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学 > 嘉靖攻略 > 七 范庆来访

七 范庆来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阿里文学 www.a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郑光一听,顿觉腹中饥饿难耐,也就不再继续舞枪,走入房内:“现在就用。”

    小侍婢把托盘放下,里面的东西取出放在桌上,就告退了,郑光一眼看去,基本上都是面食,回想起郑家原籍陕西,是从北方迁移过来到苏州定居的,也就明白这是家族传统,南方人一般吃白米饭和汤食,不过苏州城有太多的外地商户和外地人,就好似如今的深圳一般,各地美食都能吃到。

    郑光就见着自己眼前的盘子里有三个白白的大包子,一只剥好壳的水煮鸡蛋,还有四个桃花烧卖,以及一碗稀粥,一碟下饭小菜和一碗鸡汤,非常精致典型的早饭,也是郑光最喜欢的早餐,郑家既然是中等富户,也不会在家人用度上有所压制,加上郑光也习武,习武之人需要的营养就更多,深爱小孙孙的老夫人也就尽一切能力把好吃的营养的给小孙孙吃。

    南方的烧卖和北方烧卖有所不同,南方烧卖里包裹的基本上是以肉糜为主,加上虾仁等配料,和北方以糯米为主肉料为辅的烧卖是不同的,郑光什么都喜欢吃,桃花烧卖很喜欢,也很喜欢吃糯米烧卖,而且之前习武,所需要的食物量也很大,显然郑府的人都知道,所以见着这么多早饭,郑光也不奇怪,只觉得腹中更加饥饿,洗了洗手,抓起一只大包子就咬了下去。

    包子的面皮很是精致,应该是上好的小麦制作的,里面的馅料鲜美无比,一看之下,都是精瘦肉,之所以如此松软可口,大概是里面加了豆腐的缘故,里头见不着一点肥肉,郑光不喜欢吃肥肉,而之前的记忆里,也是一模一样,很讨厌肥肉,吃一点就会觉得反胃,所以家里从来不买肥肉。

    郑家也从那时候只吃瘦肉,这包子是符合自己口味的,之前一天多都没有好好吃饭,郑光只觉得自己能吃下一头牛,巴掌大的包子三两口咬下肚,塞在嘴里使劲儿咀嚼,面粉吸干了嘴里所有的水分,咽不下去,于是郑光舀起一勺鸡汤灌下肚,食道里的包子才顺着汤汁进了胃袋。

    这种感觉,十分美妙,终于觉得空荡荡的胃里有了填充,一种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接下来一口咬下半只烧卖,鲜美的味道在口中迸发,更是心满意足,端起稀粥碗一口气喝下半碗稀粥,又是一口把那剥好壳的煮鸡蛋塞入嘴里,三两下就咽下了肚,无比满足。

    稀粥的温度很合郑光的口味,小菜也很精致,吃进嘴里不仅鲜美,而且润滑,更觉得满足,非常美妙。

    一顿大吃大喝,郑光总算觉得有八九分满足了,古人都认为吃到七分饱是最好的养生习惯,不过郑光习武之人,又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需求量自然更大,也就不在意这些,古人所谓穷文富武,大概也就是如此,所以照理来说武人应当比文人更加珍贵才是,可是无论是大宋还是大明,似乎文人都比较尊贵。

    大宋……唉,太祖皇帝,你到底是处于什么考虑,才会定下这样的国策?你的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如果严格来说,我是大宋最后一名将军,大宋军队最后的指挥官,你所创下的大宋,是我为你守护到最后,虽然我失败了,可是我已经做到了我能做到的一切,但我依然不明白,你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似乎就是从大宋开始的,的确,军队要死人,死很多很多的人,但这不是低贱的代表,相反,这是最高尚的代表,为保护国家而战而死,何低贱之有?以武亡国,民族之刚烈血气还在,自相残杀,终究能诞生一代雄主,还能中兴华夏,以文亡国,国家之血气不复存在,只能落得被异族亡国,十万人投海的悲壮下场……

    所以,陆先生,文先生,张将军,你们,真的心甘情愿吗?

    抬头看着房内的屋顶,郑光有些出神,不由得想起了当初和陆秀夫的谈话,当时的种种,闭上眼,就仿佛是昨天才刚刚发生的事情一样,陆秀夫的决绝,士大夫们的决然,张世杰最后的战斗,文天祥最后对自己的鼓励,还有几乎就是昨天才发生的凌霄城之战……

    回到大宋,我到底做了什么呢?那就年的奋斗,到底是不是有意义的呢?有没有人知道,我在那九年的决死之战?蒙古人一定会尽全力销毁我所存在的所有资料吧?

