看着三奶奶慈祥的面容,心里很感动。
三奶奶家的那位姑姑跟着自己的丈夫去戍边,已经走了好些年头了,听奶奶说自从姑姑当兵走了三奶奶就没有见过自己的闺女,就是结婚的时候也只是给三奶奶寄了张照片回来,每年给三奶奶的钱还有东西倒是不少。
培茵说:“谢谢奶奶。”
三奶奶摸了摸培茵的头发,说:“不客气,来三奶奶带你去找你奶奶。”
三奶奶牵着培茵出了屋门,奶奶看见培茵怀里的点心包,说:“你看看你,省瑶这么大老远的给你寄回点好东西来你自己吃就行了。”
三奶奶笑着说:“我还差这一口两口的呀,孩子们都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呢。”
沈家村一般都是孩子们跟自己的爹娘一起住,像培茵家这样,老兄弟们还在一个院里住着的很少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培茵的爷爷奶奶有大儿子一家在跟前,二爷爷家就两个出嫁的姑娘,三奶奶就剩下一个姑娘了,还远在边疆,都是年纪很大的人了,独自在外住着也不放心,就这么在一个院里住着。
也是因为二奶奶三奶奶膝下都没有子孙在身边,家里少了很多的矛盾,当然了,如果三家都有孩子在身边估计早就分家了吧。
中午的时候爷爷看见炕桌上的那包点心,对奶奶说:“他三婶给的吧?”
奶奶说:“是啊,给培茵的,邮递员昨天刚送来一个包裹,估计是瑶丫头刚寄回来的。”
爷爷说:“中午饭你多做点菜,让孩子给送过去,他三婶一个人吃法有时候就是简单的糊弄。”
奶奶说:“我知道,中午咱们白菜炖豆腐,让培军给送一碗过去。”
过了二十多天,已经是十一月底了,天气更冷了,沈母的心提的更高,就怕培华在外面有个伤风感冒,好在没几天培华就跟着出夫的队伍回来了。
出夫的是以公社为单位,人回来之后每个村都拍了交通工具在公社等着在接着回家,这个时候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就是牛车。
或许是去出大劲了,培茵觉得培华身板强壮了很多,冬日的夕阳带着清冷,光线不是很明朗的条件下培华整个人看起来黑了不少,但是也粗犷了很多,看见家里人都来村头接自己,咧着嘴笑了,露出一嘴的白牙。
培华一手提着自己的行李,一手搀着奶奶,对一旁神情激动的沈母说:“娘,咱快回家吧,我也想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