    长叹一声,郑光站起身子,往外走去,之前的种种,都已经没有意义了,自己已经在那个时候战死了,再一次的穿越,来到了嘉靖二十五年的大明朝,现在的自己,还能说什么别的吗?为一看客,为一过客,且看着这天地之间,还有什么,是自己需要做的。

    我所存在于大明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习惯性的,郑光走向了自己的书房,那是十几年来的习惯了,之前,那里是父亲的书房,父亲在里面读书习字,接受唐先生的教导,成功考取了苏州府院试第一名秀才,是郑家人的骄傲与自豪,可惜天妒英才,嘉靖十八年,倭寇进犯,大破明军于陆上,明军溃败不能敌,倭寇如入无人之境,父亲为掩护乡亲撤离,只身以火引开倭寇追兵,壮烈牺牲。

    那一年,郑光九岁。

    祖父和母亲过于伤心,不久之后竟然接连去世,一年之内连续去世三人,刚刚有中兴之望的郑氏家族瞬间跌落谷底,那之后,又过了七年。

    记忆里,这间屋子曾经是父亲伏案读书习字,母亲在一旁为父亲研磨的地方,也是年幼的自己冲入房内,父母一起朝着自己微笑的地方,更是父亲笑着把自己抱起来放在腿上,拿起书本一个字一个字教着自己认识的地方。

    这份浓重的记忆不断的冲击着郑光的灵魂,一股淡淡的忧伤袭上心头,记忆里的郑光和郑光自己的心逐渐地融合在一起,那单纯少年的一切郑光都明白了,最后的念想郑光也明白了,既然我已经代替了你,那我自然会为你做到你所希望做到的。

    坐在了椅子上,郑光拿起了那支父亲一直在用的毛笔,用了有一段时间了,几乎不能再用,但是出于对父亲的思念,郑光无论如何都无法丢掉这支毛笔,只是将它放在身边,随时随地都能看到。

    满屋子的书,几乎每一本都被父亲看过,这是父亲勤学的证据,也是他能够考取苏州府第一名的最大依仗,不是什么天赋特殊,而是真正的勤学好问,或许在很多人眼里,乃至于郑光自己眼里,八股文是束缚思想的罪魁祸首,但是对于那些出身贫寒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寒门子弟来说,那是真的登天之梯。

    八股文的确束缚了思想,可是它也的确给了寒门子弟崛起的机会,大明朝的放牛娃能通过科举成为内阁首辅,而时至今日,脱胎于科举考试和八股文的现代考试,却没有给寒门子弟任何希望,仅仅是空中楼阁而已,古时候的寒门子弟可以凭着科举考试一步登天,而现在的寒门子弟却做不到。

    区区三五百字的一篇制式文章,却能给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难怪那些人七老八十了还在坚持,记忆里的自己已经通过了科举考试的第一场县试,还是案首,不用参加之后的复试,直接等待四月份开始的府试就可以了,郑光不由得露出了笑容,这还真是一个极高的起点。

    郑家不穷,甚至可以说是富户,所以才能提供郑光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郑光也不辜负这份生活环境,努力读书,学习做八股文,才有了今日,往日的种种,全部如电影一般浮现在郑光的眼前,他已经完全了解了现在的一切。

    拿起一本《尚书》,这是他选择的本经,翻开书页,熟悉而又陌生的排版,浓浓的墨香,传递着文化的积淀,这份宁静是凌霄城无论如何也无法给予他的,这时候他得到了,于是,他只想尽情地享受这份安宁的时光。

    范庆起了个大早,洗漱之后吃了早饭,把政务交付给自己的师爷,打点了一下自己,选了一些补身子的药品,便带着几个随从出了府衙后门,进了一辆小车,向着郑府的方向前行而去,他们都住在苏州城里,所以路途并不远,小半个时辰,范庆就抵达了郑府。

    郑家小相公康复的消息已经传开了,郑府门前不远处的商业一条街人很多,似乎过年一般喜气洋洋的,范庆遣人去打听了一下,得到的消息是这些小商小贩因为长期受到郑家的照顾,所以为了庆祝郑家小相公转危为安,同时预祝小相公在府试取得好成绩,特地在这一天降价一半表示衷心的祝贺,引来大批人前来扫货,同时也衷心的向行善积德的郑家献上祝福。

    “人在做,天在看,百姓之心,从来不曾向着暴虐伪善之人。”范庆感叹之下,说出这样一句话,然后便带着满足的微笑,把拜帖交给了手下人:“去,把拜帖递上,就说小相公的友人范伟前来看望小相公。”

    那侍卫点头而去,不一会儿就回来了:“府尊,郑家小相公有请。”

    范庆点了点头,起身下车,走了几步回头嘱咐道:“知道该如何称呼本府吗?”

    侍卫愣了一下,立刻说道:“明白,老爷。”

    范庆这才放心的点点头,迈步朝着郑府走去,步入郑府大门,郑府老门房立刻上前躬身行礼,范庆回了礼,命侍卫把礼品奉上,老门房收下礼品,然后为范庆带路,不过没走几步,就在客堂大门口,见着了满脸笑意似乎在等待着范庆的郑光,见着范庆,郑光满面笑容,拱手一礼:“范兄,别来无恙。”

    范庆见着郑光恢复的很好,气色如常,长身而立,较之三个月前更胜一筹,心中欣喜不已,面带笑容,也是拱手一礼:“郑兄,好久不见。”xh:.254.198.194